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26

第26章 (2)

对自己慈悲,并不表示我们可以逃避责任,而是说,如此我们便得以从自我憎恨中解脱,因为,自我憎恨使我们无法以清明平和的心对待生命。神父并不是要玛利安忽视痛苦,或否认她辜负了自己的女儿,而是要她向能够治愈一切的爱敞开心胸。

如今,玛利安不再将自己锁在苦恼的念头中,她已经能够抱持无尽悲心。当自责或自我憎恨的感觉又生起时,她就在心里说:“请拥抱这种痛苦。”当她感觉到上帝怀抱了自己的痛苦,她就能够坚强面对,而不会肝肠寸断或想要一死了之。随着心逐渐平静清明,她便有能力去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帮助克丽斯缇。

两个星期之后,她们又在疗程中见面了,克丽斯缇看起来既防卫又冷漠,玛利安悄悄坐到她身旁的沙发上,克丽斯缇没有闪避,玛利安就慢慢向她靠近一些。

玛利安告诉她,她知道自己完全辜负了她。“我本该保护你、安慰你的我却让你失望了,我纠结在自己的痛苦中,看不到你的痛苦。”她停顿片刻,诚挚地看着女儿的双眼,“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我有多抱歉,我也知道我无法消解你的痛苦,克丽斯缇,但是我想要陪着你找回自我,我再也不会消失不见。”

轻轻握着克丽斯缇的手,玛利安告诉她在神父那儿发生的事,她在女儿的掌心画着圈圈,轻声重复神父的话:“这是个无法避开的所在,由它去吧。”然后用自己的手盖住女儿的手,继续说:“但是在这宽容悲悯的境地,上帝的国度,你可于当下得到新生。”

当她们终于相拥时,两人都泪流满面。玛利安抱着啜泣的女儿,满心慈悲——对女儿也对她自己。克丽斯缇让妈妈抱着,让自己沉浸在这出乎她意料的、母爱所给予的力量与踏实感中。她们俩注定都得经历这未愈伤口的痛楚,但如今她们总算可以一同疗伤了。在上帝悲悯情怀的拥抱中,玛利安终于生起能够接纳她们母女的悲心。

玛利安的故事引起了彻底接纳课程学员的共鸣,许多人说出了自己“无法祈祷”的经历,以及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时刻。在团体讨论中,我们讨论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在这样的时刻该如何向某个慈悲的对象求助,进而由此学习到如何拥抱自己。我们也探讨了能够彻底接纳的慈悲之心,是如何起源于对自己的无条件关爱。

我们在觉得疏离孤独时,总渴望像个孩子一样,让慈爱的母亲和仁慈宽容的父亲以悲心拥抱在怀里。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可以伸出双臂,把破碎的自己交付给具足治愈力的怀抱,恰如里尔克所言:

我渴望被拥抱

在你心的伟大怀抱中——

喔,现在就用双臂拥抱我吧!

在这怀抱中,我交付破碎的,我的生命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关爱的怀抱,或被一个比渺小怯弱的自己更伟大的对象所关爱时,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心中找到空间来容纳生命的碎片以及他人的生命。似乎“太多了”的痛苦,能带领我们到达悲心的甜美境界。

具觉察力的祈愿:但愿痛苦唤醒悲心

我们也许会认为玛利安如此虔诚地祈祷,是基督教之类的宗教独具的方式,然而,无论信奉什么,身为人类的我们在绝望的时刻,大都倾向于向外求助。

我们会向外寻求缓解偏头痛的药物、恳请公司聘用自己、祈愿拥有智慧以便引导孩子渡过难关等。我们可能会低声说:“喔,求求您,拜托。”觉得自己是在跟“上天”求助。当我们觉得遇到障碍且害怕时,就会向更伟大、更具力量的对象渴求慰藉和宁静。

西方宗教并不总是强调祈愿与虔诚心,但它们在现今佛教中依然盛行。诚挚的祈愿表现在慈悲心的修持中——希望我会快乐,希望我脱离痛苦——这些都是不同种类的祈愿,是我们唤醒悲心的一种方式。

受苦时我们就会转而祷告,而无论造成痛苦的外在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缘由都是相同的:我们感到孤独,便向外求助以解除孤独之苦。

凯尔特诗人与学者约翰欧达诺琥(John O’Donohue)在他的书《永恒的回音》中写道:“祈愿是渴望之声,它向外也向内求助,揭露了我们远古的亲密归属。”对于我所说的“有觉察力的祈愿”,这真是个美丽的描述。我们不仅向外寻求我们的亲密归属,也向内仔细倾听那发出祈愿的苦痛。当我们愿意感受孤独之苦时,渴求之心就会带领我们到达慈悲之境。

多年前发生了一件令我心碎的事,使我体验到了具有觉察力的祈愿所带来的转变。那时我爱上了一个人,他住在美国的另一端,与我相隔两千里。由于彼此对家庭及住处选择的观点大相径庭,我们实在无法共创未来,于是这段关系就此结束。失去他让我痛彻心扉,有好几个星期我被强烈的思念所吞没,不断哭泣,悲痛欲绝。我不再听广播,因为收音机传来的古典摇滚歌曲常常让我触景生情。我不看爱情文艺片,也甚少跟朋友谈起他的事,因为连提到他的名字都会让我旧伤复发。

哀怨悲恸的心情不断持续下去,我为此羞愧万分。我怎么可以任由自己沉浸在凄凉颓废的感受中?除此之外,我也觉得自己一定是哪里有问题,不然怎么会这么病态?那个男人已经开始跟别人约会了,我为什么不呢?我试图让自己从往事中醒来,试图清醒地放开这种痛苦,然而我的心却一直被渴望和失落的感觉所占据,感到异常难忍的孤独,以前我从不曾如此寂寞。

我的禅修室内有一幅西藏唐卡,上面是一位悲心菩萨,藏传佛教称之为度母,也即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化身。某天早晨,我在唐卡前失声痛哭,向观世音菩萨祈请。就像玛利安一样,我对自己一点也不慈悲,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想要躲进观世音菩萨慈悲的怀抱中。

修持佛法这么多年,我从来不曾用玛利安那样的方式向它祈请过。但在现在绝望的时刻,一切迥然不同。观世音菩萨不再只是悲心的象征,它仿若充满了爱的所在,我渴望它能解脱我的痛苦。

借助于这种求助方式,我的确找到了一些慰藉。但数天后的一个早上,我又遇到问题了。我这是在干嘛?夜以继日的固定仪式:痛苦、祈请、哭泣、痛恨自己的痛苦,伤口并没有真正痊愈。倏然间,观世音菩萨似乎成了我脑中唤请来安慰自己的一个念头罢了。然而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这些痛苦看起来似乎永无止尽,而且毫无价值。

但我还是记得,痛苦是唤醒悲心的真正途径。我忆起了过去当我真正活在痛苦的当下,有些事情确实改变了。我突然明白,无论自觉有多糟糕,无论这种情形会持续多久,我都必须停止抗拒悲伤和寂寞。

我忆起了菩萨的誓愿:“祈愿一切境遇都能让悲心觉醒。”于是在内心重复念诵这句话。持续的念诵让我开始感到,内在的声音愈来愈不那么绝望,且愈来愈真诚。

十四世纪的波斯诗人哈菲兹写道:

别这么快

就交出你的寂寞。

让它刺得更深一点儿吧,

让它将你发酵酝酿腌渍入味,

成为人中之人

甚或是神圣原料之罐。

今晚我的心缺了一角,

那缺憾使我的双眸轻柔宽厚,

使我的声音变得慈爱十足,

我已经十分明了

自己对上天的索求。

那一天,我在禅修室内,让寂寞更深入地刺进心中,我几乎快承受不了那椎心刺骨的痛。我好渴望,但不是渴望某个人,而是渴望爱。

我渴求投入某个伟大的祈请对象的怀抱。“我的心缺了一角”,对我而言,就像一个撕裂开来、痛彻心扉的破洞。我愈深入这仿佛在啃噬我的空洞,就愈能完全地敞开心扉接纳爱。如同诗人哈菲兹对上天的索求,我很明了自己对亲密交流的渴望。

随着渴望的愈来愈强烈,悲悯甜美的境界生起了,我清晰地感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广境包围着我,呵护着我的伤痛、我脆弱的生命。我融入这既温暖又闪亮的广阔悲心之中,周围只剩下染着淡淡悲伤的慈爱。

一开始我们也许是透过向外的方式来祈祷,以此寻求温暖与安全感,然而,只有向内触及孤独与恐惧的原始感受,我们的祈祷才逐渐地扎实生根。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深入植根于土壤,才能根深叶茂,向着光源全然生长。痛苦虽深,但我们愈全面性地接触它,就愈能够放松自己,进入无边无际的慈悲之境。

许许多多客户和学生都发现,具有觉察力的祈愿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一天之内数次感到不满和痛苦时,他们会停歇一下,向内倾听、感受痛苦,然后对着爱与悲心伸出双臂。

对于虔诚的人,这样的方式应该是再自然不过了,不过有些自认为“不爱祈祷”的人,也会很惊异地发现,这具有觉察力的祈愿竟然使得他们的生命大为改观,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家园,也就是心中的慈爱,从此不再把自己困在批判和恐惧的痛苦中。

因为日常生活琐事而焦虑时,我们也可以转而进行具有觉察力的祈愿。也许我们才接到因机械故障取消航班的消息,因为没受邀请参加聚会而觉得受伤,抑或保姆刚刚来电请假,使你不知如何是好;倘若这时能忆起“这些状态可以唤醒悲心”的祈愿,我们的经历就会有所转变。透过觉知自己的不满并祈请悲心,我们的心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宽广、更松缓。

如同任何一种禅修,稳扎稳打的练习使得具有觉察力的祈祷变得更震撼、更具力量。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忆起,自己是多么渴望变得温柔慈爱,然后让自己全然安住于渴望之中,悲心自然就会觉醒。犹如诗人哈菲兹所说:

向那位朋友请求爱,

再求他一次。

因为我已经知道

每一颗心都会得到

它所祈求的最爱。

每每觉得心灰意冷、受到伤害或无法宽恕时,我们若能深吸一口气,轻轻碰触自己最原始的痛,持续观照它,即可将痛苦化作悲心。

犹如诗人鲁米所说:让这光芒进入。呼气的时候,感受自己渴求关爱,并放松自我,进入那广阔的光芒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交付于梦寐以求的光耀璀璨的大爱之中。吸气,呼气,拥抱自己的痛苦,让痛苦被无远弗届的悲心所接纳。

既是拥抱者也是受拥者

当我们的心将痛苦转化为悲悯时,我们就会体验到自己既是伤痛的拥抱者,又是脆弱的受拥者。通过具有觉察力的祈愿,丹尼尔发现他可用具有治愈力的觉性拥抱自己的伤痛;当玛利安将绝望释入上帝无远弗届的悲悯之中,她发现这悲悯之心不仅容纳了自己的痛苦,也容纳了女儿的痛苦。

在明了自身的痛苦即是到达悲心的真正途径之后,我们就会从痛苦的状态中觉醒,从而仁慈地接纳自己的愤怒,这一刹那,我们不再认同自己的本性就是嗔恨,也不再觉得嗔恨是缺陷或沉重负担。我们开始看清嗔恨的本质——其实每一个人的嗔恨、恐惧及悲痛都是与生俱来的。

要知道,个人的痛苦是一种普遍性的痛苦,它能使我们敞开自己、全面地彻底接纳。我们的沮丧、恐惧和嗔恨并非一种麻烦,而是“托付给我们”的,能帮助我们觉醒。倘若我们以接纳一切的仁慈态度拥抱自己的痛苦,而不是以悲苦的心抗拒之,那么,我们的心就会成为无垠的悲心之海,我们便可如世界之母一般,以仁慈的态度拥抱不断生起又消逝的痛苦波涛。

禅修练习拥抱苦痛

悲心源自于以爱心拥抱生命的能力。察觉自己在受苦时,倘若能够给予自己关爱(可以通过观照、言语或抚触的方式),悲心自然而然就会觉醒。这个禅修对于解除心灵的痛苦特别有用。

选择让自己舒服的姿势,自然地呼吸并放轻松,一段时间之后,转而观照你可能正在遭受的伤痛或悲伤、羞辱或恐惧。你可以利用呼吸来深入观照这种痛苦——吸气时,直接触及伤痛处的感受;呼气时,体验接纳了此种伤痛感的觉性,允许痛苦在你的身体和心中不断增强、随性游走。

现在,请对着你内心最脆弱之处说说关怀的话语。你可以悄悄地说:“我希望脱离痛苦。”或如一行禅师建议的,对自己说:“亲爱的,我关心这种痛苦。”你也可以表达特定的祈愿:“愿我脱离痛苦。”或者:“愿我感到安全且宁静。”持续祈愿之际,你也可以把手搁在脸颊或心口上,让抚触所蕴含的慈爱来引发悲心。

在关心自己的痛苦时,要注意心中的感受,你是否觉得诚恳、宽广或仁慈?还是觉得呆板、封闭或麻木?如果有冷漠疏离之感,不必担忧,请再度确认你的发心是真诚且仁慈的,并继续保持关爱的态度。假使你真的想要变得慈悲,久而久之你的心自然就会变得柔软且开阔。

这样关怀自己的同时,注意情绪性痛苦的知觉与感受如何变化,是变得更强烈?还是开始消退?抑或变成了另一种不同的情绪?以慈爱拥抱自己,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但无论你感受到什么,都要以关怀和慈爱的心态去拥抱这种感受,犹如拥抱自己挚爱的孩子一样。

请尽情尝试任何一种方式,以便将关怀真正地传达给内心。你可以轻声说出关怀的话语,或用手拥抱一下自己,或想象把自己像孩子一样抱着。花点时间听听内在的声音,感受一下什么样的话语或态度最能让你感到安慰,只需以温柔关怀的态度承认自己受伤就够了。练习久了就会发现,每当感到恐惧或受伤害,你真的能够以自然而温柔的悲心给予回应了。

禅修练习祈愿挚爱者到来

当我们感到孤独、寂寞、害怕的时候,总是盼望依偎在佛陀、爱或其他智慧化身的怀抱中。当你渴望被如此拥抱时,请先向被你视为挚爱的慈悲化身伸出双臂求助,让自己重新联结自身的觉醒之心。

选择舒适的坐姿,静静地坐好,深呼吸几次。柔和且开放地观照你的身心所感受到的恐惧或伤痛,表达出你想要被拥抱的渴望。

心中想着某个人,抑或一个被你视为悲心化身的精神象征或本尊,譬如奶奶或知己的脸庞,或者佛陀、观世音菩萨、耶稣的影像,你也可以想着仁慈的上帝。心中默默祈请,请所想的对象出现在你身边,想象对方正抱持无私的爱,慈爱悲悯地看着你;这时,就注视着对方体谅你、全然接纳你的双眼,并观照自己的心,觉察自己的渴求。

接着,请想象对方散发出璀璨闪亮且无远弗届的光芒,观想并感觉自己被这温暖的明光所包围,让你的伤痛和恐惧、痛苦和忧伤被对方的悲悯所消融。你要允许自己全身心地融入,与这慈爱的觉性融合。如果你再度感到怀疑或恐惧,就温柔地感受这种痛苦,并再次向慈悲的对象求助。

不断地练习祈请悲心的化身,你会发现,这即是寻回自我觉醒之心的道路;随着每一次伤痛的消融与挚爱合而为一,你对真实本性的信心也就不断加深,你将拥有接纳一切痛苦的慈悲之心。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我们被欲望左右,我们被执着伪装。于是,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谁是自己。我们一生的被描述决定于墓碑与悼词,而写悼词与墓碑的,却不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动态的角色,而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永远都只是他者的代名词。本书为本性禅师关于生命与死亡、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追求自在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是现代净宗大德,七年来,亦恒以《金刚经》为功课,持诵不辍,得大受用,并现身说法,愿意对同修“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这里,特别摘录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中的部分精髓内容,供同修持诵《金刚经》参考。诵《金刚经》,既得智慧,又修功德,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日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好处多多!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诸如基本信仰和功修制度、教坊和掌教制度、寺院经堂教育、传统节日、婚丧礼仪和生活定制、苏非门宦、清真寺建制、近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维新运动,以及现阶段的新面貌等等,都有所涉及,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归纳和认识回族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尤其是对回族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作了比较充分的探讨和论述。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神兽不好当

    神兽不好当

    谁来给她解释下,这个自称是她主人的二货是谁啊!唉唉,有话好好说嘛……会点法术很了不起吗?这里是法?制?社?会?我是中国合法好居民,我爱国敬业守法友善就算你告诉我你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某富可敌国的集团CEO我也不会……对不起你钞票的!中二是病得治!就算我真是你那个什么世界的,额……战宠。但在这里,你没有权利来干涉我的生活,你应…惊!!你想干什么!把项圈放下!!!我哥是不会放…惊x2!!尼酱你在干什么!怎么可以就这么把我送人了!!!我是你妹妹啊!——————————————月华夕:我的战兽!释放力量尽情战斗吧!——左绍“妹妹你放心的去吧,他不会亏待我…啊不是,他会护你周全的!”左瞳:“#%&*#…”
  • 校园之似水笑流年

    校园之似水笑流年

    “你是谁啊?我不认识你,走开。”“听好了,我,姓名:爱你职业:喜欢着你工作:宠这你,哄着你,想着你年龄:1314身高:520认识了吗”
  • 战天剑圣

    战天剑圣

    现世灵气稀薄,大能者别出心载开辟虚拟世界以助修炼者凝练神魂,一次有预谋的围攻致使最强剑客陨落而重生异世界。一代绝强剑客横空出世,踏足神宵!以身化剑,以念衍势,以神成界!极剑掌天下,逆元炼乾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王殿下,我要抱抱

    妖王殿下,我要抱抱

    时隔多年,她坐在门槛上,叨念着:“我……高中还没毕业就嫁了人……大学还没上就生了娃……刚读上大二就有了第二个……”男人从屋里走出来,猛将她打横抱起:“娘子啊,你整日在这念什么呢?赶紧给我生个女儿吧。”她苦笑望天:“你……至少让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再说啊……”
  • 平淡如你

    平淡如你

    一个原本普通的农村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与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在一起了,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那平淡如水回忆。
  • 雪球专刊第082期:熊市赚钱大法

    雪球专刊第082期:熊市赚钱大法

    这一论牛市有没有结束,谁也无法预测。假如熊市来临,散户该如何应对?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何进行资产搭配,降低熊市的投资风险?熊市除了“吃药喝酒”,还有哪些投资机会?请看本期雪球专刊《熊市赚钱大法》!
  • 前尘散世

    前尘散世

    这是一个实力为尊的世界,天地之间飘荡的灵气,气运笼罩所衍生出来的系别。都是实力的表现,在这里实力是一切,宗门割据一方,家族势力遍布。所以背景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吧,且看他,他和他踏破虚空,破解百年‘’阴谋‘’起死回生拯救最后的位面。
  • 伯言传之跃龙在渊

    伯言传之跃龙在渊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陆逊在家族被屠戮近半的危难时刻,成为陆氏掌门,撑起陆家门面,保江东百姓免遭涂炭,助孙氏在江东一步步壮大,促成三国鼎立之势。又临危受命,先后大败蜀、魏两国,成为东吴出将入相第一人。
  • 时光不复,爱你如初

    时光不复,爱你如初

    故事简介他是炙手可热的耀眼明星。她是热爱自由的职业潜水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场意外,打破安宁。五年后,故人归,两人是冰释前嫌还是纠缠不清,不死不休?“陪我玩儿了这么久的游戏,就让我来送你们一个结局吧。”少年顽劣的笑容,慵懒又漫不经心。“苏忆,等我来娶你啊。”少年扬起嘴角,比阳光还明媚。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八年的漫长岁月,终成正果。时光不复,爱你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