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5300000016

第16章

与敌人交战,如果敌人实力强大,我军应该严阵以待,防备敌人的进攻,这样敌人就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孙子兵法》指出:“对于势力充实强盛的敌人,必须严加防备。”

【原例】

三国蜀先主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屯江陵。是岁,羽留兵屯公安、南郡,以备吴,而率兵攻魏将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等救仁。秋,大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庞德被诛。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支党,羽威震华夏。

(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译文】

三国时期,蜀国先主刘备尚为汉中王的时候,他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予其符节斧钺,让他率兵驻扎在江陵地区,这一年(公元219年),关羽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和南郡两地,以防东吴来犯,自己亲率主力北上,进攻驻守樊城的魏国大将曹仁所部。

曹操急忙派遣于禁等将率兵援救曹仁。时值秋季大雨,汉水暴涨泛滥,于禁所率七军都被洪水淹没,于禁本人投降了关羽,其部将庞德被关羽执杀。加之梁县、郏县和陆浑等地起义民众有的在遥远之地接受关羽的官印封号,成为他的支系同党力量,因此,关羽的声威一下震动了整个中原地区。

四五轻战

本篇阐述了不了解敌情,轻率与敌人交战的危害性。强调了必须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作战谋划的重要性。剖析了“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必然导致作战失利的严重危害,引用重申了“料敌详审后出兵”的重要作战指导原则。这是十分可贵的军事思想。

【原文】

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为敌所败矣。法曰:“勇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①。”

【意译】

与敌人交战,估计判断敌情必须详细准确,然后再出兵作战。如果不研究衡量敌我双方的情况就轻率出兵,不进行谋划分析就发动进攻,就一定会被敌人打败。《吴子》指出:“有勇无谋就必然会与敌人轻率地交战,轻率交战而不考虑利害关系,这是不行的。”

【原例】

春秋晋文公与楚战,知楚将子玉刚忿褊急,文公遂执其使者宛春以挠之。子玉怒,遂乘晋军,楚军大败。

(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译文】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与楚国军队交战于城濮。晋文公了解到楚军统帅子玉自负好怒、狭隘急躁的弱点,于是以囚禁其派往晋军的使者宛春的办法来扰乱他的情绪。子玉果然中计上当,盛怒之下贸然率军进攻晋军,结果楚军被打得大败。

四六重战

以利为动、着眼全局谋划和指导战争,是否符合国家的利益,是发动战争的主要宗旨。唯利是争是用兵作战的根本原则,实质上就是说打仗必须根据客观情况的利弊而决定行动或停止。而此处强调的打仗“须务持重”的作战指导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原文】

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①,慎不可轻举也。若此,则必不陷于死地②。法曰:“不动如山③。”

【意译】

与敌人交战,须务必持慎重态度,发现有利的时机就实施进攻,没有有利时机就按兵不动,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如能这样,就必定不会使自己陷于绝境。《孙子兵法》指出:“军队不行动时就要稳如大山。

【原例】

春秋晋将栾书伐楚,将战,楚晨压晋军而阵,军吏患之。裨将范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佻,吾持重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全胜。”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更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公说。于是败楚师于鄢陵。

(自《左传·成公十六年》又见《国语·晋语六》)

【译文】

春秋时期,晋国将领栾书奉晋厉公之命率军进攻楚国,双方军队即将开战之时,楚军一大早就迫近晋军而摆开阵势。晋国的军吏对楚军的来势迅猛很担心,但副将范匄(范文子之子)却快步向前建议说:“填塞水井,夷平锅灶,就在军营中摆开阵势,把行列间的距离拉宽(以利出战和击刺)。晋、楚两国都是上天所赐予的国家,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范文子一听生怒,遂手持戈器把他赶到一边,说:“国家的存亡,这是天意,你小孩子家懂得什么?”栾书说:“楚军轻佻而缺乏坚韧,我们审慎持重地固守营垒而等待他们,3天之后楚军必定退走。乘其退走而出兵追击之,一定可以取得全胜。”郤至听后说道:“楚国有6个可资利用的空隙,我们不可以坐失这个良机。他们的两卿子反、子重互相排斥,楚王的亲兵们从旧贵族家选拔担任,郑国军队虽然摆开阵势却不严整,蛮夷虽有军队却不会列阵,楚军摆阵之时却不避晦日,其士兵在阵中大肆喧闹,阵合应静而楚军更加喧嚣不止。楚方各军互相观望依赖,没有战斗意志;旧家出身的士兵未必精良有战斗力,晦日出兵列阵已冒犯了上天所忌之规。因此,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他们。”晋厉公欣然采纳了郤至的建议,终于把楚军打败在鄢陵之地。

四七利战

本篇实质讲的就是“示形动敌”的战术。所谓“示形”,就是伪装和欺骗;所谓“动敌”,就是实施佯动,引诱、调动敌人。

“示形”是“动敌”的前提,而“动敌”则是“示形”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创造和利用敌人的过失和弱点,争取主动,形成战场的优势地位,是争取并把握主动权的重要手段。这是优秀的指挥员经常采用的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

【原文】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兵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①。”

【意译】

与敌人作战,如果敌将愚蠢而不懂权变,就可以用小利引诱他。敌人贪利而不知其中的危害,就可以设下伏兵进行袭击,敌人就能被打败。《孙子兵法》指出:“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

【原例】

春秋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

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自《左传·桓公十二年》)

【译文】

春秋时期,楚国进攻绞国,军队进驻于绞城之南门。楚国的莫敖屈瑕向楚王建议说:“绞国地小而人轻佻,轻佻就缺少谋略。

因此,请大王派出一些不设卫兵保护的砍柴人,以此来引诱绞人就范。”楚王采纳了屈瑕的建议。这样,绞军便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楚军30名砍柴人。第二天,绞军又争相出城,于山中追逐楚军砍柴人。楚军预先守候在绞城北门,并埋设伏兵于山下,结果大败绞军,与绞国签订了城下之盟而胜利回国。

四八害战

本篇取意于“要害”,阐述在防御作战中如何利用占领险隘、设置障碍等手段阻止敌人进攻的问题。妨害敌人到达预定作战区域,实现其作战目的的方法很多,而凭借天然险隘、人工设置障碍以阻止敌人进犯,是防御一方经常采用的直接的方法之一。

【原文】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掠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邀之,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①。”

【意译】

凡是与敌人各守疆界,如果敌人侵占掠夺我边境,骚扰我边民,我可在要害的地方设置伏兵,或构筑障碍拦截敌人。这样,敌人必然不敢轻易来犯。《孙子兵法》指出:“能阻止敌人到达其预定作战地域的,是用利害关系去威胁敌人的结果。”

【原例】

唐时,朔方军总管沙吁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出,率兵蹑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悉兵西击突骑施,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以为:“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贼虏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其功。时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堠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自《新唐书·张仁愿传》,又见《旧唐书·张仁愿传》)

【译文】

唐朝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突厥军打败,唐中宗因此下诏任命张仁愿兼任御史大夫而前去接替沙吒忠义的防务。张仁愿抵达任所时,突厥兵已经退走,于是他便率军跟踪追击,乘夜偷袭敌营,击败了突厥军。在此之前,唐朝朔方军与突厥是以黄河为分界的。黄河北岸有个拂云祠,突厥首领每次率兵南下侵犯边界,必定先到该祠祷告以求神灵保佑,然后再引兵渡过黄河南下。张仁愿刚来这里时,恰值突厥可汗默啜率领全军西向进攻突骑施,仁愿奏请中宗批准其率兵乘突厥内部空虚之隙而攻取了漠南地区,并于黄河以北修筑东、中、西3座受降城,以此切断敌人南犯的进军道路。但此请求却遭到了尚书右仆射唐休璟的反对,他认为:“自两汉以来,国家在这个地区都是以北守黄河为限,如今却要筑城于敌人腹地之中,最终结果还是为敌人所占有。”为此,张仁愿一再上表申述自己的请求,唐中宗最后终于批准了他筑城的请求。仁愿还上表请求准许其把服役期满即将返乡的士兵留下帮助筑城。当时有咸阳籍镇兵200人怠工逃跑,仁愿派人抓回后全部杀死在城下,全军上下都为之所震慑。自此以后,参加筑城的人都很卖力,仅用60天就将3座城垒修好了:以拂云祠处的筑城为中受降城,向南直通朔方镇;西受降城向南直通灵武镇;东受降城向南直通榆林镇。3座城间各相距200余公里,其北面是大沙漠,这样为国家拓宽疆土150公里远。同时,又在牛头朝那山北设置烽火瞭望台1800个。从此以后,突厥人再也不敢越过阴山放牧,朔方地区不再有敌人侵扰了。每年可节省上亿的军费开支,缩减边镇兵数万人。

四九安战

面对强敌的进攻,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伺机反击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无疑是积极、稳妥、理智、正确的决策。战争实践证明,对于来势凶猛而又急欲决战的强敌,避其锋芒不与其交锋,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有凭借深沟高垒固守,才能消耗和疲惫敌人,为最后歼灭敌人积蓄有利条件。

【原文】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①。”

【意译】

如果敌军远道而来气势锐猛,速战必然对敌人有利。此时,我军则在深沟高垒之中,坚固防守,不要应战,以等待敌军疲惫和士气衰落。倘若敌人故意挑衅,以求交战,我军也不要出战。

《孙子兵法》指出:“实施坚固防御的部队,应像木石置于平地那样静止不动。”

【原例】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10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2000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自《晋书·宣帝传》)

【译文】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从斜谷出兵进攻魏国,而扎营于渭水之南。魏国派遣大将司马懿率兵进行抵抗,其部将都主张部队前往渭水之北设阵以等待诸葛亮军,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之南,这里是必争不弃之地。”于是督率魏军渡过渭水,且背靠渭水而扎营布阵。司马懿因此而对部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个有勇气的人,当会北出武功,依托山地而向东扩展。如果他要向西而上五丈原的话,我军就平安无事了。”此时恰值一颗流星陨落于诸葛亮营垒的方向,司马懿据此推知诸葛亮一定要失败。

是时,魏明帝根据诸葛亮率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的情况,一再命令司马懿要慎重战事,以等待蜀军内部的变化。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应战。诸葛亮为此又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用的头巾和发饰(企图以此激怒他出战),但司马懿始终坚守壁垒而不为其所动。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写信询问战事情况,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不善于选择时机,多于谋划但缺少决断,喜好用兵但不懂权变。因此,他虽然拥有10万大军,但却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是必定无疑的了。”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不战100多天后,赶上诸葛亮病死于军中,蜀军将领烧掉营垒而逃走,当地百姓跑来报告消息,司马懿便亲自率兵随后追赶。

诸葛亮的长史杨仪见魏军追来,便调转旗帜、擂动战鼓,摆出一副反击魏军的样子。司马懿认为对于撤退回归本国的敌军,不能过分逼迫它,于是杨仪才得以率领蜀军结阵有序地退走了。

过了一天,司马懿率军进至蜀军驻过的营地,观察诸葛亮留下的各种遗迹,搜缴到蜀军的作战地图、军事文书和很多粮食。

司马懿据此而断定诸葛亮一定死了,十分感慨地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部将辛毗以为诸葛亮究竟是死是活还不清楚,但司马懿却非常肯定地说:“军事家们所最重视的,便是作战文书、军事密计和兵马粮草,而今蜀军竟把这些重要东西都丢弃在这里,难道能有已损坏了五脏六腑还可以存活的人吗?我们现在应当赶快追击他们。”

关中地区生长很多蒺藜,为便于部队途经此地而能顺利前进,司马懿使令2000士兵都脚穿平底软木鞋走在前边,让带刺的蒺藜都扎在士兵的软木鞋底上,使步骑兵大队得以随后顺利跟进。魏军追到赤岸地界时,才知道诸葛亮确实已经死了。

当时,老百姓编了句谚语,说:“死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的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道:“这是由于我只能预料活诸葛亮的行事,而不能预料他死后行事的缘故啊!”

五0危战

心理活动是士气产生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必然产生什么样的士气,心理活动的变化必然引起士气的变化。

所以研究士兵的心理,掌握不同情况下士兵的心理状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同类推荐
  • 地地导弹科技知识

    地地导弹科技知识

    武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军事枪械、弹药火炮、装甲战车、舰艇航母、航空航天、导弹武器、前沿武器等现代武器的各种类型和品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和系统性。
  • 豪情血梅

    豪情血梅

    帝国即将崩塌,各方势力尔虞我诈、互相撕咬、犬牙交错见人命如草芥刍狗。乱世当前是英雄还是枭雄已经没有意义,活下去,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比别人活的更加长才是最后的赢家。
  • 赤峰之谜

    赤峰之谜

    一个小人物,奉祖父遗命进山去破解铜佛之秘,与日本天皇亲派的秘密寻宝科考队相遇,爆发一场正义与邪恶对抗的神秘之战,揭开了在赤峰地区几千年留下的鲜为人知的迷雾。一个个铁血柔情神秘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互相牵连的玄机,阅读进去就知道了……(此书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为缅怀在赤峰地区抗日的无名英雄们。)本书QQ书友群469753799欢迎交流
  • 最强妖孽战神

    最强妖孽战神

    一代军神负伤归隐,却被挑断手脚筋活埋深山。三年后,他化身鬼谷少主强势归来,守家护妻灭敌,谱写王者传奇,一怒而八方惧,安居而天下熄!
  • 谁主沉浮:精典海战与海洋争霸

    谁主沉浮:精典海战与海洋争霸

    “海洋大视野科普文丛”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热门推荐
  • 大佬怎么和传说中不一样

    大佬怎么和传说中不一样

    姜堰作为时空管理局的小萌新,穿梭各个位面完成宿体愿望开启打脸虐渣之路,顺便攻略每个位面的终极反派。但是!!!谁能告诉他,大佬们不应该都是偏执阴沉的魔鬼么?眼前这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是怎么回事?自以为窥见真相的姜堰表示,前辈们的话都是骗人的<(`^?)>然而,当他意图离开,却被小姑娘困起来时,他蓦然意识到传言,诚不欺我…(偏执大佬在线软萌×无害少年在线装逼)
  • 火影之无可匹敌的宇智波

    火影之无可匹敌的宇智波

    自己进去看绝对精彩拒绝后宫第一次写书请多多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写的好记得给鲜花和票票哦
  • 重开地狱

    重开地狱

    这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为善者因善而下地狱,为恶者因恶而得权柄,正所谓“守法良民冤屈多,强盗地痞夜欢歌,损人利己金腰带,正直公平却挨饿,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儿孙多”。当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时,只能改变自己顺应这个社会,甚至为了生存而忍辱负重,可是当某一天,普通人之一的李道忽然成为地狱之主,可以惩治世上的所有恶行时,他将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 无敌从流民开始

    无敌从流民开始

    李镇穿越到了一款策略游戏《乱世》之中,醒来居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白板流民。为了不饿死,只能选择被美女玩家招募。然后李镇觉醒了三个神级初始特性:规避、疗伤、强攻!另外李镇还拥有特殊隐藏天赋:无双全才!可以出任内政、军师、将领等职位,适应一切职业,全属性成长+2!强悍的属性,自带技能的流民。李镇开启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属于他的时代!PS:策略游戏元素大融合,历史武将大融合,只想写一本策略网游类型的精品之作!交流群:1045248249!
  • 携手大唐

    携手大唐

    倒霉的落水儿童,神秘的叮当,诡异的火焰纹,恐怖的吞噬旋涡,空空如也的空间,隐姓埋名的武三娘……见证大唐盛世的同时,隐身在女皇背后默默支持……伴君如伴虎,,跟庄如跟狼,女皇权倾天下之日,便是她悄然隐退之时……携手大唐读者群:523139637
  • 黑白戒指

    黑白戒指

    一枚戒指,引出了一个农村小伙的不平凡奇遇,走出农村来到都市。他是繁华都市当中的平凡少年,又是拥有超能力惩恶杨善的燕赤侠。拥有超强能力却屡屡受挫,是上天安排还是命运捉弄。为救自己心爱的女人寻找五行圣兽内丹。为了心中的正义破坏逆天阵法的形成,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善与恶、舍与得、生与死、他该怎样选择、斗僵尸杀妖怪最后发现最可怕最难对付的却是人心。
  • 明伦汇编家范典姊妹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姊妹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GOT7之少年我不负你

    GOT7之少年我不负你

    她,千夏,多才多艺倾国倾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GOT7,各个帅到爆表,才艺,武艺,舞艺,无论是哪方面都是历史上最棒的组合。她与他们的初次见面,是羞涩的,此后他们便好朋友似的在一起,可惜老天捉弄人,明明是那么要好的他们,非要因为公司的事情分开。此后,他们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见面。而每一次的见面,都是狠狠的诀别,默默的流泪。霸道总裁如林在范,温柔校草如段宜恩,逗比暖男如王嘉尔,诚实美男如朴珍荣,单纯孩纸如金有谦,可爱萌娃如BamBam,憨厚男友如崔荣宰…究竟千夏会选择谁呢?那么就请各位读者拭目以待!
  • 田长地久

    田长地久

    醒来,成了地主家的闺女。地主爹叫大哥药死了大哥叫官家抓去判了充军一帮娘成了寡妇齐刷刷的望着她这个闺女来重整家业于是为了大院里的老小能吃上饱饭,她开始种田了。
  • 物识界

    物识界

    万千识界,唯一物界,魑魅魍魉,神魔百态。刘木子苟活于缝隙之中,多行好事,前程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