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25300000049

第49章 反攻大陆,彻底绝望(2)

1952年10月11日,驻金门国民党军9000多人,在8架飞机、10艘军舰的配合下,进犯福建南日岛。守岛部队1个连奋起抗击,但因力量悬殊,该岛被国民党军一度占领。当晚,大陆增援部队先后赶到,经反复争夺,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作战中,人民解放军伤亡1300多人。13日24时,国民党军主动放弃该岛。战后,认真总结了失利的教训,进一步加强了战备和军民联防。

1953年5月29日,人民解放军驻浙部队一举攻克羊屿、鸡冠山和大、小庙山4个岛屿,歼灭国民党军230多人,生俘少将司令何卓权。国民党军不甘心于这次失败,于6月19日又由胡宗南率1600多人向岛上人民解放军进行反扑,在人民解放军的奋力反击下,国民党军队被歼736人,损失舰船17艘。7月16日拂晓,国民党军驻金门司令胡琏率1万多人,在海、空军配合下进犯闽南海域的东山岛。守岛解放军在增援部队有力配合下,激战36小时,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击落飞机2架,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艇3艘。作战中,人民解放军伤亡和失踪1250人。东山岛战斗的胜利,是对国民党军“以大吃小”袭扰活动的沉重打击。

与东南沿海登陆进犯相配合,逃入缅甸的国民党第8军、第26军残部及云南边境地方反动武装1万余人,也在云南边境地区频繁袭扰。1951年5、6月间,李弥率6000余人分4路向云南境内的耿马、孟连、勐海、镇康地区进犯。同时策动当地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反动分子组织武装叛乱,企图夺占这些地区,建立反共基地。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抽调约8个团的兵力进剿,歼灭500余人,其余逃往境外。7月中旬,境外国民党军3000余人分两路再次窜犯云南边境,又遭人民解放军的痛击。在反袭扰破坏的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加强政治攻势,半年即争取国民党军3000余人投诚。另一股活动于中越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1952年5月至9月,经人民解放军的连续进剿,在主力被全歼以后,也被迫停止了袭扰活动。

国民党军队在对大陆边境进行袭扰破坏的同时,还凭借其海上优势,猖狂对大陆海域进行骚扰。截至1953年,仅浙、闽就有2000多艘渔船被劫掠和炮击,有1万多渔民被抓走,使50多万渔民不能正常出海。为了保卫渔民生命和生产的安全,人民解放军以劣势装备给国民党海军以迎头痛击。1951年6月24日晨,担任护航任务的人民解放军4艘炮艇,为了保护由浙江坡坝港驶往海门(今椒江市)的3艘运粮船和由舟山返回台州的900余艘渔船,在白沙山以东海域同拦截上述运粮船队的国民党军4艘机帆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击沉国民党军机帆船1艘,击伤3艘,取得全胜。

仅1951年上半年,年轻的人民海军在痛击国民党军的海上骚扰中,即俘获国民党军船艇21艘,击沉7艘,击伤2艘,毙伤和俘虏国民党军官兵300余人。195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和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武装护航,保证海上安全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海军和各沿海军区部队,迅即行动起来,采取武装人员随航、武装船艇护航、舰艇隐蔽待机、在海岸突出部和岛屿配置火炮等措施,给予在海上进行骚扰的国民党海军以沉重打击。1953年仅在东海海域即作战52次,俘获国民党军船艇26艘,击沉16艘,击伤10艘,歼灭国民党海军人员1300余名,胜利完成了保卫海防安全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党军乘新中国国土防空力量薄弱之机,加紧了对大陆的空中袭扰。人民解放军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给予坚决回击。1949年11月、12月,国民党空军7次空袭上海。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混合机群17架轮番轰炸上海市区,造成伤亡1400余人,毁房2500余间,绝大部分地区供电中断、工厂停工,上海市总收入减少三分之一的严重后果。同年3月,广州、柳州、杭州、福州、南昌等地也遭国民党空军飞机侦察扫射或轰炸,仅广州即被炸毁民船300余艘,伤亡850余人,毁房170余间。

面对国民党空军的严重威胁,中央军委急调2个高炮团进驻上海,同时邀请苏联空军协助人民解放军担负上海地区防空作战任务。从3月13日至5月11日,上海、杭州等地区的防空部队,先后击落国民党空军飞机5架,狠狠打击了其嚣张气焰。1950年10月,上海市的防空作战任务被新组建的第一支人民解放军航空兵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接替。

1953年7月25日,国民党空军又连续出动飞机3批6架次空袭上海,被人民解放军航空兵击落击伤各1架。从此迫使其不得不减少对上海地区的袭扰。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其他一些重要城市也加强了防空力量。1952年3月22日,国民党空军飞机2架袭击汕头,当即被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击落1架。12月27日,解放军驻厦门高炮部队也击落国民党空军飞机1架。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还加强了对国民党军空投活动的斗争。从1951年至1953年间,国民党军在大陆11个省区空投40次,计218人。空投匪特着陆后,均被人民解放军和当地民兵及时发现和歼捕,使国民党空军“空中反攻”的计划化为泡影。

三、制定《光复大陆指导纲要》

蒋介石一再叫嚣“反攻大陆”,然而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海峡两边的力量对比,都决定了“反攻大陆”只能停留在宣传上。十几年过去了,台湾完全没有“反攻”的行动。但60年代初的国际形势演变为台湾提供了“反攻”的客观条件。

60年代初,国际间两大阵营冷战的局势更加严峻,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得美苏两国剑拔弩张,已走到战争边缘。在远东,美国更重视台湾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高级将领频频访台,并带去不少的军事援助。中国大陆的形势,则可以用“困难重重”来形容:中苏两党的破裂已公开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了全部在华技术人员,大陆的工业顿受挫折;与印度的边界战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大陆与有些国家的双边关系;连年的自然灾害及中国共产党某些政策的失误,粮食大面积减产,饥饿笼罩着大地,一些灾民冲出海关逃到香港。而此时的台湾则相对风调雨顺,经济稳定发展。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也自知无力“全面反攻”,只能加派小股武装游击队到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同时募捐资助到香港的大陆灾民,并接其中的少部分去台湾,以资宣传。蒋介石知道,凭台湾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反攻大陆”只能是白日做梦,故把希望寄托在大陆的“内乱”上。数年来他一直在号召大陆人民“起义”,投奔自由,并许以优厚的奖励。他当然不会放过大陆陷入暂时困难的机会。

1962年10月10日是台湾“国庆日”,蒋介石循例发表《告全国同胞书》的同时,特地又发了一个《告中共陆海空各级干部官兵书》,恶毒攻击大陆政权,号召各级官兵“倒戈起义”,并具体提出了对大陆“反正起义人员”的“四项原则和约法十章”,加以诱惑。其“四项原则”是:“第一、反正归来的给予重赏;第二、起义立功的立加重用;第三、参加反共的绝对保障;第四、被迫胁从的不究既往。”

“约法十章”又分“关于大陆全体人民”(六条)和“关于共军将士与共党的党团员及其干部者”(四条)两部分,是他对一旦“光复大陆”成功后的各种许诺。如其中第七条是“凡匪伪陆海空三军将士,能就地起义立功、或接应我国军反攻,携械来归者,一律论功行赏;凡击毙或拘捕其阻碍我反共起义者送交国军,给予重赏,并准擢升三级”。第八条是“能带领一排、一连、一营、一团、一师、一军兵力反共起义者,即以排、连、营、团、师、军长委任,按其功绩晋升官级,并赋予其所光复地区行政长官之权”。

蒋介石最后还保证说,他已令各种电台与大陆保持密切联系,任何地区、任何组织,一旦有具体的“反共”行动表现,他将立即“派空军适时应援,并赋予其所光复地区军政长官的职务,绝不使反共起义的革命战友,做孤立无援之奋斗”。

蒋介石认为“反攻复国”的时机已到,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于是他命令国民党中常会起草一项《光复大陆指导纲领》交由1962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作为国民党从政党员在反攻大陆前和光复大陆后的政治措施的指导方针”。

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在11月12日召开。蒋介石在开幕式上阐述了会议的三项任务:“第一,要为反攻复国开路,确实贯彻本党时代的使命和革命任务。第二,要为本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做好准备工作,并于明年完成这个任务。第三,要集中全党的人才,也集结全国的人才,一齐贡献全民族的智能,共同来复国建国。”

蒋介石指出国民党在“反攻”中的作用是:“我们党一方面作为军队的前锋,一方面作为国民的后卫,来争取反攻复国战争的胜利。”蒋介石最后还特别提到,他的身体已完全康复,感谢大家的关切。

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的主题是“反攻复国”,除例行地听取陈诚代表中常会做的“政治报告”,“五院院长”、参谋总长、“外交部长”的工作报告外,主要是通过了《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纲领》是根据蒋介石的“训示”,由中常会起草提交全会讨论的。它是国民党高层“衡酌当前反共革命情势的发展,以及应反共作战革命建国的需要而拟定的,将作为今后有关各部门共同的准绳,并做适切的准备,以争取光复大陆的全面胜利与革命建国的伟大成功”。《纲领》总计16条,分为“基本方针”、“实施要领”和“指导与执行”三大部分,其基本内容如下:

“在这个纲领中,确定光复大陆以完成国家统一,恢复人民自由,根绝共产暴政,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为目标,综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种力量,以发挥总体战的功能,同时使军事反攻与大陆反共革命相互结合,创造里应外合的形势,蔚成革命战斗的热潮,并团结国内、国外、敌前、敌后一切反共革命力量,共同反抗暴政,加速匪伪统治的崩溃与灭亡。”

将《光复大陆指导纲领》与蒋介石以往关于“反攻大陆”的讲话加以比较,发现有两处较为明显的不同:第一,是求“反共军事”与大陆“内乱”的里应外合;第二,是要“团结国内、国外、敌前、敌后一切反共力量,共同努力”,强调要更多地注意“大陆敌后工作”。这是蒋介石根据单凭台湾力量不足以“反攻大陆”的基本估计,及对大陆内外形势的估计而做的相应变化。陈诚在提交会议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了蒋介石的“四项原则”和“约法十章”,并设计了“日后里应外合,消灭共匪”的三种模式,不像过去只强调台湾一方面的“反攻努力”。

11月15日,蒋介石主持五中全会闭幕式,对“反攻问题”再加指示。他还对八届四中全会后国民党提出的“革新、动员、战斗”的口号加以阐述,赋予了新的内涵:“革新是要从个人开始,先做到心理革新、生活革新和工作革新。动员则是要以精神动员和组织动员为准则。至于战斗,乃是要具备战斗的精神、战斗的组织,然后才能发挥出战斗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是要围绕“反攻大陆”来进行的。

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光复大陆指导纲领》在蒋介石“反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派遣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

1962年至1963年,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部分地付诸实施了。《光复大陆指导纲领》制定前后,台湾当局派遣了一些武装游击队到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伺机进行爆炸、破坏,并企图建立便于长期潜伏的基地,幻想由此引发大陆人民的“响应”。

为达到骚扰破坏大陆的目的,国民党当局早在5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秘密基地,训练特工人员。训练工作由国民党中常委、“国防会议”副秘书、长期主管台湾特务工作的蒋经国一手负责。该基地以美国特种部队的操典严格训练特务,武器装备也来自美国,“每年可训练3个班次约200人”。据台湾情报机构公开发表的数字,自1962年3月至12月之间,共有873名游击人员自台湾派往大陆,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是自秘密训练基地乘船出发的。其到达区域多为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还有少数用飞机空投至广西十万大山、甘肃宁夏等边远地区。台湾特务到大陆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破坏的目标“从金矿到渔船包罗一切,可详细分为23类,其中包括铁道、造船所、电力公司及粮仓等”。

进入1963年,蒋介石的“反攻”叫嚣更甚,称“反攻已揭开序幕”,并授意各部门做“反攻开始”甚至“反攻成功”的准备。“行政副院长”王云五在答复“立法委员”咨询时称,“反攻”所需的军事、财政、粮食均已做了充分准备。“副总统兼行政院长”陈诚更宣称:“反攻复国是中央政府各部门施政的同一目标,53年(1964)度中央政府总预算都是直接间接朝向反攻复国之途迈进。”他还透露:“光复大陆后各项政策及其措施,现已由国防会议及国防部所属战地政务机构研究设计中。”

当时的台湾报纸也连篇累牍地宣传反共游击队在大陆的活动,夸大其“战果”。整个台湾沉浸在“反攻即将成功”的气氛之中。蒋经国曾喜不自胜地对外国记者说:“1963年给了我们反攻大陆的最好机会,我们正尽种种努力,以造成并利用这一反攻机会。我们不能采取相反的态度,坐待良机的丧失。”

蒋介石在这一片“反攻”声中,多次发表讲话,推波助澜。其讲话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鼓吹“反攻”时机已经来临,要人们立即投入“反攻”。蒋介石称,目前“反攻大陆”的形势是1949年以来最有利的,这种有利局面“可能在若干月或若干年内不会重现的。我们必须善用此等有利因素,使之充分发挥效用”。他在1963年的“元旦文告”中说:

“今后每一分钟,亦就将是我们雪国耻、报家仇的时机!所以我们全国上下,都要积极准备反攻复国的工作,随时随地响应反共抗暴的行动,切勿错过这千载一时难得的机会。

今日我要郑重的号召自由地区、台澎金马所有的同胞和青年们,时时以拯救大陆同胞、收复已失疆土为己任,每个人都要有投身反攻复国实际战斗的准备!要有重建三民主义新中国的志节!一齐向战时生活、战时生产、战时服务动员!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团结成为坚强的战斗组合!把所有血汗、力量、资源投入于反攻复国的圣战之中。”

也即是在1963年元旦,台湾有关当局为配合蒋介石的“反攻”号召,显示其“反攻”的决心与实力,正式向外界透露了派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的事,称这些部队“秘密进入广东沿海地区,领导反共游击队的活动,有若干地区已建立了秘密基地,并与台湾保持秘密的联络”。

同类推荐
  • 开运握图——杨坚

    开运握图——杨坚

    本书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通过对他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给以借鉴、指导。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她有一个“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本书主要讲述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分析。江苏省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应跳出江苏看江苏,跳出长三角番江苏,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东融西延”:东向融入上海、长三角经济;西向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双陆桥经济带极化和辐射。
  • 世界录:未开始的故事

    世界录:未开始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这个世界被创造之前的故事,多种命运终会交叠。
  • 大明炸山鬼

    大明炸山鬼

    炸山鬼,响马七门中的一个分支,擅长炸山分岭,通灵搜穴,相传,大明炸山鬼的祖师靠着一本《搬山填海秘术》为洪武皇帝搜山探穴无数,也为其修建了一座天上宫殿。
  • 平行界点

    平行界点

    走进一个个平行世界,看见不同的自己,发掘一个个真相。
  •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成就很好的散文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五四”运动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辗转任教,192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创作上转向散文。《踪迹》《背影》等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即写于此时。1931年赴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将沿途所见所感集成《欧游杂记》流传一时。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斐然。1948年拒受美国救济粮,表现出一个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后因病去世。
  • 侠岚之风雨篇

    侠岚之风雨篇

    第二层封印的打开,神秘侠岚的出现,云丹的出现,又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故事?
  • 清穿之福晋躺赢了

    清穿之福晋躺赢了

    农科院新晋女博士,抗寒高产研究领域佼佼者楚辛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十岁小萝莉一枚。有兄长四人,父亲名唤乌拉那拉·费扬古。所以,我是四福晋!明白这一点,楚辛月就放飞了自己。四阿哥很能干,未来的雍正皇帝。而她楚辛月,只需要躺赢就好。嗯,专业不能撂下,不然这没什么娱乐的日子怎么熬?【小剧场】四阿哥:“福晋呢?”苏培盛:“回主子,福晋又去挖土了!”弘晖:“额娘,你看我种出的土豆,有辣么大!”楚辛月:“弘晖真厉害!”四阿哥:“……”
  • 梦中的文

    梦中的文

    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从前后桌的清新遇见,到一次又一次分分合合,经历无数事情后,从校服到婚纱,这是作者朋友的真实故事,真实情感
  • 这个花园没有糖

    这个花园没有糖

    青春在彷徨与迷茫中,不断地跌跌撞撞中,却依然坚信明天有美好的时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