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9700000014

第14章

如果光看后大街社区的荣誉榜,让人感到葛菊英和后大街社区一路走来太顺风顺水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社区,葛菊英这个书记受过的委屈也是唯有自己知晓。

2004年之后,蔡泉根和后大街社区的关系渐渐“疏离”了。从表面看,“疏离”的原因似乎是葛菊英“高攀”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蔡泉根与后大街社区“疏离”这件事上,恰恰说明了蔡泉根和葛菊英这两位为镇海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基层工作者的无私之心。

蔡泉根点亮了后大街社区的群文之火以后,镇海城乡一些社区农村纷纷邀请他帮助辅导文艺。蔡泉根无法拒绝,因为他毕竟属于全区,更何况,已经打下扎实基础的后大街社区文化,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老师来指导了,有他没他已经不重要了。所以,蔡泉根把他的主阵地转移到了镇海农村和其他社区。

蔡泉根是不是有些傻?他明明知道守着后大街社区这块已经耕耘成熟的文化沃土,他可以轻而易举获取许多荣誉。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举贤退让”,因为他太清楚,后大街社区只有让更高层次的专家扶持,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就像一个人上学,老师从启蒙开始为他传授知识,但是到了小学毕业上初中,则一定要离开启蒙老师。对后大街社区文艺来说,蔡泉根担任的角色就是启蒙老师。

在葛菊英心里,她是多么希望蔡泉根永远留在后大街社区。只是她晓得,假使她真的这样做,一方面心胸实在狭隘;另一方面,也对不起蔡泉根,因为离开后大街社区,蔡泉根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况且,葛菊英希望营造一个全区社区文艺都能红红火火的局面,让所有的镇海人都能够享受社区文化带来的快乐。所以,当蔡泉根慢慢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全区社区文化建设上的时候,葛菊英对他是支持的。

所以,尽管依依不舍,但是她豁达,她懂得让人才去更广阔的天地发挥光和热才是最好办法的道理。况且,她在“舍”去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

省群艺馆的邵小眉便是接过蔡泉根接力棒的一位好老师,以后,邵小眉成了与葛菊英交情最深、也和后大街社区交情最深的一位老师。

几年以后,邵小眉老师也与蔡泉根一样,在区里有了颇高的知名度,区文化部门的同志认识她,社区的好多居民也都认识她。

后大街社区龙鼓队争夺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那年,宁波市文化局一位领导把邵小眉引荐给葛菊英。从此,葛菊英就和邵老师牢牢地“黏”住了。此后后大街社区出的每一件精品,几乎都是邵小眉一手精心策划辅导的,从更鼓到十里红妆,到新排演的《祈福莲花》,一步一个台阶,步步出彩。

成绩背后,总是辛勤的付出。在外人看来,邵小眉到后大街指导文艺有点“自讨苦吃”的意味。为什么?因为这个活儿实在太辛苦了:周五下午,邵小眉坐火车从杭州赶到镇海,当天晚上就开始排练。第二天星期六一整天,第三天星期日整个上午为居民作辅导,一直到临近中午,匆匆扒拉几口午饭,赶到宁波坐火车返回杭州。临走还要布置“作业”:请区里的辅导老师全程把动作都学下来,在邵老师下次来镇海的这段日子里,由区里老师带领大家巩固熟练,等下个周五邵老师再教新的一组动作。

整整两天半时间,她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的。

辛苦远不止如此。用邵老师的话来说,在省里辅导专业队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为啥?只要说清楚要领,做做示范,那些根底扎实的演员一点就会。但是给后大街社区居民指导排练,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有时候,她觉得一个非常容易的动作,教上好多遍,演员就是不得要领。没有办法,对待不同的演员,她只好一个一个手把手教。有时候好不容易教会了,但是第二天演员又把动作忘记了。她感觉非常累,一个半天排练下来常常嗓子冒烟、腰酸背痛。

即便如此,邵小眉还是对指导后大街社区文艺情有独钟。其实,邵小眉也是个忙人,杭州方面她的辅导任务也不少,但是为了后大街社区,邵小眉对其他业务一概不接。这是为了啥呀?用邵小眉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葛菊英和后大街社区那班人的真心和实诚。或许就是因为这份感情,邵小眉才甘愿“自讨苦吃”。

对后大街社区来说,龙鼓队是后大街一个腾飞的起点。帮助后大街社区登上这步台阶的是葛菊英的一大串人脉。在这个人脉长链中,有启蒙的蔡泉根老师,有提升的邵小眉老师,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时任宁波市文广局副局长的陈民宪。陈民宪是一位官员,亦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艺术人才,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颇具知名度。陈民宪是位阅人无数的老资格文化官员,最初,他作为例行视察,来到后大街社区审查龙鼓。进社区看了节目听了介绍,陈民宪眼睛一亮:这个后大街社区有戏!来了几次以后,陈民宪熟悉了葛菊英。对葛菊英的为人和工作抱负,陈民宪是非常欣赏的。于是,他对后大街社区开起了小灶,担任起牵线搭桥人。一来二往,陈民宪成了“后大街通”。那年,宁波作家赵柏田撰写《社区人》,后大街社区是采写的主角之一,在作品修改研讨会上,陈民宪对书中有关后大街社区的诸多篇章说得头头是道,俨然“后大街人”。不用说,让一位上级文化主管领导对一个社区格外青睐,社区工作出色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自然是因为葛菊英的人格魅力。

陈民宪是后大街社区文化建设有功之人,如今社区广为传唱的《后大街社区之歌》的歌词便是他的杰作——

舞动那长龙镇住大海

擂起那大鼓激情澎湃

意气风发才有昂扬的鼓点

同心同力才有同一个节拍

龙鼓的精神是社区的魂魄

一腔豪情是后大街人的气概

湛蓝的港湾温馨迷人

绿色的庭院春意常在

左邻右舍都有亲切的笑脸

楼上楼下传递不尽的关爱

共同的家园是连心的纽带

永远真诚是后大街人的情怀

一位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自愿为一个社区谱写歌词,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言的表态——这就是葛菊英人脉磁场的吸引力。

借助龙鼓的节点,葛菊英把她的人脉图从区、市延伸到浙江省乃至全国。那些年,后大街社区出名了,成了全国先进,一时,从本省到外地,从省市到中央,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络绎不绝。借助这张超越空间和级别的人脉图,葛菊英像海绵吸水,广纳各方高见,难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后大街社区文化一路高歌,屡屡出新,屡屡登上各级领奖台。

在撰写葛菊英“人脉关系”这些文字时,笔者最初有些迟疑。毕竟,对“人脉”现象,社会上多有微词,不过,仔细想想,心里顿时释然了。为啥?因为社会上对“人脉”的不满,其基本点是把“人脉”当作谋私的阶梯,如果,运用“人脉”为公办事,这样的“人脉”还有啥可以指责的?

葛菊英的“人脉”属于“大公无私”,所以值得褒扬。

其实,认识一个人不难,难的是双方建立起持久的友谊。葛菊英的人脉图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用真心作“经”,用感情作“纬”。

也许有人认为,财大气粗的后大街社区靠的是金钱笼络“人脉”。冤枉!

葛菊英说,她们给老师的辅导补贴并不丰厚,扣除交通费甚至微乎其微。当然,节目得了大奖,葛菊英不会忘记从大奖奖金中留出一部分答谢老师——军功章的一半有他们的功劳,这符合人之常情。

葛菊英终究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对社会上的一些用钱买奖现象,她知道,但是她很不屑。在某次会议上,快人快语的葛菊英就说过,答谢老师,适当的物质回报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以为金钱可以垄断一切,则是对艺术的亵渎,对老师的人格侮辱。她坦言,现在文艺界靠钱打通评委得奖的丑闻时有耳闻,有些奖项牌子挂得老大,其实艺术的含金量不高,这样的比赛,我们社区不参加也罢!

如果光看后大街社区的荣誉榜,让人感到葛菊英和后大街社区一路走来太顺风顺水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社区,葛菊英这个书记受过的委屈也唯有自己知晓。就说葛菊英编织的人脉图吧,最初,有些领导、老师并不拿后大街社区当回事,这也难怪,他们每天要接触的社区团队太多了,后大街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很多时候,葛菊英和社区干部对莅临社区的老师热脸相迎、殷勤有加,老师们却仅仅是客套一下,例行完成公务,并无太多寒暄。

这个滋味是很难受的。葛菊英是聪明人,对方的态度她一看就明了。但是,为了社区,她得给人赔笑脸。客观地讲,里头是有些功利成分的,因为他们的一句话一个表态,或许就是后大街社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难受归难受,葛菊英还是很记挂这些老师的,她会和他们保持联系,她相信,他们不待见后大街社区,是因为对后大街社区不了解。她要用实际行动让领导让老师们知道后大街社区的不同凡响。

这是葛菊英的自信!她要用春雨润物的细腻,建立自己的人脉图;她要用社区实实在在的实力,让这些领导、老师对后大街社区刮目相看。

还是说一个关于葛菊英拓展人脉的故事吧。那年,社区成立魔笛队,葛菊英得知一位居民的同学在上海师从许国平吹笛子。许国平何许人也?他是国务院终身津贴获得者。葛菊英想邀请许国平来社区指导,想想不太现实,于是她想到请许国平的学生教教社区居民,应该绰绰有余吧。于是,她请这位居民牵线搭桥,请来许国平的学生指导社区魔笛队吹笛子。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许国平要在静安区举办一场个人笛子演奏会。他的学生——也就是后大街魔笛队的指导老师觉得机会难得,于是通过渠道把社区魔笛队带进了声势浩大的演奏会,让后大街社区着着实实风光了一次。

葛菊英把社区文艺搞得红红火火,实际上,她的身上并没有多少文艺细胞,说句老实话,那些唱唱跳跳吹吹拉拉啥的文艺技巧,她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就是这么一位文艺外行,却能带领她的团队屡次摘得各级文艺大奖,葛菊英靠的是借梯登台。除了文化部门的引荐,很多时候葛菊英也顺藤摸瓜,自己找上门去为社区赢得许多演出和比赛的机会。在这方面,葛菊英是个有心人,平时带队外出,她常常留心其他团队的节目,哪个节目新颖,可能在后大街社区生根开花,她都一一记在心里。看中意了,她就上前打听、邀请指导老师。后大街社区近年新编的节目和谐欢乐鼓,指导老师就是葛菊英从一次赛事上慧眼寻觅来的。

葛菊英并非文艺“全能冠军”,但她善于借脑袋,在她身后,有一个无形的智囊团,共同助推着后大街的繁荣。可以说,后大街社区每一块奖牌、每一座奖杯后面,都凝聚这个智囊团的心血,而这个智囊团的灵魂,则是葛菊英。

在蓬勃的社区文艺活动中,人们单调枯燥的业余生活渐渐充实,原本陌生疏远的邻里关系渐渐熟络。文艺活动,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同时,更是增强了家庭个人与社会整体的融合,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后大街的社区文艺丰富了人际关系,丰盈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葛菊英的“人脉”带来的社区人之间和谐的人缘。有个例子可以说明社区文艺活动是凝聚社区人缘的黏合剂。这是个有点“务实”味道的例子。龙鼓队队员张立军是做水表安装的,参加社区龙鼓队之前,他手头的活有一茬没一茬的,无聊的时候,他就靠搓麻将打发。1999年,在邻居大姐的一再鼓动下,他参加了社区龙鼓队。令人惊喜的是,几次下来,张立军往常的颓靡没有了,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原来,在龙鼓队里,张立军和很多社区居民熟悉起来,他们家里的水电出了什么问题都来找他,还把亲戚家的生意也介绍给他。现在他手里捏着一大堆的单子,忙得不亦乐乎。而社区里的数十位下岗工人,在共同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了社区里的干部、个体老板,通过后者介绍,他们获了营业员、保安等工作。

文艺凝聚人心,一种地域文化归属感在居民中渐渐形成。有队员把刊登在省、市等不同报刊上有关他们获奖的文章都仔细地剪下来,珍藏起来,作为平凡生活中的一抹色彩。

文艺促进和谐,许多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好做起来。就比如说收费问题吧,以前收卫生费是让社区干部头疼的一件事,上门收一次,缴上几户,再上门收一次,又是缴上几户。其实不是居民缴不起,而是压根儿不愿意缴。催了好多遍仍有很多住户拖着不肯缴。自从社区文化热络起来,只要一个通知,不用一遍一遍催,百分之八九十的居民都能主动交了。

从小家走向大家,社区文艺让不少居民都变得热心起来。每次,组织居民向困难地区捐衣捐物,后大街社区总是捐得最多的社区。来收集捐赠物的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到你们后大街社区收集居民捐赠物品,我们带来的编织袋经常装不过来,再这样下去,要让你们单独装车发给困难地区了。当然,这是民政局同志开玩笑。

让葛菊英欣喜的是,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文艺活动,不仅为广大居民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而且成为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强大动力。在她带领的后大街社区,1000多人的居民文体队伍,形成和带动了1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350多人的治安义务巡逻队伍,500多人的社区党员服务队伍,使许多活动形成了“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楼,一楼带一片”的可喜态势,使得各项活动声势大、氛围浓、效果好,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得以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她曾经在脑海里描绘过千遍万遍的图景真的一一实现了。30多年前,旧称“薄粥街”的城关镇后大街道,常住人口中有不少人从事农业和渔业,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最关心的是养家糊口,最常见的消磨时间方式是聊天。如今,后大街社区满载一项项社区文化活动的盛誉,不但被评为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之一,而且,社区的文艺吸引力日益深入人心,以至于周边社区的一些居民,为了能参加后大街社区的文艺活动,不惜动用关系“开后门”。

真是今非昔比啊!

同类推荐
  • 未竟的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未竟的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极端化的左派或者右派的声音,都只能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经济改革行进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听到了林林总总的经济学家的声音,现在,是到了该认真倾听政治学家声音的时候了!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政务工作全书(下)

    政务工作全书(下)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作风高于一切

    作风高于一切

    本书从作风的重要性、作风的培养、组织的作风建设等多方面对“作风”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一本值得机关和企业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的好教材。
热门推荐
  • 幻方异能

    幻方异能

    我带着无尽的暴风雪而来,我带着火焰之神的愤怒而来,我叫莫言回,这是我的故事。知道的人都会死。
  • 三世深情从未后悔

    三世深情从未后悔

    “玛丽苏文?开玩笑,我们要做什么”“绿茶”“我们的宗旨是什么”“走女主的路,让女主无路可走”“我们是快穿文吗”“不是,我们有三世,女主有三个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有什么!”“重生文,快穿文,霸总文”“不错”陆池瑶摸了摸光滑下巴在自我感慨自己为何这么聪明的时候一个浑身散发个高贵气质的男人走了过来抱住陆池瑶“池瑶,我们的故事终于开始了”
  • 北京大妞儿

    北京大妞儿

    你喜欢文学嘛?你赋予联想嘛?你善于观察嘛?可知道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 莘莘回忆

    莘莘回忆

    从年少无知到成熟稳重他们都会在成长中经历许许多多他们的故事也就此展开从校园到社会他们都在长大都在变化也都在经历着爱恨情仇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人生
  • 重生影帝是红妆

    重生影帝是红妆

    ?女扮男装?睁开眼睛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家族中唯一的女孩,打破了家族的诅咒。与他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火花?
  • Fennel and Rue

    Fennel and R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量天光

    无量天光

    人世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慧眼如炬,洞察天地奥妙,参悟天地玄机,看清人世百态,种种道妙。早晨,如微风袭过,游遍名山大川,若春风拂面。傍晚,如明星照耀,俯看大海磅礴,若慧星引路。天帝为筑固神权,大肆杀戮天地开辟时诞生的神兽,并结好而后诞生的灵兽,共同搅灭神兽。一对神兽夫妻,名为开天兽。虽身藏天开辟地神威,耐何却未觉醒,死在天众围搅之中。幼小的开天兽在巢穴中等待父母的归来,却成了永远的奢望。幼小的心灵遭到伤害,化身为人族弟子天雨,踏上了推翻神权,拯救神兽的至强之路。当天雨终于如愿以偿,却来到一更高纬度的空间,见到了传说中的至上神智者,它指引了方向,开启了令一扇大门。
  • 符行都市

    符行都市

    误输入网址,林伦登上了异时空修仙网站,拥有和网站进行交易获得符箓和丹药的特权。林伦开始探探险、夺夺宝、捡捡漏,边赚钱边修练。捡漏最高境界是捡人才。乔丹大帝、奥尼尔、邓肯、球王马拉多纳、外星人罗纳尔多、齐达内、巴乔、拳王泰森……你们想多获得二十年的生命力吗?你们想将身体恢复到黄金时代吗?你们还想叱咤风云吗?没关系,跟我签约吧,我可以为你们移植二十年的生命力。
  • 我的终极幻想

    我的终极幻想

    这是一个穿越到远古的庞大时空,激情、热血,一切充满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