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8200000034

第34章 企业公民实践之六:企业的社会关系管理(1)

使命、战略和执行:微软的企业公民路径

在北京富平学校副校长邢文毅看来,微软的公益活动最值得借鉴之处,就是员工的深度参与。富平学校是微软在中国的公益项目合作伙伴,从2006年开始,最早一批参与了微软的社区技术培训项目。2009年6月,富平学校刚刚操作了一个名为“微软公益电影院”的项目。项目的组织方式很简单,就是让志愿者带领那些在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去电影院一起看电影。

志愿者中既有通过社会报名招募的年轻人,也有来自微软的员工。在活动中,邢文毅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差别:比起社会志愿者来说,学生们显然更欢迎来自企业员工的志愿者。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员工有一定的社会和工作阅历,知识更丰富,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他们各方面的服务能力更强。学生们与陌生的志愿者在一起,很容易形成隔阂和冷场。来自企业的员工由于交流能力比较强,更容易与孩子们交谈。而且,由于企业员工在公司里得到过工作训练,他们在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公益活动能否组织起来和达到预想效果的关键所在。

微软作为社区公益在中国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它的志愿者能力一方面来自专业培训。早在与富平学校合作之前,微软就设计过一系列“给盲人讲电影”的公益活动,最初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公司员工,后来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王小丫、崔永元参与其中。这个项目让微软意识到,给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头脑和技能。另一方面,微软很早就意识到,公益活动的目标和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的商业活动之间有着某种天生的契合。因此,从2005年开始,微软就推出了一套员工志愿服务的政策。除了培训技能,每个员工每年都享有3天的志愿服务假期。在公司层面和员工层面,微软都成立了专门的志愿者委员会。

这种从能力培养到管理体制的设计方式,正是当前微软将公民战略融入企业DNA的缩影之一。

2008年,比尔·盖茨从微软退休之后,将精力完全投入慈善事业。之前,他已经将总计市值为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移交至他和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并主导微软建立了新的使命——“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潜力”。相比过去的使命——“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意味着微软希望从一家成功的商业组织,转型成为一家能“让世界变得更好”(比尔·盖茨语)的企业公民。微软大中华区企业传播和企业公民事务总经理陈然峰说,正是这种变革,使企业公民成为微软新的DNA。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微软从一家资产200万美元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超级公司。伴随着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扩充。通常情况下,公众对于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公司,也会有超出一般社会责任水平的期待。公众希望它们在企业公民的六个维度,都扮演起与其市场地位相匹配的领导者角色。这要求微软必须成为一家在企业公民理念和经营上双重领先的“双赢”公司,或者说,是一家按照商业和社会责任的最高要求配置的“完美”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领导者的个人道德显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因此,微软开始将企业公民理念纳入战略视野,从而希望在从股东到环境的六个维度上,实现商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一致。

微软是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为了与新的企业使命相契合,首要挑战是建立基于企业公民视角的产品创新战略。微软的“统一沟通”产品,就是这种创新战略的实践之一。这种产品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将电话通信、电子邮件、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从而在达成便利的同时,也减少了客户的差旅成本,减少了碳排放。目前,在微软内部,这种技术已经得到全面应用。“这种创新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为了支持环保?我认为两者之间是很难划分的。实际上,如果大家能够找到一个既对企业发展有利,同时又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解决方案,那么你的策略就是对的。”陈然峰说。

微软的公益事业也基于同样的出发点。在中国,微软的企业公民战略包括三个主题:本地创新、信息化和缩小数字鸿沟。其中,本地创新侧重扶助产业进行人才培养,此外还包括研发的本土化,它们起到的是产业孵化器的作用。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协助解决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医疗、环境、教育等领域的社会问题。缩小数字鸿沟则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和谐。

微软推行的社区学习中心,是缩小数字鸿沟主题之下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富平学校是微软在这个项目下的合作伙伴之一。从2004年6月至今,微软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山西、陕西、福建、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甘肃和黑龙江等13个省(市)建立了40家社区学习中心,直接培训2万多人,惠及人群20万余人。这个项目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微软的使命——“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潜力”。对于农村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这些弱势群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他们为了解世界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信息技术除了可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他们提高融入社会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提高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本地创新和信息化的主题下,微软的投入更大,与企业公民战略之间的互动也更直接。在中国,截至2008年,微软为行业培训了3万多名软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向境内企业提供累计1亿美元的软件外包订单。这些项目有的是以商业方式展开,但并不列在微软必要的商业计划之中,而是带有某种公益的色彩。而在纯粹的公益领域,2008年11月,微软和中国教育部在北京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的合作协议,在此前的一期项目中,已经有超过11万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接受了微软的培训,成千上万偏远山区的学生从中获益。这种投入尽管不会带来直接的商业回报,但小则有利于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大则有利于更和谐的社会生态,从而与微软的战略之间形成共赢。

与基于企业公民的创新战略一样,微软在员工志愿者方面的制度设计,也是其企业公民战略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公民实践早已证明,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企业员工单方面的付出,由于担负起与企业一致的社会责任,从而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使命感的认同。这种企业公民行为的组织方式,提升员工个人发展、企业使命的贯彻,以及社区被扶持对象来说,都是共赢的选择。

尽管企业公民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具有天生的契合,在企业公民实践中,如何确定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挑战。一个典型的问题是:一家公司拿出多少利润来回报社会才是恰当的?比尔·盖茨承认,这方面他自己“真有点含糊”。即便微软真的愿意为全球最穷的20亿人服务,但也不应该忘记利润;毕竟,微软首先是一家公司,而非社会企业。一家商业企业不能实现赢利,哪怕它的意愿再良好,也会丧失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对于这个挑战,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给出量化的判定标准。微软的做法是重新设计管理架构,将企业公民考量纳入商业决策的范畴。他们建立了垂直管理的企业公民事务管理机构,同时,每一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企业公民委员会的成员。在中国,这个机构每个季度会进行会议,以便协调企业公民事务的进展。而企业公民事务的负责人,同时也会参与最高的业务决策会议,并直接向兼任企业公民事务最高负责人的CEO汇报。企业公民事务还领导一个虚拟的团队,这些人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在企业公民项目(如教育、医疗)下分工负责不同的工作。

在这种管理架构下,公司制定的??业战略中也会充分考虑企业公民因素。例如,在技术的前期研发中,微软并不刻意区分商业导向和公益导向。微软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统一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会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供功能简捷、适应当地市场的信息技术产品。

在微软的企业公民战略下,对于弱势消费群体还有专门的资源配置。微软在中国曾设置过一个叫做“潜力无限”的研发部门,其愿景是“使下一个10亿人可以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这个部门以非营利的方式运营,主要目标为欠发达地区开发“买得起”、“用得上”、“相关性”的信息技术。

除了管理架构的设计,微软也设计了具体的执行策略,以通过反馈达成社会响应,保证项目在执行中不偏离最初的使命。

在前面提到的社区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中,最初微软的目的是帮助进城农民工学习信息技术;但后来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并不是援助对象急需的唯一内容,随后,微软将培训的重点扩展到利用网络知识的学习,教给农民工如何查找与医疗、法律援助有关的内容。在项目的组织中,微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扮演了NGO的角色,以实现对社会需求的响应能力。“我认为,只有你帮助别人实现潜力的时候,人们才会认识到你的价值;当人们认识到你的价值的时候,才愿意回馈给你。”陈然峰说。

在微软的企业公民战略下,不同的主题有着不同的侧重。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微软涉及的领域都是社会最需要,同时微软又最擅长的领域。微软不同于其他软件企业的一个特点,是提供通用产品和服务,因此,微软在制定企业公民战略时,不像其他企业那样只专注于某一个行业或领域内的话题,而是会选择那些社会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在信息化主题,微软当前侧重的三个领域分别是环境、卫生和教育,在2009年的规划中,微软对此都有明确的响应。例如,针对目前医疗中的就医难问题,微软就在研发一些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同时,为了防止大而不当,微软也强调企业公民战略必须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展开,以期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

微软为企业公民制定的战略框架,从上至下涵盖公司使命、管理架构、业务决策、员工能力建设等多个维度,这也是企业公民战略建立路径的一个典型样本:由于企业公民的多维度性,公司在制定企业公民战略时,必须在统一的使命下,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寻找到每一个维度上的共赢点。而且,这个共赢点是经得起推敲,可以得到实践验证的。这个过程尽管艰难而烦琐,但对企业是必要而有益的;这是因为,企业在每一个维度上的付出,都将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的收获。

佳能的影像公益

一般公众很难真切感知濒危珍稀动物的活力,影像成为拉近它们与人类距离的最佳手段之一。

所有企业都在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当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创新几乎就像在产品领域的竞争一样,需要企业更多地结合自身核心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公益项目的差异性与可持续性。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的影像公益创新,就走出了这样一段独特而充满创意的路径。

佳能在1937年以照相机制造商起家,如今已成为全球数码影像领域的领导者,产品线包括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覆盖个人消费、办公产品以及工业产品多个领域,2008年全球销售额高达40942亿日元(约合396.6亿美元)。

自1989年开始,佳能在中国大规模投建生产基地,目前在华6处主要生产设施的雇员人数超过3万人。自2005年小泽秀树任职佳能中国总裁之后,佳能开始全面发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在过去4年,佳能在华销售实现了30%的年均复合增长,其相机业务已处于领导者的地位。2007年,佳能在华销售达到10亿美元;小泽秀树提出,10年内佳能在华的销售额将提升到100亿美元,这意味着25%的年均复合增长。

佳能的全球理念是“共生”,共生是指忽略文化、习惯、语言、民族等差异,努力建设人类永远“共同生存、共同劳动、幸福生活”的社会,具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在中国佳能将“共生”翻译成“感动常在”。而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共生”一直是佳能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立足点。

2007年,佳能全球董事长御手洗富士夫更新集团的规章,提出了在佳能特有的EQCD保证体系——环保(Environment)、品质(Quality)、成本(Cost)、交货期(Delivery),环保超越了其他三项传统的商业考核指标要点。按照“共生”理念搭建的佳能环保体系是一个垂直管理的模式,佳能位于全球各地的工厂的环保规划和考核,均由集团总部直接进行指导。佳能一般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时设有营销公司和生产公司,营销公司的环境质量目标由该营销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负责,而对于最关键的生产公司环境目标,佳能采取总部直接考核的模式。考核报告将被上报兼任佳能集团环保工作推进委员会委员长一职的总裁。

自2005年开始,佳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开始引入国际通标集团(SGS)的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在EMS体系下,佳能的所有生产或制造单元都需要就相关的环境指标作出承诺,比如实施和保持绿色采购机制,加强对经销商、维修代理代理店和供应商的环境影响等,甚至还有数量化的指标。佳能中国作为一家销售型公司,2009年需要兑现“总部每月人均降低29张纸、支店人均每月降低33张”这样可操作的指标。

而在具体执行组织架构上,佳能也有专门的部门与职位设置,推动实践“共生”理念。以佳能中国为例,它设立了“管理者代表”一职,由高级经理担任,作为管理层环保政策的执行者,对EMS体系下的各项目标进行承诺,监督其执行,并负责与外部的第三方的审核机构进行沟通。另外,“环境推进部”会与佳能其他的研发和生产机构合作,传达政府在环境法规方面新的规定,做到法律的合规;而企业品牌沟通部则负责环保活动的对外沟通,提升环保的意识,比如发起参与“地球一小时”等活动。

同类推荐
  • 笑着离开惠普

    笑着离开惠普

    《笑着离开惠普》在一定意义上简直就像一本企业成长工具书,他的实用性与价值因为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相伴随,而更显得可信而亲切。《经济观察报》报业公司总编辑何力认识高建华先生的时候,他刚刚离开中国惠普,那是他的第三次离开。所以当我看到高先生的《笑着离开惠普》时,我十分惊讶,他对惠普的热爱是自然而真切的。请注意,这本书是在他离开这家公司三年后写成的。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暖意。我第一次发现,在企业成长中,文化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 企业领导者常犯的60个错误

    企业领导者常犯的60个错误

    中国向来不缺乏优秀的品牌制造者,但是却缺乏优秀的管理者。有多少看似非常强大的企业在一夜间成名,叱咤风云三五年,却往往在遭遇到一两个似乎很小的、及时采取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的“小麻烦”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地垮下去,不可收拾。企业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在处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时,经常犯下那些不应犯下的错误,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衰亡,如果把领导者的问题看作一匹脱缰的野马,那么更正这些问题就需要最好的驭马术。
  •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做社会组织和做商业企业,道理和规律其实是一样的。本书向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学习,如何管理好社会组织。
  •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形成,对我们的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的商务谈判理念、商务谈判模式和商务谈判经验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尽管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可能导致管理及管理学的重大变革,但不管怎样变革,商务谈判学的知识始终是要在实践中运用的,而这种运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管理学知识与方法结合组织特定的内容进行创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现代商务谈判这一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是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岗位。
  •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金融暗战在所难免!只有深刻理解美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机理,才能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思考,才能在正确应对金融威胁的同时,走出一条金融强国之路。《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通过清晰勾勒美国金融200多年发展轨迹,揭开了美国金融霸权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逐一剖析美国各种微观金融主体的作用逻辑,点出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生门死门。身处一个谁也逃不开的金融盛世,要么搞懂金融逻辑,要么受困金融危机。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帮助读者深刻认知国际金融体系,对金融从业者和各类投资者,乃至广大民众都很有启示价值。
热门推荐
  • 溺爱萌妻小吃货

    溺爱萌妻小吃货

    “你爱我吗?”一倾城绝色的女人咬着一根七彩绝版棒棒糖,手抓着眼前男人的领子,吐字不清道。“爱你,不需要解释。”男人手搂住女人的腰。
  • 道统苍坤

    道统苍坤

    赵熙一个与名字不符的坑蒙拐骗之徒。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够完蛋了,没想到一觉过去自己居然穿越了,还是一个将门之后。赵熙:“哈哈,终于能享受人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人了。”其他人:“狡诈恶徒!”赵熙:“......”
  • 强势校草,霸宠迷糊小丫头

    强势校草,霸宠迷糊小丫头

    第一天到学校,就被宿舍大妈认成了男生,还给她了男生宿舍的房号……只是,悲催的,她怎么就偏偏惹上了这个恶魔呢?她又不是故意看他洗澡。从此,韩萌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天天被恶魔恶作剧不说,干嘛还老亲她?亲她就算了,这手放哪儿呢?
  • 总裁的二次心动

    总裁的二次心动

    相亲遇真爱??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当现实给了大大的嘴巴,某女暗暗说道:真香。她的相亲对象是总裁,更是曾经的高中同学。这等花好月圆,美男在眼前的绝佳时机,不把握难道等着被催婚吗?某总裁:谁套路了谁?拭目以待吧。
  • 全能明星主播

    全能明星主播

    大学毕业,刚刚迈入社会不久的张毅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他不甘心就这样碌碌无为一生,张毅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他的名字。机缘巧合下,他偶得直播系统,开始了直播之旅。从此以后,网络上纷纷流传下来,某个主播,不仅开辟了极限运动的直播项目,连唱歌,跳舞,游戏,都出类拔萃。“什么,这主播还会做饭?而且巨好吃?”“好吧,我敢打赌,他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全能明星主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未夏不曾忧伤

    未夏不曾忧伤

    他说“江悯夏,就算我折断你的翅膀,给你铐上脚链,我也不会再让你离开一次!”她却凄凄的笑了,望着身下的一片血迹,只能无助的听他在耳边呢喃“我的世界不允许你消失,不管结局是否完美……”
  • 这不单是武侠

    这不单是武侠

    你以为这是武侠吗?不不不,这绝不单单是武侠。这是一个器灵与兽灵并存,武道与玄幻并立的世界。家族弃子,没落门派。心怀各异的江湖众生,且看我仗剑而来,踏青鸾,斩蛟龙。剑气纵横三万里,一手缔造属于我的武林盛世。
  • 邱华栋都市小说作品系列:白昼的喘息

    邱华栋都市小说作品系列:白昼的喘息

    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小说。作品描绘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北京活跃的一群流浪艺术家的生活情况。这群有着自己的文学和艺术理想的人,在急剧变化的都市中,经历着时代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展开他们的逐梦之旅。他们千姿百态的人生,构成了一幅极其逼真的当代都市画卷。
  • 若得若失

    若得若失

    我一直觉得大部分男的(当然世界上本就没有百分百的)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情经历,曾经在未知晓爱情的时候,有过一份很纯真的感觉。在青春时期,为了身体渴望的寻求,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找上了自己的另一半。尔后,或许又会追寻自己所希冀过的纯真。事实这样的过程,有过各种烦恼,有过各种迷失,既得到过什么,也自然失去过什么。感动过谁,也伤害过谁。我希望我的故事多少画出这么的一段。我们爱着的那个人,其实也会觉得自己是爱她的,但我们以为不爱着谁的时候,其实真正地爱着,也偏偏就是那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