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04

第4章 绪论(4)

依时间先后推断,则所谓小乘,可能距离佛祖说法的本义更加接近。而大乘,则是后人在佛说基础上的发挥。不过,这只能是局外人的推断,当事者不会承认这种说法,甚至认为他们所信奉的才是真正的佛说。小乘教反复论证诸法无我,但认为佛说的道理是实在的;他们认为作为人的我,是没有的,但佛是真实存在的。依上述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最后,总要到达这样一个境地,在这个境地上,就不能再继续分析下去。比如房子、人等等分析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四大”,即地、火、水、风的组合。小乘认为,这四大也是真实存在的,不空的。或者可以继续分析下去,地火水风可以分解为微小的粒子,印度哲学称为“极微”,这极微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然而,这些真实存在的东西,就可能引发出其他事物的真实。因此,理论上更为彻底的人们认为,佛说的法也是空的,四大、极微也是空的,最后,佛本身也是空的,是并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大乘空宗。大乘认为自己所说的道理才是最正确的道理,把懂得这种道理叫做“般若”,即智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佛教特有的智慧。然而,把佛也说成是空固然在理论上非常彻底,但这样也就打击了人们追求成佛的积极性。人生空幻,不值得留恋;佛既然也是空幻,又何须追求!依空宗理论,将把佛教也引向空幻、不存在的境地。于是又有一些佛教理论家出来,他们说,一切都是空的,但佛本身是实有的。不仅实有,而且是常住不灭的。山河大地都有一天会毁坏,但佛不会毁坏,更不会堕入轮回。而且成佛之后,就具有种种神通,一切美好的东西,是想有就有,因而是值得倾毕生、甚至二生、三生、无数生(假如果然有二生三生以至无数生的话)精力加以追求的。这样一种理论,被称为大乘有宗。有宗兼取了大乘空宗和小乘的优点,在理论上更加成熟了。因而在有宗产生之后,佛教理论就没有什么重大发展了。就大体而言,有宗把佛教理论发展到了顶点。(4)从讨论报应到讨论灵魂佛教传入中国,它那深刻的智慧固然给中国思想界注入了新的血液,但是对于一般民众来说,首先和主要关心的,还是由它所带来的轮回报应说。不论初传的佛教如何回避灵魂问题,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轮回就是人死以后的灵魂归宿。这一点,在《牟子理惑论》中表现得十分明确。《牟子理惑论》还向我们表明,相信死后灵魂存在,乃是一般人、包括儒者在内的基本信仰。《牟子理惑论》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佛教讨论灵魂问题的文献几乎不见了,讨论般若智慧的文献多了起来。但是可以相信,在此一时期,佛教中轮回报应的思想并没有停止流传,甚至可以说,轮回报应思想也在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并在中国学者讨论报应问题时,显示了自己的优越地位。魏晋时代,社会的动乱使人们对传统的报应观念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以三国时代李康的《运命论》为开端,士人们对报应问题、也是个人的命运问题,展开了深入而持久的讨论。讨论者从现实和历史中得出结论,好人未必有好报,人生的寿夭祸福完全是命,是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的。这种讨论的结果,是慧远发表了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报论》。三报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善无善报或恶无恶报的情况,只是时候未到。此生的遭遇,或许是前生或多少生以前所造的业;而今生所造的业,今生不报来生会报,来生不报会在以后不知多少生中会报。这样的报应论,弥补了儒、道二教报应说的缺陷,并且从此以后成为中国报应论的基本理论。依这样的报应观,人们不必为好人不得好报而怨天尤人,因为那不过是时候未到而已。于是不平之气顿消,安心做个好人。

儒道二教都无法说明的问题,在佛教中得到了圆满解决;而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佛教都给了他们希望。中国社会,特别是那统治着中国社会的人们,怎么能不欢迎这样的学说呢!假如司马迁能够活到这样的时代,他就不会再去激愤地发问:“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史记·伯夷列传》)而佛教传入之后,这样的质问也果然是逐渐得到了消解。命定论者得自现实和历史的材料都无法反驳这样的报应论,于是他们改换途径,找到了报应的受体,也就是轮回的主体。他们依据中国传统的一气聚散说,认为人死气散,灵魂也是一种气,也要消散,不会原封不动地聚在一起,因而轮回是不可能的。或者援引中国传统的人为万物之灵说,认为人与畜生不同类,不会变成畜生,因而轮回是不可能的。最后,问题集中到了一点,即轮回的主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物。在主张轮回说的一方看来,轮回的主体就是神,即人的精神或灵魂;并且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当时叫“神不灭”)。当一个新的生命将要诞生的时候,某个不灭的灵魂就会和某个肉体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生命。这就是后来中国社会广为流行的、甚至至今还有人相信的转生说。为了回答精神是气(尽管是精气)、死后消散、不能原封不动地聚合在一起转生的批评,轮回说的主张者认真探讨了精神的本质问题。首先是慧远开始,认为“神”、即灵魂,是一种“精极而为灵”(《形尽神不灭》)的东西。虽然“精极”可以仍然解释为精气,但它是使神脱离气的第一步。后来,郑鲜之又提出,“理精于形,神妙于理”,“形与气息俱运,神与妙觉同流”(《神不灭论》),彻底把神与气分离开来。最后,是范缜提出“形质神用”的命题,代表了当时对精神现象认识的最高水平。然而,虽然范缜主张“神灭”,认为人死不能为鬼,但他毕竟是个儒者,不能否认鬼的存在,因为儒经中明白地说,鬼是存在的。至于其他儒者,当时大多都站在范缜的对立方面,主张着灵魂不死。范缜“形质神用”的主张,也就没有被继承下来,而只是作为反面教材,被僧人载入他们弘教的《弘明集》。

佛教的基本信条是“诸法无我”,认为神不灭的“神”,就是“我”。因此,神不灭说是和佛教基本信条相抵触的。佛教在中国发生的这种蜕变,只能归因于中国传统的影响,而首先就是儒教传统的影响。然而由于神不灭说满足了人们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它不仅没有被宣布为异端,反而和当时佛性或心性问题的讨论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佛教教义的发展。(5)从讨论灵魂到讨论心性神不灭论的意向,是要解决轮回的主体问题。然而佛教追求的不仅仅是要在轮回中取得好的地位。特别是大乘佛教产生以后,佛教要追求的是成佛,自然,成佛也必须有个主体:是谁成佛?假如一切皆空,成佛的并不是我,我又如何愿意艰难追求呢?因此,神不灭说对于大乘,也是必要的前提。所以大乘空宗理论在中国流行一段时期之后,大乘有宗就开始在中国兴起了。大乘有宗的基本主张,是以不同方式认为诸法虽空,但心体实有;诸法之空,不仅是因为它们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更是由于它们不过是心的变现。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可以代表大乘有宗关于心与法的基本主张。与心同样实有的是佛。但佛不就是释迦牟尼和基督教把GOD说成是属灵的存在相似,大乘佛教也把佛说成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有一个不变的、永恒存在的法身,这个法身是无形无象的,它不仅是佛的本体,也是一切法的“自身”。而释迦牟尼,还有许许多多难以数计的佛和佛的国度,不过都是这个法身的具体表现,即法身的化身或者说是应身。那么,在诸法皆空之旁,存在着实有的心和佛的法身,从心这一面说,心生种种法生,佛的法身也是一种法,那么,佛也就是心之所生;而佛的法身既是法的自身,心也是一种法,法身也就是心的自身。法身也叫做佛性,因为它是佛的“自我”。而法身既然是一切法的自身,那么,应该顺理成章地推出,人人都是这个法身的具体表现,或者从另一面说,就是人人都有这个法身,或者说都有佛性。都有佛性,也就是说,都有成佛的可能。但是理论的推论仅仅是一种逻辑的程序,它可以不受人世各种因素、而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的干扰。但在现实中,就必须克服种种障碍,才能使逻辑推出的结论付诸实践。无论是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还是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都不会顺利地承认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当道生孤明先发,提出人人皆有佛性,一阐提人也可成佛的时候,得到的首先不是嘉奖,而是迫害。直到《大涅槃经》译出,道生才得以恢复名誉。道生的先发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说明中国佛教已经明确把成佛的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要成佛,首先要讨论有没有成佛的可能,于是佛性问题成为这一时期佛教关心的基本问题。而要把成佛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有所行动。而既然心生种种法生,那么,能否把成佛的可能变成现实,也就主要是心的作用,所以讨论如何发挥或控制心的作用,以使成佛的可能变为成佛的现实,就是和佛性问题相伴随的、同等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佛教史一般称为心性问题。随着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一批大乘有宗的经典陆续被翻译出来,其中较为重要者除《大涅槃经》外,还有《法华经》、《华严经》等佛教经典。这些经典对于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这些经典之旁,还出现了一部《大乘起信论》。直到如今,学者们也说不清它是外来的经典还是中国本土僧人的创作。这部佛经可说是综合了此一时期关于心性问题的讨论成果,承认人人有一颗本来清净的心,这就是人的本性或真如佛性。由于无明,也就是缺乏佛教智慧,心发生了运动,由此造成了各种善业恶业。要成佛,就要恢复心的清净本性。这样的主张,对中国佛教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汉代可说是佛教的初传时期,魏晋南北朝时代可说是中国人对佛教的吸收和消化时期,我们将要论述的隋唐时代,则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时期,是中国人发展和丰富了佛教理论的时期。

5隋唐哲学发展大势

儒佛道三教在此一时期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安史之乱以前,儒教忙于整理自己以前的经学成果,致力于礼仪制度的建设;佛教则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教义和哲学,并且形成了四个大的宗派;道教则一面排斥佛教,一面努力学习佛教的哲学和思维方法,发展了自己,并且争取到了参与治国的权力。安史之乱,首先是儒教在实践上的失败,因为它的那些经学教条和礼仪制度没有能够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所以安史之乱以后,儒教在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不仅要进行礼仪制度的建设,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内心的修养。表现于哲学,就是开始重视对心性问题的讨论。这是儒教思想的重要转变,这个转变,为宋代的儒学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安史之乱也使佛教受到了严重打击,此后佛教各宗派的理论虽然仍在发展,但已是强弩之末。而在宗教实践上,呈现出不得不向儒教靠拢的趋势。至于道教,这一时期在理论上也没有新的建树,并且由于外丹术的屡次失败,则酝酿着向内丹术的转变。而相对于佛、道二教在理论上的衰势,则是儒教将要出现的理论复兴。

上部安史叛乱之前的隋唐哲学

儒教是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宗教,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儒教的这种地位就没有变过。皇帝的崇佛或崇道,不过都是个人的行为,不是国家的大政。把这种行为视作国家抛弃了儒教,乃是一种错误的观察。隋唐在建国之初,都把振兴儒教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基本事业。隋唐前期国家振兴儒教的成就,主要是收集了图书,培养了人才,编定了《五经正义》,制订了以《开元礼》为代表的儒教礼仪、法令。儒者们也兢兢业业,为唐代的兴盛尽了自己的责任。佛教从传入到隋唐时代,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中国僧人不断吸收和消化这种外来的宗教,到此一时期,终于可以独立地创造性地谈论佛教的教义和理论。此一时期形成的四大佛教宗派,其中三个就主要是中国僧人的创造。从对如何成就佛道的讨论中,佛教僧人发展出了哲学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道教在内外压力下,日益要求摆脱方术化的趋势,唐代李姓皇帝的成功,加速了道教向治国、修身方向发展的进程。道教在唐代前期,也是名家辈出,理论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从佛教中学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有时甚至达到可与佛教相媲美的程度。隋唐前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兴盛的时期,也是儒佛道三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教介绍各自的哲学面貌。

同类推荐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热门推荐
  • 我家BOSS是只猫

    我家BOSS是只猫

    【毛弱弱同学,你有胆别跑!】【毛弱弱,你就等炸吧!】 【毛弱弱,我要囊死你!】【毛弱弱,你是我的!】 我去你奶奶个腿!老娘我是这么容易妥协的人么? —当腹黑系统杠上迷糊少女,这狗血又搞笑的一幕该如何上演呢?—
  • 久久不忘宁

    久久不忘宁

    作为Z音学院大一新生,赵林久成功从高中迈进了大学,殊不知,竟遇见了,她心中的那抹光茫,整整7年,11次的相遇,虽短暂,却意外的深入人心。甜甜的恋爱,美好的友谊,正值青春年华,美好的大学生活,无一不让她向往。
  • 赞美吾主

    赞美吾主

    一次意外事故让马索克重生在了西方地狱。本以为这里危机四伏,杀戮不断,如同但丁的神曲所描写的那样恐怖。然而事实给了他一记重拳。你告诉我这个圆嘟嘟脸,长着透明翅膀的正太是别西卜?你告诉我这个帅破天际的假面骑士是亚巴顿?你告诉我这个金闪闪的土豪,走在哪里,哪里就下金币雨的家伙是度玛?说好的残忍无情呢?说好的面目可憎呢?这些他都都忍了,七十二魔神柱在地狱也就算了,七宗罪也无所谓,但是那个露着胸膛,一身羽毛,头上还顶着紫色太阳的家伙怎么看,都是玛雅来的吧!如果有机会重来,他一定不会做那场缺心眼的献祭。直到有一天,喝着被称为恶魔造物-肥宅快乐水的别西卜告诉他,他其实是比所有地狱大君还要古老的存在,闻言他跳进岩浆池,洗了三次澡才让自己冷静下来。该死的命运呦,让我创造一种语言来辱骂你可好?本书又叫真男神转生,我当旧神那些年,侍奉的神明有病怎么破。
  • 无巧不成冤家

    无巧不成冤家

    个人喜欢看女主很逗的文,最近文荒了。本作品纯属搞笑,风格轻松,本人不喜虐。不过我有在写为虐而虐的文,边写边吐槽。
  • 亿万星辰都不及你

    亿万星辰都不及你

    本小说是一篇回忆性小说,大概说的是男主李绎哲在爱上女主林熙的过程,然而林熙……
  • 齐裕焜讲水浒

    齐裕焜讲水浒

    本书是齐裕焜老师毕生研究《水浒传》的心得与成果,分别从《水浒传》的人物群像、流传过程、思想价值、艺术成就、后人评价等方面对《水浒传》这部奇书做了全面而独到的解读,其中主体部分是对水浒人物的点评,作者对文本的理解深刻而细致,可谓见微知著,察人所不察,如对晁、宋关系的分析,对宋江的解读,对卢俊义的评价,对潘金莲、潘巧云等人行为逻辑的看法颇发人深省。
  • 香猪枫叶简单爱

    香猪枫叶简单爱

    传说,西区青龙帮主面慈心狠、冷漠无情。可某女在暗处看着那个妻奴一样的家伙,无语问苍天。谁在说这家伙冷酷无情,本阁主第一个拍死他。传说,西区青龙帮主神秘莫测,可某女看着那个睡的像死猪一样的家伙,心中暗骂:谣言果然不可信。某场景:“哇!好可爱!”某女花痴的看着某只可爱的雄性动物。某人凉凉的看着某女,问:“你有了我,还想要其他公的。”“你是人!”“我也可以不是人。”“……”对,他也可以是狼。女主很痞很猥琐,很萌很无赖。对美男充满热情,对美食充满激情。她的人生目标:吃好喝好,做一个幸福的吃货!有毛票票抱,有帅哥哥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把你写进我的梦里

    把你写进我的梦里

    他上中学时她才出生,他上大学时她还在读幼儿园。他34岁时两人终于相遇。从此两人一见倾心!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穆齐烨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自己生活中,但从未有过任何交集。不知不觉中林温婉对他充满好奇,终于认清自己的心之后总想对他避而远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婉婉,你这一辈子都是我的了!”
  • 王的魔妃

    王的魔妃

    白绯白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光米大陆的废物小姐,一天之后,就被古安国三皇子雷诺强行退婚。被无缘无故召唤到光米大陆,顶着废物的头衔,这个仇她记下了。你也说了是上辈子的夫君,这辈子嘛!容后再定……一个轮回下来,姐我的口味可能改了。妞,我会随着你的口味改变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