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2400000009

第9章 从西柏坡到香山(9)

1949年进入北京城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实际上是分两处办公,一处是毛泽东在香山,对内称中共中央样机关,负责解放全中国和筹建新中国,另一处周恩来在中南海,对内称办事处,负责具体筹办、召开新政协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为保证军令、政令畅通,联系城内城外,中共中央加强了电话通讯的建设,成立了专供首脑机关使用的香山电话局,这就是被人们至今仍亲切叫做“总机”的机关,香山电话局在新中国成立前夜发挥了特殊作用。

6.1香山专用电话局

跨进香山静宜园大门,沿着小河谷旁用巨大石块铺起的汽车蜿蜒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建筑物是茂密树林掩映下的一所白色石基、白色墙柱、绿色栏杆围起的院落。院内葱郁树荫下一幢幢白色石头建筑傍山而立,浓绿之间衬出几许洁白,显得那么宁静而典雅。这里就是1949年中共中央电脑机关进驻北平后的第一个专用电话局——香山电话局的所在地。

1948年12月中旬平津战役刚刚开始,中央军委三局就开始了接管北平电信系统的准备工作。军委三局王诤局长、王子刚副局长等,率领部分人员从当年党中央所在地建屏县西柏坡村附近的高家庄移驻良乡,组成了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电信接管部。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当天,接管部主要领导人立即进驻北平电信局,并与中共北平电信系统地下党组织领导人具体商议接管北平电信系统事宜。在地下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接管北平电信系统的工作。

北平市管会电信接管部完成接管任务后,在大力组织恢复通讯,保证“解放一城,通达一地”的同时,把做好迎接中央省脑机关进驻北平的通讯组织工作,为作首要任务列入日程。

在延安和西柏坡党中央的通讯保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有线通讯由军委三局电话队承担,设立一部或几部磁石电话交换机,各有若干分机,分设到机关各部门和首长住地;与各大军区的通讯,主要靠无线电台联络。

党中央进驻北平后,一要继续指挥解放战争,夺取全国的胜利,二要执掌全国政权,领导全国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率领全国人民奔向社会主义。这就需要一个较为先进的能与全国电信网络相连接的通讯手段保证指挥顺畅。为此,军委三局、北平电信接管部决定首先在中央首脑机关驻地香山筹建专用电话局。

1949年2月初,接管部领导成员、军委三局办公室主任李玉奎奔赴香山,走遍了香山园内及其周围地区,了解中央首长、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驻地分布情况。香山园原有一个隶属于旧北平电信局的营业处,装有100门供电式电话交换机,不论从规模还是所处位置来讲,都不能满足中央首脑机关进驻香山的通讯需要。必须易地新建。根据中央主要领导人员和办事机关驻地分布情况,选定香山慈幼院的理化馆作为建局地址。

局址选定后,建局工作立即开始。工程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安装一部150门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中继交换台和相应的电源设备;二是架设香山园内及至周围地区中央及军委机关的用户电缆和线路;三是扩充由香山至北平市内的电话线路,借以使专用局与市内电话网及全国电话网勾通。2月中下旬三部分工程陆续开工,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除少数军委三局电话队的同志外,绝大部分是北平电信局的工人。

军委三局的领导一到北平就决定为中央机关安装自动电话,接管部为此派遣北平电信局工程师娄彦里到已接管的各部门物色可使用的自动电话交换设备,最后选中一台150门西门子式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和无纽式中继交换台。2月中下旬,选派了五六名政治可靠、技术熟练的机务员在南局(即现在厂甸局)机房大楼一楼进行整修。

北平市军管会对中央进驻北平后的通讯问题非常关心。3月初,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北平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专程来到电话局检查通讯准备工作,看望整修机械的工人。叶剑英由李玉奎陪同来到工作间,向工人们询问工作情况和机械性能,勉励工人努力工作。随后又视察了电话三分局机械室、长途机务站和长途机械室等部门。

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经常性管理、保养和优良的服务是极为重要。北平电信接管决定派彭润田去香山担任局长、全面负责专用局的工作。彭润田原为军委三局电话排排长。1944年从晋察冀军区调到延安电话排,一直担负责为党中央电话通讯服务的工作。他熟悉中央通讯的特殊要求,熟悉中央首脑机关的人员。3月9日彭润田到达香山。这时整修交换机的工作已经完成,3月10日装机工作正式开始。

2月末3月初的香山,到处堆积着残雪,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凌。架设线路的人员在山间野外凛冽寒风中施工,栽电杆、架明线、挂钢索、接电缆,地冻得梆梆硬,要一根一根地栽好电线杆,把几百对电缆接起来,困难可想而知。室内的条件也好不了多少,没有取暖设备,要坚机架、装机械,编扎缆线、焊接大量机间连线,任务相当繁重。全体人员不畏天寒地冻,争分夺秒,以出色的工作表达解放了北平电信工人迈向新生活的无限欢欣。

3月中旬的一天,北平电信接管部整副部长王子刚和李玉奎来香山检查工作,一面同大家谈心,一面详细问工程进展情况。王子刚要求大家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并告诉大家汇报完工程进度之后,王子刚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鼓励大家继续克服困难按期完成任务。3月23日,机线设备安装工程如期完成,中央进驻北平后第一个专用电话局——香山专用电话局正式投入运行。

6.2“总机”

香山专用电话局机线设备安装工作完成后,除少数施工人员留局继续从事经济性的通讯保障工作外,大部撤回到北平电信局。同时,北平电信接管部又在军委三局和北平电信局遴选了政治可靠、思想进步、工作认真、技术熟练的机务员、线务员、话务员,调到香山电话局工作。到达工作岗位后,进一步进行纪律教育,明确提出工作要求:平日不许回家,不许随便外出,不许与亲友通信,不许告诉亲友自己的工作地点和任务,要求每个人要以高度负责精神去完成每一项工作,迅速、准确地保证中央的电话畅通。

专用电话局首批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一些非党同志也是团结在党周围的积极分子。当他们了解到工作的具体内容后,更加激起做好工作的强烈的责任心,一连几个月不回家,一心扑到工作上。

香山专用局被中央机关的首长和同志们亲切地称作“总机”。“总机”——这个延安时期对通讯部门的传统称呼,从延安、西柏坡延续到香山,后来又延续到了中南海,直到今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刚到香山后两天,周恩来副主席提出自动电话用起来不如人工电话,并限定时间解决。当天,彭润田、龚云涛就赶到城里,从原国民党联勤总部仓库挑选了一台美国军用的BD——96型40门磁石电话在交换机和若干部美制11型磁石电话机。设备运到香山后,机务员、线务员、话务员不分工钟昼夜施工,安装设备,架设线路,只用一天时间就为中央首长装上了磁石交换机和电话机。

磁石交换机装好后,话务室同时管理两种交换台,原有中继台负责转接市内呼叫香山的电话,磁石台直接为中央首长服务。当时磁石台只装有十几部电话,装用磁石电话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五位书记以及与他们电话联系最多的胡乔木、王稼祥、杨尚昆、李涛等人。人工交换台装好后能直接为中央领导接电话,话务员们既激动又紧张。能够在电话里亲耳聆听党的领袖的讲话声音,对于年轻的共产党员别提有多高兴了。然而中央领导人讲话大多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给一直生长在北方的女孩子带来很大困难。领导要求迅速准确地接通电话,听不懂或听错了就会耽误大事。中央领导人大都习惯在夜间工作,夜里接到电话也特别多,因此上夜班就更紧张,她们就更加专心和细心。为了迅速准确地接通每一个电话,话务员们用心地背记电话号码,虽然香山局的电话只一百多部,但是对外联系日益广泛,使用自动电话的我也常向“总机”查询北平市电话号码,所以背记的号码越来越多。

为保持设备良好运转和通讯质量,机务员们坚持每天测试全部线路,晚间检修机械,利用局内的测试手段主动配合线务员装电话、维修线路,每天的工作也是很紧张的。

香山电话局的服务区界原来只到香山、碧云寺、卧佛寺一带,但随着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陆续迁到北平,服务区范围越来越广,电话装到了八大处、半壁店、万寿寺、遗光寺,后来还装到了中南海的居仁堂。这样,安装机器线路和维护修理的工作量日益增加,线务员们起早贪黑,不管风霜雨雪,酷暑严寒,任务下达,立即出发。他们的信念是一切为了中央的电话畅通。线务员忙不过来,不值班的机务员、话务员就一起参加架线、装电话、检修线路。

北平解放后,社会上还不很安定,国民党的飞机还经常在平津一带骚扰。当时香山鬼见愁山顶警卫点,既是地面警卫哨,又是监视敌视的观察哨。为了给鬼见愁山顶警卫安装电话,在线务员的带领下,机务员、话务员一起出动。为缩短线路长度,提高通话质量,线路全架在没有路的地方。负责搬运器材的还可以偶尔地绕一绕走些好“路”,负责放线扎线的全得顺着水道陡坡从山脚直插山顶。放线的扛着大捆的被覆线在前面攀登放线,扎线的在后面绑扎,大家同心协力,只用半天就完成了任务。

为了提高大家的应急能力,锻炼在异常情况下保证中央通讯的本领,专用局的工作人员组织了多次防空演习,模拟空袭情况下架设总机、抢修电话线路。在家准备了应急专用的器材和工具,埋藏在附近山坳里,一声令下立即拿起备用工具、器材奔上战斗岗位。演习中不汪人做过以人体代替导线的试验。磁石电话机摇把一摇能发送出几十伏交流电,通过身体还真心让人心里发颤,参加演习的人硬是用手接通电话,作为一名通讯战士还有什么比保证中央通讯更重要的呢!

6.3专用局人员的日常生活

香山专用局一建立就成立了党支部,彭润田任书记,龚云涛、刘玉茹为委员。在中直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团结全体人员组成了一个政治坚强、作风朴实、技术熟练、工作认真的团战斗的集体。他们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工作生活非常紧张但却丰富多彩。

那时人手不多,要一天24个小时有人值班,不值班的又常常要去完成临时性的装电话、修线路等任务,整天的活动排得满满的。早晨6点起床、做早操,6点半开始一小时的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过组织生活或安排其他活动。参加中直机关组织的大课。他们听过徐特立讲党史,王学文讲政治经济学,李涛讲国际形势,田家英讲党课,以及薛暮桥、杨献珍等人的报告。经常性的政治学习抓得很紧,主要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和当时报纸上的重要文章社论等。

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生活上非常关心他们。刚到香山时,大家都在大灶露天吃饭,一盆小米饭,一盆熬青菜,伙食较差。后来就改让他们吃中灶。这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的待遇。然而使他们受益更多的是,吃中灶为他们提供了接触许多老同志的机会,如田家英、于光远、王惠德以及作战室的巫志远等许多同志们他们结识后便常到“总机”来,在交往中给他们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国际国内形势、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传统和作风等。对他们革命人生观的建立与巩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自觉性的增强,领会党的传统,对他们后来做好党交给的革命工作,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物质是这些老同志也给他们许多帮助。解放前电信工人生活是很苦的。北平解放后来香山工作的同志衣着很单薄,作战室的同志常把一些军棉衣裤送给他们御寒。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一天,香山至西郊机场附近的电话线坏了,总机的两位同志去查线,雪深没膝,有人脚上的布棉鞋前头、后跟都飞出了棉絮,幸亏穿上巫志远及时送来胶棉鞋,在没膝大雪中来回步行两天,才没有把脚冻伤!

香山虽然远离市区,但生活并不枯燥。“总机”有个小图书室,大部分藏书是个人带来汇集到一起的,也有的是中直机关同志送给的,大约有200多册。图书有人管理,实行开架借阅,自觉登记,阅毕退回。黑板报经常更换,有时事报道,有心得笔记,有诗歌,有快板,有批评,有表扬。记得有一篇板报诗歌还受到田家英的赞扬。总机庭院中央大房子里有乒乓球台,李质忠、廖鲁言等常来这里打球。“总机”东大门外有块空地,工作人员在一角挖了沙坑练习跳高、跳远,另一边竖起单只篮球筐打半场篮球。晚饭后常和中直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空地上一起打排球。1949年“五一”劳动节,北平市举行了一次大学排球赛,总机的几位工作的员和办公厅的李树槐、中宣部的王惠等曾组队代表“劳动大学”参加比赛。

“总机”人员虽然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但是见到领导人的机会却并不多。夏日的旬上,朱德总司令常在康克清陪同下散步,从总机庭院穿过,有时还停下来询问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李克农、邓颖超等领导人也来过总机看望大家。其他中央领导人就很少见到。1949年5月,毛泽东在行政处大操场接见青代会代表,不值班的人一下子跑去好几个,虽然人多挤不进去,只能远远地看到毛主席,但仍使大有很激动。

1949年六七月以后,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的活动逐渐多起来。开始时,差不多是白天在城里工作,晚上回香山休息,后来搬到城里的机关工作人员陆陆续续地多起来,专用局的工作重点也逐渐往中南海转移。在这段时间里,中央机关仍有许多部门留在香山“总机”的任务仍然不少。

1950年新年,中直机关在香山眼镜湖南边的一个简易礼堂组织联欢“总机”的工作人员在联欢会上演出了独幕短剧《刘桂兰锄奸》。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在台下边看边笑,还不时地鼓掌喝彩。这年春节,中央机要处李质忠处长请总机全体人员吃饭,转达了周恩来总理对香山总机会全体工作人员的问候。

1949年7月15日,新建的中南海专用电话局开通,彭润田担任局长。此后,香山专用电话局成为中南海局的一个支局。1954年后,随着中央机关全部撤离香山,香山专用局改为民用电话局。这个中央首脑机关进驻北平后的第一个专用电话局,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同类推荐
  • 先锋小说研究资料

    先锋小说研究资料

    《先锋小说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结合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先锋小说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反映先锋小说的发展脉络,展现该领域研究的优秀成果;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等,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

    本书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的原著,影片主角原型CIA负责人门德兹的真实讲述。电影的导演本阿弗莱克称赞它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的勇气与责任,以及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坚定信心。1979年11月4日,六位美国外交官设法逃出了激进分子围攻的美国大使馆。其余人员遭到扣押,长达444天。六位逃亡者在加拿大使馆留宿了两个多月,直到中央情报局展开冒险营救行动。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

    《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一书,文章精选自美文作家张亚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书中数十篇文章被选作中考真题及高考模拟,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多篇文章被译为英文,深受读者喜爱。
热门推荐
  • 最后的玻璃板画

    最后的玻璃板画

    讲了一个女孩儿追求爱情,却不知道怎样去爱,最后失去爱情的故事。
  • 枯藤守约

    枯藤守约

    无论是人、是妖、是仙,终难逃情爱相缠。她,在藏满奇珍异宝的亿藤结中出生,却未能一生顺遂,依然肩负着仇恨,修仙习术;他,本有明亮的人生道路可走,直到与她相遇,爱痴愤狂皆串缠在了一起,一切的轨迹仿佛都被打乱了……而最后,究竟是谁,能成为这一天一地四海八星十二陆的主宰?
  • 吾家炮灰初长成

    吾家炮灰初长成

    来自高等文明的机甲师重生在了一本名叫《名门千金复仇记》的小说世界之中,成为了爽歪歪剧情之中完全没露过脸,缩在穷山沟子里的短命小炮灰。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不得不操起老本行,成为一名机械改装小能手!修的了汽车改的了坦克,心灵手巧萌萌哒^_^
  • 《道极乾坤》

    《道极乾坤》

    冰冷与黑暗并存的宇宙深处,一艘幽灵船逐渐向道气大陆靠近,这是神灵下凡,还是恶魔来袭?在这个道气世界,他逆阴阳,破苍穹,动乾坤……不为永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她的脸颊红扑扑

    她的脸颊红扑扑

    假高冷学霸少年vs花痴大力少女,宋欢心是个十足的颜控,所以在她见到贺易第一眼时便被深深的吸引了。她不知道这算不算喜欢,但仍作死的千方百计撩某男。一天,某男将某女圈在教室里小小的卫生角,声音暗哑道,“你是不是喜欢我?”“我,这,这,你胡说!”某女小脸腾红,只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快得仿佛要脱离了胸腔。“呵!”某男轻笑出声。罢了,她怎么这么可爱呢。她追他用尽毕生所学,那他就用一辈子来报答她好了。1v1双洁,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改编,哈哈哈哈,文学色彩浓厚,不必在意!
  • 时空间战役

    时空间战役

    三千万年前,地球外围出现了众多时空虫洞,时空虫洞里冒出了大量由最纯粹的灵石构成的灵石雨,地球上的人类几乎全部消失,但是地球上由于这场灵石雨,许多远古凶兽从漫长的睡眠中苏醒了过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雾中寻

    雾中寻

    本书为一部青春成长小说。作品通过一个女孩从校园走进社会的成长经历的描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与工作状态。十九岁的女孩小慕走出校门后进入一家印刷厂工作,对于简单、重复的工作,小慕应付自如。而厂里人多事多的人际关系却使得性格内向的小慕无所适从。在经历了技能比赛、岗位调整、人员变动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小慕日渐变得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小慕终于适应了从校园到社会的生活,完成了她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转变。
  • 网配之倾城月光

    网配之倾城月光

    以前就一直想写本关于二次元的网配文,后来入了满汉,这种心情就愈发的强烈,所以,我就开坑了。本文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甜,宠。男女主一见钟情,没有小三,无虐,全文的宗旨就是苏到底!!还有一点就是作者的节操已经掉的几乎木有了,看文的小天使们请系好安全带,带好去污粉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