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5300000018

第18章

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近,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诱敌深入,后发制人,遂下令部队主动向卫境退避三舍(一舍15公里),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今河南濮城)一带。即表明履行以前流亡楚国时向楚成王许下“避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诺言。如果子玉进兵求战,则因以臣犯君而理屈,又可暂避楚军锋芒,向齐、秦两军靠拢,在预定战场展开决战。晋军的“退避三舍”,实际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招妙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造就了优势——便于与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先据战地,以逸待劳,等等。对晋军的主动后撤,楚联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晋军是畏惧楚军而后退,这正是聚歼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便挥师尾追不舍,致使部队松懈,士卒疲惫。至此,跟随楚军的郑、许的军队已经脱离楚军,只有陈、蔡的军队跟随,楚军已经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晋为主,楚为客,主客的作战形势已定。

四月初一,晋兵车700乘退于城濮,在城濮驻扎下来。齐、秦、宋诸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附近地域和晋军会合。楚联军亦跟踪赶至,依托险阻地形驻军,迫不及待地向晋军挑战。此时,到达城濮地区的齐、秦、宋三国虽然谴派了军队,但又不准备直接参战,各自怀有各自的战略目的,仅仅只为晋军声援。而追及城濮的楚、陈、蔡联军战车计约1400乘,仍居绝对的兵力优势。晋文公谨慎决断,亲自检阅军队,见晋军装备齐整,纪律严明,士气旺盛,战备充分,方坚定信心,决心同楚军进行决战。并下令就地砍伐树木以增补武器。初二,晋、楚双方在城濮以南对阵。晋军按上、中、下三军部署:上军在右,狐毛为主将,狐偃为副将;下军在左,栾枝为主将,胥臣为副将;中军居中,先轸为元帅,郤臻为副将,晋文公亦在中军,三军统一归先轸指挥。楚军方面,决战的准备也在积极进行之中,子玉将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左、右三军。楚军精锐编成中军,由他本人直接指挥;左翼军也是楚军,由战斗力较强的申、息之兵编成,由楚将子西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相对薄弱,亦由楚将子上指挥。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城濮地区上空战云弥漫,晋、楚两军在这里展开会战。当子玉自负于“今日必无晋”时,晋军已率先发起进攻。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部署,以及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翼侧,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有的放矢发动进攻。先轸命令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猛攻。陈、蔡军队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一触即溃。楚右翼迅速被歼灭。

接着晋军又采用“示形动敌”,诱敌出击,而后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的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样子。同时,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给子玉造成晋军力量不支的假象,以引诱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以为有机可乘,下令左翼军追击。子西所率楚左军急速推进,这样楚左军孤军突出,右侧暴露出来。晋中军主将先轸、佐将郤臻见楚军中了圈套,盲目出击,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左军。晋上军主将狐毛、副将狐偃亦停止后退,也乘机回军夹攻。楚左翼遭此打击,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大部分被消灭了,剩余则迅速溃败。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晋军亦不予追击。楚军战败后,子玉率残部退至楚方城(起自今河南叶县西南,沿东南走向至泌阳东北的一条长城)外,深感愧见申、息父老乡亲,加之楚成王的斥责,拔剑自杀。城濮之战就此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结束。

晋胜楚败的结局,迫使楚国暂时放弃对中原的争夺,中原各国纷纷叛楚从晋。晋取胜后,周襄王派遣大臣慰劳晋文公。当年,晋文公率领宋、齐、鲁、郑、邾、莒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召开大会,会盟诸侯,并把获得的楚俘虏驷马兵车100乘及步兵1000名,献给了周王使者,周天子则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各国诸侯也都承认晋文公为盟主,共同扶助王室,互相救助。晋国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取得中原霸权,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家。

三、作战评析城濮之战是春秋中期对中原局势有重大影响的一场会战。

它结束了齐桓公死后10年之间中原“诸侯无伯”的混乱状态,确立了以晋为长的相对和平稳定局势。

晋军之胜,一是胜在政治上,即善于运用政治谋略。晋文公及时出兵勤王,把“尊王”的旗号夺到了手中,有了团结中原诸侯的重要政治资本;应宋之请出兵抗楚,又举起了“攘夷”的旗帜。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形势下,这对争取中原诸侯向晋靠拢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胜在战略指导上。出兵救宋,首先采取攻敌与国、引敌解围的方针。这其实是春秋前期楚军“围许救郑”战略的袭用,楚自然对其是熟悉的,所以不肯因救曹、卫而撤宋围。晋在解围目的没有达到时,审时度势,采取了一套争取盟国(齐、秦),壮大自己,孤立和激怒对手,诱敌深入的战略,达到解围和败敌的双重目的,其谋略显然高于楚国君臣。三是晋君臣和睦,坚决果断,力求战略主动。晋军实力原本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晋文公能够洞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邻近晋的曹、卫两个楚之与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后续作战的前进基地。四是晋军士气高昂,将帅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五是决战之时,由弱及强,各个击破,以奇制胜。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六是取得决战胜利后,抓住时机,朝觐周天子,会盟诸侯,战略思维清晰,实现既定战略目标,最终称霸诸侯。

反观楚军,一是楚在泓水之战中战胜宋而又得宋归附后已威震中原,已征服了多数中原国家,正宜乘势展开政治攻势,采取善邻政策,以调解中原诸侯之间矛盾为己任,争取各诸侯国向心于楚。而以军事威慑为辅助手段,不宜轻易出兵攻伐。以楚国当时国力和军力是有实力称霸中原的。但楚不知或不善于运用政治策略,处理好政治与军事两种手段的结合,只企图单纯以武力压服他国。二是楚既答应鲁国出兵伐齐救鲁,就应该以齐为主要打击目标,而不应该把主要目标放在宋上。在宋背楚向晋的形势下,攻宋必引起晋的干预,且有招致晋、齐联合对楚的可能。而楚君臣不审此形势,犯了两线作战的错误。三是鲁居于宋、齐之间,属于二等强国,楚既出兵救鲁,鲁自然应该配合楚军作战。在晋伐卫、曹及城濮之战时,鲁均处在晋军的翼侧。但不论楚对齐、对宋,以至于最后对晋作战,鲁军均未见动作,似乎成了旁观者。

一方面反映出鲁的狡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楚不重视联合和使用同盟军。这是楚战略筹划上的失招。四是晋出兵救宋,楚应及时放弃围宋,集中精力对付晋军。在晋伐卫或攻曹时,晋并不占优势,楚均有机会迫晋决战,有可能败晋。此时,齐、秦尚未决定助晋,若楚联鲁袭击晋侧背,则晋军必败无疑。但楚留恋于围宋,因循守旧,钝兵挫锐于坚城之下,坐失良机,最终陷入被动。五是晋已破曹、卫,并取得齐、秦出兵相助,楚处于被动的作战态势已经明朗,楚成王决心退却是对的。但其决心退却,却又不坚决制止统帅的错误,优柔寡断,在既知没有把握取胜的情况下,指挥不果断,心存侥幸,犯了兵家大忌,失败在所难免。六是主帅骄傲轻敌。盟军不睦,意志不统一,丧失主动权,受制于人,不能随机多谋善断。加上作战部署上的失宜,军情判断上的错误,临战指挥上的笨拙,终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将自己在争霸中原的优势地位拱手让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五一死战“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军事名言有其辩证的道理,由孙武首倡,为历代兵家经常采用激励部队奋勇杀敌的一种方法。因为部队的心理状态、作战能力与其所处的作战境况紧密相关。所谓在非常时期,就应采取非常手段,以夺取战斗的胜利。

但是,从根本上讲,官兵勇敢无畏的精神,是由战争的性质、目的以及官兵的军政素质决定的。而这又是依靠平时严格的教育、训练以及坚定的信念逐步培养出来的。如果平时治军不严,仅凭战时依靠“置之死地”来激发部队的战斗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发挥持久作用的。

【原文】

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①。告令三军,示不获已。杀牛燔(fán)车,以享将士。烧弃粮草,填井夷灶,①《孙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胜。法曰:“必死则生①。”

【意译】

敌人兵力强大,士气旺盛,我军官兵疑惑不安,不肯拼命作战时,就必须将他们置于死地,通令三军,表示不获胜利不罢休。

杀牛烧车,以犒劳官兵。然后,烧掉粮草,填平水井,拆平灶坑,焚烧舟船,砸毁饭锅,断绝他们求生的念头,就必定能胜利。《吴子》指出:“抱着必死的决心就能生还。”

【原例】

秦将章邯已破楚将项梁军,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兵败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裨将,救赵。诸别将皆属焉。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余日不进,遣其子宋襄相齐,自送之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曰:“今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诸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下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即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襄,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焉。项羽以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众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秦国将领章邯率军打败楚将项梁军以后,就认为楚地的兵力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挥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恰在这时,赵歇为国王,陈馀为将领,张耳为丞相,他们兵败后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率部包围巨鹿,章邯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南边,修筑甬道给部队运送粮食。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去救援赵国;其他各将领都隶属于宋义指挥。宋义行军到安阳,停留40多天不前进,还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并且亲自送他到无盐,盛办酒宴,大会宾客。项羽对此极为不满地说:“如今我国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国王为此坐卧不安,调集全国军队而专门委任将军指挥,国家安危的命运,完全在此一举。现在,你身为上将军而不体恤士卒疾苦,却去钻营个人私利,这不是国家栋梁之臣所该做的!”项羽利用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的机会,就在其帐中把他杀了,然后通令全军说:“宋义与齐国勾结图谋反叛,楚怀王密令我把他杀掉了。”此时,众将都为项羽的举动所畏服,没有一个敢于抗拒不从的,大家齐声说道:“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啊。现在将军诛杀的是图谋反叛的乱臣贼子。”于是,大家立即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赶宋义之子宋襄,追到齐国把他杀掉了。其后,项羽派遣桓楚向楚怀王报告了所发生的情况,楚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等都隶属于项羽指挥。项羽因杀掉以权谋私的宋义,从此便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不久,他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兵2万渡过漳河,救援巨鹿。与秦军交战稍得些许胜利,陈馀再次请求救兵。于是,项羽就亲率全部人马渡过漳河,并下令把渡船沉入河底,砸毁饭锅蒸笼,烧掉营垒屋舍,携带3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决一死战而无一点退还之心。项羽率军一到巨鹿,便包围了王离,与秦军多次交战,切断了秦军的运粮道路,终于大败秦军,击杀了秦将苏角,俘获了王离。是时,楚军声威已经雄冠诸侯。此前,巨鹿城下已有诸侯援军10多个营垒,但却没有敢于出战的;到了楚军进击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们都站在壁垒上观望而不出兵助战。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英勇奋战,杀声震天;而诸侯军无不人人颤栗惊恐。就这样,楚军终于大败秦军。

五二生战

本篇旨在从防止贪生怕死的问题入手,着重阐述指挥员的勇怯、作战决心和作战成败的关系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战争不但是物质力量的较量,而且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在具备一定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能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勇敢精神,便成为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在这里,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提出“要当割弃性命而战”的重要思想,这是十分正确的。

【原文】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①。”

【意译】

凡与敌军作战,如果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士卒已经摆好阵势,法令已经颁布,执行特殊任务的奇兵已经部署完毕,这时最重要的应当是誓死战斗,这样才能取胜,如果将领临阵畏敌怯懦,只想侥幸求生,那就反而会被敌人所杀。《吴子》指出:“侥幸求生反而会被杀死。”

【原例】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之间。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

春秋时期,楚王率军进攻郑国,晋国派兵援救郑国,与楚军交战于敖、鄗之间。晋军的中军大夫赵婴齐让他的部队预先在黄河边上准备好了渡船,打算败仗以后先过河逃跑。因此,严重瓦解将士的斗志,致使晋军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五三饥战

同类推荐
  • 我们的血热青春

    我们的血热青春

    丁伟,在他从军的第18个年头,和这个序列里的许多人一样褪下了绿军装,迈向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段。当他最后背上行囊与那曾经的血热青春挥手再见时,十八年的起起浮浮再次在眼前显现。那是一段有欢笑、有泪水;有苦难、有辉煌;有成功、有遗憾的血热青春
  • 言灵帝国

    言灵帝国

    当面临绝境,你是选择就此放弃,还是殊死一搏,还是破而后立?不同的选择,会带你走上不同的道路,不独有美景当前,也有群狼环伺,甚至有时不得不做出一些让你追悔一生的决定,而这,是吕执为自己,也为苍生做出的决定。短篇《笔梦杂谈》言灵的衍生故事之一。
  • 抗战之从亮剑开始打卡

    抗战之从亮剑开始打卡

    特种兵王穿越到《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雪豹》等电视剧中的抗日世界,开始在里面杀敌爆装备,驱逐日寇,收复河山!同时弥补那些在电视剧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 特种潜艇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特种潜艇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俗称军舰,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主要装备。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世界王牌航空母舰暨海战实录》航空母舰作为世界上投资最大,吨位、体积、作战能力等方面均居首位的大型舰艇,不仅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核心,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目前世界上在役的航空母舰一共有数十艘,其中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其运营开支数目庞大。美国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由2座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推动,全长340米,载员6300人。该舰艇价值50亿美元,每月的开支至少需要1300万美元。
热门推荐
  • 在春天遇见更好的你

    在春天遇见更好的你

    抑郁少女与活泼男孩的纯爱,在春天里相遇,在时光里等待。
  • 迷雾重重之死亡鬼都

    迷雾重重之死亡鬼都

    夜,静谧极了。树的倒影一晃一晃的,在那幽幽的月光下的一切都显得格外诡异。鬼都的一片树林里——这儿并没有风,可是地上的树叶仿佛被风吹的一样,扬起来了,飘一会儿,再落下,又扬起就似几个小孩在调皮的吹着树叶......就在这片树林里,几个被困在这儿的小伙伴正在徘徊,他们努力寻找鬼都的出口。他们能否逃离鬼都?鬼都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鬼都、鬼都、鬼之归都......
  • 那年篱下应是花红

    那年篱下应是花红

    命运是纵横交错的,她的父兄被残忍杀害,母亲被逼自杀。姐姐远嫁徐州。而她,被指给了他做他的王妃。大婚当日便被一群刺客刺杀,她原本心如死灰的接受死亡的到来,到最后拉她上来的那个人,还是她要嫁给的那个人。他是杀死父兄,逼死母亲的杀人凶手的亲弟弟,她是家破人亡,在算计中嫁给仇人的逍遥王妃。他们之前该如何一同渡过一生呢?【想虐又想甜的那种emm纠结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铭的穿越

    无铭的穿越

    这是一个孤儿面对坑(腹)爹(黑)的系统和可(兄)爱(控)的主神,开始一段奇妙的历险
  • 文坛记忆

    文坛记忆

    周明同志在我国当代文坛,可称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三十余载;离开这个编辑部后,先后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也有若干年了。粗略算了一下,可以说,这是他在很长的时间内与全国范围内各“色”(如不同经历、性格,不同成就)的作家交往(包括心灵相会)的工作。周明同志作为作家和他所写的大部分作品,均颇为特殊,这种景象的出现,与他一直和众多的作家交往,与他身处《人民文学》编辑部“所经历的文坛风风雨雨”有关。
  • 英雄联盟之冠军系统

    英雄联盟之冠军系统

    S系列的冠军奖杯被慕白拿在手中时,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王朝的落幕,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那一声声不甘的怒吼,那无数国服玩家为之心碎的场景;当系统落在慕白头上那一刻,慕白就明白了自己的任务:国服的第一,必须是国人,而世界大赛的冠军奖杯,也要有属于国人的那一份。
  • 恰是同学年少时

    恰是同学年少时

    我曾经以为长大后我会渐渐的淡忘青春时的天真与烂漫,但在多年的飘泊与沉浮后。我却不得不承认,青春真是一场记忆的盛宴,它让我在无数个寂寞的夜里,无数次的想起那些年少时曾经历过的人和事,还有那一张张已渐渐远去却越来越熟悉的笑脸。。。。。。。。
  • 初夏的邂逅

    初夏的邂逅

    她以为会安静的度过高中,踏进她理想的大学,然而,她在这匆匆两年里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虽与他经历了残酷的爱情考验,但依旧不变得是她(他)那颗爱他(她)的心。青春,值得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