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2100000006

第6章 公子正途(2)

他的正室妻子于氏是河南沈丘一个土财主于鳌的女儿,有几个钱却没什么文化,也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袁世凯缺少共同语言。于氏生下长子袁克定以后,夫妻间的关系虽有所改善,但接着发生的两件事,使他们的感情再一次濒临破裂的边缘。

第一件事是因为文化差异。

有一天,袁世凯看见于氏喜欢系一条红色绣花的缎子裤带,笑着开玩笑说:“看你的打扮就像个马班子。”这句话惹恼了于氏,她发火顶撞说:

“俺不是马班子,俺是有姥姥家!”现在的读者看这两句话,只会感到有种冷幽默,可是在当时的袁氏夫妻看来,却是比天还要大的事。“马班子”

是方言土语,意指四处漂泊的妓女。于氏回答她有姥姥家,意思是她有娘家,是明媒正娶抬进袁家门的。不料于氏这句话使老公火冒三丈,原来袁世凯生母正是“没有姥姥家”的小妾出身,老婆当场揭短,无异于在他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从此以后,他们的感情更加淡漠了。

袁世凯在陈州的几年,坐吃山空,分得的家产眼看挥霍殆尽,遂决意北上,去京城谋一个差使。为筹措进京的川资,他到处找亲友借钱,还是不够,只好厚着脸皮找老婆,叫她去娘家想想办法。谁知老婆的几个兄弟听了消息不仅不借钱,反倒将袁世凯狠狠臭骂一顿,骂他是让老婆倒贴的窝囊废,还说了特别难听的话:“没本事就在家里呆着!”这让袁世凯感到自己倒霉极了。所谓倒霉就是自尊心受伤,犹如当头一棒,十分丢脸。多年以后他发迹了,老婆有个兄弟进京找袁姑爷想谋份差事,袁世凯招待小舅子好吃好喝几天,什么差事也没给他安排,临走时还送了一句话:“没本事就在家里呆着!”一报还一报,在这类家庭矛盾上,袁世凯从来都是个记恨心强烈的人。严格意义上说,这第二件事也怪不着于夫人,但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夫妻冷战之后,袁世凯还是把怨恨迁怒到了于氏身上。

袁世凯在给老婆的一封家书中写道:进京后正巧逢三叔袁保恒往热河公干,虽有婶母殷勤招待,仍不免心情郁闷,又遇到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独坐书斋,一颗发愁的心几乎要被屋檐下的雨水滴碎了。四日后天气放晴,遂往琉璃厂散步遛弯儿。途中遇见一人,亲热地同他打招呼,袁世凯感到奇怪,他与那人素昧平生,“不觉视其面而作呆想”。那人解释说,他姓倪,昔日曾做过袁保庆的幕客,见过少年时的袁世凯。袁世凯摸摸后脑勺,似乎恍然大悟。倪某遂邀请他上酒楼,要为刚到京城的他接风洗尘。

两只酒杯一碰,袁世凯满腹心事活络了。此次进京的目的之一是报捐功名,急欲寻一政界人士询问京中纳粟之例,于是开口就问倪官人如今在哪里高就。倪公谦虚地回答说,他在吏部跑腿。袁世凯想,吏部乃执掌铨衡者,必然详悉卖官鬻爵的情况,当即向他详细咨询。

倪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袁世凯一听,全属官场经验之谈,于是乘着酒兴,将报捐功名的想法和盘托出,并与之相商,该捐何职为目前最佳捷径。

倪某沉吟片刻说:“根据足下情况,应当报捐实缺小京官最实惠。足下既有叔父(袁保恒)在京供职,不妨暂时投靠,遇到好机会再谋外放,事半而功倍。”说着将声音一顿,低压嗓门继续说,“足下如想纳捐,倪某愿助一臂之力。安徽最近就有个机会,因为赈灾,要优惠供应一批官帽子,银两只需要原来的六成,正好家母舅在安徽做官,可以托他帮这个忙。唯一的遗憾是得破费手续费三百,因为赈灾捐例已于上月停止,如今欲填以前的时间,得打点具体经办人。”

袁世凯一听,冲口说道:“那有什么问题!”

两人当场约定,第二天下午先将手续费送去,再谈交易。次日,袁世凯雇车前往羊肉胡同,迎面果然看见倪公馆的招牌,投刺(递名片)而入。倪某欣然领他入室就坐,告知已经获得母舅许可,援皖赈例报捐工部营缮司主政,共需银一千五百两。袁世凯递上带来的三百两银子,倪某略作犹豫,吞吞吐吐说道:“我也是托人帮忙,对方要求一次收足捐银。”袁世凯恳求再三,倪某改口答应先预收一半,余款等拿到捐照后再一并缴纳。袁世凯回到寓所,取银三百,交到了倪某手中,约定后天来取捐照,同时缴纳剩余的银子。

哪知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三天后袁世凯依约前往羊肉胡同,倪公馆的招牌已经摘除,房中家具物品荡然一空。急忙找到房东一问,却被告知,姓倪的房客昨天早晨携带行李搬走了。再问房东,那位房客是否在吏部供职,房东一脸茫然,想了一会儿才告诉他:“不会吧,我听说那人是个古董贩子。”

过了几天,袁保恒从热河公干回到京城,袁世凯吃了哑巴亏,也没敢对三叔说。

袁保恒问他可曾遇见徐世昌,袁世凯答不知地址,无从投谒。袁保恒说,往翰林院探访,应该有人知道。袁世凯雇了辆马车直奔翰林院,果然找到了徐世昌。两人从陈州一别至今,见面后有无数话。袁世凯说了他被骗的经过,徐世昌笑着责怪他说,京城既有令叔,又有老友,捐纳何至于如此之急迫?损失六百金,尚属不幸中之万幸,倘若以一千五百金换张假官照,才是麻烦事情。

徐世昌在京城翰林院生活了几年,官场关系网已初步建立,他说有个同年挚友叫张佩纶,很为当朝大臣李鸿章赏识,收做了东床快婿,不妨走张的门路,进入直隶总督的幕府中谋碗饭吃。袁世凯一听求之可得,心中暗想,刚受一次骗,马上就撞上大运,真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袁世凯兴冲冲乘车赶到天津参谒李鸿章,延见后略问数语,李鸿章便举起了手中的茶杯。这个官场规矩袁世凯很熟悉,是通知下人送客的意思,不免意兴索然,壮志全无。徒步走回旅馆,借杯中物浇胸中块垒。正独自喝酒,忽闻张佩纶来答拜,二人坐下寒暄几句,袁世凯即以参谒时的冷淡情景相告。张佩纶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兄弟误会了,家岳接见来宾,器重其人者不作敷设语。近日北洋事务繁多,家岳正当用人之际,如果不信,三天内必见委札。”袁世凯将信将疑,结果第二天李鸿章的聘书就到了,委请袁世凯佐理文案,职位是机要科二等文牍员。

官场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袁世凯没干多久,被提升为一等文牍员,本想攀着这根绳索青云直上,然而他的升迁挡了别人的仕途,幕府中的同僚因嫉生恨,事事掣肘,以至于群起而攻之。有人当着他的张佩纶,晚清清流派领袖,也是袁世面说:督署幕僚都是翰林进士,从未见过以生员而厕身其间者,不知老弟走了什么门路?袁世凯满脸通红,猛地想起三叔袁保恒的教诲:“不觅得一榜出身,不可进入政界。”悔意顿生。

仕途上的相互攻讦经常不择手段,目的是把对方搞臭搞垮。要把一个人搞臭搞垮的不二法宝是桃色新闻。正巧前几天来了个朋友,是以前南京城风月圈中的故交,袁世凯招饮妓寮,重温昔日之绮丽春梦。这一情报被人侦探到了,成了炮轰袁世凯的重磅炮弹。

张佩纶本是清流出身,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听到这个桃色传闻,将袁世凯狠狠训斥了一顿。

灰头土脸的袁世凯,担心若再恋栈,以后之构陷将较今日更甚,名誉毁尽,以后反而不好相见,遂生激流勇退之意,写了份辞职信,来找张佩纶。

张佩纶大为惊讶,赶紧对昨天的训斥表示歉意。已经学会了在官场演戏的袁世凯笑着说:“小弟这次辞职与此无关,实为家母病危,昨晚收到电报,催我速归。”说着袁世凯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电报纸,递给张佩纶看,托张在李鸿章面前美言,代他请假半月。

袁世凯辞去李鸿章幕府中的职务后,再也没有回来。所谓“母亲病危”本来就是他编的一个谎话。金蝉脱壳后,袁世凯感到前途迷茫,读书考科举这条路他已死了心,报捐功名之路也是如此艰难。

袁世凯深深感到自己犹如汪洋中漂摇的一叶小舟,不知明天的风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顺便说一下张佩纶。这个人是晚清着名的清流少壮派领袖,史称“翰林四谏”之一。其父张印塘,曾官居安徽按察使,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与李鸿章结下生死之交。张佩纶一生有三次婚姻。前两任妻子去世后,李鸿章把女儿李经(小名鞠耦)许配给他,其中既有欣赏的成分,也有笼络的意思。张佩纶比李经大17岁,不过这对老夫少妇感情倒也融洽,经常一起吟诗作文,尤其热衷于谈论政治。几十年后,张家出了个有名的才女,叫张爱玲,给中国文坛带起了一阵强劲的旋风,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出了北京城,袁世凯茫然四顾。

灰溜溜回老家陈州,不是大丈夫所为,将会遭到世人耻笑。思量再三,决定先到上海叩访以同知官居上海水利厅的王雁臣老师,去碰碰运气,看能否谋份差事。哪知到上海后,还没找到王雁臣,却掉入了温柔乡,在烟花柳巷中遇到了一个红颜知己。

此妓女姓沈,身世颇具传奇色彩。原是扬州妓女学堂培养的一匹李鸿章的大女儿李鞠耦“瘦马”(妓女的别称),为上海某盐商看中娶为如夫人。谁知进门不到半年,盐商不幸患病身亡,沈姑娘才“上岸”,鞋子还没干,又只好再“下海”,回到堂子里重张艳帜。她从小受过很好的艺妓训练,琴棋书画样样都行,伺候男人也有一套办法。

袁世凯见了,惊为天人,神魂颠倒,乐不思蜀。

一个是落难公子,一个是痴情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演到袁世凯这一辈也没增添多少新意。据说袁世凯为沈氏赠有一联:“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己少;英雄落魂,百年岁月感怀多。”也许是袁世凯身上的霸气和英雄魅力起了作用,沈姑娘被这个身材矮胖的男人彻底俘虏。

女子一恋爱就犯傻,她心甘情愿作牺牲,拿出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泪钱,倾其所有资助袁世凯寻求前程。

为了和沈姑娘多厮守几天,袁世凯花光了身上所有的旅费,又卖李鸿章的夫人和女儿(即张爱玲的祖母,时年18岁)掉了随身所带的两个古玩鼻烟壶。

鼻烟壶为其叔祖袁甲三的遗物,壶长三寸,口径半寸,玛瑙质,色泽鲜艳,隐隐透现龙凤花纹。这是件价值2000金的宝物,袁世凯托一个朋友以500金的价格典押给上海陆巡道。事有凑巧,这位陆巡道是王雁臣的亲戚,一天在一起时,陆巡道拿出鼻烟壶给王雁臣看,王雁臣一惊,马上认出这是袁家宝物,追问来历,陆巡道将经过说了。

王雁臣这才知道袁世凯已到沪月余,急急派人把袁找来,严词责问。掉进了温柔乡的袁世凯处境艰难,一听老师的训词句句在理,不禁潸然泪下。王雁臣见这个弟子有悔改之意,便拿出银子帮他赎回了那对鼻烟壶,叮嘱袁世凯要努力用功,不要自暴自弃。袁世凯幡然醒悟: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郁郁久困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任由岁月蹉跎?

后来袁世凯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建功立业之路。等到在朝鲜站稳了脚根,马上将这个沈姑娘接来做了当家的如夫人。在袁世凯此后的人生中,他对这个姓沈的姨太太始终宠爱有加。沈氏一生无子,将二子袁克文过继给她做了嗣子,后院中的家事也一概交她处理(袁世凯后期又娶了天津杨氏为五姨太,此女相貌一般,但是持家才干突出,遇事有决断,遂将家务事管理移交给她了)。袁世凯搞洪宪帝制,穿上皇帝龙袍,沈氏也着了皇后装。有人戏作一联讽刺:“流氓皇帝,婊子皇后。”这副戏联表达了人们心中愤慨的情绪。

袁世凯的上海之行还有一个收获:在旅栈中,他认识了准备进京会考的阮忠枢。此人字斗瞻,祖籍安徽合肥,出生于淮军将领家庭。

袁世凯遇见阮忠枢时,正是他囊中羞涩、倒霉透顶的时候。二人住在简陋的旅馆里,心忧天下大事,促膝交谈,十分投缘。听说袁世凯意欲北上青岛投奔吴长庆,想成就一番事业,阮忠枢慷慨解囊资助了一笔盘缠。袁世凯发迹后,对这段感情念念不忘,聘请阮忠枢为北洋总文案,成了他最为信任倚重的心腹之一。在多个场合袁世凯这么说过:袁就是阮,阮就是袁。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庆”字营中的一把屠刀

清末有“三屠”:张之洞花钱如水,称做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称做屠人;岑春煊性好弹劾,称做屠官。其中袁世凯屠人,是说他任山东巡抚期间杀了不少义和团,也与他在吴长庆营中以及后来在朝鲜严厉治军有关。

吴长庆(1833~1884),字筱轩,安徽庐江人,是李鸿章门下重要的淮军将领。

这个人与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关系甚好,有一则掌故是这么记载的:当年吴长庆的父亲吴廷襄筹办团练,在庐江被太平军围困,托人火速带信向袁甲三求救。长子袁保恒认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此时不能分兵救援。侄子袁保庆则认为,孤城垂危,不可不救。终因援兵迟迟不到,庐江城沦陷,其父吴廷襄殉难。经历了这件事,吴长庆对袁保恒恨之入骨,不再与他来往,对袁保庆则态度友善,结拜为兄弟(参见刘厚生:《张謇传记》)。

有同袁保庆的这么一层关系,吴长庆对前来投军的袁世凯热情非常,不过在职位安排上并未委以重任,每月给10两银子,叮嘱他安心读书,并特地指派张謇、朱铭盘等江南名士辅导袁世凯完成学业。

在吴长庆看来,总角之年的袁世凯尚需要历练,目前的任务是读书增长学问。而在袁世凯看来,吴军门对他大材小用,感到满肚子委屈。

不过袁世凯在结交关系上有他特殊的本事,很快便获得了老师张謇的好感。没多久,张謇向吴长庆推荐这个新收的门生担当了庆字营营务处帮办,每月支饷银30两,这也是个虚衔,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但让袁世凯高兴的是,现在他手下有两名勤务兵供使唤了。

在吴军门的手下,袁世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任劳任怨,严以律己。看着这个年轻人一天比一天有出息,吴长庆也相当满意。

庆字营是剿防太平军、捻军时临时拼凑起的一支武装,人员成分复杂,加上吴长庆本身是个儒将,以仁爱宽厚治军,致使营务日渐废弛,官兵聚众赌博的现象经常可见。更有大胆嫖客甚至将妓女公开带入营中,轮流享乐。

这年春节,正月初二夜晚,睡在军营帐篷中的袁世凯忽然被一阵叫喊声惊醒。起床披衣一看,原来又是聚众赌博的双方在争执。但是这一次比以往闹得更加严重,数百人各执刀枪密密匝匝围成了一座小山,早已有血气方刚的军人动了家伙。袁世凯赶到时,地上已经躺了两具尸体,四周到处溅满污黑的血浆。

由于正值春节,军营放假五日,吴长庆也不在营中,面对有可能发生兵变的情况,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和袁世凯一同来到现场的还有老师张謇以及护卫队三十余人。张謇是个文人,试图采取秀才遇兵的方式解决问题,那是很难奏效的。袁世凯首先喝散众兵,让其各回军营,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四个带头闹事的头领,军法处置,处于斩首极刑,此事在“庆”字营中引起了极大震慑。袁世凯在给他老婆于氏的一封家书中说,前来观看行刑的兵丁“屏息而散”,军营中平日常见的张狂嚣浮之气荡然无存。

同类推荐
  •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这本书介绍了杨宪益传奇的一生,杨宪益是一位德披天下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还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于一身。他娶英国妻子戴乃迭,成就了一段异国婚姻佳话,本书还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展现了杨宪益性格中的热情、勇敢与真挚。他德披天下,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品质于一身。他译遍中国,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娶英国妻,成就一段异国婚姻佳话。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他是怎样用那一支笔译出一篇篇精彩的作品?翻译大师的五味人生和经典译著的诞生过程。《五味人生:杨宪益传》会告诉你答案。"
  • 德约科维奇:一发制胜

    德约科维奇:一发制胜

    本书由德约科维奇(昵称小德)亲笔撰写而成。书中描述了他是如何在塞尔维亚的战火纷飞中走上网球之路的,此外,还包括小德回顾历届大赛中的精彩瞬间和夺冠时的心路历程,并提供了可供读者实际操作的身心调节方法以及健身、减重、饮食秘诀。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乱世奇女子

    乱世奇女子

    本书从女人的角度,在历史的空间里,在民国的背景下,在高官豪族的背后,慢慢拓展出女性的生活空间,还原那个社会女性的生活原貌,描摹政治风云下的爱情激流。
  • 邹容陈天华评传

    邹容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剑宗有俩大吃货

    剑宗有俩大吃货

    一个美食爱好者李云意来到了修仙的地界儿。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埋头苦练不好好吃饭!那不能忍啊!来来来,剑宗食堂招聘削肉学徒,榨油学徒,炒菜学徒等等等。。。用我手中的剑和锅,征服这天下吧
  • tfboy之永爱十年

    tfboy之永爱十年

    这部小说是关于tfboys的爱情小说,纯属虚构。如果家人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 二世起若梦

    二世起若梦

    “慕宸澜…我们这一段孽缘终于…终于要结束了吗。”她流下了最后一滴温热的泪,随着穷冬烈风,消逝在冰天雪地之中。这一世,他是慕溪辰,她是白沫梨,他恢复前世的记忆找到她,可她已忘记所有。前世的缘今世续。前世的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使恶魔守卫战

    天使恶魔守卫战

    平凡的灰姑娘,妖孽的殿下,温柔的王子,冷酷的少爷,可爱的骑士,儒雅的学长,野蛮的伪男子,柔弱的舞坛新星,羞涩的美女班长,霸道的公主魔女,邪魅的大明星……共同演绎唯美的青春舞曲。再加上神秘的幕后人,惊人的身世,纠结的情感,天大的阴谋。年轻的情感将何去何从。当灰姑娘变成公主,当天使变成恶魔,当友情变成仇恨,当爱情变成遗留的伤,恶魔,天使,谁能赢得永远的守护权。
  • 星空就在那里

    星空就在那里

    许多年轻人向往都市,在他们眼里,都市生活才是他们毕生追求,如果回到小城,你会发现有那么一群人,虽然在世间的某个不起眼角落,却依然奋斗不已,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活着。
  • 萌女惹火金龟男

    萌女惹火金龟男

    她有点小心计,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施展的小聪明,在T掉有钱却花心的男友后,她在改造自己的同时,仍是希望白马王子能迎娶她,让她在前男友前面挣回面子。而在她改造自己的路上,又想找个优质男,又怕对方品格不好,所以像蜗牛一样慢慢地试探、不动声色、旁敲侧击地打听自己想要的信息,有点儿愚蠢,有点儿俗气,有点儿搞笑,又有点儿引人产生共鸣。一句话介绍:凭小聪明去争取的高优质爱情能否修成正果!
  • 战先生你好

    战先生你好

    十年爱恋,一朝分离,一朝归来,物是人非,那个少年,你可还记得树下的约定?
  • 再战八方我为神

    再战八方我为神

    叱咤风云,战万界,屠魔的王者,暗夜仙帝,惨遭毒手?重生一世为富家子弟?不甘懦弱的他,在都市能否成就一番天地?能否战回九天万界?
  • 凹凸世界之青忆

    凹凸世界之青忆

    你能想象一个学神因为高考完了后看了凹凸世界这部国漫就穿越的神奇事情吗?青乐很郁闷,穿越到哪里不好,非得是凹凸世界?而且还以一个小崽子的身份,这是要玩养成的节奏?系统230:因为宿主太过于学神,以至于各路学渣对宿主的怨气值爆表,所以,加油吧!要想活命,就别去凹凸大赛......诶,宿主你去哪儿?!青乐:去参加凹凸大赛,这么有意思的局,我不去那真是太可惜了。【排雷】前期为成长阶段,后期才开始凹凸大赛,要想看凹凸大赛的读者们记得缓一缓。作者更速奇慢,望谅解。顺便说一下我似乎还欠各位读者老爷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