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4500000003

第3章 第一辑(3)

一般人误以为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哈,你们当然错了,这样的人是假圣人,伪君子。

真正的圣人是貌不出众的,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非常地轻松,非常地放松,哪有什么架子?

孔子曾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谦虚地说自己不如老农民,不如老园丁,是一个平民化的圣人。他最喜欢的弟子颜回也是平民,师徒二人彼此相得。

圣人爱生活。

生活出圣人。

孔子在家亲自下厨,切葱做鱼羹。热爱生活,才是活人。

孔子的家是什么样子

颜回居陋巷,孔子则要好些,毕竟是有名望、做过官的人,当老师后又一直享受学生的贡奉,想来房子不会太小,否则很难“申申如”与“天天如”。当然,孔子当初的房子一定没有现在的孔府那样庞大得像宫殿,应是一个集住宅与学堂为一体的大院子。

我想像中孔子的家是这样的:

远远望去,孔子的房子像块大石头方方正正,细看又不是严严实实的,透出了许多亮光,是一片宽敝明亮的树林。

从远方沿伸到孔子家门口的路上印着许多零乱的车马痕迹与人的脚印——光脚丫的脚印,穿各种鞋的脚印,都有,还有一个个很深的小泥洞,那是乡里的老人家柱着拐棍来与孔子说话留下的。道路两旁长着疏疏落落的野草,孔子让它们自由生长,不准儿子孔鲤去锄它。

孔子爱松柏

孔子家门口有两三棵高大的松柏,因为孔子喜欢这种不畏严寒的树木,曾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以松柏自期自励,所以能终身不畏严寒,并且高大如斯。

在众多树木里面,孔子最爱松柏。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此我们假想孔子的家门前有两棵很大的松柏。柏树质材比松树更好,但不及松树好看。孔子把松柏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同时赞美了两种“后凋”的人:一种像柏树一样坚贞,一种像松树一样舒展身躯,荫福后人。松树比柏树死得快,但造福更多,活得也潇洒。

孔子兼有松柏的美德,所以人格高大如斯。

耐住岁寒,才是青松。忍得煎熬,才是大丈夫。冬天过后是春天,苦难之后是幸福。孔子一句老生常谈,使天下人得福。

孔子是个私塾先生

孔子的私学是中国私立大学与官办大学的共同发源,最开始也就是私塾。教私塾是最舒服的一种教书生活,因为很自由、很亲切。中国的学校从私塾到书院,再到大学,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交流。

一进孔子的门就是一个很宽敞的大坝子,里面是一排一排的长条石桌石凳,孔子在这里给学生讲课。露天学习其乐无穷,同时石制的课桌板凳也不怕雨淋,老夫子此举又节约成本,又受学生欢迎,非常不错。夏天还可以在上面躺着乘凉。当孔鲤还是个婴儿时,孔子就抱着婴儿坐在石桌子上教他学说话。

孔子经常下厨

孔子精于美食,是个美食家,又是个大厨师,留下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美食名言。孔子下厨房的次数应该不会少,否则练不出精细的刀功。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孔子当初毅然决定结束周游列国的漫长旅途是因为出门在外没有美食,所以他要回到家里享受鲁国的海鱼大葱以及匏瓜蔬食。在《论语》与《礼记》中有很多处孔子关于美食的精妙论述与美妙譬喻,显然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孔子院子的左右两边是厢房,也就是学生宿舍。斯文点的学生住在东边,以颜回为首;粗鲁一点的学生住西边,以子路为首。东厢房紧挨着厨房,孔子有时来兴趣了亲自下厨,教学生们老子讲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当然也教他讲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当然爱看书

前面院子是学堂,后面院子就是孔子起居的地方。孔子的夫人操劳家务带孩子,孔子在里屋看书。如果有学生进来请教,一定会轻轻的,不是怕打扰,孔子看书时谁也打扰不了,而是畏惧孔子威严。

孔子身材高大,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大汉现在成老汉了,更加威严。想像一个威风凛凛的老头子坐在你面前看书,当然没人敢随便打扰。后来关羽学孔子,一样的北方大汉,一样的灯下看书,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尊活神。但关羽太威煞,不如孔子有亲和力。孔子看书时不像关羽一样爱摸胡子,读到会心处常常面带微笑,因此弟子们其实是不怕他的。

孔子的房间很乱,尤其是在他编《诗经》的那一阵子,满桌满地满床满忱都是资料,还到处散放着牛皮绳。牛皮绳是用来系书的,《史记》上说孔子“韦编三绝”,“韦”就是这种牛皮绳。

一般我们看到的孔子画像与孔子塑像都把孔子搞得很矮,其实那完全错了,孔子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山东大汉,或许还不亚于施瓦辛格的身材。

孔子不仅思想很威严,外表形象也很威严。

孔子经常静静地看书,披散头发,非常随意。孔子双肩宽大,从背影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正在对书沉思。高大的人安静时更安静,安静的人更显高大。

静室一灯,万卷一心。

孔子散步像轻功

看书累了,孔子当然就会把书扔在一边,管它是《尚书》还是《周易》。不看书干什么呢?对于老夫子来说,首选的消遗方式当然是散步。

《史记》上讲孔子是个大力士,“力能举北门”,连城门都能举起,可见武功不凡。孔子的弟子子路也是个侠客,后来战死。孔子散步有点像玩气功,走路轻轻的,飘飘欲飞,所以叫“申申如也”。这个“申”就是《庄子》上讲的气功“熊申鸟经”的“申”。“申”就是自由伸展身躯,“熊申鸟经”就是像熊一样大模大样,像鸟儿一样轻盈。

孔子不像大笨熊,却是一只善飞的海燕。山东挨着大海,经常有海燕飞到孔子家来,孔子经常学习海燕的飞行术,所以练成了一身身轻如燕的轻功。

一般人以为孔子很庄严,其实孔子在庄严的同时也很飘逸。圣人带仙气,这是必然的。《论语》上说孔子在家里“申申如也,天天如也”。“申申如”是舒坦,“天天如”就是飘逸。

孔子精于养生之道,散步轻身如飞,我们说他是位散仙野佛也无不可。

孔子偏爱儿子

孔子散步有时在院子里碰见儿子孔鲤,就会问他:“学诗乎?”孔鲤如果说“未也”,孔子就会告诉他:“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退而学诗。

孔子有时又问儿子:“学礼未?”如果孔鲤说“未也”,孔子就会告诉他:“不学礼,无以立”。于是孔鲤退而学礼。

孔子就是这样,在散步时也能告诉人很多道理。不错,这是说教,但只要说得对听听又何妨孔鲤后来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传给了他的儿子子思,子思作《中庸》,将祖父的学问传于世间。子思又收了孟子这个高足,孟子又把孔子的仁义发挥成了一门大丈夫的学问,实在了得。孟子、子思、孔鲤的学问归根结底哪里来?

就来自于孔子的一次散步。那天也许他兴趣好,也许吃稍饱了些,自然就讲得多些,儿子与弟子们都听入神了。老头子讲累了去’睡觉,留下一大群人如痴如醉地在那里整理上课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孔子严格而亲和的家教代代相传,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有文化的大家族一孔氏。一个家庭一直兴盛了二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兴盛,这在世界上也是个奇迹。我有个朋友孔庆平,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孙。孔庆平学问好,为人好,让人一看就是圣人之后。这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孔子能为人类导师数千年,不是偶然。

孔子爱找人喝酒

再大的圣人也有烦书烦学问的时候,孔子如果烦了,就在家里喝喝酒。孔子酒量颇大,常与子路对饮,曾说自己“唯滔无量”。有时乡邻来了,孔子就与他们对饮。有时鲁国国君来看他,孔子也是招呼他随便坐下对饮。孔子说自己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是相当随便。

孔子支使弟子跑腿

弟子们常拿好酒好菜来孝敬这老夫子,孔子也常让他们去跑腿,买酱油买盐什么的也都干。“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先生馔”嘛。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将天下苍生都视作圣人之徒,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因此他收的学费不算少,人多嘛,“弟子三干,贤人七十”,还不够他花?又不用上缴国家,夫人应该比苏格拉底的夫人好,不至于时常河东狮吼。

孔子是个快乐的大富翁

因此孔子在家里是非常滋润的,名字虽然叫教书匠,其实是个大富翁,我们或许应该恭称一声“孔员外”。

我们这个孔员外当然是个大善人,凡是有人求他都有求必应,又敢收留江湖流亡之徒,如子路就曾经是个在外面混的人。孔子的做法有点像宋江,又有点像柴进,但孔子从不谋反,因为他已经是“帝王”了,当时的人,谁有他自在?

孔子修养高深,从大丞相到流亡国外,再回乡当教书匠,最后以富人之身颐养天年,得以善终,是个高人,会享受的人。周游列国很辛苦,所以后来他就安享晚年,补偿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人出门就是上宾,回家就是贤主,当然家居清闲,非常快乐。

孔子回到鲁国后就再也没去别的地方,有钱又有闲,专心研究古文化,十分相得,所以家居自在,“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孔子论友谊犒劳人生

朋友有三爽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还在另一处说:“德不孤,必有邻。”都道出了人生一大境界,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

人生有千爽万爽,最爽的一件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具体而言,其爽有三:

一是自己高兴。见了朋友与其说高兴他,不如说是高兴自己。借朋友而高兴,因朋友而更高兴。

二是高兴朋友。好朋友如春风,春风一吹柳舞花也舞。作为柳的他,与作为花的我同沐春风,兼有摇摆之姿,滟滟之态。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就是这个意思。

三是高兴全世界。好友聚会之时,天地有情,人生有意,全世界都眉花眼笑,让可爱的人更可爱,让可恶的人也不再那么可恶。

与朋友在一起有如此三爽,孔夫子忍不住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哪是问句,分明是一句赞叹,一句由衷的肺腑之言。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人为什么死得早,死得快?因为他不爽呀。人一爽命就长,而一个人是不够爽的,为了避免孤独死,我们必须合群,与朋友在一起,选择一种富含亲合力的生活。

鲁迅明白了要爽靠大家

鲁迅当年失意,独居北京,孤独得要死,他住的地方我去看过,是个狭窄的小院,小院外面长了两株枣树。鲁迅名著《野草》中的名篇《秋夜》就是写这两棵枣树的,鲁迅写道: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说话与孔子一样,爱讲大白话。那么这话什么意思呢?原来鲁迅从这两株枣树悟出了一个宝贵的人生道理。鲁迅当时孤独得要死,天天看,天天看,有一天忽然看见原来墙外的枣树是两株,而不是一株。

一株枣树构成生命,两株枣树相映成趣,构成希望。

鲁迅从这两株枣树身上看到了希望,明白了人要合群,不要自我孤独,于是不久就把老妻老母从老家接来了,又广交朋友,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就是“鲁迅的枣树”给我们的宝贵启迪,其核心要义为:

人不能自己找孤独,树都要与树在一起,人肯定要过群体生活才爽。

耶稣与佛陀同意孔子的说法

耶稣当年因为先知约翰的接引,在旷野大彻大悟,毅然抛弃了原来要学犹太教士苦修终生的做法,重新回到人群中,为人们宣讲上帝的爱心与旨意,很快赢得了一大片信徒。

也许有人要反驳我,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那一悟,当时就他一个人,这又当作何解释?

这是因为:

一、佛陀当时已达到圆满境界,天地万物都是他的朋友。用中国的话说,佛陀当时“天人合一”,怎么能说是一个人呢?

二、佛陀当时就坐在菩提树下,佛陀的菩提树与鲁迅的枣树一样,都足以让有慧心慧眼的人唤醒慧力,当下就觉悟。

三、就算佛陀当时在一片没天没地没万物的空无之境中,他还有自己作朋友,他看自己就像看一道门,一扇窗户,里面外面都是世界,足以觉醒来者。

事实上佛陀觉悟后也像耶稣离开了旷野一样,他离开了菩提树,回到人群中传道。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的诸多传世宝典。

孔子与佛陀、耶稣都是觉悟过的新人类,在孔子看来,生命太简单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觉悟寻找回快乐。

觉悟从哪里来?觉悟从旷野来,从菩提树下来。

快乐从哪里来?快乐从人群中来。

在此,快乐是一个成全觉悟、实现觉悟的过程,因此,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的觉悟。

她会到来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讲与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觉悟,从而大家都快乐。

孔子在此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另一处还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都在讲快乐并不遥远,它会自动呈现,主动呈现。有的事情看起来好缥缈,其实只要诚心寻求,自然会实现。

从前有个人喜欢一个女孩子,把她当成古典文学中的女神来顶礼崇拜。他爱她而她不知,仿佛鸿雁飞过秋水而秋水不知,于是不能不感到苦闷与绝望。但他永不放弃,一直去讨好这个女孩子,终于有一天女神翩然来到了他的身边,鸿雁得以嬉戏秋水,两情相悦。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你坐在悬崖边上时,看见朋友向你走来。

自己种的葡萄才甜

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问过一位种葡萄的人,一棵树上有多少果实?那位种葡萄的人答不出来。

阿那哈斯告诉他说:至少有三种。一种是快乐,一种是痛苦,一种是糊涂。

更想种出快乐的葡萄,我们就要做快乐的园丁。那位种葡萄的人连自己种的是什么葡萄都不知道,肯定品尝不出葡萄真正的滋味。

人生好简单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句传世名言: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钟”就是钟爱,“我辈”就是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我的情爱我所爱,这正是我们该做的事,正是我们的人生。竹林七贤放浪形骸,孔子温柔敦厚,其人生主旨都一样,都是快乐主义者。

太简单了,太美了,太好了,原来人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寻找回快乐。

寻找回快乐就是寻找回自我,就是寻找回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同样地,到远方去看朋友,不亦乐乎!

主动一些会更好

人生总是充满期待,期待落空就会失望,期待实现就会高兴。为了自己实现期待,就不要去等,而要主动去找朋友。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同时也在说:“到远方去看朋友,不亦乐乎。”

远方并不远,它就在眼前。人生有很多爽事,最爽的一件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因为人天生厌恶孤独,喜欢过群居的生活。而群居并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是一种来自远方的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悠然自得的独处也是群居,因为这时我们心中有朋友,以天地万物为至友,以自己为老友,所以独处也不孤独。

等待使朋友成为朋友。

等待而不出现使朋友成为回忆。

有等待有出现使朋友不仅仅是朋友。

同类推荐
  •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20部著作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20部著作

    本书集20部经典著作的核心于一体,帮助人们多角度拓宽事业和心灵的空间、启迪智慧、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全书内容包括:《致加西亚的信》、《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己拯救自己》、《不抱怨的世界》、《思考致富》等。
  •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心理健康自护手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学生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进而学会“心理自护”,快乐生活、高效学习、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观念入手,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青少年时期突出的心理表现和问题,从人际交往、学习、性的成熟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并就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谈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 赢在变通(修订版)

    赢在变通(修订版)

    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资深职业规划讲师送给职场新人的最佳礼物。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员工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成就卓越。让你的头脑来一场思想风暴,闹一场思维革命吧。
  • 360°影响力

    360°影响力

    360°影响力,就是全方位赢得你周围人的信任与尊重,让你的影响力超越眼前的环境,直达你的目的地。本书作者哈里森·莫纳斯,全球高管培训机构GuruMaker创办人及总裁,以其丰富的经历,以及他对人类情绪和行为的深刻洞察力,教你:如何评估你目前的影响力;如何消除别人对你的观点和提议的抵触情绪;如何比其他人早一步感知他们当下的情绪与想法;如何帮助你感受周围人的需求,发挥个人影响力;如何避开那些最常见的决策陷阱;如何构建适合你所属公司的个人影响力策略……
  • 办公室心理学

    办公室心理学

    本书基于心理学的知识,为身处办公室中的各类职场人士提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有效指南;为个人如何走卜晋升之路指明方向;也为企业了解职员个性,充分利用其长处,用较小的人力资本赢取较大的价值回报提供宝贵建议。
热门推荐
  • 瓢虫雷迪:瓢与猫的爱恋

    瓢虫雷迪:瓢与猫的爱恋

    故事发生在浪漫的城市-巴黎。同班同学的玛丽娜和艾俊是为拯救巴黎而被选召的孩子。每天都将与恶棍展开搏斗守护这座美丽的城市。玛丽娜使用一对带有魔法的耳环可以变身为瓢虫雷迪、艾俊则用魔幻戒指变身为黑猫诺儿,他们将用自己的神奇魔力保护人类展开奇幻冒险之旅。同人文,自己希望的!因为女主喜欢变身前的男主,男主喜欢变身前的女主,但就是不捅破这层纸!所以我写了这篇同人
  • 男神魅惑:乖乖老婆别休我

    男神魅惑:乖乖老婆别休我

    他是诧叱风云风度翩翩的商业帝豪;是众女生心中颜值爆表的钻石级男神:而她,是节操无下限的小清新一枚;当钻石级男神遭遇腹黑无节操女帝;“你,去帮我买姨妈巾。”他嗤之一笑,脸如雕塑一般毫无表情。“陆文轩,去还是不去。”他堂堂一BOSS,岂会受威胁。她近前一步,又急又气:“信不信我浸你们家一别墅的血,说,你去还是不去……”
  • 剧院

    剧院

    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老师的程宣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老师的程宣,,
  • 公子,娶我可好

    公子,娶我可好

    音慕涵:"要知道,我可不是什么柔弱无骨的女子,若不能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幸福,就给我滚!”寒明殇:“娘子,相公我既然愿意为你舍弃权势地位,就可以宠你一世,给你一世长安。”
  • 重活2016

    重活2016

    未来,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是什么?……未来,最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活动又是什么?……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样的?……未来,崛起的异兽又是什么样的?……从2066年重生回2016年的多面宗师楚峰,对未来五十年了若指掌的他,会慢慢告诉我们这一切!(新建的QQ交流群:群号578283354。)
  • EXO之闪耀的光芒

    EXO之闪耀的光芒

    EXO是那颗偏离轨道的行星,而我就是负责把他们拉回我的轨道,让他们成为我的专属行星
  • 阿夏的冬天

    阿夏的冬天

    阿夏,一个生在盛夏,燕子,一个如沐春风,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深爱,一个忘情,双双坠入深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伪正太修炼传

    伪正太修炼传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准备坚持饭爱豆无数年,然而事实总是与想法背道而驰,世界上有那么多不科学的事情,她重生了,没错!像电视小说里面一样重生!她有了疼她宠她双胞胎的哥哥,成了主角光环的一员,因为有外挂!回到了偶像刚出道那一年,掌握着无数首未发行的新歌,还有影视剧,近几年要红的明星,提前邂逅了与偶像的缘分,她身披男装扮作假小子,她该如何破茧而出缘起缘落一切皆缘。在此,伦家推荐偶朋友兼师父的幽佐羽的文《TFBOYS最近的距离》链接如下:http://www.*****.com/?partlist/318166.html此文为tfboys的同人文。读者群为259351054
  • 外道真仙

    外道真仙

    修道、成仙,法宝、法术,无不奇幻玄奥,绚彩纷呈。何谓仙?上天入地,飞行绝迹,能移山填海,摘星换斗,历万世沧桑而不灭。然世人多不见其踪,敬畏之余,心生向往。智者曰:“虚无缥缈,信则有,不信则无。”且看一个孤儿得遇仙缘之后,怎么一步步走向真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