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0600000004

第4章 《为政》篇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帖。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从:遵从的意思。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地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ang。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法比较妥帖。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其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an,意为饮食、吃喝。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ou,隐藏、藏匿。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i,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原文】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3)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i,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e,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原文】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袭: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意。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沿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原文】

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3)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an,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同类推荐
  •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主要讲述了,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 美学其实很好玩

    美学其实很好玩

    觉得美学离你很遥远?觉得美学太深奥?其实生活就是一堂大大的好玩美学课!美学其实很好玩——扔掉深奥,只留实用的好玩美学书!把高高在上的美学知识一一用进你的生活里,看谁还敢说你“没品位”!325个美学小知识,迅速提升你的美感力,变身美学达人。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热门推荐
  • 乘风大陆

    乘风大陆

    风是他们的上帝,是他们崇敬的造物主。在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万物都是由风为基础而组成。风也是他们的伙伴,他们伴随着无望不尽的风,上天下海,驰骋大地。是风让他们行走世界,而他们也把这片无风不成界的大陆命名为:乘风大陆。
  • 驯龙炮手

    驯龙炮手

    他叫喜狼,因为先天零魂力惨被抛弃。它叫天狼,因为先天残翅流落云雾村。……东胜神洲上,一位特殊的少年走进了成为驯龙炮手的传奇世界。他的肩上还站着一只睥睨天下的猛禽。
  • 漫画家是现代人

    漫画家是现代人

    大热漫画家刘锦寒生日时猝死,穿越成为古代一侯府傻子庶女,醒来后恢复神智,誓要凭借自己的特长技艺,在古代圆梦,买房买地发家致富,将那些曾欺辱自己的人一一踩在脚下!
  • 灭世衔令者

    灭世衔令者

    “人间,又污秽了。”于是,一个爱好看书的普通大学生被弃天帝选中,成为灭世系统的衔令者,任务就是毁灭一个名叫连山界的世界。可是这个叫连山界的世界却是个法师满地走,剑圣多如狗,术士不吃香,修士要饿死的险恶地界,还有兽人、矮人、精灵、亡灵占据了大片的地盘,这也就算了,居然还有野兽、魔兽、超兽和极兽,喂喂喂,那是奥特曼的对手好吗?看看一个无根无底无关系的小人物如何一点点毁灭这个强大的世界!
  • 竹马无恙

    竹马无恙

    他想她想的发疯,可再次遇见她冰冷的话语说他们不认识,他怒了......“苏然,你又想干什么,放手!”苏玉愤怒地看着眼前这个一言不发将她拖进车里的人。“干什么?”苏然听了,唇角一勾,倾身上前,眼里哪里还有淡漠疏离?......“滚!不要再让我见到你。”苏然不为所动的转身。“是吗?”凄凉,仿若心凉。“滚。”......“说了不要再来烦我,苏然你是听不懂人话吗?”“听的懂还会来找你?”......“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嗯,他笑着不答,只是抱着她。
  • 浮世梦华胥

    浮世梦华胥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我有三杯酒,关于一段人生。一段人生,三桩大梦。大梦初醒,酒糟人散。任君细品,听我言说。浮生三梦,三梦浮生。
  • 霸道暗恋:男神的独家追妻

    霸道暗恋:男神的独家追妻

    六岁,唯一和慕念成了邻居,第一次见面,小慕念盯着小唯一看了好久,才吐出一句话:“又矮又丑。”小唯一瞪着小慕念,许久才说:“比你好就行。”高考后唯一因为被慕念吐槽而被气出国,再回来的时候,慕念冷冷的说:“这么多年除了长高了一点脑子和胸一点都没长。”唯一“......慕念你不要太过分!”慕念盯着唯一的脸看了好久,才撇过头红着耳朵用很小声的说:“没事,以后我帮你丰……”婚后,唯一才发现,慕念在白天的时候不是最恐怖的,在晚上才是最恐怖的!每天晚上都会很自觉的跑到她的床上……忍无可忍,唯一一脚把慕念踢下床,怒吼:“滚!”慕念爬上床抱着唯一,在唯一耳边说:“一个人要怎么滚,要滚也是和你一起啊......”
  • 在恰巧的时光相爱

    在恰巧的时光相爱

    新书《鬼妻来袭:夫人,你的人设崩了》已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男女主双重生)陆家小女单纯天真,陆老爹很是苦恼:自家女儿这么软糯,时时刻刻都要担心被兔崽子们骗走,真是甜蜜的负担。而陆老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小女儿早就被狼崽子盯上,暗地赶走了不少情敌。而此人还是当初自己最为欣赏的男孩,不料最后竟成为了自己的女婿,也罢,至少女儿没有被猪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薰衣草,等待爱情

    薰衣草,等待爱情

    一个非常普通但很可爱的一个女孩,在她5岁时和她的青梅竹马在薰衣草丛中定下了一个约定。"小曦,你会等哥哥回来的是吗?"男孩不舍地说"嗯嗯,我会的。“女孩睁着清澈的大眼睛说,她还什么都不知道。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