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41900000010

第10章 中国部落文化(9)

在回纥部落兴起以前,铁勒诸部统称“九姓铁勒”。但铁勒并不仅仅包括九个“姓”(部落),“九”是突厥、铁勒的吉祥之数,并代表“整数”,含有“许多”的意思。“九姓”实际上和“诸姓”的含义差不多。回纥部落兴起以后,成为漠北铁勒诸部的总代表,于是人们使用“九姓回纥”一名替代“九姓铁勒”。

隋代的时候,回纥部落分布在铁勒薛延陀部的北面,在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有10万左右的人口,过着游牧生活。部落群众曾推举时健俟斤为首领,时健有个儿子叫菩萨,智勇双全,作战时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时健死后,部众拥护菩萨继其父位。他的母亲乌罗浑主持裁决争端,处事严明公正,使部落内部秩序井然,回纥部落从此兴旺起来。

回纥部落于公元744年创建汗国,开始了朝气蓬勃的上升阶段。由于回纥有助唐平乱之功,唐皇室和“回纥累代姻亲”。最早的一次联姻在公元756年举行。回纥部落与唐和亲,在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回纥部落与唐朝之间进行了互市,回纥部落的大臣和使臣也以个人身份与唐互市。公元795年,漠北回纥汗国的衰亡是回纥部落的一件大事。“投吐蕃”的一支回纥人到达了当时被吐蕃占据的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后来发展成为河西回纥。

在社会组织方面,回纥部落是由若干家庭组成氏族,由10个氏族组成“十姓回纥”,由9个氏族组成“九姓乌古斯”(或九姓回纥)。这二者可能是原始社会阶段遗留下来的“胞族”组织形式,(组成回纥部落)。

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在经济方面,回纥部落早先很少商业活动,但是自从回纥部落建立以后,有许多中亚的粟特人前来经商,促进了回纥部落商业的发展。回纥部落通过互市从唐朝得来的大量丝绸也有许多销往西方。这些商业活动促进了回纥部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并使回纥部落的贵族和依附于回纥部落的粟特商人大发其财。回纥部落除了一些制毡、鞣皮、马具等家庭手工业外,在唐朝已有一些冶炼作坊,制作武器、农具等。在回纥部落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冶铁工场和刀、矛、犁铧等遗迹和遗物。

回纥部落主要从事游牧的畜牧业,因此居无定所,随水草流移。回纥部落的牧地在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脉)北,即今鄂尔浑河流域一带。在回纥部落的畜群中,数量最多的是羊,而最重要的是马。马是游牧民的交通工具,又是骑兵冲锋陷阵的武器装备,并提供马奶、马肉和马皮等生活资料。马还是回纥部落的主要出口商品,每年向唐朝输出的马匹数以万计,最多时“岁送马十万匹”。回纥部落的马体型中等,长于驰骋,在当时很出名。

回纥部落原先基本上没有种植业。当唐朝在回纥部落等部分布地区设置瀚海都护府(治所在今蒙古国哈拉和林西北附近)后,由内地迁来的汉族农民在鄂尔浑河流域开垦了一小部分农田,出现了小规模的农业。

另外,狩猎是部落内游牧民兼营的主要副业。回纥部落首领菩萨即“嗜射猎”,“常以战阵射猎为务”。

在语言文化方面,回纥部落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回纥部落最初使用的文字为古突厥文。留存至今的《磨延啜碑》和《九姓回鹘可汗碑》,都是使用古突厥文刻成的。古突厥文有40个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这种文字与古日耳曼人使用的卢尼文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突厥卢尼文。起先,粟特人帮助突厥创制了这种文字。后来由于古代回纥人和突厥人语言相同,所以回纥部落也使用这种突厥文。少数回纥部落的上层人士兼通汉语文和粟特文。

回纥部落的风俗和突厥大体相同。突厥部落和回纥部落在婚姻制度方面都存在兄死弟娶寡嫂的习俗。两部落的贵族和富人都实行多妻制。作为铁勒的一部,回纥部落在风俗方面也有与突厥不同的地方。《隋书·铁勒传》记载:“其俗大抵与突厥同,唯丈夫婚毕,便就妻家(居住),待产乳男女,然后归舍(男方家)。”回纥部落的人死后“埋殡”,即土葬尸体。而突厥部落人死后则“置尸马上而焚之,取灰而葬”,即火葬后埋骨灰。回纥部落敬日出,以“东向”为贵;以“九”为吉祥之数。

吐谷浑部落:最重视马的部落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吐谷浑又称吐浑、退浑,是我国西北的古代部落之一,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部落的先祖曾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省义县东北),后来迁徙到我国西北部。吐谷浑部落统治的地区原是羌人聚居之地,氏、羌部落为其主要部众。吐谷浑统治者正是联合羌人上层,稳定境内统治,进而不断发展与周边诸民族的关系。

吐谷浑除与南北朝遣使往来外,由于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与柔然与西域诸民族也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在南北对峙的情况下,柔然与西域诸民族正是经青海路、河南道与南朝交往的。吐谷浑充当了中亚陆路交通的中介人、向导和翻译,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本部落自身的发展。

12世纪后,部分河东吐谷浑人返回甘肃和青海故地,与湟水流域的吐谷浑人会聚。后多融合于汉族或其他民族之中。元朝时,吐谷浑一名不见于史,而故地出现有西宁州土人,据说他们与今天土族有渊源关系。

吐谷浑部落西迁青海后,逐步确定了部落酋长世袭制,酋长称可汗,有时也称大单于。吐谷浑首领可汗早在西迁前就已出现。可汗为最高首领之称,可汗妻称“恪尊”(可敦)。可汗以下设丞相、王、公、仆射、尚书、侍郎、郎中、别驾等官。可汗直接统辖青海湖地区;其余各地由可汗分封的子弟或其他诸族首领管理。吐谷浑军队编制和其他游牧部落相同,与部落氏族紧密相连,士兵平时放牧牲畜,为部落民众;一旦战事发生或戍卫需要,上马为战士。其兵器有弓、刀、甲、矟、矛等。

吐谷浑的刑罚简略,杀人及盗马者死,其余则征物以赎罪,也有处罚杖刑的。判死刑者,以毡蒙头,从高处用石击死。盗马者与杀人者同判死刑,这说明吐谷浑人非常爱马,把马与人一般看待,他们对马匹的重视也说明吐谷浑私有财产(主要是牲畜)已有较大发展,受到法律保护。国家也征收赋税,史称“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充用焉”。即需要不时向富户和商人抽税以充国用。

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社会经济方面,吐谷浑部落初期过的是游牧生活。《南齐书·河南传》中记载:“多畜,逐水草,无城郭。后稍为宫室,而人民犹以毡庐百子帐为行屋”。

后期拾寅时,乃用书契,起城池,筑宫殿,其小王并立宅。吐谷浑先后所筑的城郭有西强城、浇河城、曼头城、洪和城、伏俟城、吐谷浑城、树敦城、贺真城、鸣鹤城、镇念城、三角城等。其中伏俟城为吐谷浑都城,遗址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境内铁卜卡古城。

吐谷浑统治者在其辖区内还下令开辟道路,修筑桥梁,历史上著名的河厉桥,一说即大母桥,就是这个时候建成的。

吐谷浑部落统辖之地大多在青海高原,对发展畜牧业而言,自然条件不如北方的蒙古草原,但吐谷浑人善于利用河川、湖泊周围和山谷等地带从事畜牧业生产。马、牦牛、羊、驼数量很多。养马业特别发达,良马中有“龙种”马、“青海骢”、蜀马等,并且曾大量输入内地。

吐谷浑虽以畜牧业为主,但仍有部分兼营农业,主要依靠河湟地区羌民及汉人进行农业生产,尤以土地肥美的浇河一带农业较发达。吐谷浑的手工业较为发达,主要有采掘、冶炼、制造兵器及金银制作等。吐谷浑地处中西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甚为发达。商队曾东至长江和黄河下游,西达波斯,南抵吐蕃、天竺。

在饮食着装方面,《魏书·吐谷浑传》称吐谷浑部落:“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即男子“通服长裙”,与北方汉族略同。罗幂是加在帽上遮住脸容的幂面,骑马可避风沙。吐谷浑妇女一般穿“裙襦”,与内地汉族妇女相似。但发式上有所不同,史称“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以金花为首饰,辫发索后,缀以珠贝”。可汗妻恪尊则“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具有北方游牧部落妇女穿戴的遗风。

在语言方面,吐谷浑上层精通汉族语言文字,一般部众则通用鲜卑语。由于吐谷浑所辖之地的部落组成较为复杂,境内既有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及突厥语族,又有汉藏语系羌藏语族及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故不少吐谷浑人会多种语言。

吐谷浑人喜爱音乐,其音乐大都是“马上之声”,这与游牧经济及善于养马有联系。隋唐所谓“北狄乐”中,就有吐谷浑的“马上乐”,归鼓吹署所管辖。吐谷浑之舞马也开了唐玄宗训练舞马的先河。

风俗与信仰方面,虽然吐谷浑内部贫富分化已很显著,但仍留有原始抢婚的风俗。同时盛行收继婚制,部落首领视署死后,弟乌纥堤娶兄妻念氏,世伏死,弟伏允依俗继尚隋光化公主等等即是明证。吐谷浑人死后,“皆埋殡”,即实行土葬,“丧有服制,葬讫而除”。

吐谷浑人初崇尚原始巫术,遇事占卜,祭祀山川、日月。至慕利延后期,受周围诸部落和民族的影响逐渐信奉佛教。

吐蕃部落:征服世界屋脊的部落

历史发展与神话传说

关于吐蕃部落的来源众说不一,有人说他们与氐羌人有某些联系。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里面的传说记载:吐蕃人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传出最早的人类,其后子孙繁衍。这反映出吐蕃部落大致起源在长有茂密森林的石山中。吐蕃部落的一些分支分别在今西藏各地开垦平地,建筑城邑,直到聂赤赞普,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从天降临才有了君臣之分。今西藏山南地区的首府泽当(藏语,意为游戏的平地),传说即为猕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场所;泽当附近的山上,还有“猴子洞”的古迹。这种“猕猴变人”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吐蕃部落在山林中发展的真实性。

约于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吐蕃部落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邻近诸部往来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国。此时,吐蕃社会的农牧业生产都有了更大的发展,度量衡等也为适应生产的发展而趋于统一。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了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落。松赞干布继赞普位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施政措施,使吐蕃王朝的实力日趋强大。

早在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与唐朝的臣属关系已经确立,而且这一关系为此后形成的藏族与祖国各民族之间互依互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松赞干布在开创吐蕃与唐朝政治关系方面的功绩是巨大的。此外,松赞干布作为吐蕃部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对邻区的先进封建文化非常欣赏,他敢于敞开大门,积极引入,既不是因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也不是原封不动照搬邻区的一切,这种开放进取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吐蕃部落的发展。

部落体制与生活状况

在吐蕃奴隶制社会中,王室和贵族是奴隶主阶级,奴隶主以下的都是属民。属民包括平民和奴隶。奴隶中的一部分是从被征服地区掠夺来的人民,一部分是平民在阶级分化中破产沦为奴隶的。奴隶要为奴隶主从事生产,或被用于家务劳动及随军的勤杂人员,这一部分奴隶称为“庸”,奴隶主还把一部分奴隶和平民编入军旅,让他们参加作战,这一部分人被称作“桂”。作为社会等级,“桂”的地位要高于“庸”。

生活状况方面,在军事制度上,松赞干布仿照中原地区的府兵制,在吐蕃建立了四个被称作“如”的军政组织,即乌如,以今拉萨市为中心;约(左)如,以今乃东县昌珠寺为中心;叶(右)如,以今南木林县为中心;如拉,以今拉孜、谢通门县为中心。”如“在藏语中意为部或翼,每个如又分为上下二支如。每个如的马匹呈不同毛色,旗帜也各不相同,以示区别。

吐蕃的职官制基本上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确立的。王朝中赞普以下总管朝政的是大相(论茞)、副相(论茞扈莽)各一人。主管王朝外部,即管理属部及对外侦察、征讨等事务的官员是都护一人。主管王朝内部事务的官员是内大相、内副相、内小相各一人。主管王朝司法事务的官员是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各一人。整事大相或译刑部尚书。这些职官的设置显然受到唐朝官制的影响。

外交方面,吐蕃和唐朝之间原与吐谷浑、党项、白兰诸部相隔,双方的军事力量最初并未直接接触。松赞干布在向唐朝请婚之前,即曾在吐谷浑部及松州施展武力。松赞干布去世后,噶氏家族专权,钦陵等人都致力于军事扩张,唐军在大非川与吐蕃战败失利后,不仅吐谷浑复国的计划破灭,而且使安西四镇成为唐蕃长期争夺的要地。

语言文化方面,吐蕃在唐朝时创制了文字,随后即有了本部族文字的著作和译述,吐蕃部落的文化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信仰方面,佛教传入吐蕃以前,吐蕃原有的宗教是本教。本教是一种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驱鬼降神、巫术医病等为其主要活动。佛教自7世纪正式传入吐蕃,此时吐蕃王朝建立不久,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王室积极地从汉地和天竺等地引进佛教,这是因为佛教作为阶级社会的宗教,能够更为有效地服务于统治阶级。在吐蕃王朝近300年的历史上,佛教和本教经历了长期的、起伏多次的斗争。这一斗争反映了吐蕃不同的奴隶主集团的利益角逐,影响深远。

突厥部落:以狼为图腾的古代部落

历史发展与神话传说

突厥这一部落名称广义上包括所有属于铁勒和突厥的使用突厥语诸部,狭义仅指突厥族和突厥汗国。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一词作为部落的名称大概始于公元5世纪中叶。当时,后来成为突厥王族的阿史那氏居住在金山(今新疆北部一带阿尔泰山)的南面。金山的形状好像“兜鍪”,这个部落称兜鍪为“突厥”,于是就把突厥一词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来突厥部落发展壮大成为民族,并且建立了庞大的国家,“突厥”也就成为这个民族和汗国的名称了。

突厥部落的先世可以追溯到纪元以前的丁零。丁零、狄戎、敕勒和铁勒等都是同一突厥语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汉文译名。在《周书·突厥传》的开头部分记载着两个关于突厥起源的传说。其中一个是铁勒几个部落同出一源的传说,其大意是:在一个以狼为图腾的古代部落中,有一个名叫伊质泥师都的人,能呼风唤雨,其妻一胎生4男。一子“变为白鸿”,可推测这是以白雁为图腾的部落之祖。另一子“国于阿辅水(今西伯利亚之阿巴坎河)、剑水(又称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之间,号为契骨”。契骨即汉魏时期的坚昆,是现在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又一子“国于处折水”,没有说明部落名称。长子钠都六被原来的部落推举为首领,“号为突厥”。钠都六有十个妻子,她们所生的儿子都“以母族为姓”。钠都六死后,他的小妻所生之子阿史那继任首领。这一传说表明,突厥与铁勒中的契骨等部落有着共同的祖先。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成熟自信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成熟自信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中东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发源地;一神论在此地萌芽与发展;《圣经·旧约》中所叙述的场景在这里;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与奶之地在这里;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均在此地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遗迹中东,这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她所创造的帝国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旅游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旅游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成都人

    成都人

    成都人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成都人的性格:有较强的封闭意识,容易自命不凡;又渴望了解外界,十分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渴望了解和沟通是人类的共性,在成都人关注外界的同时,外界也在关注着成都和成都人。于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林文询先生写了这本《成都人》,这本“印象派画家”写着“玩”的书,会带你感受成都人的闲适、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让你真切的体会到老谋子的那句话:“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强者争霸

    英雄联盟之强者争霸

    在这个拥有符文能力的地方,谁都有无限的潜力,想要成为那人上人,不想被杀死,那就只能强大。
  • 仙道幽魂

    仙道幽魂

    身世迷离情缠绵,千转百变今生缘。修得仙道同船渡,万念俱灰一瞬间。
  • 我家夫人奶凶奶凶哒

    我家夫人奶凶奶凶哒

    为了他那个不成器的哥哥,父母要把她送给一个老男人做老婆。男神抛弃,她辗转成了高价女仆。本想狠狠转上一笔,却不想错抱上一条残腿,谁知是足秤黄金大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超凡佣兵

    超凡佣兵

    男儿的铁血,异能的强大,带给他无尽的力量与勇气,内心巨大的仇恨让他隐姓埋名,沉浮于世。带着复仇的火焰向敌人发起致命的一击。人们记住的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称呼,佣兵之王!
  • 古探奇玉

    古探奇玉

    散打“高”手苏三因为一块玉佩魂游异世,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游走于未知的神秘世界...养奇犬、斗奇人、探奇案、建奇“国”...奈何身边有着吸金器的存在,金银好赚,却难收入怀啊!
  • 绝地求生之捡宝箱传说

    绝地求生之捡宝箱传说

    有了金手指,伟神?只不过是想招揽我的菜鸟罢了。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120宿舍的情丝

    120宿舍的情丝

    英语系120宿舍汇聚了5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女生,在开学初始料不及地尊严扫地,全心喜欢的周正明却先后与自己及两个室友有瓜葛。伤心之余出走丽江,邂逅郑杰,另一段感情是否能如想象之中的绮丽完美?
  • 血之皇图

    血之皇图

    三千世界,谁主沉浮?就为那回眸一瞥的温柔,我愿以一生的时光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