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3200000035

第35章 兴儿细说荣国府

兴儿是贾琏的心腹小厮,也是个眼尖心细、伶牙俐齿的机灵鬼。第六十五回,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尤二姐为摸清荣府底细,以解心中疑虑,一日特备点酒菜,叫来兴儿问长问短;兴儿“在炕沿下一头吃,一头将荣府之事备细告诉”尤家母女。兴儿细说荣国府的一席话,较之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语境不同,侧重不同,各尽其妙,相映成趣。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冷子兴与贾雨村“在村肆沽饮三杯”时谈天说地的闲聊。谈到贾氏“一族”必从根根底底说起,摆出贾氏三代宗族谱系;谈到贾府宅第,也要追述荣宁二府“先年”的“兴盛”,对比今日的“气象”;谈到贾府家人现状,自然更要从硕果仅存的老祖宗贾母说起,一直说到贾宝玉等孙辈弟兄姊妹及其相关配偶。这段“演说”,介绍重于评说,相对较客观,内容似乎面面俱到,但多是泛泛而谈,语言也缺乏“演说”者的个性——与其说是个性化的人物话语,不如说是作者借冷子兴之口说叙述者要说的话,作为叙述话语的功能大于作为人物话语的功能。但在主干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借冷子兴之口来全面、概括介绍一下主要故事环境、人物关系等等情况,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线索复杂、人物众多的小说,不仅完全是必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毕竟比由叙述者平铺直叙一说到底更巧妙、更自然,可读性更强。

相对而言,兴儿细说荣国府,则评说重于介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境不同,话语内容、话语功能也大异其趣。兴儿的一席话,既是这个机灵鬼应对如流地回答尤家母女问题,内容很有针对性,不是泛泛而谈,语言也具有说话者鲜明的个性;同时,在《红楼梦》故事情节已经过半的第六十五回,作者也是要借兴儿之口进一步细说荣国府,给有的重要人物作出必要的评说或概括,向读者传达或透露某些重要信息。因此,兴儿的长篇细说,既是个性化的人物言语,又兼有一定叙述话语功能。

评说王熙凤,是兴儿细说荣国府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评得最尖刻、最精彩的部分。王熙凤是荣国府炙手可热的管家少奶奶,又是贾琏也畏惧三分的“夜叉婆”,更是尤二姐要光明正大跨进荣府大门最难迈过而又必须迈过的一道铁门槛,因此,按尤二姐的提问,兴儿把王熙凤作为首要重点评说对象自在情理之中。

先是评说王熙凤在荣国府的人际关系及其权威后台:“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他。……连他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瞎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王熙凤在荣国府上上下下不得人心,遭人忌恨,她说一不二的权势,仅仅建立在博取贾母、王夫人的信任和欢心的基础上,而她所特别仗恃的硬后台贾母虽至高无上,可以镇得住对她十分嫌恨、虎视眈眈的婆婆邢夫人之流,但毕竟已经风烛残年,来日无多,因此她的权力基础并不牢固持久,就像“太虚幻境”中她的判词画面是“一只雌凤”站在“一片冰山”上一样。兴儿虽然胆子小、骨头软(在第六十七回被王熙凤审讯时的表现即是明证),但颇有点头脑和见识,对荣国府家政的三级权力结构(贾母处于权力顶端却高高在上,不干实事,王夫人作为“二房”内当家名义上执掌大权但精力不济、能力有限,因而实际上真正掌权管事的是王熙凤)洞若观火,因而能把王熙凤在府内人际关系和权力基础说得甚为透彻。

兴儿对王熙凤为人和性格的评说,更称得上字字珠玑,可圈可点。“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估着有好事”,“他先抓尖儿”,“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大概王熙凤本人也万万料想不到,一个在她面前俯首帖耳、唯唯诺诺的奴才小厮,背地里竟对她有这样尖刻如刀、入木三分的酷评。兴儿这些字字精彩的评语,几乎成了对王熙凤形象的经典性评说,人们都已耳熟能详,迄今为止红学家们写的王熙凤论也很少有不加引用的。这是兴儿口中的王熙凤,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曹雪芹心中的王熙凤。正因为有了这画龙点睛似的评语,王熙凤形象的负面特征才会如此鲜明突出,使读者印象深、记得住。除了王熙凤,兴儿还评说了荣府的“寡妇奶奶”李纨和“几位姑娘”。“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对李纨这一语定褒贬的评价,未必全面,倒也抓住了人物的善良秉性。说二姑娘迎春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说三姑娘探春的“浑名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这些评语都突出了人物的主要特点,比喻也很贴切、生动。此外,兴儿形容林黛玉像“多病西施”,“风儿一吹就倒了”,薛宝钗长得丰腴白嫩,“竟是雪堆出来的”,这已经够生动、形象了,然而,他更出人意料地说:“……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为什么呢?“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这极度夸张更强化了前面的比喻,近于说相声的“抖包袱”,所以“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了”。可见兴儿语言天赋很高,颇有幽默感。

兴儿细说荣国府,自然少不了要评说那位远近闻名的宝二爷,这也是尤家二姐妹、特别是尤三姐很感兴趣的话题。对于作为情痴情种的宝玉“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文化水平不高的兴儿绝不可能像饱读诗书的贾雨村那样,能提到人性高度大发一通“正邪兼赋”之类高论,只能用一般世俗的眼光来看取宝玉一些异乎常人常态的奇言奇行,评说中有隔膜和误解,揶揄和调侃,也带几分亲近和欣赏——虽是取世俗的平民视角,却带有兴儿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最后,针对尤二姐玩笑似的提到把尤三姐许给宝玉“岂不好”的问题,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如果说老祖宗贾母对宝黛“木石姻缘”的赞许意向前面已有多处伏笔或暗示,在这里,通过兴儿的话,则向读者透露了更加确定无疑的信息。按照雪芹原著构思,尽管因种种阴差阳错“木石姻缘”“终虚化”,宝黛爱情只开花未结果,以悲剧结局,但具体情节绝不可能如高鹗所续后四十回写的那样,即,由王熙凤主谋、贾母主宰用“调包计”骗局撮合“金玉姻缘”(即宝玉与宝钗结婚),促成黛玉之死。这个“调包计”是浅薄的戏剧性,也违背了作者原意和贾母的性格行为逻辑。

当然,也要看到,兴儿细说荣国府,虽有不少独具只眼的洞察,相当精彩的评说,但也带某些偏激和偏见。这与兴儿的身份境遇密切相关。他是贾琏的心腹小厮,而贾琏与王熙凤又是同床异梦、或者异床异梦的冤孽夫妻,这就决定了他在男女主子的明争暗斗中,内心必然是倾向于贾琏一边的,兼之王熙凤平时待下人过于苛刻,更增加了他对女主人的怨愤和仇恨。从他对王熙凤的评说中,我们可深深感受到他的满腹怨怼、满腔仇恨。他对自己这位大奶奶人性之恶、为人之诈、整人之狠,固然看得很清,说得很准,但毕竟只是攻其一面,不及其余。通观他对王熙凤的全部评说,除了攻击,还是攻击,没有一言半语的肯定之辞,这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肯定王熙凤的才能“男人万不及一”,“言谈又爽利”,“上下无一人不称颂”,等等,恰成鲜明对比。两种评说,两种取向,都是各说一面,未及全人。其实,王熙凤尽管心狠手辣,劣迹斑斑,但她毕竟是“人”不是“鬼”,也有人之常情常性,更何况作为女强人、女能人,她也干过一些好事或正事。兴儿的评说也许抓住了她性格中较主要的一面,可以说是一种深刻的片面。

如果说兴儿带着过多的个人感情和个人恩怨评说王熙凤,难免偏激,那么,基于某种思想意识偏见来评说王熙凤,则更可能会把基本是非弄得混淆颠倒。谁都知道,贾琏和王熙凤夫妻不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与贾琏一再妻外纳妾或婚外淫乱密切相关。而兴儿在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时,不仅对贾琏没说半个“不”字(当着尤二姐的面,他自然也不好说,不敢说),反倒怪罪王熙凤“吃醋”,大肆渲染说:“……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别看兴儿是地位卑微的奴才小厮,却满脑袋的大男子主义和三妻四妾思想。

在《红楼梦》里,兴儿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人品上也确有阳奉阴违、易反易复的“小人”一面。然而,我们不会因人废言,他细说荣国府的一席话,帮助读者深一层认识了荣国府诸多人和事,他本人的“好刚口”、机灵劲儿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的这段细说,虽兼有一定叙述功能,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叙述者或作者的观点和意向,却又在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方面深深烙下了他个人的印记(包括他的某些偏激和偏见),所以,归根结底,乃是一种充分个性化的人物话语。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本套书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爱情鱼与智慧瓶

    爱情鱼与智慧瓶

    爱情在邂逅智慧瓶的最初,缘分就已注定,他会为你流尽生命里的最后一滴眼泪。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本书讲述了《红楼梦》的一些故事。全书忠实于原著,在保持原著故事连续性的同时,保持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全书语言简洁易懂、生动形象,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本书是德国公使夫人伊丽莎白·冯·海靖在中国期间(1896年~1899年)所写的日记节选。本书在德国军事强占胶州湾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大背景下,详细描写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状。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章,依次介绍了海靖在北京、武昌等地公使生活,和当时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作者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隽永的文字,再现了晚清时中国的内忧外患,落后残败的现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 自然课

    自然课

    本书《自然课》是彝族青年散文家吉布鹰升的生态散文集,有着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作者以瓷实的文字,展现大凉山地区独有的美丽传说,纯朴的当地人,以及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文字间透漏着“自我精神的回归”的哲学韵味。作品对生态环境、社会转型期村庄的变迁,以及当代彝族人的生存境况十分关注。
热门推荐
  • 天马行空那些天

    天马行空那些天

    一个脑回路不清晰的大二学生的满脑子跑火车
  • 凡人压力大

    凡人压力大

    作为一个凡人,陆人甲感觉压力很大。只因为他扶了一个街上摔倒的老头,结果被讹上了。对方不要钱,声称自己是神界代言人,要他帮忙看一个满是假货的古玩店,并且找到十个带着大神失落能力的人。每天跟着神队友,寻找神队友,应付着神对手。作为一个凡人,陆人甲感觉压力很大……
  • 星月泡沫

    星月泡沫

    14岁的少女夏绯月在一次无意的经历,来到了神秘之地——星月大陆,结识了一个又一个朋友:星染,深雪,月紫夕,鸣幽……经历了一场复杂的千年之恋,最后却发现……
  • 武圣画神

    武圣画神

    王小五,祖上乃绘画世家,曾经在皇上的尚书苑行走。也是当初绝不次于“东竹八绝”的国画派大家。但是,到了王小五这里。就已经日落西山了。王小五,虽然,祖传了一折山水泼墨画风。但是,对比祖先荣耀,那依然是大不如前了。于此一同的还有一本,家传祖上遗留的《国书十八法》一本厚厚的,唐装宋版封装,但是已经卷了毛边的旧书。因为也算是祖传的,所以也就没舍得扔了。这俩物件,看似普通,实际上却是隐藏巨大玄机。只不过,王小五还上未参透而已。一旦参透玄机,那么可以说“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搬山倒海,无往不利”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一座寺庙的扫地僧瑞敏小和尚。相互攀谈才知道,原来这瑞敏和尚竟然是药王神童。二人八拜为交。结为兄弟。又在更倒霉机会下,意外打败了,太白山无真教派,坐下七弟子空明道长。结识了飞狐女兰秋月。三人感觉良好,又在续金兰。收三妹飞狐女兰秋月。这倒好,一个要画画,一个要长行医,一个要修仙。三人接伴闯江湖,就此上演一慕慕,精彩画面。探阴山,下冥府,走古北,战天蚕,破连环。。。。。
  • 但愿花开如常你会笑着抬头望

    但愿花开如常你会笑着抬头望

    生活中的随笔,不想刻意记录,只是随感而发。
  • 路见不平就抱走

    路见不平就抱走

    七年前,京师风华绝代的路家一夜消亡,自此颠沛流离;七年后,少女带着一身风雪搅乱乱世大局。前路孤独,且将往之。七年前,一场大火将他从地狱解救,自此天下无情,无喜无怒;七年后,雏凤清鸣乱了世间,亦乱了他的心旌。前路虽远,常伴不弃!
  • Arms and the Man

    Arms and the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戏如画,言似锦

    戏如画,言似锦

    平静的日子被打破,前世今朝,是否有你无法自拔的爱情?是前世的记忆还是后世的续缘?戏子无情却也坚强和软弱的一面…等待他的发掘…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你的王朝

    你的王朝

    藏剑出鞘,血海深仇不可不报;浑水摸鱼,江山美人统统全要。活着,就要波澜壮阔登高处;死了,自会宠辱不惊化凡尘。你的梦想,你的王朝,开始了么?白夜已经在路上,披荆斩棘,挥汗洒血,朝着王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