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10

第10章 一安史叛乱之前的儒教哲学(6)

1《五经正义》论经 《五经正义》(后简称《正义》)的主持者孔颖达,其儒学造诣在隋代就已经脱颖而出,得到当时名重海内的大儒刘焯的尊敬。入唐后做了国子祭酒,唐太宗就命他主持《五经正义》的撰写。先后参加者有顔师古、贾公彦、杨士勋、于志宁、张行成等二三十位硕学大儒。所以,《五经正义》的主张,代表着当时一代儒者的共同主张。其《周易正义序》开宗明义指出:“易者,象也;爻者,效也。”所谓象,就是圣人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所谓效,就是“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简而言之,《正义》认为,《周易》描述的内容,乃是天道。对于天道,必须遵行:“若用之以顺,则两仪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乱。”这是传统天人感应学说的集中表现。那么,天道的内容是什么?《周易正义卷首》(后简称《卷首》)论道:“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也就是说,易,其基本意义就是变易。而变易的载体,就是阴阳二气:“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易的阴阳二爻,就是阴阳二气的象征。《周易》所描述的变化,就是现实的昼夜交替,四时更迭。这样的变化,就是天道。变化之中,又有不变。《易纬·乾凿度》说过,“易有三义”,即变易、不易、简易。《卷首》援引郑玄及其以后崔觐、刘贞简等儒者的意见,认为不易的是“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这样的意见,分明表现了巩固新兴的唐朝政权的要求。孔颖达等认为,以前的《周易》注本,以王弼为最好。《周易正义》的根据,就是王弼本。王弼在他的《周易》注中,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命题。《卷首》关于有无之争说道,圣人作易的目的,是要展示教化的原则和方法。而教化的原则和方法,必须是有,而不能是无。所以《卷首》认为:“易之三义,唯在于有。”有,是易的全部意义所在。因为有是从无出来的,所以,有,也就包括着无:“然有从无出,理则包无”;“易理备包有无,而易象唯在于有”。而所谓无,就是《周易·系辞传》所说的形而上者,是道;所谓有,就是《系辞传》所说的形而下者,就是器用。《正义》不否认“有生于无”的命题,但是认为,易的根本意义在于有。这是孔颖达虽用王弼《周易注》作底本,但和王弼的重大区别之处。对于《尙书》,《正义》认为这是孔子整理的先代政治文献,为的是给后人留下行事的法则,涉及哲学意义的不多。《诗经正义》,以《毛诗》为底本。《毛诗正义序》论述了诗的意义和作用。该序言说道,诗的意义,一是歌颂,二是防邪。它是人们在外界刺激之下感情的自发流露。心情舒畅时,就有欢乐的歌;烦恼时,就有悲伤或哀怨的歌。作诗的,借此可以抒发情感;听诗的,可以改正错误,趋向正道。所以,序言赞同《毛诗·关雎序》所说的“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说“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这就是说,诗的意义,首先是献给鬼神的,其次是纠正政治的失误。把诗献给鬼神,也是因为诗最能感动鬼神,使他们降福或降祸。《毛诗·诗谱序》说,孔子留下这三百篇诗歌,是因为“勤民恤功,昭事上帝,则受颂声,弘福如彼;若违而弗用,则被劫杀,大祸如此。”因为吉凶的由来,在于感情的萌发和积累。《正义》完全赞同这个意见,认为用诗和不用诗,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用诗则吉,不用则凶。”把诗歌作为歌颂上帝、纠正过失的工具,是儒家对于诗歌的基本态度,也是儒者重视诗歌的基本原因。不深刻体会这一点,就难以正确理解古代的诗歌。而在对待诗歌的态度上,也分明表现着儒家对待上帝、鬼神的虔诚。儒家对礼的重视,已经是古代文化研究者的一般常识。唐代所说的“五经”,礼经指的乃是《礼记》一书。在《礼记正义序》中,作者们依据《礼记·礼运篇》所说“礼必本于太一”,认为礼存在于天地未分之前,具有规范天地、人伦的伟大作用。圣人就是根据天地自然的尊卑法则,制订了礼仪制度。因此,在《礼记正义》的作者们看来,天地剖分之初,就有了君君臣臣的治国法则。《礼记正义序》认为,人,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他的本性,是安静的。由于外界的刺激,会产生喜怒哀乐之情,动静爱恶之心。这是本性的萌动或发作。心地干净者,可以不为外界的刺激感动;但心地浮躁者,却可以无所不为。古代圣人为了防止人们走入邪路,于是制订了礼仪,使他们归入正道,就像修了堤防使水归入正道一样。按照礼仪行事,家族就平安,政权就巩固,社会就安定;不按礼仪行事,制度破坏,国家就混乱多事,日月星辰的运行就不正常,人和鬼神都会抱怨。于是作者总结道:人之所生,礼为大也。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辩君臣长幼之位,是礼之时义大矣哉!依这样的总结,则礼的首要作用,是事奉“天地之神”,其次是“辩君臣长幼之位”。事奉天地之神,是宗教义务,也是为了获得天地鬼神的福佑;辩君臣长幼之位,可以使人人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从而保证国家的治理。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唐初的儒者继承了孔子以来由汉代儒者们着重强调的思想,那就是以礼治国,礼是治国之本。唐代前期儒教礼仪制度建设的兴盛,是《礼记正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唐初所说“五经”中之最后一部,是《春秋·左传》。《春秋正义序》认为,王者的职务,一面是调整日月星辰的运行,一面是顺应天道治理百姓。政治状况优良,日月运行就正常,四季风雨就调和。这样,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如何治国?《春秋正义序》同意《左传》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并且认为,祀,就一定要尽心尽意地对鬼神敬畏;戎,不要进攻无罪者。如此行事,也就是合乎礼:“盟会协于礼,兴动顺其节”。假如有所违犯,《春秋》就指责他们的罪恶;假如遵守礼仪,《春秋》就表扬他们的善行。这样,《春秋》一书,就不是为了记录历史,而是借历史事件讲述应该遵守礼仪制度的道理。所以,《春秋》不是史,而是经。由于论述《春秋》的意义在于维护礼仪制度,所以《春秋正义序》又提到了《礼记》:“若夫五始之目,章于帝轩;六经之道,光于《礼记》”。既然“六经之道,光于《礼记》”,那么,五经之中,最重要的也就是《礼记》了。而礼的首要作用,就是祀;祀的最高对象,就是天地。这样,《周易》讲的是天道,诗的首要任务也是要“感天地,动鬼神”,《礼记》不必说,《春秋》的大意,也讲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祭祀和战争,那么,讨论祭祀的对象和祭祀的意义,以及人与这个对象的关系,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祭祀的最高对象,是天,或称昊天上帝;此下是众多的鬼神。那么,什么是昊天上帝,什么是鬼神呢?

2《五经正义》中的上帝观念上帝鬼神观念,既是儒教的神学问题,也是一般哲学问题。称上帝为“昊天上帝”,最早见于《诗经·云汉》“昊天上帝,则不我遗”和《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晋代曾将昊天上帝作为上帝的名号,但由于政权更迭,上帝名号也多次变化,隋唐时代,才又将上帝名号定为昊天上帝。对于“昊天”的解释,过去的儒者人各异说。一种是说四季不同,对天的称呼也不同。《尔雅·释天》说:“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汉代欧阳氏传《尙书》,说春为昊天,夏为苍天。也有人说,《尔雅》的另一版本,也说春为昊天,夏为苍天,与欧阳氏相同。这些解释,都是儒者们的一家之言。唐代定上帝为昊天上帝,对昊天的解释用的是《毛诗·黍离篇》对“悠悠苍天”的解释:“悠悠,远意。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昊天;仁覆闵下,则称旻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这就是说,那离我们又高又远的一团浩大元气,就是我们的上帝。它有一副仁慈的心肠,并且从上面监视着人间。所以我们把它尊为上帝。汉代《白虎通义》对天的解释是:“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在“居高理下”这一点上,唐代和汉代的儒者是一致的,但是从众多解释中,把昊天突出出来,则明显是接受了宣夜说的观点。然而无论是把天看作居高临下的物质体还是一团浩大元气,把天作为崇拜的至上神这一点则没有任何改变。唐代儒者把取自《毛诗》对天的解释,推广到其他的经注。《周易正义·乾》道:“天,乃积诸阳气而成天。”阳气,其性质轻而清,和认为天是元气,只是从不同角度而言,如同对天既称昊天,又称苍天一样,没有矛盾。阳气,是说天体轻而清;元气,是说天生育万物,为万物之元。那么乾是什么意思呢?“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周易正义·乾》)乾,乃是指天的作用。天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生育万物,所以《周易》又称乾为“乾元”。而乾元的意思,就是“阳气昊大,乾体广远,又以元大,始生万物”。因此,天,就是那一团浩大元气、或称阳气的存在物,而它,也就是我们的上帝。它的作用之一,就是生育万物。在对《系辞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解释中,《周易正义》再次指出,乾坤说的是天地之用,不是天地之体。同时,乾坤又各有自己的体。乾的体是健,而坤的体是顺。这里所说的“体”,指的是它们的基本性质。长孙无忌和许敬宗等在制礼时所确定的上帝观,就是孔颖达等在《五经正义》中所确定的上帝观。儒学,为儒教的宗教实践提供着理论的根据和说明。那么,天为什么又称为帝呢?孔颖达等在《尚书正义》中说,帝,是天的名称之一。帝的意思是“谛”,说的是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言公平通远,举事审谛”(《尚书正义·尧典》)。这里的“无心”,意思是没有行为的“故意”。也就是说,帝,是天的处事公正无私,又审慎明察,没有错误。这正是人们对至上神的期待。因此,“天之与帝,义为一也”(《尚书正义·尧典》)。人间的君主,他们的德行可以和天相同,所以可以称帝;但他们却没有天那样的形体,所以不能称天。因为天的得名,其根据是它的形体。这样的天,是无情的。

《周易正义·乾》道:“天本无情”,而万物有情。情,相对于性而言。性是“所禀生者”,情是“随时念虑”。天不随时念虑,所以无情。“天无情说”,当是承继魏晋时代“圣人无情说”而来。《三国志注·魏志·钟会传》引何劭所作《王弼传》,称何晏立论,认为圣人没有喜怒哀乐之情,当时人们认为立论甚精,钟会等人曾加以传播。后来晋代的王衍,也说“圣人忘情”《世说新语·伤逝》说是王戎。。但王弼不同意圣人无情说,他认为圣人超越一般人的,是他的“神明”,即思维功能;但喜怒哀乐之情和常人是一样的。唐代儒者对天有情无情的认识,显然是从何晏等人的圣人无情说而来。不过,这只是一般原则,当某些情况下,这无情的天也会发怒。这样的天,也是无心的。《周易·乾》说,乾有元亨利贞四种德行。《正义》解说道,天的运行和生育万物,都是自然而然,从无生有,是无为而自为。所以“天本无心”,也不去故意创生元亨利贞之类的德行。把这四种德行说成是天之所有,是圣人把人事托之于天。在这里,所说的天无心,仍然是天无行为的故意。在解释《周易·系辞下传》:“天地缊,万物化醇”时,《周易正义》重申:“天地无心”。万物的变化,只是由于阴阳二气相互纠结交合,自然发生的现象。因此,天或天地无心,只是说天或天地没有行事的故意。但儒者一贯的立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的意志,也叫天心。天既有意志,人就必须遵照天意行事。所以,探测天的意志,以便按照天的意志行事,是儒者一项重要的工作。《古文尚书·舜典》说:“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尚书正义》认为,这段话的意思,和《周易·系辞传》所说的“天垂象,见吉凶”意义是一样的,都说的是日月五星的运行,反映着政治的得失。舜就是要观察日月五星的运行是否正常,以检查自己的接受禅位是否合乎天心:“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之受禅,当天心与否也”。而“以齐七政”以下的文字,则是说舜观察了日月五星之后,知道自己接受帝位是合乎天心的,于是就履行天子的职责,祭祀上帝和群神。不仅虞舜,而且商汤,其行为也是符合天心的。《尚书正义·汤诰篇》道:“汤之伐桀,上应天心,下符人事”。而天心,或称“帝心”即上帝之心,与人事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古文尚书·皋陶谟》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尚书正义》道,这说的是天借用百姓的耳目聪明来观察人事,善者赏而恶者罚;说的是“皇天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们的意愿,天一定会听从。《孟子·万章篇》曾引《尚书·泰誓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其意思和《古文尚书·汤诰篇》是相同的。《古文尚书》被清代学者证明其为伪书,但天有意志、天的意志就是百姓意志的思想,则一直是儒家的基本信念。天有意志,就要发布命令,天的命令就是天命,天命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周易·无妄》:“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周易正义》解释道,威刚方正,私欲不行,这是天的教导和命令。既然是天的教导和命令,就不能违犯。《尚书正义·咸有一德》篇,作者指出,天给人命令,没有言语,也没有文字,只是保佑他,使他成功,比如使商汤伐桀成功,这就说明汤接受了天命。汉代纬书说,圣人接受天命,或者是出现黄龙玄龟,或者是出现白鱼赤雀,或者是龙马负图,神龟衔书等等。《尚书正义》认为,在正规的文献典籍中没有这样的记载,这是汉代儒者们“假托鬼神,妄称祥瑞”,在孔子时代,没有这些说法,或者即使有,孔子也不会相信。天命之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任命君主。

同类推荐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三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热门推荐
  • 偷走朝阳

    偷走朝阳

    “阿枳,朝阳,还开吗?”“不开了,我的朝阳早就不在了。”
  • 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与物流体系发展探索

    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与物流体系发展探索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必须立足信息化、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充分吸收和合理应用国际智能交通ITS系统的先进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内传统交通与物流业的改造与升级,提升区域交通物流的产业层次。本书重点围绕作者几年来主持完成的3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向读者详细展示长三角地区的智能交通、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以及服务外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 我每天一个新朋友

    我每天一个新朋友

    “人脉系统启动中。”“从今天起,蓝天市友谊医院院长谢长坤,将成为宿主的多年老朋友。”“谢长坤,男,67岁,拥有技能:临床医学LV7,书法LV2,英语LV3……”“宿主也可在系统中选择与其断交,断交后他将与宿主素未谋面,断交后宿主可复制他的一个技能到技能栏中。”
  • 纨绔小娇妃

    纨绔小娇妃

    六年来她来到王都,入住沈府成为沈家二小姐。六年后,她长大成人,与身边的亲人开始窝里反。渣姐欺负,姨娘虐她。就连爹爹也不疼她。一次机遇,她成了王妃。在屡次的险恶斗争化险为夷。智慧与聪颖令她锋芒毕露。一次次与暗势力迎面交锋。成亲后,小丫头有点花心。“要不是和皇上做了交易,我可能就跟别人跑了。我觉得隔壁家的那个小哥哥比他好。”某他:她休想,人都是我的了,注定哪哪都是本王的,大不了我把隔壁家那个小哥哥腿打断。
  • 恶毒女配的从良之路

    恶毒女配的从良之路

    21世纪社畜顾青青穿成恶毒女配从此以后为多赚钱,远离男主和女主,过上自己逍遥自在的小日子而奋斗着
  • 神医凰后

    神医凰后

    她,21世纪被家族遗弃的天才少女;他,傲娇腹黑帝国太子,一怒天下变的至高王者;她扮猪吃虎坑他、虐他、刺激他、每次坑完就跑。是个男人就忍不了!他只能猎捕她,宠溺她,诱惑她为他倾心,谁知先动心的人却变成了他。——君临天下的少年,凤舞江山的少女,一场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爱情追逐游戏。
  • 捡到财迷小萌妃

    捡到财迷小萌妃

    2016.3.5日,观测奇异天象的女主被一众好友遗忘在孤零零的山头上,再次清醒,却是一架空朝代……架空OK啊!她闹个天翻地覆还不用担心改变历史!盗用中华五千年文明还没人说她侵犯他人的智力成果!但是!她好饿啊!!!!!别人穿越不愁吃喝,为毛她就要担心会不会饿死在这???苍天啊!你太不公平了吧!穿越比其他人差她忍了!可为啥穿个越她智商也跟着“唰唰唰”的掉?!
  • 仙侠奇缘之神缘

    仙侠奇缘之神缘

    莲花纷扬,随风飘落。花雨中,一袭粉色身影让女孩留恋····“圣,圣神我能拜你为师吗?”软弱的她跪在她面前·····“从今天起,你,叫雅莲。”···“师父,不要!”····
  • 神州志之神武本纪

    神州志之神武本纪

    两百年前,自剑神燕飞横空出世,力战北霸慕容垂后,一个全新的武道盛世缓缓开启。邪帝向雨田种魔大成,无敌魔门;天师孙恩自创《黄天无极》,肉身成仙;宗师令东来十绝参悟,紫气东来;紫衣侯斩东来白衣人,名扬天下;剑魔独孤,九剑独领风骚……一个个天骄并起,谱写了一世传奇,而随着最后一位不世出之奇才——传鹰破碎虚空,这个时代也终于落下了帷幕。两百年后,道家宗师逍遥子于燕平城外白日飞升,拉开了又一个武道盛世的序幕。此时,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携同样懵懵懂懂的少女,往江湖而来……
  • 仙骨极道

    仙骨极道

    一个高三学生的逆袭之旅,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