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900000069

第69章 流风

明清时期,苏州在全国影响很大,即使在北京,也不例外,京城里的“苏州街”、“苏州巷”、“苏州胡同”就有好几处,其他城市是很少有这种荣耀的。就一地影响来说,会馆也是一个标志。《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汪由敦《松泉文集》说:“京师为万方辐辏之地,风雨和会,车书翕至,彯缨纡组之士,于于焉云集景从。遇相会试之期,则鼓箧盈门,计偕南省,恒数千计。而投牒选部,需次待除者,月乘岁积。于是寄庑僦舍,迁徙靡常,炊珠薪桂之叹,盖伊昔已然矣。时则有置室宇以招徕其乡人者,大或合省,小或郡邑,区之曰会馆。”苏州各邑均在北京设会馆,李若虹《朝市丛载》卷三记载,长元吴会馆在延寿寺街路西,长吴会馆在长巷下三条胡同,常昭会馆在烂面胡同南头路西,昆新会馆在琉璃厂沙土园路东,太仓会馆在宣武门外球芝巷北,江震会馆在贾家胡同北头路东。凡一地会馆的多少和规模,视一地京官的多寡贫富而定,从苏州会馆之设,可知苏州籍京官人数之多。自明永乐十八年徙都北京后,每三年一次会试,以江南各省举子最多,而京师各衙门的大小官吏,也以江南人为最多,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官僚为中心的社会阶层。邓云乡在《江南风俗,京都“南风”》里说:“这个阶层讲吃,讲穿,讲第宅,讲园林,讲书画文玩,讲娱乐戏剧,岁时节令,看花饮酒,品茗弈棋,无一不以江南为尚。在这样的历史影响和延续下,江南风俗在北京就变成最高贵、最风雅、最时尚的了。”

就饮食而言,江南风味不仅合乎江南人需要,还深刻影响了五方杂处的京师,南味也就成为时尚,且看前人的咏唱,乾隆间杨米人《都门竹枝词》曰:“不是西湖五柳居,漫将酸醋溜鲜鱼。粉牌豆腐名南炒,能似家园味也无。”“家住江南烟水浔,鱼虾蚶蟹遍胡阴。北来要作尝鲜客,一段鳗鱼一段金。”嘉庆间佚名《都门竹枝词》曰:“干爹爱吃南边菜,请到儿家仔细尝。每味上来夸不绝,那知依旧庆云堂。”得硕亭《草珠一串》曰:“华筵南来盛当时,水爆清蒸作法奇。食物不时非古道,而今古道怎相宜。”近人吴思训《都门杂咏》亦曰:“水陆纷陈办咄嗟,南北庖丁尽易牙。底事老饕难下箸,偏夸异味在侬家。”南味在京师的流行,可以市肆中的饭馆、酒店、点心铺为例。

先说饭馆,京师推重苏馆,明末时苏州厨师已远赴京师主厨,为人所重,史玄《旧京遗事》就说:“京师筵席以苏州厨人包办者为尚,馀皆绍兴厨人,不及格也。”清中期以后,以苏馆作号召的南味饭馆,遍布于京师外城。得硕亭《草珠一串》曰:“苏松小馆亦堪夸,南式馄饨香片茶。可笑当垆皆少妇,馆名何事叫妈妈。”自注:“宣武门外有妈妈馆。”杨瑛昶《都门竹枝词》亦曰:“羊角新葱拌蜇皮,生开变蛋有松枝。锦华苏式新开馆,野味输他铁雀儿。”道光以后更多了,著名的就有义盛居、广和居等,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道:“义盛居者,在宣武门外达智桥口内,南省京官多饮于此,盖南味也。以四喜大丸子出名,其他清蒸类亦佳,鱼类亦佳。此肆名不甚彰,非普遍于众口者,亦广和居之比也。先君与李莼客在户部日,尝集于此,盖在同治末光绪初也。”“广和居在北半截住胡同路东,历史最悠久,盖自道光中即有此馆,专为宣南士大夫设也。其肴品以南煼腰花、江豆腐、潘氏清蒸鱼、四川辣鱼粉皮、清蒸干贝等脍炙众口。故其地虽湫隘,屋宇甚低,而食客趋之若鹜焉。”《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杨寿枬《觉花寮杂记》说:“燕京广和居酒肆,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肴馔皆南味,烹饪精洁,朝士喜之,名流常宴集于此。辛亥后,朝市变迁,肉谱酒经,亦翻新样,惟此地稍远尘嚣,热客罕至,未改旧风。”鲁迅在北京时,就是广和居的常客。还有一家三胜馆,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九记道:“南人固嗜饮食,打磨厂之口内有三胜馆者以吴菜著名。云有苏人吴润生阁读,善烹调,恒自执爨,于是所作之肴曰吴菜。余尝试,殊可口。庚子后,遂收歇矣。”

入民国后,此风更盛了,瞿兑之《杶庐所闻录》说:“满人虽讲求服饰而饮馔不知求精,宣统以前内城无南式菜馆,苏、闽、粤、川之菜,皆朝贵所未尝。及外务、邮传、度支、商部先后设立,尚侍曹司多用南人,俸给优厚,日事征逐,始尚饮食。有用火腿一只煮汁以制鱼翅而弃其肉者,有醵百金专食鱼翅一味者,有日食双凫者。满人虽侈,亦望而却步。”

再说酒店,京师酒店,各有情形,震钧《天咫偶闻》卷四说:“京师酒肆有三种,酒品亦最繁。一种为南酒店,所售者女贞、花雕、绍兴、竹叶青之属,肴品则火腿、糟鱼、蟹、松花蛋、蜜糕之属。一种为京酒店,则山左人所设,所售则雪酒、冬酒、涞酒、木瓜、干榨之属,而又各分清浊,清者,郑康成所谓一夕酒也。又有良乡酒,出良乡县,都中亦能造,止冬月有之,入春则酸,即煮为干榨矣。其肴品则煮咸栗、肉干、落花生、核桃、榛仁、蜜枣、山楂、鸭蛋、酥鱼、兔脯之属,夏则鲜莲藕、榛、菱、杏仁、核桃,佐以冰,谓之冰碗。别有一种药酒店,则为烧酒,以花蒸成,其名极繁,如玫瑰露、茵陈露、苹果露、山楂露、葡萄露、五加皮、莲花白之属,凡有花果,皆可名露,售此者并无肴核,又须自买于市。而诸肆向不卖菜,饮毕,亦须向他食肆另买也。”《北平风俗类征·饮食》引逸樵《陋闻曼志》说:“故都酒店,以柳泉居最著,所制色美而味醇,然向不出售碗酒。至若北酒店,更设有肴品,如糟鱼、松花、醉蟹、肉干、蔬菜,下逮干鲜果品悉备。而以特味专长者,有虾米居之兔脯,于家店之咸肉,杨家小楼之小什锦,咸著名焉。都中人民嗜饮,每日入市,呼酒具蔬,据席畅谈者不外茶经酒志之月旦而已。”南酒店菜肴自然是南味,如京酒店、药酒店,也兼有南味。至于所饮之酒,也以南酒为主,即使并非南酒,也以南酒的标准予以考察,史玄《旧京遗事》说:“易州酒如江南之三白,泉清味洌,旷代老老春。刑部街以江南造白酒法酝酿酒浆,卖青蚨尤数倍,如玉兰腊白之类则京师之常品耳。”刘廷玑《在园杂志》卷四也说:“京师馈遗,必开南酒为贵重,如惠泉、芜湖、四美瓶头、绍兴、金华诸品,言方物也。”做冰碗的水果,也以江南所出为美,虽价高而不计,乾嘉时佚名《燕台口号一百首》就咏道:“据钱小聚足盘桓,消暑还须点食单。水果不嫌南产贵,藕丝菱片拌冰盘。”

还有点心铺,《北平风俗类征·饮食》引徐凌霄《旧都百话》说:“南人喜甜,肴馔果点,以糖为庖制之要素,甜味太浓,吃惯了南点者,不无单调之感。但旧都的点心铺、饽饽铺,却又喜欢标南糖、南果、南式、南味。明明是老北京的登州馆,也要挂‘姑苏’二字。近年在鲁豫等省设分号,则写京都。又自稻香村式的真正南味,向华北发展以来,当地的点心铺受其压迫,消失了大半壁的江山。现在除了老北京逢年逢节还忘不了几家老店的大八件、小八件、自来红、自来白外,凡是场面上往来的礼物,谁不奔向稻香村、稻香春、桂香村、真稻香村、老稻香村乎?糖多固是一病,但制法松软,不似北方饽饽式的点心之干硬,此乃南胜于北之大优点。”又引陈莲痕《京华春梦录》说:“姑苏稻香村,以售卖糕饼蜜饯著名,招额辉煌,谓他埠并无分出。然都门操糕饼蜜饯业者,以‘稻香村’三字标其肆名,几似山阴道上之应接不暇。南姬初来,以北土人情多有未谙,即食品起居,亦时苦不便,以是饮食所需,多趋稻香村,名酒佳茶,饧糖小菜,不失南味,并皆上品,以观音寺街及廊房头条两肆为巨擘。然其居停伙伴,来自维扬,皆非江南产,而标名则曰‘姑苏分出’。商侩薄德,惟利是图,作伪袭名,正彼惯技耳。”晚清时前门外大栅栏东口路北的滋兰斋,以经营南点心著名。民国时期,北京主要有两家经营南味的大店,一家是城东的稻香春,一家是城西的桂香村。

稻香春在东安市场北门路西,糕点四季迭出,花式众多,由于油糖重,放十几天也不会干,苏式的就有烧蛋糕饼、蒸蛋糕饼、肉松饼、萝卜丝饼、鲜肉饺、炸花边饺、水晶绿豆糕等;还聘来上海陆稿荐技师,专门制作苏州的酱鸭、酱鸡、酱汁肉、熏鱼、熏肉等,顾客争相购买,在商市上有很好的声誉。桂香村在西单北大街白庙胡同,自制糕点有梅花蛋糕、方蛋糕、卷蛋糕、桃酥、猪油夹沙蛋糕、蒸蛋糕、杏仁酥、袜底酥、椒盐三角酥、太师饼、云片糕、桃片糕、枣泥麻饼、五香麻糕、椒盐烘糕、定胜糕、汪绿豆糕、眉毛肉饺、苏式月饼、鲜花玫瑰饼,龙凤喜饼、重阳花糕、鲜花藤箩饼以及各种南糖,其中苏式月饼有枣泥、豆沙、玫瑰、干菜、葱油等馅;逢年过节还自制年糕、元宵、粽子等,年糕有猪油玟瑰年糕、桂花白糖年糕,元宵有白糖、豆沙、桂花、黑麻等馅,粽子则有枣泥、豆沙、咸肉、火腿等馅;自制的南糖有寸金糖、麻酥糖、豆酥糖、浇切麻片、花生糖、粽子糖、松子糖、芝麻皮糖、桂花皮糖等,还有各种瓜子、熏青豆、五香花生米、椒盐核桃、琥珀桃仁等;自制的熟食有酱汁肉、熏鱼、酱鸡、糟鸭、肉松、风鸡、笋豆、五香豆腐干、兰花豆腐干等。桂香村经销的苏州蜜饯有金橘饼、陈皮、话梅、五香橄榄等,深受顾客青睐。

上海自道光二十三年开埠后,由一个滨海小县迅速发展成为繁华的“十里洋场”,尽管华洋杂处,五方辐辏,但因为毗邻苏州,深受苏州风气影响,开埠后以苏州移民为最多,故苏州饮食仍主导市场。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三说:“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池志澂《沪游梦影》更有详记:“上下楼室各数十,其中为正厅,两旁为书厅、厢房,规模宏敞,装饰精雅,书画联匾,冠冕堂皇。有喜庆事,于此折笺召客,肆筵设席,海错山珍,咄嗟立办。门前悬灯结彩,鼓乐迎送,听客所为。其寻常便酌一席者,则以花鸟屏花隔之,左肴右胾,色色精美。上灯以后,饮客偕来,履舄纷纭,觥筹交错,繁弦急管,馀音绕梁,几有酒如池肉如林,蒸腾成霈之象。虽门首肩舆层累迭积,而邀客招妓之红笺使者犹络绎于道,其盛可知矣。”清末沪上著名苏馆,还有孙山馆、状元楼等,洛如花馆主人《春申浦竹枝词》曰:“愿郎莫赴孙山馆,愿郎早赴状元楼。状头他日能如愿,金花也得插侬头。”民国初则首推德和馆,胡祥翰《上海小志》卷九说:“沪上酒肆,初仅苏馆、宁馆、徽馆三种,继则京馆、粤馆、南京馆、扬州馆纷起焉。苏馆以带钩桥北德和馆为最,因翻建房屋停业。”至一九二·年代,上海的苏馆仍占有相当市场,严独鹤《沪上酒食肆之比较》说:“苏馆之最著名者,为二马路之太和园,五马路之复兴园,法大马路之鸿运楼,平望街之福兴园。苏馆之优点,在筵席之定价较廉,而地位宽敞。故人家有喜庆事,或大举宴客至数十席者,多乐就之。若真以吃字为前提,则苏馆中之菜,可谓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殊不为吃客所喜。必欲加以比较,则复兴园似最胜,太和园平平,鸿运楼有时尚佳,有时甚劣。去年馆中同人叙餐,曾集于鸿运楼,定十元一桌,而酒菜多不满人意,甚至荤盆中之火腿,俱含臭味,大类徽馆中货色,尤为荒谬。福兴园于苏馆中为后起,菜亦未见佳处。顾余虽不甚喜食苏馆中酒菜,而亦有不能不加以赞美者,则以鱼翅一味,实以苏馆中之烹调为最合法,最入味,决无怒发冲冠之象,此则为其馀各派酒馆所不及也。”在这段文字后,施济群按道:“独鹤所论,似偏于北市。以余所知,则南市尚有大码头之大酺楼,十六浦之大吉楼,所制诸菜,味尚不恶。”至于苏式糖食店,沪上遍处皆有,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卷三咏“姑苏糖果店”曰:“姑苏糖食各般陈,糕饼多嵌百果仁。蜜饯驰名成十景,天府贡品竞尝新。”另外,街头小吃也都是苏州风味,蒋通夫《上海城隍庙竹枝词》曰:“葱油面与蛋煎饼,常熟吴阊各一邦。手段高低吾未判,但求不碎善撑腔。”

其他地方也都有专营苏州食品的店家,如扬州便有苏式小饮食肆,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记道:“苏式小饮食肆在炮石桥路南,门面三楹,中藏小屋三楹,于梅花中开向南窗,以看隔江山色,旁有子舍十馀间,清洁有致。”又,董伟业《扬州竹枝词》曰:“问他家本是苏州,开过茶坊又酒楼。手种奇花供客赏,三春一直到三秋。”金长福《海陵竹枝词》曰:“茶棚精雅客频邀,嫩叶旗枪味自超。闲坐雨轩留小啜,芝麻卷子又斜糕。”自注:“茶社之名,雨轩最古。近有南京馆、京江馆、苏馆、扬馆、泰馆之分。肉面、馄饨可补《梦华录》所未及。”杭州情形也是如此,清末佚名《杭俗怡情碎锦》专记当时杭州岁时风俗物产,其中《饮食类》记“苏州店”,有“酱肉,肘子,陆藳荐酱鸭,鸡,肚肠,各式酱货”。又记“苏州点心店”曰:“近年苏人在市口开设馄饨、肉馒首、烫面饺、烧买。同和改换毓香斋。”且记有“粘团,火腿肉馅,细沙白糖、粗粉黄白绽式糕,野荸荠、颐香斋各样茶食,猪油粘糕,桂花粘糕,夏则松粉方糕,冬有条头糕、黄白粘糕、块楂糕等类,熏青鱼”种种名色。如南京,周在浚《秦淮竹枝词》曰:“北人才得解征鞍,也学吴侬事事酸。金碗银盘都不用,素磁月下试龙团。”如广州,黄洪《羊城竹枝词》曰:“水绕重城俨画图,风流应不让姑苏。何人更作红云宴,留得江心一颗珠。”如成都,定晋岩樵叟《成都竹枝词》曰:“三山馆本苏州式,不及新开四大园。请客何须自设馔,包来筵席省操烦。”“苏州馆卖好馄饨,各样点心供晚餐。烧鸭烧鸡烧鸽子,兴龙庵左如云屯。”

苏州食风的流行,不但在当时一线府城,下县小邑也受这种时尚引领。如福建上杭,黎士宏《闽酒曲》曰:“新泉短水柏香浮,十斛黎香载扁舟。独教吴儿专价值,编蒲泥印冒苏州。”自注:“上杭酒之佳者曰短水,犹缩水也。载货郡中,冒名三白,然香气甘洌,竟能乱真矣。”如山东潍县,郑燮《潍县竹枝词》曰:“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有的地方受苏州饮食影响,将苏州的传统饮食加以改造,成为当地的特色饮食。如船菜,始创于苏州,无锡、嘉兴等地纷纷仿效,至清末民初已规模大备,名闻遐迩,自船菜上岸后,更鼎盛一时,连上海等地也风行起来。徐珂《闻见日钞》就说:“船菜以无锡为冠,次为苏州,又次为嘉兴,珂皆得尝之。久未出游,而沪之大加利餐社,于丁卯增设船菜;东亚酒楼,粤人所设也,戊辰正月乃弃乡味而以船菜号召,食指动矣。”再如蓑衣饼,晚明始创于苏州虎丘,至嘉庆前后消歇,袁枚《随园食单·点心单》记下了它的大致做法。想不到同光之际,蓑衣饼演化成了杭州吴山的酥油饼。《闻见日钞》说:“吾杭吴山诸茗肆,以酥油饼著称,一枚之值,自数十钱至一千有奇,光绪初叶已然。杭人不甚嗜之,以油糖过多,甘而腻也。四方游客之登吴山者必啖之,相与啧啧称杭州油酥饼不置。其实苏州早有之,即蓑衣饼也。《元和志》:‘脂油和面,一饼数层,惟虎阜制之。’汤传楹《虎丘往还记》:‘予与尤子啖蓑饼二枚,啜清茗数瓯,酣适之味,有过于酒。’施闰章诗:‘虎丘茶试蓑衣饼。’”

苏州饮食对其他地方的影响,以上只是举例说说而已。

同类推荐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她的锦衣卫

    她的锦衣卫

    世人都说锦衣卫最是冷血无情。可只有她知道他是多么柔情似水,他说妻子有一个就够了,她说我会等你来娶我。他是元明大陆第一锦衣卫,她是异世的一名法医,因一场阴谋纠缠在一起,展开一场爱恨情仇毛捉老鼠游戏的爱情故事
  • 冷瑾帝国:凤霸天下

    冷瑾帝国:凤霸天下

    她,本是嫡女,却被姨娘欺负,自己却相信看似天真的庶妹,最后含恨自尽。她,浴火重生,为复仇而归来,誓要将害她之人碎尸万段。她,入宫为妃,成帝王枕边人,勾心斗角,步步为营,称霸后宫。且看她如何弑姨娘,踩庶妹,斗宠妃,登高位,鸟瞰整个冷瑾帝国,凤霸天下!
  • 别笑!我是职场人气女王

    别笑!我是职场人气女王

    为什么有的女人在职场上处处受欢迎,上下都通融?为什么有的女人工作很努力,但却总受委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本书里。本书教会你做一个职场人气女王,帮你走上事业的高速路。本书侧重女性在职场上的自我提升和人际关系,从改变职场形象入手,到修炼职场心态、提高说话技能、创造工作业绩、和老板与同事如何相处、积累人脉资源、增强处世能力等,让女人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人气王。
  • 神奇宝贝之统治世代

    神奇宝贝之统治世代

    重生至神奇宝贝世界,一个崭新的小次郎,一段不一样的旅程!阿渡:小次郎我不想当飞行系大师!小次郎:我给你找的神奇宝贝当中有一只有飞行属性嘛?ヾ(?`Д??)?音波龙:?难道我没有飞行属性?七夕青鸟:幸好我会Mega进化!小次郎:?(???)彡=????(●)`Д?)
  • 南方有相思之爱你万千

    南方有相思之爱你万千

    平生素以,凯之若兮。纪相思(父亲所取意为思念自己的爱妻),小名平平母亲生前所取意味平平安安,16岁高一,幼年丧母,与父亲生活。自小就喜欢邻居家的小哥哥。父亲是国企工作人员,生活条件不错。学习成绩中下等。因为父亲对她的要求不高,所以每天都活的很开心。属于大大咧咧型女生。姚澄凯17岁高一,家庭幸福美满,小康家庭。目前最烦两件事,一件是有个叫纪相思的女孩一直缠着他,还有一件就是自己的母亲都这么大了,还叫自己凯凯。学习成绩优异,老师家长眼中妥妥的好孩子。我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你,你为什么不要?——南方有相思?.
  • 三界祸水

    三界祸水

    你在与不在,她都不曾离去。镜中的玄水共享着莲圣白羽的魂魄,万丈红尘都看透!她和白羽定下来世之约,双圣携手破碎唯心界壁,祸水化魔,神域犯境。洪荒诸圣联手阴死西陆神皇塔夫曼,玄白依约暗度陈仓横扫幽冥。黑莲转世为男人楚云,宿世恩怨剪不断,七则预言,冷眼漠对江山美人,他甩手又丢出了一面面祸乱红尘的镜子。
  • 花千骨番外之情

    花千骨番外之情

    一年之约,拼尽全力,只为了有一天,能叫他一声"师父"。“师父,你为什么收我为徒?”他不语,只是将宫铃赠予她,轻抚她的头。那漫天绯色中白得尘埃不染的身影,每日站在绝情殿的露风石上,俯瞰天下苍生。她发誓说,再也不会让他寂寞了。可是绝情殿上的朝夕相伴,默然相守,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为了救他,她犯下弥天大错。然而……“错了就是错了。”他淡漠依旧。八十一根消魂钉,还有高高举起的断念剑。剑断念,人断情......师父,你知道被最爱的人剖心噬骨有多痛吗?你知道悲伤至极,却依然抱住幸福的回忆不愿遗忘,日日夜夜思念一个人的感觉有多苦吗?
  •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在这个日趋开放的社会,需要人际之间越来越多越广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沟通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能力之上。
  •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本书是松浦弥太郎成名作“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中的第一本,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囊括了松浦对“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观察,对“如何拥有让心灵丰富的生活”的思考。松浦弥太郎列举了许多自身的经验,说明如何与生活中一件件的大小事面对面,一一深思。不只是用脑袋,而是以自己的全身全灵来认真看待。松浦也介绍自己的做法,分享他是如何让因忙乱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而失焦的心,矛头能继续对准自己。此书一经出版,在日本、台湾引起极大的反响,里面的众多语录至今被无数人分享、收藏,是一本生活美学方面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