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8900000035

第35章 人心与人欲 (1)

心里没阴影,自然就博大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知道光明,却又坚守黑暗,黑白同体,阴阳转化,熟知这道就可以为天下范式。知白守黑即投身光明却又不越过黑暗这道线,完全在光明里,就会被光明吞噬。一半泡在黑暗里,一半沐浴光明,才有真正的光明,是人生之大境界。

张栻《晚晴》:“昨日阴云满太空,眼前不见祝融峰。晚来风卷都无迹,突兀还为紫翠重。”

先介绍一个张栻。张栻是南宋理学家,在当时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其实张栻是我们四川人,后来才迁到湖南衡阳去的。张栻的学问比朱子还大,大在哪里?大在他不像朱子一样满脸神圣。朱子说“理”就说“存天理、灭人欲”,张栻说“理”则说“理之自然谓之天”,意思是说“理”来自自然,是天然一段元气。也就是说天下人同一理,断无天理、人欲之分。张栻与朱熹曾多次辩论,有过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张栻的诗也好生了得,一句“晚来风卷都无迹,突兀还为紫翠重”,就盖过了朱熹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说的“源头活水”其实是死水一潭。但见死水,哪来活水。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看朱熹的一生,就知道是个糊涂虫。朱熹当国家危亡之际,消极抗金,在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四朝为官,死了被封为太师。朱熹曾镇压农民起义,哲学上杂七杂八,自以为大家,其实全抄禅家、道家以及儒学之漏。说朱子是个学问家、通家完全说得过去,但他做人做学问实在不如张栻。

张栻此诗坦荡自然,暗而复明,幻归于真。讲乌云密布,遮蔽青山,但一阵风吹来,乌云散去,青山依然是青山。

张栻说的“风”不同于朱子说的“水”。朱子说的“水”乃是外在的水,因此必会融为浑水、死水。张栻说的“风”乃是内在的风,是一股自然元气在未失天性的人内部运动的结果。我在《庄子改变一生心态》中讲“鲲待风而为鲲”时讲错了,鲲也好,人也好,那乘风而起的“风”不是外面吹来的风,而是我们内在的风——生命的自然跃动。

有这风一吹,乌云化为乌有,青天朗朗,青山历历。在我眼前,山河大地何等干净。

人生博大如斯,自然解脱。但须知:

博大不是大,而是干净。

你只要心里没阴影,自然就是博大的。

魔鬼说——

像地狱一样博大。

天使说——

不再追求大,你会真正的大。不再博爱,你会有真正的爱。博大不是大,是干净。心里没阴影,自然就博大,心里没地狱,自然就是天堂。

老子说:“有生于无。”当然无胜于有。朱熹口口声声说“有”(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如张栻说“无”(晚来风卷都无迹)。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人分男女,兽分雌雄,阴阳交配,缺一不可。在阴求阳,在阳求阴,这就叫“知雄守雌”,这是天下正道。既然是天下正道,就不要离开它,就可以回到婴儿状态。婴儿虽有性别,其实都是柔弱的,其性属阴。同样地,道分阴阳,也分黑白,也就是光明与黑暗。心知光明的所在,又不抛弃黑暗,这是天下的法则,可不能出差错。黑白阴阳,阴阳黑白,它们越转越快,最后混为一色,也就是最开始时的一团白,也可以说是一团黑,总之是一个空圈圈里包含一切,这,就是无极。无极就是无边。大道有什么边呢?没边,没际,不离,不遇。好像有,却没有。好像没有,却又有。没有指看不见,有指摸得着。我再回来说人,人应该知道什么是爽,什么是不爽,荣辱之外,才有真的荣光。这是天下人的命根,衣食所在。充衣足食,好像一根没被修剪的树享受大自然的雨露。树被砍、被断、被削、被雕琢,最后被制作成器物,为人所用,这也正常。只是天性一经砍伐,就所剩不多了。这种伐人天性的人世上称作贤人、能人,国君把他用作官长,因为他懂怎样统治人。但这不是我说的统治,我说的统治就像太阳统治阳光,大海统治水,天空统治空气!因此我说:真正的统治是不伤人天性的。

“蹊”,道路。“天下蹊”,天下的道路。

“常德”,即常得,经常得到,不离不弃。德通得。

“天下式”,天下的范式、法则。

“不忒”,不偏差、无缺失。忒,音tè,差失。

“天下谷”,天下的粮仓。谷,饭。

“朴”,未经修剪砍伐的原木。

“器”,器物,有用之物。

“圣人”,此处指国君。

“大制无割”,最好的统治不伤人天性。“大制”,最大最好的制器方式,即以原木为器,以朴木为形,以整木为用,老子在此比喻不伤害人天性的统治。“不割”,不伤害、不分割。

老子这段话讲人类不能因为追求光明就毁了天性。追求光明没错,但黑暗是人生存的必需。

种子不泡在黑暗的土里,不能发芽。如果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都暴露在阳光下,必是死尸。黑暗是内核,光明是外衣,这样人类才不自毁天性。

深洞里的蝙蝠,害怕光明。

夏天里的农夫,最爱凉荫。

庄子说虎狼有爱心

宋国的太宰荡向庄子问仁。

庄子说:“虎与狼也有仁爱之心。”

太宰荡说:“怎么说?”

庄子说:“虎狼也可以父子相亲,怎么不仁呢?”

宰太荡说:“请问最高境界的仁。”

庄子说:“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没有亲。”

太宰荡说:“无亲便无爱,无爱便无孝,最高境界的仁爱就是不孝吗?”

庄子说:“不是,最高境界的仁是互相尊重,孝不足以说明它。”

商大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庄子这个故事借虎狼说仁,寓意有二:

一、仁本是天地之道,本来就有的,用不着人去推销。

假如一个人到处推销太阳月亮,岂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虎狼本天生,在虎狼身上当然也有仁。这不用惊奇,也不用反对,反对无效。

二、越是虎狼,越有爱心。

你看一窝狼崽,成活率比人还高,为什么呀?因为母狼有爱心,公狼有杀心。当这公母二狼各司其职,一个外出杀羊杀鹿,一个在家哺乳,小狼就健康成长,从此人间又多了一窝祸害。

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越有爱心,越是虎狼。一个人虎狼成性,就可以熟知仁义之道,这样他杀人就方便,并且有名。

华而不实什么也得不到

做事要重结果,不能图好看。

老子说:“大丈夫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意思是要果实,不要花;要结果,不要好看。华就是花,花是好看的,但光好看没用。与其要无果之花,不如要无花之果。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归宿,婴儿一生下来就寻找归宿,有归宿则一生有爱。

《圣经》上耶稣举例说:“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到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管园的人说:‘主啊,今年且留着。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

无花果一定是没有花的,并且不一定有果子。人生就像无花果,就这么残酷,所以为人一定要“居实不居华”。

做事要重结果,不能图好看。

世上最好看的莫过于海市蜃楼,但风一吹就不见了。

好看的都是幻影,最好看的最虚幻。

有个西方男子,听说东方有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就万里迢迢去东方。他也曾在耶路撒冷见过一个蒙着美丽面纱的姑娘,他满心欢喜地追过去,姑娘却走进了犹太人的教堂里。这个西方人进不去,他只有在教堂门外等待。教堂的礼拜终于结束,人们潮水般涌出来,那个姑娘早就消失在人海里。

这个西方人又来到印度,他在泰姬陵前看见一位少女裸着肩膀,披着轻纱骑在大象上随商队走过,仪态万千。这个西方人赶上去,却被沙子迷了眼,等他再睁眼时,只听到大象脖子上的铃声传来。

他又到中国,又到日本,又到韩国,每到一处他都有发现,但每到一处他都得不到。他只有又回到西方,和一个本地女孩结了婚。在婚礼上他向大家说起了自己这段经历,最后得出结论说:“我绕了一大圈,原来最好的就在我身边。”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内容在于述评我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智慧说的创立者冯契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资料详实、论证严谨、表达顺畅、层次架构安排合理,体例格式也较为规范,是了解并研究冯契哲学的较好读本。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热门推荐
  • 咬一口红唇

    咬一口红唇

    《咬一口红唇》书写的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亲情与友情同行,痛苦与快乐相伴!不是总是打打杀杀,而是处处充满柔情!不是一味地只顾情节的发展,而是时而停留下来书写一些琐碎趣事。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玄幻这东西。夸张是不可避免的,我尽量把它写得真实!
  • 我和你一起下地狱

    我和你一起下地狱

    半年前,叶舒喜欢褚魇。半年后她厌倦了。她给自己设计了一场车祸,利用假死,换来了新的生活。
  • 逝者请安息

    逝者请安息

    如梦似幻一觉醒来,天地突变,熟悉的一切不复存在仅余只知食人的行尸走肉在这丧尸横行的世界里幸存者们该如何生存下去?又该如何苦中作乐?小伙伴们,快来啊!让我们一起去愉快的打僵尸吧!!
  • 宠妻浑然天成

    宠妻浑然天成

    遇见她那天阳光正好不微不燥她从背叛的伤痛中走出来遇见他,他是a国赫赫有名的大少爷子昱集团的总裁而她平凡却又不平凡一张倾国倾城的脸一个不平凡的身世多年后她笑着说很高兴和他遇见因为这是所有故事的开始
  • 邪刀风云

    邪刀风云

    不必问来处,无需问归途,云聚云散自有时,相逢一醉是前缘。
  • 这个郡主有点佛

    这个郡主有点佛

    父亲是风齐国唯一的异姓王爷,听说以前还是魔教教主出身。母亲是风齐国皇帝唯一的亲妹妹,还有一个文武双全,颜值爆表的世子亲哥。有药谷神医这样的武林绝顶高手当师父,还有四个能独霸一方的师兄师弟师姐。这样的郡主人生想不佛系都有些难啊。
  • 世相中国:余烬录

    世相中国:余烬录

    《世相中国》是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高级编辑李泓冰发表于《新民晚报》上的专栏文章选集,刊发时的专栏名为“余烬录”。自云“余烬”,是自谦语,也可理解为有意区别于宏大叙事的另一种写作姿态和写作方式,体现了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始终对社会变革有最密切的关切,对人间世相保持冷静的省思和追问。《世相中国》全书分为吾土、吾民、吾道、吾文四辑,所收录的文章以时事社评为主,话题兼及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城市、教育诸方面,笔调声情并茂、议论针砭时弊、文风酣畅淋漓,体现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和优秀的文字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以及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
  • DNF狂暴之眼

    DNF狂暴之眼

    “我就是来送信的,别惹我!”“呼,战斗这么枯燥,本大爷得闷口酒带动一下。”Enoch作为一个鬼剑士,似乎有些仁慈。Enoch作为一个鬼剑士,似乎也有些残忍。这是一个社会经验为零,智商为负数的主角的故事,不过好在,他的战斗力爆表!
  • 六族六国

    六族六国

    一个种族与种族的战争...
  • 烽火创世纪

    烽火创世纪

    (战神火炬最终定稿版)很久以前,人类文明被战争毁灭,只留下荒芜的大地和一些依靠反重力技术漂浮在天上的人工岛屿。经过漫长的岁月,新文明再次发展出了战争科技……看似强大,实则腐败衰退的中立国,对战争冷眼旁观。但该国最为举足轻重的高官却暗地和交战国卡鲁斯勾结,策划着惊天大阴谋。他们觊觎的不只是战争的胜利,而是整个世界。作为新纪元众多民族的其中一支,居住在浮空岛上的萨拉维亚人一直以“史前文明的继承者”自居;讽刺的是,在今天的战争里他们却是遭受侵略的一方,即使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他们也难以保住家园。然而,战争的双方没人能想到,他们的命运——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竟然落到了中立国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军人的肩上……