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1900000005

第5章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这个“行”就是指修行,这个行是有深意的,“观自在菩萨”是如何来的呢?是行出来的,菩萨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行出来的!如果我们要想成为大学生,不是做梦想出来的,还是行出来的,我们把所有的课程完成后,每个题目做出来后,才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菩萨是行出来的,一步一步亲身体证过后,而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有宗教信仰,走上修行之路,就要真修实炼。“真修”就是你真实地修,不是嘴上说说,要言行一致。言行一致地修就是真修,这样才能修出那个真实的东西。我们不要玩假的,真修就有真结果,假修就有假结果。就像《金刚经》里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假修的结果就是这个泡影,因为你违背了正法,背道而驰。道家有个全真教,所谓全真教,就是全真不假呀!全真就是没有一点假,这样才能做一个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修真,要真修;要炼实,要实炼。假的永远都是假的,永远也成不了真的。就像我们告诉别人“我爱你”,如果没有那份真实的情感,就是假的呀。你自己也知道,那个是不真的,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个假,以假乱真,以假为真,这就是自欺之人。老天爷真实,它没有虚假,有时你会感觉老天爷对你不公平,其实老天爷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它不给你阳光、空气和水,你还能生存吗?(众答:不能。)如果在空气里稍微加一点点东西,变化一点点成分,你还存在吗?(众答:不能。)空气不但给了你,也给了其他的任何人,老天爷等同地给予众生,却没有任何条件,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获得。上天视众生平等,它所给我们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今天我们对别人的爱,需要他有所回报,这是一种交换。世俗的爱就是建立在这种相互交换的基础之上,这种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只能算是一种情,或者一种欲罢了。但是,老天爷不会说:“我给你点空气,你要给我点钱。”它不会这样,它没有条件。然而我们不但没有给它空气,还给它废气,它依然接受了,它没有怨言,它无怨无悔,人能做得到吗?(众答:做不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都在接受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大自然也在行呢,这就是“天行健”。它所行的品质是无私,是大公,是无我的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的法就是佛法,自然所行的品质就是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舍我利他,就是爱的境界。他无私,他大公,他无我,无论你怎么对他,他都爱你。你对他好,他会爱你;你对他不好,他依然爱你,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世人会认为这种行为很傻,是个傻瓜蛋,但就是这种无缘的大慈、同体的大悲,让我们心悦诚服。修行就是为了获得这样一颗能爱之心、可爱之心,这就是慈悲心。在《圣经》里,耶稣说:“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右脸也伸过去给他打。”这简直就是神经病啊!但这恰是耶稣的伟大之处,这是圣人的境界,是圣人的慈悲心使然。《西游记》里的唐僧,当他被妖魔鬼怪抓起来,他不会怨恨这些妖魔,也不会杀死他们,即使这些妖魔要吃他的肉,他也不起嗔恨。唐僧也很傻,不过这却是大智慧呢!这就是他的慈悲心啊!视众生为己,不愿杀害,最后他才能成就。菩萨就是这种品质的到达,菩萨就是这样行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种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品质,这个叫菩萨行。效法的过程就是行的过程,只有通过切实的行愿,才能获得这种无私爱人的慈悲心。我们要不要去行呢?(众答:要行。)向哪里去行呢?就是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行,行出觉悟来,行出智慧来,行在生活中,行在行住坐卧之中,行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智慧是为了应对生活,智慧里面自然有爱,因为智慧是在爱人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智慧就是慈悲心的启用。如果我们没有仁爱之心,我们怎能启用智慧呢?我们可以使用聪明,但是聪明绝不是智慧。聪明只是功利心的启用,而智慧才是慈悲心的启用。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是得不到真正的利益的。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让我们行出这个般若智慧,把它行出来,你才能成为菩萨。

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三大主题。《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见地在其中,修证也在其中,行愿也在其中,它并非只是单一的知,而是真正的行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般若法门,智慧到彼岸。这几个字讲完后,我们再去看《心经》,感受就不一样了。不然的话,在我们的头脑概念中,观自在菩萨就是那个泥塑的菩萨,我们要去崇拜他,其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是让自己行出来,成为那个菩萨。所有的佛菩萨、圣哲贤人让你成什么呀?成佛?成鬼?到底成什么?成为你自己。释迦牟尼佛说“我是指月亮的手”,释迦牟尼并不是月亮,他是指月亮的手,他给我们指一个方向,月亮就是你自性的本来面目。圣人是为了让众生找到月亮,才用手指给众生指明方向。任何圣哲贤人让你成为的绝对不是他,并不是让你成为释迦牟尼佛,成为孔子,成为老子,你要做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佛,让你自己成佛。但是鬼也是佛啊!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你要成为无量众生,佛即众生,众生即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成这个。这个《心经》不好讲啊!一个字可以讲这么多的内容,刚才讲了一个“行”,现在讲这个“深”。《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每一个字都是经典。在禅宗里面,有一句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深”和“行”这两个字都出来了。高高山顶立,立什么东西呢?小时候我们学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当我们站到最高处,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到底要立什么?(有人答:立自己。)那么我们要是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下不来了,就会自高自大了,看到下面的人,都像蚂蚁一样,这么渺小,这么卑微,我们会孤傲自大。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别人,他们都比自己低一等,这样不行啊!“高高山顶立”,立的是觉,是见地。只有我们见地高,才能修得果位高。

如果我们只知道幼儿园,认为幼儿园上完了,就没有了,最后就只能是幼儿园毕业的学生啊!如果我们要上大学,就要知道有大学,才能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高高山顶立”,立的就是最高的见地,理入的层面越高,我们的指导层面也就会越高。高法乘对于低法乘来讲,就是一种否定,佛先说让我们去除烦恼,最后又说烦恼不要去除,烦恼即是菩提。这些圣人多坏呀!把我们耍得团团转呢!我们也经常和自己的小孩玩耍,逗他们玩,那是为了他们的成长。如果我们只给他们讲道理,孩子也听不懂的,对那样的小孩子,就得跟他们玩耍呀!圣人也要陪我们玩耍的,玩着耍着,最后把我们耍到家里了,耍出三界之外,让你离苦得乐。如果你对儿子说:“儿子,你要出三界。”他不听你的,他不去。你要哄着他玩,等你七八十岁的时候,再告诉他:“这个世界苦呀!三界外有一个永恒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苦,我们一起去吧!”儿子说:“行,一起去吧!”释迦牟尼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众生接引到三界之外。他说西方有一个佛祖,你去吧!东方有一个佛祖,你去吧!然后你就去了。如果你最信任的朋友对你说:海南的风景很好,挣点钱到那边去度蜜月,那儿可美了。然后你就会努力挣钱,为了将来去享受啊!圣人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导引你的人生,让你走上觉悟自我之路,不被世间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所捆绑。如果你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做主,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染,让它们去引导你的人生,将会走向一条毁灭之路。佛因大事因缘显现,是为了让你离开束缚,成为一个自在解脱的灵魂。“高高山顶立”,立的是见地;“深深海底行”,行的是奉爱。行在海底,行在最底层,很卑微,很谦卑。任何一个圣人都是谦卑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么谦卑啊!老子说“大智若愚,虚怀若谷”,多么谦卑啊!释迦牟尼佛都成道了,见地如此高,还托着钵到你跟前,让你施舍点吃的,多么谦卑啊!如果我们有点东西,会是什么样子,就飘到天上去了,小辫子就翘起来了,翘得比头还高呢,孔雀开屏呀!还修行呢,这是修不行。我们要有一种谦卑的品质,谦卑心是修道的根本,要行在最低处,要立在最高处,这种行才是真正的行愿,才是厚德载物,才能真正地承载使命,一切都被你所承载,被你所包容。圣人行在最低处,却成就了最高。我们要效法圣人,要谦卑。

世人看不到这点,都在颠倒妄想中,他们认为要张扬,要标榜自己,要行在高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那些谦卑的圣人真的低吗?(众答:不低。)我们够不到高,天天在他们面前咯嘣一个头、咯嘣一个头,把头都磕平了,他低还是高啊?(众答:高。)他们当时行得那么低,今天却展现得那么高,所以真正的高是由低而来的。在那个大佛前面,人多渺小啊!磕头的,拜佛的。佛行得低,却立得高,在高低之中,就成就了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觉者。高明配天,博厚配地;天空很高远,大地很谦下。我们顶天立地,用双脚踩在大地上,大地承载着我们,这就是大地的厚重。如果我们站在很高的楼上,向前一步就可以跳下来,没有人会跳的,因为谁都不愿意踏空,没有承载,生命就结束了。圣人有两种品质:见地很高,行得很低。具备这两种品质的人,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人。然而我们即不顶天,也不立地,我们是扶不起的阿斗,烂泥扶不上墙啊!顶天立地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那是圣哲的品质,那是佛,那是自我的本来面目。所有的圣哲都是让你成为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当你顶天立地的时候,你才能做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你就会“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最后就以智慧到达彼岸,依靠智慧的力量,出离苦海,离苦得乐。就像我们上学的过程,从小学生逐渐成为一名大学生,最后从大学毕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不是进入大学,就不出来了,要毕业的;并不是离开世间,就不回来了,要入世的。先出世间,再入世间;用出世间法,解决世间疑难。

出得了红尘,入得了红尘,方名菩萨。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孟子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把书读死了,要活学活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要行深,深入到自己的心田里去。当你一点点地深入进去,深入再深入,一直到不能再深入的时候,那是“无”的境界,是诸法空相,就是庄子所说的“入无所有之乡”。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讲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就是无的境界,“无”是天地之始的境界,天地就是从“无”中而来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行到“无”的境界里面,“无”的境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因为“无”的本身也是一种有,是真的有,是真空妙有。无中生有,“有,名万物之母”。万事万物都从“无”中生发出来,如果没有“无”,就不会有“有”,行深就是行到“无”中,“无”什么呢?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无佛相,没有佛的相可得。“无”从哪里来的?从深般若而来,深深地行,行到没有相了,自然归根于“无”,此名如来。有一部《天道》的电视剧,里面讲了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如来是什么呢?在《金刚经》里提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个如来是从哪里来的?从“无所”而来,从无而来,从无而去,故名如来。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是这样讲的,所以老子也是如来,众生都是从“无”那个家里而来的,那是我们原本的家,准备走上这条回家之路吧!我们本来的家在“无”中,我们是“无”生的,自性无生。本来面目非诞生者,不是诞生出来的,从那个“无所”而来,还要归那个“无所”而去,从哪儿来,归哪儿去,故名如来,从来没来,从来没去。当我们“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真地深入进去,自会进入无所,这是行深的部分。要进入无所,必须从智慧进入,“道可道非常道”,可以去说的那个道,不是世间的道,世间的道都是有为法,都是在“有”的状态里,而非常道,是无所之道。在《道德经》里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释迦牟尼佛所悟到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也就是“无有无有,有无有无”。在《心经》的开篇,给大家把行深的部分讲出来了,只有在这个般若宗的法门里,我们才能看清楚。然而有人说,老子是自然外道。他就不知道,谁是自然内道。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里所说的“无主宰,非自然”,非自然里的自然,绝对不是老子“道法自然”里的自然,佛所说的不是老子的自然之道,而是当时古印度婆罗门的自然外道。老子所亲证的境界,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就是如来的境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时”是指当下。当下念念不离本心,圆明觉照。当我们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了,那个当下的状态就是佛,当下心即是佛。我们要当下做佛呢,还是未来做佛呢?(有人答:做现在的佛。)那你现在有没有做佛啊?(那个人答:没有。)

你没有做佛的行为,你就不是佛。当你所展示的一切,都是佛的行为,都是佛的品质,你就是佛。我们要学佛呀!佛是怎么做的,佛是什么品质,你把它做出来,把它行出来,行到最深的时候,你就是佛,你就是观自在菩萨。佛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做。佛要你爱人如己,你却在背后捅人一刀,你永远也成不了佛。只要你处处爱人,处处无我,处处利他,你就是佛了,这就是佛的品质啊!这种品质一直行下去,行到最深,无我无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回归无所,体证性空之境界,那才是做佛啊!不然的话,你现在哪是做佛,而是已经做魔了,念念都为了自己,念念自私自利,你有没有修佛啊?(有人答:没有。)你当下一念,在别人身上,在爱人身上,你当下就是佛了。这样去行吧!

同类推荐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

    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被称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题材文学名著之一,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被奉为“人生追寻的指南”,“心路历程的向导”——《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为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
热门推荐
  • 回到霸总老爸十七岁

    回到霸总老爸十七岁

    身为霸道总裁的女儿陶笑,出生既罗马的人生赢家,一路躺赢到十六岁。直到穿越回二十二年前,十七岁的老爸身边……那个杀马特造型,正在调戏妹子的傻叉怎么那么像她爸?说好的品学兼优、校园男神的老爸,竟是个性格乖张暴戾的学生。陶笑:“我太难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叛逆少年陶云海一夜之间喜当爹,多了个小自己一岁的亲生女儿,成天像块狗皮膏药似的甩都甩不掉。他琢磨着,还能怎么办,宠着呗!男主纠结了,对着大一岁的岳父叫爸爸,实在叫不出口啊!【治愈系暖文,欢乐向】
  • 快穿之宿主她总翻车

    快穿之宿主她总翻车

    新书《星际大佬她自带bug》已开,欢迎入坑无cp快穿文君安之:所以?这么渣的一男主,最后结局还要让女主跟他在一起?作者君三观不正!不,作为一只掌控全局,并且正义感爆棚的NPC.我怎能让这种事情发生?果断手撕cp!宿主:开车要稳,你要翻车了……安君之:什么?让小宫女一路升级,就是为了荣登皇后的宝座,捕获狗皇帝的心?no!作为女主身边第一狗头军师加第一太监,皇后这职位怎么能让女主人生完满,难道做太后她不香吗?系统:宿主你在干什么?你又要翻车了君安之:男主有读心术你不告诉我?你让我怎么活?果断……系统:心好累,这剧情又要翻车了……君安之:……系统:宿主她总翻车,这届宿主太难带了T_T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聚集者:星女天蝎绝色妃

    穿越聚集者:星女天蝎绝色妃

    她是军情11处星女天蝎,一朝穿越。和相府三小姐魂魄融为一体。四国聚首之日,被迫指婚给妻妾成群的六王爷,竟然翻唱现代情歌表明喜欢病秧七王爷。穿越满两个月,一陌生男子的到来,竟然告诉她这个地方还有很多穿越之人,聚集在那个神秘的轩辕城,什么?!外国人可以理解,那么外星人怎么说??当她戴上了轩辕城主之戒,认识了六个同样不平凡的朋友,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不平凡。本以为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是没想到国家对她的利用居然到了如此之深的地步,在心脏爆炸的那一刻才知道,国家,从没有放过她……但是谁也想不到,海棠戒帮助了她,鬼王救了他们,她成为了鬼王的主人,当她再一次重生为相府三小姐,七人全部重新投胎之后,世界的格局因为蝴蝶效应所改变,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而七人都有强大的身份,这一次,终于遇上了一个爱她如命,宠她如痴的男人,奈何他经受多种毒的摧残,为人冰冷,铁血手段,是人闻之丧胆的白冰国外姓王爷——北冥濯。
  • 我和校花有次约会

    我和校花有次约会

    十年前,他是青葱学子,稚嫩少年。十年后,他是流亡逃犯,冷血屠夫。顶尖杀手林夜,为了调查当初让自己家破人亡的幕后黑手,千辛万苦,却在最后关头不幸被人出卖,最后被捕,处以死刑。一朝死去,林夜再次醒来,已经重归少年时!这一辈子,林夜发誓,必将弥补所有前世的遗憾,父母,妹妹,朋友,还有……那记忆深处的娇美校花!ps:大家觉得不错的话,就点击收藏一下!
  • 奥特曼之咸鱼生活

    奥特曼之咸鱼生活

    也许就只有这一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更新,所以别等了!
  • 周天争霸之群英召唤

    周天争霸之群英召唤

    小职员接到老总电话,升职为经理,惊喜若狂之下滚下楼梯摔死,再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了皇朝九皇子,正当他以为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之时,却发现,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居然是被自己的太子大哥毒杀的……
  • 双木诗选集

    双木诗选集

    我不是一位诗人,却想把每一个听到的故事写成让你难忘的诗篇。
  • 庶女逆袭之凤舞九天

    庶女逆袭之凤舞九天

    她的出生是一个错误,她的母亲是有钱人包养的小三,意外的车祸让她来到一个陌生的朝代,她依旧是地位卑贱的庶女,被当做一次交易而做了大将军的小妾,她不甘心命运的指使,她要冲破庶女的枷锁,一步一步走上凤凰之路……
  • 修本心

    修本心

    出生豪门却被偷梁换柱囚禁八年,逃出囚牢却在更大的牢笼,历经生死却与亲人相见不相识。历经波折相聚又相离。只身退群魔被世人所敬,身具魔功为世人所恶,圣人求心不求法,何者是神,何者是魔?是心是神,是心是魔。心不随境转,大道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