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81300000015

第15章 附篇近代医家剌法(2)

明确诊断,根据病情,确定必须使针下寒热时,无论是补或泻,在施术时,医者自己运用呼吸运气法来使用烧山火与透天凉,而不令患者作口鼻呼吸(因过去曾令患者作呼吸与个人呼吸运气配合起来,往往双方呼吸长短不一致,寒热感觉不明显)。如用透天凉时,按应针的经穴,针入行捻刮手法,气至后,改用三退一进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提多插少为原则,烧山火则以插多提少为原则),紧提慢插,同时医者口鼻运气,集中精神,专心一致。在提针时要用力捻转,闭口齿,使丹田之气用口鼻一齐上吸(吸气要长而有力),通至膈下,再由膈下贯胸部达于行针的上肢直至捻针的拇、食二指;向下插针时,则轻微用力捻转,从口鼻向外徐徐呼气(闭口齿,呼气要短而缓),经过3~缘次呼吸运气后,患者即有针下及气至循行感通之经络路线皆出现清凉之感觉。如用烧山火时则呼吸运气与透天凉相反,刺法用三进一退,紧插慢提,插针时用口鼻呼气,从丹田贯胸膈而达于上肢直至捻针的拇、食二指(闭口齿,呼气时要长而有力)曰向上提针时,则用口鼻轻轻吸气(吸气要短而缓),照法运用三五次,患者即有针下及气至时循经之感通路线皆出现温热之感觉。

以上手法使用多年,治验甚多,都有显著功效,较之令患者自己呼吸及单用三进一退或三退一进,其功效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医者自己掌握和运用呼吸运气法结合进退捻针手法,能使针下之寒热通达于经络循行的区域,使患者产生非常明显的感觉。而一般用烧山火与透天凉,多数患者只感针下局部有寒热感,无法循经出现寒热。两相对比,证明医者个人掌握和运用呼吸之气,作用更为显著。

必须说明的是,运用以上两种寒热补泻方法,能否产生明显之感觉与功效,关键在于医者能否善于运用呼吸之气与掌指之力。因此,要注意平素之锻炼,方能使呼吸运气与掌指有充实的力量,施术时配合一致,则捻针、刮针自能灵活敏捷,达到得心应手之境地。至于练习呼吸运气,方法很多,如现在推广之气功疗法、太极拳及其他内养功等均可采用。练指法一般针灸书籍皆有记载;运掌法可参阅拙著《实验心得针术补泻法》一文中的“运掌八法”,兹不赘述。

楼百层烧山火、透天凉法

一、烧山火

将针捻入应针穴位的应刺深度的1/2时(撚运入五分之中),艮P运行左右撚捻手法9次(行九阳之数)以候气,若觉针下沉紧(得气),再将针进入应刺深度(运入1寸以内,即先浅后深也),急行三出(仍至1/2处为度)三入(至应刺深度),慢提(徐徐捻上)紧按(疾速插入)的提插撚捻手法,一般即能使患者在针下产生热感曰如未应,可依法再施。

二、透天凉

将针进入应针穴位的应刺深度之后(进1寸内),即运行左右撚捻手法6次(行六阴之数)以候气,若觉针下沉紧(得气),再将针提起1/2(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即先深后浅也),继行三入(仍至应刺深度)三出(至1/2处),紧提(急速提上)慢按(徐徐捻入)的提插撚捻手法,一般就可使患者在针下产生凉感曰如未应,可依法再施。

以上是归纳南丰李氏法、三衢杨氏法与《金针赋》三家的操作方法。

实践证明,如以患者有无热凉感作为衡量这类手法是否成功的标志,那么,对于“吸气”、“扳倒针头”以及“男左女右”等运针法,似无实际意义。至于对“九六”数的运行,按照笔者的体会,也不一定要那样刻板,主要是必须掌握以针下沉紧的得气为度。能否产生热感或凉感的关键,在于“先浅后深”、“慢提紧按”和“先深后浅”、“紧提慢按”的操作程序。所以,烧山火与透天凉的针刺补泻法,实际上是在一般提插补泻法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两者的基本区别,仅仅在于前者要求更严格地掌握提插手法中的“紧”字而已。正如,《针灸大成》中李氏的另一段记述:“补泻提插活法,凡补针先浅入而后深入;泻针先深入而后浅入。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凉冷,泻也曰慢提急按火烧身,补也。”这段话针刺强度与患者的感应,常因患者体质而异,艮P使采用相同的操作手法,其感应往往也不一样。如对耐受力较弱的患者已达到难以忍受,甚至出现晕针现象的重刺激,在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却像没事一样,往往还没有达到轻刺激量所发生的感应程度曰这种临床上常见的差距,特别是在初针和久针患者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衡量针刺强度的标准,必须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来确定。为便于统计观察,笔者初步划分为轻、中、重三种:

1.轻是指患者觉有轻度的针下感应,但尚未到达其应有的耐受程度。

2.中是针下已有足够的感应,而尚未超过其最高耐受程度。

3.重是针下的感应已超过了患者所能耐受的程度。

按照以上标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对针刺强度作了统计,结果表明,使用烧山火手法的45穴,计342针次,达到重刺激的为331次,全部成功(均出现热感);使用透天凉手法的15穴,计37针次,属于轻刺激的为33次,也全部成功(即均出现凉感)。此外,由于在技术操作上掌握不够而出现中等度刺激量的烧山火手法为11次,透天凉手法为4次,几乎都没有出现热感或凉感。由此说明,手法的成功与否,与刺激强度有密切的关系。

实践证明,烧山火是一种强的重刺激手法,而且还必须在达到一定的重刺激量的程度上才会出现热的感觉。因此对针刺感应迟钝的患者,其热感的出现比较缓慢曰反之,对针刺感应敏感的患者,或容易产生感应的穴位,则热感的出现来得比较迅速。其次也正由于这种手法的临床感应表现得特别强,第一次施术的患者往往会在针后局部遗留胀重感,一般约经过4耀5澡后即自行消失。透天凉是指在轻度针刺感应的同时,伴有一种阴凉的感觉,因此对于针刺感应强烈的敏感穴位(包括容易发生痛感的穴位),其控制和掌握也就比较困难。

如果上述具体操作手法符合文献记述的要求,并以患者有无热感或凉感作为衡量手法成功与否的标准的话,则笔者所得的初步结论是:

烧山火补法的针刺强度强于透天凉泻法的针刺强度。

烧山火与透天凉补泻手法的施用,同其他补泻法一样,是以中医的经络学说为依据的,结合证候的寒热分型,并在手法上掌握热补寒泻(指针下感应)的针刺原则。为便于探讨这一问题,兹将《针灸大成》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述节录如下:

1.烧山火的适应证南丰李氏:野久患瘫痪,顽麻冷痹,遍身走痛,及癞风寒证,一切冷证。”

三衢杨氏:野四肢似水最难禁,憎寒不住便来临,医师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

《金针赋》:野治顽麻冷痹……除寒之有准。”

2.透天凉的适应证南丰李氏:“治风痰壅盛,中风喉风,癫狂,三衢杨氏:“一身浑似火来烧,不住之时热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

《金针赋》:野治肌热骨蒸……退热之可凭。”

对于操作手法,《素问·针解》篇中有“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曰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的记述。

综合以上记述,可以看出,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临床运用,必先辨别症状的寒热。由于中医学在临床上常把寒热这两种对立现象用以区别疾病的类型,分析其虚实;一般来说:寒证大都属虚,实证大多呈现热。所以烧山火手法的适应证,是后期瘫痪和冷痹的麻木疼痛,以及寒性疟疾等一切冷证都有属于阴寒虚证的范畴,操作上予以针下热感(即“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因此称之为“补法”;透天凉的适应证,是风热痰火、中风喉风、癫狂以及疟疾的但热不寒等一切热证都属于阳热实证的范畴,操作上予以针下凉感(即“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因此称之为“泻法”。由于这种补泻手法的应用是以症状的寒热分型为依据,所以对阴虚患者所表现的肌热骨蒸症状,可施透天凉手法以消退之。

通过临床实践,得出烧山火补法的针刺强度要强,透天凉泻法的针刺强度要弱的初步结论,恰恰与现代学者认为的补法即兴奋法刺激力量宜轻,泻法即抑制法,刺激力量宜重的见解相反。这当如何解释呢·笔者认为,中医治病重在调和阴阳,也就是如何使阴阳平衡,至于刺激的强度,并不能作为衡量补泻手法的直接条件。因为阴阳平衡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病因论与发病机制的基础,人体的健康取决于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亦即阴阳平衡状态曰如果这种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发生疾病,所以《素问·

宝命全形论》有“人身有形,不离阴阳”,《素问·调经论》有“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等说法。总之,笔者认为,烧山火与透天凉的针刺补泻,是根据“阴阳立法”、“寒热正治”的原则而提出来的。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还体会到,烧山火的“先浅后深”、“九阳之数”、“紧按慢提”的操作手法,其目的是使阳气充实于腠理,以产生热的感觉,而起到补阳的作用,可以治疗一切寒证;透天凉的“先深后浅”、“六阴之数”、“紧提慢按”的操作手法,其目的是为了产生凉的感觉,而起到泻热的作用,可以治疗一切热证。

郑魁山针刺手法

一、针刺前的准备

为了使针刺得气与达到气至病所的要求,郑老在针刺前必令患者宽衣卧床,四肢放松,腿要伸展,臂要放平。因体位不适影响针感传导的原因约有以下几种:一是肢体蜷曲,经气受阻。如针刺三阴交,下肢弯曲,针感多向足部感传,即使施行手法也不易使感传上达腹部曰针刺内关,上肢弯曲,或者臂力收缩过度,都可能阻碍经气向胸部传导。二是内衣过紧。如针刺时将袖口或裤口推至肘膝以上,则针感不易上传。三是被针肢体受压(如侧卧时),针感也不易通过。故患者体位除仰卧、俯卧、侧卧外,端坐、拱手也可。临证时必须根据选穴情况,确定针刺体位。

针刺前除注意患者体位避免影响“气至病所”外,其次就是医者自己的准备工作了。郑老使用的毫针,一般都在5~7.5cm以内,很少深刺,即使肌肉发达的下肢进针,也往往是寸许即可得气。郑老说,取穴的准确与否是针刺得气的重要环节,但进针过深,穿过了经脉,也是不易得气的。另外,针刺时注意力要集中在左右手指上。

二、进针法

郑老常用的进针法是单指压手进针法,即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定穴后,右手拇、食二指(或中指辅助)持针置于穴上,小指或手腕自然地放在被针穴位旁的皮肤上,并和左手的指切、按压配合,将针刺入穴内。

三、得气法

得气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郑老的治神是“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他说,景岳谓:“医必以神,乃见无形,医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医者不仅要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以确定补泻的手法,而且针刺时还要细心体察针下感觉,辨别经气的虚实和经气是否被激发,此即治神的意义。二是针刺手法的要领。关于施术手法,郑老强调两点:一是取穴要准确曰一是左手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进针前先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揣摸、按压穴位,以确定准确的位置。艮P使进针后,左手指也离不开穴位,因它能起到导气、激发经气的作用。《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说明左手在针刺得气中的重要性。另外,针刺前,先以左手循切、按压,可以了解和体察经络之虚实、气血之盛衰、肌肉之薄厚,以确定进针之深度和手法,并分拨妨碍进针的肌腱、韧带等。郑老此法正是导源于《素问·刺节真邪》: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但左手在针刺得气中必须与持针的右手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气至如乌之集,气盛如稷之繁,这是古人对针下辨气的形象描述。郑老称经气的至睞为“冲动”,这不是由着患者说的,而是医者指下的针感。《滩经·七十八难》形容为:野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后之学者往往只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而忽视医者自己的体察,以致经气来时医不自知,当患者说“有了”时,针尖却穿过经脉,所以复行针时又“没了”。《灵枢·小针解》说:野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不知气之往来,不会掌握取气的时机,不能明察气行的微妙作用和机密所在,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经气得而复失的原因之一。

进针后如不得气,需要行针候气。郑老说:

行针是针刺穴位后,利用撞、捻、提、插等法,使之得气的一种操作方法。候气是医者采用各种方法候其经气之到来,并包括气不至时的催气,得气后的行气和守气。气至亦即得气,这种得气感,医者、患者均可察知,如患者在针刺部位感至酸、困、胀、热、凉和如线状的向上、下传导或似片状地向周围扩散,医者进针后感到的针下沉紧、冲动、针体转动有吸力和看到针穴处或针穴远处的肌肉跳动,都属于得气的现象。

郑老进针后捻针的方向不管穴位是在左肢或右肢,都是顺时针方向,即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针尖向着病所的方向。持针的右手顺时针向前捻推,掌握好针体转动的角度,在向前弩推的同时,细心体察针感。针体捻转角度过大,会使肌肉缠针,患者疼痛,甚至有时针体缠断肌纤维;针下打滑,如扎豆腐,是不得气的现象。同时,左手的按压不能放松,左右手配合,上下捻搓寻找感觉,目光要集中于“病所”及经脉所过之皮部,仔细观察皮部变化,还要不断询问患者的感觉。《灵枢·九针十二原》载:野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就是这个道理。

针尖所到必须是有目的的,如果经气被激发,左手押手感到“冲动”,同时持针的右手感到针下沉紧有力,患者也有了酸胀感或埋头传感,就要立即停止针尖的进退,右手将针体顺时针方向稍稍捻转,这时会感到针体沉重、滞着,或留针守气,或行补泻法,医者可临证自选。

这一过程,郑老是通过眼睛、左右手、口问、体察感觉四个步骤同时进行而完成的。

针刺取气中,手法操作程序是得气的重要手段,但学会了它并不等于能取气自如,尤其是针感的传导方向较难控制。郑老认为,除了左右手的协调配合,医者要在针刺过程中细心体察经气的活动,这就是相互信任强调的针刺时要全神贯注的道理所在。

四、补泻手法

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补泻手法,此时左手的按压还是不能放松。《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右手持针向下“顶”着气,补法时重插轻提(不捻转),泻法时相反。但针尖在提插中不能离开原来的位置,否则就会失去气。

郑老家传独特的热补法、凉泻法,曾作过介绍,现把这两种手法的要领重述如下:

同类推荐
  •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是惟一历经2000余年仍能焕发生命力的医学技术。中医药方神奇的疗效便是这一传统医术科学、高明的集中现。在这些有效、实用的药方里,包含着历朝历代诸多名医名家的智慧和心血,他们为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众所周知,大多古医药方多散见于各种医学典籍之中,难以查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编者从上百种古医典籍或名医专著中摘取了大量的名方、验方,经科学的分类统筹,编辑成书,以方便读者参考验用。本书集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年间的多个朝代的名医名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极具收藏价值。
  •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

    “医乃仁术”,界定了医学应当作什么和不应当作什么。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是一种物质手段,“医乃仁术”决定了它只能是行善之举。现代医学科学的迅猛发……
  • 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

    本书内容包括护理教育学导论、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临床教学、继续教育、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
  •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500题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500题

    本书内容涵盖医院感染管理法规知识、医院感染基本理论知识、传染病防治法、手卫生、隔离与防护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等12部分。
  •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共分五篇,主要涵盖了疼痛的概述、疼痛的治疗、疼痛常见疾病与护理、急性疼痛与护理、疼痛病房管理几方面。《疼痛护理手册》内容系统全面,语言简洁明了,实用性强,能为从事疼痛护理实践的护士提供理论依据,对疼痛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热门推荐
  • 绝世无双:霸气王妃追夫录

    绝世无双:霸气王妃追夫录

    丞相家有女初长成,爬树翻墙,古灵精怪女性杀手邪魅王爷,霸气温柔,能文能武
  • 三界最强神医奶爸

    三界最强神医奶爸

    我的医圣奶爸说,要让我成为三界第一小公主。
  • 星辰造化诀

    星辰造化诀

    一颗星辰引异象,亿万星辰震乾坤。少年孟辰,传承逆天功法,从此炼星辰,悟造化,踏上无上强者路。揍纨绔,踩天才,收美女,战群雄,唯我独尊!
  • 自由号角

    自由号角

    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哪怕它不是我的神所许可的我将在这险恶的世界中为我的生命我的自由以及所有生命的生命和自由吹响号角!
  • 神秘奇闻录

    神秘奇闻录

    瘦长鬼影是什么?加州兔爷是什么?奥特曼是什么?光头强是什么?双鱼玉佩是什么?你不知道的,我都知道。你知道的,那我不一定知道。
  • 沐樱

    沐樱

    是谁,让星耀殿殿下赶尽杀绝?让圣光殿殿主苦苦追寻?让杭州刺史宠爱不已?让魔皇殿下头疼不已?她风华绝代回眸一笑,倾国倾城却愿为他香消玉殒他风流倜傥翻手为云覆手雨却只为她冷眼天下且笑看天下风云奇事,乐观女主无厘头囧事
  • 麻栎情缘

    麻栎情缘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这里繁花盛开,这里与世隔绝,这里人民安居乐业………一切的一切就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随之渐渐远去。主人公三兄弟相继来到世间。十八年后,一切都随之结束,三兄弟是这个世外桃源唯一的生还者。他们的家人究竟去了哪,为什么连尸体都没有,他们是死是活?他们的友情为何会受波澜而破裂,三兄弟谁是被叛者。天下间何为正,何为邪?小岛上的浪漫爱情,为何会消失?世间有不离不弃吗……秦风与李任为何决战,黄瑞之死与他的两个好兄弟有何关系……敬请期待《麻栎情缘》,三月与竹香园林一起去麻栎。
  • 红警大领主

    红警大领主

    面对星际争霸中的虫族,手握盟军、苏联、升阳三大阵营的你,能否让人类在这一片星空中再次崛起!
  • 喜敌

    喜敌

    祁之易幼时遇见靳思媛,在机缘巧合下所有人得知真相,在爱人被控制,心如刀割之时,过去的终究已经回不去了……
  • EXO错爱

    EXO错爱

    你含泪说不爱我的样子,我真想给你打个满分——宿命我们变成了深信的知己,成全了你想要的自由——守望当你为他丢下我时,我就知道我们不会有未来——囚心我多想和你拥抱亲吻,可这些对于我们就像个笑话——沉迷不是我给不了你幸福,而是他可以让你更幸福——逃离曾经想过可以和你在一起,可还是敌不过有个他——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