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5300000015

第15章 第三辑锋利的纸(4)

和所有的英国学校一样,这所学校也设了“食品技术”课。第一天,我们一连听了三节不同班级的食品技术课。第一节课是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种圆形的模具做甜点,做好后,放进烤箱烤熟,教室里顿时弥漫出点心的香甜;第二节课是看学生们在老师的示范下粘糊一种盛放羹汤类食物的纸杯,然后,将事先备好的羹汤盛进去,现场检验它是否渗漏;第三节课是看学生们在老师的带动下烤制吐司,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领到两片吐司,然后就开始按步骤烤制,最有趣的是,烤制完成之后,还要由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将大片的吐司分切成小片,涂上少许黄油或果酱然后享用,即便是不留神烤糊了,老师也要学生把吐司吃干净。我们好奇地问为什么甜点和汤没有“食用”这个环节,老师告诉我们说,那是因为那两节课离吃午饭的时间还太长的缘故。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被热情的校长Grant留下来在校长室用餐。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将午餐送过来了,居然就是学生们做的甜点和盛在纸杯里的羹汤!校长吃得很香甜,我们也吃得很香甜。

但是,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每天中午都被安排吃学生们当天食品技术课的“作品”。我们发现,有的食品因为烤制时间过长或过短,要么发苦,要么发黏。特别是那一杯杯的羹汤,说甜不甜,说咸不咸,颇难下咽。但是,看人家Grant校长根本不挑剔,我们也就只好忍了。

到了第四天,我们中的一位校长终于受不了了,带来了压箱底儿的双汇火腿肠和涪陵榨菜,我们三个人一抢而光。

我们提出去看看学生们的用餐情况。工作人员便带着我们去了。

学校有两个餐厅,一个餐厅的学生一律用餐盘吃饭,餐盘中的食物是同样的,十分丰盛诱人;另一个餐厅的学生却吃得很简单,简直不像是在吃午饭,却像是课间的一次“加餐”——有的学生在啃一个三明治,有的学生只吃一袋炸薯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

“刚才你们看到的用餐盘吃饭的学生是家境困难的学生,他们所吃的,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午餐;而在这个餐厅吃饭的学生相对家境较好,所吃的都是自费的午餐。”有个校长不解地问:“那学生们还不都来申请免费午餐啊?”那个工作人员把头摇成拨浪鼓,说:

“不!不!不!他们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申请免费午餐。”

周末,我们的领队邀请我们的培训师Hazel女士与我们共进晚餐。我们的用餐地点是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每上一道菜,Hazel女士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Hazel女士邻座的一位校长看她对中国菜这么感兴趣,便起劲儿地为她夹起菜来。后来,Hazel女士的翻译终于开口制止了我们那位热情的大哥:“千万别再给她夹菜了!她胃不好,但是,她绝不肯浪费食物,她强忍着也要把自己盘子里的菜吃光。”

在英国的日子里,我一直觉得英国的“Food”决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所说的“食品”。远在学龄前,我们就学会了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学了,我们学会了引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是,我们当真“知”了吗?“思”了吗?“念”了吗?想想看,食品技术是一个人终生需要的技术,可除了厨师技校之外,哪所学校会郑重地将它设为课程?我们是听着“嗟来之食”的故事长大的,可在今天,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将“食物”和“尊严”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想问题?宴请宾朋,我们为何就那么喜欢摆阔,不剩下多半桌子美味佳肴就觉得面上无光?

我们可以不在每餐饭前祈祷感恩,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借英国人的“食品课”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第13节为国家带好一个小公民

我在伦敦一所学校做“影子校长”期间,听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母亲,因为纵容她的孩子逃学而被判八周监禁。校长告诉我们说,如果学生身体健康,那么,学校和家长必须要保证他的出勤率是百分之百;否则,就触犯了法律。

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北部一位粗心的父亲,带着半岁的女儿驾车出门,打算乘火车到华盛顿市区办事情,为了赶上最近一趟火车,他泊下车子就朝火车站的方向狂奔,根本没意识到宝贝女儿被剩在了车里。这位仁兄如愿以偿地赶上了南去的火车,顺利抵达了目的地。直到出了火车站,才突然发现女儿丢了。结果,这位粗心的父亲被告知:他因为触犯了“不得将八岁以下幼儿单独留在汽车或建筑中”的法律条款,将面临最高五百美元罚款或者三十天监禁。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就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我们会觉得:

反正是我自己的孩子,有意无意的善待亏待,都是俺们自己家的事,别人用不着过多干涉!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则报道:一个农民,因为嫌弃自己的女儿,便让她当牛做马,稍不如意,轻则拳脚相加,重则鞭打火烫。这个可怜的女孩儿被自己的生身父亲折磨得遍体鳞伤。采访的记者也只能从道义的角度进行指斥和抨击。我们的法律,远没有周密严谨到视孩子的伤情给这个禽兽父亲定罪的程度。

我们的法律对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作出过明确规定。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做大量的“控辍保学”工作,因为上级规定,每年的“辍学率”不得超过3%(初中)。岁尾年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的统计结果报上去了,那是一个绝对小于3%的令人欣慰的数字。但是,有谁愿意认真挤掉这个数字当中的水分,看到底有多少孩子由于什么原因辍学了呢?我所在的学校曾有过一个学生家长,死了丈夫,自己摆着一个菜摊,隔三差五就让她读初中的儿子逃学去帮她守摊卖菜。班主任老师登门去做工作,告诉她这样做是违法的。不想那女人对年轻的班主任破口大骂,将他轰了出去。

我们向来以为,孩子是我的私有财产,用不着别人对我指手画脚。古人说“为国育儿”,当今社会,有这样境界的父母究竟有多少呢?我看到太多的家长其实根本不配做家长,他们好比是没有通过“路考”就莽撞上路的司机,要多无知有多无知,要多危险有多危险。他们一味娇宠自己的孩子,不由分说地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权利、受挫的权利,要星星不给月亮,顶在头上怕歪了,含在嘴了怕化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全力为国家的未来打造着一件“易碎品”。在我看来,“棒杀”孩子的家长固然可恶,“捧杀”孩子的家长也罪不可赦。每当我看到自己学校“心理咨询室”里少男少女们的哭诉,我都会萌生出审判其家长的冲动。因为几乎百分之百的心理疾患全是惯出来的毛病——我愤怒地称之为“爱之病”。

我更愿意将我们拥有一个孩子说成是“上帝让我们遇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他(她)需要我们动用大智和大爱去精心喂养。因为疼爱得深沉,所以计划得长远。伦敦的一位女校长曾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就是为国家的未来提供‘燃料’。”我想,优质的家庭教育和优质的学校教育一样,都应该是为国家的未来提供“燃料”的。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都应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不要让孩子在蕴蓄能量的过程中无端受阻。

弄丢了孩子是件可怕的事,但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弄丢了孩子的灵魂。在可以拿报酬的工作之外,为人父母者还有一项更繁难、更神圣的不取酬的工作——为国家带好一个小公民。

§§§第14节指尖上的语言

参加一个企业管理培训班。培训师在谈到管理者的亲和力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人身上携带着一种“比癌细胞更为有害、更为难医的官宦之气”。他说,最让人悲哀的是,沾染了这种官宦之气的人往往浑然不觉,而目睹了这种官宦之气的人往往见怪不怪。

培训师轻轻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身着西服的人。那人似乎是在主持一个记者招待会,在他面前,摄像机、照相机和举手的人被模糊处理掉了,最夺人眼目的是他僵硬地直伸着的手臂和更加僵硬地直伸着的那根食指。培训师给这个画面配音道:“你!你!就是你!”回头瞅别人干嘛?就是你!有什么问题,“快问!”

他话音一落,我和在场的学员都忍不住悄声笑起来。接着,画面一转,又一个穿西服的人出现了,只见他紧锁着眉头,食指坚定不移地指着某个方向。培训师放大了画面,我们清楚地看见了画面下面的一行小字:某某听证会。培训师又给这个画面配音道:“你!你!就是说你呢!傻愣着干嘛?——有什么话,说呀你!”这下我们谁都没有笑。培训师再翻页,依然是衣冠楚楚的人站在主席台上,伸出一根夺人眼目的食指指向罪犯般的提问者。一连翻了七八页,那些人的食指惊人相似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

我们谁都笑不出来了,会场上有了叹息声。

培训师说:“想听听我搜集这些图片的过程吗?大约五年前,我留意到了第一幅肆意指点人的摄影作品,于是,我将它加进了我的幻灯片里面,想以此提醒管理者注意自己的一些无意行为。”

后来,我居然接二连三地在各种媒体看到了相似的画面。我便想:只要能够截取的,我就截取下来加进我的幻灯片中,看究竟能收藏多少。刚才你们已看到了——我的藏品已多到了让我这个收藏者心痛的地步。因为指点惯了、不恭惯了、粗暴惯了、刁蛮惯了,所以,一些人用指头戳起别人来就分外自然。——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当你们的嘴按照上面的要求或者某本管理宝典上的点拨,对员工说着春风般轻柔的话语时,你们的身体和内心能不能说出同样动听的话语呢?我想,我们要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不是会说‘您’、‘请’、‘对不起’就OK了,我们要真正把员工、把他人放在心尖上,捧在掌心里。

培训师说完,轻快地点了一下鼠标,画面上出现了一位衣着得体、笑容可掬的女士。只见她站在主席台上,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对台下做出一个亲切的“请”的手势。画面一转,依然是这位女士,不同的衣装,不同的背景,不变的是她动人的微笑和掌心向上的亲切手势。

“章启月!”

我们激动地高声喊出了这位前外交部发言人的名字。半晌阴郁的心,终于放晴!会场一片欢腾,仿佛,画面上出现的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美丽自我!

培训师不失时机地说道:“我相信你们已经听到了——听到了章启月女士指尖上无比美妙的语言!有一句话我想和你们共勉:轻慢他人的人,自我的心灵会更多地蒙羞;尊重他人的人,会不期然获得至高的尊严!”

§§§第15节一颗心,路过一张纸

因为喜欢精美别致的句子,所以做了语文老师;因为做了语文老师,所以越发喜欢精美别致的句子。

我教过一个锦心绣口的学生,名叫杨莽,他特别善于驱遣驾驭汉语言文字。读他的作文的时候,我总声称自己“不舍卒读”——舍不得一口气读完,就像吃最可口的东西,忍不住要省着吃,细细品味并努力延长那美妙无比的滋味。

杨莽是这样描摹春天的:“春天,点亮了花朵,唤醒了蜂蝶,打痛了百灵。”

杨莽是这样描写水滴的:“一滴水,落在平静的湖面。湖水说:‘痒——’”

——噢,却原来,“痛”和“痒”还可以这样用!我好崇拜我卓异不凡的弟子!

类似这样的句子,杨莽几乎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就在这样的句子面前幸福地沉迷。我痴痴地想,那被杨莽捏在手里的,该是怎样一支灵秀的笔呀!它把百灵的鸣啭,说成是因遭到春光的猛然击打而发出的娇啼;它从一滴水碰触到镜面般的湖水的那一刹那间,感到了一阵阵痒意。我多喜欢看杨莽像水滴释放涟漪一样从容释放他的诗心,我多喜欢听杨莽像百灵说解春天一样娓娓说解他的情怀!我总是不忍独享杨莽这些精美别致的句子,激动不已地高声诵读给办公室里的同人们听,直听得语文老师们齐声欢叫起来。

我把杨莽的诗拿给写诗的丈夫看。他看后很黯然,幽幽地说:

“你必须承认这世界上有天才。”他留下杨莽的几首诗,说是要帮忙寄给全国顶级的诗歌刊物《诗刊》。没想到,《诗刊》竟很快刊发了杨莽的几首玲珑小诗。于是,我和几个和我一样热爱着汉语言文字的语文老师越发坚定不移地充当起了杨莽的铁杆儿“粉丝”。

杨莽要高考了。我破天荒地鼓励他用诗歌写作文。

他写了,并且获得了骄人的高分。但是,因他只有语文单科成绩突出而其余四科成绩平平落榜了……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不能忘怀杨莽和杨莽笔下的文字。我在课堂上拿出他的诗做范例,直听得他的学弟学妹们惊叹不已。但后来,我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说杨莽做着一份远离诗歌的体力活儿,薪水低得可怜。

我好心疼那颗诗心,好担忧粗糙的日子会磨损那美丽的情怀,好害怕那支被缪斯深情地亲吻过的笔会落满尘埃。我有一个痴望,愿尘世中的人们在遇到那支敏感灵秀的笔时不要轻慢,不要忽略,认出它,珍惜它,让它依然葆有用精美别致的语言说出自己内心痛痒的兴致,让它爱着、兴奋着,开出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无可替代的花。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通过媒体,我读到了许多文采飞扬的满分作文。但是,网上贴出的一篇并非满分的作文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同类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五)

    当代文坛点将录(五)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亚东干文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亚东干文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亚东干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俄罗斯文化、游牧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方法,分析东干文学在复杂多元的异域文化环境中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在勾勒东干文学创作概貌、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美学、文化等层面揭示东干文学的独特研究价值,确立其在世界华语文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 我们是兄弟姐妹

    我们是兄弟姐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传家宝、水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者、给志愿军捐战斗机的人、重逢、白衣圣者、月亮母亲、我是孔子的弟子、在航校的日子、生命的接力赛、车祸发生以后、大爱无疆、寻找匿名者、南疆的“国语小学”、“草原保尔”崔志永、牵念的家等等。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热门推荐
  • 风之袭途

    风之袭途

    未来的人类,遭遇了未知文明的袭击。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文明,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 王爷他傲娇且撩人

    王爷他傲娇且撩人

    平阳侯府庶出的四小姐如梦,前世被当作权势的工具嫁入方家,未得夫君宠爱。婆母冷眼相待。那年杏花树下擦肩而过的人也并不记得她的名字。三十岁就守了寡、三十八岁郁郁而终。若一切能重来,她多想为自己争一次…
  • 少女也能与光比肩

    少女也能与光比肩

    后来她们之后遇到的每个夏天,都在同那年的夏天做对照。高中时代的理想与偏执,暗恋与青春,都是时光赠与你的糖果。沐涵、宁倩和张雅文,恰好在花开的时候,碰上爱情。当爱慕与理想相斥,她们究竟要如何抉择......
  • 深处的那个人

    深处的那个人

    一场车祸醒来,生活照旧,可是好像缺少了什么。为什么所有人都逃避我的问题?我到底丢了什么?!
  • 良辰好景无关月

    良辰好景无关月

    才上公交车没多久,念念就在我怀里睡着了。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带着她出门,我看着她安然熟睡的模样,眼眶不知不觉就湿润了。
  • 变身圣女传说

    变身圣女传说

    废柴少年变身绝色少女,华丽变身,成就巅峰之梦……一样的变身,不一样的精彩故事,2014年度最经典变身小说火热登陆创世嘞,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__^*)……【壳子新书,求点、求推、求收藏,谢谢大家嘞^_^】
  • 玄灵暗阁

    玄灵暗阁

    远古三帝之后是否真的不复存在?少年灵凡痛苦的家庭命运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转机?而女主灵曦真的只是孤儿这么简单?一切听我细细道来
  • 记录她的日常

    记录她的日常

    这本书讲述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很普通的日常时候,但也有惊喜,有欢乐,有难过……
  • 一湖柳色新

    一湖柳色新

    吾是一株柳枝,修仙千年,本不知什么情爱,可偏偏遇见了他,什么是真的爱上了便是执念,便是不可自拔,从此甘愿历经生老病死之苦,魂飞魄散,修三世因果,只愿与他一起看花开花落
  • 术尸

    术尸

    一位炼尸王告诉他的两位得意弟子,谁能练出战国的僵尸,就把传说中有巨大能量的“琉璃心”传给谁,而另一个人只能得到一个藏宝图。从此两人开始了练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