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900000046

第46章 蔬菜

李渔《闲情偶寄》卷五说:“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蔬菜是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与提倡节省俭朴不是一个话题,与佛教信仰也没有什么关系。

苏州蔬菜有旱生、水生之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极多,四季不绝,故有“杭州不断笋,苏州不断菜”之说。沈学炜《娄江竹枝词》咏道:“薄荷苗向春前种,扁豆棚开秋后花。最好山厨樱笋了,筠篮唤卖画眉瓜。”也是可见一斑的。且蔬菜中也有绝妙之品,可以作为敬客的甘腴肴馔,佚名《吴中食谱》举例说:“在清明节前后,有糖菌者,为吴下产物,小而圆,嫩而脆,多产于附郭诸山,过时即如老妪之鹤发鸡皮矣。此外,若新鲜香椿头,若青蚕豆,若莼菜,虽为田园风味,偶然登盘,亦足以当大雅一下箸也。”

苏州旱生蔬菜,据民国《吴县志》卷五十记载,菽之属,有黄豆、黑豆、白豆、青豆、紫豆、菉豆、赤豆、紫罗豆、玛瑙豆、藊豆、豌豆、蚕豆、红豆、刀豆;杂粮之属,有脂麻、玉蜀黍、芦穄、甘藷、番瓜、菰米、马铃薯;蔬之属,有菘菜、乌菘菜、塌科菜、羊角菜、薹菜、春菜、芥菜、荠菜、苋菜、菠菜、蕹菜、生菜、苦菜、花菜、黄菘菜、卷心菜、菊花菜、花椰菜、鸡毛菜、芜菁、马兰、蒌蒿、苜蓿、蘘荷、雪里蕻、芦菔、韭、葱、蒜、胡荽、莴苣、药芹、辣茄、茄、蕨、蕈、木耳、芋、薯蓣;蓏之属,有黄瓜、王瓜、西瓜、香瓜、酱瓜、生瓜、丝瓜、南瓜、冬瓜、北瓜、苦瓜、瓠、匏;竹之属,有笋。它们的产地,分布在四郊乃至各县,明清时城内也有种植,如南园、北园、天赐庄、王废基、桃花坞等都广有种植。

苏州水生蔬菜,据民国《吴县志》卷五十记载,蔬之属,有莼、荇、芹、菰;果之属,有菱、芡实、莲实、藕、葧脐、慈姑。各邑水泽之地都有,主要分布在郡城之东南、西南低洼沼泽地区。如菰即茭白,曾盛出于城东,相传葑门之得名由此,晚近葑门外仍有“茭白荡”的地名,正德《姑苏志》卷十四则说:“各县有之,惟吴县梅湾村一种,四月生,名吕公茭。”

顾窑荡菱、娄县(讹作留远)菱、吴江芡实、车坊芡实、横山伤荷藕、陈湾荸荠、太湖莼菜等,都久负盛名。

苏州蔬菜不但种类多,并且质量好,像白菜在明宣德前,在北方不能存活,贾铭《饮食须知》卷三便称“北地无菘”。陆容《菽园杂记》卷六说:“菘菜,北方种之,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方种之亦然。盖菘之不生北土,犹橘之变于淮北也,此说见《苏州志》。按菘菜即白菜,今京师每秋末,比屋腌藏以御冬,其名箭干者,不亚苏州所产。闻之老者云,永乐间南方花木蔬菜,种之皆不发生,发生者亦不盛。近来南方蔬菜,无一不有,非复昔时矣。橘不逾淮,貉不逾汶,雊鹆不逾济,此成说也。今吴菘之盛生于燕,不复变为芜菁,岂在昔未得种艺之法,而今得之邪?抑亦气运之变,物类随之而美邪。”但苏州蔬菜能在北方广泛种植,除气候变化、栽培技术等原因外,品种的优良是个重要因素。

范烟桥《茶烟歇·苏蔬》说:“苏州居家常吃菜蔬,故有‘苏州不断菜’之谚。城外农家园圃,每于清晨摘所产菜蔬入市,善价而沽,谓之‘挑白担’,不知何所取义。城南南园土地肥沃,产物尤腴美,庖丁亦善以菜蔬为珍羞之佐,如鱼翅虾仁,类多杂之,调节浓淡,使膏粱子弟稍知菜根味也。春令菜蔬及时,市上盈筐满担,有号马兰头者,鲜甘甚于他蔬,和以香豆腐干屑,搀以冰糖麻油,可以下酒,费一二百钱,便能觅一醉矣。菜晒成干,别有风味,用以煮肉,胜于其他辅品。惟苏州菜不及吴江菜之性糯,宁波制为罐头之干菜更逊。吾乡多腌菜,我家文正公在萧寺,断虀画粥,虀即腌菜,苏人至今称腌菜为腌虀。枸杞于嫩时摘食,清香挂齿,而豆苗更清腴可口,宋牧仲开府吴门,曾题盘山拙庵和尚沧浪高唱画册云:‘青沟辟就老烟霞,瓢笠相过道路赊。携得一瓶豆苗菜,来看三月牡丹花。’即此。王渔洋《香祖笔记》记载之,注云:‘豆苗出盘山,在河北蓟县西北,为京东胜地。’不知北国豆苗与苏州豆苗孰美。荠菜,吾乡称野菜,苏州人则读荠为斜字上声,即《诗经》‘谁谓荼苦,其苦如荠’之荠,可知二千年前,已有老饕尝此异味矣。荠菜炒鸡炒笋俱佳,有花即老,谚有‘荠菜花开结牡丹’之语,则暮春三月,即不宜食。周庄每以腌菜与茶奉客,谓之‘吃菜茶’,别成风俗。”

包天笑《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说:“我们苏州的菜最多,价廉而物美,指不胜屈。我只说两种野生植物,一名荠菜,一名金花菜,乡村田野之间,到处都是,即城市间凡遇空旷之地,亦蔓延丛生。荠菜早见于《诗经》,有句云‘谁为荼苦,其甘如荠’。金花菜,植物学上唤做苜蓿,别处地方,又唤作草头。乡村人家小儿女,携一竹篮,在田陌间可以挑取一满篮而归,售诸城市,每扎仅制钱二文。金花菜鲜嫩可口,且富营养,我颇喜之。而那些贵族人家则鄙之为贱物,说这是张骞使西域以之饲大宛马者,实是马料耳(见《汉书》)。总之穷人家的常餐,以蔬菜为多,如青菜豆腐羹,他们崇其名曰‘青龙白虎汤’,颇可笑也。”

佩琴《新馔经》也说:“太仓之金花菜,则辟地种植,浇以肥水,专供食品,故其肥美尤较他处所产之金花菜为佳,若拌以太仓老意诚之药制糟油,食之别饶风味。金花菜,太仓俗呼‘草头’。”

以上几位所举马兰头、荠菜、金花菜等,均为野菜,旧时苏州城中旷地甚多,除南园、北园外,许多地方都长着野菜,如王废基(一作王府基)便是,顾福仁《姑苏新年竹枝词》咏道:“王府基前荠菜生,媵他雏笋压凡羹。多情绣伴工为饷,不是春盘一例擎。”马兰头也多,嘉庆《黎里志》卷四说:“野蔬中有马兰头者,冬春间随地皆有,取其嫩者瀹熟,拌以麻油,味极佳,曝干可久贮饷远。二月初每当清晨,村童高声叫卖,音节类山歌,三五成群,若唱若和,卧近市楼者辄为惊觉。”沈云《盛湖竹枝词》咏道:“春盘苜蓿不须愁,潭韭初肥野菜稠。最是村童音节好,声声并入马兰头。”叶灵凤对马兰头怀有非常的感情,他在《江南的野菜》里说:“在这类野菜之中,滋味最好的是马兰头,最不容易找到的也是这种野菜。这是一种叶上有一层细毛,像蒲公英一样的小植物。采回来后,放在开水里烫熟,切碎,用酱油、麻油、醋拌了来吃,再加上一点切成碎粒的茶干,仿佛像拌茼蒿一样,另有一种清香。这是除了在野外采集,几乎很少有机会能在街上买得到的一种野菜。同时由于价钱便宜,所以菜园里也没有人种。”野菜滋味,各有佳妙。苏州人家后园,大都有一二株香椿树,香椿芽叶,称为香椿头,新鲜的最宜炒蛋,盐渍的则是盛暑厌食时的开味妙品。

夏曾传《随园食单补证》说:“荠菜,吴中盛行,炒笋、炒肉丝、炒鸡皆可。”苏州人家还常用荠菜做成荠菜豆腐羹,只见羊脂白玉似的豆腐上,点缀着青翠欲滴的荠菜碎叶,再有一点切得绝细的肉丝,鲜香扑鼻,令人胃口大开。还有将荠菜盐渍后,挤出汁液,拌以香豆腐干屑,再浇上麻油,实在是下酒、佐餐的佳品,百吃不厌;富裕人家还在其中加入虾米、火腿屑,味道自然更加可口。荠菜肉丝炒年糕,则是美味的佳则,既可作正餐,也可当作点心来吃。至于市上,则有荠菜春卷、荠菜猪油馒头、荠菜鲜肉汤团、荠菜糍饭团、荠菜小酥饼等小吃。

苏州西郊诸山及常熟虞山还多野生蕈,康熙间吴林撰《吴蕈谱》,将食用蕈分上中下三品,另列有毒蕈若干,以辨识辨。且以所举上品为例,凡九种。一是雷惊蕈,“一名戴沙,一名石蕈。二月间应惊蛰节候而产,故曰雷惊。时东风解冻,土松气暖,菌花如蕊,迸沙而生,故又曰戴沙。菌质外深褐色如赭,裥白如玉,莹洁可爱,大则伞张,味甘美柔脆。一种色黑者曰乌雷惊,色正黑裥带红,山中人谓红裥乌蕈,此种最早,先诸蕈而出,味甘滑。初生者俗呼蕈子,色黄者曰黄雷惊,嫩黄如染色似松花,故又名曰松花蕈,味殊胜。当蛰虫未动,毒蕈未生,下箸勿疑,为苏郡之佳胜,以冠诸蕈”。二是梅树蕈,“多产梅树下,形小味殊,菌质淡白,略带微青,作莲肉色”。三是菜花蕈,“质瘦小,外沉香色,裥白净,菌口稍捲,不作伞张,二三月菜花将开时生,故名”。四是谷树蕈,“形瘦而小,高脚薄口,不作伞张,质纯黄如沉香色,味鲜,作羹微韧,二三月生”。五是茶棵蕈,“黄黑如酱色,白裥,大面长脚,味胜,微韧。阳山西白龙祠左右茶树下往往有之,山园茶棵下亦皆产,不及白龙者香美,祠僧云能清肺”。六是桑树蕈,“紫色,亦有黄色者,形如香蕈,产桑园中,沿山园树下处处有之,光福诸山尤多。山中人语云食之眼明、解毒”。七是鹅子蕈,“俗云鹅卵蕈,状类鹅子形大,不作伞张,外有护膜,裥在膜内,久则裂开,方见有折,味殊甘滑。白者曰粉鹅子,黄者曰黄鹅子,黑者曰灰鹅子,俱为佳品;更有黄色小于鹅子者,曰黄鸡卵蕈,亦一类也”。八是茅柴蕈,“产贞山、玉遮山,丛生茅柴中,菌质上下涓洁,莹白圆润,初如蕊珠,大则伞张,折作茜色,如桃花含露,稍久变深紫色,一名红裥蕈,味鲜美柔脆,春夏俱有”。九是糖蕈,“即松蕈也,于松树茂密处,松花飘坠,著土生菌,一名珠玉蕈,赭紫色,俗所谓紫赯色也,卷沿深裥,味甘如糖,故名糖蕈。黄山、阳山皆有之,惟锦峰山昭明寺左右产之尤甚,最为佳品”。

上品诸蕈中,以松花蕈最有名,俗称松伞,生长于春秋两季,其外形青霉绿烂,颇不耐看,又因为散长于草丛树脚或绿苔地上,颜色不显,采集不易。松花蕈以小如制钱而厚者为上,大者不取。秋天,松花蕈上市,可算是时令佳品,以虾仁炒食,味尤鲜美。某年冬,蒋维乔至苏州,去光福,他在《光福游记》里说:“在舟中共餐,肴馔精美,中有松蕈,尤新鲜可口。”

然而有的野生蕈有毒,不能误食。道光时寒山寺里就发生过一次重大的中毒事件,薛福成《庸盦笔记》卷四记道:“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人诗已累累见之,千馀年来,为吴下一大禅院。道光年间,寺僧之老者、弱者、住持者、过客者,凡一百四十馀人,忽一日尽死寺中。既已无人,乡保为之报县。县令前来相验,适一灶下养死而复苏,县令问:‘诸僧今日食何物?’对曰:‘食面。’县令复详询煮面之人与浇面之汤,灶下养对曰:‘今日值方丈和尚生日,特设素面以供诸僧。我适见后园中有蕈二枚,紫色鲜艳,其大径尺,因撷以调羹浇汤。但觉其香味鲜美异常,未及亲尝,忽然头晕倒地,不省人事。今甫醒而始知诸僧食面死矣,不知是何故也?’县令使导至后园采蕈处,则复见有蕈二枚,其大如扇,鲜艳无匹。命役摘蕈,蕈下有两大穴。县令复集夫役,持锹镢,循其穴而发掘之。丈馀以下,见有赤练蛇大小数百尾,有长至数丈者,有头大如巨碗者。盖两穴口为众蛇出入之所,蕈乃蛇之毒气所嘘,以自蔽其穴者。诸僧既皆食之,故无一生。灶下养仅嗅其香味,故幸而复苏。县令乃命储火种,发鸟枪,一举焚之,蛇之种类尽灭,而寒山寺由此亦废。”这件历史上的往事,实在也应该引以为戒的。

苏州诸山也出笋,《太湖备考》卷六记道:“笋,出西山竹坞岭、东山俞坞者佳。”以阳山兰花笋为最佳,味厚而肥鲜。乾隆《吴县志》卷二十三说:“兰花笋,阳山皆赤土,惟岳园泥黑色,笋肥大,香似幽兰。”沈朝初《忆江南》词曰:“苏州好,香笋出阳山。纤手剥来浑似玉,银刀劈处气如兰。鲜嫩砌瓷盘。”自注:“阳山西白龙寺有地半亩许,产笋最佳,香气如兰,名兰花笋,离此皆常味矣。”又有团笋,民国《吴县志》卷五十引《阳山志》曰:“笋惟毛竹者生最先,春初可食矣。冬月生土中者,曰团笋,劚而出之,味益鲜美,但不可多得。”苏州市上之笋,多以浙江贩运而来,以天目笋为最,袁枚《随园食单·小菜单》就说:“天目笋多在苏州发卖。其篓中盖面者最佳,下二寸便搀入老根硬节矣。须出重价,专买其盖面者数十条,如集狐成腋之义。”这当然是属于美食家的苛求了。

清代中叶,苏州人又有以果子入菜的,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说:“近人有以果子为菜者,其法始于僧尼家,颇有风味。如炒苹果,炒荸荠,炒藕丝、山药、栗片,以至于油煎白果、酱炒核桃、盐水熬花生之类,不可枚举。又花叶亦可以为菜者,如胭脂叶、金雀花、韭菜花、菊花叶、玉兰瓣、荷花瓣、玫瑰花之类,愈出愈奇。”

每天清晨,南园、北园和近郊的菜农,纷纷挑担入市。金孟远《吴门新竹枝》咏道:“胶白青菠雪里红,声声唤卖小桥东。担筐不问兴亡事,输与南园卖菜翁。”自注:“盘门内南园,农人多以种菜为业。按胶菜、白菜、青菜、菠菜、雪里红菜,皆南园名产也。”苏州蔬菜应候而出,率五日更一品,以四月初夏为最盛。菜贩生意以抢时为贵,故戴月披星割来,黎明叫市。既拧草以扎样,复洒水以润色,方能卖得善价。吴镛《姑苏竹枝词》咏道:“买菜吴娘系短裙,脸堆雪粉鬓梳云。朝朝持秤东西市,只秤人情不秤斤。”

苏州人家几乎天天买菜,不厌其烦,图的是一个新鲜,还可以顿顿调换花样,如《调鼎集·铺设戏席部》就说:“居家饮食,每日计日计口备之。现钱交易,不可因其价贱而多买,更不可因其可赊而预买。多买费,预买难查。今日买青菜则不必买他色菜,如买菰不买茄之类。何也?盖物出一锅,下人上人多等均可苦食,并油酱柴草不知省减多少也。”

及至一九七·年代后期,冰箱还远离寻常百姓,主妇清晨上街买菜,只是几分钱的青菜,几角钱的肉,即使去酱园买调料,也零拷两分钱酱油、三分钱料酒,但端上桌来,照样有荤有素还有汤。

同类推荐
  • 雕塑艺术(上)

    雕塑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异界之九州征途

    异界之九州征途

    传承万年的帝国已然摇摇欲坠,新起的九大家族锋芒毕露。一个本来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却成了焦点,暗流的中心,算计的棋子。而一个清醒并且有些疯狂的棋子有了自己的意识,他注定要走出棋盘,迎接辉煌重临。一切,从那个癫狂偏执的世家子开始……
  • 快穿之我又把男主搞定了

    快穿之我又把男主搞定了

    顾微凉最倒霉的事就是被雷劈死了,但却因此捡到了一个系统和好帅好帅的男神,从此走上了攻略男人和完成任务的悲惨(幸福)生活(注:本文男主就一人,不定时更新!)
  • 宋公子,别来无恙

    宋公子,别来无恙

    “小素素,送你花花。”某只妖孽一脸的天真无邪。素晓晓确实满脸写着抗拒,内心大喊,大哥,你不知道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吗?你送给一只花精你是咋想的啊?!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孤独旅人(单身狗)互相关爱(嫌弃)的作品。
  • 峥神

    峥神

    想得到更多吗?想知道更多吗?变强吧骚年,成为主宰,你就会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
  • 虫族之王者归来

    虫族之王者归来

    宇宙中战败的高等文明虫族来到了末世,原本战死的虫皇复活了,原本毁灭的虫族母舰再次出现了,战争还会远吗?
  • 花好月圆之岁月静好

    花好月圆之岁月静好

    一朝逃婚,两家涂炭。新娘林静好带着自个儿丫鬟逃到了苏州。一桩事故,惹着了苏州最抠最会忽悠人的柳毅柳二公子,而打小便身怀武艺却性格呆愣的林静好偏偏就是一根筋。人家柳二公子暗示她那么久,她却道了声“柳兄,我不断袖的!”诚恳之极,诚恳之极,某人确实忘了自己是女扮男装。于是柳二公子一不做二不休,抛开节操,霸王硬上了。
  • 究极武魂系统

    究极武魂系统

    一名从地球穿越时空到九洲大陆。在这个大陆上每个人都有武魂。难道他是废物?不他拥有独一无二的升级系统!一路斩天骄强势崛起!(这是我写的第一部小说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地方请提出来)
  • 王俊凯之爱默经年

    王俊凯之爱默经年

    两个非常好的朋友,因为王俊凯,闹的不可开交,这段友情是否能够挽回,王俊凯最后会和爱的那个人在一起么。。。
  • 心魔呢喃

    心魔呢喃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天使与魔鬼,天使代表着理性,魔鬼代表着欲望。这些欲望有可能会让我们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 禛心穿越

    禛心穿越

    御书房外跪着阿哥.良嫔按理说是不能进入御书房的.她徘徊半天,还是让李德全通报了.良久,康熙宣她进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