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06

第6章 一安史叛乱之前的儒教哲学(2)

唐朝建国之初,暂时沿用隋礼。唐太宗即位,命房玄龄、魏征主持制礼。房、魏和礼官、学士们一起,根据隋朝的旧礼,增加了天子上陵、朝庙、养老、大射、讲武、读时令、纳皇后、皇太子入学、太常行陵、合朔、陈兵太社等项内容,撰定了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十一篇,共一百三十八篇,定名为《贞观礼》,由朝廷下诏颁布实行。从篇数看,用于祭神的吉礼几乎占全部礼仪制度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其他礼仪中的祭祀内容,则祭神的内容将占到全部礼仪制度的一半以上。因此,《贞观礼》也充分体现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的基本精神。唐高宗时期,朝廷又命令太尉长孙无忌、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将《贞观礼》增加到一百三十卷,命名为《显庆礼》。武则天和唐中宗时代对于礼仪没有什么建树,掌礼的儒学博士,“备官而已”(《新唐书·礼志》)。开元年间,太平日久,儒者们又建议制礼。于是由集贤院学士徐坚、李锐与太学博士施敬本等儒者,一起制订新礼。尚未完成,李锐即去世。萧嵩代替李锐为学士,推荐起居舍人王仲丘参与制礼。王撰就一百五十卷,被命名为《大唐开元礼》,由皇帝下诏颁布实行。《大唐开元礼》集前代经验,是当时最完备的一部儒教礼典。《新唐书·礼乐志》评论道:“由是,唐之五礼之文始备,而后世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礼仪的完备,标志着儒教的日臻成熟。《大唐开元礼》共有一百五十二种礼仪,按五礼区分为五类。其中吉礼五十五种、嘉礼五十种、宾礼六种、军礼二十三种、凶礼十八种。吉礼是祭神之礼,包括祭祀上帝、五帝、日月、山川、社稷,以及宗庙、孔圣等神灵。嘉礼是政治礼仪,包括“皇帝加元服”,后妃、太子、公主的册封、婚姻等礼仪,在儒教中,这都是与教化有关的重大事件。其他王公大臣的册封,他们儿子的冠礼,以及婚姻礼仪,宣读政令,皇帝向国内、国外派遣使者的礼仪,也都属于嘉礼。皇帝加元服就是皇帝的冠礼,即加冕礼。由于儒经中找不到皇帝加冠的明确条文,所以从汉代开始,就把皇帝的冠礼命名为“加元服”。这是嘉礼中最重要的礼仪。这个礼仪包括告圜丘、方丘、告宗庙等程序。其他皇帝纳后、册封太子等重要嘉礼的程序与此大同小异。册封大臣没有告天、告庙等程序,这里充分体现着皇帝受命于天,而群臣受命于皇帝的宗教观念。宾礼是皇帝接待外国使者的礼仪,这里用不着祭祀。军礼二十三项,基本上都是在重大军事行动时祭祀上帝宗庙及有关神灵的礼仪。所祭的神灵中,有马祖、先牧、太社、姜太公等。傩和日食伐鼓等,也属于军礼。凶礼就是丧礼。凶礼和吉礼相反,除了葬后祭奠死者的魂灵之外,一般没有祭祀的内容。但在《开元礼》中,在死者入土之后,规定有祭祀后土的程序。其祝告文的内容,是请求后土之神保佑死者。与制礼同样重要的是作乐。作乐除了确定音律、创作乐曲之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创作祀神的歌词。

创作这些歌词,历代都是儒者们一项重要的宗教工作。这些歌词,就保存在正史的“音乐志”中。《隋书·音乐志》和《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就是隋唐时代祀神的歌词。比如隋代郊祀祭天降神时所奏的《昭夏》曲,其歌词道: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礼方成,乐已变。感灵心,回天眷。辟华阙,下乾宫。乘精气,御祥风……神之临,庆阴阴。烟衢洞,宸路深。这歌词生动地描绘了祭祀者的虔诚,以及神灵下降时的动人情景。送神的歌词是:享序洽,祀礼施。神之驾,严将驰。奔精驱,长离耀。牲烟达,洁诚照。腾日驭,鼓电鞭。辞下土,升上玄。瞻寥廓,杳无际。澹群心,留余惠。这里的神灵俨然是一个可在天地之间上下的存在物。其他祭祀,如祭祀祖宗、五帝、感生帝、地神、社稷、日、月,都有相应的歌词。唐朝初年,朝廷一面命祖孝孙确定音律、制订乐曲,一面命褚亮、虞世南、魏征等著名儒者创作歌词。歌词共十二首,分别称豫和、顺和、永和、肃和、太和、舒和、休和、政和、承和、昭和、雍和、寿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对歌词多有改变。开元年间,由中书令张说负责制作歌词。张说根据贞观年间的旧词加以改进,作为新词。这些歌词,也充分表达了唐代君臣的信仰。降天神的歌曲用《豫和》,其歌词为:上灵眷命兮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这个歌曲用于天神祭祀。包括祭祀上帝、日、月。冬至祭祀圜丘、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祭祈雨、季秋大享明堂、朝日、夕月、巡狩时告祭圜丘、到达目的地后燔柴告至、封泰山等,都用这个歌曲降神。降人鬼用《永和》。一年四季祭祀宗庙、每三年一次和五年一次的宗庙大祭、有事到太庙告祭,都用这个歌曲。用《永和》降人鬼,是由于按儒教教义,人死以后是为鬼的。武则天时,又御制祭天乐章十二首。其歌词有: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第二)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开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圆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第三)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第六)……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第九)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第十二)这也是一套完整的从降神开始到送神为止的乐曲。其中认为,上帝虽然离人遥远,但只要人的心诚,就会和上帝感通。人的声音,上帝也会听到。上帝会从自己立于云端之上的宫殿之中降下,或给人降下福泽。

天,是混沌、冲虚和深远的,但是天虽然崇高,却非常明察,能够下济世人。当太阳升起,紫微宫披上霞光的时候,太一神就从天上降到了人间。人在圆形的祭坛之上祭祀,以报答上帝的恩惠;用了牺牲和玉帛,希望能表达我对上帝的一片虔诚。我盼望着,上帝能够了解我的一点诚心。身披万道霞光的上帝降到了祭坛之上,庄严肃穆。祭坛上摆着丰盛的祭品,音乐奏起来了,钟鼓铿锵。天门打开了,上帝就要回去了。他登上了金阙,回到了紫微宫中。我仰望着上帝的车驾,对于上帝的恩德,充满了感激之情。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由张说作的祭天乐词有: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唱迎。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肃振振,锵皇皇。帝欣欣,福穰穰。……孝莫孝乎配上帝以亲,敬莫敬乎教天下为臣。这些歌词,除了描述上帝下降时队伍的庞大和辉煌,表达了封禅报天的至诚,还讲述了儒教的教义。“敬莫敬乎教天下为臣”,指出了天子的使命,就是奉承天命,治理好下界的百姓,使百姓们都安分地俯首称臣。祭祀五帝、日、月和其他神灵,也有专门的歌词。每个皇帝生前的事业不同,死后祭祀他们的歌词也不相同。唐玄宗时,由宰相张说所作的十六首太庙歌曲中,祭祀唐太宗的歌词为: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下,大拯生人。上帝配食,单于入臣。戎歌陈舞,晔晔震震。上面的歌词,都记载于《旧唐书·音乐志》。有赖这样较为完整的记载,使我们得以了解唐代诗歌的这一方面。从这些祭祀乐曲的歌词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彼岸世界中神灵们的活跃,感受到了此岸世界上人们那虔诚的宗教情感。这些祀神歌词的艺术造诣,已经很难得到今天读者们的认同了,但它们也是那个曾产生了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元白韩柳时代的产物。从社会作用来说,它们扮演着沟通天人、安上治民的角色,而这是任何其他诗作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那个时代中,它们处于诗歌创作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不了解它们,就不能了解当时诗歌的全貌,不能了解当时的时代精神。不了解当时的时代精神,对其他诗歌的了解也很难说是深刻的。依儒经,“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礼记·文王世子》)。儒教的先圣先师,汉唐时期是周公和孔子。汉代定制,把孔子祭祀纳入国家祀典,和社稷神同一规格。从此以后,孔子和著名儒者,就成为国家祭祀的公神。北齐定制,凡新建学校,必向先圣先师行释奠礼。每年春秋仲月,也向先圣先师释奠。

隋代在北朝制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规定太学中每年四季四个仲月,都要向先圣先师行释奠礼,州县学每年两次。从太学到州县学,每年都要行乡饮酒礼。唐朝建国的第二年,李渊就下诏,命令在国子学内建立周公、孔子庙。武德七年,李渊亲自到周孔庙行释奠礼,尊周公为先圣,以孔子为先师,配享周公。贞观二年,根据宰相房玄龄、博士朱子奢的建议,在国学中废除了对周公的释奠,而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此后又下诏各州县都要建立孔子庙,建立孔庙配享、从祀制度。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胜、高堂生、戴胜、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二人和孔门七十弟子配享孔庙。依他们对儒学的贡献,分别被称为先师、先哲、先贤、先儒,享受不同规格的祭祀。孔子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则由太子或三公主持。在祭祀时,也唱着迎神送神的歌词。《旧唐书·音乐志》载,皇太子亲自释奠时迎神、送神用《承和》:圣道日用,神机不测。金石以陈,弦歌载陟。爰释其菜,匪馨于稷。来顾来享,是宗是极。登歌奠币用《肃和》:粤惟上圣,有纵自天。旁周万物,俯应千年。旧章允著,嘉贽孔虔。王化兹首,儒风是宣。所谓“有纵自天”,语出《论语·子罕》篇子贡语“固天纵之将圣”。也就是说,孔子,乃是天造就的圣人。孔子,也是儒教祭祀活动中要虔诚迎送的神灵。礼乐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祀神,儒教的至上神是上帝,隋唐儒者们心目中的上帝是什么呢?3上帝祭祀和上帝观念隋朝继承汉代以来的祭祀制度,在南郊祭昊天上帝。每两年一次,时间是冬至日。祭祀时,昊天上帝和配享帝的神位在圜丘的最上一层,五方上帝、日月、五星以及其他天神依品级高低,依次在圜丘的第二、第三、第四层,或在圜丘的围墙内外。其祭品的多少也依次递减。依郑玄说:“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礼记注·大传》)。表现于国家祭祀,就是从北朝开始,祭感生帝。隋朝继承北朝的传统,以五方上帝中赤帝为感生帝,并以自己的始祖配享,祭祀的日期是正月上辛。唐代对隋朝的礼仪有许多改进,但对昊天上帝的祭祀原则上没有改变,唐代儒者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昊天上帝作出了说明。据《通典》,是长孙无忌等人于永徽二年的奏议;据《旧唐书·礼仪志》,是许敬宗等人于显庆二年的奏议。这个奏议,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魏晋以来儒者们有关上帝观念的争论。该奏议道:据祠令及新礼,并用郑玄六天之议。圜丘祭昊天上帝,南郊祭太微感帝,明堂祭太微五帝。谨按郑玄此义,唯据纬书。所说六天,皆谓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属穹苍。故注《月令》及《周官》,皆谓圜丘所祭昊天上帝为北辰曜魄宝。又说《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及明堂严父配天,皆谓太微五帝。考其所说,舛谬特深。按《周易》云:“日月丽于天,百谷草木丽于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

《毛诗传》云:“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国家祭祀的上帝有五位,即黄帝、炎帝、青帝太昊、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他们都是上古时代的君主,或者说,当时就是把古代的著名君主作了上帝。此后不久,首先是方士建议,天神最贵者为太一,五帝乃太一的助手。接着是儒者们在纬书中,开始否定上帝是人间的君主。他们说,上帝有五位,分别是: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矩、黑帝叶光纪。不同的纬书,说法略有差别,但五帝是精神性的存在,并且原本不是人间的君主,成为儒者们的共识。这可以说是儒教在古代传统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上帝的活动。王莽继承上述说法,并且作了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依据儒经,将上帝定名为“皇天上帝”。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不同朝代都依自己对儒经的理解给上帝定名,但上帝是一个最高者,其他五帝乃是次要者,则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依郑玄说,那位最高的上帝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就是北辰星,名字叫曜魄宝;五帝则是天上太微垣中的五颗星。但唐代儒者根据《毛诗》,认为昊天的意思,就是那一团昊大的元气。或者说,那一团昊大元气,就是至上神昊天上帝的“体”,即身体。因此,天或上帝不是郑玄所说的北辰星,太微五帝不得和昊天上帝同格同位。许敬宗继续说,查太史所掌的《圜丘图》,昊天上帝的座位以外,还有北辰座。太史令李淳风也曾认为,昊天上帝的图位自在祭坛之上,而北辰却在第二等,和北斗星并列。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北辰星不是昊天上帝。又据《史记·天官书》,太微宫有五帝。许敬宗认为,这五帝是“五精之神”,不能和昊天上帝一样被称为天。天,只有一个,这就是那以“苍昊为体”的昊大元气。永昌元年,武则天下诏道: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之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混。自今郊之礼,唯昊天上帝称天,自余五帝皆称帝。(《郊礼唯昊天称天五帝只称帝诏》)许敬宗的奏议、武则天的诏书,总结了汉魏以来关于上帝观念的讨论,确认了至上神只有一位的原则。这次关于上帝观念及对上帝祭礼的讨论,成为以后儒学中上帝观念和郊丘祭礼的基础。许敬宗还认为,郑玄分圜丘和郊坛为二是不对的,而王肃的郊丘为一的主张才是正确的:王肃等以为郊即圜丘,圜丘即郊,犹王城、京师,异名同实。符合经典,其义甚明。而今从郑说,分为两祭,圜丘之外,别有南郊。违弃正经,理深未允。

同类推荐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大约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于是同时代人。在他“觉悟”之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释迦牟尼也是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是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的缘故。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热门推荐
  • 浮生寻仙

    浮生寻仙

    上古时代,神魔莫名湮灭踪迹,数百年后,人界衍生修仙门派,山野走兽,树木花草皆生灵性,衍生妖族。日久便有修仙界,妖界出现。妖界与修仙界为了夺取对方的修炼之术,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争斗…然而,数千年之后,神魔封印现世,预示着神界,魔界即将重现世界,几界相争的乱世终将来临。那个本在山中修行的官家弃女,竟然成了这个劫的唯一解法…
  • 第十三只眼

    第十三只眼

    我小时二逼淘气,曾惹下一段祸事。为此,我和中了大乐透一样,牛逼轰轰的有了三条影子。一黑,一红,一蓝。我没少拿这事儿得瑟,虽然这三条影子只有我一个人看得见。一日夜里,红色影子离开我的脚下,向着漆黑夜色狂奔而去。我一看,急了,拔腿就追!你丫跑了我拿啥得瑟!跟我这么久了,要走也得打声招呼吧!点点渔火的河畔旁,我追到了我的红色影子。正跟在一个穿着黑色衣裳的男人身后。男人抱着一只大大的玻璃罐子蹲在地上,右手在地上摩挲着找什么。我向前两步,气喘吁吁的搭话,“这么晚了摸石子干吗?”男人没有抬头,每往罐子里放一颗‘石子’,便轻数一下。一只、二只、三只、四只……十二……
  • 殊晚

    殊晚

    曾经的那个少年,他在那段岁月里,有过最美好,最让人温暖的笑.
  • 宠妻无限,Boss,节操要不要

    宠妻无限,Boss,节操要不要

    他是A市让人闻风丧胆的帝王,却对她似忠犬般守候。某日沙滩边...“不准穿泳衣,穿长裙。”boss大人酷酷的命令着。“为什么?来沙滩海边不穿泳衣那有什么好玩的!”某女苦巴巴的看着boss大人。只见boss大人挑眉一笑“难道你想让这里的人都看见我的痕迹?”某女的脸瞬间红了。“流氓!”(本文身心健康,绝属宠文,老司机开车要不要太常见了?)
  • 重生王妃狠绝色

    重生王妃狠绝色

    "前世顾衣为心爱之人筹谋算计,扶持他登基为帝,却落得身败名裂,被世人唾弃落得惨死天牢的下场。一朝重生,她手撕渣男,掌揪白莲虐渣复仇京城无人敢招惹她。本以为这一世顺风顺水,却一不小心张扬太过,成了前世死对头的王妃,后来她还成了皇后!"
  • 萌妖难缠:神君大人别跑

    萌妖难缠:神君大人别跑

    她遇到双眼缠着白纱的他时,她还很小,只是在那很小的一段时间里,她却是记住了他。当她长大一些,可以学习好多东西的时候,她又再一次遇上了他。所以她认定了这就是缘分,这就是她与他之间解不开的缘。“师父,今天灵嫆说我长的太矮了。”“你营养不良。”“师父,他们说您其实是个妖,说神君是不会来收我当徒弟的。”“什么人这么有眼光。”“师父,我听说你有喜欢的仙子了。”“嗯……嗯?”“师父猜的没错,我去找她了。”神君看着鼻青脸肿的她,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妖缠神君桃花林,桃花落后妖散尽
  • exo我和你我和他

    exo我和你我和他

    张雅萱生活在小康家庭里的一名平凡女子,从小与朴灿烈青梅竹马,在高中时谈得第一次恋爱就是和苏俊辰,但交往了三年后,他突然要走了,她便与他说好,等她高中毕业便去找他,而他在韩国。然而在到达韩国后,她认识了和苏俊辰长得一模一样的鹿晗,又通过自己的青梅竹马朴灿烈,认识了exo的其他人而在exo这十二个花美男中,我们的女主张雅萱会选择谁呢?
  • 致青春有你最好时

    致青春有你最好时

    记者:“尹樱小姐,请问您如何评价《流年》这部电影?”尹樱:《流年》这部电影让我可以感受到青春最好时光里那时自己的流光星陨。记者:“尹樱小姐那你在青春里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呢?”尹樱接过话筒,思考了一会,回答道:“......在那段兵荒马乱的时光里,我──很认真学习的。”尹樱微笑的起身鞠个躬然后从旁边走了,保安快速拦住记者,助理向记者解释:“各位记者朋友们,尹樱小姐还有航班!我给记者们在隔壁安排了休息室请各位赏脸移步去品个茶,谢谢!”......各位旅客请注意,下面我们将到达泾阳县,泾阳县是一个五千四百多平方米的小镇......播音员口方字圆的播报着,尹樱坐在位置上玩着手机,听到广播员说到泾阳两字,脑袋里空洞,耳鸣失聪,眼前一片漆黑。坐在尹樱旁边的女孩大概17岁的样子,听到“嘭”的一声,转过头看见手机落在地上了,拍了拍尹樱提醒她手机掉了。尹樱愣了好一会反应过来,对着女孩说了声谢谢然后捡起手机。从包里摸出一瓶水扭开喝了一口放回去。想起几小时前对着记者说我高中的时候都在学习,不禁一笑,呵呵!自己现在真是撒谎都不打草稿!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再战魔神觉醒

    再战魔神觉醒

    两万年前,从无尽魔域逆袭而来的毁灭魔族收服其他魔域并带领两亿大小魔族入侵其他界。一时间,魔族的戾气势不可当。高傲的神族第一次低下头颅与它族共同抗衡魔族,两千年的斗争,几万亿的伤亡使魔族退回魔界。毁灭魔族就此湮灭,毁灭魔神的冲天戾气化作一颗希望的种子沉睡在人界,等待着,卷土重来,覆灭万界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