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1200000019

第19章 北史(9)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害炀帝,王世充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尊奉杨侗为君王。杨侗任命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爵郑国公。杨侗用元文都、卢楚的计谋,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就向杨侗称臣,又率兵在黎阳抵抗宇文化及,派遣使者战胜进奉俘虏和战利品。众人都很高兴,只有王世充对其属下诸位将领说:“元文都这类人,只是撰写公文和诉状的人罢了。我看这种形势,一定会成为李密的俘虏。况且,我们的军队经常和李密交战,杀害其父兄子弟,前后多次,一旦成为他的部下,我们就没一个人能够活得了。”王世充说出这些话,用来激怒众将。元文都知道后十分害怕,与卢楚等人商议,准备利用王世充入宫的机会,将王世充杀掉。日期已经约定好了,将军段达派遣女婿张志把卢楚等人的阴谋告诉了王世充。王世充夜里率兵围住宫城,将军费曜、田世阇等人在东太阳门外与王世充大战。费曜等人被打败,王世充就攻入宫城门。皇甫远逸单人匹马而逃。卢楚被杀这时,宫门还关闭着,王世充派人敲门对杨侗说:“元文都等人想把皇帝抓起来投降李密,段达知道后告诉了臣。臣不敢造反,只是要诛杀反叛者。”元文都得知发生了变故,入宫奉杨侗到乾阳殿,列兵保卫杨侗。命令将帅利用宫城来抵抗,军队被打败,杨侗命令打开宫门让王世充进来。王世充派人把宫中的侍卫全部替换下来,第二天入宫谒见,对杨侗说:“元文都等人无礼,阴谋残杀,事情紧急不得以才如此做,不敢背叛国家。”杨侗和王世充盟誓。不久,王世充又派遣韦节等人劝杨侗,任王世充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又授任王世充的兄长王恽为内史令,进入宫中居住。

不久,李密打败宇文化及而回,精兵良马大多战死,士兵都很疲倦。王世充想利用李密士卒疲惫之机,打击李密军,恐怕人们心中不愿军心不齐,就假托鬼神,派遣巫师张扬说:“周公想令仆射急速讨伐李密,会取得很大成功,不然的话,士兵都要因瘟疫而死掉。”王世充的士兵大都是楚地人,风俗迷信妖魁荒诞,所以就说出这些话来迷惑士兵。众士卒都请求作战,王世充精选训练精壮英勇的士兵2万多人,马1000多匹,在洛水南岸安下营寨。李密的兵马驻扎在偃师北山上。这时,李密刚刚打败宇文化及,正是得意之时,有轻视王世充的意思。王世充派遣200多名骑兵,悄悄进入北山,埋伏在山谷中,命令士兵喂饱马,早晨不等起床就在寝席上进食。一切准备就绪,夜里渡河,人马疾驰,到了天亮的时候就接近了李密的营寨。李密出兵应战,还没摆好阵势,两军就战在一起。伏兵借助山的隐蔽而上,偷偷登上了北原,从高处冲下,驰压李密的兵营。营中大乱,没有人能够抵挡,伏兵就进入营中放火。李密的军队十分惊恐,就四散溃败,其将张童儿、陈智略投降。进军攻下偃师。当初,王世充兄长和其子玄应跟随宇文化及到东郡,李密俘获他们,囚禁于城中。至此,都全部获得。又俘获邴元真的妻子儿女,司马郑虔像的母亲和李密诸将官的子弟,都加以安抚慰问,让他们各自偷偷地呼唤他们的父兄归附。军队到了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献仓城以应王世充。李密带着几十名骑兵逃遁,王世充收罗众兵而回。

王世充又令韦节劝杨侗,任命自己为太尉,设置官署和属官,把尚书省作为自己的官府。不久,自称郑王,派遣部将高略帅师进攻寿安,交战不利而回师。又帅师围攻谷州,3天就退兵了。第二年,王世充自称相国,接受九锡,准备帝王仪仗队所用的器物。有一道士名桓法嗣,自称能解图谶,王世充亲昵他。法嗣就上《孔子闭房记》,画的是一男子手持一杆驱赶羊。法嗣说:“杨是隋朝的姓。干字加一,是王字。姓王的在姓杨的后面,明摆说是相国代替隋朝成为皇帝。”又取《庄子》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二篇上奉王世充,法嗣解释说:“上篇说的是‘世’,下篇说的是‘充’,这就是相国的名字。应当恩德遍及人间,应符命而成为天子。”王世充非常高兴地说:“此乃天命啊!”再次拜谢。随即任命法嗣为谏议大夫。王世充又用罗网捕获各种鸟,把书帛系在鸟颈上,自称上应符命而把它们放回天空。有的用弹弓射得鸟而来进献,也授官封爵。接着废除杨侗,将他私下杀害,自己超越本分即皇帝位,建元日开明,国号为郑。

大唐太宗率军围攻王世充,世充频繁迎战,屡战屡败,许多城池相继投降。王世充十分困窘,派遣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率兵救援。兵至武牢,太宗大败其军,擒获窦建德来城下。王世充出城投降。到了长安被仇人所杀。

发愤十六年潜心著二史——李延寿

李延寿与敬播都在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手下担任书记工作。因为家中已有南北史的旧稿,想继承、实现先人的愿望,补出齐、梁、陈、周、隋五代部分所未写的部分,所以在编辑工作之余,昼夜抄当。到贞观五年,因家中丧事而离职。服丧期满后,从官到蜀,把所得材料进行整理。但所缺材料尚多,未能完成。贞观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的时候,右庶子、彭阳公令狐德棻又启用李延寿修《晋书》,因此再次得以勘校研究有关宋、齐、魏三代还没有得到的材料。贞观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当时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奉皇上命令修《隋书》的十志,又获得了皇上的批准召李延寿参加撰录,李延寿因此有机会进行广泛阅读。当时五代史尚未公开,李延寿不敢使人抄录;家中素来贫穷,又无能力雇人书写。魏、齐、周、隋、宋、齐、梁、陈诸正史,都是李延寿自己抄写的,其中本纪是依司马迁的体裁。连缀起来。又在这八部正史之外,参考了1000余卷杂史,将原来正史中没有的记载,都编入书中。对它们烦冗的地方,就删削掉。南北史从开始到修成,共用了16年。从刘宋开始,共八代,分为《北史》《南史》二书,合计180卷。其中《南史》先写完,呈送给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承蒙他从头到尾读完,并将其中的错误作了改正,将二书向各宰相讨教后,就向皇上上了表。表文说:

臣延寿说:臣听说设置史官,由来已久,执简记言,必须借助直笔。所以《典》《谟》记载叙述的,唐尧、虞舜的风范尤为突出;《诰》《誓》所陈述的,殷代、周代的伟绩特别显著。有了鲁国的《春秋》,鹿门之会给臧孙留下了借鉴;晋国的史书《乘》没有隐讳,赵桃园杀君赵盾受到了讥讽。大约圣哲的君王治理国家,交通贤人树立榜样,惩罚告诫的方法,都是由史书中引出的意义。到了秦朝大量焚烧书籍,周代的典籍尽被毁掉。后来司马迁创造纪传体,五帝三代都完全写入了本纪中,不同的事情归记于不同的体例记载,纲目清晰。此后,这段都被后人作为效法的对象。虽然左史写史,每一时代都不乏其人,然而微隐委婉所传的,只有班固和范晔得到称赞。其次有陈寿写的《三国志》,也被称为名家所作。这些著作都被前代修史的人所重视,不必在这里再评论赞扬了。

五代更替,大约有300年。元熙年以前,就总归于晋朝,著述这段历史的士人,虽多达数家,但没有听说其中有完美的。我大唐太宗文皇帝神资睿圣,天给了他英明灵气,对此事哀恸冲襟,经多方体察。深深地为这些史书的芜秽而嗟叹,于是决心删削而完成新著,此作既悬之于日月星辰,就成为了流传不朽的著作了。但是,北朝自元魏以后,南朝从刘宋以后,朝代迭变,当时的风气喜欢诋毁前朝,每个朝代都有史书,人多好事,从篇目上看。史书不少,但各人都陈述自己的见闻,同异甚多。而一些小说短书,易被湮灭散落,其中的脱文或者残落之处,找不到地方去校勘。一则是因为王道颓丧,朝廷与市场不断变换,资料渐失其真,怎么判断它的真假?二则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的高尚事迹。通达之士的重要的教导,因此就不能听到了,这是令人伤叹的。三则败坏风俗的巨蠹,犯有如夏桀一样滔天罪恶的人,不记载下来加以贬责,用什么人作为样板来进行鼓励和引导人们呢?

臣下我的生命虽然轻贱但有幸侍奉千岁,贞观以来,屡次忝入史局,不自量力,私自修撰了前代史。起自北魏登国元年,到隋朝义宁二年止,共三代244年,又兼写了东魏天平元年,到北齐隆化二年,共44年的行事,总编为本纪12卷、列传88卷,称为《北史》;又起南朝宋永初元年,到陈祯明三年,共四代170年,为本纪10卷、列传70卷,称为《南史》。总共8代,合为二书,计180卷,用以模拟司马迁的《史记》。以上八代之中,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是贞观年间奉皇上之命撰写的,因为所写的十志没上奏,这些书都未公开。但这些书及志,从开始到来尾均为臣下我所写。臣下我本来就一直追慕古事,又完全得到了研寻闻见的条件,便私自抄录,共用了16年,所涉猎的书,有千多卷。连缀改定,只靠一人之手,所以拖的时间很长,到现在才完成。我只是搜集遗书逸事,用来增加不同的见闻,分朝代进行编辑,把它们统编在一部书中;删除冗长的地方,保留它们的精华。假如原文妥贴,就不修改加以采用,不敢以我的愚顿,自发管见。虽然此书粗疏朴野。大惭于先哲,但在搜寻材料方面也有所得,我私下认为还是详尽的。其中的《南史》删改修订已是定稿,《北史》修改校对仅初步完成。南北史既然是私人修撰的,所以不敢沉默,又没有上奏过皇上,也不敢流传。臣下我轻率地陈述,伏地颤抖等待皇上的裁决。臣就恭敬地说以上的话。

识怀短浅奢侈优游——元雍

高阳王元雍,字思穆,少年之时便倜傥不群,多变而不恒。高祖元宏说:“我也不能测度这个孩子的深浅,但看他任真率性,也许是大器晚成。”太和九年,封为颖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有人劝元雍说:“各王都接待士人以营造声誉,为何只有您不如此呢?”元雍说:“我是天子的儿子,位为诸王,用声名干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拜为中护军,领镇北大将军,改封为高阳王。奉诏将七庙神主南迁到洛阳。以五等开爵建国,食邑二千户。

高祖率军南伐,元雍行镇军大将军,总摄留守事宜。迁卫尉,加散骑常侍,除使持节、镇北将军、相州刺史,常侍如故。高祖训诫元雍说:“相州原是旧都,不是朝中贤才或德高望重者便不能居于此位,所以让你到这里任职。为方镇长官之道,也难也容易。其身正,不令而行,这便是容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便是难。还应当爱护贤能之士,讲求信义约束,不要只因别人的言语而轻易地实行赏罚。”进号为镇北将军。

世宗元恪初年,元雍迁为使持节、都督冀相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冀州刺史,常侍如故。元雍在这两地稍微有点政声。后人拜为骠骑大将军、司州牧。世宗有时行幸元雍的家,元雍都尽家人的礼节。迁司空公,议定律令,并常参与重要决策。转太尉公,加侍中。当时,元雍因为天下发生旱灾,再次上表返位,世宗优诏不许。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如故。

世宗在全国推行考陟官吏制度,元雍上表说:

臣私下认为,夏、商、周三代考绩的办法为百代不变的通典。如今,任上、中等官职的人,三年升一阶,由散官而入第的,四年登一级。闲散的官员本来不是虚置,或者因贤能而升进、或者因积累勤绩而上举。如果此人无能,便不应备列在这些位置上。原来以才能提升的官员,或者是在外戍守任职,或者是出使到绝域、或催督欠逋课税,察检州镇,都是散官,而所任却是重任。说到考陟,他们却被排除。检察散官的人,不一定都是庸才,即使称职的人也未必都是贤能之人。但以年代多来考闲,而课烦却以少岁,上乖天泽的均平,下生不公平的苦处。又遵循景明时的格式,有折考的文字;正始年间的上奏,又有与夺的级别规定。这说明参差互考本非皇上本意;改易常典常法,乃是有关部门的私意。又有关考级的奏折多委于任事人的手中;而涉及议列科勤之文,却绝于散官之笔。这样,使在事的人得以展其自勤之能,而散官之辈却没有申诉之所。而且,以上下之闲,限以旨格之判,致使近侍禁职抱槃曲之辞而难诉;禁卫武夫怀不申之恨而

难说。如此而想克平四海,怎么可能?又散官在职,一点小错即成污点,一点过失即被治罪。治罪不以他们闲于本职而优待;庆节的赏赐又不以他们俸禄微薄而加赏。罪殿之犯,不因任事不同而有别;考陟之机却要推论年阶而不同。臣听说君主有所举动,史官都要记录。君主举动不合于法,于后代何观?《诗经》说:‘王事靡盛,不遑启处。’又说‘岂不怀归?畏此简书。’依依杨柳,以叙征役之苦;霏霏雨雪,又申振旅之勤。如果折算往来的时日,便是《采薇》一诗当废,《林杜》一诗也该罢。又任事的官吏,遇有吉凶之事要请假,回家省亲扫墓,每次要超过十旬,有的因患难深重而请假,动不动就要一年。征役在途,与留守安泰之劳相差百倍。苦乐的差别,责不在任事之人;在家私闲,又不是理政之日。论优语剧,先应当折算。

武士本挽上格为羽林,次格者为虎贲,下格者为直从。有的累纪征戌,无所不涉;有的带甲连年,负重千里;有的在战场上受伤;有的年老衰竭。现在试以本格,责求他们像当初一样,有一点不符,便要退阶夺级。这是要求他们永不衰老,于理说不通。另外,出外蕃使的人,必抽调朝中俊才。有的历险千余,有的履危万里,登程便有死亡的忧虑,却心怀身死异乡的哀戚,魂骨奉忠,以尸将命。先朝的赏格是酬之以爵品,如今却只涉及阶品劳绩。折以代考,有乖使者之望,这不是奖励《皇皇者华》而敦崇《四牡》出使之意。

又按正始年间的格式:凡后任事上中的人,三年升一阶;凡后任事上中的人,六年进一级。三年一考,是自古通用的办法。现在以凡前六年便升一级,而不管有无愆失,到年份便提级。以此推之,明明是以泛代考。新除一日,便同沾阶荣。下第之人因泛上提,上第之人却因泛而退。

臣又见部尉资品,源居流外,刊之于明令,而行之已久。但近来因为里巷多有盗贼,因为他们威望不够而难以肃清。想进品清流,以压奸宄。甄琛上启说:‘为法的人施行而观察之,有不便则改动。’臣私下认为此言有理,可以采用。呈上明察,请提高宰尉的品秩。

现在考格刚刚公布,而怀怨的人众多,臣也以为不妥。只要有光国典,改动又有何难!”

世宗见表后,便引元雍共论时务。

肃宗初年,诏令元雍人居太极西柏堂,谘询参决重大政务。配给亲信侍从20人。又下诏元雍为宗师,进太傅、侍中、领太尉公,王位如故。又另外命将作大匠营造国子学寺,让元雍在其中居住。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国祚劝元雍将于忠贬出去。予忠大怒,假造皇帝诏令杀掉了国祚和尚书裴植,废掉元雍之权。让他以王归第。朝中有大事,派黄门郎到元雍家中谘询。不久,于忠又假造诏令,想杀掉元雍,以此事去问侍中崔光,崔光拒绝,于忠便没有下手。

不久,灵太后临朝执政,贬于忠为冀州刺史。元雍上表说:

同类推荐
  • 天子风流

    天子风流

    这是一部从落魄恶少到风流天子的奋斗史!刘风一向是个遵纪守法、敦厚老实的良民,前世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今生依然是要响应大明朝廷的国策——三妻四妾若干陪床丫头,那是必须滴!什么?庶民要四十岁以上无子者才可纳妾?这是什么道理!听说“皇帝”这份职业不错,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根本就是三妻四妾的加强版嘛!不过,我喜欢!嘎嘎……刘风淫荡地笑着。想想吧,满皇宫就皇上一个男人,这万恶的旧社会——呃,是多么地令人憧憬啊!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种田,造兵,争霸天下!没电没网络的明末,人生的乐趣何在?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才是不枉一生!…………铁血却不暴力,11却不11,幽默中带些诙谐……本书适度YY,图个乐子!
  • 召唤之无限战争

    召唤之无限战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解释了,老铁书里见!”
  • 南唐骗骗爱

    南唐骗骗爱

    话说一现代人穿越到了最最最最最具文学艺术气息的悲惨皇帝南唐李后主的儿子身上……结果会如何呢?敬请关注……
  • 史记

    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 幅员辽阔

    幅员辽阔

    不知为何,来到了全新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身体,但却与原来的世界没有历史联系,身逢战乱,看林凡如何在全新的生活中是升华自己,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天地独尊

    重生之天地独尊

    因为祖传玉佩而死的陆唐,回到十年前。觉醒金乌血脉,抢占先机,一步一步走上至强至尊的道路。陆唐:“前世我唯唯诺诺,今生我重拳出击!金钱,权力,我全都要!”
  • 谁埋的恶果

    谁埋的恶果

    本应学生的他却踏入了社会的漩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法国诺奖得主倾情裸传自述传奇人生)》是作者纪德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充分展示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师的性格特质和成长印迹,是一本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 西窗

    西窗

    《西窗》共有9章,采用虚拟和现实两条主线并进,一条线讲述自媒体时代沉浸在虚拟生活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困境和情感困境,用诗意的语言及独特的视角抒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情感恋歌;另一条线,讲述农耕文明渐行渐远背景下的新农村,及人性的困惑和女主人公为改变命运、追求爱情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经历的种种磨难。
  • 灵魂驯养

    灵魂驯养

    预言中的世界末日,世界没事,却成了他的末日,他被灵魂驯养人带来地下世界,一路从一无所知走上维护天下安宁的至尊王者之路。
  • 盲眼探光

    盲眼探光

    他入世为恩,我入世为罚。他一生登临高座,睥睨天下;而我宠辱一时,金戈铁马。何来无端红尘梦,三千青丝尽白发。若我当初挥下那红红的一笔,会不会划去那一刹的盛世繁华,苦恨相杀。可终不过一将成名万骨而枯,位归列仙,了无牵挂……待一切历尽后,空成昙花。初次挖坑,尽力填平。广纳言论,多多指教。
  • 旭日风清冷

    旭日风清冷

    相传上古天地分为六界,人界、冥界、妖界、魔界、仙界,还有神界。神界是最高的存在,其余几界都可以修炼成仙,却不能修炼成神,因为神是与天地日月同生。而人类是人最多的,范围最大的,妖界和魔界是万恶之源,经常作恶多端,破坏六界的平衡。除了人类,其他几界本来数量就稀少,还经常发生打斗,最后一个神也用自己的血肉封锁了神界的入口,世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神了。风姓是一个最古老的姓氏,而风兮颜就是这世间最后的神。除了她,这世间无人敢姓。
  • 历劫记前传江湖

    历劫记前传江湖

    诸子百家、兵争权谋,机关术法、快意恩仇……写非一般的江湖,说不一样的春秋
  • 妖流

    妖流

    在人和妖横行的大陆,看身世离奇的少年如何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