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0600000005

第5章 《八佾》篇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也(3),孰不可忍也!”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i,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诸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诸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

【注释】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3)女:同汝,你。

(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评析】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地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a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2)徵:证明。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评析】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原文】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

【注释】

(1)禘:音di,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评析】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原文】

或问禘之说(1)。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2)乎!”指其掌。

【注释】

(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2)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评析】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评析】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原文】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注释】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评析】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原文】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1)监:音jia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原文】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o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释】

(1)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2)科:等级。

【评析】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1)之饩羊(2)。子曰:“赐也!尔爱(3)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2)饩羊:饩:音xi。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这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评析】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原文】

定公(1)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原文】

子曰:“《关雎》(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雎》:雎:音ju。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评析】

孔子对《关雎》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雎》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原文】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3)战栗:恐惧、发抖。

【评析】

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要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高兴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原文】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3)摄:兼任。

(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矮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a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评析】

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的肯定性评价。

【原文】

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

【注释】

(1)语:音yu,告诉,动词用法。

(2)大师:大:音tai。大师是乐官名。

(3)翕:音xi,意为合、聚、协调。

(4)从:音zong,意为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

(6)皦:音jiao,音节分明。

(7)绎:连续不断。

【评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乐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欣赏水平。

【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原文】

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评析】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尚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同类推荐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观念(3)

    观念(3)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热门推荐
  • 绝世空间之女王崛起

    绝世空间之女王崛起

    她从天之骄子变为农家小妹,这种转变实在令人无法接受,可是这种有人疼有人爱的日子也实在令人喜欢。可是……为什么这是一个修仙的地方呢,为什么她竟然有一段记忆呢?为什么原来她还是一个恶毒女配呢?为了生存,她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文改了一些,添了一些,看了一些的亲可以重新看看。求支持】
  • 爱已不知深浅

    爱已不知深浅

    一朝穿越到不受宠的嫡女身上,被渣姐抢亲。又被赐婚九皇叔,不是说不能人道吗?可这男人又是谁?!
  • 王者的隐退生活

    王者的隐退生活

    仙界界主,因为懒得管理仙界,决定隐退,过上平凡的生活,但是......
  • 快穿之女主也要逆袭

    快穿之女主也要逆袭

    现在这年头,女主也不好当喽!女配要逆袭,炮灰要逆袭,boss要逆袭,就连路人甲乙丙丁都要逆袭,而且各种暗杀,各种陷害,简直就是层出不穷,花样不断啊!最后连女主光环都不管用了,然后死翘翘了。苏清染是帮女主逆袭的人,至于为什么要帮女主?那是因为女主死了,世界就等于崩塌了!如果世界崩塌了,谁负责啊?所以啊,也就苦了苏清染了!
  • 重生之养成萝莉

    重生之养成萝莉

    穿越到平行世界,还有着一只可爱的萝莉,但是...自己的身份,哥哥也好,父亲也罢,系统是什么鬼?而且,为什么自己的形象,也是一只萝莉呢?
  • 满月斩1启明

    满月斩1启明

    满月斩,2123年最最火热的游戏,近十亿玩家游走其中,看似只是中世纪游戏,实际上,一场真正的游戏,在这无辜的虚拟世界中慢慢酝酿。本文呕血原创,禁止转载! PS·本文的主线在第四卷正式开始,前面属于铺垫,如果您感兴趣请务必坚持下去。
  • 神器太闹腾:孟婆,你去哪

    神器太闹腾:孟婆,你去哪

    [不要相信这是一本仙侠,因为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类型的,如果不相信的话就凑合着看吧,啾咪☆]孟七七身为孟婆和黄泉之主,一不小心跌落到人间,重要的是她来到了21世纪,变成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婴,没想到某男也来到了21世纪,刚到十七岁却被某男盯上了,还打算公布自己是他的未婚妻,孟七七十分的拒绝,因为她有男神要追,游戏要打,不需要什么未婚夫,没办法为了求他不要公布身份,一纸契约却成了他的奴隶,没关系她忍,只要不公布身份什么都好说,但是为什么心里却开始惴惴不安起来了呢?并且心也开始慢慢的沦陷,有时候孟七七也在想,要是一直能维持人间这个时候该有多好呀……(1v1,超甜,欢迎入坑)
  • 灵魂升温

    灵魂升温

    在已知的物质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着一个肉眼所不能捕捉的国度?先辈们所相信的灵魂又是否真的存在?当现实遭遇到未知,人性的自私,丑恶,一览无余。存在于身边的异世界,等着我们踏上征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愧为勇者的勇者传说

    不愧为勇者的勇者传说

    千年之前,我们来到这片大陆拯救了世界,千年之后,当灾难再一次来临,我们却发现自己无力逆天——拼尽全力豁出性命换来短短的安宁,承载着希望的他是否能够将这份平静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