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81900000014

第14章 虚无世界与诗人何为(4)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人类本来被创造在一个幸福的乐园里享受亚当式的天福,由于人的原始罪过(妄用自由和智慧)而被被迫得到处罚,罚落到现世受苦。所以基督教的出发点就是,基督教精神不承认人的本性的自足可靠性,而是具有一种宗教意义上的原初欠缺和裂伤。而现世绝对不是一个摆脱了罪性深渊的处境,而必须是一个充满了不幸和恶的世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才需要救赎的神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督教的救赎信念对于现世的态度是有条件的接受,这不仅意味着要接受生活中可能提供的一切美好和幸福,也要接受自然的偶然、死亡、奴役、无谓的受苦。人能够承受世界的冥暗与人的邪恶是因为有上帝的存在,他是人的得救的根据和保障。根据基督教的精神,人生不是按照自然秩序活天然状态的尺度而加以安排的,而是顺从上帝的意志,祈求绝对的神性存在的恩典。

但是在神性隐退、人性凸现的黄昏,人本主义摆脱了上帝的理想国度,在发现作为“凡人”的幸福时却找不到理由来说明人世的丑恶与苦难,于是人成了世界的荒唐面目。离开上帝之后,可怜的人没有什么品质值得夸耀自持,没有能力从上帝那里窃取自己欠缺的东西,人类被迫承认自己长期以来摸索的结果,无非是学会了认识自己的脆弱,认识到人身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恶。在那艘象征着人类世界(现世)的船上,上层的朝臣贵族和下层的奴隶分别象征着人性的丑恶与人世的苦难。在上帝神恩被遗忘的时刻,人第一次用人的眼睛(而非上帝的眼睛)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人世的苦难。这种人本主义式的“人的觉醒”看来是一个悖谬的谜。一方面,人认识到人世的恶和生存世界的荒唐;另一方面,人又在缺少上帝的情况下无从解释人世的恶和生存世界的荒唐。在清醒的诗人眼中,原来人的高贵、尊荣和伟大都不过是禽兽般的高贵、尊荣和伟大,人不过是自然欲望的奴隶,任由着自然性的激情和欲望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人的生存也不过像尘土一样随时可能被时间吹走,在苦难面前,人要么逆来顺受,要么麻木不仁,要么报以几声软弱无力的惨叫。人生充满了得不到说明的残酷与不幸,无法逃避奴役与死亡,在历史的道德世界里,无处不有赤裸裸的血腥、混乱、恐怖和无法慰藉的烦恼,这才是世界的真实。在这个神性隐退、人性凸现的黄昏,人本主义精神引发的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的觉醒”,而是面对人的本性以及对世界的恶无法作出说明、找不到力量克制的手足无措感和巨大的虚无感和荒唐感。所以作为人类世界的旁观者、真正清醒而不盲目的诗人,维吉尔不得不“将大麾一直拽到下巴那里,他冷”。维吉尔终于认识到了人世的恶与生存世界的荒唐,但是却因为无法对此作出说明而引发了巨大的虚无感和荒唐感,寒冷正是诗人心理上的虚无感与荒唐感在身体上所引发的最真实的反应。至于诗人拽动大麾的行为则完全是他在面对人世的恶与生存世界的荒唐时下意识的保护自己的动作。

夜色渐深,时代的贫困也渐深。既然没有神圣的价值,总得找出新的观念来取代被摧毁的价值。伴随着虚无主义的突起,即已往的最高价值的废黜,对世界来说就只剩下世界本身。于是这个变得无价值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力求一种新的价值设定。由于已经没有超感性世界来确保人的现世的意义与价值,那么人必然要向现世索求意义。十九世纪的哲学家用现世的历史理性取代超验的上帝,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应许被变换为历史理性赋予一部分人的历史意志,历史的现世目的成了绝对的价值真实,在历史规律之外,没有永恒的真理和正义,所有的价值不过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行动就是绝对价值本身。历史理性主义同样也是近代哲学怀疑论的产儿。历史规律是绝对的,真理和价值都是相对的。如果相信任何真理和价值都受历史的条件限制,当然也就摒弃了超历史的真理与价值的存在。否弃了超历史的真实,否弃了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超历史的本源,人们就再也找不到尺规来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相对的价值和真理,因为历史说明一切,证明一切。既然“存在即是合理”,那么哪怕历史制造了最野蛮、最荒诞的德性,都可以从历史本身得到合理解释,人们不敢质问历史理性的野蛮,因为历史理性是客观的,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质问历史为何这样血腥就向质问自然现象一样可笑,寻求正义、自由、爱,据说都是多愁善感的小资情调。历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性脚步理直气壮、问心无愧地践踏着每一颗柔弱敏感的心灵。在上帝隐遁的黑夜,人被迫登上了历史的火车,在相信历史进步的信念下,向着历史的目的进军。失去了上帝确保的神圣价值之后,历史的行动本身似乎成了人类生活的意义。

没有了形而上意义的人,只剩下历史的人;没有了抽象、一般的人,只剩下群众的人,国家的人。对上帝的虔信转变为对民族、为国家的迷信,而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据说牺牲任何代价都是被允许的。在群体性行为中,人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个性与思想,失去了对绝对的价值真实的追问的可能,而是变得完全听从于自身欲望的摆布,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只剩下对欲望的直接满足,而且最好是尽可能迅速的满足:

群众已经全部陷于不幸的深渊(Unheilsabgründigkeit),人们已然退化为都市群氓,人已经颠倒为非人,这一切的缘由就在于存在的空洞,在于存在蜕变为完全表面化的欲望生活,人丧失了他的根源(Wurzelursprung),他与根源之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以至于只剩下一个危如累卵的个人生活(Eigenleben)存在,一个昏暗的完全外部化的个人生活,里面孕育着不幸,孕育着死亡,噢,孕育着一个神秘的地狱般的结局。

没有信仰的世界黑夜时代也是贫困的时代,因为人丧失了他的根源,这个“根源”指的就是绝对的价值真实,是那个规定并约束现世世界意义的超感性世界。人与上帝之间的联系因为上帝的隐遁而被切断,个人生活因为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而变得摇摇欲坠,人的生活因为失去了神性的光芒而变得昏暗,人的存在因为失去了内在的价值核心而变得中空,只剩下完全表面化、外部化的欲望生活。在这里,“存在的空洞”与“表面化的欲望生活”事实上都是虚无主义的隐喻,象征着走上历史这条道路的个人最终依然要在虚无主义的深渊中挣扎。

一百多年前就有诗人预感到了离弃上帝必然跌入世界的黑夜。荷尔德林清楚地懂得,天堂般原始状态的丧失是人类成熟的一个必然阶段。纯洁的东西只能在不纯洁的东西中显示出来,因而,人性跌入世界的黑夜带有命定的色彩。上帝的隐遁是必然的,人必须经历黑夜中的漂泊,才会懂得上帝的恩典,否则即使上帝近在咫尺,人们也会视而不见。但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就是,跌入了黑夜深渊的人性也可能会忘却过去的来源,变得在黑夜中流连忘返,转而拥抱起黑夜中的恶和荒诞,满足于黑夜中寒冷且残酷的快乐,一味地过着完全肤浅的、表面化的欲望生活。海德格尔有言:“世界黑夜的贫困时代久矣。世界黑夜愈是趋近夜半,贫困就愈是隐匿其本质,愈是占据了更具对的统治。不光是神圣作为通往神性的踪迹消失了,甚至那些导向这一消失了的踪迹的踪迹也几乎消失殆尽了。”所以在夜色渐深的时候,人们早已渐渐忘却了自身的贫困,转而满足于当前的生活。“人已经颠倒为非人”。

船抵港口的时候已经是天黑。无数的城市民众已经等候在那里,为的是庆祝罗马皇帝四十三岁的生日。负责照明的是一群手持火把的士兵,这象征着在神性光芒消隐之时,群众只能在作为权威暴力出现的国家那里找到似是而非的光亮,那并不是神圣的天空的光芒,而只是人世的人造光源。人们听凭那光亮的指引,却并不知这光亮将把他们指引向哪里。也正是此时,重病的维吉尔见到了那个混乱而又漫无目的的人群(Masse):“(皇帝的船靠岸了)那迟钝的群众巨兽一直在待着这一刻的到来,好让自己欢呼的嚎叫喷发而出,现在这一切终于开始了,无休无止,欢庆胜利一般,震人心魄,肆无忌惮,令人恐惧,壮观,俯首贴耳,在一个人面前顶礼膜拜。”当维吉尔被人用轿子抬着走向皇帝行宫的时候,在广场之上,他的轿子就为这一“群众巨兽”所包围,这也给了诗人机会,让他可以从更近的距离见证人性的自私与堕落:“噪声越来越嘈杂,人们之间相互推搡、相互挤靠的势头也越来越猛烈、越来越无所顾忌,而人们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好玩或者是为了让自己更容易通过”。引文里所发生的一切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德文“Ellbogengesellschaft”(人人自私的社会)一词,作家是用这段描写来表现出世界的冥暗和人性的恶。就在诗人的轿子在广场上寸步难行,寻觅不到出路的时候,一个在港口出现的小男孩突然来到轿子的前面,并且承担了引领者的角色。有关这个小男孩的作用与象征意义我们将在后面详述。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小男孩的行为在人群中所起到的反应。小男孩从身旁的人那里夺过火把,并且高呼:“为维吉尔让路!”“为你们的诗人让路!”“诗人”这样一个对于人群并不清晰的概念,再加上维吉尔因重病而变得发黄的脸庞,在人群那里造成了一种神秘的印象,而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显然找到了正确的表达词汇:“一个魔法师,皇帝的魔法师!”

听到这句话,本来有些惊恐于维吉尔病态的眼神的人们突然聚拢了过来,一个妓女尖叫着冲向轿子:“给我一个爱情魔法!”而旁边的一个水手却把妓女的要求解释为下流的黄色笑话。欧洲中世纪的传说曾经认为维吉尔是一个魔法师,认为他能够作出正确的预言,并且能够治愈人的疾病,布洛赫在这里可能是对此有所影射。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却体现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对于大众来说,一个诗人,以及诗人所能提供的认识根本就是多余的。在黑夜中徘徊日久的人群已经逐渐变得在黑夜中流连忘返,渐渐对黑夜所带来的贫困变得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完全满足于表面化的生活,而对真正的认识却嗤之以鼻。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所以他们才会把维吉尔的“诗人”职责误解为“魔法师”,因为群众中的人是迷信的,而迷信正是时代的贫困症状之一。正是在人群之中,维吉尔真正认识了时代的贫困:人本身发生了转变,没有了形而上意义的人,只剩下历史的人;没有了抽象、一般的人,只剩下群众的人,国家的人。群众的人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而完全盲从于自然本能。人的内心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匮乏。民众更愿意相信迷信,而不是真正的认识。而妓女与水手的情节则象征着,群众的人之间已经丧失了真正的关爱、理解与互助,而这正是时代价值贫困的真正表现。“迷信与对真理、爱、帮助和理解的拒绝是群众的心理贫困中最为严重者。”也正是在此时,在众人包围之中,维吉尔嗅到了“从人形兽(Menschentiere)和他们每日搜集、每日啃咬的饲料那里散发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污浊臭气”。作者用“人形兽”和“饲料”这样的贬义词来说明,群众的人已经完全沉沦于虚无的深渊,变得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而“污浊的臭气”正是人的内心越来越黑暗,越来越贫困的象征。而这也正是诗人维吉尔关于存在与现世的基本判断。

在没有信仰的世界之夜,群众因为缺少了神性光芒的指引而在黑夜中寻觅不到方向,并因此陷入了混乱与恐慌。陷入恐慌的群众只能绝望地找寻能够带给他们安全感的依托,在上帝缺席的情况下,群众最后找到的只能是以历史国家元首的形象出现的民族领袖,一个皇帝或者是一个希特勒,希望他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在《维吉尔之死》当中,屋大维的城堡就是权力的象征,而群众则把它视作是他们杂乱无章的运动的目标,一个似乎可以为他们给出意义和价值的目标:

城堡就耸立在那里,喧闹的火把之海围绕着它,它是那么的不可抗拒,那么的神秘诱人,那些相互拥挤、喘着粗气、脚步沉重的人群都不可抗拒地为其所吸引,把它看作给出意义和方向的目标,那是人群不可遏止的渴望的意志,那是他们压抑不住的方向欲的目标,而这周围也是一幅神秘力量的图景,那是一种令人惊恐的力量,散发着迟钝、麻木的气息,却从来未曾为人所发觉,对于每个个体的动物,对于每个个体的人,这都是不可捉摸的,噢,这一切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以致他们每一个的心中都翻滚着那个问题,试图追问潜藏在火焰之堡中,并且从中放射而出的那个巨大的吸引力的意义与原因,每个人都害怕答案,也期待答案,即使没有人能够给自己一个真正的答案,但是作为对意识的拯救,对人性和灵魂的拯救,就算是最贫乏的、最不充分的答案也适合于给人以希望,这答案完全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对存在的拯救;——“酒”,这是一种答案,“免费的酒”,“看御林军”,这也是一种答案,“皇帝要作演讲”,这是另外一个答案,突然,一个喘着粗气的声音高喊:“他们已经开始撒钱了!”城堡就这样向他们释放着吸引力,他们就这样鼓舞和刺激着自己和其他人,为的是避免自己对那巨大的诱惑感到绝望,虽然确定无疑的失望已经在激发人渴望的神秘城墙那里等候着他们,但是他们唯有刺激自己,以免他们害怕失望的心情会让那狂热的渴望因此熄灭,那是对分赃(Teilhaberschaft)的渴望:巨大的希望换来的是廉价的回答,廉价的呼唤,廉价的刺激,但是每次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抽搐透过那人群,透过那些肉体,透过那些灵魂,含混地向那共同的目标冲击,猛烈,猥亵,却也不可抗拒,呼喊声与脚步声聚成一团,一步、一步向那燃烧的虚无(einloderndesNichts)之内冲击。而漂浮在人们头上的就是那团浓重的人群的臭气,夹杂着火把的黑烟,浓烈的烟雾,根本无法呼吸,刺人鼻肺,令人窒息,那些浓厚的褐色的烟云就滞留在无法流动的空气之中,懒洋洋地叠在一起,一层又一层,噢,那是地狱之雾的云层,沉重,不可切分,也无法穿透,那是地狱之雾的天花板!是否还有出路?是否还有路可逃?噢,回去!回到船那里去,至少那里还可以安静地死去!

同类推荐
  • 人生幸福的秘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生幸福的秘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为你提供如何在尽可能小地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为自己谋取最大幸福的中肯建议之书。此书由30多篇杂感随想所组成,其中文笔精练,警句箴言般的句子比比皆是,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本书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励志作家,其著作《致加西亚的信》曾在美国及全世界引起轰动并畅销了一个世纪。
  • 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民谣歌手邵夷贝的首部主题随笔集。不涉及音乐,不谈经历,此时此刻,她并不是歌手,不务正业,写一本也许不太正确的主题随笔集。她的文字简单平白,个性,但不激进,不玩晦涩,不装深刻,甚至不玩所谓的诗意和艺术。试图在这个把所有复杂事情被简单化和把所有简单事情都复杂化的年代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她的自我检查和激励,也是她送给同龄的文艺青年们的鸡血良方。
  •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首古老的歌,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随着我国开发大西部的号角吹响,必然会带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 入浙随缘录(蠹鱼文丛)

    入浙随缘录(蠹鱼文丛)

    《入浙随缘录》是一本杂文合集,由逢人录、闻铎录、览书录、行脚录四部分组成。逢人录主要记述了作者子张与文学前辈的交往和对文学前辈的怀念;闻铎录主要写木心及其作品;览书录围绕旧书记写相关书事;行脚录则是作者的几篇游记。书中所记,均为作者与书、与人、与地的珍贵记忆,读来真实生动,清新自然。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热门推荐
  • 深渊狂猎

    深渊狂猎

    300年前,人类的世界遭到了恶魔的入侵,整个星球几乎被恶魔的大军吞没,直到十位天神下凡,合力抵挡住了恶魔的攻势,然而此举却引来了魔王,魔王实力强大,十位天神也不是其对手,人类决定孤注一掷,集中投放大量核武器来对付魔王,十位天神也一同配合,最终击杀了魔王,然而魔王体内的魔力外泄,蔓延全世界,核武器造成的辐射也带来了核冬天,星球上的环境迅速恶化,生命凋零或变异,收到魔力和辐射的冲击,十位天神也重伤陷入沉睡,大地一片死寂,人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魔王战死,大部分恶魔都撤离人间重回魔界,只有少数低级魔兽还在人间游荡,而原本存在于世的动物植物们,因为辐射和魔王魔力的影响,也变异成新的魔物,人类早在最终决战之前就已经搬至地下,避免了环境的影响,但是受到魔化的影响,食物短缺成为了最大的危机。
  • 樱花凋零的岁月

    樱花凋零的岁月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对你来说,注定的,没有理由好像之前所有的等待只
  • 合同老公

    合同老公

    男生写言情小说会是怎样呢?……10年后,20年后,30年后,你还会对爱情有所期待吗?习惯了一个人以后,还需要另一个人的陪伴吗?所谓的人生伴侣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可以胜任?
  • 我的重生有点high

    我的重生有点high

    悠闲人生惬意生活在系统的帮助下慢慢走向人生巅峰
  • 快穿之放下那个女配的头

    快穿之放下那个女配的头

    你强任你强,清寻加无良,这句要命的话在系统世界,乃至重生穿越界都是广为流传的。某日,清寻无奈扶额:“无良,咱俩就这么可怕吗?”无良:……宿主你能放下这个重生者的头吗?清寻:(微笑)不能。黑心厚脸皮吐槽怪清寻+无良实力坑爹系统1v1你要的甜都没有,咸的你要吗?
  • 超级出租车司机

    超级出租车司机

    曾经的特种部队队长,华国最接近神的男人,因为政治阴谋遭暗算,失忆流落都市,并成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而他的乘客不过就是冷艳冰山御姐、热情妖娆总裁、温柔知性护士……等等美女罢了,平凡人就要有平凡人的生活。唐松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司机。
  • 被遗忘的夏天

    被遗忘的夏天

    小小是一个简单却注定不平凡的女孩,在这个璀璨美好的高中花季,命运齿轮似乎锁定了她,在两个校草之间纠缠,本想平平淡淡度过的高中生活被打破,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懵懵懂懂的年纪里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 牧曜斯你给我滚过来

    牧曜斯你给我滚过来

    转学到新的学校本想有个新的开始,岂料自从遇见那个牧曜斯后便将原定的一切给毁掉了,还莫名其妙的成了他的女朋友!“交往”期间也是“浪漫”不断。不过……为何,为何正值处于最幸福美好的时刻却突然发现身边赖以信任的人竟然一直都在利用着自己?还暗中不断挑拨着她和他之间的感情?当她和他的感情出现了裂缝,他依然还会一如既往的相信她吗?他依然还会像当初所承诺的会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吗?
  • 月殁星启至黄昏

    月殁星启至黄昏

    作者简介:月老接班人和太白金星谈恋爱,噗,这个太扯了吧。(其实没那么简单哦。)红月不高兴了:你说啥呢?我们可是经历过很多事才在一起的。长庚安慰道:她不懂,你别跟她怄气了。未央说:哎哎,月儿你别不要我啊,我们也是经历了很多事的。长庚斜睨着未央说:你就是根破棍儿,更我争?给我滚。(飞起一脚)湘君:长庚,未央,你俩真是够了,都是多少岁的人了?都给我滚,别把月儿带坏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