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30

第30章 (1)

认清人的本善

艾美今天找我协谈时,看上去既激动又焦虑。而过去两个月来,她在协谈时都显得很安静,几乎处于压抑的状态。我们要一起解决的主题是缺乏自我价值感。今天,艾美终于告诉我当初发现先生唐有外遇的经过。过去半年来,他经常在周末加班,说是“有案子要做”;艾美很狐疑,决定在一个周末偷看他的公司电子信箱。结果,她发现了不少来自同一个女人的邮件,那是他公司的同事,遣词用字都显示出两人的亲密关系,这使得她火冒三丈颤抖不已。那天晚上,艾美跟唐对质,唐脸色发白,一副溃败悲哀的样子,点点头说:“没错,这是真的。”他还想继续解释,但是她已无法接受,她告诉他,一切都完了,她永远无法原谅他。

承认外遇的那天晚上,唐就结束了这段外遇关系。他哀求艾美宽恕他,给他们的婚姻第二次机会,但是艾美太愤恨了,无法给他任何承诺。起先艾美只是持续冷战,后来干脆告诉他,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女儿席莉雅,她早就跟他劳燕分飞了。

她说,那晚之后,她的心中充塞了各种想法,不断地想着当初他如何误导她,说他必须参加研讨会、必须加班、必须开小组会议等等。被背叛的愤怒像炽烈火球一般在胸中燃烧:他真是个下流的骗子、没有良心的恶魔,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整个骗局的一部分,这桩婚姻真是个耻辱。

当遭人背叛,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激烈斥责对方。我们编织非善即恶的情节,把愤怒指向那些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以一种强烈的怨怒愤慨,筑起一道围墙拒他们于千里之外,而且通常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应该把他们从生命中完全剔除。

“怨怒愤慨”的英文字(Resentment)还有“再度感受”之意,我们每在心里幻想一次自己受到委屈对待的情节,身与心就要再一次感受遭到侵犯侮辱的嗔恨。然而,对他人的怨怒愤慨通常也代表对自己的怨怒愤慨。当他人拒绝我们时,这人可能再度强化了我们内心的预设观点——自己不够好、不够仁慈、不够讨人喜欢。

纵然艾美一开始是把自己的愤慨嗔恨投注在唐的身上,但她很快就把矛头转向了自己。唐的外遇证实了她最深层的恐惧:她活该被丢在一边,唐的拒绝强化了她的自卑心理。对外,她也许对他人表现出一副温暖关怀的态度,然而在内心,她却感到虚伪、木然而且可笑。唐是最了解她的人,而他竟然拒绝了她。如今,艾美迷失在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之中,她确信自己一点儿也不可爱。

当人生支离破碎时——工作丢了、受伤受苦、与心爱的人相隔两地等,我们的生命就可能受缚于痛苦的经历,认为一定是自己哪里出了差错。我们认定自己根本就是有缺陷、很拙劣,不配得到别人的关爱。就像艾美一样,我们遗忘了自己的良善,也觉得自己完全关闭了心门。然而,佛陀教导,无论我们如何在迷惑妄念中迷失,我们的本质“佛性”仍旧是清净无染的。西藏禅修大师邱阳创巴仁波切写道:“每个人都具有良善本质。”这本善就是佛性的光辉,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觉性和爱。

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不会做错事。我们都是亚当与夏娃的子孙,而佛教的观点刚好跟西方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佛教并不认为有所谓罪恶或邪恶的人。之所以伤害自己或他人,并非因为我们是坏人,而是因为我们无知。无知也就是漠视自己与众生息息相关的真理,而陷入贪执与仇恨,由此制造更多分离和痛苦;无知也是漠视觉性的清净,漠视展现本善的爱的能力。

要认出每个人的本善,需要很大的勇气。创巴仁波切称之为“心灵勇士的任务”,他亦指出人类勇气的本质即是:“拒绝放弃任何人或任何事。”

特别困难的是试图看到杀人凶手、污染地球的财团总裁或性侵害儿童者的本善,他们的本善也许就埋藏在纠结的恐惧、贪婪和敌意之下。要彻底接纳生命,有赖于能否全然清楚看到生命的真谛。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气概:如实地见到这世界,并且热爱它。”如实地见到这个世界,意味着不仅看到每个人的弱点与痛苦,也见到每个人的本善。以彻底接纳的态度拥抱自己和他人时,我们也超越了遮障自己真实本性的角色、事件和行为举止。

想要看到他人的良善,就要先看到自己内在的良善,即便是觉得羞辱或沮丧、愤慨或缺乏安全感,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在传统佛法中,有许多正规禅修是专门为了协助我们从迷惘中解脱,重新联结良善和充满爱的觉性(即我们的真实本性)。禅修步骤通常以宽恕为始,这能使我们卸下萦绕心头、使自己无法感受内在良善的怨怒苛责。

这些禅修的核心是彻底接纳,它全赖于禅修者信心的跃进。迷妄的想法可能会告诉我们一定有哪里出了差错,我们应该勇于将这些想法放下,信任良善的潜力,将自己交付给具足疗愈力的慈悲之心。当迷妄层层剥离之后,我们便会发现早已存在的良善和爱。

宽恕自己:释放束缚心灵的苛责

在下一次协谈中,艾美连珠炮般地诉尽自己的缺点,说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坏妻子,无论在家里或职场,她都是个笨拙失败的人。她对自己和14岁的女儿席莉雅之间日渐疏远的关系尤其敏感;两人现在很少聊天,她也不甚了解席莉雅的想法和感受。而唐会投向另一个女人的怀抱,应该也是意料中事,像她这样恶毒暴躁又自私的女人,谁想跟她长相厮守?一会儿嫌他又脏又乱,一会儿抱怨他的度假计划,一会儿又批评他开车的方式。有一幕她一直难以忘怀;去年某天晚上,他们一起躺在床上,唐才开始说他跟老板吵了一架,她马上生气地打断他:“这下可好了,你是不是把升迁的机会搞砸了?你闯祸了对不对?”唐从床上跳起来,在黑暗中站了好一会儿。

“艾美,我没有。”他说完就离开房间,那天晚上没再回房,隔天也没有。叙述完这件事之后,艾美背往后靠,两眼盯着地板,声音里透着疲乏:“我实在不知道,我是对自己,还是对唐感到愤怒!”

无论我们的嗔恨愤慨到底指向他人还是自己,结果都一样——只会让我们跟更深层的伤害感、愧疚感愈离愈远。只要还在逃避这些感觉,我们就会一直困在自己的武装里,闭锁心门,远离对自我及他人的爱。

如同我们一再见证的,彻底接纳自己的痛苦才是唯一的出路。当我们放下苛责,直接感受体内的羞辱与恐惧,我们就能抱持悲心以尊重关怀自己。与其生活在过去事件的阴影中,让自己成为嗔恨的人、被背叛的人、坏人,倒不如解脱自我,以智慧和仁慈活在当下。这即是宽恕的核心。

倘若我们强要与自己为敌,宽恕看来就遥遥无期了。就好像玛利安因为克丽斯缇受到性侵害一事感到自己罪无可赦一样,当我们认为他人剧烈的痛苦是我们造成的,实在很难想象怎么对自己慈悲。我问艾美:“你觉得是否能够原谅自己那么吹毛求疵,原谅自己所造成的错误?”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不行!原谅只是让自己逃脱罪责罢了,这样我怎么可能成为更好的母亲和太大?”我轻柔地继续说道:“还有什么让你觉得无法原谅自己,艾美?”

她悲苦地答道:“我为什么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也无法弥补我犯下的错误,我已经毁了我的家庭,一切都太迟了。”但是我知道,艾美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解开脖子上自我憎恨的项圈,我再问她:“我们只是假设,如果把自己是坏人的故事暂时放一边,会怎样?”她说她不知道,但是很乐意试试看。

我开始引导艾美觉照体内的感觉,她说她觉得自己好像堕入了羞愧的深渊、邪恶的泥沼。不一会儿,多年前的一个记忆在心中浮现;艾美看到自己在家中的办公室,席莉雅不断哭闹搞得她又烦又躁,于是她干脆抓着女儿的一只手臂,把她拖到客厅,打开电视,禁止她离开这个房间;她把席莉雅关了两个小时,对间歇传来的哀求哭泣充耳不闻。说完这件事,她问我:“塔拉,我那样对待孩子,怎能原谅自己?我真是羞愧到了极点。”

于是我建议艾美,与其企图宽恕自己,倒不如试着向羞愧感发出宽恕的信息,“你可以原谅羞愧感的存在吗?”我问道,艾美点点头,悄声说:“我宽恕这羞愧感我宽恕这羞愧感。”接着她静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嗯,”她缓缓地说,“现在感觉不像是羞愧,倒比较像是恐惧。”我告诉她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与恐惧相处,让恐惧完全展露,感受它,宽恕它。

几分钟之后,艾美说:“我知道我在怕什么了,我怕我永远也无法亲近别人。我把每个人推开,我不想要任何人知道我是什么胚子。”艾美掩着脸哽咽哭泣,我则温柔地提醒她,也要宽恕现在感受到的恐惧和悲伤。我告诉她,她也可以只是简单地说:“宽恕,宽恕!”艾美把双膝抱在胸前,前后摇摆着,她终于宽恕并敞开心胸接纳了埋藏在愤怒下的悲伤。“我本来可以更爱席莉雅、更爱唐、更爱我的朋友的,但是我却没这么做!”

无论内在的情绪如何——千仇万恨、啃噬般的焦虑、残酷的念头、彻底的消沉沮丧——通过直接献上宽恕的心,我们都能允许它们如实地存在。由于抗拒感僵化了我们的心,让我们身心紧绷,所以当我们说:“我宽恕这个。”或简单说“宽恕”,就能让心变得温馨与柔软,允许所有的情绪感受呈现展露,并随之改变。

当悲伤终于消退,艾美的身体静止不动,神情也柔和放松多了,她靠在椅背上休息,呼吸变得缓慢深长,注视着我时,双眼虽然红肿,却非常平静。她仍旧蜷曲在椅子上,一边告诉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天回家看到一只迷路的小狗在她家的垃圾堆边徘徊,她对那只狗可说是“一见钟情”,当时爸妈好像要把狗狗送到“流浪狗之家”,她哭了又哭,结果,爸妈竟然收养了这只狗狗,取名鲁迪。继鲁迪之后,他们又收养了许多流浪动物,包括好几只狗狗、猫咪和一只受伤的小鸟,都由艾美负责悉心照料。

此时,她脸上的线条变得更温柔了:“以前大家都说我对动物很有爱心,我爱死它们了,它们是我的朋友。”她开玩笑说,因为唐轻微的过敏症状,才让她打消主意,没干脆弄个热闹的动物园呢。

接着她轻声说:“你知道吗,我真的很关心别人,很关心动物,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听到这些话,我知道她愿意自我治疗了。“艾美,你是个善良的人,我真的希望你自己能如此确信。”我问她是否还有跟动物合照的照片,如果有,就花点时间重温一下,也顺便看看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看看会发现什么。

协谈结束之后,我提醒艾美,宽恕自己、学习信任自己的良善,可能要花好一段时间。我告诉她,曾经有段日子我必须一再地原谅自己,重复20次,甚至30次之多。我通常不是以禅坐方式来练习,而是于当下发现自己在批判或厌恶自己,并以悲心面对所感受的苦痛。我自觉地想着要放下苛责,并试着对自己更加仁慈。

我也建议她,每晚睡前可以做做“宽恕扫描”,检查那天对自己是否有任何不满;也许是因为工作上犯了错,或对丈夫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假使发现对自己很失望,就感受一下自责、恐惧、嗔恨或羞愧的痛苦,并发出“宽恕、宽恕”的信息,柔和地提醒自己已经尽力了。

宽恕自己是一辈子的功课。由于我们的心惯于不断重演他人或自己所犯的过错,因此,用愤慨紧绷的心过生活成了我们最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数次受困于做错事的阴影中,无数次被自责掌控,无法看清自责之下更深一层的痛苦。

随着一次次宽恕、解脱,我们一次次更清楚地认清自己的本善,就如同艾美所领悟的,我们再度相信自己其实是关怀生命的。

假以时日,对自我的宽恕就会使生命得到全然的转化。我们都听过死刑犯临刑前的一些故事,他们通过真诚面对自己造成的悲剧,得以宽恕自己;通过敞开心胸接纳巨大的痛苦,他们的心变得柔和仁慈且觉醒,狱友、守卫、牧师和亲友都看得到他们因内在解脱而焕发的容光。这些死囚并没有任由自己逃避,在担负自己的行为责任时,他们也得以认清自我之本善的真谛。

就好像艾美一样,我们可能也会忧虑:就某方面而言宽恕自己是否等于自我赦免,允许自己继续犯错。然而,宽恕自己并不等于在说“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干脆算了”。释放自责的念头并不表示我们是在敷衍塞责。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罪恶,也许能暂时遏止自己不再伤害他人,但是不断的自我苛责、自我仇视只会导致更多的伤害行为。我们无法用责罚的方式让自己变成良善的人,只有用宽恕的悲心来拥抱自己,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本善,能以智慧和关爱来应对一切。

学习发现自己的良善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艾美对唐几乎一语不发。他在客厅的沙发上过夜,而她也不确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她告诉我,她并不想结束这段婚姻,不过她也无法假装一切正常,就这样忽略他的不忠。撇开艾美的痛苦和疑虑不谈,协谈时我其实看得出来,她内心已经开始转化、敞开了。

下一次协谈时,艾美带来一小叠相片,她把照片摆在茶几上,我们并肩坐在沙发上一起欣赏。一张是艾美被妈妈抱在胸前的婴儿照,我们对着照片里那个可爱的大眼宝宝会心一笑;另一张照片上的艾美大约2岁,坐在爸爸肩上,抱着他的头开心地笑着。艾美咧嘴一笑:“你知道吗,看到那时这么快乐,我也好高兴。”还有一些8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她亲热地抱着收养的朋友鲁迪,有一张是她躺在床上而猫咪山姆就睡在胸前,还有一张是她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小鸟。看着一张张她跟小动物在一起的照片,艾美说她开始记起良善的感觉了。“塔拉,上个星期你这样告诉我时,我实在很难相信,但是现在看着这些照片,我想我感觉到了。那良善和天真,还是在我心里。”

想要试着记起自己的良善,还有赖于艾美先得放下认为自己很坏、很惹人厌的想法。在之前的协谈中,她已经开始进入宽恕的过程,能够敞开心胸、接纳痛苦,并以悲心拥抱痛苦。她认为“宽恕扫描”也很有帮助。有一天晚上,她一想起白天跟房地产客户见面时,既忙乱又没效率,当下就让自己感受体内的焦虑和羞惭,并宽恕它们的存在。艾美微笑着说:“我终于明白,烦躁不安时还是可以当个好人。”

艾美收拾照片时,我起身从办公室书架上拿了一本书,翻到自己很喜欢的一首诗,为艾美读了几行。诗人迦比尔说道:

我们感受到某种神性

钟爱着飞鸟、动物和蚂蚁——

许是赐予你光芒的同一个神性

当你还在母亲子宫时

“这让我想到你,你的爱心,艾美,那些曾经受你照料的动物帮你忆起了你的本性。”艾美笑着表示同意,拍拍那叠照片说,“我应该把照片放在圣坛上,在我需要时提醒自己!”

同类推荐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

    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热门推荐
  • 病人2020

    病人2020

    ‘’病人‘’的自述............
  • 摘天

    摘天

    世界本为一花树,神魔皆是一花果,蒂落不成苍天树,道果便作护花泥。张宝儿说:“天,也是一果,我要摘了它。”
  • 我在女校当导师

    我在女校当导师

    〔超炮同人〕女主未定,单女主我,刘邳,男,穿越者,今年20岁,现任学园都市女校常盘台中学导师。按照小说里的说法我们穿越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妥妥的天命之子。但是为什么我面对一众“弱女子”却要提心吊胆~
  • 灵王匠

    灵王匠

    天启元年,我开始完成爷爷的交待,开始灵魂修补的工作,用以赎回王家先祖的罪孽。爷爷算出,我们这一脉的转折点在于我,不成功便成仁。从此开启了我与灵魂的交流之旅,这旅途凶险,惊悚,无聊,但是每一次的成功,都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我是王云龙,王氏第九代传人。我的父母曾经为了救我而牺牲,爷爷在我童年的时候去世。我的人生基调是灰色的,直到我遇到她……
  • 圣道途

    圣道途

    道是何物,路在何方。一介茅山弟子兢兢业业的寻道之途!道途之末究竟是何物?是永恒,还只是一个幻想!(原本书名要叫道途的,可惜已经错过了)
  • 爱上双子座女孩

    爱上双子座女孩

    女:你会爱上我吗?男:不会!女:为什么?男:因为你是双子座,你是知道的,我最讨厌和双子座的女孩做恋人了。如果那一天我真的会爱上你,那么,别人会说我是脑残!
  • 全生化狂潮

    全生化狂潮

    少部分人一出生就是天之骄子,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当然更多的都是平庸无奇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芸芸众生。但是还有些人像是被上天抛弃的孩子,他的出生仿佛就是为了代替世人承受一切的不美好。有的人被磨难摧毁,而有的却因此化蛹为蝶,为了自己给命运奋力一击这里不仅有小人物的成长史,也有最温馨的爱情,最珍贵的友情看主人公如何从泥泞中爬出,建造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 这个修士真的不一样

    这个修士真的不一样

    不要惹我弟弟,我弟弟超凶。这个修士真的不一样。
  •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女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在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写给女人幸福一生的忠告: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幸福是感觉的,不是炫耀的;不刻薄,尖锐的话题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说;不抱怨,从控制情绪开始;优雅的谈吐让你魅力四射;工作让女人更有魅力;爱人是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告诉他,他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 御血狂战

    御血狂战

    当灾祸降临,是谁在前方抵挡天灾,又是谁用身躯抗下人祸。有那么一群人容妆不管多么狼狈,站姿依然高昂挺拔。他们甘愿刀尖舔血,履薄临深。他们同样为血肉之躯,却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他们燃烧着激情,澎湃着热血,挥洒着青春。他们为战士!!!代表着正义,无畏与牺牲,捍卫着亲情,友情与爱情。战士当“御,周身热血。化,疯魔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