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900000040

第40章 主厨

出自家厨的极品,无可胜数,难以缕述,平常的一日三餐,更是人生不可或缺。虽然酒楼饭店所制各擅胜场,但如果天天去吃,总会腻口。

再说古往今来,长期依靠进馆子过活的人,总在少数,绝大多数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几乎都在家中吃饭。在家中烹饪者,即所谓家常菜,天天吃也吃不厌,范仲淹就说:“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甚至市间也有“家常便饭”的招子。仅就这一点来说,家常菜的魅力也就不在店家盛宴之下了。

陆文夫在《姑苏菜艺》里说:“一般的苏州人并不经常上饭店,除非是去吃喜酒,陪宾客什么的。苏州人的日常饮食和饭店里的菜有同有异,另成体系,即所谓苏州家常菜。饭店里的菜也是千百年间在家常菜的基础上提高、发展而定型的。家常过日子没有饭店里的那种条件,也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家常菜都比较简朴,可是简朴并不等于简单,经济实惠还得制作精细,精细有时并不消耗物力,消耗的是时间、智慧和耐力,这三者对苏州人来说是并不缺乏的。吃也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风格有两大类。一种是华,一种是朴,华近乎雕琢,朴近乎自然,华朴相错是为妙品。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是华久则思朴,朴久则思华,两种风格轮换交替,互补互济,以求得某种平衡。近华还是近朴,则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吃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说,炒头刀韭菜、炒青蚕豆、荠菜肉丝豆腐羹、麻酱油香干拌马兰头,这些都是苏州的家常菜,很少有人不喜欢吃的。可是日日吃家常菜的人也想到菜馆里去弄一顿,换换口味。已故的苏州老作家周瘦鹃、范烟桥、程小青先生,算得上是苏州的美食家,他们的家常菜也是不马虎的,可是当年我们常常相约去松鹤楼‘尝尝味道’。如果碰上连续几天宴请,他们又要高喊吃不消,要回家吃青菜了。”从这段话,很可见得饭店菜与家常菜的辩证关系。苏州人家的日常生活,简约而精致,也将一日三餐及寻常的饮食活动做得有滋有味。

大约在南北朝时代,女子主持家厨已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颜氏家训·治家篇》就说:“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故她们在出阁前,都得接受祖母或母亲的培训。旧时风俗,新娘婚后三日,须入厨房试菜,唐人王建《新嫁娘》便咏道:“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直至清初,苏州风俗依然如此,康熙《具区志》卷七记道:“新妇始拜堂,拜公姑,下厨。复款妇翁,以小筵而后归。”袁学澜《姑苏竹枝词》就咏道:“画眉双烛结花齐,牵彩繁文相女?。三日调羹厨下走,晓窗同听合啼鸡。”大户人家的新妇下厨,只是行个仪式,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写何姑娘与安公子新婚第二天早晨,便被两个仆妇引进内厨房,“一进房门,只见一个连二灶上弄着大旺的火,上面坐着个翻开的铁锅,地下站着几个衣饰齐整的仆妇,又有个四十馀岁鲇鱼脚的胖老婆子,也穿件新蓝布衫儿,戴朵红石榴花儿,鼓着俩大奶膀子,腆着个大肚子,叉着八字脚儿,笑呵呵的跪下,说:‘请大奶奶安哪!’姑娘这才明白,原来是公婆的内厨房。只见伺候的仆妇在灶前点烛上香,地下铺好了红毡子,便请拜灶君。二位新人行礼起来,那个胖女人就拿过一把柴火来,说:‘请奶奶添火。’又舀过半瓢净水来,说:‘请奶奶添汤。’随有众仆妇给他拉着衣服、搂着袖子,一一添好了。娘娘暗想,往后要把这件事全靠了我,我可干不了哇!那知这是安水心先生的意思,他道:‘古者,妇人主中馈者也。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连那平钉堆绣扎拉扣都是第二桩事。’所以定要把这‘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两句文章作足了”。苏州风俗大致相同。不管新娘三朝是否下厨,在以后的日子里,厨房和灶头便逐渐成为她主宰的天地了。

费孝通在《话说乡味》里说:“在那个时代,除了达官贵人大户人家雇用专职厨司外,普通家庭的炊事都是由家庭人员自己操作的。主持炊事之权一般掌握在主妇手里。家里的男子汉下厨的是绝无仅有的,通行的俗话里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炊事属于妇女的专利,可是专业的厨师却以男子为多。以我的童年说,厨房是我祖母主管的天下。她有一套从她娘家传下的许多烹饪手艺,后来传给我的姑母。祖母去世后,我一有机会就溜到姑母家去,总觉得姑母家的伙食合胃口,念了社会人类学才知道这就是文化单系继承的例子。中国的许多绝技是传子不传女,而烹饪之道是传女不传媳。我在讲到‘佛跳墙’时不是提到过福建有新媳妇要‘试厨’的风俗,‘试厨’不就是烹饪技术的公开考试么?”

家厨随着婚姻而交流发展,不断变化饮食风味,不断创造出精美的肴馔。当然不仅是婚姻,袁枚有一位婢女招姐,就精于烹饪,蒋敦复《随园轶事》记道:“先生家婢招姐,年少貌韶秀,服役甚勤,裁缝浣濯之外,兼精烹饪。先生不时之需,招姐先已预备,有所谓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者。方姬聪娘,本熟识先生嗜好,招姐更左之右之,先生尝自诩口福也。有不速之客来,摘园蔬,烹池鱼,筵席可咄嗟办,具馔供客,有络秀风。招姐年二十三而嫁,先生曰:‘鄙人口腹,被夫己氏平分强半去矣。’闻者笑之,或曰盖赠刘霞裳秀才也。”像招姐那样能烧一手好菜的婢女,旧时不知多少,只是未能遇上像袁枚那样的风流名士,她们的名字也就像炉灶里冒出的炊烟一样飘散了。

在家中主厨的妇女,虽然不是官府市楼的厨师,但天地之大,人数之多,远非官庖店厨可比,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陆文夫在《美食家》里说的另一“体系”。她们中有人还将自己的厨下经验记录下来,如南宋浦江闺秀吴氏的《中馈录》,大概是最早一本女子撰写的烹饪专著,分脯酢、制蔬、甜食三部分,记菜点七十多种,都是江南民间家食之法。还有清华阳闺秀曾懿的《中馈录》,总论之外,记述了二十种菜点的制法。

有的则口传心授,将经验传诸后人,明弘治间宋诩就整理了母亲朱氏的烹饪之道,他在《宋氏养生部序》中说:“余家世居松江,偏于海隅,习知松江之味,而未知天下之味竟为何味也。家母朱太夫人,幼随外祖,长随家君,久处京师,暨任二三藩臬之地,凡宦游内助之贤,乡俗烹饪所尚,于问遗饮食,审其酌量调和,遍识方土味之所宜,因得天下味之所同,及其肯綮,虽鸡肋羊肠亦有隽永存之而不忍舍。至于祭祀宴饮,靡不致谨。又子孙勿替引长之事,余故得口传心授者,恐久而遗忘,因备录成帙,而后知天下之正味,人心所同,有如此焉者,非独易牙之味可嗜也。”这一部分的内容,在食品科学和烹饪理论上颇有贡献,特别在菜点制作上,比《齐民要术》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

苏州历史上,也出现不少中馈人物。据浏览所及,略记其中几位,聊窥一斑。

孟光,字德曜,东汉扶风平陵人,梁鸿妻。《后汉书·梁鸿传》记梁鸿夫妇避乱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梁鸿每天回家,“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举案齐眉”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究竟孟光如何“具食”,则无可稽考。

顾梦麟妇,明末太仓人,姓名不可考。梦麟嗜学不仕,与张采、张溥、周锺等结应社,入清后隐居双凤。其妇擅制蔬菜,名闻江南,与扬州包壮行制灯齐名,誉为“包灯顾菜”。刘銮《五石瓠》记道:“扬州包壮行手制灯,太仓顾梦麟妇手制蔬菜,崇祯中名于一时。”

王荪,字兰姒,号秋士、琴言居士,清常熟人,吴县薛熙妾,著有《绿水唱酬集》。鱼翼《海虞画苑略补遗》记道:“熙尝居郡中朱园,日与士人唱咏,户屦充塞。荪克主中馈,治具无倦,善画墨竹。”

毛秀惠,字山辉,清太仓人,同邑诸生王愫妻,乾隆时在世,著有《女红馀艺》。王愫《女红馀艺跋》曰:“淑媛于是朝披夕讽,得于庭训者有年。适于余家,余家贫,不善治生产,读书邻寺,晨出暮归,未尝一询家事。凡会计出入及中馈琐屑,务经营拮据,悉出其力不自瘁,故不暇作诗者十有馀年。”

徐映玉,字若冰,号南楼,清钱塘人(一说昆山人),长洲诸生孔统良妻,居木渎,乾隆时在世,著有《南楼吟稿》。沈大成《徐媛传》记曰:

“余往来吴中,馆其家,尝留惠征君松崖饮,媛入厨治具,或以为腆。曰:‘吾重惠先生之经学也。’它日,戚有为县者饭其舍,或又以为俭,曰:‘若徒知取科名耳,安得侪惠先生哉?’”

陈芸,字淑珍,清苏州人(隶邑不详),元和沈复妻,乾隆时在世。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曰:“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

唐静涵姬人王氏,静涵家在城中曹家巷。袁枚《随园诗话》卷七记曰:“静涵有姬人王氏,美而贤,每闻余至,必手自烹饪。先数年亡,余挽联云:‘落叶添薪,心伤元相贫时妇;为谁截发,断肠陶家座上宾。’”《随园食单》里提到的炒鳇鱼片、唐鸡、青盐甲鱼诸品,或即出自王氏之手。

袁枚苏州女弟子某氏,乾隆五十六年。江宁藩司伍拉纳之子至随园访袁枚,袁枚恰好在苏州,于是赶来苏州,袁枚令在苏州的女弟子作点心两盘、酱葱蒸鸭一盘、蛏干烂肉一盘为赠。

在苏州中馈人物中,最有艳名的,莫过于董小宛,小宛名白,以字行,又字青莲,明末金陵秦淮名妓,曾流寓苏州山塘多年,后归如皋冒襄,居家治菜,独具风味,有吴下精细之致。冒襄《影梅庵忆语》记道:“姬性澹泊,于肥甘一无嗜好,每饭以岕茶一小壶温淘,佐以水菜、香豉数茎粒,便足一餐。余饮食最少,而嗜香甜及海错、风熏之味,又不甚自食,每喜与宾客共赏之。姬知余意,竭其美洁,出佐盘盂,种种不可悉记,随手数则,可睹一斑也。”“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丝漉尽,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搅糖细炼,桃膏如大红琥珀,瓜膏可比金丝内糖。每酷暑,姬必手取其汁示洁,坐炉边静看火候成膏,不使焦枯,分浓淡为数种,此尤异色异味也。制豉取色取气,先于取味,豆黄九晒九洗为度,颗瓣皆剥去衣膜,种种细料,瓜杏姜桂,以及酿豉之汁,极精洁以和之。豉熟擎出,粒粒可数,而香气酣色殊味,迥与常别。红乳腐烘蒸各五六次,内肉既酥,然后削其肤,益之以味,数日成者,绝胜建宁三年之蓄。他如冬春水盐诸菜,能使黄者如蜡,碧者如菭。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油如鲟鱼,虾松如龙须,烘兔酥雉如饼饵,可以笼而食之。菌脯如鸡堫,腐汤如牛乳。细考之食谱,四方郇厨中一种偶异,即加访求,而又以慧巧变化为之,莫不异妙。”

晚近以来,周瘦鹃夫人胡凤君,也是中馈佼佼者。某年五月,周瘦鹃从上海回苏州,在家中享受夫人烹调的一顿午餐,他在《紫兰小筑九日记》里说:“午餐肴核绝美,悉出凤君手,一为腊肉炖鲜肉,一为竹笋片炒鸡蛋,一为肉馅鲫鱼,一为竹笋丁炒蚕豆,一为酱麻油拌竹笋。蚕豆为张锦所种,竹笋则劚之竹圃中者,厥味鲜美,非沪濡可得。此行与凤君偕,则食事济矣。”

中馈之制,尤以年长者富有经验,出手不凡。周瘦鸣《紫兰小筑九日记》记赴友人邹某家宴:“是日佳肴纷陈,咸出邹老夫人手,一豚蹄入口而化,腴美不可方物,他如莼羹鲈脍,昔张季鹰尝食之而思乡,予于饱啖之馀,亦油然动归思矣。”又佚名《吴中食谱》亦记一事:“大家庖丁,每有独擅胜场之作,而亲手调羹尤足耐人回味。友家某太夫人,往往手制佳肴以饷客。余最爱其四喜肉,腴美得未曾有。尝以烹法相询,云纯以酒煮,不加滴水,故真味不去;即一勺之羹,亦留舌本之隽永也。”

以上只是举例而已,幸有文字的偶然记载,才让她们留下了影子,就生生世世的芸芸众生来说,真渺乎其少也。

同类推荐
  •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九成宫雅集

    九成宫雅集

    麟游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在我国最早的《诗经》中,就有多处关于杜水、漆水流域民生的描写。从秦时设县制以来,各种文化现象普遍盛行,特别是隋唐两朝四帝十九次驾幸九成宫避暑消夏,历时83年时间,麟游一度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唐代王维、杜甫、李商隐等诗词泰斗,随帝王临幸九成宫,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到了宋元明清,麟游都有文人雅士莅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佳作。可以说,麟游县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是我国诗词文化的缩影。
  • 世界神秘文化

    世界神秘文化

    巫医、巫师、巫术,从远古的喧嚣中走来,星相,吸血鬼、炼金术,在幽暗中绽放神秘的光彩,是冥冥中的蛊惑,是宇宙的安排,让人们顾影徘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批判集

    小批判集

    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批评性思考的论文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州卿君恋

    云州卿君恋

    云州大陆上有一个神奇的国度,这里百姓安居乐业,为云洲大陆的一片净土,才貌双绝的公主殿下在这里,演绎着她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爱恋。
  • 营销的真理

    营销的真理

    一个真正从事营销活动的人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幻想家。许多人有想法,但没有几个人能立刻将想法变为切实的行动,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营销,另外还因为人们对真正从事营销活动有一种恐慌,本书可以令你改变这一切。营销是充满了欢乐和痛苦的集合体,但正是这种多姿多彩诱惑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为之“献身”。
  • 都市神游记

    都市神游记

    成为天庭下放凡间的驻凡大使,叶梓同学表示前途堪忧——前有变态大叔想和她玩养成游戏后有一群神魔鬼怪蹦出来乱折腾还有来当外援结果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三个师兄师姐求包养重点是……尼玛这是在神马法术技能都得藏着掖着的各种不科学的现代社会~!--<-<-<@PS***这是一场神二代、仙N代的都市混游记~俺只是想求一张免费的推荐票而已o(╯□╰)o
  • 逝去的年代

    逝去的年代

    本书通过对民国知识分子思想和生平事迹的考索,以丰富的资料、平实的文笔描绘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命运,塑造了萧乾、费孝通、钱端升、梁思成、梁漱溟等知识分子面目鲜明个性丰满的群像。资料丰富而翔实,语言平易而真实,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永昼无夜

    永昼无夜

    就像有人拽住脚踝,拉尽深渊,不断下坠,看阳光一点一点被吞噬,无力挣脱。晁祁:“我要是下地狱,一定会拖着你的。”——不然这么暗,谁来给我希望。
  • 言而有夕

    言而有夕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言朗在遇到路夕颜以后,才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