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31

第31章 (2)

在佛法修持中,观想自己的良善是一种方便道,因为这能敞开我们的心,能鼓舞我们展现性灵。假使深陷“自己很坏”的信念中,我们就会紧绷局促、隐藏自己。相反地,如果能够信任自己的良善,我们就能向他人敞开心门,就会鼓舞自己去帮助他人,就会以奉献、喜乐的心在性灵之道上持续迈进。

有几个传统的修持方法能帮助我们忆起自己的良善。我们可以先简单想想自己到底有哪些特质或行为值得欣赏,比如说:当想起自己对某人很慈爱,就尝到了心怀关爱与慷慨的甜美滋味;也许我又记起了某次把工作放一边,用心倾听某人倾诉的情景;或即兴送给朋友一本她应该很喜欢的书等。当我为莫扎特的音乐感动不已,或赞叹美丽的黑夜星空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良善和生命的美。即使生命待我以苦,这也使我感到真实、人性和安好!

有时候,最容易感谢和欣赏自己的方法,就是透过那些爱我们的人的双眼来看自己。某位朋友告诉我,他透过心灵导师的眼睛看到自己时,就会记起自己对真理的追寻有多么投入。我的一位客户每次想起奶奶以前总是很喜欢他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就明白自己可以很讨人喜欢。有时候,透过知己的双眼来看自己,也可以帮助忆起自己美好的特质。可能朋友很喜欢我们的幽默感与温和,喜欢我们对环保的热忱,喜欢我们毫无保留的倾心相诉。有一次在路上开车时,我看到前车保险杆的贴纸上写着:“主啊,请让我像家里的狗仰望我一样,仰望自己。”我们倒是该自问,家里的狗看到我们时,为什么这么高兴。即使答案只是要我们喂养它、带它出去遛遛,然而宠物对我们长期照顾的感激,却反映了我们有价值的一面。透过爱我们的人的双眼来看自己,这个练习可以是一种具足威力且相当直接的方式,有助于我们记起自己的美和良善。

我们惯于通过苛责与自我憎恨,使自己感到孤独、无价值,但通过简单地练习认清自己的良善,我们将能摆脱这些深植内心已久的习性。当代印度大师巴普吉①(Bapuji)慈爱地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良善:

我亲爱的孩子啊,

别再让自己心碎了,

你每批判自己一次,就心碎一次。

你停止以爱喂养自己,

爱是生命力的泉源啊,

是时候了,是你尽情生活的时候了,

庆祝仁慈、看清仁慈,那就是你啊

千万别让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概念

或虚设空想阻碍你,

即使阻碍假借“真理”之名到来,

你也要宽恕它的无知。

别抗拒,

放下吧,

呼吸——呼吸这仁慈,这就是你啊。

我们每一次背叛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良善,就会让自己心碎一次;批判自己的失败时,我们又让自己心碎一次。尽管艾美已经心碎多年,但如今她终于看清自己的良善,逐渐地疗伤痊愈。由于人际关系深刻影响了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因此对艾美而言,若能觉得他人宽恕了自己,就会让她对内在良善的信赖感变得更加深切。

注解:①巴普吉(1913~1981),原名Swami Sri Kripalvanandji,Bapuji是弟子对他的尊称,意指“挚爱之父”,他一生修行瑜伽之道近40年,保持全然静默,每天禅修达10小时之多。

宽恕的加持

有天下午,艾美下班开车回家途中,路上车水马龙塞得厉害,终于回到家时,只剩一点点时间可以准备晚餐。那天唐外出了,艾美邀了新老板和她先生来家里吃晚饭。她走进厨房,发现厨房里竟然堆满了沾满西红柿酱汁的碗盘,还有几罐喝了一半的汽水,她一看就火冒三丈,马上冲进席莉雅的房间,关掉震天响的音乐,把她的朋友都请回家。

大门在他们身后一关上,她马上对席莉雅发飙:“你怎么会这么粗心自私?你明明知道我们今天有客人!”席莉雅回道:“你说一声要我帮忙不就得了。”艾美马上打断她,吼着说她在家里竟然还得到处请求帮忙:“你只在意你的朋友、你的音乐,其他事根本不屑一顾!”艾美说完就把房门用力一关,气呼呼地离开席莉雅的房间。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艾美听到自己怒骂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响,她的心怦怦乱跳,呼吸浅快急促;突然间,女儿小时候的一幕情景浮现心头,她想起席莉雅以前常常摘蒲公英给她,接着又想到她和席莉雅用春天的花朵帮彼此编头发,两人都成了五月的“春天皇后”;于是,艾美转身轻敲房门,席莉雅把门打开,靠在门边。

“席莉雅,我真不敢相信,我怎么会这样对待你。”艾美在床上坐下,开始倾诉:她很抱歉把大家的生活搞得这么悲惨,很抱歉她和席莉雅父亲之间发生的事,很抱歉她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很抱歉自己没能常常陪伴席莉雅,她很抱歉很抱歉真的很抱歉。

席莉雅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妈,没有人是完美的,不过我一直都知道你很爱我,这不就够了?”艾美看着女儿清澈湛蓝的双眼,知道这些话真的发自她的内心;席莉雅从没怀疑过母亲对她的关爱,即使在艾美焦虑、疲惫、吹毛求疵的时候,席莉雅也能感受到她的爱,知道这份爱不可动摇。当然她也会很气妈妈,有时也不想待在她身边,但是她知道,只要她需要帮助,艾美就会出现。艾美终于感到一阵宽慰,她不再充满罪恶感,不再觉得自己恶劣可鄙,她终于宽恕了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当艾美注意到自己又开始暴躁恶毒、吹毛求疵时,她就想着席莉雅清澈湛蓝的眼睛,这时候紧咬着她不放的自责痛苦就会开始松脱,虽然批判自我的习性还在,但是她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不再那般恶劣了。由于席莉雅已原谅她,艾美因此得以更加温柔仁慈地对待自己。

知道自己获得了宽恕,这是多么的自在解脱啊,特别是当我们的失败感被慈悲全然拥抱时。我曾听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某医院里有一位得了爱滋病即将往生的女士,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都在海洛因毒瘾中度过,她完全不管何时能得到下一针海洛因,只在意当下是否能满足毒瘾,她这一生唯一爱过的人就是女儿,然而连这份爱都无法阻止她摧毁自己的生命。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天主教神父刚好巡视小区医院,他来到这位女士身边,她神情疲惫,脸上呈现出肝病患者才有的胆黄色。他在床边坐下,问她好不好,“我迷失了,”她答道,“我毁了我的生命,毁了亲友的人生,我是毫无指望了,我就要下地狱了。”

神父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注意到梳妆台上面有张照片,上面是个漂亮女孩,“那是谁?”他问。女士眼神一亮:“她是我女儿,我生命中最美的宝贝。”

“如果她遇到麻烦或犯错的话,你会不会帮助她?你会不会原谅她?你还会不会爱她?”

“当然会!”女士哭道,“我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她对我来说永远都是最珍贵最美的!您为什么这么问呢?”

“因为我要你明白,”神父说,“上帝的梳妆台上也有一张你的照片。”

神父的话捎来了无条件的宽恕与爱,他在帮助这位女士还原她的良善和天真。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当能够以悲悯之眼来看待自己的错误和罪过,我们就释放了让自己困在自我憎恨与自我苛责中的“无知”;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并不会玷污我们的本善,没有什么是错的,这就是被宽恕的感觉。

感受到宽恕,确实能让我们敞开心胸,传统佛教的许多修持法门都认同这股力量。我们要修持将慈爱传送给所有众生之前,首先得静默地请求宽恕,宽恕自己曾经伤害他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仅仅是请求宽恕的基本姿态,就足以软化我们的心了,接下来我们就能迎向更深一层的宽恕,想着过去曾经被我伤害的人,静默地请求他们的宽恕。

宽恕他人:不排拒他人于心门之外

宽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我们都还没准备好要原谅自己,也不准备原谅伤害我们的人;我们无法催促自己去宽恕——因为宽恕不是靠努力得来,而是心的逐渐开放接纳。宽恕的意图是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元素,我们愿意宽恕但尚未准备周全,其实心门已打开了一条缝。

熟识的人伤害了我们,我们还得鼓起勇气,不将他们排拒于心门之外,这实在很困难。然而身为心灵勇士,当严重侵犯我们的人跟我们毫无关系,“不放弃任何人的意念”就会受到严厉考验,我们怎么原谅强暴女儿的陌生人?怎么原谅炸死朋友的恐怖分子?

一个参加禅修闭关的学生,向我诉说她试图原谅使儿子终生瘫痪的肇事者的挣扎过程。一天傍晚,儿子布莱恩的课程结束,她去接他回家,途中有人酒后驾车,从对面车道冲过安全岛,撞上他们的车。她自己只受了轻伤,布莱恩却被倾覆的车子压住,双腿碎裂。宽恕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愤怒和极度的悲痛无数次在内心狂暴地肆虐而过,当心中充满仇恨时,她也感到内心变得极为冷酷麻木。她知道回归爱与解脱的唯一途径就是宽恕,于是,她决定要宽恕肇事者。

她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允许愤怒仇恨的感觉在心中生起,并宽恕它们;逐渐地,她终于可以放宽心接纳肇事者。虽然没有听闻任何有关他的事,但是她知道他也在受苦,她也明白他并非有意造成他们的痛苦。通过忆起一切众生的良善,她终于能够以一颗宽恕的心,接纳这个人。

不宽恕只会僵化禁锢自己的心。假使对任何人心存仇恨,我们就会被过去的痛苦所牵绊,无法找到真正的祥和寂静。为了解脱,我们要坚守宽恕的心。

发现唐有外遇后的半年里,艾美的伤痛和愤恨强烈到让她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原谅他。但随着敞开心门宽恕自我,那一线曙光让艾美觉得,有朝一日她应该也可以原谅唐。

不知不觉中事情就发生了。艾美察觉他对席莉雅很慈爱,很仔细地聆听她说的话,使她一点一滴地软下心来;他们有个朋友生病了,她看到唐热心地载他去看医生,每天晚上帮他买晚餐;而对她,当然也是百般示好,早上她要去上班时,唐还会刻意称赞她的装扮,出差时也一定清楚告知目的地和联络方法。有天共进晚餐,唐聊到公司业余排球队的表演时,她发现自己竟然笑了;听他聊着,她也开始忆起自己以前有多么欣赏唐信手拈来的幽默功夫。当然,很多时候那背叛的感觉仍会汹涌而来,但是,有些东西已经转变了。

艾美不甚清楚转变到底始于何时,但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盯着玄关墙上的结婚照,心里在想唐其实并不是个坏人。他是犯了大错,使她感到痛苦异常,然而,他绝非邪恶或有恶意的人。

“并不是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对自己说:‘好吧,我原谅他。’”她说道,“只是这样一路走来,我已不再需要费力推开他了。”

艾美也许不甚明白个中道理,但是在我们的协谈中,我清楚地看到,她对自己愈好,就愈能对唐敞开心胸;看到了自己的良善,让她亦得以敞开心看到唐的良善。双方其实都在改变,但是我会将大部分功劳归功于艾美,因为她愿意接纳并宽恕隐藏已久的缺乏自我价值感。

愿意宽恕,愿意放下愤恨与苛责,并不表示我们原谅伤害行为或容许更进一步的伤害。以艾美的例子来说,宽恕并不表示她认同唐对婚姻不满的表达方式,或赦免他的欺骗行为;她坚持两人要做婚姻咨询,而她也继续自己的心理治疗。宽恕并不意味着她得任人欺骗,或有时得压抑愤怒的感受,也并非表示丈夫下次背叛婚姻时,她得放任他去。她可以看着唐的良善,同时表明立场。

看到他人的良善

在儿子纳拉扬还小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他睡着后坐在他床边,思考他到底是谁。看着儿子甜美的脸庞、轻柔呼吸的模样,我会刻意做一种练习,试图透过他的身体,看清楚他到底是谁,无论有什么念头或影像浮现心头,一经察觉就放开。有时我心中会因记起他问问题的模样、跟狗狗玩耍的模样,还有他说“爱你,妈咪”的模样而感到一阵温馨,然而我会再问自己:“你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引导我超越了关于他的所有概念,显现出他的本质对我而言其实就是觉性,就是活生生的有爱的生命。

我也会问自己:“我是谁?”并超越身为母亲的概念,超越我对身体表象的认同,超越那些想法和念头,再次揭露出自己的本质还是清净的觉性与爱,我们是相同的,而不是分开的两个个体,我们的本质毫无差异。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相同的经历: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庞,感受到一种清净单纯、油然而生的慈爱。在孩子熟睡的当下,我们不必禁止他们吃太多饼干,不必因为要共乘别人的车而催促他们,不必因为要跟别人讲电话而吆喝他们噤声。当他们睡着时,我们就得以深深地观照,看到他们灵魂的甜美天真。假使我们真的想努力不放弃任何人,这是一种很有用的练习,我们可以把他人想象成婴儿或孩子。

另一个帮助我们超越个性和角色,看到那真实本性的方法,就是想象这是最后一次见到他人,或者想象他们已经过世。通过放下对他人的惯性定义,我们就能看到灿烂的觉性,也就是他们真实本性的良善。然而,大部分人都习惯于以狭隘僵固的观感定义身边的人。我们可能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固执或很粗鲁,总是对?喜欢自吹自擂的同事有着刻板印象。

假使某些人曾经侵犯过我们,每次见到他们我们就会觉得腹背受敌、严阵以待;倘若上班前伴侣对我们说了些冷嘲热讽的话,我们也会觉得晚上回到家后,这个状态还会持续下去。我们忘了,每个人,包含自己在内,在每一瞬间都是崭新的。

艾略特①在剧作《鸡尾酒会》中写道:

我们对他人的所知

只是自己与他们相处片刻所得的片段记忆,

而他们自那时起,已经改变了

我们也得记住,

在每个片刻遇见的

都是陌生人。

我们尽管可以认出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却无法定义一个人。当我们停下来问道:“你到底是谁?”就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就如同我在纳拉扬身上发现的,我们将会看到良善、看到佛性,而我们也一定会以爱回应之。

注解:①艾略特(1888~1965),生于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著名的诗作是《荒原》(1922)。后来移居英国,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作家。

唤醒慈心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良善,会立即以内在自然觉醒的仁慈、爱与善心回应之,这样的本质就称为“慈心”或慈爱。虽然慈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也可以通过一整套精确的修持方法来养成,这些修持方法经过不间断的法教开示,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

我们爱他人的时候,心中自然希望他们快乐安康。这样的反应在所谓的“慈心”修持上阐述得很清楚。依照传统法教,禅修一开始,我们要先观想自己的良善,并献上简单的关怀之语:“愿我快乐,愿我祥和平静,愿我充满慈爱心。”这些是标准用语,但是任何能与心共鸣的祝福语都是慈心的一种表现。就像扩大悲心的圆周一样,慈心要先体现在自己身上,然后逐渐扩展到他人,包括我们所爱的人、对我们来说属于“中性”的人、那些无法使我们生起善意的人,最后则是遍及所有众生。

同类推荐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杨瑞智巴活佛。由西藏活佛亲自作序,第一本真正的佛商养成手册。东方人管理企业,要运用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人感悟佛法,要应用适宜现代人的佛门法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无往不利;一个有智慧的团队,将战无不胜。这是一个属于佛商们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往事百语(二)

    往事百语(二)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盗墓盗出个秦始皇

    穿越之盗墓盗出个秦始皇

    她只想稍微展示下自己的神盗墓技术,却没想穿越秦朝,还进了宫、面了圣,为啥这个男人长得跟墓穴里的人一模一样?妈妈咪呀,他还在笑!看得她脊梁骨直发毛,本想撒开脚丫子跑路,却被他层层拦下,说要娶她当王后?
  • 简单大学生活

    简单大学生活

    终于要考试了,想想就好激动我要好好把握机会啊…终于考上了,还有我讨厌的人。
  • 叛逆天机

    叛逆天机

    天地为棋局,万物为棋子。人世间的这一切都是命运在操纵,而命运,却是天机在操纵。若是不相信这注定的命运,那便只有,破了这天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剑之真爱无悔

    玄剑之真爱无悔

    他,本为妖族少主,却生活在正道的世界里,认杀母仇人为师,喜欢上仇人之女。为母报仇,却阴差阳错,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从此之后,留给他的,就是无尽的痛苦和悔恨。黑暗中,默默落泪,独自品味孤独的滋味,无尽的思念,永生永世的痛苦……爱过,恨过,笑过,哭过,无怨,无悔。纵然世人不解,我自逍遥世间,只要心中有爱,哪怕天人永隔,哪怕天涯海角,哪怕六道尽灭,轮回不复,亦不能阻止你我相爱,纵然没有未来,也永世不悔。痴情心,永不悔,万世等,只为你。
  • 绝世唐门之混沌剑神

    绝世唐门之混沌剑神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绝世唐门之混沌剑神。
  • 拾光与你有关

    拾光与你有关

    落笔成字,千里遇你。保持初心永不变,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被偷走的那五年

    被偷走的那五年

    前男友和闺蜜合伙偷走了我青春里最美好的五年;却让我收获了更美好的十年。梁笙是我青春尽头的意外,却也是我生命之中的无奈;他一次次靠近,我一次次推开;梁笙说,你要么把我放在心里,要么把我放在身体里,没有其他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战世纪

    极战世纪

    草因迫压而钢,花因水日而靓。兽因本能而存,人因理性而智。即将破灭世界里,能有多少人能为世界而战,为他人而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