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2100000007

第7章 公子正途(3)

春节假期结束,吴长庆回到营中,听说袁世凯处死四人的消息,心中不悦,把袁世凯叫来训斥。多亏老师张謇在旁边坦言,要不是袁世凯处理果断,恐怕会有哗变之忧,现在军营中早已是血流成河了。

听张謇这么一说,吴长庆才幡然觉悟,当面对袁世凯给予嘉奖,三天后官升一级,委任为劳务处提调。为此,袁世凯在给妻子的家书中感叹道:余与姓张的人为何如此有缘!在天津时得一张佩纶热心襄助,现在又得一张謇鼎力相助。

有一种说法,认为袁世凯处心积虑,心机太重,先是设法削弱吴长庆的兵权,取得李鸿章的信任,尔后取而代之。据说,因为这个原因,吴长庆的后代提到袁世凯,一直怨恨不已。

袁世凯在“庆”字营中整束军纪,操练新法,老弱者裁汰之,顽固者革除之,使得暮气沉沉的“庆”字营的气象焕然一新,深为吴长庆所赏识。但是正如他的四叔袁保龄在家书中所指出的,“你以少年得重名,不患不富贵,但患不稳重。”果然过了不久,有谣言传来,说袁世凯心怀叵测,意欲取吴长庆职位而代之。哪知事情也真凑巧,中法战争打响,朝廷派遣了刘永福前往抗御,仍嫌兵力单薄,在张佩纶的建议下,李鸿章决定派吴长庆率兵驰援广东。这么一来,正好印证了谣言所传不虚,袁世凯百口莫辩。就连吴长庆临行之前,也神情悻然,朝袁世凯投来了愤懑怨恨的目光。

其实这实在怨不得袁世凯。当时袁世凯官职五品,位卑言轻,根本不可能在掌控北洋大权的李鸿章面前说得上话,即使托人说上话了,李鸿章又怎么可能听其安排?清朝的兵力虚弱是有名的,中法战争爆发之时,纵观清朝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也还真的只有吴长庆是最合适的人选。看来袁世凯这次无辜背了一口黑锅。

再说一说袁世凯与张謇的关系。

进入“庆”字营以后,袁世凯处处得力于恩师张謇,两人感情融洽,目标一致,都是在吴长庆手下讨碗饭,一心辅佐吴长庆治军打仗,度过了一段“政治蜜月”。随着袁世凯地位的不断升迁,两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到朝鲜以后,袁世凯“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一跃而成驻朝清军的重要人物,与之对照的是吴长庆政治上的失势。张謇认为,袁世凯一定在其中做了手脚,加上袁世凯对他前恭后倨的态度变化,更是让张謇对自己以前荐袁的举动而懊悔。他写了一封长达千言的信给袁世凯,措词尖刻,指责袁的狂妄无行(袁先前称张为“老师”,后来改口叫“仁兄”),调侃道:“足下之地位越高,则鄙人之称谓越小。”袁世凯看完这封信十分气恼,两人断绝了往来,这一断就是十年。

辛亥革命前夜,这一对师生重新聚在到了一起,不过彼此间关系有了极大变化。

张謇是清末状元,一生致力于实力救国,工厂办了一个又一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本集团。上世纪初,这个人是中国知识界的精神领袖,自视颇高的胡适也称他为“很伟大的失败英雄”。在政治上张謇主张君主立宪,这与清末袁世凯的政治观点相吻合。宣统三年(1911)五月,张謇北上赴京途中,专门到彰德拜访了被清廷斥黜的袁世凯,两人订立了政治上的攻守同盟。当时的三种政治势力(旧官僚、立宪派和革命党)既相互缠绕,又激烈争斗。而在这三种势力中,张謇放弃孙中山,选择了袁世凯,他希望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来完成政权的更迭,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务实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

透过清末这两个大人物的恩恩怨怨,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现实异常复杂的一面,让人扼腕叹息。

一场兵变带来的机遇

光绪八年(1882)清朝藩属国朝鲜发生了一场兵变,史称“壬午事变”。朝廷派吴长庆率兵前往弹压,历史将一次机会摆在了袁世凯面前。

事情得从朝鲜王哲宗去世说起。哲宗无子,立12岁的李熙为王,其生父大院君李昰应监国摄政。李昰应是个守旧派人物,对一切变革都看不顺眼,对日本维新尤为不满,仅仅因为日本大使在拜见他时穿了一套西服,就下令断绝朝日两国通商,韩国人与日本人交往者处死。日本人以为受辱,遂有“征韩论”。

李昰应有个内侄女叫闵慈英,美丽异常,且又知书达礼,在高墙深锁的王宫后院里,这一朵娇艳的花分外引人注目,于是被李昰应收为儿媳妇,成为王妃。

谁知道事与愿违,闵氏成为王妃后,并不是按照预定的治国方略行事,摄政王的指挥棒不灵了,这让李昰应大为光火。事情还在进一步发展,这个王妃闵氏,上帝在赐予她漂亮外表的同时,也赐予了她智慧和才干,她利用太后赵氏厌恶大院君专擅的心理,怂恿闵奎镐、赵宁夏以及李昰应的长子载冕等人,逼迫李昰应让开位置,让国王李煕亲政-李熙性格软弱,闵氏是铁腕女人,实际上是闵氏自己当政。

掌握政权后的闵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由“仇日”变为“亲日”,聘请日本军官训练“别枝军”,以代替李昰应的“亲军营”。

在改革军队的过程中,大批士兵被裁汰,留下来的士兵又经常领不到军饷,矛盾日积月累,终于酿成了一场兵变。驻扎在朝鲜京城的五千士兵因军饷拖欠太久,多次向政府恳求发饷,政府迫于压力发了一个月的军饷,可发下的粮食里面居然掺杂了沙石。愤怒的士兵再也忍不住了,一哄而起,杀死了日本军官。大院君李昰应乘机煽动,七月初,士兵包围了王宫,欲杀闵氏。闵氏见势不妙,赶紧换了套衣服仓皇出逃,带着幼小的儿子跑到族人闵应植家中避难。

遭遇兵变后的王妃闵氏向清政府求援。这时李鸿章回籍办丧事,署理北洋的是张树声,经请示清朝廷后,派庆军入朝鲜援助国王李熙和王妃闵氏。

随后上演了一场惊险生动的“鸿门宴”,袁世凯在戏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庆字军抵达汉城南郊,驻师屯子山,吴长庆轻车简从,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造访李昰应。宾主相见,略作寒暄,李昰应愉快地答应第二天到庆字营回访。

次日,李昰应如约前来,他的扈从侍卫却被挡在了军帐之外。

二人坐下没谈几句,李昰应似乎感到情况有异,意欲起身。吴长庆使了个眼色,久候一旁的袁世凯立即上前,半扶半挟,没等李昰应反应过来,就将他塞进了一个事先预备好的二人小轿,星夜上路,在马山浦登上兵船,经天津塘沽港,转道送往保定软禁。

之后,清军又找到了因兵变流落民间的王妃闵氏,由袁世凯护送回了王宫。

在处理朝鲜问题上,明显可以看出清廷当权者思维逻辑的混乱。

王妃闵氏有排华亲日倾向,却被清廷当做了帮扶对象。大院君李昰应亲华仇日,却遭到清廷的软禁。政治和外交上的糊涂举动,使朝鲜后来的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过在朝鲜的这次兵变中,袁世凯是最直接的受惠者。事后论功行赏,吴长庆称袁“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经回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奏请,袁世凯以同知补用,赏戴花翎。

这一时期袁世凯声名鹊起,另一个因素是他的严格治军。

清末的军队,腐朽是有名的,无论八旗还是绿营都不堪一击。庆营的兵丁基本是临时征募而来,军纪松弛,作风败坏,医治这样一个重症病人,非得下重药方能有效。

由于袁世凯被定性为千古历史罪人,关于他的正面史料十分鲜见,即便偶尔有零星细节,也被淹没在唾骂之中。《容庵弟子记》是袁世凯的弟子早年写的一本书,其中记录了袁世凯在朝鲜的一些事迹,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参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刚踏上朝鲜这块土地时,袁世凯听到一条举报:有人奸淫了朝鲜妇女。他严令追查,很快抓获了那个人,毫不留情地斩首示众。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一次吴长庆巡视军营,见城墙前有无数人在那里围观,趋前一看,城墙上挂着七颗血淋淋的人头。吴长庆感到纳闷,回到营中,忽听袁世凯来禀报,城墙上七颗人头是他所为,为严肃军纪先斩后奏。

袁世凯手下有个武弁,平时打仗卖力,很受赏识。一次行军中,从他身上掉下了块红绸巾,众人觉得奇怪,袁世凯追问他也不答。结果第二天有个朝鲜富绅来告状,家中美妾遭人奸污,经指认正是那个勇敢的武弁。许多人来为武弁求情,袁世凯心情也很矛盾,踌躇再三,还是得斩首示众。准备行刑之前,吴长庆也来替那人说情,“乞贷一死,坐久不去。”袁世凯久久没有说话,忽然起身,手捂着肚子要去上厕所,顺手从桌上翻出一本书让吴长庆阅读。不一会儿,袁世凯回来时朝吴长庆拱手请罪:“武弁已杀,大人宽恕。”吴长庆面部表情瞬息万变,终于大笑:执法应该如此。

袁世凯的声名日益渐增,潜伏的危机也就越逼越近。光绪十年(1884)四月,李鸿章奏调吴长庆率兵三营回国,驻防吴大澂在朝鲜时赠给袁世凯的对联奉天金州,加强东北防务,其余三营仍留汉城。以与吴长庆相商,任命记名提督吴兆有为三营统领,袁世凯提拔到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两人之间的种种矛盾找到了一个喷泄口,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吴兆有是二品总兵,又是驻朝鲜清军的最高统领,袁世凯只是个五品同知衔,照规矩该是吴兆有的副手。但是袁世凯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大有凌驾于最高统领之上的态势,连朝鲜国王李煕和王妃闵氏都分不清他们究竟谁指挥谁,哪个人的官大。

袁世凯素来与朝鲜官员过从甚密,为了抚慰战争中的殉国牺牲者,他曾经从军饷中拨出部分经费作为烈士家属的抚恤金。吴兆有借此大做文章,一封状纸将事情捅到了李鸿章那儿。更加让人气闷的是,李鸿章居然听信谗言,叫他自己掏腰包赔偿。

内忧加上外患,一直将袁世凯视做一大心病的日本人乘势作乱,向清廷狠狠告了一状,指责袁世凯挑衅,威胁说中日冲突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弱国无外交,清朝末年,凡有外交上的纠纷,清政府必定吓得屁滚尿流。经军机处几个大臣紧急磋商,奏报朝廷,决定派吴大澂、续昌前往朝鲜调查。

出兵朝鲜对于袁世凯来说本来是个机会,现在机会忽然变成了一连串烦恼,更有人落井下石。看到袁世凯失势,纷纷告状,控告他贪污军饷,蓄养官妓,贩卖烟土。面对一系列打击,袁世凯伤心极了。在给妻子的一封家书上,他愤懑地写到:“官运恶极”,“当时拟拔剑自刎,幸被幕僚所劝阻”。在极度倒霉的时候,连自杀的心都有了。

在最倒霉的时候,命运之神为袁世凯派来了一颗福星。

这颗福星是吴大澂。

在清廷派出的调查人员中,吴大澂担任组长角色,因此调查刚一开始,他还能与袁世凯保持一定距离。随着调查的深入,掌握的材料越来越多,吴大澂慢慢感到,面前这个矮胖的男人真的是受委屈了。

出生于江南的吴大澂是个清流健将,在他担任陕西学政的时候,就曾大胆上疏请求停止议修圆明园。对同治皇帝奢华的大婚,他也敢于疏请裁减庆典费用。这样的举动,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需要勇气。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愙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官吏,金石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员儒将对社会抱着一种务实的态度,对勇于任事的袁世凯尤其欣赏。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吴大澂不仅没有责备袁世凯,反而认为他劳苦功高,百般安抚,这让袁世凯大受感动。

在异国他乡的酒楼上,这两个情投意合的官场中人喝得酩酊大醉。

他们谈论人生经验,讲述官场趣闻,抒发生活感悟,发千古之幽思,叹世间之炎凉,成了一对契合的挚友。吴大澂曾给袁世凯赠有一联:

“凡秀才,当以天下重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他们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即吴大澂将女儿许配给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为妻。关于这门婚事,后边的章节还会细说。

回到天津后,钦差大臣吴大澂找到李鸿章,将袁世凯着实赞美了一番,称之为“天下奇才”。回到京城复命,又说了一番袁世凯的好话。在吴大澂的大力斡旋帮助下,袁世凯的处境渐渐好转,像一艘穿过惊涛骇浪归来的船只,重新赢得了人们赞赏的目光。

“捉放李”与“小钦差”

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眼里,此前的袁世凯只是他棋盘上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甚至不记得那人长得什么样,印象中似乎见过面,但这种五品官他一生中不知见过多少。吴大澂从朝鲜归来后的重点推荐,让李鸿章对袁世凯发生了兴趣。而另一个人在特殊场合下的特殊提醒,则使李鸿章对袁世凯开始刮目相看。

这个人叫伊藤博文,日本内阁总理,着名的改革派首领。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伊藤来华访问,重点谈到了双方都很敏感的朝鲜问题。席间伊藤谈到要惩办袁世凯,言语中隐含试探。李鸿章的表情却很木然,他对袁世凯的情况并不熟悉,随口支吾应付了几句。这让伊藤大为惊讶,不禁说道:

“放着这样的人居然不惩办,看来贵国人才真多啊。”李鸿章尴尬地笑了笑,当场不便说什么,心里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惩办当然不可能,口头应诺却是外交场合必要的灵活手段,李鸿章答应伊藤,以私人名义对袁世凯警告。

送走吴大澂和伊藤博文后,李鸿章一道命令发到朝鲜,要召见袁世凯。

针对朝鲜局势,袁世凯侃侃而谈:从中日双方在朝鲜的势力优劣这个角度看,以前朝鲜是清廷藩属,百依百顺。现在情况有所变化,国王李熙性格懦弱,被亲日派王妃闵氏控制,形成了中日在朝鲜势力的均衡。北方的俄国又要从中插一杠子,争夺势力范围。打个形象的比方,朝鲜就像是一头人人眼馋的羚羊,中、日、俄三方为争夺这头羚羊急红了眼,而羚羊却狡猾地在其中周旋,拼命要逃脱任人宰割的命运。谈完了局势,再说人物的关系:国王李熙徒有虚名,不必多说。王妃闵氏颇有心计,不得不防。在中、日、俄三国的利益中她谁也不想得罪,经常还玩弄一下以一方制约另一方的小把戏,像杂技中的走钢丝。根据实际情况,非得由朝廷派遣一位大臣坐镇汉城,亲临监督,防止出现变故。袁世凯还帮李鸿章出了个主意:闵氏看样子靠不住了,不如放回软禁在保定的大院君李昰应,此人固然保守,但他忠实于清朝,又能制约李熙和闵氏,放这只虎归山,对中国、朝鲜两国都有好处。

后来,李鸿章果然是依照袁世凯的办法实施的。

这次召见结束后李鸿章仍命袁世凯回朝鲜供职。袁世凯恳求说:

“不是我不听从中堂大人的安排,实在是家中老母亲病重多日,一再来信催促我回家探视……”袁世凯演技高超,说着眼泪哗哗流淌下来。李鸿章刚经历了丧母变故,袁世凯的泪水触动了他的心头之痛,一时间看得眼眶湿了,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半开玩笑地说了句:“王八肚里一杆枪-你真是归心似箭哪!”

过了不久,李鸿章派人把李昰应接到天津,要对朝鲜以前的摄政王进行考察。亲自交谈一番后,他感觉到正像袁世凯所说的,李昰应其人虽说保守,但是忠于清朝,于是决定放虎归山。

同类推荐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唐骏自传

    唐骏自传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重新出发。1990年的夏天,我放弃在日本苦读五年的博士学位,放弃可以预想的博士毕业后在日本的稳定职业和安定生活,决定独闯美国,追求我的美国梦。从那一刻开始,我已经知道我的一切都将重新出发。我知道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很可惜,我也知道未来的美国梦之路会很艰难。因为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明·冤

    明·冤

    本书系围绕明末辽东大帅毛文龙而写成的传记性作品。它以毛文龙被冤杀的故事为线索,以袁崇焕、熊廷弼、孙承宗、努尔哈赤、皇太极等诸多历史人物为衬托,展开陈述。作者钩沉史料,旁征博引,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正反两方面为毛文龙作了声辩,从而在严格史料考证的基础上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毛文龙人物形象。
  • 曾国藩——权谋人生

    曾国藩——权谋人生

    介绍了曾国藩权谋人生。全书叙述了他一生的历程。有辉煌、有失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确是留给后人的法宝。读者可以采它山之石,功自身之玉。或多或少会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邪帝毒妃:全能魔法师

    邪帝毒妃:全能魔法师

    苏倾云,二十一世纪特工,一次意外她被玉镜带到了异世大陆,想要活下去,要努力的还很多呢,杀幻兽,夺秘宝,闯秘境,收神兽,炼灵药,炼神器。在这片强者为尊的异世大陆,且看她如何右手救人,左手颠覆大陆!恶魔王爷缠上身,某女惊呼,这里貌似是我的院子!我的床!某王爷解着衣服的手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星眸邪魅的看着往床角缩的女子,娘子,这王府的一切都是我的,包括你…
  • tfboys与三个女生

    tfboys与三个女生

    她们三个是在小学就认识的,并成为了闺蜜在上高中的情况下因为爸爸妈妈们的工作情况所以我们就去重庆夏小雪的姑姑家那边去读书,我们转去了重庆某个高校在这个学校她们遇见了tfboys,三个女孩的家不是很富裕,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 二胎儿子是只仙

    二胎儿子是只仙

    历尽七七四十九个小时后,晕死在产房床上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母亲大人,你快醒醒!睁开眼睛看看孩儿。”冥冥中,一道温和的光从额门传开来,产妇华媚儿悠悠醒了过来。旁边躺着她的二胎儿子… 从此跟着一路打怪,一路修行,一路积善行德… 感受着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女配被迫逆袭上位》准备挖坑ing..
  • 腹黑总裁非要娶我

    腹黑总裁非要娶我

    她原本是去捉奸的,却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一夜之间,她成为A市所有女人嫉妒的对象,也成了老公眼里痛恨的出轨女人。净身出户,转身才发现原来老公和闺密原来早已苟且在一起!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他们设计她的圈套!得知陌生男人竟然是闺蜜的堂哥!为了报复,她签下一纸契约,摇身一变成为他们最嫉妒的身份!孩子遭故流产,她被赶出沈家。她以为事情自此结束,却被他禁锢在身边誓死不放……
  • 如何利用图表在股市中获利

    如何利用图表在股市中获利

    本书阐明了如何利用股市图做出更好的交易和投资决定,它说明了技术指标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你如何利用这些指标在市场中获利。
  • 异世界拯救系统

    异世界拯救系统

    一梦醒来后变成了金发金瞳的吸血鬼少女并且还收到了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黑色邀请函怎么想都不是巧合啊啊果然是那个吧我....被卷入事件了吧!?
  • 非死亡少女

    非死亡少女

    emmmmmm…………你们想过有平行世界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联邦共和国

    联邦共和国

    乱世豪强当为祸一方,霸主当割据一方,唯有民君当称霸天下。就看一位蝼蚁一般的人物,如何成为仁望之君。本文励志、热血,作者还是新人请大家支持。(正在修改全文中……这是一个马上就会诈尸的小说)QQ书友群:534955071
  • 火影之最强卡卡西

    火影之最强卡卡西

    九尾之夜,现世的灵魂与卡卡西融为一体。从此开启一条不同的火影之路。写轮眼,雷遁,刀法,仙术,成就最强。绝对的火影味道! 火影卡卡西结束,番外篇夏目友人帐新书《木叶墨痕》正版书友群:55505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