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117

第117章

次辨其同。法智比智与四谛智同体义分。依如毗昙前四谛智在欲界者名为法智。在上二界名为比智。若依成实知现在者亦为法智。知过未者亦为比智。尽无生智与前六智同体义分。前六智至无学果名尽无生。依如成实尽无生智同体义分。无学圣慧能尽惑因名为尽智。能令当果永更不起名无生智。大乘亦尔。他心智者与彼道智法智比智及与等智同体义分。其有漏者与彼等智同体义分。其无漏者与彼道智法智比智同体义分。知法智品无漏他心即名法名智。知比智品无漏他心即名比智。知前二品通名道智。问曰。知彼无漏他心即名道智法智比智。知彼有漏他心之者何故不名苦集智乎。释言。有漏他心智者知有漏事。苦集二智知有漏理。事浅理深。是故虽知有漏他心非苦集智。无漏他心知彼道如迹乘等理浅深粗同。是故知彼无漏他心即名道智。问曰。何故有漏他心粗于苦集。无漏他心不粗于道。释言。有漏他心之者缘事而生。是故粗于苦集之理。无漏他心缘理而起。是故与彼道如等理粗细相似。问曰。无漏他心智者为当知他无漏心事。为当知于道如等理。释言。方便观于道如迹乘等理。究竟终成知他心事。问曰。论说虽十六行但是除訚而非无漏。知他心事既非无漏。云何得与道智同体。释言。从始说为道智。先观道理后就道上测知他心。克论终成近道似道名为道智。非正道体。问曰。若使无漏他心理观后起。从始方便得名道智。有漏他心何故不然。释言。无漏他心智者必从无漏道观后起。故从方便得名道智。有漏他心不必要从苦集观起。为是不同。何故而然。无漏法中道如等理从暖等来常学观察。久观纯熟凝心即见。无漏他心那含果。后方始学观。始观难成。故先观道就上测心。有漏法中苦集之理暖等已上方始学观。有漏他心本来数见。不假苦集二智开导。方始能见故。不从初为苦集智。同义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相摄。如大智论说。苦集智摄彼法智比智及尽智无生四智少分。观欲界苦摄彼法智。观上界苦摄彼比智。观上界苦而尽漏者即摄总尽智及无生智。故言少分。集智亦尔。灭智亦摄法智比智及尽无生四智少分。摄法比智与前相似。观三界灭断上界结证漏尽者。即摄尽智及无生智。道智摄彼法智比智尽无生智他心少分。摄法摄比摄尽无生与灭智同。观他心中无漏心者。亦道智收故摄他心。法智比智摄四谛智尽无生智他心少分。准前可知。尽无生智摄四谛智及与法智比智少分。观彼欲界灭道二谛断上界结。而得漏尽即摄法智。观上四谛断结证尽即摄比智。此等即摄四谛智也。他心智中摄彼道智法智比智等智少分。知无漏心即摄道智法智比智。知有漏心即摄等智。等智即摄他心少分。相摄如是。

第四门中辨其境界。后约智论。境别有二。一事二理阴界入等名之为事。理则不定。依如毗昙十六圣行名之为理。十六圣行广如上辨。苦下有四。谓苦无常空与无我。集下有四。因集有缘。灭下有四。灭止妙出。道下有四。道如迹乘。若依成实说一切法因缘假有无性之空方名为理。大乘法中因缘有无名二谛理。非有非无如来藏性为一实理。境别如是(此一门竟)。

次约智论。依如毗昙以有漏慧知彼苦下四行之理名为苦智。知彼集下四行之理名为集智。知彼灭下四行之理名为灭智。知彼道下四行之理名为道智。以无漏慧知彼四谛十六行理名法比智。以无漏慧知彼四谛十四行理名尽无生。除空无我。何故如是。尽无生智是息求心近于等智。不能深察空无我理。所以除之。以有漏慧知于他人有漏心事。及无漏慧知于他人无漏心事名他心智。以有漏慧知一切法若理若事名为等智。暖等四心及余等智缘谛理者名为知理。余名知事。若依成实以无漏慧了知四谛名用假有无性之空。名四谛智法智比智。以无漏慧现见谛空名尽无生。不缘有义。圣人以其名用之解知他人心名他心智。以名用智知一切事。及缘谛理名名字智。若诸凡夫取性之心缘一切法但名想识。非十智收。若依大乘圣人以其无漏圣慧知于谛理。名四谛智法智比智尽无生智。以无漏慧知他心事名他心智。以世俗智缘一切法幻化之有名为等智。

第五门中就处分别。处谓欲界乃至非想。分别有四。一所依处。二所缘处。三明起处。四成就处。所依处者智依定生。依如毗昙初四谛智及与比智并尽无生依九地禅。未来中间根本四禅及四空中下三空。处无漏大王不居边地。为是不依。欲界非想是其边地。法智唯依未来中间根本四禅。无色心微不能缘下为法智观。所以不依。欲界如前。等智遍在一切地心。他心局在根本四禅。余悉不依。故杂心云。五通在四禅根本非余地。离欲之人方知他心。是故不依欲界未来。眷属之定支因不具。无力起通故除中间。夫修他心要先观色后测其心。无色不缘他人色故亦不知心。为是不依四无色定。若依成实前之八智并依四禅及三无色。并依时界如电三昧。于彼四禅法比智中游观无漏亦依非想。故彼论说。从非想地无漏心后入灭尽定。未来中间彼论不说。等及他心与毗昙同。大乘法中前之八智依欲界定乃至非想。诸佛菩萨一切地心皆与如理实相合故。等智如前。他心一智始修之时与声闻同唯在四禅。究竟终成在一切地。诸佛菩萨在一切地皆能了达众生心故(此一门竟)。

所缘处者依如毗昙初四谛智及与等智通缘三界。法智一种唯缘欲界。比智一种缘上二界。尽无生智义则不定。若以灭道法智为体缘于欲界对治之法。若用比智而为体者缘上二界四真谛法。他心一智随人不定。得愿智者能知三界心心数法。不得愿智者于四禅中随于何地起他心智。唯缘自地及下地心。不知上地以地度故。若依成实十智皆缘三界之法。大乘法中初四谛智尽无生智等及他心通知三界。法比二智始如毗昙。久修纯熟通知三界一切处法。于三界中在先观者即名法智。以前类后通名比智(此二门竟)。

次明起处。随身修生名为起处。依如毗昙初四谛智比智等智尽无生智一切地起。他心智者欲色修起。法智唯在欲界修起。成实法中前之九智一切地起。他心一智应同毗昙。大乘法中前之九智与成实同。他心一智始同毗昙。究竟终成一切地起。诸佛菩萨随身何处皆知一切众生心故(此三门竟)。

次论成处。所得不失名为成处。依如毗昙前之六智随所修得俱不退失一切处成。无漏生上不失下故。退则不成。尽无生智随身成就。更不生故无他地成。等智之中差别有四。一不善等智。唯欲界成。上界无故。二善等智。在下成上上不成下。若有生上则失下故。三秽污等智。于一切地未断处成。断处不成。四不隐没无记等智。随身成就。生上生下悉皆不成。他心智中无漏他心但使修得而不退失。一切处成。有漏他心四禅已还随身何处在下成上。上不成下。如依初禅所发他心。大梵已还一切处成。依第二禅所发他心光音已下一切处成。余类可知。成实大乘于一切处成就一切。彼说生上不失下故。

第六明其诸智相缘。苦集二智各缘二智。缘于等智及他心中有漏之智。以此二智苦集性故。灭智一种于十智中一切不缘。缘无为故。道智法智及与比智各缘九智。彼缘道故除却等智。有漏法故。法智缘九除却比智。比智缘九除却法智。界处别故。尽无生智他心等智此之四种各缘十智。毗昙如是。若依成实苦集灭智与前相似。道智缘八。除等他心。彼非道故。法智比智尽无生智及他心智齐缘十智。缘智如是。

第七门中明根相应。同时共缘。是相应义。于中约就二十二根明智相应。二十二根如上广辨。眼等六根通男女根并及命根以之为九。加五受根及信进念定慧根合为十九。加三无漏为二十二。根别如是。次约智论。依如毗昙初四谛智法智此智十一根相应。所谓意根喜乐舍根信进念定及三无漏根。在初二禅喜根相应。在第三禅乐根相应。若依未来及中间禅。并及四禅已上根摄者舍根相应。在一切地皆与意根信进念定五根相应。在见道中未知相应。在修道中知根相应。在无学果无知相应。此三位中慧数与余心法相应。智体是慧。是故不说慧根相应。以是意地无漏法故不得与彼忧根相应。余非心法不能同缘。是故不与眼等五根男根女根命根相应。尽无生智九根相应。前十一中除未知根及与知根。在无学故他心智中是无漏者十根相应。前十一中除未知根。见道位中不能了达他人心故。云何得与无知相应。彼他心智虽不与彼尽与无生二智相应。得与无学等见傍边心法相应。是故亦名无知相应。是有漏者八根相应。前十一中除三无漏与余相应。等智一种十根相应。所谓意根信进念定及五受根。成实法中诸心心法前后别生不说相应。大乘所说多同毗昙。所言异者无漏他心通在见道。菩萨在见亦能了达他人心故。

第八门中明修智义。依如毗昙要唯有二。广分有十。所言二者于中两门。一就行修得修分二。现在修起名为行修。依现所起。种类增明。在于未来现成彼法名为得修。相状如何。如苦谛下具苦无常空无我等四种圣行。现观一行名为行修。未来苦下四行增明亦为得修。若依成实但立行修。破彼得修故。彼成实九智品云。未来未起云何有得。若未来业已有得者一切未来未起之法皆应有得。以何障故有得不得。此是初门。二就得修习修分二。先曾修得中间退失后还得者名为得修。如人先得初禅定竟后起欲结退失彼定。后断欲结至彼第九解脱道。时先所失者今还得之。虽未现入而得属已说为得修。如是一切于现在世方便修起名为习修。成实论中但立习修。破彼得修故。彼成实九智品云。若不现入云何名得。如人自言。我善知书而不成一字。彼亦如是。何有此义。二修不同。有此两门。次广论十。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列十修。二明所修心智差别。三广明修。言十修者如毗昙说。一自分修。如见道中。现观苦谛未来还于苦行增明。不及余谛名自分修。余亦如是。二增观修。如见道中。于彼苦集灭比智边兼修等智名增观修。是义云何。如人依于未来禅上地入见谛道。至彼苦集灭比智时。能令欲界及未来禅等智增明。不修上智。乃至四禅皆亦如是。唯修自地及下等智而不修上。何故唯此三比智边得修等智。凡夫本来曾依等智厌下苦集。欣求上灭而不能得。后入见道三比智时。断上二界迷谛惑尽适彼所作。故能令彼等智增明。何故于彼道比智边不修等智。凡夫本来不修圣道。故道起时不修等智。三离欲修。如离欲结。至第九品解脱道时。初禅地中有漏功德悉皆得之。如是一切。四同治修。人以义同。论中无名。其义云何。如欲界中修道烦恼。未来禅中漏无漏德同能治断名为同治。修相云何。彼无漏中有四法智及与等智。此五种中趣起一种断彼欲结余者悉得。以无障故。欲结如是。初禅修七。

同类推荐
  • 萨真人得道咒枣记

    萨真人得道咒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Village Stradivarius

    A Village Stradivar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稼轩词

    稼轩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歌行

    长歌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拳意述真

    拳意述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家新“狼”太好骗

    我家新“狼”太好骗

    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可也不会这样抢手吧?她不过是骗十片凤凰翎羽来恢复神力。这男人却送上门来了?送来的还一个比一个凶猛,一个比一个俊美不凡,看这架势,哪里是新郎嘛,明明是新“狼”!咱赶快落跑吧!
  • 再见再次相见或再也不见

    再见再次相见或再也不见

    他杀了她再见时他说;回来吧我错了我想你了再见再见再次相见
  • 养生革命3:准备好深睡眠

    养生革命3:准备好深睡眠

    本书是一本令人振奋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指导书。旨在帮助读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身心疲惫的状态。它将为您打开隐藏睡眠秘密的宝盒,深入浅出地解答了睡眠中的一切问题,教您如何才能克服障碍,进入甜美梦乡,提高生命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将是您解读睡眠奥秘、改善睡眠质量不可少的钥匙。
  • Lucy狂想记之无题

    Lucy狂想记之无题

    所有的一切都将恢复原样,仿佛一场梦境……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人和政通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人和政通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犬夜叉之攻略游戏

    犬夜叉之攻略游戏

    【叮——惩罚关卡剧情任务加载中……叮——加载完成。请玩家完成惩罚关卡之异世独尊任务。】宁优抓住匕首的右手一抖。【玩家只需要攻略这个世界三方势力的主要人物就可以在这个世界来去自如,风生水起。】【攻略……三方势力??】宁优眼皮一跳,心里衍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在此之前请玩家认真记住此次惩罚关卡的隐藏任务——真心之吻。玩家必须得到本剧男主犬夜叉和男配奈落以及杀生丸的真心之吻,否则即使玩家成功完成‘异世独尊’任务也会在限制时间后背游戏主系统抹杀!!】宁优:……话说,这不是惩罚关卡吗?什么时候变成攻略游戏了?主系统你造吗系统君脑袋好像被门夹了!
  • 钻戒的秘密

    钻戒的秘密

    大富豪俞大坤举行酒会,山东省治安局长周而勇受邀出席,谁知俞太太的戒指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二楼不翼而飞。侦缉大队上上下下均感面目无光。王森主动调查此事,却被暗杀者一枪放倒,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而省侦缉大队则决定以昏迷中的王森作为人饵,引杀手集团现身灭口……
  • 无尽尸源

    无尽尸源

    *一次意外的病毒泄漏,引发了国家乃至时间的重大安全威胁。*看似平静的太平洋下,隐藏着一个神秘的病毒研发院*一个被国家安全委员会列为SS级机密的计划,已经拉开帷幕。*暗影绝杀队能否完成任务,获得最终的胜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腾九苍

    龙腾九苍

    自小长大,不普通的家族,不普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