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90000000003

第3章 文字(1)

(一)文字的起源

人类之思想,所以能高出于其他动物,而且进步不已者,由其有复杂之语言,而又有画一之文字以记载之。盖语言虽足为思想之表识而不得文字以为之记载,则记忆至艰,不能不限于单简;且传达至近,亦不能有集思广益之作用。自有文字以为记忆及传达之助,则一切已往之思想,均足留以为将来之导线;而交换知识之范围,可以无远弗届。此思想之所以日进于高深,而未有已也。

摘自蔡元培《华工学校讲义·文字》(1916年)《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北京大学新潮社1910年版第36页

史传伏羲画卦,即是记号文字的开始……原人的记号,有结绳为符的,有刻在骨上的,有刻在贝壳上的,有刻在龟板上的,有刻在宝石上的,有刻在金类上的,亦有刻在木杆、木板上的。

摘自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1920年)《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42—343页

原人社会的经济情形,常与原人社会的文字书契以明著的反映。故今日吾人研究古代的社会情形,每能从文字的孳乳演蜕之迹得着确实的证据。

摘自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1920年)《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41页

古代的刻石的记号,多作圆环形。此种情形,东西相同,几成为各部族的通象。由此可以断定人类实有些共通的观念与思想。但是这个观念自何而来?颇为考古学者所聚讼。有些有价值的考古学者说,这是天文的印象,即是太阳的记号。……更有些人说,在英伦三岛和印度寻出的记号,似是普通宗教上的象征主义,是一种神秘的键。由此说来,这种记号可认为世界上原始宗教中的一个的表意的表示。此宗教流被甚广,如今在印度还有留存者。但是这种宗教的解释,还有许多点未能说明,那些圆环每每接触的很巧,似是表明什么意义。将来这种奇特的记录必有愈益明了的一日。

摘自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1920年)《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41—342页

及至经验发达,不能单靠口头传述,直接记忆,从这一时代留传给别一时代,又社会扩大,人事增繁,不能单靠口头,维持这一地方和别一地方的关系和团结。于是单有语言,也还觉得不便。社会上便又有诉之视觉的文字语发生。我们常常简称它为文字。

摘自陈道望《修辞学发凡》(193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页

有些泥古的学人,很相信文字是仓颉造的,和普通人以为孔子造的一样。其实最初的文字,决不是一手一足之烈,而纯粹是由自然发生的。当我们的祖先,才会用肢体来描写一种物形的时候,他们对于物的观察,还不很正确,描写的技术也很笨拙。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后,才能把各个物体画得逼真,……一见图就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于是语言和图形就结合起来而成为文字了。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72—73页

中国人对于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就注意到了。《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是有些民族在没有发明文字时,用以辅助记忆的。中国,一直到宋以后,南方溪洞蛮族,述有用结绳的。据说,台湾、琉球等地,远至非洲、澳洲,都有这种帮助记忆的方法。南美洲的秘鲁,尤其著名。这种方法的地理分布很广,历史也很悠久。有些民族,利用绳子的颜色和结法,还可以精密地记下一些事情。……《系辞》所说,本只是推想,并非历史,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这种事情,是很难说的。战国时人也许只根据一些古代传说,也许听见过某一种未开化的民族用这方法,就以为我们的祖先也一定如此。但根据若干文字的解释,好像这种传说也许是可信的。……但是,结绳究竟不是文字。……到战国末年,学者间还盛传着仓颉作书的故事。

摘自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8—51页

可是本来作《易·系辞》的人,把书契的起源,却是估计得很迟。他说作书契的人是“后世圣人”,显然不是“古圣”,他又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显然不是“后世圣人”。许慎《说文解字·序》把庖牺造八卦,和造书契的故事联结起来,而把“后世圣人”直接改做“黄帝之史仓颉”,和作《系辞》的人的看法,也不至于距离太远。魏晋之间的人把古史拉长了,他们不满意这种说法,所以伪造孔安国《尚书传》的人,为了把“三坟”附会做伏羲、神农、黄帝的书,就不得不说伏羲是“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把造书契一事提前了,也不惜把《系辞》的文字硬改了。但是从来还没有人说八卦就是文字,这种附会,大概是宋代以后的事情。……八卦的起源,既是巫者用算筹排列出来的方式,用来做事物的象征,就和文字无关,而且巫术的盛行,恐怕就在殷时,文字久已发生,所以八卦的卦画,决不是文字所取材的。

摘自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4—57页

盖文字之未立,言语先之,文字起而代言,肖其声则传其义,中土文书,以形声字为夥,谓形声字声不寓义,是直谓中土语言不含义也,遂发愤求形声字之说。

摘自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自序》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页

(二)文字的发展演变

上古时文字都象形。墨西哥的古文,埃及的古碑,中国古代的文字(如洪崖石刻,在今贵州永宁州),马画马形,牛画牛形,都是象形。

摘自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1920年)《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42页

近年以来,出土的龟版日多,此项发掘皆镌有象形文字,大都出于河南。河南为殷代故墟,故可认为殷代遗物。中外人士藏拓而研究之者,亦日益众。观此则龟版为用,在当时不仅为币,以之为种种纪录亦未可知。

摘自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1920年)《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48—349页

文字从起初到现在约略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一)记认时期,(二)图影时期,(三)表意文字时期,(四)表音文字时期。就是在今日通用的表音文字之前都曾用过表意文字,表意文字之前又曾用过别的几种图记。

摘自陈道望《修辞学发凡》(193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页

其次便是用种种的图影,写录种种的意思的时期,这是文字史前和文字史的过渡时期。故或划入史前,或划入史中称它为“图影文字”,说法颇不一致。……我们中国什么时代用过这类的图影,现在还未考究清楚。但据沈兼士氏推测,以为《虞书》上说的欲观古人之象而作日月至黼黻十二章,《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说的“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大约便是这一种图影。不过古代纯粹用这一种图影记事的古迹已经很难考见了。

摘自陈道望《修辞学发凡》(193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7页

由原始文字演化成近代文字的过程里,细密地分析起来,有三个时期。由绘画到象形文字的完成,是原始期。由象意文字的兴起到完成,是上古期。由形声文字的兴起到完成,是近古期。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83页

原始文字,只有图形,是无可怀疑的。由各实物的图形里,用种种技巧来表现出更繁复的意义,于是有“象意”字的出现,文字的数目,因而有大量的增加。这种演进,当然又要需要很长的时间。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75页

上古文字是用绘画来表现的象形和象意字,近古文字里虽还有象形和象意的留存,但重要的部分却是新兴的形声文字,由上古到近古的重大转变,是由绘画转到注音。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110页

殷商文字是已发现的古文字里最古的一系,和原始文字较近,但形声字已很多,一部分的文字已有沩变,……。两周系文字,形声字大增,而象形象意字日渐减少,几等于消灭,文字的沩变则日渐加多。六国系文字,沩变最甚,同时又发现一种新的字体,即后世所谓“鸟虫书”。秦系文字,大体是承两周,但因日趋整齐的缘故,错误也就不少。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33—34页

殷商系的文字,图形已极简单。四足省作两足,肥笔概用双钩,或省为瘦笔;正画的物像,改为侧写,以适应整篇文辞的书写;此类征象,已可证明这是很发达的文字,而尤其重要的,则是象形象意的文字日就衰歇,而形声文字兴起。这种变动,至迟起于殷初,或许更可推上几百年。在这种变动以前,是象形象意文字时期,更前则是象形发展到象意文字的时期。所以,我们在文字学的立场上,假定中国的象形文字,至少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象形象意文字的完备,至迟也在五——六千年以前(孔诞前三千五百——二千五百年);而形声文字的发轫,至迟在三千五百年前(孔诞前一千年)。这种假定,决不是夸饰。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79—80页

“分化”的方法,是把物形更换位置,改易形态,或采用两个以上的单形,组成较复杂的新文字。……由这种方法,常把一个象形文字,化成很多的象意文字。“物相杂谓之文”,这种文字是很复杂的,我们不妨叫他做“文”。除了在形体上分化外,还有两种重要的方法。“引申”是文字的意义的延展,例如“日”字是象形,在语言里,却可以用作今“日”的意义。“假借”是文字的声音的借用,饥如“羽”字是象形,借来代表语言里翌日的“翌”声。……形的“分化”,义的“引申”,声的“假借”,是文字演变的三条大路。

摘自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89页

从文字本身说,我们目前能得到大批材料的只有商代的文字,这里包括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是盘庚以后的作品,器铭却只有少数可确定为商末。商代文字里还保存着很多的图画文字,过去有些学者因为不容易认识这些文字,就把它们认为是“文字画”——类似于文字的图画,乃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我们如其说商代还在文字画时期,文字只刚在发生,那就必须说商代还是一个未开化的社会。但是,事实上,商代已有很高的文化,我们从历史上,从遗留的实物上都可以证明。这种错误的观察者,第一,忽略了一切文化中的保守性,他们不知道这些图画文字仅仅是局部保留下来的,并不是原始时期的。其次,他们简直忘记了形声文字。在卜辞里已经有大批的形声文字,……形声文字的产生总在图画文字的后面。我把有了形声文字以后的文字,称为近古期,未有形声,只有图画文字的时期,称为远古期。那末,我们所见到的商代文字,只是近古期,离文字初发生时,已经很遥远了。

摘自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3—64页

从历史来说,历史是文字很发展以后才能产生的。中国的上古史,目前虽已没有完整的记载遗留下来,但是我们如果说距今四千年前已是有史时期,并不是过分的。卜辞里所记先公先王,一部分是在夏时;《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史记》对夏商两代的世系、年数和史事,都有过详细的记载;春秋时铜器铭辞记载禹的功绩,孔子称述尧、舜、禹;许多虞夏的文化,在春秋以后还保存着;这种种都可证明夏代已经是有史时期。同样,我们可以说夏时代,文字一定已很发展。

摘自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5页

再从历法的发明来说:我们知道商朝盘庚以后,用的是太阴历,有大小月,也有闰月(十三月和十四月),有六十甲子记日和记旬的方法,这已是一套很完备的历法了。历法当然不是短期里就能发展到这样的。我们知道商代建丑,周代建子,而在传说里,建寅是夏代的历法,所谓“三正”,孔子所谓“行夏之时”,现在我们还可以读到《夏小正》。虽然在传说里还有黄帝历、颛顼历等,不一定可靠,但如我们相信夏代已是有史时期,就一定得说夏代已有很完备的历法。但再望前古看呢,历法没有完备时,人们用的是记日的方法,和记月的方法。从甲到癸,他们认为有十个太阳,轮流着从扶桑出来照耀人世;从子到亥,他们又认为有十二个月亮。这种方法大概就是“羲和占日”和“常仪占月”。记日法是十日为一旬,一月分上中下三旬,没有大小月。十二月为一年,又没有闰月。这种粗疏的方法,所用“十日之号”,和“十二月之号”,都是原始文字,而也都是假借来的,……可见这种文字远在夏以前已经有了。

摘自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5—66页

这种文字史上常见的很微的差别,和改易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演化”。“演化”和“分化”不同,“分化”是产生出新文字来的,“演化”的结果,有时也会变成“分化”,但它的本身是无目的的,只是不停的改易而已。“演化”是逐渐的,在不知不觉间,推陈出新,到了某种程度,或者由于环境的关系,常常会引起一种突然的,剧烈的变化;……但最重要的演化,却容易被人忽略。

摘自唐兰《中国文字学》(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16页

文字及其音读的类化,无论哪一个字,最初的时候,总不免为文人学士所诟病。结果虽然有些类化失败了,另一些类化却成功了。……错字和错音都是应该矫正的;有了一般人维持现状,文字及其音读才不至于陷入了无政府状态。但是我们同时应该认识类化的力量;有些类化法是得天独厚,大势所趋,恐怕不是人力所能挽回。自古以来,文字学家都不甘心承认这一个事实;但是,文字只是文字学家所研究的,而不是他们所创造的,更不是他们所能保持千古不变的。

摘自王力《汉字的形体及其音读的类化法》《国文月刊》第42期1946年4月

汉语里没有名词的变化,动词的变化等等,所以类化法非常罕见。至于汉字,却有不少类化的情况。又有一些字,因为字形对于心理的影响,发生音读上的变迁,这是由文字的类化引起语言的类化。

摘自王力《汉字的形体及其音读的类化法》《国文月刊》第42期1946年4月

同类推荐
  •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

    吴飞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但他关心的焦点问题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收入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写出的十一篇文化随笔。在目前复兴国学的各种声音极其嘈杂的状况下,吴飞教授既反对盲目的复古主义,也反对对传统思想的全面否定。他主张:在认同现代世界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以古代文明的资源来平衡现代性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既是西方现代性的经验,也应该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未来。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重归书斋

    重归书斋

    本书收有《乡村学校的记忆》、《在自由和锁链之间》、《我的春节在童年》、《囚禁自己》、《怀疑手中的钞票、《回归书斋》、《大碗吃饭》等散文随笔作品。
热门推荐
  • 流金岁月中的等待

    流金岁月中的等待

    一段不寻常的忘年恋,你护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虽然最后留我独自前行,但你的爱会温暖着我的余生。
  • 遇见我们最初的美好

    遇见我们最初的美好

    新的学校生活就要开始了,苏霏岚是一个外表高冷,不善于表达的女生,成绩也很一般,在别人眼中高冷的冰山,但有时也会像其他小女生一样喜欢一个男生;墨繁熙是一个知名的演员,成绩非常好,性格温柔,对人友善,墨繁熙一直是苏霏岚的偶像,谁也没想到苏霏岚有一天竟然会与自己的偶像在一个学校,并是一个班,还是同桌?当冰山女遇见暖男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天下明风

    天下明风

    明末乱世四个机甲控师和机甲神秘穿越到明末。机甲控师们看着巍巍而立大明帝国他们决定用机甲为大明开阔天空。6个来自不同朝代的军队誓死效忠。他们打算改变大明朝让大明朝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却雄霸着世界。莱克星顿枪声是否会打响大明朝。大明版甲午大海战大明朝铁甲舰起步稍晚他是否还可以屹立世界中日大海战谁是最后强者。有大明朝的两次世界大战明朝军舰真正永不沉没。二战加入大明结果如何明帝国和日本共抵美国是何意........敬请期待
  • 星武纪元

    星武纪元

    2020年的某一天,随着黎明的升起,地球出现大量异次元空间,神秘的力量开始在地球复苏,飞天遁地的剑仙,五光十色的魔法,恐怖狰狞的妖兽,古怪离奇的植物一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 卿姐马甲掉一地

    卿姐马甲掉一地

    (作者很懒,懒得写简介。以下为角色语录。)因为他,她的父母剥夺了她的光,而他,又成为了她的救赎,老天爷可真是讽刺。——纪卿我是那么喜欢你,喜欢到,想撕碎你,揉进我的骨血里。——唐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冲喜傻妾戏王爷

    冲喜傻妾戏王爷

    这娶亲的队伍,简洁就算了怎么还没新郎?轿子到了瑞王府。走偏门,过角门,到一小院,门口有一群人张罗着,只是人人面色凝重,不带一丝喜气。有一黑面男子着红袍,踢轿门。半晌轿子里未有动静。众人等不及,那男子自己抬手将轿帘撩开了,一阵鼾声传来,新娘睡的是一塌糊涂,妆花满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东京海贼异闻录

    东京海贼异闻录

    穿越到东京成为一个16岁的日本高中生,正思考该如何讴歌青春的武胜有些发愣。这个世界有点不对劲,因为......眼前这个脸带刀疤,身穿校服,头戴草帽的不良少年爽朗的笑道:“我是高一D班的蒙奇路飞,我们做朋友吧!”--------------想成为黑道大哥的路飞;想成为漫画家的橘发少女娜美;励志成为警察的剑道少年索隆;花痴卷眉金毛山治......等等!!这个帅到刺眼的混血boy叫乌索普?武胜深吸了口气,从窗缝隙吹进来的风也带上些许寂寞的意味,在学校里碰到海贼的主角团,这个世界怎么看都很有问题吧?正想着,突然手机响起语音:“滋滋..阿龙.......滋滋...高中.......王国.....”然后....看着已经变幻了的世界,和头上诡异的天空,武胜无奈的叹了口:“果然。”--------------------是的!本文设定为海贼&女神异闻录5!这是个发生在现代东京的“青春校园故事”,只是讴歌青春追逐梦想的少年们有些“奇特”罢了。
  • TFBOYS之绝世倾城

    TFBOYS之绝世倾城

    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羽汐,若希,知雨遇上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等人他们会擦出怎么样的爱情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