登陆注册
28840000000116

第116章

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九门(十智义 十一智义 十一净义 十二头陀义 十二巧方便义 十三住义 十四离垢业义 离隐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义 十四化心义)。

十智义八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体性二 同异相摄三 辨境四 就处分别五 诸智相缘六 诸根相应七 辨境修智八)

第一门中先释其名。后辨其相。所言智者论释不同。依如毗昙决断名智。异诸忍故。成实法中无著名智。异想识故。大乘俱有。智别不同。一门说十。十名是何。一是苦智。二是集智。三是灭智。四是道智。五是法智。六是比智。七是尽智。八无生智。九是等智。十他心智。就此十中初五后一从境为名。等智一种约境立称。比智从其方便为目。尽无生智就能彰号。逼恼名苦。聚积称集。寂泊名灭。虚通曰道。照斯之解名为苦智乃至道智。言法智者亦名现智。轨则名法。又如论释。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为法智。以知现法故名现智。言比智者准前度后。目之为比。因比得智故云比智。又复即此比度之解亦名比智。言尽智者无学圣慧能尽诸漏故名尽智。无生智者若依成实无学圣慧能令当苦永更不生名无生智。大乘亦尔。毗昙法中亦有此义。但不就此说无生智。于彼宗中利根罗汉随所断结保更不生名无生智。言等智者世俗之慧等知诸法故名等智。他心智者非已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理实亦知他想受等。心是主故偏云他心。又想受等通名心故(此一门竟)。

次辨其相。先论苦集灭道四智。宗别不同。所说各异。若依毗昙知有漏果。苦与无常空与无我。四义冥通名为苦智。知有漏因因集有缘四义冥通名为集智。知无漏果尽止妙出四义冥通名为灭智。知无漏因道如迹乘四义冥通名为道智。若依成实了知四谛用名虚假无性之空名为苦智乃至道智。大乘法中有止有观。若入止门于四真谛不收一相。故地持云。不于身等妄想观苦若妄观集。亦不于断起灭妄想。不于得因起道妄想。亦复不取一切非性。若入观门种种悉知。于中所说开合不定。如就苦中或总为一或分为二。如地持说。如离言性及知无量处方便法。知离言性犹是真谛。故涅槃云。菩萨之人解苦无苦而有真谛。无量方便犹是世谛。故涅槃云。分别是苦有无量相。是名上智。或分为三。如涅槃说。所谓知苦知谛知实。了知三苦及八苦相名为知苦。知彼苦法因缘有无名为知谛。知苦实性名知苦实。此实即是如来之藏。故胜鬘云。于圣谛处说如来藏。亦是法身。故涅槃云。不知如来秘藏法身。是名为苦不名圣谛。若知如来常住法身名苦圣谛。此名苦实以为谛矣。亦是如来虚空佛性。故涅槃云。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凡佛同体。据佛望之从本已来清净无染。不须更灭。是故苦实即是如来。据凡望之现为惑染。与后显时净德为本。是故此实名为佛性。就体离相故复名空。菩萨于此皆如实知。或分为五。一知苦事。苦者实苦。不可令乐。二知虚假。假有四重。一因和合假。揽别成总。二法和合假。苦无常等同体相成。三妄相虚假。如幻如化。四妄相虚假。如梦所见。但从心现心外无法。此是第二。三知苦空。空有五种。一知苦法。非我我所。故名为空。二因和合中无性名空。三法和合中无性名空。四妄相法无相名空。如阳炎水近见全无。五妄想法无实名空。如梦所见于寤全无。此是第三。四知苦实。谓如来藏。于中有二。一如实空从本已来离一切相离一切性。二如实不空从本已来具足无量过恒沙法。此义如前四谛章中具广分别。此是第四。五知苦用。知如来藏不染而染缘起生死。或分为十。如地经说。始从世谛乃至第十如来智谛广则无量。菩萨于此悉如实知名为苦智。知苦既然。余谛类尔。法智比智宗别不同。所说亦异。毗昙法中时通处别。并知三世苦集灭道。故曰时通。处分上下名为处别。法智唯知欲界之法。比智唯知上二界法。问曰。何故知欲界法偏名法智。知上界法偏名比智。毗婆沙云。初入圣道必在欲界。于欲界苦有二现见。一知苦现见。二知轻重现见。具此二现故名现智。于上界苦但有一种知苦现见。不知轻重。故不名现。说之为比。故彼立喻如二担物。一则自持。二令他持。于自持者有二现知。一知是物。二知轻重。于他持者但知是物不知轻重。知欲界苦如自持物。故名现智。知上界苦如他持物。少一现知故不名现。但得称比。知苦既然。集等亦尔。若依成实义别有二。第一约就时处分别法比二智。处通时别。并通三界名为处通。法智唯知现在之法。比智唯知过未之法。说为时别。何故法智唯知现在。现有法体易现知故。何故比智偏知过未。过未之法现无其体。难可现见。要依现在比度知故。二约法分别。时处俱通。于现法中随观一法虚假无性。比类三世一切诸法虚假无性悉名为比。现见三世一切法空同名为现。前门之中先现后比。此后门中先比后现。如牧象人先观象迹后见象身。观迹如比见身如现。大乘法中义别三阶。一据修治法智一种时处俱别。唯知现在同处法故。比智一种时处俱通。于一切时一切处法比度知故。故彼相续解脱经言。现前得相知现在世苦无常等。依现得相比知余处及他世事中苦无常等。现前得相犹是现智。依现得相犹是比智。良以始修现智难成故。唯知于现在世中同处法矣。二据修次法智一种时处不定。于一切时一切处法在前知者即名为现。以此类余三界三世一切诸法悉名为比。以修转胜于一切时一切处法能现知故。三据修成唯一现智通知三世一切处法。更无比知故。地持云。十方诸佛于一切生一切诸法现知见觉。问曰。至佛若无比智佛智应少。释言。比度方能知法。此智微劣。少复何患。又佛虽不假比知法而知诸法彼此相似。如此比智诸佛最多。故知不少。问曰。法比不异前四。何劳别说。释言。辨义有二种门。一摄相门。举前四种即摄法比。不须更立。二分义门。前之四种约境别智。法之与比约时约处约修别智。与前义异故须别说。成实约时毗昙约处大乘约修。于一切法先观名现。后知称比。所言尽智无生智者。依如毗昙用前六智以之为体。若以苦智断非想结。彼惑尽已即说彼智为尽无生。集灭道智类亦同然。若观欲界灭道二谛断非想惑。即用灭道法智为体。若观上界苦集灭道断非想惑。即用四比以之为体。此前诸智至无学果。在钝根人唯名尽智。此人不能保已当结永更不生非无生智。利根人得初名尽智后名无生。若出观后重更入中则名无学等见之智非尽无生。于十智中前六收故。若依成实用彼四谛现智为体。现观谛空尽诸结故。于彼宗中比智但伏不能永断。是故不说为尽无生。彼尽无生同体义别。无学圣智能尽有因即名尽智。令苦不生即名无生。大乘法中亦用四谛现智为体。现见谛实尽诸结故。比伏不永。与成实同。同体义分亦似成实。问曰。尽智及无生智不异前六何须别说。为分果德异前因故。如前四眼至佛果德名为佛眼。此亦如是。言等智者成实法中名名字智。在圣非凡。圣人以其名用之解知于世俗假名之法。名名字智。毗昙法中不简凡圣。以有漏慧等知诸法。名为等智。大乘法中义有通别。通如毗昙说。故涅槃云。一切众生有三等智。别则知法幻有名等。此知何等。解脱有通有别。通则能知二谛诸法。问曰。等智云何能知第一义谛。虽不能证非不能解故得知之。别则唯知世俗等谛。问曰。等智二谛俱缘。云何说言唯知等谛。释言。等智于世俗法缘而能了故说为知。于第一义缘而不了故不名知。他心智者依如成实。圣人以其名用之解了知他心名他心智。凡夫之人虽知他心是他心通。非他心智以取著故。毗昙法中不简凡圣。但知他心悉皆名为他心智也。大乘法中通如毗昙别如成实。问曰。此智唯知他心亦知所缘。论说不同。毗昙法中唯知他心不知所缘。若知所缘不得名为他心智矣。成实法中通知所缘。故成实云。通知何咎。若知所缘何故偏名他心智乎。依彼解释知有兼正。正知他心兼知所缘。从正立称名他心智。大乘法中文无定判。多同成实。

第二门中辨其体性。于中有五。第一有漏无漏分别。二三性分别。三见智慧忍四义分别。四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三义分别。五见断修断无断分别。漏无漏者初四谛智义释不定。云何不定。四谛之智泛有两门。一者独法但令观谛莫问浅深。有漏无漏一切通皆名四谛智。于此门中通漏无漏。二者共法约对余解。共为十智。或复说为十一智等。于此门中分取无漏为四谛智。其有漏者判属等智四智不收。法智比智义亦两门。一者独法。一切观行通为法比。于此门中法比两智通漏无漏。二者共法。约对余解共为十智。于此门中分取无漏为法比智。其有漏者判属等智。尽无生智一向无漏。等智一种毗昙有漏。成实法中名用无漏。非是观空断结无漏。大乘法中通漏无漏。知事有漏。知法幻有是其无漏。他心智者成实法中与等智同名用无漏。毗昙法中通漏无漏。知他众生有漏之心。是其有漏。等智摄故知他众生无漏心者名为无漏。是其道智法智比智三智摄故。问曰。若此前九智摄何劳别说。解有三义。一胜故别立。以离欲人之所得故。如尽无生。二通故别立。前九有漏无漏隔别。此智含通。三要故别立。了知他心化人要故(此一门竟)。

次就三性分别十智。成实法中十智唯善。毗昙法中前八唯善。等智一种义通三性。他心一种修得是善。报得无记(此二门竟)。

次就见智慧忍分别。推求名见。决断称智。观缘名慧。安法曰忍。先就见与非见分别。依如毗昙他心智者一向是见。推求性故。尽无生智一向非见。息求心故。余之七智通见非见。彼四谛智法智比智尽无生摄一向非见余悉是见。等智之中一切意地善相应慧皆悉是见。以推求故。五邪见慧亦皆是见。以其捷疾推求性故。意地钝使相应之慧一切非见。不捷疾故。如彼贪使相应之慧。二使覆故所以非见。谓贪及与相应无明。嗔慢痴等类亦同尔。独头无明相应之慧。虽无二使一无明使极深覆故所以非见。一切五识相应之慧悉皆非见。非推求故。不隐没慧亦皆非见。不捷疾故。若依成实一切十智皆通名见。以照境故。次就智与非智分别。依如毗昙无漏慧中八忍非智。与疑得俱不决断故。余皆是智。有漏慧中一切五识相应之慧皆名为智。以决断故。意识地中善相应慧亦皆是智。染污法中五见是智。邪决断故。余皆非智。不决断故。成实法中一切意地无漏圣慧及随名用照有之慧悉皆是智。以离著故。一切凡夫取性之解悉皆非智。以取著故。大乘法中一切无漏通皆是智。有漏法中有决断者亦皆名智。不决者非。次就忍与非忍分别。毗昙法中八忍是忍。余者悉非。成实法中一切十智通皆名忍。心安理故。大乘亦尔。如五忍等。次就慧与非慧分别。一切十智通皆是慧。是通数故(此三门竟)。

次就学等三义分别。依如毗昙初四谛智法智比智。此六通于学与无学。尽无生智一向无学。等智一向非学非无学。非向果故不名为学。非得果故不名无学。他心一智备含三义。阿那含人无漏地心说之为学。以是学人等见摄故。学人无碍解脱心后游观无漏名学等见。阿罗汉人无漏他心名为无学。是其无学等见摄故。阿罗汉人尽无生后游观无漏名无学等见。有漏他心非学无学。成实法中初四谛智法智比智说之为学。尽无生智名为无学。等智他心名为非学非无学矣。若依大乘因中十智通名为学。菩萨修学一切智故。果中十智斯名无学。以成满故。于彼等智及他心中有无记者说为非学非无学矣(此四门竟)。

次就见断修断无断三义分别。见谛所除名为见断。修道所离名为修断。二道不遣名为无断。依如毗昙前之八智一向无断。等智一种备有两义。五邪见等是其见断。自余一切有漏等智悉是修断。于中若有染污之者断其体性。不染污者断其系缚。他心一智义亦两兼。有漏他心是其修断。断系缚故。无漏他心是其无断。若依成实十智皆是无漏法故斯名无断。以无断故得灭尽定。及得无余涅槃之时方始灭之。大乘法中备有三义。若是妄想缘心为体通其见断及与修断。真心为体一切无断。

第三门中明其同异相摄之义。先论其异。初四谛智及与等智。此五相望一向别体无相通理。苦等四智境界别故不得相通。等智望前漏无漏别亦不相通。法智比智二种相望。亦一向别不得相通。依如毗昙。上下别故不得相通。法智缘下比智缘上。若依成实。随时别故不得相通。法智缘现比智缘过未。尽无生智及他心智依如毗昙。此三相望。亦一向别。不得相通。彼宗所说现尽诸过名为尽智。保已当过永更不生名无生智。两义全别故不相通。此二是其息求之心。他心智者是推求性故不得通。异相如是(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诗考

    诗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拳变纪略

    拳变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愿学集

    愿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真坐钵捷法

    全真坐钵捷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穿越成了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穿越成了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八戒!这小花帽可是观音菩萨给的,说只有长得最俊的才能戴上,老孙这满脸毛,却没有八戒你俊。”:“那小红孩儿,当年你母亲那铁扇公主可是冤枉了老孙!老孙可是个正经的人!”:“菩萨,口渴了吧?来喝点水(子母河的水,反正怀孕了老孙不负责)。”:“大圣请手下留情!”孙岳一觉醒来,不想竟穿越成了正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头顶上空一个动听缥缈的女声也正响起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
  • 弑罪

    弑罪

    2025年,人类在与突然出现的神秘进化寄生生物“原罪生物”战争中败北。世界各地被分割开来,遇到天敌的人类只能生活在狭小的城市里,由无数“巨碑”组成的“Theprotectionofgod”保护着,带着恐惧苟且偷生了100余年。在如此封闭幽暗的世界里——基于可能要跟“原罪生物”再开战的假设,和夺回失去的领土,格斗技和人形战斗兵器先后进入剩余人类的义务教育,居住于深都地区的高中生简宇,也是成长于斯的之一。
  • 人潮拥挤我喜欢你

    人潮拥挤我喜欢你

    在那场看似意外的火灾中,倪歌与自己的母亲双双丧生火海……重生前,倪歌恨极了靠手段逼走自己母亲的丁氏母女。重生后,手撕白莲花,帮助倪氏集团走出危机,机缘巧合…也遇上了腹黑江少“你做梦吧我嫁给乞丐也不嫁给你求婚当天,哭得梨花带雨,嘴里不停说着我愿意我愿意本想去娱乐圈玩玩打发时间,却玩成了影后本想画画稿子发发怨气,却成了世界知名设计师无奈江少抱怨道“倪小歌,你到底还有多少马甲啊”
  • 神凰风华

    神凰风华

    (1v1,玄幻女强文,较真党慎入)她,陆川大陆第一强者,半步踏入神境至尊,却为救天下苍生,神魂献祭。她,风家大小姐,父宠母爱,风光无限,却因遭人暗害,身死魂灭。一朝重生,至尊临世,她的路,要踏破这苍天!三千世界,繁华一瞬,天命为凰,永世风华!……(新人新书,请多多指教。)
  • 御魔师朱鹏

    御魔师朱鹏

    写过《暗黑破坏神之最穿越》、《2012末日仙侠》、《无限恐怖之道痴降临》,作者是多年老司机,各位乘客放心上车,让我们一起冲破位面的束缚,踏上那瑰丽奇幻的寻仙世界。
  •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惊天一道

    惊天一道

    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当猎人齐格失去所有,又该如何纵横天下,踩大道于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星主宰

    天星主宰

    未来地球,经过大灾难时代,各种生物发生了变异,诞生了异兽怪兽,人类也经历了变异,潜力慢慢被激发出来,诞生了一群异于常人的人,被称为斗士,主角南柯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由弱变强,拥有了与各种异兽战斗厮杀的能力......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强,只要敢于突破极限。
  • 红流纪事:北伐是怎样一场战争

    红流纪事:北伐是怎样一场战争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