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2100000005

第5章 公子正途(1)

上马杀贼,还是下马读书

袁世凯的幼年时代,有这么两件事值得一提。

他出生之时,二爷袁甲三在剿捻前线打了个大胜仗。取名世凯,有凯旋而归之意,不仅寓意祝福,希望捷报频传,也寄托了曾祖母郭老太太对儿子的一片思念之情。

相传袁世凯幼时胆识过人。据《容庵弟子记》载,5岁那年,袁寨遭遇捻军袭击,全寨男丁全都登上城墙御敌,袁世凯趁乱溜到哨楼,像看戏一样观看战争,面无惧色,让人赞叹不已。

在袁世凯成长的道路上,袁保庆是第一个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5岁多时,袁世凯被过继给袁保庆为子。袁保庆以知府身份发往山东补用,携带家眷到济南上任。为了管束好这个宝贝儿子,袁保庆特意聘请了一位颇有名望的举人担任启蒙老师。这个人叫王志清,是个熟读经书不识麦稗的老夫子,授课全无趣味,让人昏昏欲睡。对于刚从偏僻乡村来到繁华都市的袁世凯来说,这种“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迂腐先生实在不对脾胃,加上嗣母牛氏的溺爱,他更不把王志清放在眼里。袁世凯想到的戏弄老师的办法带有浓烈的乡野气息:夜黑时分,捉了无数只萤火虫放进玻璃瓶里,埋伏在王志清下馆必经的路上。等老夫子走近,憋着嗓子弄出几声怪叫,吓得王志清魂飞魄散。搞清楚是学生的恶作剧后,王志清愤然辞馆,再也不愿意教这个刁顽的孩童了。

袁世凯小时候不爱读书,是个事实。告别袁寨来到济南,周围喧闹的一切都让这个孩子感到新奇,斗鸡、滚铁环、玩蟋蟀……这些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游戏,魔法似的吸引着他,使他犹如掉进了一个疯狂任性的旋涡。嗣母牛夫人对这个好不容易得到的儿子宠爱有加,更是助长了他的玩兴。稍大一点后,又结识了一帮浪荡少年,整天混在一起斗殴打架。这个时期的袁世凯迷上了骑马、拳术和摔跤,幻想中的英雄偶像是水浒中的好汉,一套拳脚闯天下,替天行道,惬意人生。过了几年,嗣父袁保庆调任江南盐巡道,迁居南京,一个更让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马上成了袁世凯粉墨登场演出的舞台。纵马清凉山,练拳雨花台,荡桨秦淮边,年纪轻轻也玩起了偷食禁果的出格游戏,成天出入怡红院、销金楼,学着大人模样吆喝起了“幺二长三”,沉醉于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

后世人们的传说中,袁世凯俨然成了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其原因也与他在济南、南京两地的孟浪生活有关。

嗣父袁保庆去世以后,三叔袁保恒看到袁世凯无人管束得住,出于栽培袁家子弟的考虑,作出了一个决定:让袁世凯进京读书。

说到读书,四叔袁保龄对他有个评价:“资分不高而浮动非常。”这句评语背后透露的信息是,几个叔父对袁世凯这个侄子摸得相当透彻,他们要对症下药,对侄子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有能力的长辈资助子侄读书,往往采取的是设立私家学堂,聘请贤能的办法。袁保恒又格外加了一条:吩咐袁保龄亲自监督,促其成才。为了抓好袁世凯的学业,袁保恒、袁保龄这两个叔叔煞费苦心,聘请了三个家庭教师,一个是讲解诗词歌赋的周文溥,一个是教习书法的张星炳,另一个是传授八股制艺的谢廷萱,并特意把他的书桌安排在几个老师的书案旁边,以管束其“嚣浮之气”。每天清晨鸡一叫就起床晨读,晚上10点钟熄灯就寝,隔三差五进行检查等等。这是他一生中读书最为用功的几年。经过严格调教和精心磨砺,袁世凯对读书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人生志向也高远了许多。

光绪二年(1876),17岁的袁世凯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

从牢笼般的考棚里走出来,袁世凯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初试锋芒,自我感觉还不错。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的这次科举考试成绩骄人,名列陈州府前十名(刘成禺《世载堂杂记》),但是一个意外,却使袁世凯落榜了。

这是一个对袁世凯影响深远的事件:湖南长沙人瞿鸿礻几考中进士之后,外放河南学政,这是个临时性的职务,官衔不大,权力不小。旧时官宦富家子弟以考取功名为正途,自然要格外巴结主考官,因此当一回学政就成为让人艳羡的发财机会,“一任学政官,十年花不完”。可见权力寻租的无穷魅力。瞿鸿礻几在山东督考期间,充分享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待遇,地方官像供奉祖宗似的招待他。到了陈州,偏偏遇到了个知府吴重憙,这是个广东人,出身望族,又在官场上混了多年,压根没把当时才是个六品编修的瞿学政放在眼里。他向手下交待,降低瞿学政的接待规格。不仅如此,还发文件通知属下各县一律按小棚规格接待。瞿鸿礻几无端受到这种侮辱,心头的忌恨不言而喻,以至于迁怒到吴重憙管辖下陈州的考生身上。过了几年,瞿鸿礻几再放河南学政,终于寻到了报复的机会,凡陈州生员一律不取。刚巧袁世凯是这一年参加的科举考试,尽管他成绩优良,瞿、吴二人在官场上玩的那一把“火”,还是殃及了袁世凯这一条“鱼”。

这个典故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后来都与袁世凯的生活有过关系。

晚清政坛上有场着名的政治风波,史称“丁未政潮”。瞿鸿礻几和袁世凯分别是双方阵营的主角,也不知道其中夹带了多少当年恩怨的痕迹。

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再说袁世凯初考科举失利之后,隔了三年,又考了一场,然而第二次的失利使袁世凯对考科举取功名之路彻底绝望了。一气之下他烧毁了过去的全部诗文,发誓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以至于多年以后,他当了民国大总统,提到读书人嘴里还是十分尊敬,挂在嘴边的经常有句口头禅:“这比做文章容易多了。”清朝晚期,袁世凯与张之洞联手出击,奏请朝廷停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号壹公,南皮(今属河北)人,清朝大臣止科举考试,推广新式学堂,被清廷采纳,从而使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终结。晚年忆及往事时,袁世凯始终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得意的一笔。

袁世凯曾经有一段在陈州安居逗留的历史。

袁氏大家族分家以后,袁世凯自立门户,成了一家之主,娶妻于氏,生了长子袁克定。这座大宅院原是祖父袁甲三生前购买的,袁甲三忙于剿捻,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大宅院一直没派上什么用场,还得托人帮忙照看,实际上是一幢闲置资产。这份家产分到了袁世凯名下,他便动了搬出项城袁寨的念头,随家迁居的还有嗣母牛夫人,以及嗣父留下的几个姨太太。

在陈州,袁世凯过了几年诗酒文人的生活。小时候跟随嗣父袁保庆在济南、南京过的那几年好日子,养成了他行侠仗义的性情。没过多久,袁世凯身边就聚集了一批文人雅士,诗词歌赋,曲觞流杯。高雅和情趣是需要经济基础做后盾的,袁世凯确有不同凡响之处,即使与那些自命清高的小知识分子们相处,也能一跃而成为领袖。不久,由他出资创办了两个文社,一名“丽泽山房”,一名“勿欺山房”,并主动承诺、承担文社所需的一切费用。从此,陈州的骚人墨客定期到这里聚会,吟诗作画,谈天说地。

人情练达即财富

在袁世凯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就有他当年在陈州结交的那批文人朋友的影子。其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吴重憙,一个是徐世昌。

当时,吴重憙是陈州知府,地方父母官,又是袁世凯的“受知师”(科举考试中对自己主考官的尊称)。

由于这重特殊关系,袁世凯对他很尊敬。前边说过,吴重憙得罪了朝廷派来的学政瞿鸿礻几,袁世凯无辜遭殃。吴重憙心里隐隐还有一丝对袁世凯的歉意。因此陈州府的文社聚会,吴重憙经常光顾,兴趣来了也一起吟诗联句。知府是一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居然拨冗参加闲云野鹤般的聚会,对于文社主持人来说,也是一种荣耀,袁世凯对此始终心怀感激。

后来袁世凯官场得意,出掌北洋,成为朝廷要员,没有忘记当年的“受知师”,让其担任直隶布政使。在袁世凯回乡葬母期间,吴重憙还代理了40天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此后他一直是袁世凯北洋系列中的重要一员。

吴重憙早年仕途蹉跎,在陈州十年未得升迁,在袁世凯的眷顾下,官场亮起了一路绿灯,升迁甚速。光绪二十八年(1902),袁世凯在电报、铁路收归官办之时,乘盛宣怀(李鸿章助手)丁忧(父母丧事)守制之机,挤掉了其电报局督办职务,袁世凯向清廷推荐的驻沪会办电政大臣,就是吴重憙。

在袁世凯的提携下,吴重憙先后担任过江西巡抚、邮传部侍郎、徐世昌,天津人,清末曾两次出任军机大臣河南巡抚等职,直到清帝逊位,吴始解职,寓居于天津。即使退出了官场,袁世凯仍以公府顾问名义,每月发给他八百元补助金,由此可见二人交情之深。

袁世凯在陈州结交的另一个文人朋友是徐世昌。这个人出身于河南辉县,曾祖父、祖父都是天津盐商,家境宽裕,到他父亲这一代开始败落。徐世昌7岁那年,父亲病故,寡母隐忍持家,对儿子管教甚严。徐世昌也懂事早熟,不到20岁就出外谋生。在洛阳、安阳、扶沟、淮宁等县衙充任文案,后为陈州官宦人家李觐侯看中,聘为家庭塾师。在袁世凯创办的文社中,徐世昌是一名热心的成员。

青年时的徐世昌虽然满腹经纶,却过着其一生中最为穷困潦倒的日子,一脸的穷酸相。袁世凯慧眼识金,不仅不嫌弃,还和他义结金兰。两人经常在一起秉烛夜谈,打得火热。有一天,徐世昌吞吞吐吐说出了他的心事:意欲进京赴考,无奈囊中羞涩,难以启程。袁世凯一听大笑:徐兄为何不早说?这有什么难的,金钱事小,前途事大。于是慷慨解囊,资助一笔资金,以壮行色。

这是一笔使袁世凯终生受益的投资。光绪十二年(1886),徐世昌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后来的岁月里,这名京官成了袁世凯深入官场的重要内线。再后来,随着袁世凯政治地位的上升,徐世昌又成了他仕途上的得力助手。

从袁世凯早年处理他与文友吴重憙、徐世昌的关系上看,此人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人情练达。

官场规则众所周知,一靠关系二靠钱,没有这两个金钢钻,别揽那个瓷器活。而袁世凯恰恰对这两样甚为精通,不是刻意求之,而是性格使然。幼年时的家庭教养和成长环境使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洞察世事,许多事情做起来只需率性而为,便能水到渠成。

这么说来,嗣父袁保庆当年的努力总算有回报了。

同治九年(1870),袁保庆调江苏补用,署理盐法道。这是个让人艳羡的肥差,袁保庆能升迁到此,与他的好友马新贻有关。

马新贻是回族人,出生于山东菏泽的一个官宦世家,道光年间与李鸿章是同榜进士。担任合肥知县时,曾随钦差大臣袁甲三剿捻。在此期间,袁保庆得以同其相识,进而相知,两人结为至交。官场上有同榜李鸿章做奥援,马新贻升迁迅速,没有几年便当上了两江总督。袁保庆署理盐法道,就得力于他的推荐。

南京历来是精英荟萃之地。近代以来,江浙一带士绅得沿海地区开放风气之先,吐故纳新,更是加速了该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袁保庆携家带口来到这个金粉旧都,自然免不了踌躇满志。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加强对儿子的培养,多次带袁世凯参加官场上的逢迎酬酢,社交往来。

闲暇之余,袁保庆还写了一本书,名为《自刈琐言》,将他十几年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心得感悟归纳总结,其中全是为官之道的经验之谈。后来有人说袁世凯善于演戏,看看袁保庆书中这段话,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言官场如戏场,然善于做戏者,于忠孝节义之事能做得情景毕见,使闻者动心,睹者流涕。官场若无此好角色,无此好做工,岂不为伶人所笑乎?”

官场的耳濡目染以及嗣父的耳提面命,对于幼年袁世凯的影响不可低估。在他成人后的几十年政坛生涯中,翻云覆雨,纵横捭阖,像一头潜伏在深海中的巨鲸,无论沉下还是浮起,都会卷起一排排滔天巨浪。

袁保庆在南京做官那几年,日进斗金,大富大贵。性格古板严谨、尊崇程朱理学的他,也有在冷板凳上坐不住的时候,偶尔跟随其他官宦去逛逛妓馆,吃吃花酒。有个姓金的姨太太,就是他在南京期间续纳的。谁知此妇娶进门后,碰翻了元配牛夫人的醋罐子,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闹得不可开交,袁保庆紧皱眉头,如坐针毡。

这道谁也插不上手的难题,却被袁世凯轻松化解了。他虽以嗣子身份夹在中间,竟能巧妙地加以调和转圜。使这场两个女人的战争化解终结,确实需要有点处理人际关系的本事。看着夫人和姨太太放下争斗围着袁世凯的笑眯眯的场面,袁保庆像吃下了一块蜜饯,他在心里说:儿子的“小考”又过关了。

类似的“小考”袁世凯经常遇到,而且每次成绩都很不错。

袁世凯轶事中的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其中牵涉到一桩扑朔迷离的疑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案。刺杀马新贻的凶手叫张汶祥,原是太平军将领,交战中活捉过马新贻,蒙不杀之恩,二人交好。后来太平军战败,张汶祥又被马新贻擒获,自然也不能杀,不仅不杀,两人还歃血为盟,拜成兄弟。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在马新贻乘轿去检阅士兵的途中,有人持一把匕首刺来,马新贻断骨穿心,当场毙命。

行刺后,凶手立在桥上,并不逃跑,众人睁眼看时,却是马总督结拜的兄弟张汶祥。

案子发生后众说纷纭。有人说张汶祥是为失败的太平军复仇,有人说此案与湘军有关,也有人说是因为一桩桃色事件-马总督抢占人妻,张义士打抱不平。朝廷对这件命案十分重视,命大臣张之万主持审理工作,袁保庆充承审员。在审案中,张汶祥一味闪烁,刁狡异常,没有确供。袁保庆是马新贻的好友,主张以大刑伺候,逼张汶祥开口。但是主审官张之万担心重刑之下凶犯毙命了不好向朝廷交待,力主不可。

定案后,袁保庆不肯在审理书上签字,并当场放言:此案不审理清楚,则弃官归田。

这件事在袁保庆心头萦绕,久久难以排遣。一日,袁世凯、袁世敦、袁世廉等几兄弟聚于一室。袁保庆提及此事,顺便出了个题目,命子侄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袁家几兄弟面面相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唯独袁世凯侃侃而谈,应对如流,认为嗣父袁保庆坚持不签字的气节固然可佳,但是使气说出辞官归甲之类的话,不是一个在官场上历练多年的人应该说的,即使弄丢了官帽子,也于事无补。

袁世凯的话让袁保庆喜出望外,多年的培养教育终于有了成效。

儿子袁世凯心智已开,他在“人情练达”这一关上初步成熟了,需要去经更多的风雨,见更大的世面了。

迷茫中掉进了温柔乡

袁世凯两次参加科举都铩羽而归,精神上有种挫败感。他烧了以前的全部文稿,不再梦想从青灯黄卷中博取功名。通过捐纳,得了个中书科中书的虚衔,诗酒酬酢,歌舞相伴,在陈州过了几年悠闲的神仙日子。

同类推荐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老一辈革命家风采(套装8册)

    老一辈革命家风采(套装8册)

    一本书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光辉灿烂的一生。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组织一些同志编写了“老一辈革命家风采”丛书,旨在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鲜活地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革命经历、政治智慧、品格风范、人格魅力,以及家风家教和生活情趣,以推动对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和宣传,推动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在新的长征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以晚清重臣左宗棠为主角的人物传记,从他出生前后的中外格局说起,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记述了他一生的不凡经历,历数他所作的贡献。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朽君临

    不朽君临

    心宵莲婷雪梓柔,娇媚玲晗霜月菇。本来无意争天下,奈何世间太残酷。自古天骄多毛雨,却无一人入不朽。不朽一境隔人梦,帝皇也得为之忧。
  •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本书讲述了想找工作的人如何找到工作,不找工作的人如何为自己工作,如何面对失业的危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等内容。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书中内容包括:风清气正得民心、安全健康顺民意、衣食住行惠民生、改革新政与民享、社会和谐遂民愿等。
  • happygirls说好不分离

    happygirls说好不分离

    三个花季少女经历许多人情世事,解决了无数纠纷,躲过了无数灾难,一朝穿越异次元,发现这个世界和以前的世界不一样,是可以修炼幻术的,而且,她们都是有着特殊体质的魔女。中途,她们闹不和,各奔东西,最后在危难时刻彼此就了彼此,终于排除万难走在了一起,但却仍然回不到原来的时空。也罢,在这个世界,她们经历了这么多刻骨铭心的事情,留下了那么深入人心的感情。她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只要信念还在,梦想还在。因为,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与时间为敌,就算与全世界背离。
  • 道仙生

    道仙生

    仙道,以万物为刍狗,练成太上无情。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万年来,仙道被人们抛弃,武道占据仙道之位,成为人们修炼之主道。仙道五尊者,流下传承,被苏灵而得,不知这是一代圣人的故事,还是一个真魔的崛起?
  • 高冷穷小子和傲娇千金

    高冷穷小子和傲娇千金

    在这个顶尖的艺术学院中,穷困但却自尊心极强的他招惹上了家缠万贯又骄纵嚣张的她,受到了她带头的欺负和嘲笑,本应是两个世界甚至成为敌对的人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中产生牵绊……或许多的是你想不到的事,却又不能不说有些事是冥冥注定。
  • 杀手在泰国

    杀手在泰国

    一张牛皮卷,引发一个血案。一个神秘人,建立某个神秘杀手集团。这些杀手,不轻易出手杀人,只为牛皮卷才出手。他们有着平常人不常见的身手,他们似乎超出人类的极限。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就因为一张牛皮卷,而引发被追杀。一个少年,亲眼目睹父亲的死亡,这叫他如何成长?一个神秘的师父,是否能引导少年成长?是否能教会少年身手?少年他有个代号,冷枪,这是一个复仇的代言词。一张牛皮卷就是一个线索,请看少年如何寻找线索,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复仇之路。他是否能报仇?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耕地、宅基地与土地承包

    耕地、宅基地与土地承包

    全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内容为主线,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覆盖面非常广,针对性强,有利于读者对照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