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4100000009

第9章 金戈铁戟(3)

西周初期铜器《静簋》的铭文记载,周王命静到学宫主持教射,在那里学习射箭的有好几位贵族;后来,周王和其他贵族大臣也跟他学习;静诲人不厌,得到了周王的嘉奖,赐给他玉器;为纪念此事,静特地铸造了这件铜器,子子孙孙永远保存。这是周时重射的一个佳话。

《韩非子·喻老》则记叙了一个诸侯习御的轶闻。战国初年,赵襄子向著名的御师王子期学御,业成后与子期相赛,但换了三次马都不能取胜。襄子就责备子期教他御术时留了一手。子期回答:“驭车的技术,臣已经毫无保留地教给君王了,只是在运用上君不如臣罢了。控马驭车,贵在马体安适于车,人心调协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如今君王稍落后就急于追上臣,一领先又担心臣赶超,心思全在臣的身上,哪还顾得上调协马匹;这就是君王落败的原因。”

记载周王学射的《静簋》铭文拓片应该说,对于弓射之术,历朝历代都甚为看重,控马驭车之术,也代有传承,但射和御相结合以及贵族对御的重视,却是周代的特色。《左传》中描写战争,往往明载君王和将帅乘车的御者之名。这些人都是有身份的贵族,而绝非普通的厮役仆夫。这种情况,是后代所看不到的。

周人的习练射、御,不仅施之于学宫教场,还经常性地通过狩猎来进行,即所谓“田狩以习战阵”。在这类活动中,射和御密切协同,具有强烈的实战性。《诗经·小雅·吉日》有生动的描写:

吉日维戊,

既伯既祷。

田车既好,

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

从其群醜。

……

既张我弓,

既挟我矢。

发彼小豝,

殪此大兕。

……

十二、横槊赋诗

《南齐书·垣荣祖传》称,三国时曹操、曹丕父子“上马横槊,下马谈论”,于兵戈浮云的战乱之中,不失其儒雅之姿。后来北宋大文豪苏轼夜游赤壁,感事慷慨,撰写千古名篇《赤壁赋》,遂由此而想象出曹操挥师南下,兵陈赤壁,“洒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壮丽一幕。

所谓槊,乃是矟的别写。东汉刘熙《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日矟,马上所持,言其稍稍便杀也。”可见稍是骑兵使用的长矛,标准长度为一丈八尺。《艺文类聚》卷六十引《通俗文》也说:“矛长丈八者谓乏稍。”按汉代一尺合今23厘米或略多,如1988年陕西凤翔唐志庄东汉墓出土彩绘骨尺长23厘米,1972年江西南昌施家窑东汉墓出土铜尺长23.9厘米。因此矟的长度,为4.14~4.3咪。“稍矟便杀”者,是形容这种矛极为细长,便于击刺。

自东汉晚期以来,骑兵越来越流行用稍。时人也将矟称为“马矛”。《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记,公孙瓒所用的马矛,“两头施刃”,大概是柄的两端都装有矛头。《梁书·羊侃传》记,南朝梁时曾制成“二丈四尺长”的“两刃矟”,由名将羊侃试用。他“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后来者为一睹风采,纷纷爬到树上观望。在场的梁帝风趣地说,这些树恐怕要因此折断了。一会儿,果然有树折断。后人因称此矟为“折树矟”。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上用骑兵魏晋南北朝时,人们也将矟称为“丈八蛇矛”。丈八是矟的标准长度;蛇矛,大概取其细长如蛇之意。《晋书·刘曜载记》所录《陇上歌》唱道:

陇上壮士有陈安,

躯干虽小腹中宽,

爱养将士同心肝。

聪文马铁锻鞍,

七尺大刀奋如湍,

丈八蛇矛左右盘。

…………

这又不禁让人想起三国猛将张飞的武器。《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写道,刘备在长坂决战失利后,节节败退,追兵不断迫近。张飞率20余骑殿后,“据水断桥,嗔目横矛”,大喝:“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敢近者。《三国志演义)将“矛”形象化为“丈八蛇矛”,是完全合理的。但近世画家图绘三国故事,都将丈八蛇矛的矛头画成扭曲如蛇的形状,三国戏中张飞的兵刃,也是这个样子,不知道究竟是谁模仿了谁。历史上是不存在这样的武器的。

由于矟的柄很长,又于马背上运用,不易掌握,故需要有较高的技法。南朝梁简文帝曾著《马槊谱》,对用矟的方法进行总结。他在序言牛说:“马槊为用,虽非远法,但近代相传,矟已成艺。”可惜此书久已失传。南北朝时,因用矟极广,以致人们也将步兵所用的长矛称为“步矟”。

十三、唐宋时代的枪

清人在彭,

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

河上乎翱翔。

——《诗·郑风·清人》

尽管矛的历史远比戈和戟久远,尽管夏商以来它也一直是中国军队使用的最主要的格斗武器,但在先秦时期,由于戈戟类句兵的盛行以及中国古人对句兵的异乎寻常的重视,矛的声名似乎一直未能得到舒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句兵由衰微而最终退出战争舞台,矛开始在长柄格斗武器中独领风骚。这个时期稍的盛行就是体现。

隋唐以后,矛的使用越来越广,并因多种多样的需要,衍化出纷繁复杂的品目。

隋唐以来,矛类兵器多称为枪。《通俗文》曰:“剡木伤盗为枪。”南北朝以前,枪多指尖木椿,还有其他一些用法,但很少用指矛。不过,江淮一带的方言也称矛为钅从。晋郭璞说纵的读音是“错江反”,正同于“枪”。后来人们普遍称矛为枪,或许就是渊起于古音上的这种联系。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枪主要有四种,“一曰漆枪,二曰木枪,三曰白干枪,四曰朴头枪”。漆枪是骑兵使用的长矛,即矟;木枪是一般步兵使用的矛;白干枪和朴头枪分别是羽林和金吾所用的特制矛。唐代法律,禁止私人持有矛稍,因为它们是当时最有威力的格斗兵器。

史书记载,唐初名将程知节(即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即尉迟恭)都善用马矟。《旧唐书·程知节传》称他“少骁勇,善用马稍”,后来的《说唐》却把程咬金描写成使大斧的粗人,武艺不很高明,只有三板斧,三斧不能胜敌,就只有落荒而逃了。这是民间说书人的创造。尉迟恭用矟更有绝招。他善于避矟和夺稍。《旧唐书·尉迟敬德传》称他常单骑突入敌阵,敌军长矟攒刺,都能避过,并夺敌矟反刺。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也善用矟,但一次与敬德比试,不仅刺不中敬德,反被他三次夺走了矟。

宋代矛枪种类极为纷繁。北宋《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载有“枪九色”,即当时最主要的九种枪。其中,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是骑兵用枪,或杆上施环以利马上执握;素木枪、项枪、锥枪是步兵用枪;梭枪即投枪,又称飞梭枪;槌枪教阅用,木为圆首,无铁刃;太宁笔枪因形状似笔而得名,其枪刃下数寸施小铁盘,皆有刃,以防敌人捉拿抢夺。此外,同书前集卷十还载有五种攻城专用之枪: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拐枪;卷十二载有三种守城专用之枪:拐突枪、抓枪、拐刃枪。这些枪有的是为在地道内作战而特别设计的,如枪柄很短、柄末端装有横把的拐枪,专用于掘城将透时迎敌。

《武经总要》中的“枪九色”图宋时人们还利用火药创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陈规守德安府,“以火砲药造下长竹杆火枪二十余条”,以为守城之用。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金军守开封,创用了“飞火枪”,其制是将“二尺许长”的一个纸筒,内装火药与铁滓、磁末,绑于枪锋之后,“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

最初的火枪都是冷、热复合型的兵器,既能喷射火焰烧灼敌人,又可以枪锋刺击。“火枪”的本意大概就是“发火之矛枪”。“飞火枪”一名,更为形象。后来随着火药、火器技术的发展,火药筒逐渐脱离矛枪而成为独立的管形射击火器,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火枪”。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制造的“突火枪”,就是一种独立的管形射击火器。据《宋史·兵志》记载,其制“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砲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子窠”是对射击火器发射物(弹)的最早命名。这种武器虽然仍名为“枪”,但与以尖锋刺人的矛已毫无关系。于是,“枪”字的内涵就被我们的祖先从冷兵器扩大到了火器。

十四、飞铤电激

东西方古代军队虽然都以矛为主要的格斗武器,但用矛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往往各有特色。

在地中海地区,人们不仅以矛格斗,而且流行投掷的用法。古希腊人喜用投枪是闻名于世的。他们甚至将投枪列为奥林匹克竞技的项目之一,是为标枪。在遗存于世的古希腊艺术作品中,我们时常能够见到手执投枪的武士或投掷标枪的竞技者的形象。比如公元前6世纪的著名陶瓶画《阿喀琉斯和埃亚斯玩骰子》,所描绘的两位将领各手持两件投枪。

罗马人大大发展了投枪的使用技术。他们的方阵密集齐掷投枪战术,使他们的任何敌人都闻之丧胆。古罗马投枪有重型和轻型两种。重型投枪的矛头长约70厘米,木柄直径约7.5厘米,长1.4~2米,通常外包金属皮。轻型投枪的长度与重型投枪相同,但柄的直径只有3厘米,可以投掷较远距离,穿透力则稍差。为防止投枪掷出后再被对方反投回来,古罗人对投枪作了巧妙的改进:一是将固定矛头和木柄的销钉换成木质的铰钉,当投枪击中对方的盾牌或其他硬物时,铰钉立即折断,矛头便与木柄松脱,无法再用;二是将矛头的中间部位做得很细,而且采用较软的金属,使其投出后碰到硬物便弯折报废,但矛尖部仍采用坚硬的金属,不影响杀伤力。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商周以来一直不流行投枪,更没有发展出罗马人那样的齐掷投枪战术。关于投枪,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些零散的材料。

汉代人将投枪称为铤。《释名·释兵》说:“铤,延也,达也,去此至彼之言也。”也就是说,由此掷出,以达彼处。东汉马融《广成颂》描写田猎场面:“飞铤电激,流矢雨坠,各指所质。”把凌空的飞铤比作闪亮的雷电,非常形象。《晋书·朱伺传》记载,东晋将领朱伺曾在一次战斗中接住敌人掷过来的铤,又反投回去。

关于铤的形制,《说文解字》说: “铤,小矛也。”《史记·匈奴列传》嗉隐引《埤苍》说:“铤,小矛铁矜。”矜是古人对矛柄的专称。看来,这应是一种铁柄的小矛。湖南资兴东汉墓中曾出土两件小铁矛,柄也是铁的,与矛头连锻在一起,并做成竹节形,一件全长1.3米,另一件全长1.57米。这显然就是铤。但汉代人有时也用“铤”指称手持格斗的普通矛。如司马迁说匈奴人“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就是此意。这是需要辨别的。

宋代人称投枪为梭枪或飞梭枪,“以其如梭之掷”。但《武经总要》说:“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撩以掷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可见中原还是用得不多。

明代名将戚继光的军队中有藤牌手,他们有时也配备“标枪”,对阵时先以标枪掷敌,然后以腰刀与藤牌配合格斗。具体用法是:“以标执在右手,腰刀横在牌里,挽手之上,以腕抵住。待敌长枪将及身,掷标刺之。中与不中,敌必用枪顾拨,我即乘隙径进,急取刀在右(手),随牌砍杀。”(《纪效新书》卷十一)这应是借鉴了南方某些民族的方法,籐编的盾牌也是出自南方。

使用投枪最盛的大概是明代的水军。据《武备志》记载,明代水师所用投枪有两种。一称“小镖”,即一般的投枪,长七尺(约合2.2米),枪头用钢铁制做,枪柄用竹或木,“船内兵俱习”,“掷之如雨”。现藏日本的明入绘《倭寇图卷》中有明军与倭寇水战的场面,把投枪“掷之如雨”的景象画得相当真切。明代水军用的另一种投枪称为“犁头镖”,也长七尺,但枪头大而重,用于从桅斗上下掷敌船,“中舟必洞,中人必碎”。

十五、金银钿莊唐大刀

南北朝时期,短柄铁刀出现新的式样,其突出特点是柄末端没有圆环。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壁画中的人物,所佩就是这种刀。至唐代,无环首短柄铁刀日益流行,逐渐成为刀的主要类型。其基本形制是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柄、身相交处设椭圆形护格。刀柄构造一般是在铁茎外包裹木把,缠绕丝绳,柄首包裹金属饰件,柄末端通常有一个小孔,以穿饰纽带,但不设圆环。敦煌第45窟中有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壁画“胡商遇盗图”。强盗所执兵刃就是这种刀。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中的佩刀仪卫和持刀武士,所佩持的也是这种刀。

隋唐时期,短柄长刀通称为“横刀”。《唐六典·武库令》注:“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另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唐代军队,“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胡禄即箭菔,可见横刀与弓箭是唐代兵士必备的武器。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篆刻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篆刻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冀少峰自选集

    冀少峰自选集

    《冀少峰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冀少峰自选集》本分为三部分,现场、在场与再水墨。所收录的文章皆是近年来作者在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强烈的在场性,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历程和发展的脉络,从而洞悉当代艺术的本质。
  •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先秦遗迹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先秦遗迹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幻化成神

    网游之幻化成神

    二年前的不辞而别,今天我回来了。身怀超神兽血狼王的皇室血脉,肩上坐着万器至尊的千古灵器,各大超级魔宠层出不穷的相继出现,天下还不任我驰骋。时而忽明的记忆,让我那尘封的记忆慢慢浮出水面,我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答案就在不远处。而这这一切的一切就从灵舞这款游戏开始。现在就出发...
  • 沐予晴空

    沐予晴空

    独自在外打拼的大龄剩女祝筱晴,在亲妈的威逼利诱下只好选择相亲,遇到了一个小自己三岁的男孩,本以为这会是个没有开始的故事,却没想到,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开始了甜甜的爱情……“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男人不可辜负。”沐雨眉头一皱,“什么?你还想要别的男人?”“不不不,不敢不敢。有夫如此,哪敢造次。”祝筱晴连忙解释。“嗯,这样最好。”对面的某人笑了笑。“……”
  • 惹火辣妻:祁少,快来造二胎

    惹火辣妻:祁少,快来造二胎

    五年前,她被睡了。隔日,她拿着代孕来的钱匆匆逃离,没看清金主大人的脸。五年后,她又被睡了。夫家领着她上他家讨说法,扬言不给钱就生下孩子,让他身败名裂。男人居然笑眯眯地说“那就生下来吧”?她心如死灰,索性跟了他,踹了夫家,从此他带她走上翻身虐渣的开挂道路。终于有一天,她醒悟过来:你丫不是套路我吧?某人摸着她的肚子:老婆,二胎都快出生了,难不成你还想逃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庚纪之不灭十刑

    武庚纪之不灭十刑

    穿越重生出成了十刑,没有看过武庚纪,有一个加点外挂,系统不靠谱,被打上亡者之印,才开始真正的崛起。交流群:930389146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我唯一的日记本

    我唯一的日记本

    我就是一凡人,平凡的自己都看不下去,不过即使这样,我也依旧这么平凡下去。这是独属于我自己的一个日记本,你要看么?那么就看下去好了。本书全部会以第一人称称呼,至于怎么被人评价,我真的无所谓。很希望那些各据特色的职业的人也来写么,包括小学生哦。作品定位我也说不清,所以就这个样子咯,编辑大大滴辛苦了
  • 御千魂者

    御千魂者

    在灭亡的世界中无人知晓的剧场上,嘉许之光悬于天顶,而受属意的仅我一人。我的长枪犹如天脊,正面迎击席卷世界的恐怖。我的法力遍及八方,敌寇的首级与我的永生不朽皆已是我囊中之物。血流成河的地方便是我的国土,我是掌控毁灭的圣者,手握火焰沐浴颂歌的黑暗之主。本卷标题:砸门团之法环武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灵魂摆渡打酱油

    穿越灵魂摆渡打酱油

    声明:此书是我写经历完了灵魂摆渡3以后的时间,然后根据我心中所想加了个打酱油的角色,文笔有限,后面可能会越来越烂,因为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写的,喜欢看的点个收藏默默支持我,不喜欢的请移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