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14500000031

第31章 传略篇(6)

工作队下乡,最基本的任务是严格执行党的政策,既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要求,又要保护好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做到合情合理,实事求是。比如,清理干部宕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当时,基层干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利用职权宕欠集体的钱,群众很有意见,对清理宕款很关心,强烈要求干部退赔。如果不认真清理、退赔,将会脱离群众,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但不严格按政策办事,过了头,也会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总之,不能凭感情用事,这当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又一定掌握好。有一个生产队干部宕了队里一笔钱,数字还不小。群众很气愤,一定要他很快吐出来。有的人说,他家里有一张大床,可用来顶债,他本人也表示愿意。我们考虑好久,认为不是很妥。他宕了集体的钱,无疑要还。群众有要求,他自己也同意。但我们想办一件事都要合情合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人性化。后经过反复研究,做群众工作,最后确定,床就不要拿来顶了,而是把他家刚买不久的自行车,正要出圈的肥猪等,这些不是生活必须的东西,用来顶债比较好。我们想,如果把全家人正在睡的床搬来,马上老老小小就无处睡觉,这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全家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人都是懂道理的。如真这样做,很多群众也不一定都支持。由于我们对此事处理得当,干部满意,群众也说好。相反,有的队在这方面就不是太妥。有一个队是某大学的老师负责清理宕款。他们见到基层干部欠款多,民愤大,把某干部“扫地出门”,一时群众说好,真正这样做了,许多群众也不从内心拥护,有的甚至同情了。结果,加大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工作队前脚走,后脚又派人去解决这锅“夹生饭”。

这一年正是我们国家出了几件大事的一年。先是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是朱德委员长逝世,然后又是毛主席逝世。不巧,又遇上唐山大地震。更具有决定我们国家命运的是,这年十月初粉碎了“四人邦”。农民群众与党心连心,爱憎分明。他们对领袖无恨热爱,对“四人邦”无比仇恨,对我们这些人也是很好的教育。他们对党、对国家,是那么的忠诚,是他们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没有共和国政府,就没有他们的一切。他们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一切力量源泉的所在。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仍铭记着农民兄弟的这些朴实的思想感情。

发扬传统不忘“新华”

《新华日报》是一张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报纸,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党报。1938年就在武汉出版发行,抗日战争年代,从武汉迁移到大后方重庆出版发行。当时的《新华日报》,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它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人们由此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使各界人士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它也是我党藏在国民党心脏里的一把尖刀,用具体事实不断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面目。因此,国民党对《新华日报》恨之入骨,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在当时的中共南方局及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新华日报》的同仁与各界人士,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逢相对的坚决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发行《新华日报》,可是国民党却百般阻挠,一直没有能如期出版。解放后,党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发行《新华日报》。这时的南京已经是人民的南京了,蒋家王朝已经推翻了。这是人民革命的胜利,《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才成为现实。当刊登南京解放新闻的《新华日报》送到北京时,毛主席在百忙中亲自阅读,共祝南京解放。新华社记者曾为此拍下了一张主席在阅看《新华目报》时的历史性的照片。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对《新华日报》非常重视和关心,先后亲笔为《新华日报》题写了三次报头。作为“新华人”这是很光荣的事,我们分享了毛主席给《新华日报》的荣誉,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我们一定要发扬《新华日报》的优良传统,时刻不忘是“新华人”,即使调出现在也不应忘记曾是“新华人”,努力保持好这一荣誉。

人与动物不一样的是,人是很重感情的。我对《新华日报》社的感情是很深很深的,有着特殊的感情。离开报社虽已几十年,当一提到《新华日报》报名字,我的心就沸腾了。我一生干工作四十三年,而在《新华日报》社工作,连头带尾一干就是二十四年,占整个工作年限的一半多。是《新华日报》哺育了我,我的成长、我的成人、我的成才,都是与《新华日报》这个集体名字紧密相联的。是《新华日报》社把我培养成人,是《新华日报》社把我培养成大学生,是《新华日报》社把我培养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是《新华日报》社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多少个“是”,归结为一句:没有《新华日报》,就没有我的今天!报社的许多老领导都是我最尊敬的领导,也是我的指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后来,我离开了《新华日报》社,为了能在报社留下“根”,1983年,儿子从部队转业,按照当时的政策加上报社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他就顺利地转到新华日报社工作,这也是“子承父业”吧。这小孩没有忘记他是新华人的后代,干得很不错,工作干得很出色,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报社破格公开选拔为一名副处长。从一名驾驶员提升为处级干部,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他自己的努力,更是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他的出色表现,也是我的光彩,我为他的成就而高兴,心里上得到了很大的宽慰,他真不愧是新华人的后人。

再“赶考”的新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政治的进步,职务的升迁,客观环境的改变,党对我的要求也更高、更严了,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自己的要求,这一点,我是很知的,深知去新的岗位身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就我一生来说,新的环境,则是又一次赶考。

再次“赶考”

人生有几个30年?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这个“立”,从年岁上说,我早已过了。下一个30年,是事业上再奋斗的30年。前30年,我基本上是搞新闻的,特别是从上海回到报社,更是直接从事新闻业务,而且经过多年的磨练,还是很顺手的,写了不少有一定影响的新闻报道,也可以说是业务骨干了。下一个30年,是从调入省政府开始的。1980年7月中旬,领导找我谈话说,要把我调到省政府,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转折。

说实话,我对新闻工作是很热爱的,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有很深的感情。应当说我是真正的“科班”出身,是一流的名牌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苦读了五年,现要我改行,我一时思想不通。如果说是我不适应搞新闻,改一下行也是好的,而我那时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政治、业务最成熟的“黄金期”,是有所作为的时候,这时要我改行,我思想不通。好长时间我思想很苦闷,疙瘩老是解不开。领导同我谈话时明确说,你调动的事并非今日,4月份就来了调令,我们硬是把它压下来,想拖拖再说。可省政府三天两天来人要调人,他们逼得太紧,省政府有领导批示的“尚方宝剑”,看来拖不下去了,你要有走的思想准备。当时,我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处理才好。我同爱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有天,我找老朋友、老同事,一道前去找时任省政府办公厅主管人事的副秘书长,想向他说说“情”,也同时了解了解省政府的工作情况。可这位领导则反来做上门人的思想工作。本来是去“求请”的,相反被他“策反”了。我当时一时也难说什么,头脑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临走时只好表示回来想想,再给他一个回答。我同爱人说,看来不去不行了,不要“请酒”不吃吃“罚酒”,看来还是“识相”一点好。再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还能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吗?一个共产党员总应服从党的组织分配,这也是对我的一个考验啊!于是,就下定决心“逼”着去报到。话又说回头来,嘴上说去,但思想还是不那么通,只是服从组织,服从纪律,还不是真正从思想上通。这件事对我来说,确实终身难忘,从思想深处说,我是不能得高分的。

1980年7月8日,我去省政府报到,人事部门介绍我到综合处,一见就是老熟人某处长在办公室,两人一见如故,这就应对了我的预想。她接待很热情,没有说几句话,就叫我8月1日上班,实在急乎乎的,说明当时他们确实急需要人。本来想利用调动工作的机会,能在家休息几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好说:行!就这样,8月1日正式到省政府上班了。

人的思想总会有反复,这也是正常现象。到了省政府后,工作一个时候总感到不适应,思想又有些回潮。特别是看到研究室一位从省电台调来的一女同事,干了一个时候重新调回电台,这时我的心又“痒”了,急忙去找领导,理由是她能调回原单位,我也想调回《新华日报》社。《新华日报》社的领导也曾对我许诺:只要省政府同意放人,你回来我们也欢迎。而省政府的领导说:各人情况不一样。你要回去也可以,叫报社选一个与你相当的同志来调换,这不是明明给我为难吗!这又不是做买卖,这个交换条件对我来说太苛刻了。我说:什么人来,这是组织上的事,怎么能调换!领导说:这话挑明就是要你办不成,让你定下心来好好干工作。你还是安下心来好好干事吧,好容易调来,我们怎么能放?实际上,这次没走成,相反碰了一鼻子灰。我想下次要变“聪明”了,不能再胡思乱想,弄不好人没有走成,相反给领导形成一个很坏的印象,这才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得不偿失。从此后,我就学“乖”了,下定决心不走了,铁下心来在省政府干下去了。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离休养老,死了也要做省政府的“鬼”。

放宽视野

省政府是全省的一个高级领导机关。旧社会称之为“衙门”,如今则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过去只听说“衙门”,可没进去,也进不去。现在,自己进了“衙门”,而且还弄到了一官半职,对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子弟来说,是过去想也不能想的事。老实说,进这样的“衙门”很难,想走也不容易。既然来了,就要下决心干下去,更应当珍惜,为能到这样的机关而自豪。因此,拿出吃奶的力气,把工作干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但要真正能胜任省政府的工作,还得靠自己的努力,还得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得靠勤奋学习和钻研。当然,这要有一个过程,太急了也不行。

我来省政府之后,的的确确感到好多个不适应,这不是谦虚,而是事实。与新闻工作相比,最大的不适应,一是省政府面对的是全省、全局,考虑的是宏观大事,人的视野大大拓宽,而我们当记者则想的是微观,想的都是具体稿件的事;二是省政府出来的文件、文稿、会议材料、领导讲话等,都是指示性的,需要各地贯彻执行的,这样对文稿的要求更高,责任更大,而记者写的报道,只是舆论宣传,用事实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没有行政约束性;三是新闻报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文责自负(当然也不是自由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政府出来的文件、文稿和资料,必须有根有据,要事出有因;四是文字功底要深,语言表达要严谨、准确,有逻辑性,等等。这些都是我去后遇到的工作难题。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还自感不错,有时写了一些好的报道还沾沾自喜,有得意感。而到了新的岗位,深感不适应,有时很不适应。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怕盲目乐观。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就必然会落后。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到省政府办公厅,具体又分在综合处。综合处是干什么事的?有人说,这是一个西方国家的一个“不管部”,什么都要管,又什么都不管;别人不管的事,它们都要管。省政府的综合处与上面说的既同又不同,顾名思义,就是综合,工、农、财、文、政,凡是与老百姓相关的事,省政府要管的事,综合处也都管。它是一个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文字班子。当然,这里说的管,不是去领导,也不能去领导,而是要知道这些方面的事,了解这方面的情,才能真正综合。这样,就要求每个人能“眼观世界,耳听八方”要上懂天文地理,下知群众心声,不要求每个人是“专家”,但你要“杂”,力争成为知识面宽的“杂家”。当然,你如果真正是那个方面的专家,也就更好了。因此,有人说综合处是一个“杂货店”,这句话有点形象,但也不完全是一样,它毕竟不是卖东西的店铺,而是一帮“文字商贩”,他们在这里专门从事文字“批发”工作。

要说综合处“杂”,依我的观察与实践认为,能在综合胜任工作,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上知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熟悉其有关的政策措施,就是说要吃透“上头”;二是要知识面要宽广,越宽广越好。这方面的内容就多了,比如你对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演变历史应有所了解,最好能了如指掌。你对全省行政区划范围的市、县,甚至主要的乡镇的方位及周边环境,主要工作情况等,也都应了解;三是要对全省主要河流、交通等自然概况,也尽可能多了解些;四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等等。文字功底、概括能力就不用说了。当然,这是一个实践、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这儿讲的都是比较高的标准,不等于都一定要达到,但一定要为此而努力,缩短距离。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那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就能下笔如有神。说神也不神,关键是要下苦功夫,要做有心人,注意材料的积累,年长月久也就行了。

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对情况的熟悉、材料的积累是相对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就得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充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不能吃老本,否则今天你还可以,明天就不行了,跟不上新形势,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经过挑选的优秀生,文字功底也不错,但这些同志来综合处,一下子工作不顺手,本来不到一两重的笔,在他手上却有好几斤,就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也还用不上。这并非说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缺少实际工作的锻炼,绝非是一个文字功底好坏问题。当然,我们对新来的同志不能太苛刻,而要热情相帮,要换位思考,当年我们这些人也是如此过来的。

同类推荐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名人传记经典(特斯拉+人类群星新版+居里夫人新版)

    名人传记经典(特斯拉+人类群星新版+居里夫人新版)

    《特斯拉自传》是尼古拉·特斯拉亲笔撰写的一部自传。在书中,他亲述了其1000多项伟大发明的过程与心路,客观而深刻地展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并揭开了爱迪生将其视为较大劲敌背后的真相。全书以其少年生活为开头,又以其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而收尾,体现了一位发明家、科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他的一切努力和发明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维护世界和平。《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看命运之手是如何巧妙地选中了这12个人,又是如何将这改变人类历史的使命投诸其身。这些历史时刻像耀眼的星光在夜空闪现,将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驱散了人类幽暗的长夜。《居里夫人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坎坷的求学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她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顽强坚持,及她对伴侣、孩子、家庭生活的爱。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她采用镭射气治病救人。第二部分是皮埃尔传,是居里夫人为丈夫所写。居里夫人用真诚而坦率的语言,通过对两人共同追求的科学事业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来往的回忆,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无私高尚的人格魅力。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本书是潘晓婷的第一本自传,文中展示了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到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同时,还记录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时尚感悟。书中从她天赋初显露、成为美院落榜生,曾被认为“不良少女”等多个侧面展示了她多彩的少年时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反过来的甜梦

    反过来的甜梦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爱情,因为爱情从来的没有对错可言。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让我特别感慨一句话:“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一个女人,然后找一个像我一样的男人结婚”。而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只差一个曾经的我。
  • 归朝欢令

    归朝欢令

    陈家二小姐没能抵御诱惑连夜出逃,历经千辛前往都城咸灵,这将是一番怎样的遭遇?!
  • 权路巅峰

    权路巅峰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 银河坠落地球

    银河坠落地球

    堪称完美的城北中学校花唐洛乔,在高二那年经历了许多改变她人生的事。面对学校里的流言蜚语,好朋友的背叛...她能否一一化解。自己默默喜欢着的学长,在上大学后离他远去。而在一次听到他的消息却是在大二的那年冬天...纯净唯美的文字淡淡的温馨与甜蜜引发对纯情美好爱情的向往,简单而动人。
  • 乾坤人主

    乾坤人主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四海八荒,魍魉魑魅闹九州,乾坤兴亡过手。封神几行姓名,仙坟鬼冢荒丘,豪杰英雄战天公,滚滚龙争虎斗。乾坤大陆浩瀚莫测,广袤无边,这里奇珍遍地,万族林立有人、有妖、有魔、有怪,千罗万象无所不包。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让这座大陆分崩离析,亿万碎片崩向各个不知名的时空,我们的故事便从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碎片大陆展开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读《论语》学生活

    读《论语》学生活

    总有人看着别人事业有所成而羡慕不已,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学习并积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凭着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现实是公平的。“天道酬勤。”通过学习不断历练自己的人必然会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
  • 大乘密嚴經

    大乘密嚴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尊神斗士

    至尊神斗士

    圣武大陆,乱世将至,五大势力派出天选者行走世间,青龙一族龙神降世,看谁能带领群雄平定大乱,一统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