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6700000013

第13章 长恨歌之开元盛世(三)宋璟守正

蒙曼:

唐玄宗开元四年的十二月份,那正是北方的隆冬时节。玄宗派了一个大宦官叫做杨思勖到城南的驿站去迎接一位从广州远道而来的官员。我说杨思勖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这个呢我们在《太平公主》系列里其实讲过,这是一个英雄宦官,当年唐中宗太子重俊政变的时候,就是他拿起刀飞身杀下玄武门城楼一刀就结果了叛乱分子的那个首领,所以才维护了唐中宗统治,是一个了不起的宦官。

那么派他来接客人很显然,这是隆重的礼仪,是郑重其事。那么接到这个客人之后,这两个人从驿站往城里走,从驿站到城里头这也是好远的一段路呢,这个客人他就骑在马上,一句话也不说,杨思勖他是一个英雄,是快言快语的人,他老不说话就闷的慌,老想跟人家聊聊天,可是每次话到嘴边他一看这个客人,端端正正骑在马上目光平视前方,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他那话就被迫又咽下去了,就这样两个人个走各的路,走了一道硬是一句话都没说。杨思勖我们知道在唐玄宗一朝可是当红宦官啊,官至三品当时和大宦官高力士那是齐名的,从来没有人这么轻慢过他啊,谁见了他不是客客气气的,所以把这个客人接回来之后,面见玄宗,杨思勖觉得委屈极了,在玄宗面前哭得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你派我去接他,我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地接了。可是他看不起我啊,他一路都不跟我说话啊。那么玄宗听了,这杨思勖的哭诉他是什么反应啊?玄宗嘴边露出了浅浅的微笑。那么杨思勖特地去接的这个人是谁啊!接他来干吗啊?这个人怎么就这么不随和呢?杨思勖去接的这个人名字就叫做宋璟。接他来是让他接着姚崇当宰相的,这个人这么不随和恰恰就是他当宰相的重要原因。这怎么回事呢?

画外音:

上一集讲到,因为姚崇辞职,宰相的位置出现了空缺,于是一个新人就被提拔上来了,他就是宋璟,如果说姚崇性格灵活善变的话,那么宋璟就是刚正不阿了,是出来名的直肠子,那么玄宗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和姚崇截然不同的人呢?宋璟身上的哪些素质打动了唐玄宗呢?

蒙曼:

我们上一集不是讲吗?开元四年的十二月,玄宗就接受了姚崇的辞职了,那么姚崇辞职谁来接班啊,姚崇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在辞职之前他给玄宗推荐了一个人,他推荐的这个人就是宋璟。别看当时玄宗已经想要让姚崇下台了,但是对于姚崇的眼光那是百分百放心的。所以对于姚崇推荐的人选,玄宗也是很放在心里的,很着重考虑的。

而且在当时推荐宋璟的还不是姚崇一个人,另外那个著名的伴食宰相卢怀慎他也推荐过宋璟,那我们讲了卢怀慎是在开元四年初就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曾经给皇帝上过一道仪表,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这辈子虽然没多大本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业绩,可是我自己觉得,眼光还是有的,这些年我冷眼旁观我也发现了几个人才。我想向陛下推荐的第一个人才就是宋璟,这个人是公忠体国,而且眼界高远,一定能协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陛下千万不要忘了他。

你看,姚崇和卢怀慎这两大宰相都推荐这个宋璟,可见宋璟当时也是众望所归。那么这两个宰相都推荐宋璟是不是就是宋璟拜相的唯一原因呢?说是重要原因可以,但是说是惟一原因肯定不行,因为我们多次强调了,玄宗他是一个遇事最有主见的人。当年他力排众议让姚崇当宰相,是出于自己的考虑。现在他换人,换宋璟应该也还有他的主观想法在里头,那么玄宗这个时候为什么就会选择宋璟来接姚崇的班呢?我考虑除了刚才所说的,宰相推荐之外,还有两个原因。非常非常重要。

哪两个原因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宋璟是武则天党政以来朝廷里一面道德旗帜,这话怎么讲,因为啊,在武则天以来的政坛上,宋璟一直是以反对派的形象出现的,反对谁啊,你看在武则天后期,宋璟是反对二张兄弟乱政的英雄,那么在唐中宗时期,宋璟又成了反对武三思乱政的英雄,到了唐睿宗时期,宋璟又成了反对太平公主干政的英雄。一直在当反对派而且反对的都是当朝权贵啊,所以宋璟也为此付出了好大代价。三次从中央贬到地方去。三落三起,一般人肯定就被生活磨圆了棱角了,可是宋璟不一样,宋璟人称“铁筷子”啊。宁折不弯。虽然说屡次失意,但是疾恶如仇的风骨始终没有改变。现在玄宗想要建立秩序了,想要建立道德了,这样铁骨铮铮、九死不悔的形象正是他对未来宰相的期望。

这是第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宋璟的政治眼界高,而且行政能力也是很强的,他的政治能力强,第一方面就表现在他的政治眼光上了,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在唐睿宗的时期,不是太平公主干权吗?所以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岌岌可危,当时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解决方案来,说让太平公主离开长安,让李隆基的两个哥哥也到外地去。让李隆基的两个弟弟担任太子卫队的统帅。这个解决方案是谁提出来的啊。很多人说这是姚崇提出来的,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对。这个提案是姚崇和宋璟一起提出来的。能够在这样的大关节上和姚崇想到一块儿,提出这么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宋璟的政治眼光是很高的。这是政治眼光,我们再来看具体施政能力。办具体的事他行不行呢?他也不错,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宋璟在回长安当宰相之前,是担任广州都督。广州现在是国际性大都会了,但当时可不是,当时它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太好,而且是卑热潮湿,所以老百姓都住什么样的房子呢?住那种竹子搭的房子,就是主题结构是竹子的,上面盖上茅草顶子。这样的房子呢?其实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结果,而且通风透光效果还不错,可是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什么缺点呢?它所有的材料都是易燃物品,所以它不经火烧,一着火就满城连成一片了。每次一着火半个城都完了。这个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宋璟一到广州都督的任上,马上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作。怎么改造的啊?宋璟是北方人他熟悉烧瓦的技术,不是说他本身会烧瓦,但是他知道瓦的好处在哪里,他就招了一批工匠,让他们教给广州人怎么样烧瓦。教会了广州人之后,广州从此就有瓦顶的房子了,这个瓦的防火性就好很多了,另外宋璟又把广州的街道给拓宽了,店铺与店铺之间的距离也给增宽了,提高了它的防火指数了吗?所以经过他的一番治理,广州就出现了宽敞明亮的街道和比较安全的住宅区、商业区,这是一项善政。老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事当然也传到玄宗这儿了。玄宗对他这个举措也很是满意。

你看宋璟他有着不凡的政治眼光而且多次贬官熟悉各地的情况,他又擅长处理每一个地方的具体问题,这不是当宰相的好材料吗?所以因为有贵人力荐,因为道德高尚又因为政治能力强,玄宗就千里迢迢地把宋璟从广州给调回长安,让他担任中书令。而且为了隆重起见,还特地派大宦官杨思勖作为皇帝的特使去接他。可是没想到宋璟他居然会不理杨思勖。按照我们上一集讲的,打狗要看主人这个原则宋璟不理杨思勖玄宗会不会觉得很难堪,很不高兴啊。玄宗他没有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代一直讲究内外官之间是不得交通的。所谓内官就是指宦官,所谓外官就是指朝官就是指大臣,大臣和宦官之间不能够互相勾结。是为了防备他们串通一气蒙蔽皇帝。所以呢?本来一个宰相和一个宦官之间就要避嫌疑。不过我们也知道这种话一般就是一个原则,谁也没有那么死心眼,见到人家大宦官就干脆不理人家,一般人觉得巴结还来不及呢?可是没想到宋璟就这么死心眼,就这么坚持原则。所以一路上就是不跟杨思勖说话,我们也知道,当时唐玄宗对于像姚崇那样处处讲变通的这个风气已经看不惯了。现在居然来这么一个坚持原则到不通人情程度的宰相,玄宗觉得心里很美啊。这个宰相讲道德,守规矩这是个正人君子啊。让他办事我放心啊。就这样呢?宋璟在皇帝的满心期待之中开始了他的宰相生涯了。那么宋璟执政都有哪些表现呢?

画外音:

在蒙曼老师看来,宋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能力都不错,这当然是宰相的最佳人选,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宰相是百官之首,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很多人声望都不错,但是,放在宰相的岗位上并不能够愉快胜任,那么宋璟能够达到唐玄宗的期望吗?他在宰相的职位上表现如何呢?

蒙曼:

我总结,宋璟做的第一方面的事情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守正。所谓守正就是坚持原则,坚守正道。怎么叫做坚守正道呢?我觉得有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坚守正道的,第一方面的表现叫做直言极谏。宋璟和唐初的一个著名的谏官魏征很像。就喜欢上谏。而且就喜欢直谏,就是不是拐着弯说而是直勾勾的直截了当的说,怎么叫做直言极谏呢?我也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呢,是关于人家唐玄宗儿女的,唐玄宗那个风流天子嘛?儿女很多,预期之中的儿女更多,所以就想给孩子都取一些好名字。有一天就把宋璟给叫来了,说宋爱卿你这个人文化程度很高很有文才,请你帮我给王子起30个名字,再给公主起30个邑号,名字不用解释了,邑号是什么啊?邑号是公主的采邑的封号,就是公主封地的封号。比方说我们讲安乐公主,安乐就是一个封号它不是一个名字,因为中国古代讲究女性的名字是不能轻易告诉别人的,所以能够公布的只有邑号。给预期中的30儿子起30个名字,预期中的30女儿起30个邑号。这事没有问题,可是玄宗错就错在他不该又跟宋璟补充交代了一句话。他交代什么呢?他交代说啊,拜托你在30个名字和30个邑号之中,特别给我起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和一个极好听的邑号让这个名字和那个邑号和其他29个人截然分开。让人一看就觉得与众不同。大家说玄宗他要干吗啊,很明显他心目中肯定有一个特别宠爱的小王子,还有一个特别宠爱的小公主,他想给他们起一个标新立异的名字,让他们跟别人不一样。这个特别得宠的王子和公主是谁啊。我们以后会讲到,那本来皇帝这样交待一般人办也就办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宋璟坚持原则,他不干了,他说陛下,你既然做了皇帝就应该有一颗公正的心,现在你让我起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和特别好听的邑号,说明你的心已经不公平了。你对孩子不公平这是因为什么啊,当然是因为你对孩子们的妈宠爱程度不一样,你宠爱哪个妃子,喜欢那个孩子这是你的感情问题,我管不着。但是感情不能冲击原则,不能冲击公平的这个原则,否则后宫就会出事,国家也会出事。现在我头脑里这30个名字和30个邑号都已经起好了,我个人觉得都挺好听的,您要说哪个特别好听,对不起,没有。

那么唐玄宗被宋璟给驳回去了,他怎么办啊,他没办法,他还得表态,你说的是,我回去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以后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是第一个事情。针对人家儿女的。

再举一个例子,针对人家岳父的。开元七年的时候,唐玄宗的岳父叫做王仁皎去世了,这王仁皎是玄宗的王皇后的父亲,所以王皇后还有他哥哥这两个人就恳请玄宗给他建一座大坟。大坟大到什么程度他们想建一座五丈一尺的坟。五丈一尺这个数字是哪儿来的呢?他们是比照着唐玄宗的外祖父来的,唐玄宗的外祖父也就是窦太后的父亲他那座坟就高五丈一尺,玄宗想这个大坟不就是增加点人工的事吗,就答应了。可是他答应了宋璟又不答应了。宋璟说啊,这个王仁皎是一品官,依据制度一品官的坟应该高一丈九尺,如果这个人陪陵的话可以追加到三丈,但是绝对不可以达到五丈一尺,制度一旦订立就必须遵守,否则以后谁还尊重制度。所以王仁皎这个坟不能这么高,玄宗很为难啊,就说那过去我的外祖父窦太后的父亲他的坟怎么就可以到五丈一尺呢?宋璟说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我不是宰相啊,我要是宰相我能让他违规建这么高的坟吗?他已经错了,陛下您能一错再错吗?再说了我为什么劝谏您我也不是为了什么私心杂念的,我是想成就王皇后俭朴的美德啊。也是想成就您遵纪守法的名声啊,所以您好好考虑考虑吧。

那么玄宗一听又没折了,这个大坟也没建起来,还倒贴了人家宋璟400匹彩娟作为对人家的奖赏。这是对玄宗的岳父,再举一个例子对玄宗本人的。玄宗本人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开元五年有一次发生日食了,中国古代讲天人感应嘛,既然发生日食就意味着皇帝的道德还不够纯熟,还有再进步的空间。所以玄宗也挺重视的,马上就减善撤月,而且发了好几道制书给宰相机构,让他们也赶紧做点什么关心百姓生活,劝课农桑之类的事情。这事本来不错吧,可是宋璟还是不满意,他又给玄宗上谏了。他说陛下,你这涉嫌作秀啊,如果是需要修德的话,修的是什么,修的应该是你的内心,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我是不是没有做到亲君子远小人啊,我是不是有过于多的女宠啊,你应该真诚地反省自己,而不是一道又一道发制书。你发制书给谁看啊,这不是在做宣传吗?这不是涉嫌形式主义吗?把玄宗也是噎得够呛,大家想,宋璟这么一上谏岂不是把人家玄宗一家子都得罪光了,从儿女得罪到丈人再得罪到本人。当时人也替宋璟捏了一把冷汗,玄宗对于宋璟这样的上谏他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资治通鉴》有一句总结说得非常非常地好,说宋璟直言极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什么意思呢?宋璟的这些劝谏,搞得皇帝很怕他。当然也很敬重他,虽然好多时候并不符合皇帝本来的心意,但是皇帝还是会委屈自己,去尊重他的意见。皇帝为什么会委屈自己去尊重他的意见啊,很简单啊,因为人家宋璟坚守的是正道啊,是原则啊。官大,大不过正义,这是守正的第一表现,直言极谏。

第二个表现是不树私恩,这个我们也举一个例子,什么叫不树私恩呢?开元五年的时候关中欠收了。政府都吃不上饭,所以玄宗只好带着整个政府班子去到东都洛阳去,按当时的说法这叫做就食,追着粮食走。那么大批人马前往洛阳,中间好多问题啊,在河南境内,在崤山的山谷遇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堵车了。玄宗人马很多,崤山的山谷很狭窄走到这儿一下子交通拥堵,大批人马是进也进不去,退也退不出。耽误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过去,这个事情应该说跟好多因素都有关系,跟崤谷的自然地理状况啊,跟玄宗带的人太多啊,都有关系,可是玄宗不这样想啊,他是勃然大怒就认为这是河南的地方官和他派去打前站的那个官员叫知顿史,这个官名叫知顿史的没有做好工作。如果你们做好工作可以提前在这儿指挥交通,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把这两个人免官算了。玄宗呢?做出这种不太人性化的决策,宋璟肯定是不干啊,宋璟马上就劝谏,说皇帝啊,你还年轻你是第一次出巡,你就因为道路状况不好,因为交通堵塞你就想罢免两个官员,那以后别的官员会怎么看你啊,肯定觉得你讲排场、爱享受。所以肯定你以后再出巡,到处都搞那种形象工程。最后遭殃的是老百姓啊,玄宗一听有道理啊,说那这样吧,我就让这两个人官复原职好了。宋璟说,可别,您别这样做,您说要把他们免官,因为我一句话您又说让他们官复原职,他们不是就恨您感激我吗?这不就涉嫌臣子我树私恩吗?可不能这样做,玄宗说不这样做怎么做啊?宋璟说很简单你还是照样免他们的官,让他们在朝廷里戴罪,然后您再主持召开会议,说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对他们的过失不予追究,让他们官复原职,这样他们不就感激您了吗?那玄宗一听多高兴啊,这是中国古代大臣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啊,叫功归于上,过归于己。虽说是个原则可是一般人很难做到,因为这不符合趋利避害的基本人性。可是一般人做不到宋璟他就能做到,他这样不树私恩,玄宗不就高看他一眼吗?这是守正的第二个方面,不树私恩,不搞个人崇拜。

第三表现是严于律己,怎么叫严于律己呢?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开元七年的时候,一年一度的选官工作又开始了,大批的候选人就云集到吏部来接受挑选,那么唐朝的情况呢,跟我们如今的情况也有类似之处,反正是候选人多,但是官缺特别少,是属于僧多粥少的局面。每个候选人肯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想方设法要把自己推销出去。有一个候选人叫做宋元超,他就对吏部的官员讲,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吏部的官员看了看档案说你是宋元超啊,上面写着呢?宋元超就说了我不仅仅是宋元超,我还是宰相宋璟的叔叔。这话说得很明显你得看见我是宰相叔叔这个身份你得关照我。吏部当然也很当回事了,宰相的叔叔可不是想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要给他一个官做,这事马上就要办成了。可是没想到又被宋璟给知道了,宋璟知道之后他也没有通过私人关系找那个官员,他是直接给吏部发了一道公函。他是这样说的,说这个宋元超是我的一个远房堂叔,没错。但是他平时常住洛阳,我常住长安,我们俩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道,他如果不暴露自己的这个身份的话我肯定会不管这事了,你们秉公守法,你们觉得他该留则留,该放则放。可是现在他既然暴露这个身份了,那没办法只能是矫枉过正,不管他的资历如何,不管他在你们眼里表现如何,今年绝对不能让他当官,一定他就得落选。

那你看宋元超白闹了这么一场,反倒把自己的前途给断送了。他这么严格要求亲戚,不是和要姚崇当年纵容儿子招权纳贿,形成鲜明的对比吗?我们举了这么多宋璟守正的例子,大伙儿可能就有点感觉了,说原来所谓宋璟守正就是处处和姚崇对着干啊。你看姚崇他是柔顺、宋璟就直言极谏,姚崇搞小集团,宋璟就不树私恩,姚崇不能够严于律己,人家宋璟能严于律己,能约束亲戚。难道处处和姚崇对着干,就是好宰相吗?

画外音:

宋璟耿直的性格和秉公办事的风格,就连唐玄宗也无话可说,宋璟真正为自己在宰相的岗位上加了分,宋璟的这种不徇私情的做事风格,让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前任宰相姚崇。姚崇是一个特别讲变通的人,他的处事方式和宋璟完全不同,似乎宋璟一上台就处处和姚崇对着干,那么和姚崇不同就是一个好宰相吗?宋璟和姚崇在执政纲领上真的有区别吗?

蒙曼:

我们刚才说姚崇是好宰相,和他对着干也是好宰相,这个有点说不通啊,没错。说宋璟处处和姚崇唱反调只是问题的一面,在问题的另外一面,宋璟是和姚崇保持高度一致的。这也就是说宋璟他第二个方面的表现,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叫做萧规曹随。萧规曹随好多朋友都知道,是说西汉初年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宰相叫箫何,他很能干把所有的制度都制订好了,接着他当宰相的叫曹参的那个人就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一点都不敢改动他的措施从而创造出汉初社会良好发展的局面。

唐朝,姚崇和宋璟之间也是这个关系,姚崇这个人虽然权诈了一点,虽然在道德上没有那么高明,但是我们也说过他的那个《十事要说》也就是他的施政纲领,那是对时局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一点错都没有的。对于姚崇《十事要说》里所提出来的施政原则,施政方案宋璟是一丁点儿都不会做更正,反而是忠实的执行姚崇的路线方针。这句话怎么讲,怎么叫做宋璟忠实执行姚崇的方针。我们也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唐朝北方有一个少数民族叫突厥,突厥当时兵力很强盛,也是唐朝最大的一个敌人,不过突厥既然强大吗?它就不仅是唐朝一个敌人了,它在草原上也称王称霸。对那些小的部落,它也有事没事就打人家。开元四年,突厥的首领名字叫做默啜,他就带着突厥兵去侵略一个草原上的小民族,叫拔曳固去了。拔曳固小,突厥大,所以一打仗肯定是突厥胜了。这个默啜很开心啊,带着大批的战利品就往回走。路上一点防备都没设,可是没想到,人家拔曳固这个部族派了一个小分队赶到他们前头去了,就埋伏在默啜他们走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在一个柳树林里了,好,等默啜带领人马从这儿一过,人家这个小分队一下子从树林里杀出来,很快默啜的首级就在人家拔曳固的手里了。我们看默啜作为突厥领袖一生大风大浪经历了无数啊,没想到这次在小河沟里翻船了。那么就在默啜出事的时候,唐朝正好派了一个使者名字叫做郝灵荃出使突厥,郝灵荃就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变故,拔曳固他作为一个弱小民族,他把突厥首领的脑袋给砍下来了,他心里也是惴惴不安。也一心希望再依傍一个大国好保护自己。一看唐朝的使者郝灵荃在那儿,赶紧乖乖地把这个默啜的头献给郝灵荃了,这是烫手的山药,我们不要了,给你们吧。郝灵荃一看默啜的首级在手里,心理那是高兴死了,心里想这是我们大唐的头号敌人,居然脑袋在我郝灵荃的手上,这是天助我也,我把这个脑袋带回去这不是不世之功啊,多大的功劳啊。肯定能给我一个将军当吧,香车、美女那更是不在话下了,所以想到这里珍重地就把默啜的头给抱在怀里,一路当宝贝一样给抱回去了,回到长安呢?宋璟是宰相,宋璟怎么奖赏他的啊,宋璟都没太搭理这个郝灵荃,就跟他讲一路辛苦了,回去休息着吧。慢慢等吧,这个郝灵荃就在家里等,今天也等,明天也盼,从早晨盼到晚上,盼了整整一年,终于委任状下来了,宋璟给他一个什么官呢?给了一他一个四品的郎将,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四品的郎将按照我们这些没当官的人讲也不错了,四品官了。可是这跟郝灵荃的期望值相差太远了,他觉得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局面啊。所以就嚎啕大哭,而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过几天连气带病带饿就死了。好不容易抱一个脑袋回来,最后还要了自己的命了。

大家说宋璟对于郝灵荃是不是过于薄情了啊,他是凉薄了一点,因为把这个突厥首领的脑袋能够给带回来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按照一般的想法,给的赏赐要比这个高一点。可是宋璟他为什么就不给他更多的奖赏呢?很简单啊,因为姚崇在他的《十事要说》里提过一个重要的原则我们当时给大家念过,叫做臣请陛下三数十年,不悻边功,可乎。什么意思呢,在三十年以内陛下不得奖励军功,这是姚崇订立的一个基本国策。因为当时唐朝还在拨乱反正期间,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对于姚崇这样一个方略宋璟是完全认可的,因为他知道打仗打的是什么啊,打的是钱和人命啊。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他就害怕,如果说厚赏郝灵荃那别的将领就会想,得立功啊,立功就能升官。他们就会想打仗,皇帝又是一个年轻人,本身又很有英雄气,万一在那些军士将领的唆使之下,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怎么办?那就是国家的重大灾难,是老百姓的重大灾难啊,所以还不如防患于未然,一开始就薄待郝灵荃一下。让那些将领知道打仗不是什么好事,皇帝也不太看重,以后你就别轻易就说打仗的事了。

那么我们说这个事情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我们就想告诉大家,在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上,宋璟是和姚崇保持高度一致的,而且可能做得比姚崇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姚崇选宋璟接班那是选对了。

现在我们说了关于宋璟的这么多业绩了,我们就得总结一下,这个宋璟当宰相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如果我们把姚崇定位为一代能臣的话,那么宋璟应该说是一代贤臣,姚崇的身上让我们隐约看到了唐朝初年房玄龄的影子,宋璟身上我们就隐约看到魏征的影子了,无论是魏征还是宋璟其实都是坚守儒家道德的人物,身上打着很鲜明的儒家烙印。怎么叫做儒家烙印啊,就是重道德、讲原则,通过对于道德和原则的坚守,宋璟就把姚崇当政时期一些过于权诈的习气给改掉了,提高了政治家的道德品位了。同样,通过对姚崇的一些真正大政方针的坚守,又保持了政治的稳定性。所以说道这里,我们就得赞一下唐玄宗的用人方略了。唐玄宗真是了不起啊,他让宋璟接姚崇的班,那对唐朝是太有好处了,不仅对唐朝太有好处,对于姚崇和宋璟这两个人也是太有好处了,就是他这个伯乐的眼光成就了这两个千里马啊。我们讲到唐朝的贤相,那都是前称“房杜”后称“姚宋”。这两个人的名声是从哪儿来的?是他们自己干出来的,但是也是玄宗看出来的。所以《新唐书》有这样一个对这两个人的全面评价我觉得特别到位,它是这样说的,“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说姚崇这个人善于应变,善于开创局面,宋璟善于坚持原则,善于维持局面。这两个人虽然他们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同样对于治理都是有好处的,这简直是上天降下这么两个人,让他们辅佐唐朝啊。其实是不是天降的啊,不是啊,是人家唐玄宗选出来的,那么宋璟呢?他一生非常耿直,也因为这个耿直倍尝艰辛,到玄宗手下他这个耿直终于找到用武之地了,那么玄宗和宋璟之间这种君臣遇合的关系会一直维系下去吗?对于唐王朝的未来,唐玄宗究竟有着怎样的构思呢?咱们下集再说。

同类推荐
  • 权路巅峰

    权路巅峰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 大唐最驸马

    大唐最驸马

    穿越大唐!李轩本想低调做人,发家致富,闲着没事怼怼系统这2B跟大唐这群土鳖,但是实力不允许…拥有刁民想害本大爷!李老二:李轩你啥时候娶我女儿?公主:轩哥,咱们浪迹天涯吧!…
  • 大汉从吹牛开始

    大汉从吹牛开始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群:389849244
  • 回到明末当屠夫

    回到明末当屠夫

    明朝末年,大厦将倾。在满清黑暗统治到来之前,一个牢头被迫站出来,高举义旗。贪赃枉法者,杀!通敌卖国者,杀!鱼肉百姓者,杀!临阵不前者,杀!后金人凡身高及马鞭者,一律杀无赦!我是屠夫的儿子,不光能杀猪,还能杀人!PS:感情线,争霸线交织,看不惯作者君的,请大嘴巴抽死我
  • 大周江山志

    大周江山志

    惶惶大周,危机四伏,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妖人兴风作浪,我大周,可是要亡了?
热门推荐
  • 牡丹圣子

    牡丹圣子

    牡丹花下降下一灵童,经过修炼成为财神爷下的一位招财童子.一身的灵性,锄妖邪,惩贪官,为民间做了许多好事,每做件好事就积下福德,福德让他一身好的修为与品质,最后成为财神爷下一位招财童子.
  • 我和神仙交朋友

    我和神仙交朋友

    叮玉皇大帝加你为好友,恭喜你抢到了红包。李潇洒用着诧异的目光看着这个变异的手机
  • 剑道魔法

    剑道魔法

    武技与魔法的碰撞,是冰火相争,还是华丽赞歌。
  • 香巴拉迷踪

    香巴拉迷踪

    失落的藏地文明,诡异的远古宝藏,神出鬼没的探险之路。一张突如其来的人皮唐卡,几位各怀鬼胎的青年男女,在变幻无常的生命禁区,探索尘封在地底世界里古藏王的秘密。隐藏在冰雪中的雪国浮屠城,里面真有他们要找的东西?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底下,是谁修筑了空行无量宫?藏着象雄王国最后的大鹏勇王里弥嘉尸身的祭坛,能否改写已成现实的历史?是什么原因让繁荣的古格王朝突然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史书上找不到一点痕迹?留在象泉河畔土山上的断垣残壁,能否成为寻找香巴拉天堂最后的路径?千山万水总是情,点个收藏行不行?
  • 毒医大小姐:三界称霸

    毒医大小姐:三界称霸

    既然有人欺负我,那我就不要装什么傻子了。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哪里存在着什么同情心直到他们一个个的出现,她慌了他们是助她一臂之力的还是............
  • 从人生到堕落时代

    从人生到堕落时代

    人生的时光无忧无虑,但故事的结局也在开始,从年少走向成熟。每个人生都不同从这里开始。
  • 超神学院之逍遥王

    超神学院之逍遥王

    现代最后一名修仙者陆天,在渡劫飞升的时候遭到了域外天魔的袭击,一场大战之后,陆天惨胜,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雷劫,陆天只好逃进时空通道,最终还是遭到了雷劫的袭击,时间轮盘耗费本源之力,阴差阳错使陆天重生在了三王时代,开启了四王时代。
  • 战机:天空中的较量

    战机:天空中的较量

    本书介绍了军用飞机的相关知识。全书系统地讲述了军用飞机的诞生历史、发展过程、制造工艺、军事作用等知识,并按类型介绍了世界各国共百余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精美准确的图片,能让读者迅速了解军用飞机这一科技含量极高的国防武器,并对世界各国的空军力量有进一步的认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京媳妇

    北京媳妇

    四个外地女孩嫁给北京男的家长里短,纯属记录生活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