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2400000011

第11章 北平和平谈判(2)

蒋介石听到消息,大惊失色。忙召孙科说:“桂系加紧行动,我再不下野,恐怕激起事变。但人事必须作出调整。”当即提出一份名单,交孙科带回去,由行政院院会予以通过。

1月18日,蒋介石发布总统令,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改为京沪警备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

1月19日,又任命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煤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警备司令,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1月20日晚,蒋介石召见李宗仁说:“德邻兄,我是决定下野了,你务必出来。”李宗仁免不得又假意推托一番。蒋介石走后,李宗仁忙打电话给白崇禧,告之情况。白笑着说:“我们正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老蒋若再不表示,我们就准备与他决裂了。”李宗仁会心地笑了。当下,白崇禧将蒋介石明天下野的消息在会上作了宣布,会议议题由“德公如何上台”改为“德公上台后怎么干”。

21日凌晨3时,汉口三元里白崇禧寓所的秘密会议方才散去。当即由程思远飞回南京,向李宗仁报告会议的两条意见:一、李宗仁必须为继任总统,而不能当代总统;二、必须改组孙科内阁,另组张治中和谈内阁。

程思远一到南京,便直接到李宗仁寓所,此时李宗仁正在黄埔路官邸开会。

黄埔路官邸会议是上午10时开始举行的。当时在京的国民党党政军高级官员百余人,个个黯然无声,会场气氛极为沉闷。

蒋介石首先发言,先是大谈一下目前形势如何严峻,然后又说:“我个人非引退不可,让德邻兄依法执行总统职权,与中共进行和谈,望各同志以后同心协力,支持德邻兄,挽救党国危机。”蒋声音低沉,似有无限悲伤。他说话时,众人中已有人黯然流泪,等他说罢,谷正纲、张道藩、洪友兰等人竟失声痛哭。谷正纲大叫道:“总裁不应退休,应继续领导,和共产党作战到底!”蒋听罢,仍以低沉的语调说:“事实已不可能,我已作此决定了。”说罢,从衣袋里掏出一份拟好的文件,递到身旁的李宗仁面前,说:“我今天就离开南京,你立刻就职视事。这是一项我替你拟好的文告,你来签字吧。”

李宗仁悲伤气氛感染,一时也感到有些悲凉,既然蒋已宣布引退,他当下心头也涌出一股同情来,于是看也没看,便签了字。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来到中山陵,谒陵过后,便赶赴机场,乘“美龄”号专机飞往杭州。从此,蒋介石再也没回过南京。

1.3蒋介石、李宗仁交接班

1月21日下午,李宗仁来到张群住处,寒暄过后,张群便拿出了蒋介石的“下野文告”,交与李宗仁过目。李细读了全文,上写道:

“中正自元旦发表文告倡导和平以来,全国同声响应,一致拥护。乃时逾兼旬,战事仍然未止,和谈之目的不能达到,人民之涂炭,曷其有极。为冀感格共党,解救人民倒悬于万一,爰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之规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务望全国军民暨各级政府,共矢精诚,同心一备,翊赞李代总统,一致协力,促成永久和平。”

李宗仁看罢,胸色大变,对张群道:“岳军兄,总统的文告,我看颇有不妥之处。其一,其中并无‘引退’、‘辞职’等字样,如是,则蒋先生现系何种身份?故应加上‘决身先引退’字样;其二,宪法第四十九条上半段规定‘,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位’,而蒋先生所引的却是下半段,今蒋先生不是因故不能视事,而是辞职不再视事,总统既已辞职,则副总统应是继位,而不是代行,故应将‘于本月二十一日起李副总统代行职权’改为‘于本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继续执行总统职权。’”张群扣了,也颇不高兴,说:“德邻兄所言,固有道理,但总统辞职,尚未经国民大会批准,副总统继位也未得国民大会追认,所以只好用‘代’字,德邻兄以为不可吗?”李不便与张争议,便召开来了吴忠信、张治中、王宠惠前来商议,王宠惠是司法院院长,法学界权威,但对此也不肯明确表态。这时,白崇禧打来电话说:“德公,要做就做真的,千万别做什么代的!”

有了白崇禧这句话,李宗仁更来了气,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不能就位。”张群无奈,只好往杭州打电话,请示蒋介石,蒋回答说:“按李副总统的意思办,直到他满意为止。”得到蒋介石的承诺,李宗仁才放了心。

第二天,各报纸以头位置,刊登蒋介石的“下野文告”和李宗仁的“继位文告”。两个文告中李宗仁依然是以代总统身份出现。读罢两则文告,李宗仁大怒,骂道:“老蒋之为人,至此危险存亡之关头仍不忘权诈,一意要把我当木偶玩弄!”这时,程思远报告“吴忠信昨以总统府秘书长名义,照两项文告的原文,通令全国各级军、政、民意机关知照。通令并盖有总统府大印!”李宗仁怒不可遏,立即把吴忠信叫来,劈头就问:“礼卿兄,这份通令发出去,我为什么事先毫无所闻?”吴忠信支支吾吾道:“我是是按蒋先生意思办的。”李愤然说:“礼卿兄,我这样做未免太不够朋友了!”

当天下午,李宗仁召吴忠信、张治中、邱昌谓到总统府,说:“将先生自食前言,欺人太甚,我是不能就职的。”张治中附和说“蒋先生下野,和局有望,可惜美中不足”未等张治中把话说完,吴忠信大发雷霆:“国事至此,你们还幸灾乐祸,谈什么美中不足!”张治中也不甘示弱,一时间大吵起来,李宗仁只得好言相劝。

无奈,李宗仁又打电话给白崇禧,白说:“我们能逼老蒋下野,就不能逼他答应修改文告,让国代、立委们闹一闹吗!”

果然,受桂系指使之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纷纷发表谈话,为李宗仁大抱不平。一时间京城内外沸沸扬扬,愈闹愈烈。不得已,张群又给蒋介石去电话,蒋仍答复:“修改,更正!”吴忠信叹息着说:“德公,我们是老朋友了,我以老朋友的身份劝你,国事至此,国家都没有了,还闹什么‘代’不‘代’呢?闹得太凶,国人恐怕不能谅解呢!到时候人心恐怕反而同情蒋先生,对德公有什么好处呢?”李宗仁一听泄了气,说:“是啊,是不该闹下去了。如能聊补时艰,救人民出水火于万一,私愿已足!”当下,李宗仁不再坚持,并向白崇禧表明了态度,一场代字风波,方告平息。1月24日,李宗仁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2.桂系捡到一个烫手的山芋

素怀问鼎之志的桂系,自李宗仁坐上代总统交椅后,似乎是如愿以偿或是基本上如愿以偿了。实则不然,这位代总统从“代”之日起,既无财权也无人事权,更无军事调动权(桂系军队除外)。李宗仁实际上捡到的是一只烫手的山芋。

2.1国民党大势已去

还在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之际,蒋介石就已看出了大势不好,即已作了放弃大陆,退保台湾的战略准备。在李宗仁要行“代总统”职权前5天,美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巴大维找上门来谈及此事,这位美国佬说:将台湾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时虽有决议,但在对日和约之前,究未有法律依据。现在蒋介石将嫡系部队部署到台湾,他自然要抗议,李宗仁直到此时,才知道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

退守台湾,是蒋深思熟后的举措。谁去为他承担这项任务?第一位考虑人选自然是陈诚。陈自1948年在东北败阵铩羽归来后,旅居南京上海一带的江北籍人士,即群起攻之,恨不得吃其肉而后快。尽管这样,蒋介石仍有自己的打算,他安排陈诚辞职赴台湾养病。半年以后,全国形势紧张,蒋便突然免去魏道明的省主席之职,另任命陈诚主持省政。陈接到任命后,即刻从草山迁入台北到职视事,其行动之迅速,在国民党政府官员中实属罕见。这项任命,不仅李宗仁毫无所知,连行政院长孙科也蒙在鼓里。

陈诚走马上任后,蒋便密令将国库所存全部银元、黄金、美钞运往台湾。据当时国民党政府监察院财委会秘密报告,往台湾共运走金钞3.55亿美元,黄金390盎司,外汇7000万美元,还有价值7000万美元的白银。

1949年1月21日,即蒋介石正式下野的那天,蒋又亲下手令,从中国银行提取1000万美元,汇交在美国的毛邦初。毛是蒋的内侄,时任国民党空军购料委员会主任。蒋还嘱咐毛将这笔巨款和毛氏手中余款,全部自纽约中国银行取出,再改用毛氏私人名义存入美国银行。毛在越洋电话中问蒋,为什么用私人名义?蒋说:现在正在进行和谈,万一联合政府成立,绝不能让这笔款落入新政府手中。

这件事办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料后来空军司令周至柔与毛邦安因宿怨纠葛,互控对方贪污,周指控毛购料时舞弊,毛指控周将公款私自提存于香港某银行据为己有。蒋派入去美查账,结果无账目不清现象;而对周将公款私存之事,置之不问。毛邦初大喊不公。结果,在宋美龄的怂恿下,毛被撤职,并勒令其交出该款,毛以该款并无公款佐证,拒不交出,不了了之。

蒋介石把全部金银硬通货劫走,李宗仁政府自然就失去了发放军饷、安定民心的手段。李心里明白,靠继续滥发“金圆券”向社会掠夺,军心民心都将随着物价不断暴涨而丧失殆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宗仁只好向美国求援,他来到大使馆,对司徒登说:“大使阁下,我的政府分文没有,开支困难,希望你美国政府转达我的请求,货给中国一批白银,以安定金融。”

“代总统先生,恕我直言,你现在是有名无实,政府实权完全未更动。不管美国运来多少金银,还会和以前一样,完全浪费掉。”司徒雷登回绝说。

李宗仁没有办法,又电令驻美大使顾维钧应该近向美国政府交涉,顾遵蒋意,敷衍不办。这样一来,李宗仁政府的军政开支,全无着落,其政府机构几乎运作不下去了。使李宗仁颇感难堪之事,还有一件:在他眼皮底下的浙江省主席陈仪,从撤职到被捕,他都一无所知。

陈仪原是政学系的重要成员,是蒋介石信任的人物。1948年他在浙江省主席任内,赶上淮海战役,陈仪看到了大势所趋,他上书蒋介石,说当前形势,敌弱我弱,只可言和,不可言战,但蒋没有接受他的意见。陈仪不愿和蒋家王朝同归于尽,想自行通电起义,而且想联络一些部队起义。这样,起义既有安全保证,又有声势,事成后对自己也有利。恰在这时驻江、浙、上海一带的国民党部队,统归汤恩伯指挥。汤和陈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二人是浙江同乡,陈是汤的老师,又曾是汤的上司;汤受过陈的栽培和提拔。陈仪考虑到这些因素,于是亲自去上海,鼓励汤恩伯率部义,汤当着陈的面,虚与委蛇,背后又对毛森说:“陈公侠(陈仪字)见徐蚌会战失败了,认为大势已去,发生了动摇,想作傅作义第二,这个家伙真是老糊涂了。”不久,汤恩伯又向蒋介石告了,把他的老上司、恩师给出卖了。

然而陈仪直到被免去主席职务时,也没想到是汤恩伯出卖了他,他的宅邸周围遍布特务,他也没察觉到。稍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陈仪再次来到汤恩伯军营,劝谒道:“长江那么长,怎么能守得住?大势已去,不是一条江能挡得住的,与其将来兵败名裂,作阶下囚,不如早向后转,还能为共产党的座上客。”

汤恩伯也有自己的算盘,抗战期间,留给国人的名声太臭了。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河南省参政员在国民参政会上,提议要求枪毙汤恩伯的情景,中国共产党各解放区上演的话剧《血泪仇》,主题就是揭汤某。毛泽东公布的战犯名单,汤也榜上有名。想到这些,汤恩伯下了一条心,一条路走到底了,于是蒋介石再次得到了陈仪欲图不轨的密报。没过几天,毛人凤持蒋的手令来找汤恩伯,二人密商着逮捕陈仪之事。

陈仪被软禁后,才有所察觉,但为时已太晚了。李宗仁已越来越体味到当傀儡的滋味,他自然不甘心这样,他要力图摆脱这种困境。1月24日,他下令行政院办以下几件事:

各地“剿匪”总部必为军政长官公署;取消全国戒严令(近前线者,俟双方下令停止军事行动再取消);裁撤戡乱建国总队;释放政治犯;启封一切在戡乱期间因抵触戡乱法令而被封闭的报刊杂志;撤消特别刑事法庭,废止刑事条例;通令停止特力活动,对人民非依法不得逮捕。李宗仁下的这个命令,照样难以行得通。1月26日,行政院会议上,除不同意取消戒严令外,表面上接受了李的指示,实行上却是另行其事。行政院一个官员说:“开释政治犯与戒严系属二。触犯戒严法不能称为政治犯。戒严地区负责当局,为维持治安与秩序起见,自仍应按照戒严法处理。”这样,实际上把政治犯换个罪名,不予释放。2月11日,汤恩伯在谈话时,针对李宗仁,更为露骨地说:“南京、上海等地接近前线,在全面和平未实现之前,仍继续执行戒严令。本人是已手令京沪各地,以后不准有罢工、怠工及聚众威胁情事。为安定各地秩序,如果有暴动事情发生,为首暴徒由地方军法机关处理,就地枪决。希望南京上海新闻界根据事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者,将予以严处。奉令停刊之报纸杂志,在没有正式接到复刊许可时,不得复刊。”这样,李宗仁下的命令,就成了一纸空文。一件也行不通。

2.2初试王牌

李宗仁没办法,只好又打电话给白崇禧,与之商讨对策,他说:“老蒋这次退位,是想利用我暂作他的挡箭牌,好让他腾出手来,从容布置,布置好了,他就要促使我早日垮台,再由他自己来和共产党唱对台戏。他靠的无非是他那些悍将权臣,特务打手,还有搞到台湾去的黄金美钞。可他这些宝贝对付不了共产党。美国人愿他东山再起,只要我们打出和谈的旗号,争取时间,很定了局势,那样自然会取得美援,就有半壁江山可与中共分庭抗礼。至于老蒋,眼下要紧的是争取时间,只要有了时间,就可利用国家元首的职权,恩威并重,逐渐销烛蒋与其亲信死党的联系,把权力集中过来,到那时,则蒋之命运,可任凭我们摆布了。因此,必以早启和谈为第一重务,建生以为如何?”白崇禧表示赞同,说:“德公,你在台前与共产党讲和,我在幕后加紧备战,实现咱们的东防计划,不过德公、江防计划才是关键所在。如果谈判成功,实现南北分治,当然很好,可是共产党条件太苛刻,怕不会轻易放弃过江,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和谈破裂的打算,作战重点应放在南京及其以西地共;万一江防被突破,军队应及时向皖向转移,以湘、桂为后方,海南岛为最后基地,不可固守上海。”

李宗仁心里有了底,遂于27日正式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其电曰:润之先生勋鉴:

自政协破袭,继八年对外抗战,内战达三年有余自弟主政之日起,即决心以最后之诚意,尽最大之努力,务期促成和平之实现。贵方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方面已承认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和谈,各项问题,均可在谈判中商讨决定。

李宗仁这个电报一发,京沪为之哗然。蒋介石大怒,立即给上海的行政院院长孙科打电话说:

同类推荐
  • 知堂回想录(套装共两册)

    知堂回想录(套装共两册)

    本书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细述亲历之近现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卅、三一八、北伐、清党等,是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必读之作,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〇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客观真实地讲述了李培斌同志忠党爱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在当前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的教育活动中,本书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不过一盏茶

    不过一盏茶

    本书为茶文化随笔,包含地方名茶、果茶、茶与名著等方面内容。作者在创作中力求高雅、精致、有意趣。对茶文化历史的解读,作者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幽默诙谐的手法,让读者寓读于乐。
  • 感恩情歌

    感恩情歌

    融融讲早年寻求的故事,有苦难有感恩,也由此懂得了开创新生活的生命甘苦。尤其是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情感,成为融融情感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激励她如此地热爱生命。如今,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正是《飘》里面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说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心里的震颤是看到融融在中西丈化的沟壑面前用自己身心的巨大投入将生活的距离一步步缩短和填平,她笑着给我讲一个东方女人与西方男人发生在空调里的“战争”故事,讲到最后让我有泪流出,忽然地明白:西方的个性主叉与东方的和谐互助,如此对立又能如此统一,兼并共存不仅是融融面对的人生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新移民在异国他乡时时需要面对的生活历练。一起来翻阅《感恩情歌》吧!
热门推荐
  • 囚道记

    囚道记

    这个世界,有得必有失。这个世界,都在道的囚笼里。每个人都不想失去。于是他们倾尽一生去扭转道。有的人心灰意冷,有的人还在路上。
  • 穿越斗破之咸鱼人生

    穿越斗破之咸鱼人生

    “能够与你相遇,真是太好了。”“变成了这副样子,我要怎样才能再次面对你啊!”“为什么,你们总是这样,一次次的践踏别人?”“不论如何,我都不想忘记这与她相遇的世界!”“但是,为什么我拯救了世界,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你呢···”
  • 朴灿烈最后的思恋

    朴灿烈最后的思恋

    这篇文主要写的事一位大学生初进校园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真爱来自大二的学长朴灿烈两人日久生情最终情定终身的故事以后每周六周日会更新的第一次写小说有错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
  • 白狐传说

    白狐传说

    她奄奄一息,他说你不会死,她果真好好的活了下来。他说,以后你只能呆在雁回阁,她疑惑之下亦听从了。就连她最最要好的小青,他也将之禁固起来,她……忍了。他说,不准跟魔族之人来往,她气鼓鼓的,却阳奉阴违了。她为毛神马都要听他的呢?她才不听!他教她很多很多东西,却并不让她有任何用武之地,从开始起,她便没有细想他为何会待她与别人不同,她懵懂的以为,他对她动了情,却不想当一切秘密被揭开,她会那样怒不可遏。原来一切都是一场阴谋,既然如此,那便仙挡诛仙,佛挡杀佛……新书首发,求各位亲支持,谢谢……
  • 玉令天下

    玉令天下

    洞房之夜,喜尽悲生,惊天阴谋暗藏。三洲四域,七星奔现,千年传说又起。可记得曾经的那道声音千年依旧。“欲令天下者,玉令天下。”
  • 彩理

    彩理

    直击现代婚姻彩礼困局。彩礼不止是要礼,彼此也要讲个理。无论是结婚的个人,还是其背后的家庭,都是挟裹其中的身不由己。没有刻意安排的各种奇葩,只有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和我们自己。
  • 三班囧事录

    三班囧事录

    我不认识你们,我不认识你们.....这是我认识他们以来,心中经常会冒出来的潜台词。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代浪。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我们班男生,你们真是够够的了。一班帅哥众多,二班美女如云,为毛我们三班是gay最多......“哎哎,那边那个家伙,你走错班啦!不要进去啊,非礼勿视啊啊啊。”
  • 北方君王雪

    北方君王雪

    夜总会这种地方,本不是名门小姐该来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渊……一场意外的相遇,星河城第一大家族的继承人与她绑在了一起……以前,把家族经营好是他的人生大事。现在,宠她宠她宠她才是他的人生大事!小剧场:“去哪?”一大早小东西居然不赖床,还不用叫起床,简直是奇迹啊!“呃,内个啥,内个有事,对,有事。”支支吾吾的说着,而后跑进衣帽间,穿衣服去了。“什么事?”男人不悦的皱了皱眉,有事居然敢瞒着自己!胆肥了啊!“反正是有事,很重要的事就对了!”拿上包包着急蛮荒的跑出来,“砰”门被大力的关上。躺在床上的男人宠溺的笑了笑,小家伙应该是出去逛街了,拿起手机,给冷夜发了条消息,不一会儿,女主的卡内进账一亿元……
  • 三生有幸遇见你

    三生有幸遇见你

    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人生赢家?左手打渣男,右手灭小三,身后还有一个高富帅给你抱娃娃!
  • 梦天云星之天使与恶魔

    梦天云星之天使与恶魔

    爱捉弄人的天使,善良的恶魔,这样的话,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