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05

第5章 一安史叛乱之前的儒教哲学(1)

儒教哲学和其他哲学一样,它是哲学,但它是宗教的哲学,是在论证宗教问题时对世界、包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些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则作出的说明。因此,为了认识这种哲学,首先要认识这种宗教,认识这种宗教最高问题在当时的表现。由于学术界长期不承认儒教是教,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介绍隋唐前期儒教的一般状况,随后介绍此一时期儒教对自己最高问题的解答,最后叙述儒教对一般哲学问题的回答。

(一)考文与制礼依

《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中国古代的天子,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是儒教的最高教职,所以只有天子才有议礼、考文的资格。议礼就是修订礼仪,也就是儒者们常说的“制礼作乐”,这是儒教天子、也是儒者们最重要的事业。考文就是整理文献。个别的整理可以由某位儒者个人来做,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必须由天子领导。儒者个人整理的文献,也只有经过天子批准,才能成为普遍认可的读本。本节所述,主要为安史叛乱之前,儒教的考文、议礼状况。1儒教文献的整理隋朝的统治承北朝而来,北朝为隋朝儒教的复兴已经做了不少先期的准备工作。太平真君五年,北魏孝武帝下诏灭佛,同时表示要振兴“文教”,并且命令王公子弟“皆诣太学”(《魏书·世祖纪》)。第二年,他在杀戮了僧人之后,又下诏道:“朕承天绪,属当穷运之弊,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魏书·释老志》)。所谓“朕承天绪”,就是说,他是天子,接受的是天命;所谓“复羲农之治”,就是振兴儒教政治。这里分明道出了他灭佛的根本目的。北周武帝灭佛、灭道,强令僧尼、道士还俗。其根据,是儒教礼典的禁止淫祀原则:“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周书·武帝纪》)。淫祀禁止,儒教的典祀才能隆盛。此后不久,周武帝设通道观,其诏书称:“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迹玄文,所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周书·武帝纪》)。这里的“教义”,就是儒教的教义,也就是说,周武帝企图在儒教的主导下,容纳其他教门、言论的存在,使它们成为儒教的补充。隋文帝平定天下之初,首先网罗儒者:“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靡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尊崇儒道:(天子)“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而博士们则“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他们“考正亡逸,研核异同”,使“积滞群疑,涣然冰释”(均见《隋书·儒林传》)。于是,儒者们得到了赏赐,全国到处都办起了学校。尤其在中原一带,学风最盛。许多人不远千里,去求师问学。这是从汉魏以来所未曾有过的盛况:“汉魏以来,一时而已”(《隋书·儒林传》)。隋文帝暮年,“不悦儒术,专尚刑名”(同上),到仁寿年间,地方上的学校全被砍掉,只留下京城一座,弟子只有七十二人。隋炀帝即位,中央和地方上的学校又得到了恢复,其盛况超过了隋朝初年。并且出现了刘炫、刘焯两个著名的儒者。他们出类拔萃,博通古今,高深莫测。他们对经的解说,成了缙绅先生们所宗奉的标准。隋朝复兴儒教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收集古代典籍。牛弘上书,历数前代书籍的集散成毁。牛弘说,从秦代开始,书籍共经过了五次大的劫难。到南朝齐梁之际,儒学兴盛。据王俭《七志》和阮孝绪《七录》,当时的书籍有三万多卷。后来,这些书籍都被萧绎运到了江陵。北周军队攻破江陵,萧绎把这些书都烧毁了,这是书籍的第五次大劫难。书录所载的书籍都有重本,所以一共近八万卷。加上江陵本身的藏书,一般认为这次焚毁的书籍共十四万卷。而隋朝当时的书籍,才一万五千多卷。牛弘说,这些还不抵梁朝的一半,尤其缺少“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说”。所以他建议,给以某些利益,收集民间的图书。

杨坚采纳了牛弘的建议,下诏收集图书。“献书一卷,赉缣一匹”(《隋书·牛弘传》)。一两年后,隋朝的书籍就比较完备了。隋朝天子充分认识到儒学的功能。隋文帝杨坚在裁减儒学时,也还充分肯定儒学的功能: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简励学徒诏》,载 《全隋文》卷二)隋炀帝在恢复儒学时下诏说: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此始。(《隋书·炀帝纪》)他还要求任用和优待学者:“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同上)这些认识和政策,都促进了隋朝儒学的发展。唐高祖李渊起兵,刚刚进入长安,还没有建号称帝,就下令复兴儒学教育。命三品以上的子孙进国子学,定额七十二人;四品、五品的子孙入太学,定额一百四十人;六品、七品的子孙入四门学,定额一百三十人。郡分上、中、下三等,分别定员六十、五十、四十;县也分上、中、下,定员分别为四十、三十、二十。建号称帝的武德元年,又诏皇室子孙及功臣子弟,在秘书省外另建小学。武德二年,为在太学建周公、孔子庙事下诏道:盛德必祀,义存方策,达人命世,流庆后昆。建国君人,弘风阐教,崇贤彰善,莫尚于兹。这是说,祭祀,对于政治和教化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接着李渊综述了周公制礼、孔子理文的伟大贡献,和自己崇儒的心情:朕君临区宇,兴化崇儒,永言先达,情深绍嗣。(《旧唐书·儒学传》)武德七年,李渊又下《兴学诏》: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深博。朕今欲崇本息末,崇尚儒宗,开后生之耳目,行先王之典谟。在李渊看来,儒教是本,佛、道二教是末,对儒、佛二教一衰一盛的巨大反差,非常不满。他在《兴学诏》中说:“三教虽异,善归一揆,岂有沙门事佛,灵宇相望;朝贤宗儒,群辟顿废?”在李渊看来,三教都是劝善的,但儒教对于政治教化的作用是其他二教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看着佛教的寺院一个接着一个兴起,而儒教的学校却一个个被人废弃。李渊之所以把佛寺和学校相比,因为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而且是祭祀的场所;寺院也不仅是拜佛的场所,也是僧侣们学习佛理的地方。武德三年,战争基本结束,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就“锐意经籍”(《旧唐书·儒学传》),在秦王府开文学馆,广泛招引天下文士。以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的待遇。贞观初年,又精选天下的儒者,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让他们以本官兼任学士。并在正殿左面,设弘文馆。学士们在其中轮流值班。在政务闲暇时,皇帝就和学士们讨论经义,商量政事,有时一直讨论到深夜。又让功臣、贤者和三品以上的子孙为弘文馆学生。

这样的讨论,使李世民本人也具备了良好的儒学修养。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到国子学亲观释奠,即祭孔大典。命国子祭酒孔颖达讲《孝经》。李世民问道,孔门弟子,曾参和闵子骞都是大孝,为什么《孝经》中的文字都是对曾参讲的,却没有对闵子骞讲?孔颖达说,曾参的孝比较全面,孔子认为只有曾参才能理解这些道理。李世民反驳道,《孔子家语》上说,曾参的父亲曾晳让曾参锄瓜,曾参不小心锄断了瓜苗,曾晳发怒,用大棒打得曾参死而复苏。孔子听说了,就对弟子们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后来曾参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孔子说,虞舜侍奉父母,小打就忍受,大打就逃走,不让父母陷入不义的境地。由此看来,曾参哪里比闵子骞强呢?孔颖达无法回答。李世民又接着说:诸儒各生异意,皆非圣人论孝之本旨也。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于其君。战阵勇,朋友信,扬名显亲,此之谓孝。(《旧唐书·礼仪志》)《孝经》在汉代就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唐代,这种特殊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从唐高祖李渊起,就常常集合儒、佛、道三教人士在一起讨论各教教义,佛教讲《般若经》,道教讲《老子》,儒教学者就讲《孝经》。后来,唐玄宗还亲自为《孝经》作注,并且命令儒者为注作疏。《孝经》的特殊地位表明,儒学的核心内容,已经从先秦时期以仁义为特征,转变为以忠孝为特征。这样的转变,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贞观二年,李世民又广泛征召天下儒士,充任学官。自己也常常到国学中,让祭酒和博士们讲论儒教教义。讲后都赏赐丝帛。学生能通一经的,都可以充任国家官吏。皇宫的卫士,也让儒者为他们讲解经义。其中有能通经的,也允许他们参加国家考试。李世民还增加了国学中的学生宿舍,并新设了书学、算学教育,使国学的学生达到了三千二百六十人。不仅全国各地的儒者都云集京城,不久以后,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国,也派贵族子弟来长安求学。“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旧唐书·儒学传》)。而据《新唐书·选举志》是:“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遂至八千余人。”贞观年间,除了发展孔庙祭祀制度以外,对儒学建设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重新注释五经。首先是鉴于当时的各种版本文字错误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命颜师古校订五经文字,颁布天下,作为标准读本。后来,又因为五经章句繁琐,遂命孔颖达主持,撰写《五经义疏》,共一百七十卷,作为对儒经的标准解释。书成后,定名为《五经正义》。由于儒者们意见分歧,到唐高宗时,又由于志宁、张行成等加以删改,才最后成为定本并颁布天下。所以《五经正义》乃是唐朝初期著名儒者们的共同作品,它集中反映了唐朝前期儒学的面貌。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儒学逐渐衰落,一些不学无术的皇亲国戚充任学官,国学学生不过充当祭祀的斋郎。唐中宗时,甚至用术士郑普思、叶静能为秘书监和国子祭酒。

在儒学衰落的时候,一些儒者也就不能自重,甚至堕落到以丑态取媚。国子祭酒祝钦明,早以儒学知名,曾任礼部尚书。为了讨好韦皇后,就上书说皇后助祭天地是合礼的。唐睿宗景云元年,在皇帝为群臣举行的宴会上,他自告奋勇,要跳“八风舞”:“摇头转目,备诸丑态”(《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吏部侍郎卢藏用私下对学士们说:“祝公五经,扫地尽矣。”(同上)唐玄宗做太子时,就常常到国学里去讨论经义,并不断赐给学官和学生们丝帛。即位以后,又多次下诏求贤,要求朝廷及郡县的官吏们推荐人才。开元十四年的《求儒学诏》写道:“朕闻以道得人者谓之儒,切问近思者谓之学。故以阳礼教让,则下不争;以阴礼教亲,则远无怨。岂无习不利,教所由生者乎!朕所以厚儒林,辟书殿,讨论易象,研几道源,冀淳风大行,华胥非远。”但是由于太平日久,人们都不愿做清苦的学官,只想钻营有权势的职位,以至使“敦本之人,隐而未见”。所以,他要求各级官吏,要访查那些“精于经史,道德可尊,工于著述,文质兼美”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他将亲自考察。对于其中优秀的,将破格提拔。后来又下《崇太学诏》,要求官吏们和守边将士的子弟,甚至神策军人的子弟,都要入京城的太学学习。他还建立了集贤院,让儒者们在其中研讨学问。当时皇宫加上集贤院的藏书,一共有六万卷。在唐玄宗的推动下,儒学又复兴起来。开元年间的儒学,除了学校恢复,生员增多之外,还企图进一步统一经文和经义。开元七年三月,下《令诸儒质定古文〈孝经〉、〈尚书〉诏》,认为这两部经,有古文本的孔安国、郑玄两家注,见解有所差异,要求儒者们进行订正。但在讨论中,儒者们门户之见太深,“敦孔学者,冀郑门之熄灭;尚今文者,指古传为诬伪”,无法讨论下去。所以两个月后,唐玄宗又下诏,要求仍然两家并行:“其孔、郑二家,可令仍旧行用。”(《行孔、郑所注书诏》)在皇帝和国家组织的文献整理之外,隋唐前期的儒者还有许多私人著述。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的《春秋穀梁传疏》等,都受到后人的特别重视,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作为儒者们读经的定本。《旧唐书·儒学传》称:“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升平。”《新唐书·儒学传》评论说: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宰相大臣是已。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独尊儒术以来,那些最优秀的儒者都去做了宰相大臣,著述是儒者第二位的事业。宰相大臣等也不仅是国家官吏,也是儒教的一种教职。《孟子·梁惠王》载:“《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这段话又见于《古文尚书·泰誓篇》,并被历代儒者加以阐述和发挥,作为儒教的基本教义。依这段教义,则君和师都是上帝所命,其任务是辅助上帝,治理好下界民众。

君就是君主,师实际上是指充当宰相大臣的儒者。而要能够治理好下界民众,依孔子的教导,最主要的是要用礼。因此,制礼作乐就是君和师的最重要的任务。而经过汉及魏晋南北朝的儒术独尊的漫长时期,儒教为制礼作乐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使唐代得以把制礼工作推向新的高峰。2儒教制礼的高峰据孔子所说,夏、商、周三代礼仪相因,周代达到了高峰。但是春秋时代,就礼崩乐坏,孔子虽有意复礼,但没有成功。经过秦代,古代典籍损毁更加严重。汉代儒教初兴,天造草昧,又缺乏参考,礼仪制度不能完备。然而从汉代开始,儒者们就为制订新的礼仪制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隋唐依据前代儒学的积累,把儒教制礼工作推向了高峰。隋朝刚建立不久,隋文帝杨坚就命令先后担任过礼部尚书、太常卿和国子祭酒的牛弘、辛彦之制订礼仪。参加者除牛、辛二人外,还有许善心、姚察、虞世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儒者。牛弘和辛彦之主持制订的礼仪共一百卷。它得到了朝野的共同承认,被付诸实行。仁寿二年,杨坚又下令对五礼进行修订,其诏书道:礼之为用,时义大矣。黄琮苍璧,降天地之神;粢盛牲食,展宗庙之敬,正父子君臣之序,明婚姻丧纪之节。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安上治人,莫善于礼。(《隋书·高祖纪》)于是命令杨素、苏威、牛弘、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王劭这些“博达古今”、“学综经史”(同上)的人,共同修订五礼。与制礼同时的是作乐。隋朝建立之初,原北齐的黄门侍郎颜之推上言,认为礼崩乐坏,由来已久。太常所用的雅乐,杂有胡音。要求根据南朝梁国的音乐加以订正。但杨坚认为梁乐是亡国之音,没有接受颜之推的意见。后来陈国平定,缴获了南朝的音乐。牛弘又上奏,认为隋朝沿袭的乃是杂有边裔之声的北周音乐。这是“戎音乱华”,不可再用。牛弘的建议得到了批准,于是以陈乐为基础,制成了隋朝的新乐。

同类推荐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八十一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也是关于人类生存智慧的哲学之纲,其中具有统领意义可称之谓纲中之纲的是“道法自然”思想。“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视野里,“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源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化生万物,而且又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共同法则。
  • 百年佛缘:生活篇

    百年佛缘:生活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星云日记11:菩萨情怀

    星云日记11:菩萨情怀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一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生涯规画”、“举重若轻”、“菩萨情怀”、“放大自己”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大明修真之半妖溪子

    大明修真之半妖溪子

    令狐溪子是个又皮又欠的绝色女汉纸,心中有初恋,转身成王妃,这也拦不住皇长孙朱允炆空置后宫,跟亲叔翻脸,只为抢夺他心里的黑月光做皇后。“小朱朱,本姑娘要给你生个养猪场!”“九尾爱妃,作为半妖的你若是没有《琉毓志》,朕也爱莫能助。”好不容易找到天书,没想到却开启了穿书之旅,一朝神兽变女配,打脸真疼,一直打脸一直疼……
  • 回头望之青春往事

    回头望之青春往事

    关于校园友情、关于家庭亲情、关于青春爱情。主人公“我”家庭困苦,一心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但身边那几个不思进取只图玩乐的同学,严重影响了课堂环境,身为班长的我不可避免与之引发冲突。同学之间矛盾越闹越大,当班委会选举再次举,我选择弃选。身为副班长的她竟然也罢工,41班班委会就此瘫痪了。当女同学遇到校外社会青年纠缠,我内心鄙视的他挺身而出,结果惹恼对方社会青年大闹。而因此事他面临被开除,同时被父亲严厉惩戒。而此时她站出来向校领导证明原由。我与她因为学习相互吸引,在我失望困惑时给我鼓励,我与她相恋,互励并进希望一同走出大山,走完此生。还有另一个她,是校花不为过,是白富美也不为过。上一个她与她是同学,是蜜友。我与她是只是同学,但还有层关系,当年我父亲追求她母亲不成,现父亲希望我承父志追到她。这,怎么可能。事事难述,先说结局。我,独身至今,碌事无成他,弃学从军,退伍入警她,进校执鞭,婚姻破裂她,生命定格,化土为香
  • 安雅的撒旦微笑

    安雅的撒旦微笑

    豪门千金复仇记:安雅的撒旦微笑三年前,苏安雅带着一身心的疲惫和誓言离开,此后无人知道她在干什么。三年后,依旧是那个风轻云淡,淡漠的女人却布满棋局,看着棋子一步步的走向自己布置好的结局,当在婚礼上新娘对她喊出姐姐的那一刻,所有的游戏悄然启动,然而突发事件还能否让她曾今的誓言成真?当再次动心的苏安雅看着眼前的男人求婚时,为何又拒绝,这份理由又是什么?序幕拉开时她在他的耳边说:“游戏才开始,我邀请你免费看场精彩的表演,如何?”阳光下,那微微一笑波动了谁的心,又会走出什么的结局。看两个能力不相上下的女人如何争斗,看她与他之间的路又将怎么前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一只精灵

    最后一只精灵

    凌雪儿的逝世,导致她的前世今生被揭开。原来她是灵族的雪精灵。她叫雪萤,拥有冰雪的力量。随后我又得知,这个世界不光只有人类这个种族,还有神族、龙族、灵族和魔族。如今魔族计划着统治四族,于是他们把侵略的硝烟在四族中最弱小的人族引燃,人族危在旦夕!神族的统治者得知人族正在受到魔族的侵害,于是就派灵族的精灵去人间守卫百姓,并且弄清魔族的目的。如今魔族的目的已经浮出水面,四大族决定联手对抗魔族。可不久之后龙族的首领遭到魔族首领的蛊惑,与之同盟。失去了一族的神、灵、人三族,将如何抵抗魔、龙族的入侵?
  • 网游之独步无双

    网游之独步无双

    全球首款虚拟网游《仙域》正式开服!当天进入游戏的玩家就高达十亿!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职业和成长路线。华夏区以古风背景为主,数亿华夏玩家从低武江湖开始游历游戏世界……——————一名从深山出师回归都市的少年走进了虚拟游戏舱,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PS:八大职业流派:太清观、龙僧古刹、天刀门、神威营、千机宗、药王谷、善清堂、八荒阁。六大势力阵营:天威堡、新月府、烟雨楼、寒江城、侠士盟、万山域。
  • 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

    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

    《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内容简介:销售是一个靠嘴吃饭的职业,不会说话就做不好销售。良好的口才与沟通能力,是一名顶尖销售员成功的关键因素。口才是训练出来的,一分天资,九分努力。《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从如何开场、提问、处理客户异议、讨价还价、说服购买、促成成交等几个方面进行技巧性讲解,卓有成效地提高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时的说话技巧。
  • 仙宫

    仙宫

    一个教书先生偶得一锦帕,悟透天机,升天之际,将之留给其三个弟子,嘱其勤勉,参悟可得大道。并暗中帮其三个弟子渡过重重磨练。
  • 对初恋的定义

    对初恋的定义

    全校都知道年级大佬宋林峻的高冷,整天不语,仿佛惜字如金,可谁知有一天……竟然对那女孩一见就wink,开口就笑初相遇那天,竟不知道他是年级大佬,待知道后已经晚了。〖小片段〗“萧念恩,你那么急干吗?慢点跑,别摔着了”“宋林峻,你干吗啊?我不跑快点,等你来抓我吗?”女孩扭头对着男孩吐了吐舌头宋林峻轻轻笑了笑,她的宝贝真的太可爱了没等女孩回过神,一个箭步跑上来,抓着女孩的帽子逼她转身说:“还跑不跑了?宝贝,你一辈子都跑不掉了!嗯?”记忆力天才软萌少女×田径系全能斯文(败类)少年[1v1甜宠文]
  • 追逐灵魂的狗

    追逐灵魂的狗

    村子里发生的一切透着灵异与恐怖,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人生于世,是取决于自身的追求,还是宿命安排?与我一起去追逐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