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300000030

第30章 略谈花轿及其在洛阳婚俗中的体现(2)

待新娘上轿后,放下轿帘,三声炮响,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择新路往回走。新娘上轿后,轿夫即讨要吉利钱,与则起轿,谓之“起担子”。有的还在轿前加扛“回避”、“肃静”的开路牌。途中尽量挑吉兆路过,如多子街、三元巷、百寿寺之类。如遇坟墓或寺庙,要由两人各用一块红毡在花轿两侧挡一下以避邪。若遇出殡队伍,则男女两家宾客都要高喊“今天吉祥,碰上宝财了”,利用“材”、“财”谐音以求吉利。若碰上另一家娶亲队伍,双方新娘要下轿互相交换红头绳、红手绢之类的东西,以求吉祥。

花轿临近男家门时,要放三铳枪及时通报,男家闻讯放鞭炮欢迎。花轿落轿时,轿门要正对喜神的方向,待吉时良辰一到,新娘就怀抱装金银米的宝瓶下轿,新郎要拿起桌上的弓箭朝新娘花轿象征性地射三箭。扬州的喜话道出了其中含义:“弯弓一把,神箭三枝。一支箭来先向东,新人脚下踏金龙,二枝箭来后向西,配了一对好夫妻,三枝箭射向轿前、轿后、轿左、轿右,射进九霄云外,百子千孙万代富贵。”民间传说此俗来自《桃花女破周公法》的故事。闽台习俗,还有新郎接新娘出轿时要用大力踢轿,这是向新娘示威,想让新娘以后顺从自已。而新娘则在跨入房门时,要用脚狠踩门槛,象征要压倒新郎。这种互相制服的闹法,相传也是传自周公与桃花女斗法的故事。进入男家门,新娘要从院中火盆上跨过去,以火祛邪,也有象征小两口日子红火之意。

拜完天地,新郎新娘被送入洞房。入洞房后还要吃“洞房菜”。三朋四友要一道向新郎新娘敬“洞房酒”。菜是象征性的东西:花生、桂圆与和气席。大家围坐在圆桌旁,一人拈起一枚花生,高喊一声:“祝新郎、新娘节节生”,全桌的人就举杯喝一口;又拈起一枚桂圆,又一举酒杯:“祝新郎、新娘花好月圆永团圆”,于是大家又齐声碰杯。接下去是吃“和气席”,和气席是糯米揉成的圆饼,中间有一红色圆点,又糯又粘又甜,意为“永远和睦团圆。”然后,新娘也斟酒回敬各位弟兄朋友:“受累受苦了,谢谢大家的帮忙”。洞房菜吃了,人才散。房内花烛高照,雕有金色龙凤的花烛,要一夜燃到天明,俗谓“长明灯”,寓意新人婚姻美满,地久天长。

(四)特殊的花轿——棉轿

1日时除了花轿,还有一种特殊的迎亲花轿——棉轿。棉桥似一把大藤椅,四面围以青布帘,座上一条棉薄毯,两根静静的青色竹竿穿过轿两侧,青澄滑爽;轿子青布青帘。棉轿的乘坐者是再婚的寡妇。旧时人们蒙昧,以为寡妇已经坐过一次花轿,大红大紫的日子已过,再嫁就只能乘坐萧疏色调的棉轿,而没有再坐花轿的资格。

青布青帘,两杆青青的轿杆,说不尽的凄婉哀伤,那种载有寡妇的棉轿,悠悠晃晃向着夕阳走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忧郁与悲伤。再嫁者必配以冰清凄婉的色调,这是老辈人作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东西,既约定又俗成就很难改变。已是薄命飘零,孤苦无依,照理应给一点火红的颜色,让这再嫁的妇人心灵添一点喜色,以增加生活的信心,却还要让其坐如此凄伤冰清的棉轿,从此处可以感到当时对于寡妇世态的炎凉。

实际上,旧时寡妇再嫁,往往只能半夜悄悄进入夫家门,连棉轿也不能坐。正式纳的妾,北方有些地方也只能坐车,无权坐轿。南方有的填房、纳妾可坐轿,但只能坐黑轿。因此,坐花轿也就成了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以至有时夫妻吵架,妻子就爱回击说:我是轿子抬来的,意即你奈何我不得,从而又有“破扇子扇扇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这类俗语的流传。而那些“我是花花轿子抬来的”、“我是八抬大轿抬来的”等俗语,几乎就成了“明媒正娶”的代名词。

(五)花轿的制作、花轿行、花轿的出租及轿佚

1.花轿的制作

城镇都有专业制作花轿的地方。做花轿师傅一般都身怀高超的雕花手艺,做花轿是他们的专长。一顶花轿四四方方,顶层四沿雕有花卉松竹,中间围屏是龙凤戏珠,刀工精细,纹饰繁复,仔细逼视,立体感极强。四檐四角装饰流苏,轿身晃悠,迎风流动,呈现一种风韵。轿里置有一坐板,上铺以软坐垫,供新娘坐着舒适。

2.花轿行与花轿的出租

民间用的花轿,不是一家一户的专用礼仪用具,而是社会上各家各户共同使用的礼仪用具,大都是从花轿行或花轿铺租赁的。

各地轿行或花轿行,有花轿连同仪仗、八音队一起出租。一般城市的轿行用于营业性出租的轿有三类。一为神轿、官轿(或叫大轿),前者管抬神像、祖宗牌位,后者抬有钱有势人,由4——8人抬;二为竹结构的青衣小轿,供普通人代步,二人抬;三为花轿,供民间嫁娶用,多用四人抬,因轿重,还需添加入换着抬。

集镇、乡村养轿户或轿行,主要是应红喜事之需的花轿行(或叫喜轿铺)。轿行出租的花轿,至少要有轿夫四人。有的若用六人,除四人管抬轿,另二人一人在轿前打伞、一人放鞭炮。讲究的要租用16~20人。八人管抬轿,其余人用于轿前高挑喜主家的堂号灯笼、轿前后提六角形宫灯,一定要成对,其他人用于开道锣、金瓜、钺斧等执事之需。轿行还管供应新娘头上戴的凤冠、红盖头,肩上披的霞帔,怀里揣的三官经、三官镜,遮挡亵衣的花裙,披身上的过路衣以及运送陪嫁妆奁的抬盒、挑盒与下轿时新娘、新郎要踏的红毡等物。

租轿费,如果是双程,到目的地后要等候坐轿人回程的,费用一般比单程多50%,晚上出轿比白天约贵25%,节假日加倍或更多。迎亲轿要添点红包,否则轿夫故意晃动,让坐者难受。费用分成,一般是轿行与轿夫六、四分成。

花轿行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买卖比较集中。过去,民间办喜事为图吉利,都讲究选择所谓的“黄道吉日”,而一年里“黄道吉日”中“宜嫁娶”的好日子是有限的。所以,并没有多少生意可做,可是一遇上“黄道吉日”,一有买卖就是好几家,甚至十几家,都要求在同一天、同一时间用花轿,简直是应接不暇。如果花轿和人手不够,就会眼看着许多有钱可挣的买卖只得忍痛放弃。

3.花轿轿佚

按照旧制,除皇帝大婚时所用花轿为十六人抬之外,臣民用的花轿一律为八人抬,绿轿、绿呢官轿则有八人抬、四人抬不等。

轿侠抬轿各有规矩,各有姿势。左肩抬时,右手插腰;右肩抬时,左手插腰。挺胸直视,小步行进,步伐一致,必须精神饱满,透着一股率劲儿。“头一个扬眉吐气”,走在最前面的轿侠,一定要用一个长得相貌堂堂,体态魁梧,而且抬起轿来姿势好看,抬头挺胸,给人以精神焕发之感。“二一个不准排气”,因为他离轿门太近,必须特别注意礼貌。“三一个低头看地”,因为他眼前被轿所遮挡,必须低头看地,以防闪失。“四一个多走几里地”,因为他在最后,为了使轿子稳当,所以每逢拐弯的时候,他必须拐大弯、多走路。

根据惯例,花轿轿佚一律一抬到底,从发轿到娶回落轿,总是保持原班的人数,中途不倒班、不换人,原因一是娶亲路途一般比较近,不需要换班;二是办喜事忌讳“倒班”、“倒手”等做法,恐怕将来新人改嫁。

(六)新娘被抱上花轿习俗溯源

汉族的传统婚姻习俗中,新娘出嫁时,要由娘家兄弟或叔伯、或娘舅抱上或背上花轿。类似的现象,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中。例如在蒙古草原东部的喀刺沁旗与科尔沁部,清晨送亲的时辰一到,新娘被叔父或兄长用毡子拾上彩车。

关于新娘被抱上花轿的习俗,其源流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此习俗属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已婚妇女同配偶之间仅是一种性伙伴关系,尽管两厢自愿,但夜合日离,各自依从母系家族居住,彼此间也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继承私有财产为特征的父权制出现后,已婚女子因历史传统使然,继续维持“从母居制”,甚至保留群婚习惯,这就迫使丈夫采用种种手段“在传统的范围内打破传统”,确立“从夫居制”,由此保证子嗣血统的纯正和财产关系的稳固。在这些手段中,包括了已非原始意义上的“抢婚”行为,即用某种公认的形式,把事实上已经建立配偶关系的女子强娶回家。在这场女子留恋母权制而男子要确立父权制的斗争中,女方的兄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持配合男方的态度。直到适应父权制的女子“嫁”夫家的婚姻形式稳定之后,历史的风习依然有所残存。新娘“哭嫁”,并由兄长硬背着送上花轿,就是这种残存风习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种说法:兄长背新娘上轿象征着娘舅权威的确立,其源头也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在普遍实行“从母居制”婚姻形式的情况下,娘舅等母系亲属对处置和保障姊妹、外甥的生活事务和权益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因而拥有特殊的权威。进入父权制社会后,尽管血缘关系的延续和财产的继承等,均已按父系来进行,但娘舅作为母系亲属的代表,仍旧对维护姊妹和外甥在夫家的权益享有一定权威,习惯法谓之“舅权”。所以,传统婚俗中,新娘要由兄长背上花轿,其道理就同新娘要由兄长送亲,并在男家被尊为上宾一样,都是为了以这些象征性的行为,使娘舅权威得以确立,并获得婚姻当事人与社会的认可。有的新娘没有兄长,便由舅舅背上花轿,其缘故亦在于此。

第三种说法:新娘由兄长或舅舅背上花轿,其实是土地崇拜观念的反映。有一个民间故事可以为证:很久以前,有一位刘老汉,生了五男二女。他趁风调雨顺、年成不错之际,头年为长子娶亲,来年送次女出嫁。谁料从此家境衰落下来。后有人告之:“土能生万物,地可长黄金。你家姑娘出嫁时,带走了地里的财气,所以旺了夫家,损了娘家。俗话说‘娶媳满堂红,嫁女一场空’,其奥秘就在这里。”刘老汉恍然大悟,待下一年再嫁三女时,特意关照儿子把妹妹背上迎亲花轿,使她脚不沾地地被抬走,以此保住自家地里的“财气”。后邻居们纷纷仿效,逐渐形成流传各地的送嫁风气。有些地方唯此犹嫌不足,还特地备一双新鞋,待新娘被背上轿子后,再用这双从没落过地的鞋子,把她脚上的鞋子换下,以此确保万无一失。再往后,亦有许多地区就用“上轿换鞋”来取代“郎舅背轿”,因为这要省便得多,而同样可以保住娘家土地里的“财气”。

以上三种说法,虽都言之成理,但都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资料来印证。可以说,新娘出嫁为何要背上轿子,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洛阳民间婚俗中与花轿有关的习俗

花轿迎亲是我国传统的婚娶礼俗,洛阳地区也不例外。洛阳民间婚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多用人抬花轿,一般为四人抬、八人抬,俗称“四抬”、“八抬”大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婚嫁用花轿习俗渐绝。关于与花轿有关的婚嫁习俗,全国各地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就简单叙述一下洛阳民间婚俗中与花轿有关的习俗。

洛阳传统习俗在迎娶时,男方需要找一男童做“压轿先生”,一般是男方的侄子或外甥。花轿到女方家后,女方要给压轿先生一红包,钱数视女方家庭条件贫富而定。花轿到女方家门口,由女方主婚人迎入,并待以酒席,有的地方以水饺招待。

新娘更衣梳头后,在其姐、嫂的搀扶下,脚踩红毡出门登轿。上轿时必须退着进入轿中,不能正面直接钻入。女方安排有男性送客先生,洛阳人称“帮轿”,多是新娘的兄弟或叔伯,职责是看护新娘。女方另外特别安排两名儿童,可以是两男童,也可以是一男童一女童,称为“把轿门的”。

花轿起轿后,男方需有夹毡二人(男性),走在花轿的两边跟随轿佚,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等处,都要展开红毡“遮盖”以辟邪,并负责一路燃放鞭炮,特别是遇到路口、拐弯、过桥等处必须放一挂鞭炮,同样亦为辟邪求吉。

轿至男方家门口后,男方立即着人燃放一挂比较长的鞭炮,以示欣喜和隆重。然后专门有人端着一盘酒菜站在轿前迎客,并由男方的父母亲自照应新娘下轿。首先,必须给两个“把轿门的”封红包,如果两个“把轿门的”嫌封的钱少,男方要继续给红包,直到满意为止。然后,由一迎客端一盆,盆内放烧红的秤锤,由另外一人向秤锤上浇醋。郊县一些地方,则是将醋浇于犁铧之上,并先燃烧用红纸条捆扎着的麻杆或谷草,还要让花轿正、倒各转三圈,意为辟邪、祛除晦气。

郊县婚俗有所不同。在郊区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时,须由婆婆用尺子挑盖头,也有新郎掀盖头的。婆婆或新郎再将尺子插进斗里,将盖头覆于斗上。新娘下轿子后,由娘家女送客将其搀扶到天地桌前拜天地。

近年来,随着民间返朴归真潮流的悄然兴起,在洛阳市区街头也偶见有用花轿迎娶新娘的现象。此种做法也许只是图个新奇或者标新立异而已,因为往昔那些伴随着用花轿迎娶新娘的诸多习俗,在此中已了无痕迹。

综上所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的交通工具,其主要意义在于表示被娶的新娘是初婚的处女和“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民间有一俗语“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作为被娶的新娘来说,坐花轿是一种应该享受的礼遇。确实,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最可称为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轿、起轿、喝轿、翻镜、颠轿、落轿等一系列繁文缛礼,把整个送嫁迎娶活动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甚至直到一经结婚登记婚姻便受到法律保护的今天,仍有许多新娘认为不坐轿车便算不上正式结婚——这种迎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

花轿作为一个时代的东西,早已飘落在时代的角落。而老一辈子的妇女还要诉说当年的梦,说花轿,说上轿时的满身珠子,以返照少女的梦;而那些梦已走得很远,只有人们在记忆的角落里,寻找那陈旧的花轿,那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民俗印证。

总之,花轿是旧时代的产物,历史的东西已落在历史的角落。今日,如果有谁做几顶花轿,用来作为节日观赏、乘坐,相信也有很多人会涌来一睹当年的风采。

作者简介

梁淑群,女,1970年出生,河南洛阳市人。现为洛阳民俗博物馆文博馆员。

马丽君,女,1977年出生,河南洛阳市人。现为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文博助理馆员。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热门推荐
  • 心尖宝贝独爱你

    心尖宝贝独爱你

    他的心头有个她,她的记忆出先现过他。持守彼此,永不分离。他们的故事,希望有你见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们的故事不会结束。爱情,会让人疯狂。也会让人喜悦。爱吗嘛不求回报。即使付出无收获,爱过就值了。希望他们的爱情永不苍老。也希望见证过他们爱情的我们,会等到属于我们的另一半。希望处于一半的,开心。两伴的幸福。见证爱情的时刻到了。故事开始了,你还在等什么,亲爱的伙伴们。
  • 追寻幸福的定义

    追寻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什么?是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健康的身体,还是快乐过好每一天?对于在汶川地震,失去了父母的程依珺来说,幸福就是找到自己失散的弟弟妹妹。
  • 都市顶尖传说

    都市顶尖传说

    地下各大势力排行榜第一名代号“天罚”的顶级高手,厌倦杀戮生活,告老还乡提前退休。可没想到回国后就招惹了为冰山女总裁:“我要你娶我!”“遵命!老婆!”“我要你疼我一辈子,爱我一辈子!”“遵命!老婆!”“我要你追我一辈子!”“呃,这个有点难!”“怎么?有意见?”女总裁托着下巴,抹了抹嘴唇,面色冰冷说道!“遵命!!”群已创建,欢迎加入!群号码:490756218新书,前二十章并没有发挥出本人实力,因为各种原因,希望大家耐心看到最后,小生保证一章更比一章好!
  • 我最倒霉的天道

    我最倒霉的天道

    (仙王的日常同人文,按照仙王的日常动漫进行。不喜勿喷。)别人一睁眼一闭眼就是新的一天,而有些人一睁眼一闭眼就是新的世界。呵呵,我就就是那有些人。什么!我成地球天道了。好!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好日子来了。什么!这是仙王的日常生活的世界。完了,好日子到头了。(简介短小无力)
  • 离乐记

    离乐记

    我又做那些梦了,梦里的男子,我依旧看不清他的脸,他是谁?他在和谁说话?解怜儿又是谁?
  • 源神之戒

    源神之戒

    这是未来,科技极其发达,武道魔法进入人们视野,各种外星星球被发现,对于乡村中走出来的主角,一幅浩瀚未知的画卷展开在他眼前......
  • 七彩江湖之邪灵的诅咒

    七彩江湖之邪灵的诅咒

    性格决定着命运,每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或多种的性格,江湖人的命运...........
  • 仙府道藏

    仙府道藏

    洞天福地三百六,与世无争逍遥游。当远古的三千魔神即将苏醒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是毁灭还是重生是做微末的蚯蚓还是建立真理的宝库在充满充满谬误和不确定性的阴沟中成为宇宙中的光荣或者糟粕
  • 云起天朝

    云起天朝

    白柔挽,白清灵是并蒂花开的双生子,容颜冠绝,她们各自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女儿容貌无比相似。一场祸乱,两个女儿双双不见,搅入其中的苻云筱,在母亲的仇恨和自己的身世间徘徊。真相大白,她仰天大笑,天意弄人,老天一个玩笑便把她们弄的如此狼狈。她一统四国,国号云起,世人都称云起天朝。
  • 朽墓

    朽墓

    八十年代初期,一群在黄河上做着古老营生的河工,意外的打捞出了一口玉石棺材,却导致了无数人为此陪葬。二十多年后,我每日做着相同的梦,一张古老的照片隐藏着惊人的秘密,在追寻真相的路上,前方会有怎样的危难在等待着我们?是前进还是后退?最后又能否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