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2400000010

第10章 北平和平谈判(1)

共产党军队的进攻势如破竹,素怀问鼎之志的桂系又来逼宫,蒋介石抓耳挠腮,被迫又玩起了“下野”的把戏。李宗仁的“上台”并不能收拾国民党政府破败不堪的残局。蒋介石在溪口进行遥控,李宗仁左右为难,终于打出了与中共“和谈”这张牌。毛泽东在香山宣告,谈是要谈的,但我们不放弃过江。周恩来在北平城内留下了国民党和谈代表。

1.李宗仁当上代总统

大军迫近,美援无望,窥觑王位已久的佳系在蒋介石内忧外困之际,施加强大的舆论压力,蒋无奈下野,免不了在名分上耍耍滑头。李宗仁一路磕磕碰碰,终于如愿以偿,但只是个代总统。

1.1两道催命符

1948年11月底,蒋介石视为关乎“党国生死存亡”的徐蚌会战败局已定,华北平津重镇又陷入中共军队之重围,蒋介石自知无回天之力,不禁万分焦虑。这时他急盼望大洋彼岸的宋美龄能给他带来些消息。不料12月3日夜宋美龄发来电报,称美援无望。这对蒋介石来说,无疑又是一致命的打击,他彻底绝望了。形势已发展到了非促其下野不可的地步了。

12月4日,蒋介石召见张群、张治中,对他们说:“综观全局,我不能再干下去了。给桂系一个机会试一试也好。”他指了指墙上的地图说:“那边(美国)有这个主意,白健生也跃跃欲拭,就让他们去干吧。”张群焦虑不安地说:“李德邻他们如何能支撑危局?”蒋说:“叫他们出面和共产党讲和,我退到幕后,训练几百万军队,再跟共产党打下去。”是日晚,蒋召见曾经给李宗仁做过幕僚的是吴忠信(字礼卿),对他说:“礼卿,你想让你做总统府秘书长,你愿不愿做?”

吴颇觉吃惊,不知蒋用意何在,蒋叹了口气,接着说:“这样定了吧,我实话跟你说,观察最后内外形势我干不下去了,我走开后,势必由李德邻来过渡,你的任务是抬李德邻上桥。”吴吃惊之余,说了些劝慰之类的话。随后蒋介石又叫张群、张治中前来交代道:“岳军、文白、礼卿,你们这就去傅厚岗副总统官邸,告诉德邻我的意思,代为劝驾。”

张群三人领命,当即来到李宗仁寓所。李见三人深夜来访,极感意外,待三人说明来意后,李大喜过望,但又极力掩饰,装出一副很镇静的样子说:“这哪里的话,这个局面,蒋先生都干不了,我怎么能干的了?”推托一番,张群等人只得返回向蒋介石汇报。蒋明知这是他假意推辞,不肯浅薄上台,便命三人再去劝驾。李宗仁当晚便给武汉的白崇禧打电话,告以敬意。白崇禧道:“德公,老蒋的老本丢得差不多了,再也搞不下去了。我们就让他下台,你上台后,和共产党谈和以长江为界,各搞一半。”最后,又嘱咐李宗仁说:“德公,老蒋狡诈,不能说说就算了,要给他提出几个条件,搞个协议。”

有了白崇禧的支持,加以张群等人之三番五次劝驾,李宗仁便不再谦让,说:“既然蒋先生意已决,我只能从命,不过是不是该有个协议,这样也便于各方遵循。”张群说:“这怕不妥,蒋先生走了,你来干就是了,还要什么协议。”李宗仁说:“就算君子协定,也要说几句的。”吴忠信说:“也好,不过不要让总统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几个人立了几条协议。吴忠信带着这项协议,以蒋在黄博路的官邸复命。蒋介石看后,哼了一声说:“这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礼卿,你再看看这份湖北参议员打来的电报,呼吁和平。什么和平,还不是白健生他们要逼我下野吗?”

李宗仁自从听了蒋介石要他上台的消息后兴奋不已。当年他尚为营长时,算命先生就有他将“鹏程万里”的预言,李宗仁信之不移。如今眼看就要登上“国家元首”的宝座了,他怎能不激动呢?

白崇禧也急不可待,在汉口一次又一次打电话探听消息。但总等不到蒋介石宣布下野的消息,而李宗仁则每每叹气不止。白崇禧建议说:“德公,不能再等了,共军已三路南下陈师江北,拖下去,便是上了台,怕为时已晚,回天乏力了!”李宗仁说:“有什么办法呢,总统府又不下文。”白又说:“那我们就逼他下野!”李赶忙说:“在这种时候,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先礼后兵的好。我先催一催他再说。”于是,李宗仁找来了吴忠信,对他说:“你告诉蒋先生,国共的成败关系着我与蒋先生的共同存亡。希望他能信任我,放手让我干,幸而挽回危局,不但是国家之幸,蒋先生对国家,对国民,也好有个交代。”

几天过去了,总统政府仍没有反应。白崇禧急了,说:“德公,姓蒋的在耍弄我们吧;孙哲生的行政院院长也当上了,新内阁也成立了,他还不引退,是何道理?如果局面还是这样的话,我要把军队拉回广西去。”李宗仁也沉不住气了,说:“我在反为老蒋改组了行政院,安排好了人事,就要引退,想不到他还恋栈不去。事已至此,只好给他施加压力了。”

白崇禧得到李宗仁同意,便开始采取行动。他召来湖南、湖北、河南、广西、江西五省党部委员,训示说:“蒋先生不下野,党国必亡。你们立即布置各省会议、政府,发出和平呼吁,请蒋下野,我用军队作后盾,以保绝对安全。”

12月24日,白崇禧首先带头发出致蒋通电,内称:

“时局险危,崇禧身为军人,不忍坐视。特代表军心、民心提出和平三项主张:(一)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英、美、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二)由民意机关向双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三)双方军人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谈判解决。”

李宗仁则示意其心腹幕僚甘介侯以民间人士身份,在上海公开提出“和平主张五项要求”,即:

(一)蒋总统下野;(二)释放政治犯;(三)言论集会自由;(四)两军各撤离三十里;(五)上海为自由市,政府撤退驻军,并任命无掌派人士组织联合政府,政府与共产党代表在上海举行和谈。遵照白崇禧的命令,12月29日,湖北省参议会也发书通电,内称“如战祸继续蔓延,不立谋改弦更张之道,则国将不国,民亦不民恳请元首寻政治解决之常轨,采取途径,恢复和谈。”

河南省主席张轸同日通电,内称:“蒋总统迅即下野,以利国共和谈进行。”

应白崇禧之邀抵汉口的湘、鄂、赣、豫、桂五省参议长联名通电,内称:“判。”

俯请元首对个人进退问题作一明性决定,免误和平谈12月30日,白崇禧又发一电,重申前途。蒋介石接电,勃然大怒,骂道:“白健生这个狗头军师,在华中勾结一气,要我好看,一旬中居然连给我发两道催命符,好!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在场的张群、吴忠信、阎锡山面面相觑,不敢吭声。因“文胆”陈布雷已于11月13日自杀,蒋便命号称“江西女子”的陈方为他起草“元旦文告”,并说:“明晚我请副总统、五院院长、中常委到黄埔路餐述,届时把文告读给他们听。”

1948年12月31日晚,蒋介石在其官邸摆设宴席,国民党军政要员40余人赶会。虽为新年,宴会却没有丝毫欢庆气氛,相反却笼罩在一片沉重、悲哀的氛围中。

蒋介石起初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突然说:“现在局势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么一个重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元旦发表。请岳军兄朗读一遍,征求诸位意见。”蒋说罢,张群便站了起来,开始宣读文告。李宗仁屏息静听,希望听到蒋在文告中宣布下野。可是文章快念完了,还没有“下野”或“引退”之类的句子出现,李宗仁坐不住了。这时张群又念道:

“只要和谈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由此而破坏,中华民国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人权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护其自由生活方式与最低生活水准,只要和平能早日实现,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一惟国民公意是从。”

李宗仁听罢,又喜又忧。喜的是他蒋介石终于向全国公开谈到了“个人进退出处”问题。忧的是他要“一惟国民公意是从”,实际上岂不是要付诸公决,希望“国民”支持他不下野?果然,文告读罢,谷正纲、张道藩便大声反对发表文告,谷还嚎啕大哭道:“总统不能下野,文告中不应提及个人进退,以免影响士气!”蒋介石忿然说:“我并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退职!我之愿下野,不是由于共产党,而是由于本党中的某一派系!”说罢便侧过头对李宗仁说:“李副总统有何高见?”李宗仁冷笑着说:“总统英断,宗仁无不赞成,一切请赐教。”蒋介石换了个口气:“德邻兄,请转告健生,不要发退电什么的了,以免动摇人心。”说完又指示张群说:“关于我下野的话,一定要加到文告中去。”说完便愤然离去,迎新的晚宴不欢而散。

1月1日,文告发表,并无“下野”之词。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致电白崇禧,言语之中不无训斥鄙视之意。白阅电后大怒:“哼,老蒋是在有意拖延,恋栈不去,要我不要妄动,我偏要动给他看。”当下便指示湖北、河南两省会议会,再发电逼蒋下野,河南参议会长刘积学遵令致蒋一电,内称:“人自决。”

敢请即日引退,以谢国人,国事听国与此同时,武汉三镇大街小巷贴满标语,其中有:“蒋总统不下野,中人不肯和谈!”“蒋不下野,美援无望!”国人也坐不住了,已升任司徒雷登顾问的傅泾波打电话给李宗仁说:“司徒大使从蒋总统元旦文告中发现,蒋总统此乃收回两周前辞职之决定。请李副总统以适当的形式,对蒋总统予以劝告。”

李宗仁得到美国方面这一表示,更是急不可待,当下打电话给白崇禧,叫他采取更激烈的举动,逼蒋下野。

于是,沪、宁迅速传递着一条令南京政府惶惶不安的消息:蒋如再不下野,白崇禧部队将退出武汉地区,让开长东一线给中共。无可奈何之下,1月4日,蒋介石亲赴李宗仁官邸,对李说:“德邻兄,我看我退休,由你顶起这个局面,和共产党讲和。”李宗仁假意推辞说:“你尚且不能讲和,我更不行了。”两人虚情假意谈了一下,蒋便告辞了。

1949年1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顾问傅泾彼登门拜访李宗仁。两人密谈许久,傅询问道:“据悉蒋总统已有放弃大陆,退守台湾的腹稿,李副总统可曾与闻?”李宗仁大吃一惊:“不曾听说过。据我所知,我政府的打算是争取时间,布置兵力,防止共产党过江,以期划江而治。”傅泾波说:“司徒大使很忧虑,若蒋总统果有退守台湾计划,必以建立清一色‘小朝迁’为目的,则即使李副总统继大任,蒋必拆台,以使李、白与共产党相互残杀,果然这样的话,那么李副总统划江而治的计划,必成泡影矣!”李宗仁又气又急,忙向傅请示办法,傅说:“间部署。”要抓紧时间行动,不给蒋以充裕的时说:“李宗仁当即打电话给白崇禧,要他作进一步努力。白狠狠地好吧,这就给老蒋一点厉害看看。”

1.2蒋介石早作安排

1月7日,蒋介石官邸。张群向蒋介石报告政治、军事形势。

蒋面色阴沉,哀叹道:“杜聿明部今晨已被共匪消灭大半矣!”张群道:“只是李德邻、白健生还在那里拆台。黄季宽转告我,说白健生要他去武汉,商议通过李济深与共产党和谈之事。此举显系桂系通总统下野的毒计,但若总统不采取措施,恐桂系弄假成真,与共产党相互利用,则党国亡矣!”

蒋不语。张群走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杜聿明部今晨大半被匪消灭,闻尚有三万人自陈官庄西南突围,未知能否全脱险,忧念不已。我前之所以不能为他人强逼下野者,为此杜部待援,我责未尽耳。”

1月8日,蒋介石召见孙科、张群、张治中,他指着墙上的地图,气冲冲地说:“根子在那里!”三个不吭声,知道蒋所指的乃是美国支持李宗仁逼他下野。蒋又叹了一口气说:“哲生,运用外交,促进和谈,你看可以不可以?”孙科唯唯诺诺,答不出来,蒋指示道:“即以外交部长名义照会美、英、法、苏四国大使请四大国运用外交,促进和谈。”孙科不敢怠慢,当即命外长吴铁城向四国大使发出照会,并约见四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当场予以拒绝,苏、英、法三国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蒋介石无奈,再召张群,对他说“看来我不下野局面不好收拾了。但李、白这样做,我怎能就此走开?岳军,你到汉口去一趟,对白崇禧说明:一,我如果引退,对于和平,究竟有无确实把握;二,如果我引退,必须由我主动,而不接受伤何方面的压力。”张群领命,1月9日飞抵汉口,黄绍癝也同机到达。白崇禧见蒋介石要员来与他会商,乐不可支,自尊心大为满足。但一听张群转达完蒋的话,又一肚子不高兴,嘟哝着:“总统这是什么话!我白崇禧可没有对他施加什么压力。只是局势至此,总统还这样做,军心、民心真是不可收拾了。”

说罢对黄绍癝说:“既然总统这样做,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仗是不能打了,但总统又不愿和,崇禧身为军人,不能坐视,故请季公赶香港一行,李任潮现在港组织一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不妨请这个第三者出面主持和平。”张群闻言大惊:“健生兄,这样可不好,这不是要树帜另干吗?”回答说:“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请岳公在总统面前代为陈情。”

1月10日,南京黄浦路官邸。蒋介石对蒋经国说:“就目前局势,我不能不预作准备。你这就到上海去,把金圆券换得的黄金、白银、美金密运台湾,以防不测。记住,给汤恩伯20万两黄金,以为军费。”又说:“桂系逼我下野,美国人支持他们,可是把党政军交给李、白,我怎么也不放心,你从上海购些设备,和俞济时一同去溪口架设电台,安装指挥系统,我可以不当总统,但我不能不负责对党国的责任。”

1月14日,张群又来向蒋汇报情况说“昨天,白崇禧在汉口截留拟运广州的中央银行的银元。”蒋介石倒吸了一口气说:“桂系好阴险!”叹口气又命侍从把俞鸿钧找来。

不大一会儿,中央银行总裁俞钧来了,蒋嘱咐道:“时局至此,我如果不退位,恐激起桂系事变,但我之所以不能马上去,就是担心桂系为一己私利出卖党国。存在美国的外汇可化整为零,你和席德懋(中国银行总经理)以私人户头把它们存起来,我担心万一桂系与中共和谈成功,这些钱会落入桂系和中共之手。”

蒋介石频频召见各部要人的举动,急坏了李宗仁和司徒雷登。李以为蒋不愿意下野,眼看登上元首宝座的梦想要化作炮影。司徒雷登则担心蒋布置就绪以后,李宗仁即使上台,也无力回天。在这种焦虑不安中,一个个度日如年。1月17日,眼看蒋还没有引退的表示,司徒雷登坐不住了,他亲自出马,来到李宗仁寓所,密商救急之计,李宗仁说:“蒋先生并不愿引退,元旦文告所称,乃试探舆论,期盼他的心腹嫡系大力挽救他,以便对贵国表明不是他不愿引退,而国民、党员不让他引退。

这就是蒋先生所抱的态度。”司徒雷登问:“那么李副总统何以对之?”李说:“非宗仁有当元首之私念,实是念及生灵涂炭,不可再战,而若蒋先生不引退,则和平无望,非宗仁出面主持,则国将不国。”又说:“蒋先生对宗仁误解甚多,成见日深。况蒋先生当国二十余年,一贯刚愎自用,对宗仁救国良言视为敌意。宗仁深知在京中已无所作为,必要时想离开首都,前往汉口,与白崇禧司令一道,呼吁和平。”司徒雷登说:“好,李副总统如能果断从事,我们美国政府当全力支持。我的坐机可调往大校操机场供李副总统随时离南京之用。”李宗仁大喜过望,当即拟派程思远飞赴汉口,要白崇禧在汉口作好准备。

同类推荐
  • 杯中窥人

    杯中窥人

    亲近杂文还因为宁夏杂文学会的领导者为杂文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宁夏的杂文界颇为活跃,先后出版了杂文学会会员文集《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杂文:宁夏十人集》《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连续举办了七届宁夏杂文大赛,还通过召开杂文创作研讨会、举办博客博文大赛、组织会员外出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杂文队伍,繁荣了杂文创作。有人说,杂文创作是在针尖上跳舞,但宁夏杂文作者是幸运的,大家能够在一个大舞台上一展技艺,踏踏实实地进行杂文写作。亲近杂文吧,它会让你骨中有钙,血里有盐。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李少君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李少君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 撕开社会的假面——鲁迅杂文代表作品选

    撕开社会的假面——鲁迅杂文代表作品选

    杂文是以论说为主的一种散文。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认为,中国现代散文之所以在“五四”时期走向成熟,有两重原因:一是外援,一是内应。“外援即是西洋的科学哲学与文学上的新思想之影响,内应即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假如没有历史的基础这成功不会这样容易,但假如没有外来思想的加入,即使成功了也没有新生命,不会站得住”。
热门推荐
  • 我是写信人

    我是写信人

    用信来记录生活吧,如果受大众喜欢可以出版,那我想用照片来定格美好。
  • 九天龙武帝

    九天龙武帝

    一位少年踏上了成为强者的道路,斩红尘,破苍穹,敢问天下谁与争锋!
  • 花心白富美邪少手到擒来

    花心白富美邪少手到擒来

    豪女林喻单身撩汉,富家邪少手到擒来,晨殿下不能容忍,全球追妻。
  • 碧波山传

    碧波山传

    神魔妖仙玄幻类小说,通过神魔大战起因、发展与结局,并穿插多对情侣感情波折,表现不同类型的情感,说明大道与真理。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毒女难求:王的嚣张宠妃

    毒女难求:王的嚣张宠妃

    一个佣兵穿越成将军庶女,倾尽一切爱错了人。重生之后一雪前耻,前世的智慧和今世的惨遇令其成长加速。冷血庶女vs腹黑质子、驯夫vs追妻。新皇登基,清后宫,赠江山。“史料记载”嫡后万岁万万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主的炮灰日常

    女主的炮灰日常

    "人死了还有重生的环节?一开始香尧语以为只是APP的穿越游戏,结果竟然是真的。每个女主都具有光环,但香尧语都是下场悲惨的炮灰女主。为了不被抹杀,她不仅要改变命运,还要征服留魂大人和她一起做任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界之彼岸

    花界之彼岸

    重生在类似于地球一般的世界,花界。在身体丹田位置开辟一块微小的空间,种下神秘的种子。主角欺软怕硬,顺风浪逆风猥琐。不是什么好人,坏的有底线,就是有点低。
  • 我们之间,终将不复

    我们之间,终将不复

    我在原地等你,就是最好的挽留。即使恨你,也想要你回头看一眼。我不要你祝我幸福,我只要我们一起幸福。
  • 归至千年

    归至千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