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6700000014

第14章 长恨歌之开元盛世(四)贤相满朝

画外音:

前面的节目中说到,唐玄宗以独到的眼光让耿直的宋璟接替姚崇当上了宰相,他的这个选择不仅成就了李唐王朝,也成就了姚崇和宋璟“开元贤相” 的美名,然而要从开元之治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走到盛世,宰相宋璟还能否担当重任,对于李唐王朝的未来,玄宗又在进行着怎样的构思?

蒙曼:

在开元四年的年底,宋璟接替姚崇当了宰相。他一方面改变了姚崇过于灵活、过于全面的作风,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姚崇的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那应该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宰相了吧。可是呢,就在宋璟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一下子让他处于不利的局面了?这是哪两件事呢?第一件事,我姑且管它叫做恶钱事件,第二件叫做旱魃事件。咱们先说恶钱事件,这恶钱是怎么回事?所谓恶钱,它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假币,它是真的铜钱,只不过是老百姓自己造的铜钱。所以它成色不足,分量也不够,这就叫做恶钱。咱们知道唐朝开始的时候,还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老百姓都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穿衣吃饭都自己解决了,那要是实在自己生产不了的东西,有需求的话怎么办呢?一般也是以物易物这种方式交换一下就可以了。比方我这儿有两匹布换你的一坛子酒喝,所以很少用得到钱。政府只要铸造有限的货币投入市场就足够使用了。

可是到开元年间,其实唐朝经过一百年的发展了,这个生产力上去了,商品经济也繁荣起来了,用钱的地方那也就越来越多了,那政府铸造的铜钱不够用了。那怎么办呢?好多老百姓,那当然得是大商人,有钱的人就开始自己造钱了。那可能大家一听吓一跳,这得多重的罪,自己造钱呢,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的确是大罪,因为我们今天用的是纸币,所谓纸币其实是代金券。但是当时不一样,当时老百姓就把那个铜弄到一块儿,你有一个铜瓶,他有一个铜碗,弄到一块儿,化吧化吧,它造出来的还是真钱,是铜钱,就仿造开元通宝来造就可以了。所以当时政府虽然也是禁止老百姓造钱的,但是绝对不像我们今天打击假币这样厉害。可是我们也要知道,虽然说老百姓造的也是真钱,可是私人造的钱,哪有政府造的钱那么精致,它这个手艺不一样。再说了,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如果说商人造的钱跟政府造的一样的话他不就没赚头了,所以这时候私人造的这种恶钱往往是又小又薄,两个还抵不上一个好钱。那这样大量的恶钱投入市场会有什么后果,一下子物价就得涨起来,比方说一个馒头一个铜板,一个开元通宝就够了,现在你那钱又小又薄那就得卖两个铜板,那物价不就上涨了吗?物价上涨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宰相得负责,所以宋璟他作为宰相就得考虑考虑怎么办了?那怎么办呢?宋璟当时就给了两个对策,第一市场严禁使用恶钱,整天派人去看着去。第二、民间已经有的恶钱也要逐步收缴。那大家觉得这两项对策行不行呢?理论上讲这两项措施它没有问题,但是要想实施这两项措施的话,它必须还得保证另外两个前提,哪两个前提呢?第一、你政府得有足够多的好钱让它到市场上去流通。第二个,你跟老百姓这儿收缴恶钱,你必须给人家足够多的时间而且还得建立某种补偿机制。

可是我们知道宋璟他是一个疾恶如仇的人,看见坏事他就着急,脾气特别地急。所以他没有把这两个前提考虑清楚,他就急急忙忙地开始禁止恶钱使用。那这样一来马上乱了套了,首先市场上禁止恶钱好钱又不够用,那就没办法流通了呀。马上生意就没法做了,就箫条下来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到人家老百姓家去收缴恶钱,你又不给人家足够的期限,又不给人家足够的补偿,那跟抢钱有什么区别?那老百姓就说了,我这个钱是成色不好,分量也不好可它不是假的呀,它也是真铜啊,你说收就给我收走,那你不是从我口袋里抢钱吗?一下子民怨沸腾,这是第一件事叫恶钱事件。

那我们再来讲第二件事,就是所谓的旱魃事件,这个旱魃又是怎么回事呢?刚才我们不是讲宋璟这个人疾恶如仇吗,他道德水准高,他就特别看不上那种道德水准低的人。那在所有人之中什么样的人他感觉道德水准最低呢?宋璟觉得罪犯道德水平最低,要不他也不至于犯罪,所以他很是讨厌这种罪犯。那在所有的罪犯当中他最讨厌哪类罪犯呢?就是那种明明判了刑了,他还那没完没了上诉的那一类他更讨厌。其实照宋璟的逻辑,我们很容易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宋璟道德至上他觉得你已经犯了罪了,那你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承认错误,接受改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是你居然还不服法,你还在这儿跟政府叫板,你还说判轻了判重了的,这不是错上加错吗?你这就叫刁民难治。就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之下,他就给御史台下了一达政令,他说以后你们如果审哪个罪犯的话,假如他老老实实的招供了,服法了,那好,你可以把他放掉,因为这个人还有救,道德上还可以有救。那如果说哪个人明明犯罪了,你也判刑了,他居然上诉的话你把他给我关起来,关死为止。那大家想这是一个多么意气用事的决定啊,而且完全不符合司法精神。

其实我们现在也清楚,好多人你说他是罪犯,其实他确确实实是受了冤枉的,而且有些时候确实存在量刑过重的问题,现在这些人好了,一上诉,不仅冤没有申,反而要准备好把牢底坐穿了。这一下子社会舆论也是沸沸扬扬,那正在这时候,关中又出现了大旱的局面,老是不下雨,多少天不下雨,这不下雨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知道这是气象问题,因素很复杂。可是古代人他比较迷信,不讲科学,古代人、唐朝人就觉得这天旱是有旱魃在作怪,这旱魃又是什么东西?所谓旱魃就是一种怪物,它一般是冤死鬼变的,只要旱魃一出来天就旱,就不下雨。

那怎么对付旱魃呢?民间的仪式就是找两个人,一个人扮演旱魃,另外一个人就教训他,审问它,鞭打它,把它打死或者把这个旱魃烧死。老百姓觉得旱魃一死了,那天这个旱情也就结束了,就可以下雨了。

那我们也知道下雨不下雨那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当时不光是民间有这种打旱魃或者烧旱魃的仪式,宫廷里也搞。那么这一天唐玄宗就也在宫里搞打旱魃的仪式了,两个演员就在他面前表演,有一个演员就扮演成旱魃一跳一跳一跳,跳出来了。那另外一个演员就审问它,旱魃,你给我说说你为什么出来做恶啊?那么这个扮成旱魃的演员就说了,不是我想出来,是宋相公让我出来的呀。那么这演员就说了,你胆大胡说,怎么是宋相公叫你出来的呢?这扮旱魃的演员就说了,宋相公把那么多的人都关进监狱里那些人有冤没处诉,他们的冤气直达上苍,那我这个冤死鬼,我不出来也不行呀。大家说这不是当着皇帝的面儿表演讽刺小品吗?而且讽刺的就是当朝宰相,要说这两个演员胆子够大的,可是唐玄宗也是明君啊,他没有怪这两个演员,但是他对宋璟可是非常得不满意了。你想你是宰相,你不能平审冤狱,你倒制造冤狱,现在都让人家演员当笑料来在我面前表演,你这也太不给朝廷面子了,太丢我们大唐的脸了。那这样就因为经济工作的失误恶钱的问题和司法过程中的失误,就是我们说的旱魃事件,宋璟就被免职了,注意姚崇我们说辞职了,宋璟是就地免职了。

画外音:

作为宰相宋璟辅佐唐玄宗近4年,对于实现“开元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被唐玄宗赞为“吏治之才”,他为人刚正,品行高尚,也被朝野所公认,无一微词,然而这样一位股肱之臣,因为工作中的两次失误就把罢免,究竟是唐玄宗为人苛刻,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

蒙曼:

那大家可能有些人又得为宋璟喊冤了,说宋璟多好一个人啊,那么正直,人谁不会犯错误呀,有了错误让他改嘛,怎么就一棒子打死了,怎么就不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呢?其实我们要相信唐玄宗不是一个不给人改正错误机会的人,关键是除了这样的一些具体工作失误之外,宋璟他被罢相还有他的深层原因。什么样的深层原因呢?说白了,也就是宋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怎么叫宋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如果我们说当年姚崇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是因为姚崇为人太过灵活的话,那么宋璟跟不上时代需要就是因为宋璟这个人太不灵活了。

怎么叫不灵活?咱们也举一个例子,我们上集不是讲过开元五年的时候因为关中地区闹旱灾,所以玄宗就带着文武百官到洛阳去“就食”,就是追着粮食走,这是为了减轻关中的负担。那么就在这次临出发之前那天忽然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这个太庙它的柱子坏了,那整个太庙不就垮塌下来了吗?咱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太庙是放祖宗灵位的地方,任何一个皇帝对太庙都是非常的重视。那现在你看隔天要走,头一天这个太庙塌了,那唐玄宗心里觉得挺别扭的,怎么回事呢?就想找宰相问。那就去宋璟了,说宋爱卿你看,明天要走了,今天怎么太庙它塌了呢?宋璟说,陛下不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天谴,陛下您的父亲睿宗皇帝死了还没有多久呢,您本来应该老老实实的留在长安首丧,可是现在您居然想要跑到洛阳去,这是不对的。当初您做出这个决策我反对来着,可是您坚持要走我也没办法,现在您看天在谴责您了吧?那现在依我看您就应该打消去洛阳的念头,老老实实的留下来把三年之丧守完那就不会有事了。他是这么说的,那听宋璟这么一说唐玄宗心里特别郁闷,他想我到洛阳又不是去旅游,这不是关中没有粮食吃嘛,你现在不让我走,那么这么多的官员留下来,粮食的问题谁给我解决啊。所以现在感觉走也不对,太庙的事儿在这儿摆着呢。可是不走也不对,不走在这儿没得吃,怎么办呢?这时候玄宗就想起一个人来,谁啊?就是姚崇。姚崇虽然罢相了,但是唐玄宗对于姚崇的判断力是特别的信任,他想这事我拿不定主意了,还得去请教一下姚崇,到那儿跟姚崇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姚崇说,太庙柱子坏了是吧,它该坏,它坏是正常,它不坏是反常啊,为什么太庙柱子该坏呢?因为这太庙的柱子还是先秦苻坚那时候留下来的,那是北朝,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柱子,木头经过好几百年早该烂了,所以它不是因为您要走它就坏了,而是它坏了正好赶上您要走。这您心里还有什么压力啊,再说了,您到洛阳去不是为了老百姓吗,要不您这么大老远往那边跑干什么,这是一番善心,怎么会造天谴呢?何况你现在已经说好要走了,长安这边做好您走的准备了,洛阳这边做好您去的准备了,两方面都投入人力物力了,您现在要是再说不去的话,这两边的准备不就白费了吗?这不是浪费吗?所以我觉得您该去还得去,那至于说太庙怎么办?太庙修修不就可以了吗?

唐玄宗一听对啊,这比宋璟那种不切实际的主意好多了,所以就下定决心还是到东都洛阳去。那我们进这个事情想说明什么呀?就是想说明宋璟这个人道德至上了,太本本主义了,太不了解实际情况,太不灵活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两次还可以,但是如果你老是这样的话,皇帝哪受得了,何况我们还要说清楚这时候已经是开元八年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很大的变化了,那面对那么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个宰相如果太不灵活肯定也是不好的。所以因为这个原因,唐玄宗决定就以这个恶钱事件还有旱魃事件为机会,为口实,就把宋璟给罢免算了。

那我们这么一说大家肯定明白了,无论是姚崇罢相,还是宋璟罢相,其实都是唐玄宗根据时局需要通盘考虑的。那么姚崇和宋璟虽然不再当宰相了,可是他们把一样东西留下来了,什么东西?他们把功业留下来了,这个功业按照《开天传信记》这本书的说法就是“不六七年,天下大治”,姚崇和宋璟当宰相加起来六年多的时间确确实实,实现了天下的治理,开元盛世其实已经初具规模,那如果我们把整个开元盛世划分成三个阶段的话,划分成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话,那姚崇和宋璟担任宰相的这个时期就叫做开元初期。姚崇和宋璟成就了这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也成就了姚崇和宋璟的美名,你看我们现在一想到开元贤相不是首先就会想到姚崇和宋璟吗?

画外音:

姚崇和宋璟在历史上总是被一并提起,他们与贞观时期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被称为唐代“四大名相”,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然而,宰相们能够人尽其才,这与帝王的知人善变也是分不开的,唐玄宗任贤用能,而且特别注意宰相班子里人员的搭配,这也是实现天下之治的成功经验。那么,唐玄宗任用宰相时究竟有着怎样的方略?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独特之处呢?

蒙曼:

唐玄宗任用宰相到底有些什么方略,什么特点呢?我总结一下觉得唐玄宗用人方略至少有三个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哪三个原则呢?第一个原则,就是宰相专任而不久任的原则,这个我们前面也略略提到过。说到唐玄宗上台之前,从唐太宗、高宗、武则天乃至中宗,睿宗实行的都是多相制,同一个时期有N多宰相一块儿被任命,一块儿站在宰相的岗位上。那我们说宰相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啊?

唐中宗时期有一个笑话,说宰相多到三无坐处的程度,三无坐处就是宰相还有另外两种官太多了,办公室装不下,没有摆椅子的地方,所以宰相都没处坐。那么这么多宰相同时上台会造成什么局面?就是每一个宰相各抒己见,谁也不听谁的,谁也管不了谁,那这些人都在那儿各说各的,到最后谁做决策啊?当然是皇帝做决策,也只有皇帝才能做决策。那么这种多相制有什么好处呀?多相制的好处就是皇帝可以驾驭宰相,因为谁说了也不算,只有皇帝说了算。可是它也有一个坏处,什么坏处呢?那就是对皇帝的要求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必须同时又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换句话说他又是皇帝又得兼任宰相。那就要求皇帝必须有特别精力充沛,而且权力欲必须得特别旺盛才行。在开元之前,谁能符合这样的条件啊?只有两个人,两个皇帝符合条件,一个是唐太宗,另外一个就是武则天,其他的皇帝都不够格。所以你看在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时候是多相制,但是皇帝能够驾驭局势,可是到唐中宗,唐睿宗时期那整个政府就乱成一团了。

唐玄宗看到这个局面了,他觉得这样不行,这不是一个可以良性发展的局面,他想改,那么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改革的方向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宰相专任制,一个时期他只用两个宰相,一个中书令,一个门下侍中。而且就在这两个宰相之中还是有主有从,那这样有什么好处?宰相你少了,相权集中了,那皇帝就可以委任责成了,你就可以让宰相干事了。那皇帝呢?皇帝就可以垂拱而治了,咱们知道中国古代最希望的就是皇帝垂拱而治,可是唐太宗也好,武则天也好他们不能垂拱而治,他们忙得很。可是唐玄宗他这时候就能够垂拱而治,这是专任制的好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专任制它也可能有坏处,什么坏处呢?容易大权旁落,所以宰相要是专任就必须以不久任做为补充,那只有宰相不久任了他才不会过度揽权,皇权才可以保证。所以你看无论是姚崇还是宋璟,他们当宰相都是三年多一点,一到期就得撤职,为什么啊?这样既有利于调整工作重心,有利于让宰相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其实也避免了宰相长期揽权危及皇权。那你看因为专任而不久任,宰相既能管事又不会威胁到皇帝,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这是唐玄宗用人的第一个原则。

那么唐玄宗用人的第二个原则是什么呢?第二个原则红花绿叶互相搭配的原则。我们刚才不是说,他的同一个时期就是两个宰相,而且有主有从吗?那你就必须得保证宰相之中有一个当红花,另外一个就得甘当绿叶,这个绿叶绝对不能去跟这个红花去争,绝对两个宰相不能相互打架争权去,那这就涉及到一个宰相搭配的问题,这可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你要考虑到这两个人的性格,能力,乃至过去的私人关系,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很不容易做到。可是唐玄宗做到了,你看在姚崇、宋璟时期跟他们搭班子的宰相,跟这两个主要的宰相都特别和谐,怎么叫特别和谐?我们知道在姚崇时期跟他搭班子的宰相是谁?我们讲过是卢怀慎,卢怀慎那是一个尚德不尚才的人,能力不强,所以踏踏实实地给姚崇当伴食宰相,陪着姚崇吃饭,不揽权,姚崇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这不挺好一个宰相。有人说这样的宰相太容易找了吧,你找个窝囊的不就得了吗?那可不是那么回事。

大家在社会上这么长时间了可能都有一个感觉,这社会上就有那么的人,他自己能力不强但是他最恨那些能力强的,谁要是能力强他就给人家使绊子,搞破坏,反正不让人干成事。所以,能当好伴食宰相关键是要有道德,那就像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儒家经典《尚书》里头所说的那样,好宰相应该是怎么样的呀,“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什么意思呢?他说一个好宰相不一定本事大,但是一定要心胸大。看见别人有技能,就好比自己有技能一样高兴;看到别人有口才,也像自己口才好一样开心,这就能当一个好宰相。

那我们对照这个标准看看,卢怀慎是不是这样的人,卢怀慎就是这样一个人,那我们按照姚崇说话的句式应该这样表达卢怀慎,“忠厚之相,岂易得哉”。你看,姚崇和卢怀慎搭班子,姚崇有能,卢怀慎有德,这不是互补型的吗,这不是很容易配合默契吗,这是姚崇那个时代。

那我们再来看看宋璟时代,跟宋璟搭班子的宰相又是谁呀?跟宋璟搭班子的宰相叫做苏颋,这也是一个名人,在唐朝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个人物。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人的才能很多,首先我们得说,苏颋他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从小就是一个神童,他爸爸也是一个宰相,是武则天,唐中宗那时候的宰相叫做苏瓌,他是相门之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好,又聪明伶俐,所以出口成章。他写文章和当时一个大文豪张说齐名,张说封为燕国公,他继承他爸爸封为许国公,所以当时人把他们两个人合称“燕许大手笔”,这燕许大手笔又大在哪儿?还得跟大家举例子。

唐玄宗平内乱,也就是唐玄宗诛杀韦皇后的时候,那是政变。那天晚上要起草好多诏书,诏书由谁起草呢?我们原来讲过刘幽求起草一部分,可是光一个人忙不过来,当时正好苏颋那天在太极殿值班,那就是他了,就让他也起草,还给他派了一个小吏,他口述,那小吏录笔录,结果人家苏颋是文思泉用,那话不断地往外说,那小吏写字跟不上,累死了。后来就求苏颋,说苏相公,你能不能说话慢一点儿,我手腕子快要写折了。很了不起,很敏捷的一个人。

那我们讲过唐玄宗也是一个文人,他对苏颋特别欣赏,欣赏到有点崇拜的程度。他就跟苏颋讲,你每次替我写诏书的时候,你要清楚这诏书,我是要下发到各个有关职能部门,我这留不下,所以拜托你下次再替我写诏书,你就再给我写一个副本,我好留在身边,每天我看看,学一学你怎么写文章,那皇帝这评价多高呀。

那我们讲苏颋是一个文人,宋璟他是一个儒臣,以文补儒,那这个政府会显得更加灵活一点。但是我们也要清楚,才华纵横绝不是苏颋的惟一优点,他跟宋璟搭班子也绝不是以文补儒这么简单,事实上苏颋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和卢怀慎一样,他最擅长处理这种主从关系。他是辅助的,人家是主导的,怎么处理关系呢?卢怀慎是这么处理的,反正我就不说话,你爱干什么干什么,你爱说什么说什么,我就陪你吃饭。

那苏颋他怎么处理啊?他不是不说话,他是帮着宋璟说话,宋璟说什么,他保证去协助他去,宋璟不是喜欢直言极谏吗?每次他一直言极谏,苏颋也跟着去,跟着去到唐玄宗面前,如果说宋璟哪个地方没说圆全,他就赶紧在旁边补充,他脑子好,记性也好,转得也快,把这话就说全了。那还有什么情况呢?就是宋璟虽然很强硬,唐玄宗有时候也很强硬,怎么也说服不了唐玄宗,宋璟不是号称铁筷子吗?有时候这筷子都要顶不住了,这时候苏颋上,接着要跟皇帝辩论这个事情,直到把皇帝说服为止。那因为他这么能够给宋璟帮忙,所以宋璟对苏颋可以说是百分之二百地满意。他就曾经跟同僚讲,我跟苏家父子,苏瓌和苏颋这两代人都一起共过事,那老苏相公呢?是一个忠厚长者,确实那是很有大臣风范的,很了不起。可是要讲公忠体国,能言敢干,还是小苏相公更胜一筹。那宋璟为什么对苏颋评价这么高?为什么他们俩人关系这么好?很简单,因为唐玄宗搭配得好,这么刚柔相济一搭配,起主导作用的宰相也好,还是起辅助作用的宰相也好,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才干,这不叫红花绿叶交相辉映吗?这也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画外音:

姚崇与卢怀慎,宋璟与苏颋可谓两对配合得当的名相,唐玄宗不仅在选人让颇有心得,在用人上也很有经验。他任用宰相后,用而不疑,除了大事共同决定外,其他的日常政务放手由宰相全权处理,从不多加干涉,这也是一位杰出帝王应有的气度,而最能表现出唐玄宗气派的还是他在对待老臣的态度上。

蒙曼:

那么第三个原则是什么呢?第三个原则就是爱护老臣,发挥余热的原则。那我们刚才讲了,姚崇是在开元四年罢相了,罢相之后唐玄宗马上给了他一个“开府移同三司”的头衔,那这个开府移同三司是什么官?它是一个一品官,比宰相可大了,宰相是三品官,所以在政治经济待遇上绝对不亏待姚崇。不光是待遇上不亏待姚崇,他还经常有事要去咨询姚崇,有什么大政方针他都去征求一下姚崇的意见,让姚崇当高级顾问。我们说这个顾问,可不是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的那种顾问,那是有体制保证的顾问,怎么叫体制保证啊?唐玄宗规定了,姚崇退休以后每五天上朝一次跟皇帝讨论大政方针,直到去世为止。

那这样对待姚崇也这样对待宋璟,宋璟罢相之后也给他开府移同三司这样一个官来做,同时唐玄宗还特地去跟宋璟讲,说宋爱卿,你虽然不再当宰相了,但是你是老臣,是我的股肱之臣,以后你要是发现时政有什么缺失,请你还是向我直言极谏。那皇帝说得真心,这宋璟听得也很真心,回家马上写了一大堆意见给皇帝,给玄宗送上去了。那玄宗怎么处理他这些意见呢?玄宗亲笔给宋璟写了回信,说你提的这些意见我已经把它贴到我的座位旁边了,为的是每天出来进去都能看到,以后就确保自己不再犯类似错误。

那你想这样一表态,老臣觉得多贴心,唐玄宗处理的不错,一方面他是顺应时事需要罢免老臣,另外一方面又不忘旧恩,创造条件让老臣继续发挥余热,继续贡献智慧。这一方面体现了人情,另外一方面体现了原则,这也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那我们说了这些大家可能有感觉了,说唐玄宗真是一个能人啊,你看才三十几岁的人,把这个治理国家,用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一个帅才。

那可能有人也会想,说唐玄宗这样也太舒服了吧,你看他就让姚崇,宋璟他们在下边给他办事,他在上头垂拱而治,这日子过得多滋润啊。唐玄宗日子过得是不是那么滋润,唐玄宗自己在开元末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表白了一下,说我当皇帝已经当了30年了,自从当了皇帝以后,我每天都是四更就起床,没有一天例外。四更是几点?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说法叫月牙五更,五更还有月牙呢,四更呢?四更是三点到五点,那取一个平均值是四点钟,皇帝每天四点钟要起床他都忙什么呀,我们想不通啊?宰相不都管这么多事,他宵衣旰食的干什么呢?皇帝他可是要考虑物色宰相人选的,而且皇帝还要把握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这些就够他忙的了。

举一个例子,刚才我们不是讲宋璟在开元八年之初就罢相了吗,那唐玄宗得选一个新宰相,选谁好呢,他就想来想去,想到半夜都睡不着,那想到半夜睡不着,他就把一个中书侍郎给叫来了,说我脑子里模模糊糊有一个人,这个人风度很好,节操也不错,我觉得是当宰相的材料。可是我就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了,我记得他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的,而且呢这个人据我的印象,他现在在北边担任将领呢,你帮我想想这是谁?中书侍郎也在那儿想,想了一会儿说了,陛下,是不是张齐丘啊?一看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的,齐丘嘛,这个人现在当硕方军节度使呢,是北边的一个将领。玄宗说可能是吧,那你就给我起草一个命相诏书吧,我要让他当新一任的宰相,这中书侍郎就下去起草去了。唐玄宗一看这离天亮也没有多久了,离四点种没多久了,索性我就不睡觉了,干脆就等着上朝吧。

那等着上朝还有一段时间干点什么呢?翻翻以前的公文吧,翻翻以前大臣们给我的上奏吧,在那翻,翻啊翻一篇一篇翻过去,翻到了,上面赫然写着张嘉贞三个字,脑子一下子醒过来了,我想让他当宰相的不是张齐丘啊,是张嘉贞啊,刚才搞错了,搞错了怎么办?赶紧把这个中书侍郎又叫回来了,说错了错了,你重新给我写一份,不是张齐丘,你给我写任命张嘉贞当宰相。

那大家看经过皇帝这么一夜未眠,新一代的宰相又诞生了。那我们说这个故事什么意思,我想说的是开元初年天下大治的局面是唐玄宗和姚崇、宋璟君臣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明君任用贤臣,贤臣辅佐明君,双方相辅相成。那开元初期的政治局面也正是君臣一心,奋发有为。那现在开元初期随着宋璟的罢相就基本结束了,那唐玄宗心里又在勾画着怎样的政治蓝图呢?请看下集张说复出。

同类推荐
  • 民国往事:一本书读懂民国政坛

    民国往事:一本书读懂民国政坛

    本书分为窃国风云、北洋总统、军阀更迭、争霸中原四章,介绍了袁世凯、北洋集团、国民党军阀、“五权宪法”等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与历史事件。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 我在唐朝有百度

    我在唐朝有百度

    一个21世纪的龙套演员李才基因为在一次旅游途中遇见山洪暴发从而穿越来到了武周时期的唐朝!虽然是给侯府的小姐牵马!可是我也有梦想,我要吃麻辣烫!金针菇、土豆片、小姐随便吃!啥?太辣了!雪糕要不要?吟诗作赋?科举?金银劫案?还有大战突勒?这都不是事!因为我有十三娘!(奸笑——)唐朝书友群(548705884)欢迎各位朋友聊天
  • 莫桑比克大发展

    莫桑比克大发展

    独立后的非洲,就像是军阀割据时的华夏。本文尽可能低还原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中非皇帝博卡萨为甚了仇视华夏?食人魔王阿明为何索要年迈的英国女王内裤?独裁者蒙博托为何反复无常?卡扎菲为何爱财如命?穆贝加(又译穆加贝)为何借钱不还,甚至向盟友举起了屠刀?中学女生频频遭到绑架,是谁向她们伸出罪恶的双手?非洲唯一的双料总统(加纳和几内亚总统)恩克鲁玛喊出“统一非洲”的口号,却在去华夏途中,被国人政变赶下台。南非的种族隔离者,遇上重返非洲的古巴军队,陷入一场持久战。莫桑比克,这个世界上最穷、军事落后、刚刚走上独立道路的非洲国家,将会何去何从?主角阿巴尔站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中心的马泽东大道上,思索着这个问题···
  • 勿为生

    勿为生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我辈之人,断不可无情于尘世,亦不能无志至丧钟。然天地悠悠,仍需苟且偷生!
热门推荐
  • 微微一笑不及你

    微微一笑不及你

    《重生文》与遇见你,,甜宠,,宠溺,,校园风,,青春,,自从我遇见你,我脑海出现一句:“微微一笑不及你,,原来你是我最美的青春,,,好幸运遇见你,,我的青春里留下了欢乐与汗水,遗憾与难过,高中与大学谢谢有你!!!!
  • 我打爆了神话

    我打爆了神话

    神话再现,法术神通横行。所有的神话传说,尽皆化为凶险的异世界和妖魔鬼怪。魂穿为武术宗师的陈长歌有点懵逼。一个武术宗师,如何在法术神通满天飞的世界里面装逼?在线等,急!
  • tfboys十年之后我们约

    tfboys十年之后我们约

    梨涡暖笑的千玺,霸气十足的小凯,可爱萌死我的源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梨花簪子

    梨花簪子

    古代的战争,君王是冷血的,将士们一腔热血会付诸东流吗(开头)
  •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对于穿越,王静表示:伪文青也有人权!但是老天爷闭着眼睛抽风谁也管不住!同样是穿越,为啥别人穿越就是文景、孝武的太平盛世;她穿越就是大厦将倾的王朝末年?别人穿越是跟各类女人玩宫斗宅斗,和各类男人上演阴谋阳谋;她穿越是窝在家里被老娘压着学刺绣女红,烹饪做菜?别人穿越,就算长得不咋地,也能有一堆美男围绕身边供差遣,她穿越就是没等张开,就被老爹拿去订了亲?订亲也就订了。但是为什么她未来准老公看上去会是一副弱柳扶风的病秧样?这将来要是一不小心斗嘴斗气啥的还不把老公给整没了?这些还都不算,谁来告诉她,提亲名帖为什么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郭嘉!泥煤呀,搞半天“许给郭家”是“许给郭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职业男友

    职业男友

    神秘家族萧家的公子哥萧程在恒海调查叛徒过程中,游戏花都,当起了职业男友,逍遥纵横各色美女之间,踏上绝强巅峰之路!
  • 唐史并不如烟第三部:武后当国

    唐史并不如烟第三部:武后当国

    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唐朝三百年的历史,本书为第三部。从宫中一名小小的才人,到感业寺中的青灯黄卷,再到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谱就了一个女人的史诗:她是雄才大略的君王,在位期间大兴科举,重挫门阀,轻徭薄赋,扫灭边患,俨然有“贞观遗风”……
  • 我在精灵世界种田

    我在精灵世界种田

    一个名为端木白的人,来到精灵世界。利用金手指,种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