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81900000005

第5章 作家生平与思想的意向性考察(4)

布洛赫哲学的宗教倾向还表现在他在“自我的绝对孤独”的定义上所表现出来的对神秘主义传统的继承。他关于“自我的绝对孤独”的思想实际上兼有唯心主义与神秘主义两方面的特征。布洛赫认为:“唯心主义就是哲学的本源:其中包含着自我对于自身意识的孤独与孤寂的恐惧,而这一孤独与孤寂是神秘的”。在这里,布洛赫使用了“孤寂”(Abgeschiedenheit,或译“我死”)这样一个词,而这个词实际上来自于德国的神秘主义大师埃克哈特(MeisterEckhart)。它是埃克哈特哲学的中心概念之一,是“灵魂与上帝统一的前提”,也是“上帝在灵魂中诞生”的前提。在阐释特拉克尔诗歌的时候,海德格尔曾经将“孤寂”定义为一种神秘主义体验,认为它直接体现了精神(Geist)的本质:“更安静的童年的早先,蓝色的夜,异乡人的夜行小路,灵魂在夜间的飞翔,甚至作为沉落之门的朦胧——这一切都归属于孤寂。孤寂聚集了所有这些共属一体的东西,但这种聚集并不是事后追加的,而是孤寂在它们的已经运作着的聚集范围内展开出来的。孤寂是精灵的(geistlich)。‘精灵的’意味着某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某种源自精神并追随精神之本质的东西。”在海德格尔看来,“孤寂”就是“异乡人的坟墓”,“孤寂者也就是死者”。这一点可以说是与布洛赫的思想相契合的。

作为纯粹意识的“自我”是完全孤独的,并没有与“世界”发生联系。但是“世界”与“自我”之间又是可以发生联系的,那是因为“自我”具有与世界发生联系的能力,这就是自我的“意志自由”。这同时也是“自我”的另一个基本特质。布洛赫认为,“自由的自我”(dasautonomeIch)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我思”和“我活”。在这里,布洛赫实际上是将笛卡尔提出的那个着名的句子“我思故我在”加以推演,从中得出两个“原初直观”(Ur-Intuition),即“我思”(ichdenke)和“我活”(ichlebe)。在“我思”这个原初直观当中,我们所能够把握的“现象”或“本质直观”就是“思”(Denken)这样一个“纯粹现象”。从总体性(Totalit·t)上来说,“思”这一纯粹现象事实上可以等同于与其同样在直观被把握的纯粹现象:“意识”(Bewusstsein)。作为意识的主体,纯粹的自我是非时间性的,与世界没有任何关联。而“思”则是纯粹自我所进行的总体的意识行为,即纯粹自我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进行“思”这一功能的纯粹自我可以称之为“思维的自我”(dasdenkendeIch)。与此同时,作为纯粹自我的功能而言,“思”必然具有自己的目标(Ziel),而这一目标就是“真理”(Wahrheit)这样一个直观现象。与之相对,在“我活”这个原初直观当中,我们所能够把握的“现象”或“本质直观”就是“生活”(Leben)这样一个“纯粹现象”。从总体性上来说,“生活”这一纯粹现象事实上可以等同于与其同样在直观被把握的纯粹现象:“存在”(Sein)。存在的主体同样是纯粹自我。而“生活”则是纯粹自我所进行的总体的存在行为,它同样也是纯粹自我的功能。不过此时的纯粹自我需要称之为生活的自我(daslebendeIch)。与“思”一样,作为纯粹自我的功能而言,“生活”同样也具有自己的目标,即“价值”(Wert)这一直观现象。“思维的自我总是处于追求真理最大化的状态之中,与之类似,生活的自我总是处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状态之中。如果说对于‘思’而言,世界就是主体的‘真理设定’(Wahrheitsetzung)的话,那么从‘生活’的范畴来看,世界就是主体的‘价值设定’(Wertsetzung)。”

我们注意到,在布洛赫那里,“我思”和“我在”这两者并不像在笛卡尔处那样存在着推导的关系,而是两个平行且等价的先验直观。正如上面所言,布洛赫从这两个原初直观出发,从中把握到自我的两个最基本的现象,即“思”与“生活”。而透过这两个自我的现象,又可以直接把握到自我的两个最基本的活动:“思维”(Denken)与“感觉”(Fühlen)。我们可以笼统地说,感觉是“自我”在接受和吸纳“世界”,而思维则是“自我”在对“世界”作出回应。当然,这涉及到感觉与思维的对象性问题,我们将在下面谈到。但是不管怎么说,布洛赫将“思维”和“感觉”分别归属于“自我”(或“意识”)的两个不同层面,即“思维自我”(Denk-Ich)和“感觉自我”(Fühlen-Ich)。布洛赫认为,无论是思维还是感觉,都必然拥有一个对象或内容。例如,“我思”一定是“自我在思考某物”(DasIchdenktetwas),而“我在”也一定是“自我在感觉某物”。而这个内容又有内外之别,也就是说,思维和感觉的对象既可以是自我也可以是自我之外的事物,因此这个作为对象的某物(Etwas)就被布洛赫区分为“自我与非我”。

思维与感觉虽然是并列且等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事实相反,在布洛赫看来,“思维自我”与“感觉自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我们前面提过,“思维”的目标就是“真理”,而真理必须经由“思维自我”从“非我”的领域当中提取(heben)出来,但是这一“真理”还必须得到“感觉自我”的“认可”(bejahen)才能进入“自我”的领域。而经过认可并进入“自我”的领域的“真理”也就上升为“认识”。布洛赫认为,“认识”所进入的是“自我”内部的一个专门的领域,即“认识自我”(Erkenntnis-Ich)。“思维自我与感觉自我以及认识自我共同构成了一个结合紧密的三位一体,在这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只能从另外两个部分那里获得它的意义,而假如没有它们的话,那么剩下一个部分的存在将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意识’的三位一体,而正是在此基础上,自我才得以形成。”意识的这个三位一体的形成具有一种非常神秘的同时性(Simultaneit·t):“感觉自我将思维行为加以认可,但是这一认可事实上已经同时包含在思维行为当中了;而这一认可又同时被‘思维’,而‘认识’也由此与‘真理’同时形成。甚至可以这样说,一方面感觉要作为思维的内容,而另一方面思维也要作为感觉的内容出现,以便它们作为不同的内容(再次但是又同时)被思维和被认可,然后成为认识。”而真理的量值(Bestand)一旦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不仅将为思维自我和感觉自我所觉察,同时也作用于认识自我的主观领域,并且对“自我的存在”造成影响。而客观真理的这一主观作用就被布洛赫称为“价值”。

我们注意到,布洛赫将自我与非我区分开来,所有的无法归入自我范畴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非我。这个“非我”也就是世界,或者说“外部世界”,也正是我们前面涉及到的那个“经验世界理型”。自我和非我是作为思维与感觉的内容或客体出现的。由于世界是非我的,而自我又是非世界性的,两个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对于布洛赫来说,认识的使命就在于,将自我与非我作为一体来加以把握。认识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打通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壁垒。或者如前所述,认识实际上体现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自我”与“世界”之间只有通过“认识”才能发生联系。世界是在自我的认识当中产生的。或者说,只有通过认识,“世界”才对“自我”具有意义。

正因为意识到了认识的重要意义,所以布洛赫才会把三位一体的“自由的自我”(dasautonomeIch)确立为“自我当中永不消逝的认识论意义上的自我-内核(dererkenntnistheoretischeIch-Kern)”。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内核”所涉及的“自我”并不是前面所说的纯粹超验的意识,而是整个的自我的综合体(Ich-Komplex)。它由“自我-内核”与“自我-外壳”(Ich-Schale)构成。所谓的“自我-内核”也就是前面我们一直在探讨的纯粹的超验的绝对孤独的具有三位一体的意志自由的意识。而“自我-外壳”则由“心理自我”(daspsychologischeIch)和“身体自我”(dasK·rper-Ich)组成。非我,即外部世界,必须经过“自我-外壳”才能与“自我-内核”发生联系。所以“身体自我”和“心理自我”都是经验性的。“身体自我”是自我综合体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第一个层次,它是纯生理的自我;而“心理自我”则是位于“身体自我”和“自我-内核”之间的中间层次,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它负责对“身体所获印象进行处理”。“心理自我”有着和“自我-内核”类似的内部结构,它也拥有“思维自我”和“感觉自我”以及与之相关的“真理”及“价值”领域。由于“心理自我”是连接“身体自我”与“自我-内核”的中间层次,所以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自我-内核”是超脱时间的,无时间性的,时间对其而言仅仅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部分。所以在“心理自我”这里,“无时间性的感觉”或“永恒的感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心理自我”又通过与“身体自我”的关系而和作为“外部世界现象”的“时间现象”发生了联系。“时间现象”是与“自我”联系最为紧密的现象:一方面,它与“身体”的各种生理现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其呈现出“时间性”;另一方面,“心理自我”因为生理现象的“时间性”又具有了“时间感觉”(dasZeit-Gefühl),同时这一“时间感觉”又因为“生理现象”的终结而将“心理自我”与“死亡感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正是“死亡感觉”的存在,才迫使人不得不求助于“价值”来帮他摆脱困境。

价值与价值系统

价值理论是布洛赫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它为布洛赫从事历史哲学、政治、美学和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所以研究布洛赫的思想,首当其中的就是要研究他的价值理论。而布洛赫一再强调,他的整个的价值理论都是建立在我们在第一部分所探讨过的“自我模式”(Ich-Modell)上面的,而在这个模式中,“自我”就是设立价值的主体。

作为布洛赫哲学的出发点,自我的绝对孤独同时也是他的价值理论的基石。正如前面所言,绝对孤独在“经验生活理型”中被体验到的形式就是死亡。而死亡也是绝对的:人一旦在这个经验世界上觉醒,具有了意识,就会发现自己处在黑暗且不可知的生活暗流之中,而个体就是这暗流上的孤岛。在那无边的黑暗与未知当中还闪烁着死亡与非理性狰狞的笑容。而人的灵魂只有软弱地扑倒在死亡与非理性面前,瑟瑟发抖。面对着黑暗、未知、死亡与孤独,一种巨大的原初恐惧就会彻底占据人的灵魂,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对于孤独和死亡的“形而上的恐惧”。这一恐惧是绝对的,是先验的,是不可抗拒的,也是无法被抑制的。它就是各类心理恐惧的柏拉图理型。这一理型通过死亡黑暗的大门而为“心理自我”所感知,从而作为心理现实出现在经验生活之中。在这一绝对的恐惧之中,人的灵魂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保全自己,使自己免于这一恐惧的侵害。所以人必须采取行动,以便能够“克服”死亡。鉴于死亡的恶的本性,这一任务实际上是一个伦理学意义上的“任务”。于是,人设定了“价值”来与“死亡”抗衡,从本质上说,价值就是对死亡的克服(überwindung):“所有的被称为价值和应当被称为价值的一切,它们的目的都在于扬弃和克服死亡。死亡就是最真实的无价值(Unwert),是自在的无价值”。

前面提到过,人之所以能够设立“价值”就在于人拥有“意志自由”。“意志自由的自我”拥有两大功能,即“思”与“生活”。作为功能而言,“生活”具有自己的目标,即“价值”(Wert)这一直观现象。“思维的自我总是处于追求真理最大化的状态之中,与之类似,生活的自我总是处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状态之中。如果说对于‘思’而言,世界就是主体的‘真理设定’(Wahrheitsetzung)的话,那么从‘生活’的范畴来看,世界就是主体的‘价值设定’(Wertsetzung)。”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价值是经验生活的一个事件”。这里的“经验生活”绝不是一个个体的生活,而是“纯粹思维”相对的“经验生活理型”。在“纯粹思维”的领域内,“思”是优先于“生活”的,“我思”要优先于“我在”,“真理”的范畴要优先于“价值”的范畴。而在“经验生活”那里的关系则恰恰相反,“生活”获得了优先权:“在那个充斥着各种感觉和非理性的生活中,真理成了众多价值当中的一种,它控制着整个价值范畴。”由于在经验世界理型中,价值成为了更高的范畴,而真理成了从属于价值范畴的一种价值,因此作为真理设定的行为,即思维行为,或者说“思”本身,也失去了它独有的先验的优势地位,而降格为一种以真理为结果的行为。

在布洛赫看来,人凭借认识所创造的世界产生于非理性,因为对于刚刚实现意识觉醒的人来说,他是困于生活暗流之中的孤岛,而世界还是黑暗的混沌状态,存在与非存在、死亡与生命都混淆在一道。所有的一切还处于未定型的(ungeformt)状态。而人的价值设定就是要对未定型者就以塑造(formen),使之具有一定的“形式”(Geformtes)。这实质上也就是用理性去改造非理性,去照亮黑暗。由于非理性与死亡都诞生于黑暗混沌之中,而且非理性本身就孕育着死亡(dasTodesschwangere),所以对于非理性的塑造就意味着对死亡的扬弃。经验世界的每一处被塑造的部分都将因此获得未来的肯定,都将意味着对时间和死亡的扬弃。而“价值”就建立在那被塑造世界的理性之上。

如果允许我们对“塑造”作进一步的阐释,那么人的一切行动(Handlung)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塑造”。而人类的每一个行动的目标也就因此都意味着对某一客体进行“塑造”,而每一个行动的结果都是得到一个被“塑造”的客体。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塑造”与价值设定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而言,人类的每一个行动以及行动的结果都是一种价值。布洛赫认为,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塑造行动”本身可以看作是某种伦理评判(eineethischeBewertung)的客体,而“塑造行动”的结果则是某种审美评判(eine·sthetischeBewertung)的客体。所以在某一个特定的价值领域内,伦理评判与审美评判总是密不可分的:“在某一曾经存在或被假定的价值领域内,每一个伦理上被评判为积极、即‘善’的行动,都将产生一个审美上被评判为积极的结果。而所有审美上被评判为积极、即‘美’的‘被塑造者’(allesGeformte)都指向某一个先行的伦理积极的行动。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消极评判上。”这就是价值的“伦理-审美双重视角”。

同类推荐
  • 任超夜话

    任超夜话

    本书是《任超夜话》的记事文本,是按照录音带整理成的,分为论事、问病、议政、说戏、品文和听众评《任超夜话》六大部分,值得一读。
  • 爱·犬

    爱·犬

    当你说出“我最爱狗狗了”的时候,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宠物店里可爱的纯种小狗,是来自怎样的宠物繁殖场?决定养狗前,你已经明白身为人应有的责任与承诺了吗?“纯种”真的比“杂牌”更适合饲养吗?你能读得懂狗狗无法说出口的忧郁吗?狗狗的健康到底该如何照护?流浪狗的命运除了收容中心,能不能有另一条生路?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生命中的每只狗,也写给被这些美丽生命默默陪伴的人类。
  •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多是我过去一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所作,在那里我学到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写诗的安静和感觉。
  • 背后的村庄

    背后的村庄

    各执一端,其实都对。诗是人们感情的凝聚,学养的弥漫,思想的升腾,人格的外露。愤怒出诗人,喜悦出诗人,踌躇满志出诗人,穷困潦倒出诗人。诗是感情的露珠,学养的硕果,思想的鲜花,人格的善缘。诗是时代的脉搏,也是历史的脉络。对于诗歌,我从小就有一种深刻的喜爱;对于诗人,我有发自灵魂深处的尊敬。在我不算深厚的学养中,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是最为坚硬的基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该书详细论述了“正变”、“通变”、“新变”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在考辨源流,评说得失中,颇多创获。该书理论水平较高,学术价值突出。
热门推荐
  • 星际战尊

    星际战尊

    知道吗?其实核能也可以为人体所用。一场绝世浩劫席卷地球之后,立即摧毁了人类原本的繁荣,也摧毁了秦天生原本平静的生活。这个原本平凡大学生该如何在怪物横行的新世界生存,并一步步变强,改变人类命运,最终走向星辰大海?答案尽在《星际战尊》。
  • 王俊凯:陌路人,莫牵挂

    王俊凯:陌路人,莫牵挂

    总有个人,爱你到疯。总有个梦,梦不到醒。如果说这辈子,掠过了青春,掠过了你,那那份弥足珍贵的爱,又该何去何从。何以歌,夏以辞,顾以玖,沈以忧,郁以琉……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 拥抱2016的你

    拥抱2016的你

    这里记载了吕初之和林沫的爱情故事,不是最甜蜜的也不是最悲伤的,但却是属于两个人与众不同的爱情,它或许会带给你一些感慨?还是感同身受的?让我们一起用心慢慢的一起看下去吧!
  • 虐杀原形I进化革命

    虐杀原形I进化革命

    这部融合“生化危机”“虐杀原型”“饥饿游戏”等等超级电竞游戏风格的作品,将会带领大家体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生化世界,揭露人性的贪婪、险恶但其中不乏亲情、友情还有爱情(重口味,某些情节可能会引起不适,胆小者勿入,未满十八岁者,请不要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欢迎加群讨论:437767135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急急如律令系统带我飞

    急急如律令系统带我飞

    哎呀呀,听说你在装X?不行不行,你居然想在本打脸小能手的面前装?要装X也是我来。“啪啪啪……”“啊,果然还是装X的生活最愉快啊~”
  • 优美日记

    优美日记

    就是无聊想写写东西,小说看够了,电视剧也看够了,工作无聊,电影也看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职高手之夜落秋殇

    全职高手之夜落秋殇

    本文是全职高手同人,但会出现一些新人物和事,剧情虽有些不同但不会脱离主线。(另本人学生党,更新不定时。望凉解)
  • 毕业了我们就散了

    毕业了我们就散了

    当离别拉开窗帘当回忆睡在胸前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梦依旧香甜当蜻蜓不再飞翔当蝴蝶不再流浪我的心已告别青苹果只有爱依旧灿烂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请相信欢笑泪水所有的约定都是忘不掉的日记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唱起我们无悔的青春请相信虽然此刻就要说ByeBye明天我们会再见
  • 美女总裁的神级赘婿

    美女总裁的神级赘婿

    窝囊废物的上门女婿叶秋,走出了这一天的万年轮回。这一万年轮回中,他知晓了所有人的秘密,成为了全才。自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医术救美,武道杀敌,不仅横扫他人的轻视和嘲笑,赢得娇妻的芳心,更是站到了这世界的巅峰,睥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