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300000003

第3章 收藏故事(2)

马未都 对呀,人家看你贪,不套你套谁呀!上当的人都是因为贪!贪便宜,觉得自己有能力买点儿好东西。门儿都没有啊!

梅 辰 老听说别人捡漏发大财,谁心里不痒啊。

马未都 第一我觉得不要试图自己去跑底下,老觉得一线赚钱。我早期就被人一步步地从北京诓到过瓦房店。那时年轻,人家说有一特好的东西,好得不得了,我就跟着去了。他当时没说去瓦房店,他说东西在沈阳,我就坐火车去了沈阳;到沈阳后他又说东西在大连,又去了大连;到了大连又说在瓦房店……好不容易到了瓦房店一个农民的后院,那农民扒开一堆破柴火,从里面神秘地掏出一???碗来,我一看立马就来气了:“孙子你蒙谁呢?!”一看就是他昨天晚上刚搁进去的。特可气!

梅 辰 当时您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农村收来的?

马未都 对,哪儿的都有。当时没有正常的市场,哪儿都有可能去买。我专程去买的很少,都是利用工作之便,出差什么的去买。当时它还是我的一项业余生活嘛。

梅 辰 上过一次当了,再去就会很谨慎了?

马未都 对,后来我们就有了行家之间的通话。行家之间的通话都是靠谱的,我知道哪个地方有了再去。待后来有了数码相机,就让对方先把照片发过来,看准后再行动。现在我哪儿也不去了,也不需要去了。

费尽心机

梅 辰 您收的最艰难的一件东西,或者说是费尽周折最后也没收到的东西是什么。

马未都 多了,买不着的东西还是为多。收藏的过程更多的是放弃的过程,很多东西都放弃掉了。最简单的放弃的原因就是没钱啊,买不动!收藏这个行当是无论你多有钱,你都不可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全都收入囊中。

梅 辰 举个例子,什么东西您想买没买成?

马未都 随时随刻都有,天天都有。

过去在乡下看好一件东西,老头、老太太死活不卖。老人嘛大部分都比较恋旧,他对那东西有几十年的情感在里面了,东西再破再烂他都不舍得扔,更舍不得卖了。那我就给他的邻居留下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是没有内容的,没有瓤的,只是一个空皮儿,邮票什么的我都给他贴好了,然后我就跟他说:“老爷子眼看着不行了,等他过世了,你就把这信封扔到信筒里就行了。”

梅 辰 人家就帮您扔?

马未都 我给钱啊。我把信封搁他那儿的时候我就先给他一百块钱,你得先取信于他是不是?我跟他说:“你把这信好好留着,等老头一死你就把它扔到信筒里,等我接着信回来的时候我再给你一百块钱。”我估计等我走了以后他就天天在家盼着那老头死,好再挣一百块钱,等老头真死了,他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奔了邮局了。

梅 辰

卖雨伞的就希望天天下雨,卖棺材的就希望天天死人。这也不算是有什么坏心眼,都属职业行为。

马未都 接到信后我立马就赶过去。这个时间基本上就是一个星期,正赶上办丧事,正需要钱,正赶对了时候嘛。

梅 辰 您这不是趁火打劫嘛!

马未都 那我还觉得是雪中送炭呢!人家正需要钱的时候送钱的人就来了!人都死了,那桌、椅、板凳、柜子对他还有啥用啊?况且我还给他们解决了遗产分配的问题呢。本来就那么一张桌子,四个儿子分,怎么分?一人劈一条腿儿?!都红了眼在那儿瞅着呢,正发愁没法儿劈呢,咱去了不就不用劈了嘛!而且给钱的时候,人家说“除不开”,“得,多少能除开?”咱再给添上点儿凑个数能整除。比如我给五千块,人家说我们六个孩子您能不能给六千呀?得,那就六千吧。(梅:嘿!最后还落个远近闻名的“及时雨”美名)

有一回我在上海看好了一个紫檀的百宝嵌屏风,特别好。当时人家开价一百一十二万,我还价一百零八万,其实我心里想给一百一十二万,但中间人不让我给,最终也没买成。卖家低于这价一分都不卖。一开始我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后来我就明白了他为什么少一分都不卖?

梅 辰 因为它除不开。

马未都 对了。老头刚死,孩子们还全戴着黑纱呢。这卖东西的钱他们肯定是都已经分配完了。你非要少给人家几万,人家没法儿分,出了零头了。

那事儿特亏,乾隆四十七年的(屏风),特好。差点儿没气死我。

后来我就有经验了,知道户里要的钱往往是他们已经安排好用途了。比如有人开价说“少多少钱我不卖!”为什么?他正好看好一辆车,那车卖价二十五万,你给他二十四万五他都不卖,是不是?他要解决他想解决的那个问题,你是不知道。你就觉得这人怎么这么艮哪!

梅 辰 有些价是不能砍的。

马未都 你也砍不下来。

链接

百宝嵌:晚明时期的一种工艺品。是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种珍贵材料在紫檀、黄花梨以及漆器等木质或漆质的器物表面镶嵌出各种浮雕图案。

失之交臂

梅 辰 收藏了几十年,有没有您特想要,但因各种原因最后失之交臂、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甚为遗憾的东西?

马未都 多了。几次与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失之交臂就挺遗憾的。

空白期的青花大罐从学术的角度讲非常珍贵。过去讲明朝的瓷器指的就是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这八个时期,但明朝是十六个皇帝,其中有三个皇帝正统、景泰、天顺当朝了三十年,明朝差点从这儿改朝换代,差点儿亡了,因此这三朝是没有官窑的。官窑全部停烧,无任何官款瓷器传世,因此也就没有了官窑的标准物,历史上称这三十年为黑暗期,也叫空白期。但民间肯定还是在生产,不可能那三十年老百姓不用瓷了,但器物上没有具体的年号。

在没有进行空白期瓷器研究之前,人们遇到把握不准的器物时或把它往前靠(宣德),或把它往后靠(成化、嘉靖)都有可能。虽然空白期的瓷器从工艺上、质量上都算不得上乘,但从学术角度上讲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填补了一个空白。

再有就是前两天刚拍的一对雍正粉彩的碗,落槌价五千万。它原本是北京大学一位老师的,八七(1987)年他拿给我,卖价十二万,那时候我哪儿买得起啊!那时大伙儿还在争当万元户呢!十二万根本连想都不敢想。一听十二万元就觉得是跟自己不搭界的一件事儿,就像今天有人跟我说有一什么东西要卖我十二个亿一样,转身就走呗,跟我有啥关系,爱卖谁卖谁吧!

青花人物故事盖罐

明天顺

高43.5cm

首都博物院藏

观复博物馆提供

青花瑞兽纹大罐

空白期

高42.5cm 口径23cm 底径22cm

天津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提供

青花人物故事梅瓶

空白期

高33cm 口径6.5cm 足径10.5cm

天津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提供

后来它被一个香港人买走了。它第一次拿出来拍的时候拍了好几百万;后来又拍过一次;这次拍了五千多万。当时要知道日后值五千万,我就是砸锅卖铁、借钱也得把它买下来啊。咳,谁能知道后边的事儿呀,当时就没动这心思,一听十二万头没回地就跑了。

链接

粉彩:瓷器釉彩名。在清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直接影响创制的釉上彩新品种。至清雍正朝,粉彩瓷器盛行。其特征是彩绘人物衣服或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色中所用彩料多为进口料。焙烧温度比五彩略低,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以淡雅柔丽为特色,感觉上比五彩柔软,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以雍正粉彩最为著名。

梅 辰 也就是说,在您没买成的东西里经济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马未都 对,主要是经济因素。你得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支付能力,这是绝对的。你再喜欢,没钱也没戏。

梅 辰 那些赔上房子和家产的就是因为太喜欢了。

马未都 这种人是贪,我见过的这类人没一个不是这个因素的。

梅 辰 您有没有特别爱不释手、夜不能寐的东西?

马未都 没有,我现在对文物都比较清楚了,没有吸引我到非买不可地步的东西了。你看电视里介绍很多这“国宝”、那“国宝”的,实际上也没那么重要,都是弄得很玄。

梅 辰 即使《鬼谷下山》来了也就那么回事?

马未都 这就好像某一天你看见一个女子宛若天仙、倾国倾城,你就非得把她娶回来?有的是绝代佳人,你是没见着。[梅:真都娶回来,晚上自己都拿不准主意往哪儿挂灯。(^_^)]

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观复博物馆提供

链接

《鬼谷下山》:指元青花《鬼谷下山》罐。2005年伦敦嘉士德(CHRISTIE'S)拍卖会上其以1568.80万英镑,即约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出中国瓷器的历史最高价。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与庞涓皆为其弟子。《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它讲述了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被敌方所擒,其师鬼谷子率领众人下山营救的故事。此罐图案描绘的便是鬼谷子一行人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两个骑马之人紧随其后,其中一人打了一面写有“鬼谷”两字的旗。

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梅 辰 您现在看什么都不激动了,那还能有乐趣吗?

马未都 有乐趣啊,有很多跟价钱无关的乐趣,是智力上的挑战。比如这次我在香港博览会上买了好几件东西,其中有一件特好的东西——朱砂百宝嵌的大漆??。他们都不识货,尤其是外国人,他们不懂,不认,也不知道,所以很便宜就卖了。它看着跟新的一样,待会儿我给你看一眼。

朱砂是一种很名贵的天然颜料。过去的朱批用的就是朱砂。把朱砂掺在大漆里,就是很漂亮的红色朱砂漆,故宫里的炕桌等就是这种朱砂漆。一般来说漆都是以黑色、棕色的为多,红色的特别少,因为朱砂特别贵,成本太高,所以朱砂漆特别少。现在人们已经基本不使用朱砂了,转而使用像银朱这类价格比朱砂便宜很多的化工颜料作为替代物。

链接

朱砂,古时称作“丹”,为色泽纯正、鲜艳的天然红色颜料。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

朱批:古时皇帝用朱砂红笔批阅的奏折,称为“朱批奏折”或“朱批谕旨”,简称朱批。

大漆: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亦称生漆。漆树属落叶乔木,又名大木漆、山漆树,因产生漆而得名。其树皮和叶中有白色乳液,含有漆酚物质。漆树属全世界约150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北美和中美。中国产15种。漆树原产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欧美。

捡漏

梅 辰 又捡一漏。您过去经常捡漏吧?

马未都 对,过去的人不太懂这些,捡漏的机会相对多。

梅 辰 您都捡着什么了?

马未都 多了,我那些东西都是漏。现在也有漏,就是你不懂,“漏”就是真到你跟前儿你也不买。现在没有过去那种花个十块、八块就捡个漏的事儿了,你比如现在我花八万买个东西,在我眼中这个东西至少得值几十万,这就算捡漏了嘛。

梅 辰 您给讲讲您花三十元、五十元捡着的漏,好几万的漏一般人想捡也捡不起。

马未都 有一回我去北京大学一位老师家,当时他正准备搬家,由平房搬楼房,什么都卖,卖了一大堆东西给我,最后我要走了,快到门口的时候我一眼瞥见地上有一个康熙青花的大笔筒,特好,我就问:“这个您卖吗?”他说:“卖,您给五十,您拿走。”你说这漏捡的!

青花虎溪相送笔筒

清康熙

高16.3cm 口径19.1cm足径1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观复博物馆提供

梅 辰 他自己不知道它值多少钱?

马未都 他不知道,当时那个笔筒的价值也值几千块了,现在得值二十万左右吧。类似这样的事儿多了。

梅 辰 羡煞人也,此乃可遇不可求。您在地摊上捡过什么漏?

马未都 地摊上捡的漏就更多了。地摊上我买过一个宣德的碗,那农民张口就要二百。

梅 辰 估计人家还是咬牙跺脚、狠了狠心才开的“狮子”口。

马未都 他不知道它值多少钱。我说“一百吧?”(梅:秀水砍价法:“拦腰一斩”)对,买古玩按原则是不管货主开价多便宜你都得还价。主要是让他舒服,而不是让我舒服。

梅 辰 这话怎么说?

马未都 他要二百,你立马就掏二百,他立刻就觉得开价低了,他心里就不舒服,他就会找借口不卖了。

梅 辰 那怎么行呢?话都说出去了。

马未都 人家说“您听好喽,我刚才说的可是二百美元……”招儿多了,所以不管多便宜你都得还价。

我从一百、一百二、一百五、一百八逐级还价,最后一分钱也没砍下来,我说:“得,二百就二百吧。”最后二百成的交。这样他也比较舒服,卖到头了嘛。另外我反复跟他拉锯也是为了要让他确认他所说的那个价格。

招贼

梅 辰 在您所有的收藏中您最钟爱哪样藏品?

马未都 没有,我没有这样的东西。

梅 辰 怕被人惦记上,不能说?

马未都 不是,我确实没有这样的东西。我喜欢一样东西看重的是它能否给我带来快乐,并不是说这东西是否值钱。实际上很多东西我当时买的时候也不值钱,也不知道它后来会值钱。另外文物之间横向是没法比较的,比如家具和瓷器怎么比?瓷器和玉器怎么比?没法比,就是瓷器与瓷器、家具与家具同类相比,我也没法比。你说床和椅子怎么比?所以我永远都没法回答“哪件最重要”这样的问题。

你咬过手指吗?

梅 辰 ⊙∫⊙?

马未都 我问你“咬哪个手指头你不疼?”

道理是一样的嘛。虽然手指本身有长短,但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哪个我都喜欢,哪个我都心爱,只是有些东西的地位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这件瓷器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可能高,可能低;或者说某些文物的商业价值可能不同,有的值钱,有的不值钱,这些是可以区分的。但是你一定要让我说喜欢哪个?我对我所有的东西都一样,都是最喜欢,让他们都惦记着吧。

梅 辰 惦记的人多了容易招贼嘛。这么多年,有人到您家“借”过东西吗?

马未都 招就招呗!很多年前我们家就来过贼。(梅:

)来的是土贼,只偷东西不偷文物。

梅 辰 那时候你们家已经有文物了?

马未都 有。那是一九八几年的事儿了,那时我的东西还都搁在家里呢,包括前面说的那个四扇屏。我现在已经不搁在家里了。(梅:这句话一定得写上)现在想偷也偷不着了,别白跑一趟!

梅 辰 嗯,现在都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的观复博物馆呢。(比绕口令还难说)

马未都 那土贼不识货,他把我们家的电视、音响什么的都“搬”走了,可那个四扇屏就用毛巾被裹着搁在地上,他没拿。

梅 辰 奔四大件去的。搬着多沉啊,还不如顺俩“盘子”呢!(^_^)

马未都 土贼,不是奔东西(文物)来的。那天我回家拿钥匙开门,钥匙刚一碰锁还没开呢门就自个儿开了,我就知道来贼了……情急之下我也顾不上保护现场什么的了,赶紧跑过去看看我的宝贝丢没丢。我一看东西(文物)没丢,电视什么的没了,我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心情特好地就去报案了。(梅:警察哪儿见过这样报案的人呀!)

梅 辰 您丢东西的标准跟别人不一样。

马未都 是啊,警察也这么说。那时我还在出版社上班呢,那警察就跟我的同事说:“马未都是不是特有钱啊?丢了东西他怎么也不着急啊?”因为他想象的丢了大彩电还不得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电视那些东西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真的无所谓,丢个电视怕什么!电视丢了,不看不就完了吗!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了。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
  • 林散之

    林散之

    本书包括:奋发的青壮年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七年流浪、高潮和衰退、灿烂晚年等篇章,介绍了林散之的一生。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热门推荐
  • 月色幽幽:谁能懂我的忧伤

    月色幽幽:谁能懂我的忧伤

    千夏:夜哥哥,不,夜,你为什么不能做我男朋友,你明明知道我喜欢你,却又装作不知道,为什么?楚千夜:丫丫,对不起,我虽然喜欢你,但我给不了你幸福。端木晴:夏,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伤害你的人都得死!
  •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赵本夫选集)》收集了赵本夫历年的散文力作,作品有《马校长》《老肖》《三友人》《老袁》《黑砖》《杂货店主》《冥路》《三先生》《灶窝》《老树》《到远方去》等上百篇作品。
  • 电影世界里的快递员

    电影世界里的快递员

    主世界类赛博朋克,任务世界科幻电影为主,已经历美国队长1、特种部队、冬兵起源(融合原创)、地狱男爵、明日边缘、寄生兽、超凡蜘蛛侠、金刚骷髅岛、环太平洋、毒液—致命守护者、雷神、复仇者联盟、阿丽塔战斗天使、变形金刚、诸神之怒……第一次写书,前两个故事槽点多一些,后续改变了很多,一百来万字了还这个成绩也没啥念想了,大家看个开心,留个票给个好评,感谢啦。也许看下去会发现是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 时光漫步,化蝶

    时光漫步,化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之后,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等。
  • 非你莫宠,霸道竹马滚粗!

    非你莫宠,霸道竹马滚粗!

    他们是青梅竹马,她是他此生珍藏心头的唯一珍宝。可是,她却爱上了别的男人,他却害的她家破人亡……到底是一场爱情的较量,还是血海深仇下的弥天大谎,究竟是谁失了心,究竟是谁又爱上了谁?乔宠儿:顾莫非,你逼死了我爸妈,你以为我还会再相信你吗?顾莫非:没关系,宠儿,你不用相信我,你只需要离不开我就行了。乔宠儿:顾莫非,你无耻!顾莫非:宠儿,难道你不知道么,对你……我从来都不介意更无耻一点么……
  • 快穿之始终沦陷

    快穿之始终沦陷

    丁忧清咳一声,才有足够的定力去面对。万人追宠的影帝,温柔地祈求她,“官宣好不好?”校园男神揪住她的后领,柔声道,“学习,不该学习怎么和我在一起吗?”世人惧怕的宰相宠溺抱住她,“心里要只有我哦。”……
  • 火星太白的人类史

    火星太白的人类史

    2015年,黑夜,在200层高的摩天顶楼,看人间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华。屋内,巨幕电视正在播放晚间新闻,美女主播说:"在亚洲,有一位超人类智慧的女科学家已经从理论上找到了黑洞与白洞交界的秘道,将通过实践进一步研究理论成果……"
  • 忆年少不知趣

    忆年少不知趣

    年少的故事,诉说于人听。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记忆,总会莫名浮现脑海里无法忘记,想起了便记下去寻找曾经的自己。
  • 殇隐

    殇隐

    我们从未想过我们会这么快长大,去经历那麽多的事,遇到那么多的人。但无论与否,我们都不该放弃,在成长的路上绽放出自己的眼色,不被这个社会所改变,保持最初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尝试着接触新的事物,尝试着去接受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尝试着放下自己。虽然难免有些挫折挡在路上,但你必须要学会跨越过去,就能得到勇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过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
  • 恶魔校草:洛雨之恋

    恶魔校草:洛雨之恋

    六大家族继承人之间的爱恋,美好的恋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