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48700000028

第28章 为人处世有尺度(3)

因此,裴熙亮曾多次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公司的领导人。这些自以为是的行为首先遭到了众多公司高层的不满,有些重要的高管纷纷离职,导致业绩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人心的裴熙亮不得不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个人不仅要进取,还要知道收敛。有能耐、有本事也要适当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果总觉得自己有能耐,时不时地表表功劳,不知道收敛自己,就难免会不得人心,让人厌烦。

尉迟恭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武艺超群,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是李世民打天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李世民执政后,励精图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天下,因而有不少人位居尉迟恭之上。

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自己的出生地,为表示庆祝,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朝中贵臣均出席。在宴会中,尉迟恭见一些没什么功劳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很不高兴,他骂道:“你们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前面!”

李道宗出面调解,结果被他揍了一顿,连眼睛都几乎被打瞎了。这件事情发生后,李世民生气了,宴会结束后把尉迟恭找来训了一通。

李世民说:“我一直认为汉高祖诛杀功臣是不对的,所以,想和你们共享富贵。但是现在看来,韩信、彭越的灭亡,实在怪不得汉高祖。平时我也听说过很多关于你犯法的事情,我不忍苛责。现在你公然咆哮宴席,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有人说你要造反,我还不相信……”

尉迟恭大呼冤枉,边说边脱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李世民看了也流下了眼泪。自此,尉迟恭才有所收敛,不再以功劳自恃。

即便有非凡的才干、天大的功劳,也不能过分自诩,否则,只会遭人忌恨。真正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能耐与功劳的,相反,他们会用谦虚的态度去面对世人,用自知之明去看待自己。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认为这件事情没有了自己就一定不会成功,那么你就会有一种骄矜之气。

团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是你最擅长的。也许在这件事情的操作过程中,你是主要力量,但并不代表没有了你就不行。

你必须清楚,这个世界上少了谁都一样。伟人都会成为历史,更何况我们呢?一个想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就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而应抱着淡然一笑的态度。

即使一个人功成名就了、成名成家了,也要谦和礼让。一方面,名是相对的,“满招损,谦受益”;另一方面,如果你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别人也会不理你那一套。

王阳明曾说:“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居功不自傲,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手段,能帮助你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你被提升或嘉奖时,特别是初步登上管理岗位时,若经常自鸣得意,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感压下去,因为在你没有达到心中既定的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升迁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

也许你在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的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苦干,直到隐藏在心目中的大目标完成为止。那时别人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总之,你应该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自我克制,懂得进退,以虚心代替骄傲,待人以礼。唯有不自是,不居功,择善而从,自反自省,你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修养、有魅力的管理者。

批评要有分寸,不羞辱他人

在人们眼中,挨批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心里难受不说,丢面子真不值。因此,人往往会对批评产生抵触的情绪和逆反心理,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批评的负效应”。

聪明的管理者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既能让下属接受批评,又不会产生逆反的效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和尺度,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让批评更有意义。

批评既要摆事实,也要婉转有度,如果你一味地抓住对方的缺点、错误进行挖苦、侮蔑,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并将其当成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过分地伤害别人的自尊,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受批评的人因此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在批评别人时最好能把握分寸。

战国时期,齐、魏两国长期争战。有一次,齐国想讨伐魏国。淳于髡觉得此时伐魏对齐国很不利,于是极力阻止此次交战。

他对齐威王说:“韩国的黑犬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的狡兔是四海之内最敏捷的兔子。韩国的黑犬追逐东郭的狡兔,围着山跑了三圈,腾越过五座山,兔子尽力往前跑,狗竭力在后面追,狗和兔都跑得筋疲力尽,双双死在那里。一个农夫见此情景,不费吹灰之力,独占其果。

“如今,齐、魏两国已经相互争战了很久,双方实力相当,长期争执不下,长年的战争使士兵们困苦不堪,人民筋疲力尽,生活得不到保障。我很担忧,我们两国长期交战的结果,就会像那狗和兔一样,双双死于疲命,而让强大的秦国坐收农夫之利。”

淳于髡通过隐喻的方法,指出齐威王在处理政事上的失误。齐威王听后,觉得淳于髡言之有理,就打消了伐魏的想法。

要想让对方明白错在哪里,又保证不伤及他的自尊,绝不能直愣愣地批评、说教,而应该采用迂回、含蓄的方法指出,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批评还可以裹上“糖衣”,减少批评的“苦味”,更容易让人接受。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有一次批评女秘书工作不细心时,没有直接提出秘书的粗心,只是微笑着对她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很漂亮,衬托得你越发迷人了。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的时候注意一下文章的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看起来可爱无比。”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感激,从此以后打印文件极少出错。

戴尔·卡耐基也是一个很会批评的人的人。

约瑟芬·卡耐基是19岁的时候来到纽约的,刚开始她是给伯父戴尔·卡耐基当秘书的。

那时候,她中学毕业刚三年,不仅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而且还常常在工作中出差错。

卡耐基为了让约瑟芬注意自己的错误,常常先这样说:“你出了个错误,不过约瑟芬,老天是知道的,你的这点错误比起我曾经犯过的错误来说,简直轻多了。我对自己所做的一直感到很内疚,因而我并不想批评你或别人。不过,如果你总是犯这样的错误,你觉得是否很明智呢?”

从上面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卡耐基批评人的高明之处,先说出自己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明,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接受,而且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卡耐基和柯立芝都是批评人的高手。

批评别人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说了很多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就是由于不注意批评的艺术,没有把握好分寸,往往会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影响了批评的效果。

有的管理者甚至在批评别人时会说一些脏话、粗话,结果批评变成了羞辱。这是极为不妥的。

因此,批评者要记住这样一个道理: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羞辱他人,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知道深浅,不自彰自恃

为人处世要懂得深浅,识得进退,知道天高地厚,不能只看到自己,只表自己的功劳。即便你是管理者,也不能过分突出自己,而忽略其他人,更何况你上面还有老板呢。就算是老板,也要靠其他人才能取得成功。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兵士做相国的护卫。

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勃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那个门客昂然不惧,说道:“萧公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就会后患无穷啊!”萧何听了,心中十分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荣宠有目共睹,而且,我行事小心谨慎,没有任何疏虞,你为什么这么说?”

门客说道:“皇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萧公安居在都城之中,根本就不用冲锋陷阵,反而加封食邑,我揣度皇上的意思,恐怕是在怀疑萧公。难道萧公没有见到淮阴侯的下场吗?”萧何听完,恍然大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地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自己的家财,充实国库。果然,刘邦对萧何的表现十分满意。

同年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

虽然刘邦身在前方,但心在都城。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使者回报萧何,萧何对使者的回答大加赞赏。有一天,萧何偶尔与门客谈及使者为自己美言的事情,心中颇为得意。

可是,一个门客听完后,大声说道:“萧公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萧何听后,大为惊骇,忙问为什么。

那位门客说:“萧公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可是,您现在是百官之首了,已经没有更大的官可以封赏您了。如今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

萧何听了,顿时明白门客所说并非虚言,连忙对门客问道:“那么为今之计,我该如何是好呢?”

门客说:“萧公,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自然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

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最终还是不得已做了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

然而不久后,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谁料,刘邦见此奏章大怒,心中恼恨萧何再次取悦于民,立刻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

满朝文武以为萧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素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

刘邦余怒未消,说:“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他可曾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疑丞相了。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何至于要用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

刘邦听了王卫尉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心里虽然不大高兴,但还是感念萧何的为国之心,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当时,萧何已经六十多岁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诚惶诚恐。虽然身上带着刑具,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马上上殿谢恩。

刘邦见到萧何狼狈的样子,心中未免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相国不必多礼!这次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个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

尽管这番话说得大度,但是此时的萧何已经能够听清其中酸溜溜的味道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国事就一直保持沉默了。

为人处世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管理更要谨小慎微,知道深浅和进退,因为你的行为上面盯着、下面看着。

张良与萧何、朝信同被列为“汉初三杰”。但他却得到了好结果,他没有像韩信那样自取灭亡,也没有像萧何那样自取其辱,是因为他知道进退,能把握分寸。

年轻时,张良就以谦恭、好学闻名,才有“桥下拣鞋,拜师学艺”的经历,从这段经历就可以看出他这个人的品格。

张良一心一意追随刘邦打天下,经常在危急时刻扭转时局。平定天下以后,刘邦赐给张良三万户百姓,张良谢绝说:“我与陛下的相会,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陛下用我的计策,并万幸成功,这不过是我的运气好,没有陛下就没有张良。”官拜大司马的张良,选择了辞官归隐。

同样身为“汉初三杰”,韩信和萧何下场都不好,唯独张良能无事,为何?因为他懂得收敛自己,不自恃己能,不彰显自己,而懂得把握分寸,该进时便进,该退时便伺机而退。

同类推荐
  • 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很多领导在做管理时都觉得左右为难。管得太多会让下属失去活力,丧失主观能动性;不管又担心组织失控,难以驾驭。所以在“管”与“不管”中陷入纠结境地。其实在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管理中非常适用,参透和活用老庄的管理思想,会让你在管理实践中游刃有余。
  •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的头发丝都是空心的!”“温商的血液里都流淌着铜钱的味道。”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本书荟萃温州人传奇的创富经典,打造中国犹太人的致富圣经,阐释天下温商的经商哲学,聚焦东方犹商的赚钱艺术。
  •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李嘉诚从商数十年,从未在一年之中亏损过,尽管其间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甚至是全球金融危机,他的企业都能稳立不倒。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也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也许成功的模式是不能复制的,但我们可以学习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智慧。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若想成为李嘉诚那样的大商人,开创一番大事业,必须认真聆听他的财富管理课,在任何事情上发现创造财富的潜在机会,你会在财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 阿里巴巴管理法

    阿里巴巴管理法

    《阿里巴巴管理法》阿里巴巴是国内有名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卓越的管理之道,阿里巴巴在短短数年之内,就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企业,而马云的创业神话也成为人们在茶余饭后经常谈论的焦点。本书结合马云的创业经历,深入剖析阿里巴巴的管理方法,涵盖战略管理、执行管理、客户管理、人才管理等九大板块,带领读者全方位了解阿里巴巴的管理特色。文中还引用了马云在各个场合发表的言论,这些讲话深入阐释了马云对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未来技术等内容的思考,也是阿里巴巴管理之道的集中体现。
  • 销售新人的7项修炼

    销售新人的7项修炼

    本书着重介绍了销售新人从平凡到卓越的心路历程,具体分析了销售新人必经的七项修炼:面子上的修炼、礼仪上的修炼、脾气上的修炼、体力的修炼、谈判上的修炼、挫折上的修炼、客户上的修炼。
热门推荐
  • 曹又参与安边起义

    曹又参与安边起义

    本书分六个部分,即概述生平篇、纪念篇、研究篇、回忆怀念篇、历史资料篇及附录。对于安边起义的代表人物曹又参的生平作了专门介绍。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贵族单身汉案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贵族单身汉案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 落尘一剑

    落尘一剑

    金鳞龙鱼铸剑魂,五行麒麟成肉身,滔天魔力开双眼,悠悠道行化本心。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无限之异界穿行

    无限之异界穿行

    “星城”,一个神秘的存在,将筛选者门遣送到无数的异界里去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筛选者刘跃在一次任务后,进行了自我“封印”,重归婴儿状态的他,以往无数年的努力全部归零,一切重新开始。而这种看似损失巨大的选择,却反而让他更进一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跃作为筛选者的路会如何走下去?
  • 网游之化身为龙

    网游之化身为龙

    只有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全新设定,内无人族,只有走兽,鳞甲,飞禽,以及昆虫四族
  • 亡灵神庙

    亡灵神庙

    魔兽玩家轩辕杰穿越到纳斯达拉大陆,附身到乔治·斯内德的身上,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而他的带来改变了纳斯达拉大陆,有人诋毁他是大恶魔、有人赞誉他是大善人……安琪儿说:“他是一个好男人!”格里希:“就是花心了点。”精灵女皇:“我从未见过这么无耻的男人……”纳瓦萨:“跟乔治结盟是我这一生最明智的决定。”兽王巴普:“他是我一生的敌人,不死不休……”半人马先知:“他是纳斯达拉大陆的奇迹……”魔神:“乔治你太善良了,这会给你带来无穷的麻烦。”光明神:“这个大恶魔,我要让他永世不得超生。”轩辕杰在颇多争议中前行,终于在远古的遗迹亡灵神庙中找到了……【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心生曙光静待黎明

    心生曙光静待黎明

    世上什么最难解?人心人心叵测,杀人案件在线跟进!
  • 迪迦物语

    迪迦物语

    刘凡与迪迦一起保护世界,粉碎侵略者。保护地球之旅就此诞生。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