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300000029

第29章 略谈花轿及其在洛阳婚俗中的体现(1)

梁淑群 马丽君

花轿,也叫“喜轿”或“彩轿”,是中国旧时民间婚娶专用的礼仪工具。

提及花轿,首先得从轿子说起。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自夏禹时便出现,历代以来不断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称之为“步辇”,沿至宋代,则名轿子。《明史·舆服志》载:“轿者,肩行之车。”它主要用于官府,称为“官轿”,是封建时代官员出巡的交通工具,平民百姓不得擅用。明清以来,自县令以上皆乘轿子,而以帷色分等差,仅武官有骑马的。但是,平民百姓举行婚礼时,却可以用带颜色和图案的专用轿子,谓之“花轿”。因此,花轿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平民百姓的“特许”和“默许”。

一、旧时的花轿

旧时,人们把结婚一事,看作和考取举人、进士一样的荣耀,称为“小登科”,新郎则被美称为“新郎官”。迎娶仪式吹吹打打,等同游街夸官。如果有官员出巡的官轿与娶亲的花轿在街头相遇,就一定要给花轿让路。因此,就是家中无财又无势者,只要经济不太拮据,办婚事时男方总要力争让新妇坐上四人抬、八人抬的“花轿”隆重一下,以得到社会对此姻缘的认可。因此,花轿是旧时女儿出嫁时的用具。旧时,女子出嫁不走路,一定要男家用花轿来迎接,所谓“一生一世只一回,再穷也要坐花轿”。新娘子进入花轿,轻轻拉上轿门帘,便关闭了少女时代的梦,踏上了漫长的相夫教子的人生之路。

(一)旧时娶亲用花轿习俗溯源

用花轿迎娶新娘是我国旧时的婚娶礼俗。但搜捡史书,用花轿迎娶新娘的礼俗,并非自古皆然。我国古代,娶亲多用畜力车,直到唐代仍然如此。傧相相引新娘上车后,由新郎执鞭策马赶车,绕车三周后,始回男家。至于将轿子用于迎娶仪式上,以轿代车,大体兴于宋代。

首先,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出现并正式在典籍中留下记载,已经是晚唐五代的事;其原型“檐子”(肩舆)的流行,至早也是初唐时代。在此以前,无论官民结婚,都用马拉车辇迎娶新娘。与此同时,唐宋两朝政府都颁布过禁止士庶乘坐檐子或轿子的禁令,而只许皇帝和经他特许的高官老臣使用。而唐朝还明确颁令禁止士庶乘轿,只许皇家及朝廷高官使用。所以说,唐朝以前的人婚娶是不用花轿的。

由《东京梦华录》、《五杂俎》等宋明人士所写著作可以看出,花轿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北宋中期,当时汴京有用“花檐子”迎娶新妇的风俗。宋廷南迁后,“花檐子”被花轿代替,花轿迎亲逐渐时兴,其后一直传承下来。以后历代相沿成俗,直至民国后期。看来,婚娶用轿约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人迎亲礼俗,从车马到花轿的转变是因何发生的,一直为人所疑惑。关于此疑问,有以下三种说法:

1.一说此风源起于唐代北方士族违禁偷娶活动。东汉魏晋以来,士族大姓自恃门第高贵,儿女婚事一直在小圈子内进行,耻与异姓结亲。其中最称显贵而顽固的,要推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与博陵崔氏、陇西与赵郡李氏这七大望族。唐元稹《会真记》记述张生向崔莺莺求婚,崔母自矜博陵望族而瞧不起对方门第,正是这种状况的写照。唐高宗时,出身寒族的李义府官居宰相,欲为儿子在这七大望姓中挑选一个媳妇,竟到处碰壁。李相为此怀怨,便劝说皇帝下诏,禁止这七姓子女互相通婚。同时又派人重修《氏族志》,规定不论门第,凡得官五品者皆属士流。从此这七大高门自为婚姻以保持“血统”的门路断绝了。然而这些望族人家不甘受此束缚,照样偷偷地议婚论娶,只因不敢公然冒犯天子诏令,便取消了车马送亲、却扇吹奏等一应公开热闹的排场,改为天黑后弄一乘花纱遮蔽的“檐子”,把新娘抬到男家结婚。对此,唐高宗和唐文宗又追颁过禁止乘坐“檐子”的诏令,以免这些人家瞒天过海,但都有效一时,风头过后,即又卷土重来。中唐以后,“檐子”迎亲居然成了一种有身份的标志,连七姓之外的士流入家亦有贪慕虚荣而学样的。迨至宋朝,前朝禁令一概废除,“檐子”送嫁转为公开,又嫌其简陋,遂刻意装饰,俗称“花檐子”,日后再流变为花轿。从此,“花檐子”或花轿代表某种社会身份的观念深入人心,似乎非如此就不能得到舆论的认同和尊重,而诸如纳妾收房、寡妇再嫁等婚姻活动不得乘坐花轿的禁忌,也由此衍生。

2.一说此风源自北宋理学家程颐对传统送嫁婚仪的改革。相传古代婚俗中,大夫以上嫁女有“反马”规矩,即女方用车马把新娘送至夫家,小夫妻过上一段日子(通常不少于三个月)后,倘相处和睦,夫家便留下车子,送还其马,叫“反(通返)马”。如果两人合不来,或因其他缘故导致婚姻难以维持,新娘便骑乘自家的马返归娘家,或等夫家甘言求和,或竞从此不回夫家,准备离异。这种风气,自先秦传至唐宋,可见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已嫁妇女的举止还是有一定自由的。

程颐和其兄程颢并称“二程”,都是理学宗师,认为婚姻当以终身夫妇才合“天理”,反对男子再娶、女子再嫁。程颐晚年时,家里出了两件事,先是甥女出嫁未几,夫妻失和,骑马返归娘家;接着其侄媳妇因丈夫暴卒,也骑马一去不归,不久便改嫁他人。程颐受此刺激,一病不起,死前留下遗嘱:今后程家送嫁女儿,一概不用车马,男方须用“檐子”来迎娶,断绝“反马”之习;反之,程家娶亲,也照此办理,以此确保既嫁女子“从一而终”。程颐死后十多年,金兵内侵,中原骚乱,程家从洛阳迁居池阳,其后一直恪守祖训,所生女子,出嫁时一律坐“檐子”,夫死不归,“守节”终身。随着理学在南宋的兴盛,这种“从一而终”的观念渐为社会接受,“檐子”取代车马的迎亲习俗亦流行起来。其后果,一方面是嫁出的女子从此失去返归娘家的自由,另一方面她们在夫家的地位也有所巩固,俗谓“我是被你们家用花轿抬过来的”抗辩自卫之辞,就是以这种迎娶礼节为根据的。

3.一说此风源起宋高宗赵构的一场历险。宋室南渡之初,高宗往宁波流窜,途中遭金军拦截,冲出包围后,人已落单,惶恐间又被一片湖水挡住去路。眼看追兵将到,高宗准备投湖自尽。正巧,有个乡村姑娘在湖边浣纱,指着湖水对他说:“这里水浅,相公快快下去,只管仰起鼻孔透气,我自有办法搭救。”高宗依言下湖,待湖水没至颈部,把头仰起露出鼻孔在水面上吸气。那村姑旋将手上的白纱迎风一抖,撒向湖面,飘飘洒洒,正好把他全遮住了。金兵冲到湖边,四望不见高宗身影,喝问村姑是否见过高宗,村姑伸手胡乱指了一个方向,称高宗已经逃跑。金兵立即调转马头,朝着姑娘所指疾奔而去。待金兵走远,姑娘收起白纱,把高宗搀上岸来,带他回家去换了衣服,并找船将其送到对岸。时隔两年,宋高宗在临安(今杭州)站稳脚跟。随后便传旨宁波府,要求寻访那个有“救驾”大功的村姑,结果无人出头领功。高宗特下圣旨一道:今后凡是宁波女子出嫁,特许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四抬轿子正好是皇后所坐八抬鸾驾的一半规格,所以宁波人以后一直自夸他们的花轿是“半副銮驾”。后来,其他地方的人也学了样,这个风俗就此流传了下来。所以迄今还有一些老辈人管新娘乘坐的花轿叫“四明轿子”,这是因为宁波别称“四明”的缘故。

上述诸说,虽然或多或少有些史料印证,但都以民间传说为依据,缺乏确凿的文字记载,笔者都难以认同。所以,新娘出嫁坐花轿的真正原因,依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二)旧时花轿的种类

花轿的种类及样式五花八门,因各地的习俗、主人的贫富及身份地位而不同。

普通人娶亲用的花轿,一般比较简单。家里有轿的只需修饰一新;没有轿的,则可以租借一用。不过,在花轿的外观上,还得下点功夫。像罩轿子用的帷子,都选用大红色的,并绣有百鸟朝凤、富贵花卉、丹凤朝阳和百子图等吉祥图案,缀以金、银色,以大红大绿烘托热闹喜庆气氛。过去的北京人,还特别讲究“头水轿”。所谓“头水轿”,指的是娶亲用的轿帷子,必须是第一次使用;若不是“头水”,新娘子可以拒绝上轿,当时有一种说法,叫作“头水轿,执事新,这才不算白娶亲”。

家境富裕或是有权有势的人家所用的花轿,则比较讲究。现藏浙江博物馆的一乘清末宁波地区女子结婚时坐的八人抬花轿,大概是世上做工最精细、也是最漂亮的花轿了。相传此轿制作时花费了近万个工时,因此又叫“万人轿”。轿分上下七层,金漆木雕,朱漆铺施。轿上雕刻着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174只喜鹊、46对狮子,以及124处石榴百子等吉祥物。另外,还刻有250个大小人物,组成“天官赐福”、“魁星点斗”、“八仙过海”、“拾玉镯”、“绣福记”等内容。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黄金宝龛。

另外,旧时有势力者会建造不同于一般的花轿供自己使用,以显示与众不同。如南宋孝宗大婚时,为迎皇后曾专门制造过一乘“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并用朱红漆的藤编成痤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帐、软屏夹幔,外有帷子和门帘、窗帘。据说,这乘“龙肩舆”是史籍可查的最豪华的花轿。

旧时的花轿在制作上是大有讲究的,其尺寸、饰物都有一定之规。一般来说,旧时的花轿分“硬衣式”和“软衣式”两种。

硬衣式属于豪华型,全身都是木制结构,一尺六寸见方,高五尺多或六尺多,寸和分也多与吉祥的“六”字相合。造型类似四方四角出檐的宝塔顶形,四角翘檐各立一只展翅凤凰,口含琉璃珠穗;轿底下垂三尺六寸红绫彩球,广东雷州等地挂铜铃;四边出檐密垂红丝穗;轿身四边精雕细镂,油漆彩绘有麒麟送子、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图案。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比较流行。

软衣式则属于普通型,流行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它是在轿框的四周罩以红色的绫罗帷幕,这些红色的帷幕就叫做轿帏。喜轿的轿帏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且选材非常讲究,一般都选用红色的绫罗绸缎等丝织品。上面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都被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轿帏上面一般都绣着“喜”字、金鱼闹莲花、丹凤朝阳、麒麟送子、富贵牡丹、事事如意等喜庆、吉祥的图案。织绣工艺极为精湛细腻,所绣画面丰满而充实,图案生动、新颖。轿帏的材料和图案的颜色搭配一般都比较鲜艳、热烈,明亮夺目的颜色烘托出婚礼喜庆热闹的气氛。

(三)旧时花轿迎亲的礼仪

现代人们在婚礼上用花轿抬新娘,不过图个欢乐喜庆,没有多少讲究,可旧时花轿迎亲,礼仪则繁缛多样。

首先,结婚当日新娘子打扮与要与花轿配套,头戴珠纱帽,此谓头戴凤冠;冠上全部是闪闪发亮的珠子,云髻高挽,花钿贴鬓,脸敷脂粉,身穿大红大绿绸缎彩衣,俨然是舞台上的一个正宫娘娘。

迎娶新娘前一日下午,轿夫将花轿抬至男家,晚上轿中百烛齐燃,谓之“亮轿”。也有的地方是娶亲日,将租用的花轿及全部执事喜具,在迎亲家的门外摆齐,称为“亮轿”。除新娘乘坐的鲜艳红花轿外,有的其余全部是绿轿,分别由新郎、娶亲、送亲女客乘坐,有的地方新郎也坐小些的红轿。一切准备好后,花轿铺的主事人要来请示娶亲女客:何时发轿、忌哪几个属相;是发轿前由一童男在新房内敲三声锣的正响房,还是喜轿进门后再敲的倒响房。敲响房是为了驱邪气,一般多愿倒响房,因敲完,新娘就可以趁吉进屋。

待上午八、九点钟吉时一到,娶亲女客于一片鼓乐声中,要由天地桌上拿一盏油灯或镜子在花轿里晃几下,这叫“照轿”,即以火除祟;或一人手持熨斗,斗中燃芸香,绕花轿亮三匝,谓之“熨轿”等。扬州等地则是用镜子向花轿内外照一遍,再在轿内点燃一挂小鞭炮,谓之“搜轿”,与“照轿”意同。有的如常州等地,轿中还要置陶制的“稳继瓶”,放上名为“旺盆”的火盆,预祝新人以后生活兴旺。轿后把米筛用红布缠竹竿上,挂盏灯叫“旺筛”。有的还要让一男孩坐轿里面“压轿”后,才能发轿,忌花轿空发。所有这些完成以后,花轿才能出发。

花轿来到女家门口,迎亲及轿夫即被请进去吃“果子茶及点心”,果子一般为八盒:花生、瓜子、糖果之类,泡上香茶,又奉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浙江等地为红糖“糯米汤圆”。新娘子就忙碌化妆,整理东西。出门时,新娘子脚不能踏地,从房门到道地一定要自家兄弟抱上轿,如没有自家兄弟则堂叔伯兄弟或娘舅抱。如自己走上轿,就需先套上父兄的鞋,上轿后脱去。总之,自己不能踏地走上轿,此意为双脚不能沾娘家泥土,以免把娘家财气带走,使娘家一世受穷。有的地方是经过一定仪式后,由“全福人(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娶亲女客、送亲女客到新娘房中来扶新娘上轿,或由花轿中的小轿(子轿)将新娘抬入,或新娘由红毡上走进轿内。下轿也如法行事。

很多地方有新娘上轿前要哭的风俗,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之说。这是古时“哭嫁”的遗风。新娘子上了轿,轿夫一声吆喝“起轿”,于是娘家的人就哭了起来,父母兄弟姐妹叔叔大姑小姨哭声震天,女儿二十年形影不离,一旦离开岂不伤痛。另一方面,女儿出嫁应该哭,哭得越凶越好,这样女儿到夫家就会发。1949年前潮汕地区新娘上花轿时,由亲人在轿门挂一块猪肉、一个饭团,以避不祥;同时端来一盘“五花圣水”,水中放在石榴花、仙草、桔叶、桃叶和李叶,向花轿四周泼洒,一边唱道:“圣水泼上轿,新人变新样。”这时新娘便放声大哭,俗称“哭花轿”。

同类推荐
  •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中东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发源地;一神论在此地萌芽与发展;《圣经·旧约》中所叙述的场景在这里;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与奶之地在这里;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均在此地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遗迹中东,这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她所创造的帝国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 中国人的婚礼

    中国人的婚礼

    中国古代,婚礼就形成六个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称为“六礼”,而且沿袭千年。本文就是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分别讲述各个地区、民族和不同社会阶层婚礼的特异之处、细微之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倾城之殇

    穿越之倾城之殇

    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婴儿,长大后嫁给了当朝最受宠的十三皇子。可是,真的会幸福吗?
  • 穿越之绝色芯雪

    穿越之绝色芯雪

    她从现代穿越而来,穿过来成了一个绝色倾城的女娃,幸福安逸的生活下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和仇恨,原来,她只是背负着别人过去的,只是他们的傀儡!蜕变之后,她又会把这皇宫江湖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而对她百般疼宠各色美男们,她又该何从选择?无比腹黑,无比虐恋,敬请期待!
  • 酒和故事屋

    酒和故事屋

    一个会自己收集故事的小屋,一个被困在小屋听故事的人
  • 幽静的长路中独自闪烁的光芒

    幽静的长路中独自闪烁的光芒

    人生漫漫长路,街灯处处荧亮。街边的人,默默无闻。你我便是这本书的故事之一……
  • 世间有妖孽之第一章哀鸿

    世间有妖孽之第一章哀鸿

    杨咩陷入骗局而不能自拔,好友坚决为其伸张正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大名鼎鼎的大熊猫温任先生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大名鼎鼎的大熊猫温任先生

    这是一本风趣幽默的童话书,书中讲述了可爱的大熊猫温任先生一家的故事——刚刚成为父母的大熊猫温任先生和太太对如何照顾刚出生的小大熊猫一无所知,甚至闹出了笑话……作者用他那纯善的内涵、专享的语言风格,带给我们一部童话经典。
  • 炮灰逆袭:小白怎么办

    炮灰逆袭:小白怎么办

    霖云死翘翘了,投胎的时候遭遇了意外,遇见了她人生之敌——系统小白!虫大处女作,不造广大人民稀不稀罕这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