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09

第9章 一安史叛乱之前的儒教哲学(5)

儒者于志宁援引春秋时代内史过关于陨石的言论回答说:“自古灾变,杳不可测。但恐物之自尔,未必关于人事。”(《旧唐书·五行志》)虽然如此,于志宁还是劝李治“发书诫惧,责躬自省”,以转祸为福。这些事实说明,唐朝君臣已经知道许多所谓灾异其实并不是对于人事的反应,但是他们仍然要反躬自省,儒教的信条已经成了他们自觉的行为准则。有一次有人上言灾异,有关部门认为是妄言,要对上言者治罪。李治下诏道: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主,其事苟实,言之者何罪?其事必虚, 闻之者足以自戒。(《赦妄言灾异诏》)在这件事上,是可以言者无罪的。唐代君臣仍然认为,宰相的职责是燮理阴阳。因此,出现灾异时,宰相往往也反躬自责,甚至要求辞职。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宰相张行成要求辞职。李治下诏说:“密云不雨,遂淹旬月,此朕之寡德,非宰臣咎”(《旧唐书·张行成传》)。宰相应对阴阳不和负责的观念仍然保留着,但已不再有因灾异策免三公的行动。武则天时期,祥瑞崇拜又掀起了新的高潮。3唐朝中期的天命祥瑞崇拜及灾祥之争武则天企图取代李氏王朝,没有其他的凭借,和隋文帝杨坚一样,只能把自己称帝的合理性更多地寄托于天命祥瑞。以武则天为开端,是祥瑞在唐代的兴盛时期。《旧唐书·五行志》所载的祥瑞事件,大都集中于武则天到唐肃宗时期。唐高宗死,唐中宗继位,不到两个月,即被武则天废掉,另立唐睿宗。唐睿宗名为皇帝,实则不许干预政事,由武则天作为太后临朝称制。此时,“四方争言符瑞。嵩阳令樊文献瑞石,太后命于朝堂示百官。(冯)元常奏状涉谄诈,不可诬罔天下。太后不悦,出为陇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二百三)。武则天大量杀戮唐皇室子女,唐太宗李世民之孙李千里只因数献祥瑞得以免祸:“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唯千里褊躁无才,又数进献符瑞事,故则天朝竟免祸。”(《旧唐书·太宗诸子传》)武则天垂拱之初,询问诸臣:“调元气当以何道?”陈子昂借此陈说天人之际,劝武则天修明堂、致太平。陈子昂道:臣闻之师曰:元气,天地之始,万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天地莫大于阴阳,万物莫灵于人,王政莫先于安人。故人安则阴阳和,阴阳和则天地平,天地平则元气正。先王以人之通于天也,于是养成群生,顺天德,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地符升,风雨时,草木茂遂。(《新唐书·陈子昂传》)安民的基本措施,在陈子昂看来,就是修建明堂。陈子昂认为,高宗封禅泰山,但是“未建明堂,享上帝”,使一个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有所缺失,但这也是留给武则天的机会。陈子昂还说,要使人伦和睦,元气协调,除了修建明堂,别无其他途径:臣闻和元气,睦人伦,舍此则无以为也。昔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尧衢室,夏世室,皆所以调元气,治阴阳也。臣闻明堂有天地之制,阴阳之统,二十四气、八风、十二月、四时、五行、二十八宿,莫不率备。王者政失则灾,政顺则祥。

所以他建议武则天依照《周礼》、《月令》修建明堂。并且预言,只要修了明堂,“不数期且见太平”。在上言中,陈子昂还表白说,这是他根据“先师之说”,加上他自己“观祸乱之动,天人之际”所得出的结论。(以上均见《新唐书·陈子昂传》)《新唐书》的作者认为,陈子昂向武则天陈说王者之术,是孔子批评的那种“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无异于聋瞽。陈子昂或武则天是否聋瞽还可讨论,但《新唐书》作者的评论表明,陈子昂的这套学说,乃是王者之术,是儒教的基本教义。武则天采纳了陈子昂的建议,命令僧人薛怀义主持,在洛阳修建明堂。垂拱四年,明堂修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又在明堂北面修建“天堂”,存放巨大的神像,神像的一个小指中就可以容纳几十人。明堂称“万象神宫”,又称“通天宫”。后来由于薛怀义泄私愤烧了明堂,又依旧制重造。每年正月一日,武则天都要亲自在明堂合祭上帝、祖宗和百神,祈求太平。为了正式做皇帝,而不仅是做太后临朝称制,武则天之侄武承嗣命人在一块白石上凿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并让雍州人唐同泰献上,宣称是得自洛河水中。武则天大悦,将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后来又更名为“天授圣图”。也就是说,这块刻有文字的石头,就是《河图》一类的神物。并因此封洛河神为“显圣”,立庙祭祀。同时宣布要到南郊告谢昊天上帝,亲自拜受宝图,命令朝臣、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皇亲,都要在祭天前十日到洛阳集合。当祭天时,“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资治通鉴》卷二百四)。第二年,武则天就废除唐朝国号,改号大周,自己正式做了皇帝。武则天做皇帝以后,祥瑞更是不断献来。其中较为重要的事件,有宗楚客纵容赵延禧陈说八条符命。从唐同泰“永昌帝业”的《洛水图》,到“庆云五色”、“内出瑞蒜”这样的祥瑞(见《新唐书·宗楚客传》)。但是唐朝毕竟不是汉朝,对于所献上的祥瑞,常常发生激烈的争论。长寿元年,有人献上一块白石,有赤色花纹。执政大臣询问作为祥瑞的理由,献石者说,因为这块石头有一颗红心。宰相李昭德愤怒地说,难道别的石头都要造反吗?引得哄堂大笑。襄州人胡庆用红漆在龟腹上写下“天子万万年”,献给朝廷。李昭德用刀刮去字迹,要求将胡庆治罪,被武则天以该人无恶意为由释放。延载元年九月,梨花绽开,武则天向宰相们出示,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但杜景俭说,草木黄落的季节,这花却偏偏开放,这是阴阳不时,我们应该引咎。武则天因此称赞杜是真正的宰相。长安元年三月下了雪,宰相苏味道认为是祥瑞,率百官向武则天朝贺。御史王求礼制止不住,就在朝贺时自己不贺,反而向武则天进言说,现在是阳和布气,草木发荣的季节,降雪只能是场灾害,进贺的都是谄谀之臣。武则天接受了王的意见,并因此而罢朝。当时有人献上一头三足牛,宰相又要朝贺,王求礼扬言说,凡是反常的事物都是妖孽,这是三公人选不当,政教不行之象。武则天听到以后,为之黯然神伤。武则天借助天命做了皇帝,也由于天命和儒教的宗庙制度使她把皇位又还给了李姓。武则天曾想把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宰相狄仁杰得便向武则天进言道: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世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资治通鉴》卷二百六)《新唐书·狄仁杰传》关于此事的记载说,武则天梦见在玩双陆时输了,问狄仁杰等。狄仁杰和王方庆共同回答道: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下面就是关于姑侄与母子孰亲的议论。

武则天为了做皇帝,也曾借助过佛教,甚至被人说成是弥勒佛转世,但是天命毕竟才是她称帝的基本依据。她不可能否认天命,也没有能力改变儒教的宗庙制度,权衡了各种利弊,武则天终于下决心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即位之初的神龙元年七月,洛河大水,造成了很大灾害。朝廷下诏求直谏,右卫骑曹宋务光上书道:臣尝读书,观天人相与之际,考休咎冥符之兆,有感必通,其间甚密。是以政失于此,变生于彼,亦犹影之像形,响之赴声,动而辄随,各以类应。(《旧唐书·五行志》)宋务光认为,水灾的原因,第一是怠慢了宗庙祭祀。“夫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严配祖宗,是故鬼神歆飨,多获福助。”但是中宗继位之后,却“郊庙迟留”,使“山川寂寞”,“暴水之灾,殆因此发”。第二他认为可能是有内宫干政。因为水是阴类,大水表明阴盛。他希望中宗能“深思天变,杜绝其萌”。第三可能是宰相不称职。“夫灾变应天,实系人事”,“至今巷议街言,共呼坊门为宰相,谓能节宣风雨,燮理阴阳”。现在发了大水,说明宰相形同虚设:“夫如是,则赫赫师尹,便为虚设。”接着右仆射唐休璟上表,说自己居宰相之位,却使大水成灾,“不能调理其气”。而“昔汉家故事,丞相以天灾免职”,所以他要求辞职,“冀移阴咎之徵”。(《旧唐书·五行志》)宋务光的上书,特别是唐休璟的上表说明,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荡以后,唐朝君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企图原原本本地按照汉代儒教的面貌来安排本朝的宗教政治生活。对于祥瑞,他们可以表示怀疑;对于灾异,却依然认真如故。先天元年七月,天上出现了彗星,太平公主派术士上言:“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劝唐睿宗及早采取措施。但此次天变却促使睿宗下决心把皇位提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实际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作了皇帝,而不单是继承先人的基业。但是他也需要天命的支持,需要上帝的任命。他于先天元年八月即位,一年半以后,即开元二年二月朔日,太史报告日当食不食,宰相姚崇上表庆贺,并建议载入史册。八月,太子宾客薛谦光献上武则天所制的豫州鼎铭文,其末句为“上玄降鉴,方建隆基”,说是李隆基受命的符瑞。宰相姚崇又上表庆贺,并请史官记载,颁告中外。开元十三年,李隆基的地位已经巩固,当年九月,李隆基对宰相们说,《春秋》不记祥瑞,只是编年记事,命令各州县,今后不许再上报祥瑞。唐太宗李世民曾下令,只准上报大瑞,现在李隆基则一切禁止。唐代对祥瑞的态度,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这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祥瑞。开元十六年,宰相张说奉命根据一行的历法成果,主持撰写了《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在《历议·日蚀议》中,开元十二年七月和十三年十二月,两次都是日当食而不食。张说认为:“虽算术乖舛,不宜如此。然后知德之动天,不俟终日矣。”就是说,这两次,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德行感动了上天。

《日蚀议》还批评刘焯等人,说他们认为无灾异是“自负其术”。刘知几对祥瑞的意见可作为这一时期唐朝君臣对待祥瑞的基本态度。刘知几在他的名著《史通·书事》篇道:夫祥瑞者,所以发挥盛德,幽赞明王。至于凤凰来仪,嘉禾入献,秦得若雉,鲁获如麇,求诸《尚书》、《春秋》,上下数千载,其可得言者,盖不过一二而已。爰自近古则不然,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瑞弥多,政愈劣而祥愈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而为丰;刘石应符,比曹马而益倍。而史官徵其谬说,录彼邪言,真伪莫分,是非无别……祥瑞是有的,它是上帝鬼神(幽)对于明王的表彰(赞),但是近古的君臣们以假当真,滥充祥瑞,所以是不可信的。反过来说,不可信的仅是后世造假,而不是祥瑞本身。这是刘知几的结论,也是一般儒者对待祥瑞的基本态度。开元年间有关灾祥的重大事件,是从开元四年开始,历时数年的蝗虫灾害。起初,宰相姚崇上奏,根据《诗经》“秉彼蟊贼,以付炎火”,建议对蝗虫进行捕杀。李隆基接受了姚崇的建议,派御史到各地督促灭蝗。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绝执行,认为蝗是天灾,应该修德,不应捕杀。并以十六国时期汉国君主刘聪捕蝗,反而为害更大的事例,说明捕蝗是错误的。姚崇大怒,书面责备倪若水道,刘聪是伪主,德不胜妖;现在是明君,妖不胜德。如果说修德可以免虫,那么有蝗的地区是否都是无德者在位?要求倪若水不能坐看蝗虫食苗,应该严行捕杀。在严令督责下,汴州共捕获蝗虫十四万石,投入河水淹死的更不计其数。杀了这么多蝗虫,在朝廷上又引起了纷纷议论,认为杀伤太多,有损天地和气。李隆基也犹豫不决。姚崇坚定地说,蝗虫为灾,草木俱尽,庄稼不收。不杀蝗虫,难道能看着百姓饿死?孔子及古代圣贤都是以安民为先。天若降祸,由我一人承担。在姚崇的坚持下,李隆基下了捕蝗诏书。其措词非常严厉,诏书中批评一些官员:任虫成长,闲食田苗,不恤人灾,自为身计。向若信其拘忌,不有指挥,则山东田苗,扫地俱尽。(《捕蝗诏》)由于捕杀坚决,虽然连年蝗灾,但没有造成很大危害。这次事件影响深远。虽然在唐朝后期的几次蝗灾中,朝廷仍然修德禳祭,但是捕杀已经有了理论的根据和成功的先例。对待蝗灾的态度暴露了儒教教义的内在矛盾。捕杀,就违背了畏天修德的原则;不捕杀,则百姓就可能饥寒饿死,而人是万物之灵,是应该首先受到保护的。在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儒教的教义不断他演变和发展。天宝年间,唐玄宗怠于政事,谋求长生,于是祥瑞符命又纷纷出现,唐代又一次形成了争献符瑞的热潮。上元三年,楚州刺史崔某献上定国宝十三件,大都是玉器。放在太阳底下,白气连天。据说这些宝贝是上帝交给楚州尼姑真如的。真如被接到了天上,临行,上帝告诉她:“下方有灾,令第二宝镇之。”然后把这十三件宝物交给了她,而崔某则将这些宝物献给了朝廷。当时唐肃宗病情正重,于是认为这是祥瑞,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并改元为“宝应”。和以前的时代相比,唐朝君臣们的祥瑞观念淡化了。但是他们反对的只是对祥瑞的滥用,不反对天命、祥瑞本身。每当需要的时候,祥瑞就会出现。它受当事人思想状态的影响,决定于当时的政治情势。

(三)《五经正义》中的哲学观念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佛如光”、”把握因缘”、“忏悔的法门”、“人生的助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本书分为“欧游记事”、“慈悲不是定点”、“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净”四部分,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
热门推荐
  • 养成青梅甜如蜜

    养成青梅甜如蜜

    第一次遇见,她一见钟情,却只是他的临时演员;第二次意外,他醉酒迷离,抢走了她的初吻;第三次约会,他情难自已,她却恍然醒悟自己只是个替代品;第四次伤害,她终于放手决定逃开,他却不肯给她痛快,步步紧逼发誓要把她追回!一纸医院证明,一封录取通知,天下之大,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消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刻骨铭心的爱恋和身不由己的责任之间,他该如何抉择?他和她,终是缘尽于此吗?不甘心,如何能甘心!大不了,她逃到天涯,他追到天涯便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之五灵传奇

    火影之五灵传奇

    五灵眼,有控五灵,造五方之能。五方五灵,其中五灵乃风,雷,水,火,土。其各有特性,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雷之肃敛,无坚不摧;风之肆拂,无阻不透;土之养化,无物不融。五方乃负责守护五灵的五只神兽:东方雷之青龙,西方风之白虎,南方火之朱雀,北方水之玄武,中央土之麒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既然六道轮回无法给忍者大陆带来和平安宁的生活,那就让我看看五方五灵会给这混乱的世界带来什么?“我的梦想是成为火影。”依然是那个金发少年,依然是那个梦想;却发生了一些改变,也有一些始终未变。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个传奇,一个属于漩涡鸣人的全新的传奇。改变的鸣人,不变的羁绊;热血的少年们,快来加入吧!
  • 毕业季,我们的青春自己做主

    毕业季,我们的青春自己做主

    这篇文文写的是我与同学两年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伤心故事。纪念我们两年的友谊,让他们知道我们之间的友谊将长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对于刑事辩护典型案例的深入评析,无论是对于司法实务操作还是对于刑法理论研究,乃至对于推动立法改革而言,目前都具有重大意义。
  • 星空断层

    星空断层

    三百年后,人类在一次突发事件中意外地获得了神秘文明留下的神器,随后发展出星际跃迁技术,从而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星际大航海的伟大时代,直到他们来到一颗美丽丰饶,神秘莫测的行星——牧野星。然而沉浸在喜悦与荣耀中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人类这个刚刚走出摇篮,还在蹒跚学步的信心满满的婴儿,已经走进了满是豺狼虎豹的恐怖森林!年轻的特种部队军官马可中尉和他的队员们被意外地卷进这场灾难之中,幸存的他们在这颗神秘星球的繁茂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座远古的遗迹,从而揭开了浩瀚宇宙的古老秘密!
  • 砚安

    砚安

    秦家有女,赐名秦笙。五年后,秦家灭。秦笙遗落于逃亡路途中,得幸被徐诺所救,自那以后便随王氏定居京城潇湘阁。后入宫,赐字砚安。谢家有子,名为倏衾。谢家灭,独留谢倏衾一人,谢倏衾潜入皇宫冒充二皇子楚歌,狸猫换太子数十载,与笙相遇,一眼万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潭梦阑之弦断逢花

    深潭梦阑之弦断逢花

    哀叹葬了花你是不知能让自己意中人从逍遥风流到痴情于我一人那是藏在心中溢出来的喜欢你的心意我怎么不知只是缘分太浅若有幸来生那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