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27

第27章 (1)

扩大悲心的圆周

儿子纳拉扬6岁生日时,我送他一个蚂蚁养殖箱作为生日礼物。

他花了好几个小时,惊奇着迷地看着这些小生物神奇地建造了地底隧道网络,他还给其中几只取了名字,持续追踪它们的奋斗过程。

几个星期之后的某一天,他指着蚂蚁的坟场,一脸迷惘地看着几只蚂蚁奋力地拖着死去的同伴,将尸体安置在那里。

隔天我去接他放学时,他很沮丧地告诉我,在游乐场玩耍时,看到别的孩子玩踩蚂蚁的游戏,看到他们这样伤害自己喜爱的朋友,他简直快吓坏了。

我试着安慰他,向他解释:就好像他跟蚂蚁的相处一样,只要真正花时间与任何生物相处,我们就会知道它们是真实的,也会不断改变,是活生生的生命、会饿、会彼此交流。就好像我们的生命一样,它们的生命也很脆弱,它们也想生存下去。

我告诉他,他的同伴并没有机会像他一样跟蚂蚁相处,否则他们就不会伤害蚂蚁了。

每当我们全心全意关注身边的人、前院的树、树梢上的松鼠,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就会与我们亲密起来。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①(J.Krishnamurti)写道:“所谓的关注(觉照)即是说,我们关心,也代表我们真正去爱。”关注是爱最基本的形式,透过关注、觉照,我们让自己被生命触动,我们的心也会自然变得更加宽广且专注。

某位颇有成就的禅修者曾说:“我实在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我,一定是因为我重视菩提心(觉醒之心)的关系,我不能说自己有在修持菩提心,不过我的确很重视它。”我们之所以重视菩提心,乃因为菩提心是全然了悟的自身本性,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我们最重视的莫过于被爱和去爱,当我们的心感到彼此联结,感到与周遭的世界联结在一起,觉得开放、宽厚、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最能感受菩提心的时刻。

甘地在描述他的心灵修持过程时说道:“我不让自己怨恨地球上的任何众生。通过长期虔诚持守戒律,我已停止怨恨任何人超过40年了。这样说似乎是大言不惭,然而,我确实是心怀谦卑地说出这些话。”综观我们的生命以及人类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仇恨、愤怒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怨恨,是生命中普遍且自然的现象。怨怒的产生,源于我们固执地认为自己与他人是分离的不同个体。如同甘地所发觉的,唯有刻意训练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消融这种习性,以彻底接纳的心来拥抱一切众生。

注解:①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生于印度婆罗门家庭,著名的哲学家,在西方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与“禅”的导师,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近代最伟大的灵性导师。

特蕾莎修女则矢志为加尔各达的穷人与濒死之人服务,练习把他人看作“用痛苦烦恼伪装自己的基督”,这使她得以超越心灵的差异,以无条件的悲心服务于她所接触的每一个人。不断地训练自己穿透表相,我们就能认出其实大家都有同样的本性。对特蕾莎修女而言,这代表每一个人都具有神性的光辉:而根据佛陀的教法,我们的真实本性是超越时间的璀璨觉性。以无条件的悲心接纳自己和他人,意味着认清了清净觉性不但是我们的本性,也是原始的人性弱点。

本书到此为止已经多方探索:如何把彻底接纳的觉察心和悲心带进自己内在的生命。也就是说,通过碰触自身的恐惧、嗔恨和伤悲,来唤醒自己的悲心,并关注他人的脆弱,让自己的心变得开阔而仁慈。对自己悲悯,自然也会引生对他人的悲心。“爱”就是这种彼此息息相关的基本感受;对他人的悲心,则是当我们了悟彼此共有的痛苦实相时所生起的爱的感觉。

以智慧慈悲的心过生活,即是菩萨道的精神。上一章我们已经提过,菩萨的祈愿就是:“祈愿一切境遇都能让悲心觉醒。”这祈愿能够引导我们,以接纳与关怀的态度去拥抱生命的任何遭遇。如此我们将痛苦转化为悲心之时,即了悟自身与世间万物的彼此联结,而这深奥的了悟又生起了菩萨祈愿的第二个关键层面:“祈愿我的生命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传统佛教经典对这句祈愿的描述是,菩萨誓愿不入涅槃——最究竟的解脱,直到所有众生都能解脱。尽管人们对这句话的解读各有不同,其含意却是再明确不过:出于悲心之故,菩萨贡献其生命岁月,修持解除痛苦的方法。这句祈愿中包含的无我精神,能够提高我们证得无尽悲心的能力。我们可以效法悲悯的菩萨,扩展宽广仁慈的怀抱,以关爱的态度拥抱一切众生的痛苦。在本章节,我们要来看看,如何通过关心他人的痛苦,持续不断地扩大悲心的圆周;犹如甘地所说的,我们可以训练自己把每一个人放在心中。

我们同在一起

某个新年,“唤醒悲心”闭关营的学员金梅,因为工作上犯了重大错误而感到羞愧异常。公司五千份小手册印刷完毕之后,她才发现有很多字打错了,为此和同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金梅为了护卫自己,把部分责任推给同事,责怪他花太多时间参加假日餐会,若他那时来帮忙接听一下电话,也许她就不会这么累了。她还愤怒地把堆叠整齐的小手册扫到办公桌下以示不平。但如今回想起这些场景,一想到自己当时的语气,还冷眼看着同事屈身捡起地板上的手册,她就局促不安,羞愧得无以复加。

第一次协谈时,我鼓励她放下那些场景,当恐惧和羞愧感在心中生起时,就让自己深入体验这些感受。她告诉我,她觉得胸口很痛,喉头像是被老虎钳钳住一样。我以之前闭关课程中介绍过的传统悲心禅修为基础,要金梅先从修持觉醒的悲心开始,“用关爱来拥抱、接纳这些痛苦,你可以利用学到的这几句话:‘我关心这种痛苦,祈愿我脱离痛苦。’”

看到金梅终于放松下来,我要她想想,有没有家人或朋友也曾因犯错和情绪性反应感到羞愧,她马上想到妈妈和弟弟困窘羞愧的几个情景,心里溢满了对他们的仁慈和心疼;接着,金梅轻声地说:“我关心你们的痛苦,祈愿你们脱离痛苦。”

我们继续悲心的练习,金梅开始想着那些已经认识但还不熟悉的人,将她关爱的圆周扩展到他们身上,例如闭关的学员、在健身房看到的人、她孩子朋友的父母等等。由于仍然在自我怀疑,金梅可以想象自己所经历的相同恐惧,也曾躲藏在某些人的冷漠、高傲、忙碌或防卫的表象后面。了解、接纳每个人的弱点,并献上自己的关爱祈愿之后,金梅觉得一股亲密的联结感油然而生。

随着心扉渐渐敞开,她忆起了那个惹恼她的同事。她想到自己猛烈抨击他之后,他那受伤的眼神;也忆起他一贯担忧的神情、身体的紧绷、自我责备的言词,意识到他也害怕自己是无价值、无能的。金梅感到一阵痛悔自责,接着又悲伤起来,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大概打击到他最脆弱的地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继续以完全专注的观照,为他献上自己的关爱,祈愿他也能脱离恐惧。

我引导金梅完成悲心修持的最后一个步骤——完全打开她的心扉,把关爱扩展到所有受苦、没有安全感、觉得疏离的众生身上。

金梅做完禅修后睁开眼,神情柔和,身体放松。她靠着椅背,双手悠闲地放在腿上,给了我一个既悲伤又甜美的笑容,说道:“当我记起其他人也会跟我一样有不安全感,我就不再觉得自己特别坏了,毕竟我只是一个凡人。”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我可以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同病相怜。”

这个刻意观想自己与他人痛苦的练习,是佛法悲心修持的基本形式,珍爱的人、不熟悉的人、难以忍受的人、素昧平生的人我们将所有人的痛苦都包括进来,将这圆周扩展到最大的范围。在其他的禅修中,我们可能不会正式观想这些,这个练习却强化了我们修持悲心的能力。就好像金梅发现的,当我们观想他人的痛苦时,即明白大家并不孤独,而是通过共同的弱点彼此联结在一起。

若不是真的愿意让他人的痛苦进入心房,心灵修持就毫无意义。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席哈枫神父曾在著作中提过,有次他放下教区的日常工作,到一个偏远的寺院闭关,他听说那里有一位僧侣智慧过人,于是决定去见他。不过,他事先就听说这位僧侣只以提问作为忠告。他急欲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法门,兴冲冲前去询问:“我是个来这里闭关的教区神父,您可否给我一个问题好让我冥修?”

“哦,这样啊,”智者回答,“我要给你的问题就是,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席哈枫神父听了不免有点失望,谢过后便告离去。他冥修这个问题好几个小时,觉得毫无进展,于是决定回去请教老师。“请多包涵,”他说,“也许我没说清楚,您的问题很有益,但我并不想在这次闭关时思考跟职务有关的事,而是想认真专注于自身的心灵修持。可否请您给一个有关我自己心灵修持的问题?”“我知道了,”这位智者回答道,“那么我的问题就是: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就像许多人一样,席哈枫神父也以为真正的心灵修持是专注于个人身上,智者却提醒他,心灵的觉醒与他人是纠结相连的,若席哈枫神父将心专注于他誓愿为之服务的人们的需求上,就能够认出他们的脆弱处,认出他们对爱的渴求,并领会到,他们的需求和他自己的需求并无不同。智者问的问题恰如其分地唤醒了席哈枫神父,真正的心灵修持有赖于真心关注他人。

走出自我

当我们困在自我之中,其他人就成为相对于“我”的“他人”,既不同于我也不真实。整个世界也变成自己生活的背景,他人全是配角,有的是对手,有的是同盟伙伴,大部分则是无关紧要的角色。因为执著于自己的贪欲和利害关系,我们无法专注于关心他人;而我们身边的人,包括家人和朋友,都将变得很不真实,成了平面的纸偶,而不是有需求、会害怕、有颗跳动心脏的人类。

他人跟我们之间的差异愈大,我们就愈觉得他们不真实。若是跟我们完全不同种族或宗教,或是另一个社会阶级的人,我们也很容易忽略或漠视他们,并将他们评断为上流或低阶,优或劣,重要或不重要。由于执著于显相——他们的外表,行为举止、说话方式等,我们遂将他人标签为特定类型:这是艾滋病患者、这是酒鬼;这是犯罪分子或掌权者,这是男女平等主义者或行善者,等等。有时我们也以个性来分配角色——这个人很无趣或很自恋,很无知或很上进,很有野心或很消沉等。这些标签无论鲜明还是微细,都会使我们对真实的人视而不见,同时也封闭了自己的心。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极为复杂、潜意识运作的分类系统。我看报纸或电视新闻时,常会对某一类人产生嗔恨或厌恶感:富有,白种人,通常是男性,有权有势的守旧派。因为执著于自己的是非观念,我将参议员、企业主管、总编辑等标签为“坏人”,认为他们是造成问题的因素之一,于是乎他们都成了烂片中的角色,而不是会呼吸的凡人。

作家欧瑟拉贺姬(Ursula Hegi)的小说《河中石》(Stones from the River),描述了一个发生在纳粹德国的故事,剧中呈现“他人”之痛苦的方式,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故事的主人翁楚狄是一位勇敢的女性,甘冒生命危险藏匿镇上的犹太人。楚狄是个具洞察力而又令人动容的角色,而且是个侏儒。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开始通过楚狄的视角看到“他人”的痛苦。她渴望邻居和镇民能够了解她,而不是以貌取人,只看到她笨拙短小的身体和过大的脸庞。楚狄对于自己所收容的犹太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因为她对于周遭不人道的无言轻视或口头污蔑有着切肤之痛。

这个故事犹如当头棒喝,于是我开始思考,由于不自觉地将别人标签为“他人”,我每天不知漠视了多少人,冷淡了多少人。假使我是楚狄镇上的居民,在街上和她擦肩而过,极有可能也会尴尬地扭过头去,不愿正眼看一下像她这样的“怪人”。忽略他人的真实感和痛苦,常导致可怕的后果。曾有许多年,世界上大部分人袖手旁观纳粹德国的犹太人身陷困境,而今日,我们同样会漠视为数众多、濒临死亡的艾滋病患者,以及中东、阿富汗或其他地区遭受战火与贫穷摧残的人们。

1991年夏天,我搭飞机去美国西岸,跟邻座女士聊天时,她说她的儿子是空军,刚从伊拉克“沙漠风暴”之役安全归来,然后她倾身向前,面带微笑地悄声说道:“知道吗,那一战真是锐不可当,我们只有几个士兵战死。”我的心直往下沉,我们只有几个士兵战死?那么伊拉克的士兵、伊拉克的妇女、伊拉克的孩子呢?还有因为辐射污染而濒临死亡的几百万人呢?还有因为战争封锁货物出入港,而遭受饥饿与疾病之苦的人们呢?我们只有几个士兵战死!

一旦把他人看作不真实的角色,我们就会无视他人的痛苦,不知道他们也是活生生有感觉的人,我们不仅漠视他们,还毫无良知地将痛苦施加在他们身上。父亲与同性恋儿子断绝关系,离婚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筹码,所有战争和暴力所带来的巨大痛苦,都是源于我们一开始就不将他人当成真实的人。

我们对于贪念或嗔恨、喜好或漠视的第一反应,其实都是求生存的生理表现之一。我们习惯通过他人的长相、气味或说话的方式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自己的族群。虽然这种习惯很难改变,但我们还是有能力放下它。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族群,这即是彻底接纳,亦是菩萨道的核心。我们可以学习看到彼此共同的脆弱处,并了解我们与一切众生之间的亲密联结。

看看显相的背后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乌斯特市低收入户租屋权益抗争分子,通过组织租户联盟,我们对房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维持合理的租金和良好的居住条件。某个租户联盟有几个住户属于同一家族,他们的房东是乌斯特市最恶名昭彰、冷酷无情的一位。联盟的领导人丹妮斯女士非常坚强且能言善道,她很努力地召集大家,打算付诸行动抗议房租调涨——那次调涨的幅度太高了,没人负担得起。

在组织这个联盟的几个月中,我成了丹妮斯一家人的朋友,常去她家吃晚饭,跟她的孩子一起玩,心里很同情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公寓毁损多次,老鼠蟑螂更是横行无阻,丹妮斯的大儿子在坐牢,另一个孩子在嗑药,现任丈夫是个无业游民,一家子负债累累,她得面对养育几个年幼孩子和没有暖气的困境。我很欣赏她的勇气,全家人都依靠她,时局如此艰难,她还愿意挺身而出协助组织联盟。

同类推荐
  • 悟道

    悟道

    本书是采撷星云大师的禅心禅话,锤炼成一本智慧的结集,希望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开垦一块天地,洒上几颗莲花的种子,等待净莲绽放的日子,身心皆安,烦恼不再丛生……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歌(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歌(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点亮心灯的善缘

    点亮心灯的善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冷漠,本书作者星云大师以朴实无华的笔法,讲述了人生在世和善与幸福的关系,以此温暖这个社会。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书以睿智语录形式解读佛学,分思想体系、法门修持、佛光宗风、实践净土等几个专题。
热门推荐
  • 我的暴龙纪男友

    我的暴龙纪男友

    IQ154的天才美少女,白金贵族学校公认最美丽的校花,偷偷跷家,去了平民学校育英中学。是美丽的邂逅还是命运的玩笑?她遇到了暴躁的嗜睡少年申俊浩。天和地,云和泥,明明是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人,然而,爱情,不是计算题,怎么可以追究理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紫金龙帝

    网游之紫金龙帝

    九重本是个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小混混,赶上划时代仿真游戏《纪元》公测,为了买游戏头盔四处找钱,意外撞见黑帮火拼,结果阴差阳错下不仅搞到了游戏头盔,还做了九龙会的大龙头!正是风云际会,九重枭雄本色开始展露,自此泥鳅化龙,一飞冲天,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敌人统统撂倒,美人统统推倒!
  • 天命情缘

    天命情缘

    婚礼当天,他们遭遇袭击,她最爱的人在她眼前被推下高楼,她义无反顾地追随而去,谁知醒来却成为了淮夏的祁宁公主,府中竟还有三位未婚夫!这是什么状况?大婚当天,四人竟然齐齐缺席,礼堂中只留一鸡一鸭一鹅一猪,成了天下笑话。因为誓言,她不能再自杀,于是她开始了一段找死之旅,想尽办法借刀杀人,想要结束自己的性命,去寻找她的阿觉。可是,这年头找死都是个技术活儿,她堂堂一个特种兵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竟然还一路桃花。可是,她的心中已经容不下他人了。直到最后,追寻到阿觉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痕迹,她终于有了生存下去的勇气。不管机会多么渺茫,不管她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她一定要再见到阿觉,即使,那只是一个鬼魂而已!
  • 从我的世界开始的游戏冒险之旅

    从我的世界开始的游戏冒险之旅

    如此莽撞的我,进入了沙盒世界,开始了莽撞的旅行,然后被教训,开始了谨慎而又莽撞的冒险。
  • 万星汇聚

    万星汇聚

    一个规则崩塌的世界……数位坚守者,一位存在千年的仙人……神道的本源……曾经宇宙的顶点…………在2206年各大政府推行了一款名为《遗灭》的游戏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13个人用另外一种方式也进入这款游戏,进入了这个规则崩塌的世界在数天后升至满级成为了这个游戏的管理员
  • 超品服务生

    超品服务生

    叶狂被辞退,又被兄弟和女朋友背叛。借酒浇愁的他得到一只黑色古朴的方鼎,鼎里有块田,田里的植物治病又养颜。从此,叶狂啸傲花都,污风萝莉,柔弱护士,熟女御姐,半老徐娘,纷至沓来,令他疲于应付。对此,他只想说一句,我很纯情,我只喜欢这几种。
  • 平行世界之花路盛开

    平行世界之花路盛开

    万物生灵,离不开一个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如何;曾经的不如意,你还会按照之前的生活重走一遍吗?又或者你改变了方向,却发现如梦一场,到时你又该如何抉择?
  • 守望者之魂

    守望者之魂

    身为守望者的一员就要肩负起守护大陆平衡的责任!
  • 洪荒成神

    洪荒成神

    王寻本是一位异世大陆的少爷,因为意外穿越到了洪荒。异世与洪荒神话的武力与文化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主角又如何在洪荒屹立,成就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