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400000019

第19章 斯人斯事(11)

如果说在成电有点什么成绩的话,就得说学生了。我所指导毕业的几十个博士生、一百多位硕士生、听过我课的数以千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我担任一系和后来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书记和院长十多年的时间内,毕业的数以万计的学生,在我看来,无疑是最大的成就了。每当他们回来看我,或是发来一个邮件,打来一个电话,都会使我由衷的高兴;每当我外出作学术报告或讲座,结束时总会拥上来很多过去的学生,争着告诉我,是哪个年级毕业的,或听过我的什么课,让我心中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代代成电人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是成电最本质的东西。但是,成电的文化也有其不足之处,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养成以及传承,并不只是人文学科的任务,它是一种魂,需要一代代成电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修炼。

我真心希望一批批成电学子能够志存高远,享受学习,培养兴趣,提升能力,进入社会后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理胡国华谢虞南

平凡的“尖兵”

管文虎

我出生在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成长于一个革命军人家庭,从小随父母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大西南建设,随父母到重庆,并在那里度过了中学时代。1958年考入四川石油学院(即现在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那时候,一心想着走遍大江南北为祖国寻找石油,却没想到毕业后会当一名马列课教师,而且一站上讲台就是一辈子。当年组织上让我留校担任马列课教师,我没有犹豫,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1963年学校派我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中共党史,系统地学习了马列、毛泽东著作,为今后从事马列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4年,我慕“成电”之名而来,开始了我在这里的人文社科教学生涯。1988年,我当了社会科学系的主任。当老师时,我的想法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马列主义课;当了主任,我的想法便是怎样让老师讲好课。我将我的岗位看做是我的阵地,将社科系(后改为人文科学系,1993年成立人文社科学院)看做是我的连队,我就是这个连队的一名尖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认识到,马列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结合才有说服力、生命力。特别是那个时候东欧剧变,70年的社会主义业绩,毁于一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给我们的刺激很深,再结合当时我国高校马列理论教育的现实困难,我与同行专家、校院领导及教师们讨论、论证,最后统一思想,得出了“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非改革不可”的结论。我们的口号是:“宁肯在改革中被冲垮,不愿在平平淡淡中被拖垮”;我们的宗旨是:“高扬改革的旗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个宗旨后来成为我们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名称。“高扬改革的旗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这是一项需要几代人为之付出的艰巨事业。以我之见,这是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教学永恒的主题。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改呢?当时我们主要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同时入手。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我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组织马列课教师正式酝酿课程改革,十四大后开始实施,并主动请缨成为四川省两课改革试点和国家教委两课改革的联系单位。在改革课程设计上,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构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教学中心内容的新体系。在实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坚、强、严、爱、高、准、广、巧”八字育人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大力支持。后来,我们的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广大同学支持的结果。我说过:“我们这个国家级一等奖,同时也反映了电子科大全体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精神风貌。”当然,还有老师的努力,领导的关心与指导,是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

当时,学校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我担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马列课的章程、条例和操作规范,以强化教学的科学性和正规性;并对马列课教学实施了必要的政策倾斜,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感谢学校对我们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保证了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1993年冬,我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的马列课改革会议,作为理工科学校的我们,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还没有得到国家教委的足够重视,我们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在大会发言名单中没有我的名字,但我觉得这个机会十分难得,无论怎么样要让与会的专家听到来自成电的声音。于是,我给会议负责人杨司长写了一张字条,说,“请给我10分钟,让我们表个态吧。”杨司长见我们决心很大,特许了我的发言。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我表明了我们一定要改革的决心,并展示了我们的改革基本思路。到1994年夏天,在清华大学开教改会议时,我们便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方案。后来在国家教委组织讨论改革方案时,我们改革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了。我们很清楚,要争取“话语权”,要受到重视,就只能靠我们扎实的工作,就只能更加勤奋,处处比别的学校先走一步。虽然我们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肯做,肯下工夫,再大的局限都不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

工夫不负有心人。从1990年国家教委大连会议开始,我校的“两课”改革历经八年时间,我们戏称“八年抗战”。1996年,我们学校正式成为国家教委的一个联系点,1997年,我们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虽然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这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改革,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提高了文科在电子科大的地位,也增强了电子科大在全国的影响。

后来,我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表彰的虽然是我个人,但成就和荣誉是属于电子科大所有师生的。

还记得我在“两课”优秀教师表彰会上作了这样的发言:“每当上课,我都充满激情地理直气壮地宣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位青年教师问我,你为什么讲得那么理直气壮?我说我信。如果自己都不相信,那怎能讲得别人信服呢?大家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据我体会,这个‘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这个‘情’,就是对当代青年和邓小平理论的深厚感情。每次讲课,我都激情满怀,真有‘情’不自禁之感。若没有真实的感情,靠表演出来的‘情’是无法动人的。”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马列课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全部贡献给马列课的讲坛。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绝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

这段话激起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因为这正是我们“两课”教师的心声。

说实话,作为电子科大的一名老师,我感到自豪,因为我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我常说,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怎样才能做到投入呢?那就要有感情,要对你的学生有感情;要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感情;要对所讲述的东西有感情。电子科大的老师们都很令我感动,他们无一不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我很热爱我的学生,电子科大的学生整体水平都较高,学习踏实认真,作风朴实,思维敏捷,上课的时候积极与我们配合,让我们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信息。我们也尽量多与学生交流互动,遇到问题及时纠正。我很享受师生间这种互动的过程。

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职业、清贫的职业,是一种奉献的职业,也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培养的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电子科大的前身是军工院校,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学习钻研精神,形成了做事脚踏实地的好作风,这是成电的优良传统,现在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但脚踏实地的同时,一定要学会“仰望星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我希望成电的学生更加出类拔萃,不仅要维护成电的形象,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塑造成电的新形象,去丰富成电精神的内涵。

整理粟绎丹罗赫肖江领

春华秋实

冯斗

1956年四月,一群赤着脚,戴着草帽的人在成都市东北郊府青路以东、沙河以西的保和乡地界建起了第一幢属于成电的大楼,同年9月,在蓉城金秋的阳光里,在主楼东边体育场隆重举行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首届开学典礼。而那时,我尚未与成电结缘。

到了1972年,命运之神把我推到这个将要陪伴我近四十年的学校面前时,校园的建设已经基本完工,唯余楼边的田地泥泞不堪;全然陌生的领域,人生中崭新的起点便由此而生。

在这个年轻的理工科院校,毕业于英国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我显得与周围的环境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我甚至把住处命名为缘木居,自嘲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但随着日复一日的磨合,我逐渐了解她,融入她,和她一起成长,并想着要为她做些什么。

当时,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少,1973年成电开办了自己的第一个英语专业班,19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当了老师才算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英语教研室主任陈志远,他是个肯干而能干的人,每做一件事之前总会带着我们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搜集实例,吸取经验教训。有一年在北京,他看见知识分子仍被当做臭老九受批判时,不由感叹道:“人才济济无所事,忧心忡忡尽藏忧。”所谓“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是如此吧。

而每到一个地方,我们或多或少总会遇见一些名师学者,他们可能家徒四壁,却有着巨大的书架陈列着无数珍藏精品,爱书而又缺书的我常被迷得爱不释手,也因此有了意外而珍贵的得人赠书的收获。

1984年时我们决定实行改革,经过调研,我们决定申报科技英语专业。我本擅长教授英美文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文化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让我们愈发感到与时俱进的紧迫,于是下意识地向复合型发展,以培养解决国际交流、人际交往、科技应用等方面问题的针对性人才。

历史证明,这一举措是极具前瞻性的,后来我们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很有竞争实力。至今我还记得,第一届科技英语专业的学生,87届的黄滔为这一尚待评定的新兴专业带来的耀眼夺目的光环。

那时她还是大三学生,有一批国外科技专家来成都进行市场调研,期间有一个重要的讲座,急需一个现场翻译。当时这批专家是由外校的学生负责接待的,但这一任务让他们感到十分棘手,于是找到我咨询解决的办法。抱着对自己学生的信任,我推荐了黄滔。当时只是想给她一个锻炼的机会,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但结果着实令人喜出望外,现场掌声雷动,她的翻译十分精准地道,听说她只是一名大三学生,现场英语很好的几位中国专家都露出惊诧之色!这不仅是对她,同时也是对我校科技英语这个专业的肯定。这真让我们引以为傲!

这些年来,从我们学院走出去的人才越来越多,印象深刻的还有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的林曜和曾红,这和我们的文理结合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1987年,我校开办了特色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跨学科多元化发展人才。1991年底,我们遇到了困难,教师奇缺,为保证上课质量,我们大胆地开展了音频台教学,2000多名学生的大课场面异常壮观。此外,针对四、六级考试,我们还开展了统考专项讲座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外学习机会。

1992年我当了外语系主任,我是站在前任的肩膀上前进的,他们为外语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严守纲主任擅长日语,参与了很多与日本的合作交流项目,是国内日语方面的专家。陈志远教授的办学理念是“跳出盆地,走向世界”。天道酬勤,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1993年,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荣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六级通过率过了85%。但随着考试内容的改革,学生们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急待解决,全国四、六级通过率普遍下降,我校也不例外。对此,我们做了认真深入的分析,总结撰写了题为《现状·思考·规划》的研究论文,鼓励重视外语教学理念的改革,并提出了“一个主体,两个拳头”的未来教学方向与举措,该文列入重视本科教学的优秀系列论文,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我们试点的“大面积提高本科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也获得了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那年,时逢35周年校庆,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当时学校需要做一个宣传短片,只有半小时的中文录音材料,要我现场翻译成英文。我听到那么多的专业名词,当场就傻眼了,最后打印下中文稿件,硬着头皮查了很多资料才终于完成。

于是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做一个校园英文小百科呢?就在学校40周年校庆到来之前,我带领英语专业师生启动了一个项目,以我校的各专业学科为主体编一本英文小百科,涵盖学科、简介、项目、奖项的所有英文翻译,名为《走向21世纪的电子科技大学》。这使得我们学校成为国内最早一所拥有全英文介绍小百科的院校,而且由出版社正规出版。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在成电的这么多年,让我感触最深的其实还是成电的精神:求实,创新,敬业爱岗,这是成电的魂啊!这种精神在实验室,在图书馆,在课堂,时时滋养我们,培育我们一代代成电人成长。记得有一次,一位教师在讲台上晕倒了,两位学生搀扶着她下楼上医院,正巧碰见我,她的第一句话竟是:“冯老师,对不起,我没把课上完……”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种感动从我心里喷薄外涌,这是一颗怎样淳朴高尚的心啊?不浮夸,不埋怨,不厌倦,一生忠诚的劳动,自始至终的责任与肩负,纯粹而美好的品质令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美好的心灵,忠诚的劳动,给孩子们美好的榜样,引导善良的孩子受教育,明事理,辨是非,在人生的路途上走得没有遗憾,没有悔恨,健康地成长为民族的脊梁。

无论是学校的成长,还是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和经历都留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四季的辛劳各有所获,我早已离任,但聊以自慰的是已经在秋霜里结过了果子,就不会在春花面前害羞;如今的外国语学院已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蔚然一派蓬勃向上的景象,又是一度春华秋实,怎不叫人倍感欣慰!

整理何忱远刘曼

我的银杏路

孙玉琴

同类推荐
  • 戴望舒散文集

    戴望舒散文集

    戴望舒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等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以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又有西方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等人间情怀的流露,兼具东西方诗的神韵。本散文集为其作品精选集,收集了他的《夜莺》《我的旅伴》等精华作品。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 我的青葱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青葱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学大师的斑斓人生之青葱的大学时代。从济南到北京,是青春往事特有的青葱和美好,求学清华园、任高中教员、怀师记友……一段段汩汩流淌的情思,都是对最好年华的留恋追忆。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武灵将

    武灵将

    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空间,这个空间被划分为十二个区域,在这个空间里,有些这么一群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武灵,每一个武灵,都有它独特的能力。而这个十二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叫做武灵将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一片天地……
  • 天道候选人之青铜王者

    天道候选人之青铜王者

    天道:你想成为天道吗,掌一方天地,享无尽寿命?那就来参加天道候选人选拔赛吧!一个优秀的天道候选人,不仅有白莲的演技绿茶的心机,还要有洞察一切的眼睛和出色的业务能力。穿书前,卿桐:我觉得我可以。穿书后,卿桐: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 有眼不识宋将军

    有眼不识宋将军

    苏虞和师兄第一次见面就打了一场。原来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那么奇怪。苏虞想。几年前她还在苍茫山练武的时候,就对师兄有过幻想,他应该是一个那样的人…
  • 残龙征途

    残龙征途

    表面平静的神州浩土之上,却暗流涌动,一个懵懂的山野少年无意中卷入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里,在关键时刻他被一位神秘老人救走,并拜入其门下,而在那场阴谋逐渐浮出水面之时,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个少年也因此一步步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惊世骇俗的故事……他却在天道、地道、人道的洪流之中不断发出自己无力的叹息……
  • 惊蛰最后

    惊蛰最后

    破碎的梦境,夭折的翅膀,天使变成恶魔的瞬间。灰色的天空,无边的绝望,走走停停的旅途。沉睡,然后苏醒,这个时代,惊蛰!而在结局的最后,我们,又在哪里沉沦.
  • TFBOYS:穿越时空的爱恋

    TFBOYS:穿越时空的爱恋

    TFBOYS穿越到圣樱学院?魔法季?唯一樱儿?甜点公主?学生会会长?奉命为圣樱使者?还是……一场魔法界的爱恋开始……
  • 我婆婆是重生者

    我婆婆是重生者

    千枝搞了个假结婚,假结婚对象表示自己妈超难搞,结果见面以后婆婆把她当公主宠。千枝:这就是所谓的超难搞?虽然是假结婚,可千枝觉得日子过得那是十分的红红火火,然后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早上,千枝发现自己居然有超能力!婆婆养的富贵花告诉千枝婆婆是重生的。千枝:???假老公几百年不记得看一眼依然顽强存活的仙人掌告诉她,你老公也有金手指哦,超级大的金手指,魔改世界那种哦。千枝:??!她觉得,一定是她睁眼的方式不对!后来,千枝只想说,本以为是甜甜的恋爱剧本,结果变成了幕后黑手什么的,这个剧本她不演了喂摔桌!
  • EXO之吻

    EXO之吻

    EXO是著名的超人气天团。她是国际集团的小姐,偶然一次相遇成了永久的记忆.......女扮男装的她会不会成为闪耀的明星。只有我们永久的回忆。。。。。。我们只有在一起,才会心安。十二只。纪念你们在一起。当初说好一起闯天下,你们都还记得吗?!大雪求你不要带走我们的记忆!!记忆的珍惜,只有我们知道。你又何曾知道呢?!
  • 仙界救世主

    仙界救世主

    被周桐无意中破开封印放出的一只千年妖魂,因其佩戴在身上的和魂玉而无奈为奴,在调查童男童女失踪事件的时候,周桐被人施以诡计而身陷囹圄,误打误撞之下命魂离体,故而邂逅冥界公主,两人一见倾心……之后被萧师叔救回阳间,历经一场离奇的蓄意谋杀后,他们发现事情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件大阴谋,幕后主使者的背景可能与收留周桐的卧贤道观有关……同时,周桐所经历的人生际遇被仙界的大罗神仙透过隐晦的方式插手……
  • 天界网红速成师

    天界网红速成师

    5000万粉丝的短视频网红乔刑,在手机里莫名其妙多出一款软件后和宿舍几名好友,发家致富,欢乐修仙,帮助各路神仙做网红,拯救世界,无所不能,与悟空称兄道弟,和玉皇大帝下象棋,带着太上老君做精神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