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1500000025

第25章 舌战群儒(1)

1.烽烟再起

笛卡尔在静静的房间里完成了他的沉思,可当他把自己的思想公布于世后,却掀起了巨大波澜。这是笛卡尔早已预料到的,所以在著作未发表前通过朋友或自己亲自把书稿送给一些学者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征求意见者当中主要有两种人:一部分是神学家,另一部分是哲学家。神学家主要有:第一组反驳是由荷兰的牧师和学者卡特鲁斯写的,他主要是针对笛卡尔的第三个、第五个和第六个沉思所作;第二组反驳是由麦尔塞纳收集的法国一些神学专家写作的,主要是针对笛卡尔沉思中的第二、第三、第五部分;第四组是由神学家兼哲学家阿尔诺所作;第六组是由许多哲学家、神学家所作;第七组是由布尔丹神父所作,由于该文只挑剔一些在文字表述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表达什么实质性的理论问题,所以后来就没有再理会这个反驳了。哲学家方面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一个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他写的是第三组反驳;另一个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他写的是第五组反驳。他们的反驳更多的是站在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角度反驳笛卡尔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观念,所以他们两人的反驳更根本,辩论更激烈。

在神学家的反驳意见中,以第二组麦尔塞纳为代表的诸位神学家提出的意见最直接、最有代表性。下面就以第二组为例来看看他们和笛卡尔之间的辩论和交锋。

第一,对笛卡尔关于“我”的规定提出质疑。

笛卡尔曾认为,“我是一个思维的东西”,“我思故我在”。反对者认为,把自己抽象为一个“思维的东西”仅仅是一种“精神的虚幻”。他们反问笛卡尔:“你认识到你是一个在思维着的东西,可是你还不知道这个在思维的东西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物体由于它的各种不同的运动和接触而做出你称之为思维的这种行动呢?”“你认为已经抛弃掉肉体的全部系统,可是你是否考虑人的大脑对思维的影响,你怎么知道你不是一个物体性的运动或者一个被推动起来的物体呢?”

乍听起来,这好像是唯物主义的话语,其实,神学家们对笛卡尔撇开上帝独立设定“我”的思路提出了批评,因为这样的观点有悖于神学的基本理念。

笛卡尔答辩承认自己在写作前读过一些怀疑主义的书,但他的怀疑不同于怀疑主义,他说,事实上他对怀疑主义充满厌恶,这样就把自己和怀疑主义划清了界限。笛卡尔似乎觉得这些人并没有完全读懂他的著作,因而对他的思想有着比较大的误解,尽管如此,他还在认真地解释着,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

笛卡尔告诉他们,关于那个思维着的我究竟是什么?“在这个地方我还没有去追查灵魂是否和肉体不同,我仅仅是检查灵魂的那个特性使我能够有一种清楚、可靠的认识。”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物质和精神混淆在一起谈,为了避免这个错误,把精神从所有的物质中解脱出来来考虑,从这个纯粹的、自明的“我”里,可以获得比我们所认识的更多的东西。由于人们所掌握的精神概念都非常模糊,“而且与感觉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影响了我们对上帝和灵魂的认识,笛卡尔想:“如果我指出为什么必须把精神的特点或性质同物质的特点或性质分别开来,以及必须怎么去认识他们”,笛卡尔认为,为了克服人们把思维和感觉混淆的习惯,所以他在第二个沉思里,探讨精神的“我”时,有意不谈其他事物的原因。至于物体和思维的区别,笛卡尔认为,按照自己的叙述顺序,应该是在第六个沉思里回答这个问题。不过,笛卡尔在此还是给他们不厌其烦地说明了自己关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基本思想。

第二,关于上帝的观念和上帝的实际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笛卡尔在这个问题上的推论是很清楚的,即我心里有上帝的观念,如果它不产生于我的心灵,那么就必然产生于我的心外。反对者不同意他这种从观念推导出实体的方法,也反对他的因果恰当性原则,并举例子说,苍蝇从太阳、雨水和土壤中产生,而它们中并不包含苍蝇的属性,并总结说:“结果从它的原因里引出某种实在性,可是这种实在性并不在它的原因里。”他们要求笛卡尔论证一个与他的证题相反的命题:“如果没有一个至上的存在体,这个观念就不能在你心里。”其实这个命题和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命题是不同的,笛卡尔是从认识论角度论证上帝的,而这个命题则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上帝存在的。对上帝观念的来源,他们对笛卡尔提出了几种可能:如它可能是心中就有的,也可能是从书本和他人那里学来的,还可能如一些野蛮人一样心里压根就没有上帝的观念。既然他们心中没有上帝的观念,按照你笛卡尔的推论,怎么还可能有一个完满的上帝实体呢?既然如此,根据笛卡尔的怀疑法,如果有一人的上帝来源不符合笛卡尔的理论,那笛卡尔这个理论就是值得怀疑的。这样看来,笛卡尔所谓的上帝观念,并不一定是对上帝的存在和本质的反映,“这个观念是你可以甚至从你对物体性的东西的认识中做成的;因此你的观念只表现物体界,它包含你对所能想像的一切完满性,因而你所能得出的结论不过是有一个非常完满的物体性的存在体”。如果是这样,世界上有没有天使、上帝都无所谓,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的物体完满性的认识,得出有关天使或上帝的观念来。这种反驳非常厉害,几乎是把笛卡尔往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推。即便笛卡尔的上帝观念从物质那里来,他也只是对物质丰富多样的完满性的一种抽象,这种统一化、单一化只能是由推理的理智活动来做成,而不可能如笛卡尔所说是上帝赋予自己内心的。按照他们这么一推,完满性并不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它仅仅存在于人的理智抽象中。

笛卡尔的答辩又是要纠正一些误解。笛卡尔告诉这些反驳者,我在第三个沉思里是说过我头脑里的上帝观念,那时我只是暂时设定我还不知道有一个真实的上帝的存在,不知道,并不是事实上就不存在。而且我在第三个沉思的后面就明确说过:“这个观念是与我俱生的,他不是来自别处,只是来自我自己。”笛卡尔申辩到,关于上帝,我也是一步一步证明的,你们为什么非得要求我在一个沉思中把所有的关于上帝的知识都讲清,事实上,要做到这点也是不可能的。“我曾说过,我的论据的全部力量就在于:如果我没有被上帝创造,那么上帝这个观念的功能就不可能在我心里。”

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反对者主张苍蝇比产生它的原因要进步,而笛卡尔则相反。双方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事物的发展是进化还是退化。笛卡尔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运用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认为生产者一定高于被生产者,原因中蕴含着结果的属性和本质。反对者其实并不是进化论者,他们只不过是在批评笛卡尔的观点时自发地运用了进化论的有关思想。笛卡尔对此答辩并不很得力,他说苍蝇与人相比并不完满,即便说他有某种程度的完满,也不能证明产生它的原因中有这种完满性的因素,最后他不得不抬出他的自然之光,以此来为自己的因果关系原则进行辩护。可能是觉得自己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笛卡尔最后还特地补充到,你们所举的例子属于苍蝇,而苍蝇是动物,没有人的精神,所以笛卡尔认为他不会把这个例子放到人的精神里去思考。

谈到上帝的观念,反对者认为笛卡尔的上帝观念是一个理性存在体,笛卡尔认为这是正确的,“凡是理智的活动都被当作理性的东西,也就是说,都当作由理性出来的存在体,那才是对的。在这种意义上,这个世界的全部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上帝理性的存在体”。笛卡尔这里说得有一定道理,他认为,如果要我们认识内心的上帝,既不能靠感觉经验,也不能靠天生的信仰,因为这些都是不可靠的,只能是理性的思考。对反驳者要他回答的命题:“如果一个至上的存在体不存在,这个观念就不能在我们心中。”笛卡尔用他的“因果恰当性原则”和“无中不能生有”进行了回答。他说,“一个结果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曾经以同样的或更加美好的方式存在于它的原因里的”和“无中不能生有”都是非常明显的命题,而且这两个命题之间也有着不同的联系。如果你承认结果中有的东西不是从原因中产生的,那你就等于承认了“无中可以生出有来”的观念实在性和完满性必定形式地或卓越地存在于它们的原因中,这些东西人们只需要借助于内心的自然之光就可以认识清楚。

如何看待上帝的无限性和我们理智能力的有限性。笛卡尔认为,“我们在上帝里领会到一种无限性、单纯性或绝对统一性”,上帝的这些属性是我们所无法论证的,它是上帝刻印在我们心中的,世界上一切观念或者形式地包含在上帝的观念中,或者卓越地包含在上帝的观念中。我们应该承认,依我们有限的能力,无论是哲学,还是物理学或感觉经验都不可能对上帝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或许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上帝也是我们的本性,因为倘若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了上帝,要么上帝是有限的,要么我们是无限的,而这两种结论都不能成立。“当上帝被说出是不可领会的,这要从一种完整的、全面的概念来理解,这个概念完满地包含并且囊括在他里边的全部的东西,而不包含、不囊括我们心中不美好、不完满的东西”。但话说回来,不能认识本体意义上的上帝,并不意味着依靠我们有限的理智能力就不能确立上帝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上帝的本质来推演出上帝的存在。

至于无限,“我发现我永远不能数到一个比一切数目更大的数目,我由之而认识到在数目上有什么东西是超出我的能力的”,笛卡尔认为,但这并不就能得出反驳无限的结论:无限的数目的存在性矛盾。倒认为,这只能说明,我虽然不能领会这个最大的数目,但一定有“什么比我更完满的别的东西”来领会。

反驳者提出的第三点意见是:“既然你还不确实知道上帝的存在,而你却说,如果你不首先肯定地、清楚地认识上帝的存在,你就不可能确实知道任何东西,或者你就不能清楚、分明地认识任何东西,那么这就等于你还不知道你是一个在思维着的东西。”看来,反驳者始终不理解笛卡尔的分析法和发现法。他们始终把本体论和认识论、认识的过程和叙述的过程相混淆,笛卡尔不得不再次解释他在写作过程中的次序和方法。笛卡尔解释道,“我的写作次序仅仅在于:最先提出的东西应该是用不着后面的东西的帮助就能认识;后面的东西应该也是这样处理,即必须只能被前面的证明”。笛卡尔曾经申明过,不知上帝的存在并意味着上帝不存在,上帝实际上始终存在着并且发挥着他的作用,笛卡尔只是在发现真理的次序上先确立“我”,再由此推论上帝的存在,这应该是很明确的。他申辩到,他这个“我思”,并不是从三段论中推演出来的,它本身是自明的,“是用精神的一种单纯的灵感看出来的”,而反驳者所提的问题,实际上是把他的“我思”人为地放到三段论里推演,笛卡尔认为,对这样的曲解和推论他不应该负责。

反驳者问,一个无神论者,他心里可以清楚、分明地认识一些东西,但他却不相信上帝存在,甚至完全否认上帝的存在。这种反驳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他就是要把笛卡尔的观点也归入无神论的思想中。而且他们认为无神论者也是否认上帝观念的统一性和单纯性。

笛卡尔答辩到,他并不否认无神论者对三角形有清楚地认识,但是他的这种知识并不是真知识,因为他认为他的知识是从感觉经验中获得,而他的感觉经验是可以怀疑的。“如果他不承认一个上帝,他就永远不能摆脱有怀疑的危险”。在笛卡尔看来,上帝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也是真理的支柱,上帝赋予人发现和认识真理的能力,使我们内心一切清楚明白的东西成为必然。至于如何处理上帝创造的无限的完满性与有限的不完满性的关系,笛卡尔是这样认为的,无限不是空洞的东西,他是个实体性的东西,即上帝。既然他的本质是无限的,那么他就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内心的体验常常会使我们感到自身能力的有限,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有一种无限的力量在我们身外存在着:“因此我们能够把他(上帝)领会为完全无限的而丝毫无碍于被创造的东西的存在。”

第四,上帝是否撒谎或欺骗。反驳者提到上帝在有些事上对反对他的意志的人的恐慌和像医生一样对病人善意的欺骗是存在的,并且举了相关的事例。不过,上帝的行为:“永远是深谋远虑地、有益的欺骗。因为,如果上帝把真话毫无顾忌地都告诉我们,要有多么坚强的精神力量才能受得住。”既然如此,假设上帝撒谎或欺骗你就是多余的了。而且,笛卡尔怎么就不这样设想,假如上帝并没有欺骗你、也没向你撒谎,你的错误是由于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呢?如果说由于上帝的欺骗你不敢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肯定,那么你为什么就对你的那个“我”如此肯定呢?你认为清楚分明的东西就是真的,那么什么就算是清楚分明了呢?它有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呢?在你是清楚分明的,别人是否也清楚分明?如果不是,那不就成了私人性的了吗?

面对这一连串的认识。笛卡尔回答得仍然从容不迫,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这种“不怀好意”的提问,笛卡尔明白宗教和无神论对他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会在这道红线上为自己设防。他说:我尊重《圣经》上的东西,我历来承认上帝从不撒谎或欺骗。同时我也承认,我们内心的一切东西都是上帝赋予的。包括判断真假的能力。笛卡尔说,我对上帝的怀疑,或对他撒谎的假设正是为了证明他的真实可靠性。“如果我想要怀疑我们领会得清楚分明的事物,我们就会看到,在认识了上帝存在之后,必然想像他是骗子;同时,因为这是不可想像的,那么就必然承认这些事物是非常真实、非常可靠的。”

笛卡尔认为,在相信、怀疑和真实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不像反驳者所说的那么不相容。“因为如果我们不想到那些东西,我们就不能怀疑它们;可是如果我们不相信它们是真的,我们就决不会想到它们……所以如果不同时相信它们是真的,我们就不能怀疑它们”。至于反驳者提到的“清楚明白”问题,笛卡尔认为,凡是在理智上清楚明白的就是真的,凡是在感觉或偏见的基础上得出的清楚明白就不一定是真的,而且可能就是假的。

同类推荐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7位教育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7位教育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歌唱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史玉柱全传

    史玉柱全传

    史玉柱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之一。从1989年以深圳为起点,史玉柱在经历了20多个春秋之后,最后在上海这个繁华大都市指点江山。在史玉柱身上承载着崇高至上的荣誉,也背负着巨大的失败,大起大落给这个原本普通的创业者烙下了非凡的印记。史玉柱最大的资本不是他的财富,不是他的股票,而是惨败之后的东山再起,而是以常人难有的勇气完成的人生大逆转。商海沉浮,史玉柱起死回生,再造奇迹,为无数创业者高高地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
  • 曾国藩——权谋人生

    曾国藩——权谋人生

    介绍了曾国藩权谋人生。全书叙述了他一生的历程。有辉煌、有失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确是留给后人的法宝。读者可以采它山之石,功自身之玉。或多或少会有所帮助。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乔治·华盛顿的重要地位在美国历史上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他是第一位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在连任两届之后,他自行引退,并两次谢绝连任,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典范,弥补了美国宪法的严重缺陷,为人类结束终身制、消除个人独裁的隐患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惯例,以及表现出的伟大政治家的典范性品格;美国今日的强大和富庶,端赖于此。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被委任为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独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回顾两百多年的美国总统史,我们也会发现,没有一位总统在位期间拥有的个人威望能够超过华盛顿。
热门推荐
  • 穿越女尊悠哉悠哉

    穿越女尊悠哉悠哉

    楚墨谨,二十三世纪运筹帷幄的隐世家族继承人,却被自己的未婚妻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合谋算计,丢了性命。命不该绝,意外重生到了以女为尊的凤羽王朝,本想咸鱼一般过一生,谁知会遇见她。。。。。。
  • 一品农夫

    一品农夫

    告别雇佣兵生涯,重回都市找宁静,却成了一代枭雄。饶是如此,也逃不过阴谋的笼罩,粉碎阴谋,只待朝夕。当都市强者媲美隐世家族的时候,就是真正谱写神话之时。红颜非祸水,一梦梦千年。在生与死之间徘徊,衍生永恒的爱情……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陆地和水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陆地和水

    本书首先对陆地和水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概述,再分节讲述了其成因、分布、影响等,在书的最后章节,又为我们提供了水的种种处理方法,能为我们的节水提供好的主意。
  • 后宫雅妃传

    后宫雅妃传

    旧梦依稀在眼前,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飘去无所依,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宫墙深。
  • 大侠温柔点

    大侠温柔点

    那份绝望撕裂心扉的爱,她实在没有勇气坚持走下去。就像三年之前,挥下夜魔剑的时候,她说的那句话——恩断情绝。可是,失去了自由只为他跳动的心,无法再窥视他人脸容的热泪,逃不开的宿命。她又该如何面对?是顺应宿命的轮回还是再次斩断这缕情丝?
  • 精灵死神

    精灵死神

    在精灵族内忧外患、濒临绝境的时刻,他来了。他能否带领精灵族走向光复之路,恢复精灵族昔日荣光?荒野上。古道旁。枯树下。穿着黑色斗篷的青年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他的四周,有四个身影悄无声息的出现,把他的退路全部封死。一个光明教廷僧侣,一个死灵法师,一个狂战士,一个人族风系魔法师吗?斗篷青年暗自分析。青年英俊的脸上浮现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很好,都到齐了。那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错爱邪少:小妞吃了别想溜

    错爱邪少:小妞吃了别想溜

    他是身负婚约的集团继承人在误会下强行霸占了她的身体;一个月的情人契约是她输了身还是他输了心。他是对她百般爱护的初恋学长,无私的溺爱却让她一次次深陷危机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阴谋、误会、背叛之后,她愤然离开。若干年后,当她带着复仇的心再次回归时,她发誓一定要让他万劫不复,殊不知却落入了他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
  • 暗界之皇

    暗界之皇

    龙歧大陆上,一切以灵力为尊,灵师分为火属性、水属性、雷属性、土属性、风属性、木属性、光属性、空间属性、暗属性几种属性。其中,几乎不可见的暗属性长期受到人们的误解和忌惮。当一个六岁的男孩,被测出是暗属性后,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暗夜之皇,掀开一段大陆的史诗传奇。
  • 夫君系统我在古代当女君

    夫君系统我在古代当女君

    叶晓晓典型的人民币玩家自己有攻略有思路一不小心就成了国服第一,叮咚恭喜你这位玩家登基女帝!凤羽:女君今夜让臣来陪你吧夜青琅:臣,都可以 当初尝爱情的的苦涩当重温亲情的温暖,恰逢发现游戏bug…(变强腹黑实权在手,去他妈甜甜的恋爱这就是我叶晓晓的主场,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失忆水,魔功秘籍新手大礼包你值得拥有~从此母胎单身变寡情"渣女" 可寡情终究不是无情看谁能收服女主一起过没羞没臊甜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