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21900000004

第4章 观自在菩萨(2)

老子讲的知足常乐,就是观自在的境界。不然的话,老子如何常乐呢?常乐里就不会有苦,自然离苦得乐。知就是观,足就是自在。自在了,一定就充足,六祖慧能告诉我们:“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在那个自性里,福德和智慧本来就是圆满的、具足的,什么也不会缺少。这个足的状态就是自在状态,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知足常乐”是老子的境界。老子也是观自在。世人所理解的“知足常乐”,是满足自己的所得,不用再去求了,不要太贪婪,就会常快乐了。这个绝对不是老子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那先天地而生的,就是本性,先天地而生的“物”,就是老子所亲证的境界。我们好像都知道了“知足常乐”,满足一下现状,心里就能感觉到乐吗?谁得到老子所说的乐了?其实,老子所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内在的足。当亲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那个先天地而生的物,我们一定会恒常喜乐。因为灵魂的本性是永恒的、全知的、极乐的。我们要知道,知足在哪里?如果我们知道了,就会常乐。所以我说,我们都是自在菩萨,本来就是自在逍遥的。我们再来讲一下这个“观”。如果找不到这个能观之性,就入不了般若法门。如果我们进入大学,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没有听懂,就想听大学四年级的课程,这是没用的,够不到高啊!这样的攀缘心,就变成了负担。今天的课程,就是通过《心经》的学习,让我们获得这种高层面的见地。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三部曲,没有见地,就无法修证,更无法行愿。所谓的见地,就是你见解的高度,它要是正知、正见,而不是邪知、邪见。正知、正见才能导引我们的修行。如果有人告诉你,黑社会里也能上大学,也能给你发个毕业证,还有本本,盖着钢印,可以进事业单位,将来还可以当一个行长,当一个局长,或者当一个部长,你相信吗?(众答:不相信。)那是小马哥,但是有的人也会相信的,不然就没有这么多的人被骗了。见地对于修行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获得真正的见地,才能指导我们的修证,指导我们的行愿。无论哪一个圣人所起修的高度,都应该从这里开始。

我们学习了曾子的《大学》,曾子的见地和《心经》的高度是不是一样的?(众答:是的。)曾子也在修观自在法门;老子的见地和《心经》的高度也是一样的,老子也在修观自在法门。《金刚经》里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贤圣都是从这个部分开始起修。佛学典籍里讲:“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都是从这一条路上回去的,殊途同归,本源无二。同归就要进门,进门的起点就是这个观,一切圣贤的法门,无论参禅打坐,还是念“阿弥陀佛”,目的都是为了进入觉之门。这才是亲登上法船,真正地离苦得乐,登极乐门,回归净土。佛所告诉众生的八万四千法门,只是方便善巧,领你进门而已。而《心经》直指心性,直入觉地,是真正的心行法门,是智慧到达彼岸。我们大家都知道,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写了一首偈子。达赖喇嘛是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达赖和班禅都是其弟子,宗喀巴吩咐他们,生生转世,成为法王、活佛。他们答应了上师,每次都要转世回来。六世达赖是一个非常多情的人,写了很多的偈子,看似情诗,其实是在谈修证。这里我们谈到了“观”,他正好有首偈子,可作借鉴,把“观”讲清楚。“动时修止静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若能移心向佛道,今生成佛有何难?”这里讲到了止观法门,佛教的天台宗也讲到止观法门,止即是定,观即是慧,即所谓的定慧双修。没有止观,就进入不了“妙门”,虽然我们能进寺庙的门,这个是庙门,却进不了这个妙有之门。老子在《道德经》里讲道:“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妙门就是止观的到达。所谓动时修止,动的时候要修止,这个“止”很难理解,曾子在《大学》开篇所讲的“知止而后有定”,这里面也有一个“止”。怎样去止?如果把你挂在那个电线杆上,让你不要动,或者把你绑在木桩上不要动,这个是在修止吗?(有人答:不是的。)

很多人打坐,坐那个地方跟个人似的,认为这个就是修止。在《生命的真相》的课程里,我说过“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说“佛印像牛粪”,而佛印说“苏东坡像佛”,苏东坡心里是佛还是牛粪呀?(众答:牛粪。)苏东坡打坐,坐在那个地方,好像不动了,但是却看别人像牛粪,他动了没有?身体是没有动,但是心却在动,其实身体也在动中,只是我们感觉好像没有动。当我们坐在那个地方,看似不动,真的没动吗?东想一想,西想一想,想老婆、孩子,想老婆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想那个遥远的情人,等等,都一直在动中。六世达赖告诉你,心动的时候修止,要停下来,最后让心不动了。不要乱开车嘛!乱开车的时候要撞人的,要出事故的,该用的时候用,好好开。不管我们开到哪里,都是有结果的,我们所作的一切行为,也都会展示出结果来。所以在我们心动的时候,要止啊!让它依止下来。那么它要依止到哪儿啊?(这时法慈大喊一声,“别动!”吓了大家一跳。)吓一跳吧!当喊“别动”的时候,谁在动啊?谁才能让它不动啊?当你在乱想的时候,我喊一声“别动”,当下你所想的事情就消失了,那个念头止了吗?(众答:没有了。)就是这种状态,是你让它不动,你本来就具备这个功能,这个叫止。不动了吧,现在老实多了。动是心动,心动则止;静是心静,心静则观。静修观,就是当它不动的时候,要观照它,看看它是谁。因为当念头动的时候,你不能停下一个念头,把这个念头保持住,不让它消失,能不能做到?(众答:不能。)因为那个念头一会儿就过去了,它自己就过去了。如果你对着天空说:“乌云,别动!”它动不动啊?(众答:照样动。)它不受你控制,但是你看着那个乌云,它动完过后,一会儿就散去了,乌云只是暂时的有。当乌云散去,太阳依旧还在那里。动时修止,静修观。当你观它的时候,你才能看到那层虚幻,看到那个不真实,看到那个假相,你才会真正看破,你经常说“看破看破”,你看破什么了?你每天在那儿念佛,为了了脱生死,说明你还没有看破生死。要是真看破生死,管它呢,死就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才叫看破了。

看破了就知道是诸法空相,生死也是空的,那还念什么呢?不需要念了,那时无念,不过自念。现在我们还要不要念?要念的,别这样说就不念了,因为我们还没有看破它,我们还没有观的能力。如果你已经看破乌云了,你会执著在乌云上吗?乌云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如果你看破烦恼的时候,烦恼也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烦恼即是菩提。你认为乌云把太阳遮蔽了,太阳真的被遮蔽了吗?那是你头脑中的概念,那是错觉,太阳永远也不会被遮蔽。当这一念止了后,一切关系都被重新划分出来,那时你和它真的没有关系,这叫止的状态。然后再进一步观它,你会发现,它就是你。如果它不是你,怎么会从你脑袋里出来呢?这个宇宙就是一颗心,就是你的那颗真心,哪一个都是你。你观到了,是诸法空相,一体同观;虚空就是我,我就是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一切是我心,我心是一切,这个时候就是观,就是觉知。从止观这两个层面来讲,奥义是非常深的。如果我们能从止观进入,我们的心灵之门就打开了,心境就会真正地提升。当达到观的层面,我们的修行就入门了,解脱就有望了。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所谓的修行人大谈止观,你也跟着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止观和你有什么关系呀?你也不会止,你也不会观,你只会动动嘴。嘴里念着“阿弥陀佛”,然后拿一本经,念上四五十分钟,这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其目的是让你达到止的境界,达到心一境界,但是你并没有起观,生不出智慧。你所在的状态,只是在完成这个止的过程,断恶修善,但是你从来没进过观门,如何能生慧呢?什么是善恶,亦需要般若智慧的观照,不然的话,虽然是出于好心,却办坏事,这依然是愚昧。下面要谈一谈这个“照”了,如果房屋里面是漆黑的,这时我们在屋里走动,不是碰到这个,就是碰到那个,当碰到了东西,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疼痛,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吧?(众答:有过。)如果没有电,你需要点根蜡烛,在点蜡烛之前,你先要找到那个蜡烛。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是一个没有觉悟的人,经常丢三落四,你知道蜡烛放在什么地方吗?(有人答:不知道。有人答:下楼去买。)如果你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在深山老林里,你走八百里地,也买不到蜡烛。你知道家里是有蜡烛的,以前备着的,你要是找到那个蜡烛,但是却不知道放在哪儿了,黑灯瞎火的,如何去找啊?如果这时你有手电筒,就可以拿着手电筒,慢慢地找蜡烛啊,这种去找蜡烛的过程,就是观的作用。当你找到蜡烛,才有光明来,才能照破黑暗。你要是找不到蜡烛,你就没有光明。这个黑暗状态就是指无明状态,这时你什么也看不到,完全在迷惑状态里,没有智慧生发出来。观就如你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开始去找那个蜡烛,而那个可以带来光明的蜡烛,就是指我们的自性,那就是你自己,它给你的内心带来光明,这是佛性的彰显。当你把那个蜡烛找到了,点亮了,这时你就不用那个手电筒了,屋里面亮了。这个被点亮的蜡烛就是我们的心灯,即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可解万年愚”。当灯被点亮的瞬间,屋子里的黑暗就被照破了,瞬间就消失了。当我们内在的观照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升华,智慧现前时,万年的愚昧都会被这个智慧照破。只有智慧才能除去无明,远离迷惑。我用这个例子给大家讲观照,观是什么样的状态,照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在平常的生活中,在行住坐卧之中,在每一个生活的当下,记着带进这个观的作用,念念不离本性,一直检查自己的心意是否合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在这种状态里面,是一种要求自己、觉知自己、守护自己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里会生出观照,生出般若智慧。让我们不断去升华这种观照的能力,带着觉知进入生活,成为一个有觉悟的人。今天在这里有一些老人,有的人是和孩子一起住的,虽然我们是修行人了,经常以修行者自居,但是有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不一定都符合常理,不一定都是自己做得对。

那个时候,我们要带着觉知,要懂得反观自照,反省己过,念念灵明,知道有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对,做得不完美,有些地方还需要继续改进,有些地方需要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这样的话,我们会把问题处理得更加圆满。不论是男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还是与身边其他人的关系,都这样去处理,多变换视角去看,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时我们觉悟的层面就提升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更加圆融了。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启用观的状态,顺着这个观照的状态,我们再往下走,就进入法门了。入了法门,才是“法人”,这时你才是一个得法之人。今天我们要成立一家公司,要有一个法人代表,法人代表要负责什么?公司的运营、公司的盈亏、法律责任,这些他都要负责,他有权利,他也有义务。当他是法人的时候,他被法律赋定了这些权利,这是法定的身份,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力。当你入了法门,你就是一个法师了。要是没入法门,你只能算是一个经师,讲经典的老师,绝对不是法师,你没有传法的资格。

只有入了法的门,你才是一个法的代表、法的化身,而所有的圣哲贤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耶稣基督、默罕默德,他们都有法,他们都是法人,都是法的化身和使者,都是法的代表,都是为了传法而来的。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地踏上灵修之路,就是五祖弘忍所说的“悟后起修”,不容易啊!现在有的人年纪很大了,时间不太多了,要好好把握,提升自己的心境,最重要的,还是要获得高深的见地。见地不明,难以修证,觉悟出不来的。

同类推荐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星云日记7:找出内心平衡点

    星云日记7:找出内心平衡点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不忘初心”、“如何自处”、“找出内心平衡点”、“皆大欢喜”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热门推荐
  • 穿越至千万年

    穿越至千万年

    “我现在是在哪里?”萧昕潼在一场车祸中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古代,还居然变成了一位被众人拥戴的法师?!她想回去却要等到下一次机会的灵魂互换,只可惜下一次的机会却在7年后?在这7年中萧昕潼究竟会在这里发生什么呢......
  • 杀戮战士

    杀戮战士

    地球与外星生物,尖端科技与极度进化的对决.当百年前陷入沉睡的强化战士睁开双眼时,地球已经成为废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嗜天剑魂

    嗜天剑魂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要加倍努力,否则就会被这个世界淘汰。
  • 天问九歌吟

    天问九歌吟

    年近中年的久闻天作为失败者选择了自杀,可也因祸得福,重生到了另一个“武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不甘再做一个失败者,他依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上了成功。
  • 天之仗

    天之仗

    文案少年言:吾非君非帝,却可为君一覆天下。不过几载,物是人非。曾经,君为吾颠了这王朝;今日,吾送君大临江山,加赠吾一人。然及噬以血刃,便葬这天下苍生,作为嫁妆聘礼,无人可奈我何。却不敌君一言,终独赦天下。惟言:天下已赦,望君息。不过天下百姓苍生,永不如君一人。昔往矣,君执手;今来思,吾来续。他身世成谜,谁知惊为天人;他相貌至佳,怎耐倾心一人;他才武双绝,却败在伊人下。她家族显赫,但愿隐没于世;她容颜天姿,只引蜂蝶无数;她字画极品,终绘了那一人。他王侯之身,无奈官场风云;他面冠玉兰,可怜深宫未识;他为人狡阴,仅付一生温善。半黑化半爽文,有很多雷区和坑。《独赦天下》一本你从未见过的书,满足你的审美需求,自行组cp。主角吊炸天,完全没有预兆,希望你心理素质够强大。可以足够大气,也可以足够精致,欢迎吐槽!具体架空仿宋,人物众多。你不会后悔来到,因为我字字斟酌。我是易灼亦鸯,易灼代表容易火。/笑/
  • 金丹赋

    金丹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夜法医

    黑夜法医

    我是一个法医,寻找行凶者留下的证据,替无声的受害者申述,保卫这世界的法制与正义。
  • 基因有属性

    基因有属性

    磁极倒转,太阳粒子风暴和宇宙射线降临失去磁场保护的地球,死伤无数。可浩劫过后,幸存的人类却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基因全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优化,身体素质暴涨,更有一部分人发生基因变异。基因优化度超过5%,就可以从宇宙中吸收能量,融入自身细胞,最终化为武者的力量源泉——基因原能。而基因变异者的原能,更是拥有特殊属性,能够施展出威力惊人的原术。这些特殊属性,还可以融合出新的属性!水属性+风属性=冰属性土属性+水属性=木属性火属性+风属性+土属性=尘属性…………在这个武道、异能和科技共同发展,有如灵气复苏的时代,即将参加高考的陈泽,却幸运地开启了一种人类乃至整个宇宙都前所未有的基因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