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4500000002

第2章 第一辑(2)

“学而时习之”的妙处也在于“学”。“学而时习之”就是“生而时习之”。爱学习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的天生本能。学就是动,动就是学,动物一生下来就动,它不能不动,也就是不能不学。

生就是学,学就是生,这是一个无需解释的婴儿级别的问题,婴儿吃奶从来不问为什么,只管吃,只管摇头摆尾地咂嘴。

我们明白了“学而时习之”的妙义,就可以谈“不亦说乎”了。什么是“不亦悦乎”

“说”通悦,为了好懂些,下面都用“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包括以下五层意思:

一、生下来就学习真好玩。

二、让我自己学吧。

三、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不断温习,我就什么都懂,太好了。

四、经常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五、听说你不高兴,找点书看,找点事做,学习一下就好了。

第五层意思是孔子本意。“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反题就是:未学之时,犹未悦也。还没学习时是不快乐的。孔子看到,一种不快乐的死尸般气氛弥漫在世人中间,他们为什么不快乐?

这话等于在问:“死尸为什么不快乐?”

回答是:“因为死尸没有生命。”

好了,问题找出来了,原来死尸不快乐是因为没有生命,是因为丧失了生命。那么反过来就不难得知:

有生命就有快乐。

生命就是快乐本身,原本不需要再用其他的事情把快乐带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讲的不是学习后天一辑孔的知识,而是说人要经常自省,反视心灵,如老者见小儿,一下子恢复本性,就很快乐。学习知识让人烦,回归人性让人开心。生命因学习而快乐

好,既然生命就是快乐本身,那么为什么有人明明活着依然不快乐?这是因为生命本身是厚重的,它需要有棵嫩芽破土而出,这样才会轻松快乐。

大地太厚重,上古时候的大地死气沉沉,没有生气。后来不断有苗儿芽儿破土而出,人地才从厚重的胸口吐出一口浊气,接通天的灵气,从而自己生动起来,开心起来。

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母亲生下我们时双方都很辛苦、很劳累、很虚弱,生产时双方都觉得痛,不觉得快;都觉得苦,不觉得乐,只有等完全生下来后,这种厚重而憋闷的感觉才会消除。母亲是大地,婴儿是嫩芽,嫩芽从大地的子宫破土而出,大地就会轻松,嫩芽才会见阳光。

所以,生命不能直接快乐,它需要学习。我们通过学习消除了生命诞生前与诞生时的痛苦,转移了对黑暗的注意力,从此注目光明,寻求温暖的阳光。孔子与柏拉图相通

对快乐的寻求是一种本能,它是天道。

“吃茶去”可以解渴,渴也是天道,茶解渴也是天道。天道解天道,自己解自己。自己解自己就是自己学自习,唤醒天道中的潜能。

柏拉图说:“学习就是回忆。”

柏拉图的这个观点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生而时习之)相通,都有“学习就是唤醒潜能”的意思。

我们的生命通过唤醒潜能获得快乐。

比如婴儿接触母亲的乳房可以唤醒该婴儿重温一遍他父亲当初接触他母亲乳房时的快感。对此,弗洛伊德比我懂得多,读者可以参考弗氏著作。

我们的生命本身来得太痛苦,如精子在男女做爱时饱受挤压,一出男根又自生自灭,一个精子寻找卵子的过程万分艰辛,其难度要高于推一个残疾人上珠峰。《圣经》与《太平经》同意孔子的说法

我们的生命本身来得太痛苦,本身是没有快感的。基督教《圣经》上讲人有“原罪”,也包括生命有“原始痛苦”的意思。道教《太平经》讲人在“承负”,意即今人承担前人一切,也包括“今人要替前人受罪”的意思。

不过这都没关系,原始痛苦也好,前人受罪也好,都已经过去了。父母精血是红的,生下来的却是白婴儿,这就说明了自然之道喜欢清洁,能净化一切。自然之道喜欢轻松,婴儿再痛只要哭一哭就好了。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为生命寻找到快乐,其奥秘就在于唤醒潜能。又正如婴儿只哭一声是不够的,必须较长时间大哭一样,我们唤醒潜能也不能唤一下就了事,你哄它它也哄你,所以要不断地唤,潜能才会醒。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让我们要不断唤醒潜能,这样才会轻松快乐。

学习像招魂

如果把唤醒潜能比作招魂,我们就必须要像屈原在《大招》里讲的,既然在招魂,那么天地四方都要照顾到,这样才有用,父母亲照顾婴儿当然是全身都照顾,而不是只照顾一手一腿。同样地,我们呵护自己的心灵也要全方位的,全天候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时”,不是有时的意思,而是时时。这句话在说:我们要时时学习,时时呼唤潜能,这样才能获得欢乐女神的青睐,得以漫步在芬芳美丽的大森林中。

眼中莲,是空花。

心中莲,是莲花。

意中莲,是无花。——无色无相,无视无闻。

就这样,你一步一步唤醒潜能,就能看到那朵生命中永恒的莲花。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寻找快乐

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性学习,而是精神性学习,通过唤醒潜能获得生命的愉悦,就像婴儿吃奶。婴儿吃奶是不用学的,天生就会,我们的快乐也是天生就有,只要常学习常唤醒就可以治愈人生的各种痛苦。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他老人家为全人类,特别是为当前人类开出的一副良药,我们完全可以放心服用。婴儿从来不会怀疑母亲的乳汁。老子说: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独异于人”就是人不好学,我偏好学“贵食母”,就是非常看重向母亲要吃的,比喻向大道索取精神食粮。母亲的乳汁是最安全、是营养的婴儿食品。

人类是婴儿,大道是母亲,圣贤书就是乳汁。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讲出了人类快乐的原因就在于相信自己可以母亲那里(指道)获得乳汁,相信母亲的乳汁可以获得快感,为此婴儿要三吮母乳而得奶,我们要“学而时习之”,必有所获。

孔子论不必为不知道的事情生气

打开心胸等于打开一片天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一般不生气,有的事情过了就算了,有的事情不知道就当没发生,主要的是自寻快乐,不是自寻烦恼。古来通达之士之所以活得爽快,就在于放得开。

“放得开”是不容易的,这必须自己开阔心胸。

有个病人向老医师倾诉:“医生救救我,我太憋闷。”

老医生仔细检查,发觉他没有病。

老医生问:“你为什么憋闷?”

病人:“我出不了气,呼吸困难。”

老医生说:“你的嘴巴鼻子呼吸道与肺部都是正常的,怎么会呼吸困难?”

病人:“我就是呼吸困难。”

老医生:“你应该自己习惯深呼吸,不要老是鼻子哼哼,嘴巴喘喘。你什么事都没有,关键在于你要自己多呼吸。”

病人当时就试着深呼吸了几下,觉得真管用。原来就这么简单,这人照医生的话去做,过不久就好了。

自己开阔心胸后,就有了新天地。我们要用老人养生的方式告诉大家,凡事不生气。

孔子与老子、与佛家都主张“不生气”

孔子有个仇人叫桓魑,桓魑老是想杀孔子,孔子不追究,说:“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

有了这种气度,才足以做人做事。

做事方面,可以“举其大纲,不拘细目。”

做人方面,可以“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的“不知而不愠”,与老子的另一句话原理相同。老子说: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老子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忧患来自身体,连身体都忘了,还有什么麻烦呢?

孔子说的“不知而不愠”,也是这个意思。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知道。假如他不知道,当然也就不会生气了。

孔子这话要是和尚们听了一定欢喜,因为和尚们使“耳根清静”的法宝就是不闻不问,一切说“不知道”完事。有时间就睡大觉,没时间就睡小觉,反正一天到晚以睡非睡,睁眼看见世界不过是一样一样的东西,闭上眼世界不过是一团阴暗。

阴暗是可贵的。

无知太可贵

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里说:“凡是阴暗就表明正被阳光照

如果我们把人的无知比作阴暗,那么这种无知是可贵的。只有无知才能烘托智慧,无知可以成全有知。无知加无知等于无所不知

为什么“无知加无知等于无所不知呢?”

一、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并且知道你的无知。我知道一切的无知,所以我无所不知。这种无知当然不是从细节上与知识上讲的,而是说我通晓世界万物都处于无知状态。为什么一切都是无知的?因为一切都是被产生的。被产生的就是无知的,因为在产生之前与产生之时生产者与助产者都已向新生儿注入了“忘我剂”,让他忘记以前的世界,这样才能轻松为人。

二、不知而不愠,也就是无知而不失。因为不知道,所以没拥有,所以不会失去。既然不失去,那么就是全有。全有必全知,全知就是无所不知。

人免除烦恼的唯一办法就是“不知道”。知道得越多越烦恼,不知道就不烦恼。如果已经知道了怎么办?你要告诉自己:“我知道什么呀?事情远不是那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因为世上的事本来就复杂,一概不知道就无烦恼。

不曾拥有,所以不会失去

有人曾问苏格拉底:“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您皱眉,您的心情怎么总是这样好呢?”

苏恪拉底答道:“我没有那些失去了它就感觉遗憾的东西。”

如果还觉得不够明白,让我们来聆听另一位希腊智者欧布利德的话。

欧布利德对人说:“你没有失去的东西还在你那里。你没有失去角,所以你是有角的人。”

人能失去不曾拥有过的东西吗?当然不能,所以有些事情想失去也无从谈起。

拥有就会失去

但是,人注定会失去曾经拥有过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在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所以孔子曾经在一条河流上叹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条河流流到哪里就有生命。流到我们父母那里,父母有了生命。又从我们父母流到我们这里,我们又有了生命。点燃一根火柴,先熄灭点燃的一头,然后慢熳熄灭后面的部分。

这种规律是不言而喻的,而正是流动造就了世界。

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人生一去不返。而正是这种一去不返,把我们带到了让人憧憬的地方。“好日子在后头”,必须要告诉自己好日子在后头。

老子说“无为”,孔子说“无知”

我们从老子那里学会了“无为”,现在我们从孔子这里学会了“无知”。

两个无知的人在一起就会什么都谈得天衣无缝,可见他们一无所知。

这种无知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真实的言说。摸到大象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虽然离真实差得太远,但也就为他自己也为别人提供了一个大概的局布轮廓。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目前的“无心说”(指宇宙没有中心),人类摸到的大象越来越大,但这管什么用呢?与其空洞地说“大象大得不得了”,不如具体地说“大象像一把扇子”。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

“我只知道我的无知。”

柏拉图则说: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柏拉图在此说的真理就是“无知的真理”。是无知构成了这个世界,是无知造就了这个世界。

孔子在另一处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是知识,这就是智慧。

孔子这句话好像是对人们常常“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予以否定,其实别有深意。孔子大约是说:既然知与不知各是各,那么不要去干扰它们,就让知道的更知道,无知的更无知吧。

少比多更多

人类大脑潜能到目前只开发了1%不到,那么剩下的那99%在于什么?对此我们是无知的。我们应满足这种无知,否则一旦惊动了这99%,有可能把人变成神,也有可能变成魔。现在关键的问题不是把人变成别的什么,而在于把人做好。做好自己的事,并获取成功与快乐。

有1%就挺好了,1%大于100%o

从前有个多情公子,他想去爱世界上的每一个少女,去占有每一个女人。但这个世界有50多亿人,光中国就有13亿人,这13亿人中至少包括3亿正年轻的少女与女人。1.5亿少女你爱得完吗?1.5亿女人你要得完吗?要不完的,所以人应该“止于至善”。

有的事情不能得到就算了,有的事情不知道也无所谓。当那个多情公子得知自己也不过是另一个女人爱的3亿中国男人中的1个,当然会怅然若失,他的价值因为知道得太多而大打折扣。

孔子是道家

庄子上讲“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反而有种积极进取,力图获得更多的儒家精神。而孔子在此处说:“人不知而不愠”,无疑是非常达观的,以道家视之亦无不可。

孔子是老子的传人,其实他说的与老子没什么两样。老子“无为”,孔子则把“无为”变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为不为”,也就是“为无”,做事追求零结果、零效果,不求得失而求均衡,不求胜负而求和谐。这是一种极高境界,已是道本身。“为无”就是无为九义中的一义。

孔子以不知为乐,以无知为荣,正是他晚年成圣的真实写照。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逾矩”就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不打破既有规矩。孔子这句话乍看完全前后矛盾,细想原来就是以“无为”为“为”,以“无知”为“知”的另一种说法。

一方面从心所欲,非常自由;一方面不逾矩,不超越规矩,这就是圣人的境界了。我们做人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心,才能打开自己的灵。

“生活在别处”是乱说

古希腊哲人皮浪说:

“我不能告诉别人我并不知道的东西。”

同样地,我们不能生活在别处。生活就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否则就是浪费生命。

与其生活在别处,不如诗意地栖居在此处。孔子说的君子“不知而不愠”包含一个重要启示:

我们不要在知识上满足自己,要在精神上满足自己,这样才会快乐,才不会被“以有涯随无涯”的问题困绕。管他涯不涯,如果有条船,我就在水上睡觉。如果是在岸边,我就在石头上睡觉。要做盲人才能认识世界

两个盲人在一起谈话,你会发现他们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们什么都知道。你可以说他们讲的全错,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话很有道理,并深入世界本质。在盲人的世界中,他们的认识就是全部。人因为盲而认识世界。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就包含了希望人们做“盲人”的意思。

我在《朽》一诗中写道:你是荆棘中的百合,爱听荷马史诗的孩子渴望失明我们不从反光的表面认知,而是通过可以真实触摸的部分认知世界。这样,我们摸一下就会快乐一下。眼睛看多了会视疲劳,丧失感觉。手却不会手疲劳,我们越摸越有感觉。

光明太吵,黑暗中才有大光明。那里有我爱的世界。不是“这里”,也不是任何一处“那里”,而是就在我心里。

孔子论日常生活是美

圣人爱生活

《论语》上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燕居”,闲适地栖居。“申申”,舒坦貌。“天天”,欢乐貌。这话是说,孔子家居清闲,舒坦轻松,一家子很快乐。

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回归家园让他通过日常生活就成为圣人。

同类推荐
  •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每粒尘埃都有光

    每粒尘埃都有光

    世界原本很大,生活原本丰富多彩,只是我们让心挤在狭小的窄缝里,看不到太多的美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她哭泣,她也对你哭泣;你对她微笑,她也对你微笑。生活当然不会永远给你阳光,许多时候,问题出在你对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懂得享受做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便自然会感到幸福。请以美好的姿态,去恋一个人,恋一座城,恋一份静谧时光吧。因为,或许似水流年里,岁月依然是冷,衣裳依旧是薄,薄暮仍是荒凉,可是,心中有莲花开着,你恋着,明天就还有一个光明等着你,生命便依然鲜活着。
  • 求职不如谋职

    求职不如谋职

    谋职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需要整理你自身的优点和劣势,找到你在职场中的卖点,勾勒出自己未来的模样。这本书结合当下求职市场的最新形势,解答了求职者面临的诸多最新问题。同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职业规划方法、求职技巧及职场生存秘籍。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是最了解的,你是否拖拉,你可以瞒过你的上司,瞒过你的同事,瞒过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否正在拖延的泥沼里挣扎,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打开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摆脱拖延,享受生活的轻松!
  • 唤醒大脑的巨人

    唤醒大脑的巨人

    人的八种智能的潜力十分巨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在学校里常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考核学生。学者们对事业成功者的研究发现:事业成功者大多是右脑功能较强者,右半脑起着控制行为、产生情感、艺术欣赏的作用。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甚至有人提出:“人脑有80%的潜能为开发.而开发的重点是右脑。”只有左右脑平衡、沟通和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脑的潜能,左右脑功能开发得都比较好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热门推荐
  • 醉梦惜梦

    醉梦惜梦

    只是想谈谈个人经历罢了,一个人,伤的太深,就需要一些东西来发泄
  • 满分爱豆

    满分爱豆

    梦想,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偏执。因为自己的梦想,菅一诺走上一条出道的不归路,这条路很长,走的也很累,一路上看遍了周围人的冷眼,也遭受了算计与非议,但是她不会放弃,为了这条路上陪伴过她的人,也许他们不是陪自己走到最后的那个人,但是却是这条路上必不可少的人,逗比学霸vs暖心竹马,究竟谁才是陪她走到巅峰的那个人?“走花路吧,踩着一路繁花,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
  • 他不是白月光

    他不是白月光

    她以为他是她的光,没想到却是深渊,没有希望
  • 城不在

    城不在

    城破了,坚守的人纷纷离去,那段回忆,是所有人心中甜蜜的疼痛。亲情,友情,爱情,为什么在青春的流逝中越加无奈。何夏走上了一条寻友之路,寻找失去的记忆与感情。只是世事无常,当初珍藏的一切都开始发酵变味。许乔,林暮,宁月,楚衍一……我知道他很混蛋,只是我已经没有选择了,当初选择原谅他,我就应该想到现在,只是一旦爱了,我们就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就像是患上了夜盲症的人,在夜晚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还是选择撞上去,其实我们都明白把灯打开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选择那样的快意。——宁月
  • 我的明星爱人

    我的明星爱人

    女主角戴思易大学毕业半年内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机缘巧合下作为明星助理,成功进入经纪公司并结识了公司新来的艺人龚简,两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欢喜冤家的故事,最终两人明白对方心意,决定在一起。不久后,龚简爆火,为了龚简的星途之路畅行,两人最终被迫分手。分手两年后,两人居然在陌生的国度再次重逢......
  • 无限破晓

    无限破晓

    腹黑宅男穿越无限界面,御姐女王齐上阵,看林朔如何闯荡生死空间,收御姐,折女王,养成幼齿小萝莉!僵尸帮我拖鞋,金刚被我坑翻,异形铁血全然不惧,围剿纷纷遭灭团!还有什么敌人,什么阴谋,统统放马过来吧!“你很牛X吗?”女王横眉一怒“哪敢...女王大人您才是最牛X的队长啊...”......
  • 任性小姐的妖娆少爷2

    任性小姐的妖娆少爷2

    一不小心,自己的初吻丢了,还为此被一个帅气的富二代缠上,她的爱情会怎么样呢?
  • 时间本无缘

    时间本无缘

    一场美丽的邂逅,一次孤独的飘零,遇见就是缘分。
  • 争霸主宰

    争霸主宰

    E,当岳阳遇见了李克会发生什么呢,让读者的大脑DUANG起来是我的中指。另外在写作中为了幽默,会插一些其他小说的人物,请勿见怪。
  • 听说你曾杀了我

    听说你曾杀了我

    犹记那年初七,你红袍凌厉屹立崖边,亲手一箭射来,穿入我肋骨。我声声泣泪求上天,愿不曾遇你见你信你。命运轮回,上天垂怜,你我再遇之时,我是南唐长公主,只是不再记得你。不正经文案:嘿,摄政王,听说你曾杀了我?行,咱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